最新歷程文章
班級歷程文章
最新部落文章
班級部落文章
歷程項目統計1
歷程項目統計2
 
 
 
 
 
 
※我可以查詢歷程文章,選擇班級就可以瀏覽班上同學歷程文章
選擇班級   目前第88/187頁 [首頁][上一頁][86][87][88][89][90][91][92][93][94][95][下一頁][尾頁]
   1045101095    葉 貞  發表(8)筆  

文章標題:寒假作業  2016-02-21 22:54:14

書名:我的名字叫希望 這本書在寫921大地震,很多人都無法忘記那些痛那些苦也忘不了那地震帶走許多生命,讓我了解到生命是多麼的珍貴也讓我更加了解到要珍惜身邊的人事物,而這一對姐弟在發生地震的時候態度很冷靜,直到地震停下來的時候姐姐就帶著弟弟躲到安全的地方躲在堅固的餐桌底下,為避免讓自己和弟弟餓到,打開剛好在桌旁邊的冰箱裡拿東西吃…然後並且拿起鍋子和金屬的東西互相敲打著,發出聲音好讓救難人員發現他們救他們出去,這本書上告訴我們『遇到困難時,堅持很重要,無論是在外等候的家人,或是受難的人都要堅持到底,不要還沒看到結果就放棄,這樣非常不好,還有應該要早點做好防備…並且要保持冷靜不驚慌,耐心等待救援一定可以安心度 渡過災難。

文章標題:寒假作業  2016-02-21 23:20:43

書名:從細微處看穿他 這本書提出了三個問題,第一:會不會把敷衍說出的謊言當作真誠,第二:會不會誤解他人的本意而措施良機,第三:會不會防範和避免不懷好意的小人,他告訴女人如何搞懂你周圍的人,提高做人辦事的眼 眼力掌握人際交往,一步一步朝著目標實現自己的人生計畫,在事業上取得許多成就,創造美好的幸福成功的未來,女人每天學會看透人心的智慧,可以讓妳在人際關係上有更多的收穫,在人和人的相處過程中如何才能瞬間識破人心…要怎樣看人才不會看走眼…這時應該將心理學知識應用於日常生活上或職場上,告訴妳與人際交往過程中運用心理學的方法。

文章標題:暑假作業  2016-09-07 16:09:45

周美玉 周美玉有中國南丁格爾之稱,她用她的一點一滴建立起國內護理系統治度,中日戰爭爆發時加入中國紅十字會總會救護隊深入戰區,救護傷患,並實際參與戰地救護工作的經驗與歷練,建立軍中護理制度,也因此贏得「軍護之母」的之稱,政府遷台後,她任職國防醫學院,並倡導軍護制度、改進醫療及衛生措施,她對國內軍護的貢獻,她在民國四十七年,當時官階是上校的周美玉晉升為少將,成為國內第一位女性將軍國防醫學院護理研究所副教授趙鳳宜說,她奉獻護理界,也完全都沒有私心,為了讓國內護理能發展得更好擔任了台北榮總創院首任護理部主任,也協助台大醫院成立護理學系,他也對學生非常嚴也非常愛他們.關心他們,之後她也去世了。 周美玉她做了許多的貢獻,也幫助了許多人也用了他專業的精神還有無私的奉獻和她的貼心與關心,這些都是我們護理都要有的多多去關心.幫助他人,我在她的故事裡學到了許多也以她為榮,我們照顧病人是要用責任心的去照顧病人的,也要讓病人感到舒適,謝謝周美玉有這偉大的貢獻和付出。

文章標題:抱怨是一種毒藥  2016-11-16 12:18:50

是人 都會抱怨... 例如我 最討厭在不想做事的時候被叫去做事 就會有一大推抱怨 更不喜歡在冬天的時候碰任何冷水 就會更生氣, 但其實如果不要在不想做事的時候叫我做就不會抱怨那麼多了 真的...要改也要一段時間的 所以我會慢慢改進這樣的行為,不讓自己的品質變得那麼差勁

文章標題:106年寒假作業  2017-02-18 23:43:17

書名:壓力失落的危機處理。 作者 馮觀富 不同的壓力情境往往需要不同的適應,某些適應技巧在某種情境下可能有效,但是在不同的情境之下卻可能無效~所以,適應指在接受情境與採取行動之間找到平衡點,而惟有找尋適時適宜的適應技巧,才能幫助個人超越壓力情境,在日常生活中很少事是非得十全十美不可 ,每個人心底都有一股清淨泉流,都有一塊福田,不要計較。不計較,就沒有心事,沒心事,你自然就會有智慧。告訴自己通往幸福與成就之路的捷徑,快快樂樂提高生活品質,不在受壓力困擾 說到失落的危機處理,又剛好在我們這個年紀,我相信最多例子的應該是男女之間的感情問題,在感情上最讓人無法接受的就是分手,在一開始總是無法面對以後的生活無法習慣一個人,不過時間一天一天的過,什麼事再也沒想那麼多,然後再回頭看以前原來曾經這麼傻⋯經過了一次教訓,下次就會知道該如何調適自己的心情了⋯

文章標題:大體參訪心得  2017-04-27 22:29:55

給大體老師的一封信: 以前沒聽過什麼叫大體,至從進了五專才知道大體是什麼,且聽學姐們說專二時會有一門參觀大體的課程當時聽到害怕又緊張,可是又有一份好奇,新鮮的心情,直到了參訪這天進了大體教室看到裡面一具一具大體此刻的我頗不期待的想更靠近一點看看,站在大體老師旁邊發現自己也太渺小了老師們的勇氣實在是讓我應該好好像你們看齊,有您們的貢獻才能讓我們有這個機會看見自己的身體器官構造,您們的勇氣不僅讓我十分敬佩,讓我深深感受到一位老師願意捐出自己的身體是多麼偉大的一件事,提供醫學研究,教學的精神,讓我以害怕的心態轉為崇敬,讓我有股專心的心態要認真學習,這次的大體參訪讓我銘記在心,謝謝您們的付出,對醫療的貢獻讓我們更加懂更多身體上的任何器官,也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學習方法,不只是書面上看看也能真的看到那些器官組織讓我們印象更加深刻。 學習過程中的自我省思及收穫: 在參訪大體的過程中,每一具大體老師旁站著和我們解說的老師解說部分都是不同的,讓我發現的很多新鮮事,例如福馬林的味道不至於到整間教室都有味道其實沒有那麼重,然後發現女性的卵巢跟一個五元硬幣差不多大小超乎我想像的還有子宮看似多麼小可是當受孕時既然可以膨脹到容納一個新生兒,再來發現我們人的肺部是多麼大大大的兩塊當下看到還以為是什麼還有大腸小腸整個就是特別長難以置信長在我的身體裡,把它們拉長都不曉得有多長了,覺得很稀奇我們人類也是多麼厲害,還有發現我們的闌尾是多小一顆覺得好可愛,種種新鮮事讓我感到十分意外,接下來就是我們應該要好好愛護自己的身體保護自己的健康狀況,也謝謝自己的父母親給我們一個這麼完整的身體。

文章標題:106年暑假作業  2017-09-02 18:01:35

書名:疾病是堵出來的 作者:楊中武,韓謹鴿 每一種疾病的產生都是有原因的,更重要的是還可以使用一些簡單,易行,有效的方法來最大程度的是阻止,預防大部分要疾病的產生和繼續,並獲得長久的健康,人的內心本來就有一個很大的空洞,裡面充滿了莫名的焦慮,他是一部可以提升人體能量,排除身心靈毒素的真我之作,走進自我療癒的天空,遠離疾病,享有身體與心靈富足,大部分的人不會探索空洞裡面的各種問題產生,也不懂如何解決與面對,感到不足,欠缺和匱乏時,只會一味尋求外面的物質來填補空洞,可以讓我們走進自己的內心深處的同時,將身體的每一個方面都調整的更好,並且還會發現原來每一種疾病的發生都是有原因的不是沒有原因造成出來的,身體,感情,精神及身心靈是一起的,是關懷自我關係,乃運用各種方式,或是在外透過心靈與社會性風險的挑戰,以促使個人產生正向感變的覺知,當身體再做某件心智不相信的事時,心靈必須在身體的行為中加入真誠的要素,才能使那件事有效運作,在與眾不同的背後,往往是一些不與外人得到的健康。 以上是我讀這本書的心得,無論在何處身體的健不健康,都是自己要好好打理的,所以想要身體好那就要在沒有查出疾病前尋求最好的預防方法,更重要的是遇到任何事情千萬不要往肚子裡吞,免得造成你出現疾病的源頭,未來成為護理師的我對於疾病是應該要有更多的了解並,這樣才能夠去幫助他人才會有保障。

文章標題:107寒假作  2018-03-05 12:04:36

看完這一本書,我真的深深認為南丁格爾是一位多麼了不起的人,他不求回報的心真的很佩服, 忍受了許多鄙視,他卻始終堅持的努力下去,對上帝的那一份心也始終屹立不搖,這一份心,是我們平凡 人難以望其項背的。而且他照顧病人的並不僅此於身體,他更是許多病患們的心靈寄託,深深感謝他的 努力付出,深深感謝他對護理的犧牲以及奉獻,南丁格爾的所作所為,也更進一步的讓我了解到了「努 力」的重要,「堅持下去不放棄」,我想也是南丁格爾能夠成功的條件之一吧。 我認為南丁格爾的介紹十分的敬佩,讓我更深入的了解了他那不同於一般人的人生,他對主的信仰永不 改變,對護理的堅持也是無人能及的,能夠為護理盡那麼多心力的,我想也只有他這一位這麼了不起的 人物才能夠辦的到吧。他這一路走過來,支持他作多的應該就是上帝了吧,上帝給了他心靈上的慰藉, 才能夠使它幫助許多的人們,至死不渝的信仰,這力量實在是太龐大了。 白衣天使」,在現代的我們都認為這是一件理所當然的職業,可是我萬萬沒想到,在古代的歐洲,竟然會 是一個如此下賤的存在,在現代的社會之中,沒有護士的幫忙,想必一定會是一團糟,要是沒有南丁格 爾的出現,那麼這段漫長且痛苦的黑夜一定會再持續下去,溫暖的太陽也不知道會何時探出頭來對我們 微笑,我只知道,我們一定要發自內心的深深感謝他,深深感謝他的努力付出,深深感謝他對護理的犧 牲以及奉獻。 南丁格爾,他的所作所為,也更進一步的讓我了解到了「努力」的重要,雖然努力不一定會使我們成功, 境下仍能夠將自己的精神專一集中,全新權力的專注在護理這項工作上面,要是不付出努力,怎麼能夠 擁有美滿的收成呢? 書名:南丁格爾與近代護理


   1045101094    林沁瑩  發表(7)筆  

文章標題:歡迎使用E-portfolio  2008-03-18 16:15:43

歡迎參觀我的學習歷程檔案
這裡包含了我的學習紀錄與個人資料
希望大家能不吝指教

文章標題:105學年度暑假讀書心得  2016-09-09 09:38:51

每個人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在扮演著護士的腳色 如何在別人最需要我們的時候適當施以援手 給予最恰如其分的貼切協助 是現代人該有的修為該學習的能力 本書由一個護士的成長中 利用一則則故事 告訴你人間至情至愛至善 引導你源泉的美 護理是幫助個人家庭社會預防疾病維護健康或幫助病人恢復健康之重要工作 了解護理常識及熟悉護理技能 非但有益於個人健康及家庭衛生 亦是強國強種之要務 這本書中分享了許多作者在從事護理職業的小故事 包括了她身為護士時的生活以及她身為老師時的經驗 每個故事非常精彩 在她身為護理人員時對於她的每個病人她都會盡心盡力去協助他能夠早日痊癒 或是幫助哪些不清醫療知識的人能早日就醫 在他描述這麼多的故事中 也可以感受到有許多的人常在要失去了某樣東西的當下才懂得珍惜 所以我認為每個人在自己的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扮演著護士的角色 畢竟自己的身體自己最了解 人們有時認為自己的病只是無傷大雅的小病痛而忽略了 但發現時已經為時已晚 有時我們生命中發生的突發狀況人人都無法預料 就像書中的一則故事中提到的 高中女生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而失去生 而他的家人在他生命垂危答應了他要出去玩的請求 但卻已經無法實現了所以我認為我們應該好好關心合照顧身邊的人 才不會造成自己心中無法彌補的遺憾在這本書中可以感受到許多人常常在 生病時才領悟生命中許多難能可貴的事物 在書中每個患者的故事有些令人感動有些令人心酸 但是我相信每個人都是非常勇敢面對自己的未來 雖然當中有些挫折在作者身為老師時的故事中 我感覺他一個非常有見解的人有時也會和學生 寫信引導他們走向正確的人生道路雖然本書都是一些零散的小故事 但每個故事都給人不同的啟發能在裡面感受到作者 的對於護理的熱忱與用心 雖然他的職業士護士但是在他身為老師的時候又是一種不相同的感受 在他的生命歷程中發生的事都是一則令人感覺美妙的故事 在故事中雖然很多人都經歷了病痛的折磨但還是很努力的面對 所以我相信只要不放棄就會有奇蹟出現

文章標題:105學年度勞品作業  2016-11-16 22:44:12

有人說 上帝造人呢 有2個口袋 一個裝著自己的缺點在背後 一個裝別人的缺點在胸前 表示什麼呢 人總是只會看到別人的缺點看不到自己的 總是只會檢討別人不會檢討自己反省自己 所以說呢先把自己管好才有能力管別人 自己都管不住了還想管誰

文章標題:105學年度寒假作業  2017-02-18 20:20:50

書名:最好的你 故事很簡單,敘述兩位生活與性格都極為迥異的女孩,相識、相惜、長大的過程,文字很簡單流暢,故事卻很深刻,都像是每個女孩兒都會發生的故事,在意同儕的眼光、討厭父母過度的管束、渴望趕快長大,可以做更多更多瘋狂的事、追尋夢想、談場轟轟烈烈的戀愛……等。 老實說,這本書的書名實在是不大吸引人,但故事的精彩度與吸引人程度,絕對是破表等級,連我這個總會不自覺在書中找碴的傢伙,閱讀到後期,完全拋下了錯字與不合理的地方,徹底地進入屬於書中的世界,那個奇特的螢火蟲巷,彷彿看到兩位小女孩半夜偷溜出去,開心地騎著腳踏車,述說著彼此的秘密與夢想。

文章標題:大體心得  2017-04-28 11:06:31

大體參訪心得 ------------------------- 一開始搭車的時候都還在那邊笑阿玩的,之後一看到台大就覺得超帥的,就開始緊張了,畢竟沒看過大體老師,然後一直到進去的時候,真的是快被嚇死了,剛開始大體老師都被黃色的袋子包住,看不到樣子,卻看得到人形,然後自己就會開始腦補,然後我的第一站是看骨骼,所以我真的是緊張了蠻久的,又不敢亂想也不敢亂講,去了第二站,終於看到大體老師,他的臉都還在,眼睫毛眉毛什麼的整個超級逼真,但真的跟想像中很不一樣,那個肉完全沒有血色,超硬,整個很黃,幸好不是那種鬼片的那種樣子,白白的很完整,爛爛的,那種真的看到會想死,哈哈,到不知道第幾站的時候,有那個腿超完整的,那個也有恐怖到,還有最後一站,是那個眼睛的,還有一塊可以把眼皮打開,看眼球的那種,裡面最嚇人的就這個,聽說我們聞的那個味道不是福馬林,是碳酸+脂肪的味道不知道是不是真的,然後那個味道聞久真的很累,很化學室的味道,聞到真的不想呼吸 哈哈,總之這次參訪我覺得學到了很多很多,很充實,謝謝大體老師的捐贈,我想我以後應該也會把我自己捐出去讓別的學生學習吧~

文章標題:106學年度暑假作業  2017-09-02 14:12:32

內在療癒的力量 一座公園裡面,有兩群正在嬉戲的小朋友,一群玩的是一二三木頭人,另一群玩的是捉迷藏。兩邊都各自玩的很開心,直到有一個玩捉迷藏的小朋友,跑進了玩木頭人小朋友群,因為對遊戲規則的不熟悉,她便開始指責說你們玩木頭人的規則是錯誤的…. 這比喻聽起來有點熟悉?沒錯,以上就是現代醫學容易犯的錯誤,對於未知的理念往往抱持的是否定的態度。人類身體的奧妙何其浩瀚,以自己有限的知識在看這個世界,就彷彿是井底之蛙一般的無知。人類的歷史已經證明了昨天是正確的東西,到了今天就不一定是了,更何況現代醫學僅僅只有兩百年左右的歷史。我們已經太習慣對於只從唯物的角度來了解人體,而忽略了心靈對健康的重要性。真實的健康來自身心靈的完美平衡

文章標題:寒假作業  2018-03-11 20:28:15

產科護理學 還記得剛上產科的時候,心情是多麼的雀躍,剛升上三年級,正是功課壓力繁重的時候,內外科護理學、慢性病,一大堆疾病接踵而來,期中考更是不用說,滿腦子都是疾病,好多機轉和藥物,只有產科讓我感覺它和其他科目不一樣,因為迎接新生命是一件快樂的事情。一個小生命從媽媽的肚子裡來到這個世界上,是值得和大家分享的,在醫院裡,也只有在產科病房才能聽見笑容,每當在嬰兒室的外面,看著父母隔著玻璃看著baby,那樣的微笑是多麼滿足,多麼幸福。心裡不禁湧起一股想成為一位產科護士的衝動。 老師從產科照護的背景開始講起,一開始是生殖系統的解剖構造、胚胎的形成和胎兒的發育,一直到妊娠期,媽媽的生、心理有了很多的改變,隨著胎兒週數,媽媽的身體有了不同的變化,然後分娩期,胎兒從媽媽陰道產出,之後產褥期,媽媽的生、心理又有不同的轉變,以及如何心理調適等等。ㄧ個新生命的誕生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十周),過程中每個媽媽的症狀都不太一樣,像是剛懷孕之前三個月,有些人會感覺到噁心,甚至晨吐,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會如此。要度過這漫長歲月,經歷千辛萬苦,才能將寶寶平安的產下。老師每個過程都很仔細的講解,像是胎兒下降的過程,這分娩機轉過程比較複雜,一開始聽也不容易懂,老師也很有耐心的拿了示範的寶寶,轉給我們看,從怎麼判斷胎兒的胎位、胎產式,然後胎兒的產程,從固定下降,之後屈曲、內轉、伸展然後外轉,再排出。 這是我學習產科面臨比較大的瓶頸,因為不容易了解,所以花了很多時間在研讀這地方。每當我們上課,感覺很疲累時,老師也都會鼓勵我們,講一些有趣的臨床經驗,實務訓練的例子給我們聽,提起我們的精神,在產科這門課上,我真的學習到很多,包括一些婦科疾病,像是乳癌、子宮頸癌、卵巢癌等等,對於我們自己以後也都很有幫助,雖然平常還是要小考,還是要背很多東西,然後期中、期末考範圍還是很多東西要讀,但是產科會讓我感覺,學習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不只是把課本上的學理背起來,而是要理解,然後聯想,假設,並且融會貫通,我相信每個科目也都是一樣,只是可能我還沒有很大的興趣和動力在其他科目上面,還沒抓到竅門罷了。


   1045101093    林雅筑  發表(9)筆  

文章標題:歡迎使用E-portfolio  2008-03-18 16:15:43

歡迎參觀我的學習歷程檔案
這裡包含了我的學習紀錄與個人資料
希望大家能不吝指教

文章標題:寒假作業  2016-02-10 15:08:50

《在我離開之前》 席佛失去了婚姻、失去了妻女對他的信任、失去了他最愛的音樂,他的生活是筆無法清楚算出的爛帳,他的生活是活在只求飽足和緬懷昔日的幸福時光。其實生命是需要陪伴的,不管是好還是壞的,席佛再差勁,但他還有失婚男人俱樂部成員支持他,陪伴他走過人生的低潮,而他在人生路上遺忘的親情,隨著他即將死亡也一一浮現,父母、兄弟、女兒、妻子…親情成了他人生最後一段路上的感受,即使他的心中長期的被空虛盈滿著,但那些曾經出現過的溫暖仍讓他有了牽絆,也讓他浮現比起總是遮遮掩掩地埋藏自己的感受,不如坦率地真心說出來的想法。 《16歲的最後心願》 一位16歲的女孩因罹患血癌,而使她的生命在倒數,她想讓自己再踏入土中前 瘋狂的為自己活最後一次,所以她列出了10項清單,裡面包括體驗性愛、一夜情、學會開車、偷竊、出名、體驗跟男人同居的感覺等10項瘋狂的事。在她人生的最後一段時光裡認識了男友亞當,他非常的挺她,也幫她一起完成她最後的心願,並且不離不棄的陪伴她到生命的最後一刻。看到一位女孩面對即將死亡的恐懼,還有她的叛逆和瘋狂讓我更加了解到生命的可貴,也讓我覺得要「把握當下,珍惜每一個今天」。

文章標題:暑假作業-護理典範  2016-08-30 20:51:59

《南丁格爾》 佛羅倫斯.南丁格爾出生於英國上流家庭,在當時護士的社會地位相當的低微,他不但不會歧視,反而還從小就下定決心當一位服務大眾的護士,即便家人都相當反對,他還是毅然決然地朝自己的夢想邁進。1854年時,克里米亞戰爭爆發,他積極地向英軍爭取在戰地開設醫院,為那些受傷的軍人護理。一開始並不是那麼地順利,傷患們因為痛和不滿,常對她大吼大叫,但他以善良和精湛的護理水平,贏得了傷兵們的好感,夜靜時,他也會提著一盞油燈,到病房仔細地巡視,士兵們都被他的舉動感動了,有的病人竟然躺在床上親吻他落在牆壁上的身影,表示感謝和崇高的敬意,因此被世人稱為「提燈天使」。他用短短半年的時間讓傷患的死亡率大幅下降。於1860年在英國創辦了第一所護士學校,使護理由學徒式教育成為正式的學校教育,為護理教育奠定了新的基礎。著有《醫院備忘錄》、《護理知識》…等著作,其中《醫院備忘錄》中強調「護士不是護理疾病,而是護理病人,因此在病人床邊才能培養出護士」令我印象深刻。由於他的努力,讓昔日社會地位低微的護士形象大幅提高,更成為護理精神的代名詞。為紀念這位英國護理學的先驅,因此把他的生日5月12日訂為國際護士節,希望我們能效仿佛羅倫斯.南丁格爾的精神「燃燒自己,照亮別人」,並且成為一位有「愛心、耐心、細心、責任心」的白衣天使。

文章標題:抱怨是一種毒藥  2016-11-14 19:44:46

以前我曾看過一篇寓言故事,內容是:有一頭驢掉進一個很深很深的廢棄陷阱裡,主人權衡一下,認為將牠救上來不划算,於是就一個人走了,只留下孤零零的驢,之後的每天都會有人將垃圾丟入這廢棄的陷阱裡,起初驢每天都在抱怨自己怎麼這麼倒楣,不僅掉進陷阱裡被主人拋棄,還整天跟垃圾生活在一起,可是有一天,驢的思維改變了,牠將那些垃圾踩在腳底下,而不是被垃圾所淹沒,並且從那些垃圾中,尋找一些能維持體能的廚餘,果然皇天不負苦心人,終於靠那些垃圾重回地面上。曾經驢整天活在抱怨裡,若牠沒有改變思維,而是整天消沉的生活,那遲早有一天牠會被活埋在陷阱裡。抱怨不等於解決問題,與其抱怨,不如試著去面對及改變。人生總有順境和逆境,不要永遠只會抱怨命運,路是自己走的,想要什麼樣的人生,就必須靠自己的努力去得來,勇敢的跨出第一步去爭取,才是真的能改變生活。「人走到哪,路就在哪」,不要總是把自己侷限在一個框框裡,何不勇敢的走出來呢? 要有越挫越勇的精神,人生何嘗不是一種修練呢?不是事事都能順心的,不要把一時的挫折當成是失敗。在人生的道路上難免會跌跌撞撞,就好比一顆鑽石,它並不是一開始就如此的絢麗奪目,而是經過無數次的雕磨,才能造就價值連城的鑽石。俗話說:「失敗乃成功之母」,唯有失敗過,才能通往成功的道路,真正羞恥的並不是失敗,而是因曾經失敗過,就不敢爬起來,整天只會怨天尤人的人。

文章標題:二年級寒假作業  2017-02-19 16:50:38

《割腕的誘惑》 想要了解他們我們必須先充分的認識自己,才能真正協助那些感覺被拋棄的人,而不至於混淆自己和他們的恐懼。每個自傷的人都有一段特殊的經歷和動機,而我們在幫助他們之前必須先克服自己內心的不安。這本書讓我們了解自傷個案的私密心理歷程,並了解到,每一個自傷個案都有一段特殊的過往經歷、動機,以及傷害自已的複雜心境。很多人認為自傷是一件心理變態的行為,同時也為了保護自己,所以也會盡可能的遠離病患,不過這是不對的行為,其實他們是以刻意製造身體上的苦痛,來解決精神層面的痛苦與折磨,藉由血液的流失,來尋求心靈的慰藉。即便內心多麼害怕,只要我們排除恐懼,去觸摸他們的心、傾聽他們的憂鬱,或許藉由了解,可以使他們漸漸脫離情緒低落的狀態,建立一個樂觀且優良的人格。

文章標題:大體參訪心得  2017-04-27 19:57:13

1.給大體老師的一封信 -對大體捐贈之看法、為何需要大體捐贈、對捐贈者之感想、應如何表達對捐贈者的尊重 👉🏻對於老ㄧ倍的人來說是很難接受大體捐贈的,或許是因為宗教觀念深入人心吧,但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都應該對大體捐贈有比較深入的了解,才不會那麼排斥,其實捐贈大體對現在的醫療科技有著非常大的重要性,它能讓醫學系的學生知道該如何下刀,防止未來手術時因為不熟悉身體的構造而發生不必要的危險,也能使護理科的學生了解人體的構造,將其運用於臨床上。我覺得大體老師真的很偉大,因為現在的人還是有很多會抱有古早的觀念,認為人死了就該入土為安,而不是將它解剖開來讓ㄧ群不認識的人觀察,如果今天是我,我未必能做到如此大愛無私。因為大體老師的無私奉獻,我們才能學到更多的東西,所以在觀察時,要抱著尊敬的心,而不是在那邊嬉戲打鬧。 2.學習過程中的自我省思及收穫 (1)What?(我學到了哪些?)發現了什麼新鮮事?接觸到什麼問題? 👉🏻在這次的參訪中我學到了許多從課本上無法學到的東西,例如:往常課本為了讓我們看的更清楚,所以都會刻意將器官的圖片放大,我以前都以為卵巢很大,沒想到它既然只有5元硬幣的大小而已。記得當初為了記跟呼吸系統有關軟骨而花了很多時間在背,但沒想到經過那位助教老師的講解,我既然一下子就記得了。還有在課本上只能用顏色區分的血管及神經,原本我以為在大體上應該會分不太出來,但沒想到藉由手的觸摸盡然能分辨的出來,血管裡因為沒有血,所以有種空空的感覺,而神經有點彈性。 (2)So What?(所以,為什麼)在這些新鮮事中,心中有什麼感動或感想?這些 感動和感想讓我(們)有什麼想法/成長? 👉🏻這讓我發現其實人體真的很奇妙,很多器官其實都不是那麼的大,但它的作用卻非常的重要,記得當時我把ㄧ顆心臟捧在手上,那是人體中最為重要的器官,但在我的手上卻如此的小,還有女生的子宮,其實很小一個,但懷孕時卻能裝一個具有生命力的寶寶,這讓我感到非常的神奇。 (3)Now What(我可以如何作?我有什麼收穫?),看待人事物,自己有什麼改變?我(們)想要/應該/可以做什麼改變?未來將如何運用所學? 👉🏻大體老師用這樣的方式在愛這個世界,為了讓我們這些未來的醫護人員學習,使臨床上的個案更有保障,甘願犧牲自己的肉體,所以我應該要更加努力的學習,未來在臨床上運用到所學的知識,去照顧個案,這樣才能讓他們的大愛得以繼續延續下去。

文章標題:三年級暑假作業  2017-09-03 15:25:22

書名:《我願一生守候你,你卻忘了我的承諾》 作者:娜迪妮.阿爾 譯者:林琬玉 出版社:商周出版 心得:這個故事的背景是老人失智症,發生在作者的祖母,莉亞身上,經由大家的決議將莉亞送往療養院,得到更完善的照顧,而艾德溫相當不捨及不習慣沒有莉亞的陪伴,於是決定搬到莉亞住的療養院,決定不管如何,這輩子都要陪伴著最愛的人,度過餘生。但莉亞每況愈下,病情惡化的相當嚴重,甚至時常出現羞辱艾德溫的情形,讓艾德溫非常的傷心並且覺得莉亞是如此的陌生,於是決定離開莉亞,搬離療養院,然而內心卻沉痛至極,甚至無法原諒自己、再一次面對他此生最愛的女孩,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他們都不曾再見過面。讀完了整本書後,心中有滿滿的沉重即感慨,原本是一對相愛的佳偶,因命運的造化相遇相愛,卻又不得不分離,好不容易能再次相逢,並且一起度過了平穩的三十九年生活,又因莉亞的失智症而被迫再一次分離。 失智症只會更加嚴重,而沒有轉圜的餘地,一切是那麼的苦澀、赤裸。書中曾提到,艾德溫與莉亞其實並沒有實質性的婚姻關係,是因為先前他們各有著一段不幸福的婚姻生活,於是也沒有特別動過再次結婚的念頭,並且認為這樣的狀況反而是最理想的,但對艾德溫來說,莉亞一直都是他的妻子並且始終都是。在書中多處可見艾德溫對莉亞那深厚且執著的愛,並且視它為是一種責任與義務,「愛是恆久忍耐、永不止息」我相信套在艾德溫身上更是不為過,即使知道事情不會好轉,卻仍堅持去做,雖然最後他選擇了離開莉亞,卻是另一種方式的默默守候與相伴,令人為之動容。我想在這世上,要眼睜睜看著自己最親近的人,慢慢忘記與自己有關的回憶,並且忘記自己是誰,真的是一件很令人心痛的事情,而更令人遺憾的是,做的一切努力可能都只是徒勞無功的。

文章標題:三年級寒假作業  2018-02-28 17:44:04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護三乙 學號 1045101093 姓名 林雅筑 書名 護理雜誌《提升護理人員執行兒童心臟手術前護理指導之完整率》 作者 劉淑娟、陳豐霖、黃淑媛、陳鈺如 出版社 社團法人臺灣護理學會 出版年月 2012年8月 索書號 ISBN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病童接受心臟手術治療時,需裝置許多醫療儀器設備,常會使父母親面臨龐大的壓力,然而病童父 母親的壓力來源主要是對於病童術後情況的知識不足,若於進行心臟手術之前,由護理人員給予病 童狀況及儀器使用的術前衛教,或可減少父母親的壓力與焦慮。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兒童心臟病以先天性心臟病為主,大約占了67.7%。研究指出接受心臟手術治療的病童父母,因對 於手術過程的不瞭解,又須要面臨孩子進行手術時的風險,尤其是病童緊急接受心臟手術治療時, 通常沒有足夠的時間讓父母仔細的考慮及選擇。加上手術後病童常隨著病情之需要而住進加護病房, 父母因不熟悉儀器設備環境及不了解醫護人員對病童照顧情形,會有許多壓力及無助的情緒反應包 括焦慮、哀傷及不確定感。因此,護理人員若能於父母在面臨孩子接受心臟手術前,提供相關疾病 照顧訊息,以提升父母相關知識,讓父母對病童情況有掌握與了解,將會有助於降低父母不確定感 及焦慮。病童接受心臟手術治療時,除了本身處於病危狀態加上因病情而必需裝置許多醫療儀器設 備。對於病童及父母而言因不熟悉儀器設備、環境及不了解醫護人員照顧情形,會有許多壓力及無 助的情緒反應,所以在病童進行心臟手術前,藉由影片呈現實際的人物、環境、設備給予父母關於 病童術後管路留置狀況、使用儀器設備的護理指導,且於病童術後評估疼痛程度並依醫囑給予止痛 劑,於傷口換藥後以紗布覆蓋,以保持身體心像的完整性,並且提供病童玩具以紓解壓力及藉由說 故事、角色扮演、布偶等治療性遊戲分散病童注意力及給予彈性的會客時間安排,讓父母能陪伴病 童並參與到所有的護理活動。

文章標題:四年級暑假作業  2018-09-08 21:17:21

護四乙 1045101093 林雅筑 《協助一位唇顎裂嬰兒與母親進行母乳哺餵之護理經驗》 唇顎裂是因為胚胎受孕後,顱顏融合過程失敗所造成的顏面缺損,唇顎裂兒童在手術前常見的問題有口腔無法閉合、吸吮力差、吞嚥不易進而造成餵食困難、因分泌物或牛奶流進鼻腔導致嗆到或咳嗽進而產生吸入性肺炎,因此餵奶對父母而言是一種挫折且驚慌的經驗。然而餵奶的選擇方式並不會因為個案是唇顎裂患者而有所限制,其中以補餵母乳對唇顎裂兒童最有好處,因為補餵母乳不但能使嬰兒雙唇緊閉,促進嬰兒顏面及嘴部發展,還能增加母子的親密關係。餵食過程兒童需保持半坐臥姿勢,且需將乳頭或奶嘴放在叫完整的唇、上顎,餵食後需以棉花棒沾水清潔口腔的奶垢。文獻中的個案是家中排行老二的一名唇顎裂男嬰,原本應是受盡疼愛的嬰兒,但卻因為唇顎裂而造成父母與嬰兒依附關係障礙,父母希望個案能延長住院天數,並不希望個案出院,且案母每次來看個案時都皺眉、站在床尾表情冷漠,約5分鐘就表示要離開,過程中不但未主動觸碰個案,甚至與個案並未眼神接觸,護理人員為此給予的措施有鼓勵及引導案母藉由擁抱、撫摸個案,學習育嬰技巧及認同寶寶、與父母一同討論個案回家的照顧注意事項及方法、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分享孩子的特性,進而使父母更加認識孩子。藉由此措施不但讓案母主動接觸個案,更嘗試了親餵母乳。個案母親因對母乳哺餵的知識不足產生低效性母乳哺餵,護理人員為此給予的措施有鼓勵案母親餵母乳、告知母乳哺餵的好處(增加寶寶抵抗力、可使嬰兒雙唇緊閉、增加親子互動等)、介紹及示範母乳哺餵姿勢、指導觀察嬰兒吃飽的反應(自行鬆開乳頭、可安靜入睡2個小時、一天6次以上無色或淡黃色小便)。藉由此措施案母在哺餵母乳時,會主動調整姿勢,且在哺餵母乳的過程中表情愉悅,身體姿勢放鬆。個案父母因無照護唇顎裂兒童的經驗,造成照護上的緊張、焦慮,護理人員為此給予的措施有教導案母用美容膠帶或用手指壓住唇裂,以利於哺餵母乳、告知第一次瓶餵可能會發生的事,讓案母有心理準備、教導特殊瓶餵技巧。藉由此措施案母能在護理人員陪伴下完成親餵及奶瓶餵食的技術。個案的母親在24週產檢時發現胎兒有唇裂的情形,因非期待中的完美胎兒,再加上罪惡感和自卑感促使母親對胎兒產生負向情感,進而降低親子間的依附關係,藉由護理人員給予唇顎裂兒童個別性的指導和給予產婦適當的支持,不但使個案與父母的依附關係上升,甚至讓父母更加了解唇顎裂兒童的照護方法。


   1045101092    李家誼  發表(11)筆  

文章標題:歡迎使用E-portfolio  2008-03-18 16:15:43

歡迎參觀我的學習歷程檔案
這裡包含了我的學習紀錄與個人資料
希望大家能不吝指教

文章標題:改變讓你成為更強的動物  2016-02-01 10:13:36

諾基亞手機從1996年起,連續14年佔據市場份額第一,最鼎盛時期市值近兩千五百億美元,僅次於麥當勞與可口可樂,如今微軟在2013年以72億美元收購諾基亞,在記者會上,諾基亞總裁約瑪.奧利拉在公布同意微軟收購時,最後說了一句話:「我們並沒有做錯什麼,但不知道為什麼,我們輸了。」說完,連同他在內的幾十名諾基亞資深員工禁落淚。世界持續在轉動,如果不跟著環境改變,就只能喪失學習的機會,斷送進步的空間,並追不上時代的腳步,終有被淘汰的一天。 這本書分成了12個章節,我覺得我最喜歡的是第八章-勇往直前的膽量,叔本華告訴了我們勇氣就是一種堅韌;正因為它是一種堅韌,才使我們具有任何形式的自我否定和自我戰勝的能力。因而,正是藉助於這上點,勇氣也多少與德型發生了關係,還有德萊頓、朗費羅、戈德斯密斯和貝多芬說了即便命運對我不公,我依然有一顆堅強的心,去勇敢承受這一切.那是一個勇敢的人!那是一個有膽量的人!他不羞於說出心中所想,雖然全世界的人都在反對他.最偉大的榮耀不再於永不跌倒,而在於每次跌倒後都能爬起來.對有志成才的人來說,命運的藩籬還沒有豎起來。僅此而已。這本書告訴我們能活下來,不是最聰明的,而是最能適應環境的。

文章標題:成功者的特質  2016-02-01 10:14:49

作者從《成功》雜誌中挑選了一些對讀者最有幫助的故事,添加了一些新的有益素材,並將這些內容集結成書,希望能適合各個年齡段的年輕人。這些故事曾激勵天資不高的年輕人擺脫平庸,幹出一番大事業。它也再次證明了那個古老的理論:「事實能最有效地引導人們的思想、規範人們的行為」。相信在讀了這些故事後,您會得到鼓舞,會開始採取行動,效法故事中的人物,開創自己的成功人生。澳里森.斯威特.馬登是美國成功學之父和最偉大的成功立志導師,它是美國成功學的開山鼻祖之一。在1897年,馬登創辦了當今美國最暢銷的《成功》雜誌,並在30年間完成了60多本著作,內容都是激勵年輕人的文字,為文鞭辟入裡、剀切詳明,令人百讀不厭,極為美國人所傳誦。 這本書告訴我們從各恆各業的成功者身上,找到恆久不變的成功法則。

文章標題:暑假作業  2016-08-24 10:24:10

產科護理學 護二乙 39號 1045101092 李家誼 「產科護理學」這本書是在介紹研究女性一生中有不同時期生殖系統生理和病變化,書裡提供相關身體護理和心理護理的一門學科,看完這本書可以得知明確地了解婦女妊娠、分婉、產後的正常流程也有一些有關的護理,在基礎上,學習異常過程及患病婦女的護理、計畫生育和婦女保健諮詢的內容,突顯出「以人的健康為導向」的護理宗旨,在臨床實務中正確地運用護理模式的系統方法來管理並照顧產科的病人,讓病人能放心安心地交給我們照顧,而且能夠整合實際的情況,擬定相關護理計畫。 這本書分為「生產家庭之照護概論」、「妊娠期及待產期婦女與期婦家庭護理」、「產後期婦女及其家庭照顧」、「新生兒的護理」、「高危險顯妊娠相關及患及其護理」及「婦女常見之護理」六大篇,有涵蓋六大主軸,在這本書各個主軸下肢內容又細分為25章,系統性的講述了女性生殖系統生理和病理變化的關鍵性重點。 這本書我對第六篇-第15章「女性生殖系統發炎症病人的護理」、第16章「月經失調病人護理」最有感觸,因為身為女性又身為護理科的我必須對這種更加了解不管是對病人的生理狀態或是對家人的疑難雜症,我都必認真學習增加護理知識,未來才能夠在護理這一方面發揮我的專長更能以便照顧患有這些病症的患者,讓他們得到最好的照顧。

文章標題:護理典範  2016-09-07 10:32:04

護理典範 護二乙 1045101092 39號 李家誼 佛羅倫斯.南丁格爾,出身於英國富豪的家庭,從小就受到良好而嚴格的家庭教育,南丁格爾她的父母希望她長大成人後,做一個幸福的家庭主婦,可是南丁格爾志不在此。從小就心地善良的她,對於貴族生活的奢糜、虛榮深感空虛,她的內心,充滿了濟貧扶危的熱情,一心只想要獻身於看護病患的工作,卻始終得不到家人的同意。後來,克里米亞戰爭爆發,她不顧一切地挺身擔任起看護戰地傷兵的工作。在野地戰地裡,南丁格爾衣不解帶、夜以繼日地看護傷病士兵,並且克服重重困難,還改善了醫院設施,她那捨己為人的精神,不但博得當時朝野人士一致的讚嘆,更受到無數後人的敬仰。 佛羅倫斯.南丁格爾,在所有的世界偉人之中,一直是我最敬佩的對象,從小到大,我對她的那份敬仰,從來都沒有變過,甚至不減反增。在南丁格爾所處的那個年代,醫院是一個遍佈著悲慘、墮落和不潔的地方,護士通常都由一些嗜酒的老年婦女擔任,她們只知道喝酒,完全不顧病患的死活,也沒有衛生、基礎護理、藥學方面的認知,藥物的搞混、污染更是常有的事!護士道德如此紊亂,被大眾所認為是「沒墮落的女性所做不來的」,甚至人民們寧可痛苦而死,也不願進醫院受那些護士的氣與凌虐,這些情況是可想而知的。我真的很佩服南丁格爾,希望我以後也可以像她一樣如此有服務的精神,即使只是微小的力量,但只要勇往直前做對的事都可以讓人敬佩。

文章標題:抱怨是一種毒藥  2016-11-13 20:29:40

我做了什麼:如果是人類就有可能會抱怨,不太可能有人不抱怨的,我覺得抱怨是一種洩情緒的方式,或許抱怨能讓人宣洩一些不必要的情緒,抱怨的定義是只看一些不順心的人.是.物吧,在生活中一天下來一個人的抱怨是數不清的,無形無蹤就會開始抱怨,抱怨對我們來說到底是否是好的發洩情緒的行為呢!? 我學到了以後:看完了這篇文章對我感觸很大,文章中說到抱怨是不等於解決,意思是說我們抱怨不一定能解決事情的也不能改變什麼,抱怨也許會摧毀你的意志和身心,降低你的身價.生活中一定會遇到一些不順心的事,但可以不用抱怨來解決事情的可以靠自己努力去改變,減少抱怨做對的事才是對生活有所改變,一直抱怨是沒有用的!! 我未來還想要做:看完這篇文章對我很有幫助,期許未來我可以像文章中說的一樣與其去抱怨不如去努力改變,學習用意志力去走,走出第一步去爭取想要的一切,曬真的能去改變生活,抱怨是沒有用地!!

文章標題:勇氣與自由  2017-01-24 11:49:48

勇氣與自由 護二乙 1045101092 39號 李家誼 在逛圖書館時,無意中看見了「勇氣與自由」這一本書,這本書名看起來就讓人好奇想繼續看,就把書借回來看了,發現作者一開頭就以「位置」來談論人生的處境,甚至化解焦慮的手段,遂引起很大的共鳴。 書裡寫著「什麼是自由」或者「什麼是心的自由」,那因該是無所拘束輕盈飛揚的樣貌,是什麼緣故讓其無力困頓甚而寸步難行。書中也談到也許想要讓心自由,得要先回頭看看,我們的心有多忙碌、又有多執著。人的心之所以不自由,是因為人用盡各式各樣的方法去爭取位置,期待獲得確定和安定的感覺,然而一路上努力下來,還是處在一種搖晃的狀態中,宛如行在吊橋上,風一吹,整座橋就跟著晃動,恐懼也隨之浮現。所以要找到一個能平衡的位置才是正確的。 作者楊蓓是一位資深的心理工作者、社工系教授,他的專業背景是幫助人如何過好每一天,儘管助人無數,教學、實務工作近三十年,他卻仍深感,這是一個無比艱難的任務,因為生命的轉化,最終只能告自己,而轉化是非常需要勇氣與毅力的。「勇氣與自由」這本書是楊蓓教授以心理學的專業訓練為基礎,融合東方文化與檀修經驗的親身體悟。他一語道中地說,「想要讓心自由,要先看見我們的心有多麼忙碌、多麼執著。」,楊蓓以平易近人的筆調、豐富的實務經驗與自省,譜出一篇篇動人而覺醒的生命樂章,引領讀者走入情緒、穿越憤怒、認清逃避,學習接納生命永恆的不確定,如此,就可以安靜從容,好好吃飯、好好呼吸,勇敢迎接未知的一切,在不斷流動的事物之間,走向自由。 這本書給了大家滿滿的正面能量,「勇氣」與「自由」,反覆咀嚼著,就像突然生命中第一次如此渴望去貼近那原所亟欲躲藏的焦慮。無所謂應然、無所謂完好,只是單純地一種想望,關於存在。即便不安,即便不堪,那不才是真實的樣貌。 我們都要向前看不能因為一些挫折就放棄了,要找到自己的安定感才對。

文章標題:給大體老師的一封信  2017-04-27 21:40:37

1. What? (我學到了哪些?)發現了什麼新鮮事?接觸到什麼問題? 2. So what? (所以,為什麼?)在這些新鮮事中,心中有什麼感動或感想?這些感動或感想讓我(們)有什麼想法/成長? 3. Now what? (我可以如何做?我有什麼收穫?),看待人事物,自己有什麼改變?我(們)想要/應該/可以做什麼改變?未來將如何運用所學? 打從我要進入護專時,就聽說過課程中會有一堂課叫做大體參訪,聽到時真的既興奮又害怕的,但回想起上禮拜五去參訪大體老師後,感覺真的很不一樣,一進去時大家都很尊敬大體老師的心態面對也很認真地學習聽從老師的講解,雖然剛開始裡面福馬林的味道有點刺鼻,但之後習慣了就還好,在那邊講解的老師也都非常有耐心認真地講解,讓我們知道每一個器官在什麼位置有什麼功能,我的解剖學知識從原本僅存於講義上面的圖及模糊的概念上,到現在各個肌肉血管神經器官我能精確的知道他們的位置和功能。我是重來沒接觸過大體,剛開始有點不太敢直視大體老師的臉,因為有點害怕但之後我用尊重與感恩的心態去面對讓我克服了心理的障礙勇於面對,第一次用手去觸碰大體老師的感覺是冰冰的肌肉的部分是硬硬的,感覺真的很特別,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位老師給我們大家看從大體老師身上取下來的膽結石,看起來黑黑的摸起來又硬硬的像小石頭的樣子,才知道我們的體內會長出這種疾病,是因為環境、飲食及作息所造成的。其實看到大體老師時很難想像大體老師曾經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但因為一些原因而死亡捐贈自己的大體也願意貢獻自己的大體給醫學做研究,於是奉獻他的大愛讓我們可以實際的人的器官。那天也學到了許多神經系統、呼吸系統及骨骼等,讓我收穫滿滿的,不僅感謝大體老師也很感謝那些跟我們講解的老師讓我們了解更深入一些。 從我知道有人會捐贈自己大體奉獻給醫學時,我就覺得那是多麼的偉大的想法,雖然我有想過之後要捐贈自己的大體奉獻給醫學,但還是會有些害怕,真希望我以後也能像大體老師一樣偉大、勇敢。 最後,謝謝您,大體老師。我打從心底就覺得您這樣的貢獻很偉大,讓我們這些護理科的學生能從您身體上學習,謝謝你這樣的犧牲,讓我們得以邁向逐漸成熟的護理科學生,希望我的努力能成為一個有耐心、愛心及細心的護理師也期望自己將來用不同的方式來回饋給社會。

文章標題: 教你如何學大體護理  2017-08-14 20:29:36

護三乙 1045101092 39號 李家誼 這本書是在介紹當病人往生時,親屬處在悲傷的心情中,對於後事處理往往不知所措,而護理人員則是在第一時間扮演著極為的重要角色。這本書以40個情境對話,逐步說明從病人往生的那一刻起,包括如何宣告患者死亡、拔管、大體清潔與遺容整理,以及出院的運送或回家等等,都是要清楚明白的告訴家屬們如何處理才是正確的。這本書以問答的方式來呈現,強調護理人員與往生者家屬在溝通上的應對、說明以及注意事項等,並針對家屬的疑問,提醒如何作回覆,讓家屬在充分瞭解下,同意醫護人員的安排。同時,書本中搭配著畫風溫馨的插圖,讓讀者更容易理解明白,也比較不會那麼死板這人讀不下去,這本書很適合在臨床醫護人員、長期照護機構人員及修習護理人員、生死學、生命事業關懷相關及老人照護相關學系之學生閱讀,可供大體美容或是殯葬禮儀等從業人員參考使用,對這些從事護理工作的人員都非常有幫助的。所以我能借到這本書很慶幸,因為以後我也是要從事護理工作行業的,在臨床上也有可能會遇到這種事情,所以看完這本書來對我幫助很大,以後或許會用的到,這次在實習當中我們的單位有一位病人是剩下最後一口氣回家的,他的家屬都非常的難過,護理師也很有耐心地跟家屬講解後續還有安撫他們家屬的情緒等,其實看的出來護理師他們的心裡也很難受只是沒有表現出來而已還要承受家屬的悲傷跟怨氣,而他們還是很盡責的把他們的本分做好,真的很佩服他們,希望以後我也能像他們一樣當一個盡責的護理師。

文章標題:愛滋病毒感染者的睡眠品質、憂鬱、焦慮與自尊  2018-02-07 11:55:27

護三乙 1045101092 39號 李家誼 書名: 愛滋病毒感染者的睡眠品質、憂鬱、焦慮與自尊 作者: 武香君 、 盧柏樑 、 林玟娟 、 游千代 、 馮明珠 這本書裡講到已感染愛滋病的病人會影響到他們自己的睡眠品質和心理受創等,愛滋病毒的感染已成為一種慢性的疾病,被感染者的心理健康與睡眠問題等都值得我們去關注,其實在我們身旁不管是朋友還是家人有一些是已被感染愛滋疾病的人只是我們都沒有真正的去關心去了解他們,雖然我還沒有遇過患有愛滋的病人但在網路上有看到一些關於愛滋的影片或是上課時老師有上到關於愛滋相關的課程等,讓我更加了解愛滋的疾病,現在我已經知道愛滋的病毒是怎麼來的所以應該要瞭解愛滋病毒感染者的睡眠品質、憂鬱、焦慮與自尊等心理健康因素及睡眠品質與這些心理健康因素之相關性對他們有造成什麼樣的影響,這本書以匹茲堡睡眠品質量表、美國流行病學研究中心憂鬱量表、曾氏焦慮量表Rosenberg自尊量表的結構式問卷收集2013-2014年間於南台灣某醫學中心共146位愛滋病毒感染者的睡眠品質、憂鬱、焦慮與自尊的資料,發現到有60.3%的愛滋病毒感染者睡眠品質不佳、50%具憂鬱傾向、36.3%具焦慮傾向,其睡眠品質、憂鬱、 焦慮問題皆高於一般人,而他們還得受一些旁人不一樣的眼光看待而會造成他們心理的不安,這本書裡的研究顯示還約有一半以上的愛滋病毒感染者睡眠品質不佳或具憂鬱傾向,部分感染者也有焦慮的傾向,是因為睡眠品質與心理健康的影響,所以建議對愛滋病毒感染者進行心理健康及睡眠品質評估,以提供全人的照護。身為護理的我們也要盡全力地去照顧著些被感染者的病人,更不能用異樣的眼光去看他們應該要體諒了解他們心裡的感受。

文章標題:預防性照護:慢性病遠距健康照護  2018-07-17 20:09:19

護四乙 1045101092 39號 李家誼 慢性病是一種長期很難照顧的疾病,會選這篇慢性疾病的文章是因為暑假期間我有去一間診所打工,這間診所不是像一般看病的診所,它是有幫忙做一些慢性疾病的定期檢查和ㄧ些檢驗的東西,遇到最多的慢性病是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種很難治癒的疾病,需要做長期藥物的治療和飲食的控制病情才能慢慢地好轉。慢性病遠距健康照護是一種增進病人自我健康管理、預防性照護的新型服務,對慢性病而言,科技監測設備是不能取代專業人員的定期追蹤、關懷或臨床判斷的處置,只能用來提升專業人員工作的品質與效益。在未來居家照護人員將資訊科技納入慢性病人的照護以增進效益會是必然的策略。這種慢性病也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能趕快治癒,家人在照顧慢性病的病人也要更加的有耐心和細心,雖然慢性病好的很慢但有再做治療和飲食的控制能夠讓病情好轉治癒的更加快速的,也要常關心病人的心情狀況,病人常常因為自己的病情而導致有一些負面的想法所以因該多去關心病人,而定期去醫院做身體檢查也是預防疾病發生的治療,不只可以知道自己身體的狀況也不會帶給家人一些負擔,是有益無害的。


   1045101091    邱稚棋  發表(9)筆  

文章標題:一位食道癌病人在門診接受同步化放療之護理經驗  2008-03-18 16:15:43

本文敘述一位57歲男性初診斷食道癌在門診接受同步化學合併放射線治療之護理經驗。護理期間自 2013年9月18日至2013年12月26日,藉由互動、觀察與會談等方式進行生理、心理、社會及靈 性等層面之整體性健康評估,分析並歸納出個案有疼痛/口腔黏膜改變、營養少於身體所需/攝取 不足及個人因應能力失調/家庭、經濟支持不足等健康問題。 這篇的內容不只是內外課本教到的,也是我在實習單位晨報的內容,基護實習我實習的單位就在 血液腫瘤科,我是第二梯,而第二梯晨報的報告者是我,我採用的文章就是這篇期刊,因為我的個 案就是食道癌病人,我除了報告這篇文章,也把這篇文章內所提到的護理措施運用在我食道癌的個 案身上。一開始在治療期間主動關懷病人,建立良好的治療性關係,教導自我評估口腔、執行口腔 清潔及減輕口腔疼痛照護的技巧。還有飲食方面,衛教個案多攝取營養的食物,補充身體所需要的 能量及維生素與膳食纖維。雖然沒有看到衛教後的效果就實習結束了,但是學習到了衛教病人的方 式。

文章標題:追尋吧!過你夢想的人生  2016-01-16 00:06:25

夢想是一個動詞,只要比別人有多一點行動力、多堅持一分鐘的耐心,就可以將夢想化為具體的發展策略,實踐生命的無限可能。 看完了這本充滿正面能量的書,知道了前往夢想的那條路很遠,途中也許會痛也許會哭,但有些路不走,你永遠不知道會有多美,所以還是繼續向前走吧。 「對你而言夢想是什麼?」 家人的一句話 我夢想的開始。想做一個有價值的人,是我的夢想,對我來說,夢想其實不是一段距離,而是一個你會堅持到底的決定。不要放棄,過程總是辛苦的,在你想放棄的那一刻,想想當初為什麼堅持走到了這裡。 別人眼裡,你的夢想或許看似微不足道,不要害怕心中的念頭,如果是夢想就勇敢去做。夢想,有時候不是看到了才相信,而是相信了才看到。會奮不顧身完成的那件事,就是「夢想」。 即使現在你是平凡中的平凡,但是你又預料的到你完成夢想之後能變的多強大,一位英雄之所以展開旅程,是為了完成一項難以實現,但是會徹底改變自己與整個世界命運的使者。 完成夢想能讓自己成為一個更好的人,我反問我自己,那你什麼時候要去完成你的夢想呢? 我想 就是現在了。

文章標題:人生這條路,由你的選擇開始  2016-01-16 00:56:45

你必須學會自己選擇。 這本書裡面說了一個小故事,一個農夫臨終前留給兩個兒子各一根繩子。兄弟倆對繩子的用途殊異。哥哥子承父業,每天勤勤懇懇上山砍柴,並拿繩子捆著木柴上市場上販賣,久而久之過上了小康生活。而弟弟則每天對著繩子搖頭歎息,扼腕不已。當哥哥用繩子捆著一大包禮物來探望弟弟時,發現對生活失望的弟弟早已吊死在屋樑上,而用來上吊的,正是這根和他捆著禮物一模一樣的繩子。 明明是同一條繩子,為甚麼結果會不一樣呢?不一樣的選擇,不一樣的結果決定了兄弟倆不同的命運。 我相信只要你守住正確的道路,那麼生命旅程結束時的酬賞一定值得你在這一路上所受的苦難,在人生的旅途上有很多的分岔路口,每一個岔路就是一次選擇,每一次選擇都會改變之後的旅程,所以每一次選擇都需要經過仔細的考慮。 一開始以為這本書會給我指引人生的方向,而它卻是教導我人生的方式。生命中,有無數多的選擇在等待你,期許自己能為了自己而慎重做好每一個會影響自己的選擇。

文章標題:鋼鐵人醫生  2016-08-12 14:07:10

這是一本非常勵志的書,作者曾經說過 癱了下半身,我才真正站起來。沒有了下半身,但作者很樂觀,他說自己還擁有上半身跟頭腦.......仍有很大的盼望跟信心,只有承認自己軟弱,才能更靠近自己作者的心情從恐懼到接受最後活出自己的人生。今年33歲,從小到大都以第一名畢業的高材生,可以說是人生勝利組,卻在一次滑雪中,狠狠種上雪道旁的鐵欄杆,飛好幾公尺,光是這樣,醫師就斷了四根肋骨,到了醫院後,醫生很害怕,看著醫護人員在自己面前走來走去,卻甚麼都不能動,他的滿分人生,全碎了,現在的他,多了一個名稱,叫做病人。電影【刺激1995】中的名言:恐懼,使你陷入牢籠;希望,讓人獲得自由。許超彥的第二個人生,從這裡開始,後來許超彥很認真的復健,最後他站起來了,不管是她的身體還是心靈,因為有信仰,有支持下去的動力,又讓他再次地成為醫生。這是多麼令人動容的故事啊......如果是我遇到這件事情,我會很頹廢,對人生充滿失望,會怨懟自己,討厭這個世界,但是許超彥卻克服了魔,重新站起來,除了幫助自己,最後又返回醫生的行列,幫助更要幫助的人,很佩服他,我也學到很多從此之後我也會好好珍惜每一天,好好過我的人生。

文章標題:抱怨是一種毒藥  2016-11-13 20:37:05

看了文章內容,抱怨會摧毀自己的身價,自己的意志,與其抱怨,不如改變生活,抱怨不等於解決了事情【強者都是含淚奔跑的】要勇敢的走出第一步,去爭取,才會解決問題。任何的不順心都是一種磨練,真正的高雅在於本質。 我的偶像林依晨:【我從不抱怨,因為我不想給身邊的人造成負擔】。遇到問題不該是抱怨,而是要想辦法解決,能在逆境中成長才是人生的勝利組。 期望自己能做好每一件事。少抱怨多做事~獻上心理學大師 歐文˙亞隆 書上的話{當一個人能接受選擇的有限性,他才能優雅地長大}

文章標題:在痛苦中看見人生最重要的8件事   2017-01-17 20:45:23

活著,就會有痛苦! 然而痛苦告訴我們,什麼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 似乎人只要活著,煩惱與痛苦就不會從人生中消失。我們或許可以這麼說:「活著,就是要懷抱著煩惱與痛苦走下去。」 一般來說,我們會希望這些煩惱與痛苦,以及人生中各式各樣的問題能夠儘早 解決。因為不管煩惱還是苦痛,都最好不要出現。 即使是乍看之下只覺得是讓我們平添煩惱與痛苦的事情,那些煩惱與痛苦也帶有意義。這些事情都在有目的、有意義的情況下發生。 所以,當我們在人生中面臨某種問題時,雖然會立刻思考問題的「原因」是什麼、有什麼方法可以解決(這是理所當然的行動),但更重要的是,要去深入思考這個問題的「意義」與「目的」。 「到底為什麼,那樣的事情必須要在我人生的那個時間點發生呢?那時候的我遇到這樣的事情,有什麼目的與意義呢?」 「我藉由那樣的事情,到底發現了什麼、可以從中學到什麼?又或者,現在需要學會什麼呢?」 裡面有一個章節,在講人生為甚麼會一直遭遇煩惱與痛苦呢,我想,所有的痛苦都是有意義的,或許在工作,或許在人際關係,或許在戀愛,或許在金錢,又或許是因為疾病。所以,人只要活著,煩惱跟痛苦就不會消失。痛苦是個必然的意義,這個必然的意義,冥冥之中,把我們的人生領導到 某個方向!

文章標題:大體參訪心得  2017-04-26 21:04:29

給大體老師的一封信-----覺得大體捐贈的大體老師很偉大,把自己的身體均贈給醫學生做醫學研究,研究更好的藥物,幫助更多的人遠離病痛,謝謝大體老師,打從心底覺得您這樣的貢獻很偉大,讓醫學生及我們這些小護生從您的身體上學習,每一片切開的皮膚,每一塊切開的肌肉血管神經,用身體直接教導,如此無私的奉獻,讓我們更了解醫學,對未來的路程更有信心、勇敢去面對。 學習過程中的自我反思------這趟參訪我學到了,原來子宮沒有解剖課本上面的那麼巨大,原來摸到神經是這種觸感,原來起館在食道的前面,原來升主動脈為了供應強大的血流量,摸起來是那麼的厚實,原來在膽中的膽結石,那麼圓又大,原來一顆心臟放在我的手上,我居然不是懼怕,而是感激。 感謝這8個Table上“不說話的老師”的付出,讓我們學習到課本沒辦法告訴我們的事情,接觸那些同樣成為專二生,別人卻接觸不到的事物。 在感動中,我想 在學習了那麼多事物之後,期望自己能夠更茁壯,在將來能夠回饋更多於社會中,也期望在將來,我也能成為像大體老師一樣如此偉大、博愛的人,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文章標題:我只是敢和別人不一樣  2017-07-19 13:31:51

我只是敢和別人不一樣 作者-岸見一郎 阿德勒說,任何人都有自卑感,那是「對於努力與成長來說,健康而正常的刺激」。正因有了自卑感,才會努力向上發展。只不過,那並非與他人比較而來的自卑感。如果現在的成績是「3」,那麼,不是為了與任何人競爭,而是只要為了讓自己更向前一步去努力就行。 我看完這本書之後,覺得很鼓勵人,給了我勇氣,叫我適度地做自己,叫我要面對自己,解決困境。 我們應該勇敢面對人生課題,「沒能力」「過去的創傷」不是逃避的理由,不能面對這些課題僅僅是我們不想、不敢或不願意去試。要活在當下,體會當下的幸福,柏拉圖:「重要的不是只有活著,而是好好地活著」 人生就是不完美,但什麼都做不了就放棄的悲觀主義不會讓你更幸福,勇敢面對所有困難,盡己所能,才會有擺脫困境的可能性 書中以作者朋友小時候在路上被狗咬為例,該朋友因此經驗而害怕狗,進而覺得世界充滿危險為例,但在作者引導之下,該朋友才想起當時被狗咬之後,其實路過不認識的叔叔載他去醫院,此事反而是人間處處有溫情的一個歷證。 書中寫著:「只要歸咎他人就行了。因為你無法將責任歸於他人,才會一直痛苦到現在。」可是這種事,原本就不是那麼做即可獲得解決。想藉由他人或過去自己有著什麼樣的生長經歷,去追究如今人生艱熬不順遂的原因,根本不具意義。說起來,不過是對自己的責任,採取含混模糊的態度。 這些話也可以對自己說,讓自己感受到就算沒有特別做些什麼,單是這樣就已經有價值,並希望藉此擁有接納自己的勇氣。如果無法對於自己現在這副模樣的價值擁有最基本的信賴感,就會試圖想表現得特別良好。一旦達不到標準時,就會變得特別差。希望各位能擁有「身為普通人的勇氣」。所謂的普通,如同前面提到過的,並不代表著平凡庸碌。首先,必須覺得自己現在這樣就有價值。為了能這麼想,需要勇氣。可以如此看待自己的人,也不要對他人有過分的期待,不要只專注在自己心中理想的模樣,要能面對現實中的人物,對他人不要吹毛求疵,接受個人的多樣性。

文章標題:「100健康亮紅燈.126糖尿病上身」--多元衛教介入對糖尿病前期探討  2018-09-07 13:27:12

糖尿病前期(是指血糖值高於正常但尚未達到診斷糖尿病的標準,即 介於正常與糖尿病中間的過渡時期。當空腹血糖介於100-125mg/dL 時稱為空腹血糖異常(impaired fasting glucose, IFG),攝取75g 葡萄糖2小時後之血漿葡萄糖濃度介於140-199mg/dL,則為葡萄糖耐 受異常(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IGT),只要符合IFG或IGT 中一種或兩種皆符合則稱為糖尿病前期)為發展成第二型糖尿病最主 要的風險之一,糖尿病前期發生原因除先天性之外,身體活動量少、 高脂、低纖、肥胖都是主因,因此前期患者若無執行飲食控制、運動、 隨著社會型態及國民生活型態之變化,全球糖尿病患者日暨增加, 估計 2025 上升全球人口 5.4%,約三億人左右罹患糖尿病。自 1987 糖尿病在國內之高盛行率和死亡率高居十大死因第五位,糖尿病發 病到診斷出來的時間約差距 4-7 年,而其間則可能對健康造成諾大 的傷害,若無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而靠著衛教可提升患者知識、 態度、行為及伴隨而來的代謝改善,糖尿病前期是指血糖比正常值高,但未達糖尿病診斷標準,這篇文章是在為叫糖尿病前期的個案如何控制。 糖尿病個案最重要的就是【糖尿病自我管理支持】最美麗回饋就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及回饋,幫助過程中幫他人亦幫自己,同伴支持系統主要功能:生活中落實自我管理和疾病預防應有行為、提供社會和情感方面的支持、強化與醫療和社會資源的連結、提供持續性的支持。在健康促進的時代,衛生教育人員扮演之健康促進者角色愈顯重要(Guo, Hsu, & Lin, 2008)。健康促進是結合教育、環境、社會、政策、法令及組織等支持達到健康。鍾(2001)指出,就糖尿病患健康促進而言,個人自我照顧行為不僅僅是執行良好的運動、飲食型態及自我監測,更應涵蓋人際關係、壓力處理和靈性成長等健康行為。故公共護理人員衛教糖尿病患時,宜強調需對自身健康負責之概念,因健康好壞直接影響個人生活品質。 目前國內衛生所對社區糖尿病個案的管理,主要藉由家訪接觸個案,除主動提供服務外,更可經由訪視的機會透過互動觀察並瞭解個案的健康狀況,及早做預防性的介入措施(林,2004)。國外研究指出,及早衛生教育介入和治療對於糖尿病合併症的預防是有顯著的效果。 如果我是護理師的角色的話,我會先從飲食開始衛教起,就評估個案是不是很喜歡吃甜食,然後還有攝取的食物量,然後再評估運動,因為運動可以幫助我們新陳代謝,就是知道自己是在糖尿病前期,可能就是會叫他注意一下監測自己的血糖,來控制個案的身體。 曾月霞(20040200)。中年人健康行為之探討。護理雜誌,51(1),20-2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汪惠芬、吳素綿(20041200)。新竹市北區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的中老年人求醫行為初探。元培學報,11,1-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洪洲群、周碧瑟(19930300)。社區高血壓、糖尿病篩檢陽性個案之追蹤研究--1990年陽明十字軍追蹤訪視成果。中華醫學雜誌,51(3),216-2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許惠春、許惠恒(20050400)。美國糖尿病學會:更新正常空腹血糖上限值。臺灣醫界,48(4),21-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郭錦松、胡啟民、林琇瑩、陳涵栩、郭清輝、何橈通、周淩瀛(20010100)。單次團體衛教對輔助第二型糖尿病控制之成效評價。彰化醫學,6(1),31-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陳筱筠、鍾嫈嫈(20060700)。糖尿病前期。基層醫學,21(7),172-1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陳筱筠、黃麗卿(20051200)。某職場空腹血糖異常與糖尿病發生率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臺灣家庭醫學雜誌,15(4),191-2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郭鐘隆、黃久美、蘇鳳足、邱靜如、劉貴雲、劉潔心、張婷婷(20031200)。衛生教育與行為科學介入研究成效之統合分析。衛生教育學報,20,71-8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葉宏明、林為森、江承曉、楊盛玉(20020400)。參與衛教的民眾對骨質疏鬆症的知識、態度與其預防行為之研究。秀傳醫學雜誌,3(2/3),55-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Bjornholt, J. V.、Hrikssen, G.、Liestol, K.、Jervell, J.、Erikssen, J.、Thaulow, E.(2001)。Prediction of type 2 diabetes in healthy middle-aged men with special emphasis on glucose homeostasis Results from 22[spacing dot above]5 years'follow-up。Diabetic Medicine,18(4),261-267。 new window Diabetes Prevention Program Research Group(2002)。The Diabetes Prevention Program (DPP)): Description of lifestyle intervention。Diabetes Care,25(12),2165-2171。 new window Gillis, A.、Perry, A.(1991)。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physical activity and health-promoting behaviours in mid-life women。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16(3),299-310。 new window Laakso, M.(2005)。Prevention of type 2 diabetes。Current Molecular Medicine,5(3),365-374。 new window Liao, D.、Asberry, P. J.、Shofer, J. B.、Callahan, H.、Matthys,C.、Boyko, E. J.(2002)。Improvement of BMI, body composition, and body fat distribution with lifestyle modification in Japanese Americans with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see comment].。Diabetes Care,25(9),1504-1510。 new window Lindstrom, J.、Ilanne-Parikka, P.、Peltonen, M.、Aunola, S.、Eriksson, J. G.、Hemio, K.(2006)。Sustained reductionin the incidence of type 2 diabetes by lifestyle intervention: Follow-up of the Finnish Diabetes Prevention Study。Lancet,368(9548),1673-1679。 new window Lindstrom, J.、Louheranta, A.、Mannelin, M.、Rastas, M.、Salminen,V.、Eriksson, J.、Tuomilehto, J.(2003)。The Finnish Diabetes Prevention Study (DPS): Lifestyle intervention and 3-year results on diet and physical activity。Diabetes Care,26(12),3230-3236。 new window Mensink, M.、Blaak, E. E.、Corpeleijn, E.、Saris, W. H.、de Bruin, T. W.、Feskens, E. J.(2003)。Lifestyle intervention according to general recommendations improves glucose tolerance。Obesity Research,11(12),1588-1596。 new window Redland, A. R.、Stuifbergen, A. K.(1993)。Strategies for maintenance of health-promoting behaviors。Nursing Clinicsof North America,28(2),427-442。 new window Rosenstock, H. A.、Hansen, D. B.(1974)。Toward better school adaptability: An early adolescent group therapy experiment。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131(12),1397-1399。 new window Rubin, R. R.、Fujimoto, W. Y.、Marrero, D. G.、Brenneman, T.、Charleston, J. B.、Edelstein, S. L.(2002)。The Diabetes Prevention Program: Recruitment methods and results。Control Clinical Trials,23(2),157-171。 new window Singh, B. M.、Prescott, J. J.、Guv, R.、Walford, S.、Murphy, M.、Wise, P. H.(1994)。Effect of advertising on awareness of symptoms of diabetes among the general public: The British Diabetic Association Study.。British Medical Journal,308(6929),632-636。 new window Umberson, D.(1992)。Gender, marital status and the social control of health behavior。Social Science & Medicine,34(8),907-917。 new window Ward, K.、Hawthorne, K.(1994)。Do patients read health promotion posters in the waiting room? A study in one general practice。British Journal of General Practice,44(389),583-585。 new window Woods, A.(2005)。Helping patients head off diabetes。Nursing,35(1), new window 學位論文 莊茹潔(2002)。健康體能檢測與運動諮詢介入對社區民眾運動行為之影響--以台南市安南區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彭鳳美(2001)。民眾生活型態、醫療資源利用與健康狀況之探討--以新竹科學園區員工為例(碩士論文)。國立陽明大學,台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李佳琳(2001)。金門地區糖尿病高危險群固定世代之長期追蹤研究: 空腹與負荷後血糖耐受性異常自然病史之比較(博士論文)。國立陽明大學。 杜幸芳(1997)。飲食運動衛教對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病人之成效(碩士論文)。長庚醫學暨工程學院。 林麗珠(2003)。衛生教育介入對婦女參與子宮頸抹片檢查意願與行為影響之研究--以台南縣後壁鄉為例(碩士論文)。高雄醫學大學。 卓靜宜(2005)。衛生教育介入對婦女乳癌篩檢行為及意向之影響(碩士論文)。國立台北護理學院。 陳信任(2002)。代謝症候群:各面向發生順序之探討(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楊婷雯(2005)。以「糖尿病危險因子篩選工具」篩檢前期糖尿病之信效度評估(碩士論文)。中國醫藥大學。


   1045101090    林宜柔  發表(10)筆  

文章標題:歡迎使用E-portfolio  2008-03-18 16:15:43

歡迎參觀我的學習歷程檔案
這裡包含了我的學習紀錄與個人資料
希望大家能不吝指教

文章標題:104學年度寒假讀書心得  2016-01-15 12:40:40

書名:堅持求勝林智勝的棒球人生 他的爸爸因為女人而丟下了他媽媽,而他媽媽因為工作丟下了他們,他每天都跟阿公出去做資源回收,為了要填飽肚子,他被送到了台南參加少棒隊,他的棒球之路開始的很奇怪,很慘,曾經在九歲要放棄棒球,而因為一個學長的一句話,他莫名其妙的開始了他的棒球人生。全壘打王,安打王,MVP,是他的追求紀錄,但他要的不是這些名氣,這是他能為所有關心棒球,為棒球付出,關心他的人,僅有的些回報與貢獻,2013年他發生了一場車禍,幾乎奪走了他的一切,重新站回場上,讓他更珍惜自己二十多年來的運動員生涯,那些曾經迴盪在耳邊的加油聲,為他加油ˋ祈禱的每一隻手。我覺得他是位非常棒的棒球員,雖然他曾經想放棄,但因為學長的一句話,他不放棄了,反而還成為台灣棒球的關鍵人物,在他的身上學習到了,無論自己的夢想是甚麼,只要堅持,一定可以實現。

文章標題:104學年度寒假讀書心得ˋ  2016-01-15 13:19:17

書名:愛:即使世界不斷讓你失望,也要繼續相信愛 愛是生活中最不可或缺的元素,人生中無論好事或壞事的發生,常常都源自於愛。書中將由愛情、友情、親情和對生活的熱情等4個面向,和讀者共同探討愛的本質。PETER說:愛是一種很難用文字形容的力量,每個人對於這股力量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愛變得無限,沒有框架,沒有規則,每一個人的見解都變得如此美麗又意義。就算妳始終得不到那誰的愛,但也不要埋沒被愛,想愛人的自己。就讓自己在這份愛裡,學會讓自己變得完整。讀完了這本書後,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把握當下,所有過去的日子裡都是我們回不去的曾經,在這一篇當中我學的到,過去的事情是無法挽回的,所以要把握跟所有東西相處的每一刻,又如同人死後,你想要把她叫醒卻始終無法,再也沒有辦法跟著我們一起笑,一起哭,等到自己想要跟他好好的聊天,卻已經發現他不再了,這是多麼悲傷的事呀!

文章標題:104學年度暑假作業  2016-08-06 20:10:02

書名:圖解兒科護理學 作者:方宜珊、黃國石 兒科護理學是研究小兒生長發育規律、兒童保健、小兒疾病防治和護理,以促進兒童身心健康的護理科學,是必修的課程之一。讀了這本書之後,讓我更了解了兒童營養,嬰兒餵養分為四大類為:母乳餵養、部分母乳餵養(混和餵養)、人工餵養、輔助食品的添加。母乳是最理想的天然食品,也是6個月內的兒童最合理的方法,初乳為第0~7天,過度乳為第7~30天,成熟乳為第2~9月,晚乳為第10個月以後。餵食母乳還可以增加母親跟嬰兒之間的情感,因為嬰兒躺在母親的懷抱哩,能接受母親溫暖的肌膚,聞到媽媽身上親切的味道,還可以再次聽到在子宮內已經熟悉的媽媽心跳的節奏,而媽媽還會以溫柔的語言跟她說話,讓嬰兒可以有安全感。母乳有B行乳糖,礦物質較少,免疫因子較多,而牛乳是A行乳糖,礦物質較多,免疫因子較少,所以食用母乳是對嬰兒最好的。哺乳婦的生活起居:要保持會陰部的清潔、在產後24小時後即可洗澡、飲食的要求是富於營養且容易消化。添加輔食的順序:1~3個月為鮮果汁、菜湯(可補充維生素A、D、C和礦物質)4~6個月為米湯、米糊(補充維生素A、B、C)7~9個月為餅乾,魚,蛋(增加熱能、訓練咀嚼補充維生素A、B)10~12個月為饅頭,麵包(增加熱能、訓練咀嚼補充維生素B)

文章標題:抱怨是一種毒藥  2016-11-13 20:37:12

抱怨常常出現在我的生活裡,喜歡抱怨東抱怨西的我,總是覺得老天很不公平,為甚麼有些人很富有,而有些人很貧窮,有些人很認真,而有些人一點也不認真,卻可以在比賽當中獲得好成績,有的時候很生氣,不知道該怎麼辦的時候,我就會找朋友或家人抱怨,甚至有些時候,很想放棄所有的一切,但是真的想放棄的同時,朋友們,家人們總是會鼓勵我,像上次技術考後,我很傷心,因為考的成績不適我想的,在那之後每天晚上都很難過,很想哭,但是我總是跟自己說不能哭,要堅強,畢竟這是人生中一定會有的,朋友們也叫我不能放棄,所以我告訴自己這一次的失敗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都不能抱怨,因為是自己不夠努力,所以下一次的技術考,我一定會過關的,護理之路真的很辛苦,壓力也很大,但我會跟著我的朋友一起讀完五年,畢業,當護理師.

文章標題:105學年度寒假讀書心得  2017-01-21 20:04:17

書名:人生的快樂靠自己追求 作者:傅佩榮 雖然在人生中難免會有不如預期的事情,但快樂或是不快樂都是一天為何不把人生過的美好呢?這本書讓我印象最深刻就是有一個章節它說選擇一件事,好好去做。即使自己興趣在廣、野心在大、能力再強、意願再高,也只能選擇一件事,好好去做,這句話我非常的認同,我相信每個人都有很多想做的事情,可是因為自身的問題而無法每項都順利完成,就算完成了可能也不是最好的,最成功的,往往都是在過程中最努力最有自信下完成的才是最成功的,誰說努力一定會得到效果的吧!所以還是好好的想清楚在決定想做哪一件事,或是自己有能力完成的,在完成一件事之後就會特別開心,因為自己做到了,再也不是完成了可是不是最好的,其實快樂不只是這個而已有很多種,有些是自己心裡覺得快樂,快樂不是只物質享受,而是指心靈狀態。心靈若無自省及感通能力,如何談得上快樂?我希望往後的每一天都可以快樂的開始快樂的結束,把不高興的事情都拋到腦後,也希望做自己最想要做的事情可以順利的完成。

文章標題:給大體老師的一封信  2017-04-26 20:08:04

給大體老師的一封信 謝謝有大體老師勇敢地捐出自己的身體讓我們可以更了解人類的身體構造,如果是我,我可能不會那麼的勇敢,我相信要捐出大體這件事非常嚴肅,重要的事情,大體老師們的心地都很善良,願意把自己的身體捐出來讓我們上課,也因為這樣我們都很尊重大體老師的,在參訪的那一天大家都很認真的聽著講師講解每個部位也輕輕的碰著每一個體內的器官,怕把那些可貴的東西用壞,很感謝有這一次的機會可以去那邊上課,讓我的有不一樣的體驗。 學習過程中的省思及收穫 因為有這次的教學,讓我們了解了更多課本看不到的東西,像是器官的大小、肌肉的走向、神經、血管的粗細,有的器官課本上看起來明明就很大,可是真的在眼前的卻是比圖片小了很多,胃看似小小的卻可以裝下我們所食用的東西,子宮也小小的但是卻可以容納一個小嬰兒的大小,膀胱也是但它卻可以裝著我們的體內的水分,而肺是我那天看到的器官中最大的,它的外表看起來黑黑的可是那不是抽菸所造成的而是呼吸到骯髒的空氣,講師那時還把它抱起來翻開給我們看,為了就是讓我們看看哪一個是右肺哪一個是左肺,而每個人都知道也回答得出來,在講心臟的時候,我也覺得心臟真的很厲害,小小的確有那麼大的壓力可以幫我們輸送全身的血量,讓我們可以活在這世上,裡面的大動脈真的很粗比一般血管大了好幾倍,也分成了四個腔室,還記的講師把大體老師的心臟傳給我們看的時候,它跟我們說心尖其實就是左心室的位置,而左心室壁真的比別的還要厚,我們的心臟真的是扮演著非常重大的角色,一定要好好的愛護它啊!到了講解腦的時候我很興奮,因為那個腦實在是太好看了,它的外觀竟然真的可以看到很多的溝,雖然很多條但是卻可以找到中央溝,因為它是唯一一條可以沒有被阻斷的,在那個時候講師也跟我們一一的介紹那12對腦神經,雖然都小小細細的但隱約可以看到那些神經,因為有了這次難得的教學,我學到了更多的知識,也體會到生命的可貴,在我們每一個人的體內每一個器官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幫助我們能活得健康,但終究有一天這些器官也是會累的,而它們全都不再運作時,就是我們人生中所必經的一個階段「死亡」所以我們要好好的珍惜現在的自己,不讓自己太累。

文章標題:105學年度暑假讀書心得  2017-07-04 20:42:44

書名: 允許自己不快樂 作者: 陶德.卡珊登, 羅伯特.比斯瓦斯─迪納 負面情緒是我們珍貴的超能力,它既存於我們的體內, 我們必須與之和平共處,而非極力驅逐排除,能夠在正面和負面情緒之間轉換自如的人,才是真正的完整,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於是,我們必須允許自己不快樂,在低潮中找到真正完整的自我;允許自己不正面,從負面思考中找到使自己強大的力量;允許自己不善良,找到被討厭也堅持下去的勇氣。如果每天都很快樂把不快樂藏了起來,這樣不但對自己的人生感覺沒有任何的意義,而且心裡可能會生病,還不如好好地把所有的情緒都一一的表現出來,這樣人生才會有意義啊!而作者教導我們「正確生氣」的第一步驟,就是採用「微攻擊」的方式提出所謂的「不舒服警告」,先告知對方自己處於不愉快的狀態,接下來你說的話可能會讓對方感到不舒服,請對方體諒;第二步驟,告知對方你在意的,表示你希望可以找到方式避免重蹈覆轍。只有允許自己真正宣洩負面的能量,才能讓自己真正地感受到愉快。我們總是在練習不抱怨、學習不自私,然而正向思考,並不是邁向幸福的唯一道路。當自己願意拋開壓抑,不再勉強自己微笑就會發現原來內就可以帶來成長,而憤怒還可以讓自己更勇敢,有些人常常把不快樂藏了起來,這樣的人才是最恐怖的,身邊的人永遠不知道你是處於甚麼狀態。

文章標題:106學年度寒假作業  2018-02-22 15:50:57

篇名:陰道生產之產婦首次泌乳時間及其相關因素 女人從懷孕到生產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要經過10個月的時間,甚至在這些時間內可能會有種種不 同的關卡需要去闖,初產婦會感覺人生中第一次身體變得如此的重,做甚麼事情都要小心小心再小心,連提重物都不太可以,如果家人或是另一伴無法體諒產婦的需求的話她可能會生病甚至想不開,在懷孕的過程中生活的每個小細節也是要更加注意的,他們常常在想到底如何生產比較好,產婦待產時使用麻醉劑或會陰切開會影響乳汁生化改變而有延遲泌乳情形發生,在有些想要讓新生兒長期喝母乳的母親就會考慮不使用這些,而現在醫院也強調人性化的生產,對產婦是一種好的選擇,因為會陰傷口疼痛第一和第三天疼痛分數越高延遲泌乳發生的機率就越高,母乳對嬰兒來說是一個天然的很好的一種東西,它可以提供免疫力甚至對嬰兒的腸胃道和智力發展有幫助,然而很多家長聽到原來有這麼多的優點,他們就會選擇哺餵母乳,還會開始去尋找如何使母乳變多的方法,雖然有些方法很不靠普,但那可能只是少部分而已,而且現在的人為了方便一定會先詢問醫護人員,他們一定會使用最好的方式來照顧他們的孩子,不會讓他受到一點傷害,每個微小的細節在還沒有孩子之前都不會看到的,但在有了孩子之後他們變得凡事都小心翼翼,連吃的東西都要限制,但阿嬤常說蠟撒甲 蠟撒ㄉㄨㄚˇ我們還不是都長那麼大了。

文章標題:106學年度暑假作業  2018-07-26 16:39:51

個案報告心得 看了三篇個案報告,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有一位不孕的婦女,經歷三次人工受孕及兩次試管嬰兒後成功的懷孕了,但是卻在懷孕第八周的時候不幸罹患了急性闌尾炎,而需要面臨抉擇終止妊娠,她很自責,因為她認為自己沒有盡到母親養育及保護的責任,她很悲傷,但是幸好她的丈夫和她的家人、朋友都沒有責備她,反而還給他極大的鼓勵,讓她的心情有比較好,在出院之後,護理人員也都會利用電話來給予她一些關懷及照護,這樣的一個方法對每一位個案來說都是能幫助她心理及生理的滿足,而讓不是讓她覺得出院後就不管她。雖然現階段的我還不能完完全全的體會到這位個案的心情及痛苦,但是有些心情我是能了解的,再踏上護理的這條路之前,我對一些事情完全都不瞭解,甚至得了甚麼病我都不會再去關心,但自從上了這麼多的專業課程及體驗後我都會想了解那些疾病的原因及預後的情形,有的時候身邊發生過的是當老師在課堂上說的時候都會讓我更了解,家人常常說遇到挫折不能逃避,要勇敢的去面對,如果解決了就是另一種收穫,但是如果沒有去解決之後還是會在遇到同樣的問題,在人生中不一定都是順順利利,有的時候挫折是老天給的另一種考驗,這種考驗不但會使人成長,更會使人知道如何去處理及解決。 張書瑗(2017)•照顧一位不孕症孕婦罹患急性闌尾炎抉擇終止妊娠之護理經驗•新光醫療財團法人。


   1045101089    何書嫻  發表(5)筆  

文章標題:104學年度寒假作業  2016-02-21 23:38:30

書名:蘇西的世界 心得:故事中的主角蘇西‧沙蒙,遭到了鄰居的姦殺,結束了短暫14年的生命。生命的結束,是不是就是真正的結束?我覺得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生命的結束,是另外一個新的開始。生命的結束不只是一個結束而是一個開始,每當一個生命由開始到結束時我們總會從開心到傷心,但從故事中我發現結束是另一個開始,並不是一個傷心的結束,新的開始是由傷心蛻變出來的,然而能不能走出那傷心的關卡正是新的開始的鑰匙,那把鑰匙一直都在我們的心中,是由我們決定是否拿那把鑰匙去敞開心胸,放下過去迎接未來。 這個故事讓我覺得人在面對已逝的人事物都不應該有多餘的留戀,雖然一開始仍有些不捨但日子總該繼續過下去,所以我們應該慢慢地放下過去放眼未來。 這本書讓我體認到人生的過程真的很推薦大家來看!

文章標題:暑假作業  2016-09-11 23:20:27

國人大多知道南丁格爾是近代護理的開創人物,卻罕有人記得台灣出過一位貢獻更大、活動範圍更廣的護理界領導人──陳翠玉。曾有許多人試圖要捕捉她那傳奇、動盪、悲劇性的身影,但真正問世並公認為可信、權威的傳記者,本書至今仍是唯一的一本。   早在學生時期,陳翠玉就以其出眾的外貌和流暢的英語,無囿於殖民地留學生的身分,擔綱在東京舉辦的國際護士節慶祝大會主持人,轟動一時。畢業後,她婉拒了日本國內的優渥職位,一心返台服務同胞。面對接踵而來的美軍空襲、終戰、國民政府進駐、蔣政權流亡來台等歷史動盪,陳翠玉「憨憨毋知死」地積極投入,她出面擔任戰地醫療總指揮、動員青年團救護隊、成立普及全台的衛生所、撲滅自中國引進的霍亂、改革台大醫院護理部、創立台大護校、台大護理學系,並兩度負笈美加,取得當時台灣護理界的最高學位。但這些努力換來的卻是被列入二二八的槍斃名單,險遭殺害;擔任台大護校校長時,更受誣告遭軟禁三年,最終不得不含淚流亡海外,從此「陳翠玉」三字在台灣成為禁忌。   流亡期間,她不改其志,以Stella Landauer之名擔任世界衛生組織的護理教育與護理行政顧問,在中南美洲與加勒比海地區服務十八年,大大改善了當地民眾的生活,贏得國際護理界領導人的尊崇地位。退休後,她更加積極投入故鄉台灣的改造運動,以其廣闊的國際視野和博愛的基督教信仰,揭櫫「建立台灣成為東方瑞士」的建國方針,並為海外的台灣婦女「收驚」,發起專屬婦女的「穩得」組織,最後還以身作則,親身實踐「天賦的返鄉權利」。久未歸來的陳翠玉優雅依舊,更增添了經世歷練的智慧之美,一言一行都讓耳目久被封閉的故鄉人茅塞頓開,不料三個禮拜後這位台灣近代史上最優雅博學的女英雄竟被「誤診」,活活醫死在當年奉獻心力的台大醫院。鮭魚返鄉,死而無憾,她的生命雖遭剝奪,卻永生了愛與勇氣、激勵與奉獻的台灣女性典範!

文章標題:勞作品德心得作業  2016-11-14 23:23:55

看了“抱怨是一種毒藥”這篇小文章,覺得裡面說的真好:抱怨命運不如改變命運,抱怨生活不如改善生活,畢竟抱怨不等於解決。 我覺得我們常常都在抱怨我們的生活,但卻不懂得去改善,讓生活變得更好,其實與其抱怨不如想想怎麼做才能讓生活變得更好,那麼抱怨是不是就會少一些了呢?我們要在困難中提煉自己,學習當一朵蓮花,即便長在淤泥下也要出淤泥而不染。 希望我能讓自己變得更好,勇敢跳出自我訂下的框框,遇到不順遂的事不要只是抱怨,多想想怎麼做才能更好,去爭取自己想要的一切,不要讓抱怨摧毀我的意志,降低我的身價,摧殘我的身心,消減我的熱情!

文章標題:105寒假作業  2017-02-19 23:47:31

1.我覺得生活中,人人都可能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有的人會為此大發雷霆,但事情並不會因你的憤怒而得到解決,反而會變得更糟,而有的人則是處變不驚,可以很好地掌控自己的情緒,而這些人往往會立於不敗之地。情緒是天使與魔鬼的綜合化身,管理得好,我們的事業與生活就會錦上添花;管理得差,我們的事業與生活就會瀕臨險境。 生活中,情緒會用它天使般的翅膀撫慰人們的生活。一抹淡淡的笑容,你已經如沐春風;一句小小的誇獎,你已經欣喜若狂;一個小小的鼓勵,你已經信心百倍……但情緒也會不斷用它魔鬼般的觸角干涉人們的幸福,讓人們無法按捺自己。可能只是為了一點小事,你就大發雷霆;可能只是遭受了一點挫折,你就猶豫不前;可能只是遇到了一點危險,你就恐懼不安……人們無時無刻都受到情緒的影響,若能恰當地處理與調適自己或是別人的情緒,那麼你會享受到更多的快樂。反之,情緒將會吞噬我們的靈魂,成為我們生活與交際的負擔。 2.這本書的原著是日本情緒管理大師齋藤茂太暢銷書之一,整本書的主軸脫離不了難以選擇+難以割捨=做不了決定的方程式,所謂的決定意思在於選擇了做麼,同時也割捨了什麼。並且也將做不了決定的人分成拖拖拉拉型、軟弱無力型、飄忽不定型、恐懼不安型以及磨磨蹭蹭型。想必大多數的人在不同情境之下,皆有這五種性格,只是成份不一。 我覺得在了解五種做不了決定的性格之後,並從自信心、人際關係、工作、日常生活、生涯規劃以及人生目標切入。改善在關鍵時候患得患這本書失、怕東怕西以及庸人自擾的想法,並給自已在未來遇到做不了決定時的引導方向。 人不怕做錯誤的決定,最怕是在節骨眼上猶豫不絕、怕東怕西,使得自已釋放出很不穩重,很孬、很娘等負面能量,嚴重影響未來的人生旅途。果斷不等於衝動、魯莽,果斷的人讓人看出他背後擁有充滿智慧的靈魂、成熟穩重的性格以及只能意會不可言傳的正面能量。

文章標題:大體解剖校外教學心得分享與回饋反思單  2017-05-03 11:56:52

1. 給大體老師的一封信: 我覺得捐贈大體是一件非常偉大的事情,能夠將自己的身體奉獻給那些醫學院的學生們解剖以及讓我們這些讀醫護方面的學生可以學習,我真的覺得大體老師們非常的偉大。 2.學習過程中的自我省思及收穫 (1)What?(我學到了哪些?)發現了什麼新鮮事?接觸到什麼問題? 接觸大體老師身體的每個部份讓我覺得課本上學到的東西,現在就在我面前,而我正在碰觸它,例如神經以及血管之類的,而神經以及血管摸起來的感覺是不一樣的,神經是實心的,而血管是空心的,因為裡面的血已經都沒了,而且每個人的器官摸起來那個軟硬度都有些許的差別,像我們在教呼吸系統地方的時候,那個大體老師的肺摸起來就比較硬,在心臟血管系統的部份,那個大體老師的肺摸起來就比較軟 (2)So What?(所以,為什麼)在這些新鮮事中,心中有什麼感動或感想?這些感動和感想讓我(們)有什麼想法/成長? 經過這次的大體參訪,對於大體老師真的就是以偉大以及感謝詮釋一切,對於死亡我似乎不再那麼害怕,因為就算我死了,我也可以捐贈大體,幫助那些未來需要解惑的學生們。 (3)Now What(我可以如何作?我有什麼收穫?),看待人事物,自己有什麼改變?我(們)想要/應該/可以做什麼改變?未來將如何運用所學? 現在的我可能不會想捐贈大體,但我希望未來我的想法能夠有所不同,能夠真正瞭解其實生命還可以透過這樣子的方式延續下去


   1045101088    廖泯清  發表(10)筆  

文章標題:自我介紹  2008-03-18 16:15:43



文章標題:104學年度寒假讀書心得  2016-02-14 19:55:39

道歉的藝術 只要說對話,危機就能變轉機 道歉不單只是道歉而已,有誠意,有隨便,有敷言...等。 雖然每個人道歉不一定會得到諒解,但是道歉至少對方不會非常生氣有 可能不生氣了反而不會造成不必要的誤會。 能自己認錯的話是最好的 不但能省時省事,處理的時間也快。 但是也不要以為道歉一次就沒事了,因為要不要接受道歉 是由對方決定 而不是以為道歉就沒事了。 道歉有道歉的方法,而不是隨便道歉就好了,要對事不對人,能減少許多糾紛。 聆聽是盛怒的好解藥,因為當聆聽對方說話時,必須聽到最後,最好不要中途插嘴,因為有些人無法忍受這種行為,當對方更生 氣時就不是道歉這麼簡單了。 最重要的是要[一邊聽,一邊掌握事實],和包括了瞭解對方生氣的理由'事件背景,以及哪一點最讓他感到憤怒。 透過這些豐富的附和表現,可以讓對方說話的興致月來越高。 當他知道有人在聽自己說話時,自然會越說越起勁,不再生氣。

文章標題:104學年度寒假讀書心得  2016-02-21 22:43:17

100%漂亮牙齒這樣來 好看的牙齒和健康的牙齒要從小就照顧好,如果小時候沒好好照顧好的話長 大以後因為牙齒的關係而人際也跟著變差。 當小朋友不愛喝水時不可以改喝果汁 因為果汁裡面有很多化學的成分和糖 喝多了會造成寶寶蛀牙 反而讓寶寶蛀牙的機率上升 到了一歲時還沒長出牙齒時因該帶寶寶去看醫生 因為有可能是先天性缺牙 這個時候就是要給醫生看牙啦 刷牙也是有一門學問的 一到三歲的小孩是還不懂怎麼刷牙的階段 所以該由爸媽來負責 而到了三到六歲時是邊學邊玩得的階段 因為小朋友年紀還小沒辦法徹底的刷乾淨 所以家長要再徹底清潔一次 牙齒算是門面擔當如果沒有顧好可能會壞了人際關係。 為了避免蛀牙 應該盡量避免吃糖果 餅乾 飲料 果汁 咖啡 .....等。 因為這些食物及飲料都會破壞牙齒的琺瑯質 當牙齒不小心撞飛時因該立即泡在生理食鹽水或是冰牛奶哩,並立即找牙醫師處理。 如果是牙冠斷裂,能找得到牙齒斷落的部分,也要記得帶牙齒易起來找醫生。

文章標題:105學年度暑假心得  2016-09-11 23:02:56

我的護理典範是羅慧夫,他引領醫界風氣,培育人才,使他在馬偕創設國內第一個加護病房,第一個加護病房,第一個灼燙傷中心,第一個唇顎裂中心,及第一個防治自殺的協護中心,讓國內整形外科醫療水準達世界級地位,但他心中永遠的第一是:怎樣讓病患得到最好的照顧。 他照顧許多顏面傷殘者,尤其是患有唇顎裂病人,以高超醫術彌補患者的容顏,更為為了他們的醫療負擔多方設法,捐資三百萬元成立顱顏基金會,幫助病患無數,他說:「做這些事,錢,其實不是最重要的。」我喜歡這句話,雖然做這些事情,要花很多錢,但若是幫助那些病患的話,錢還是需要的。 神奇的小麥芽胚胎 現代人的飲食都偏向重鹹或油膩,對身體來說會負荷不了,又缺乏運動,導致身體屬於肥胖型,雖然現在食物隨手可得但現在黑心廠商都添加化學或違反的東西,吃多了對身體影響很大,但不吃的話還真的不知道要吃什麼好。 現在的人都 喜歡吃但都不喜歡運動,長期脂肪儲存在身體裡導致肥胖,適當的運動能讓身體負擔少一點,也不會對於自己的外表感到自卑。

文章標題:105年上學期勞品作業  2016-11-13 22:05:53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ST. MARY’S MEDICINE, NURSING AND MANAGEMENT COLLEGE 勞作品德教育課程 105 學年度第 1 學期 「學習心得」報告表 課程名稱 □勞作品德教育(□I; □II; □III; □IV; □V; □VI) 填 表 人 姓名: 廖泯清 科別:護理科 學號:1045101088 課程形式 □勞作項目與地點: □演講:   ;□其他: 文章 主 題 抱怨是一種毒藥。 我做了什麼… 抱怨它會摧毀你,降低你的身價,摧殘你的身心,削減你的熱情。 與其去抱怨不如去努力改變 在逆境中 學習用意志力去走, 運是天定 命卻能用努力去改寫。 "抱怨沒有用" 只要你夠堅強 怎麼也推不倒你 再惡劣的環境還是能撐過去, 經常抱怨,也會使身邊的人感到煩躁 我學到了… 以後… 抱怨會使自己整個身體疲憊,很多人都不喜歡抱怨這種事情,偶爾發洩抱怨是抒發的選擇 但頻率太高很有可能造成對方的困擾而對你見行漸遠 反之可以試著改變自己或環境 不能改變他人就改變自己吧 我未來還想要做… 少一點抱怨多一點關心 關心身邊的朋友雖然有些人不會像你吐露心聲但也有最好的方法就是陪伴 多觀察對方也可以了解對方 也就不會有討厭的想法了 沒有討厭的想法就不會抱怨了。

文章標題:105學年度寒假讀書心得  2017-02-19 01:08:37

護二乙 廖泯清 35號 寒假讀書心得:語言心理戰 把痛苦的經驗諸語言音樂或文字,可使人從絕望中獲救,當有人因為正遭受挫折而陷於 痛苦,這時候的說話方式應該不要過於激盪和陶侃,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誤會和尷尬。 一句話能改變一個人,語言是一種很強大的力量,也顯得很重要,說明一個人的價值。 當想說服一個人的同時,想想看要怎麼樣說服人家是最好的,能不能站在別人的立場想一想,也能讓自己勝券在握。 要說服人,設法讓對方參與自己的問題及關心自己是為首要條件,接著第二步才詢問對方對這件事有什麼想法或意見,這兩個說服技巧是缺一不可的要領。 先要求小事情,再令對方接受大事情,當妳像人提出某項要求時,先要求小事的成功率會比較高,一旦對方接受了,再慢慢地提高要求,假使一下子要求提出太高,對方感到難以接受,便容易遭到拒絕,所以不要貪圖而讓人對你的印象感到不好,這樣反而壞事。

文章標題:大體參訪心得  2017-04-27 21:29:41

大體參訪心得 [給大體老師的一封信] 1. Q:對於大體捐贈的看法是? A:覺得大體老師們很偉大,為了要教育晚輩們,而在死亡後捐獻出來,讓學生們學習,也不能把自己的身軀完好的保存起來,真的很讓人尊敬,只要學生們肯學習肯定值得了吧。 2. Q:為何需要大體捐贈? A:提供給學生觀摩各個部位、器官、形狀、大小、作用、功能...等,讓我們更深入了解,而不是很死板的讀課本上的內容或圖片。 3. Q:對捐贈者之感想? A:真的很謝謝大體老師們願意為了學生們而犧牲奉獻! 4. Q:應該如何表達對捐贈者的尊重? A:不可以有覺得噁心、恐怖等這種想法, 要有尊正的想法。 [學習過程中的自我省思及收穫] 1.Q:我學到了哪些? 發現了什麼新鮮事? 接觸到什麼問題? A:我學到了要學會尊重還有補充上課沒有聽到或是不足的地方;課本畫很大的東西實際上根本小到不行,而且還可以裝上萬個細胞! 而很小的實際上非常大! 真的很不可思議! ;目前沒有接觸到問題。 2.Q:在這些新鮮事中,心中有什麼感動或感想,這些感動和感想讓我(們)有什麼想法、成長? A:覺得人類、動物真的很不可思議,上天創造了這些,而且還有一些小細節,真的很奇妙! ;平常也無法透過這個參訪來真正了解到人類的奧妙,真的很感謝大體老師們、助教們給予我們這個難得的經驗! 3.Q:看待人事物,自己有什麼改變?我想要/應該/可以做什麼改變?未來將如何所學? A:真的要好好保護好爸媽所給予我們生命,讓我們能探索到不可思議的身體,希望未來我能好好學習,考上護理師執照,用到所學的地方,不要辜負自己,和期望的人。

文章標題:106年暑假心得  2017-09-05 11:03:00

請聽我說:憂鬱症不是一輩子吃藥 :) 作者:鐘國軒醫生著 患有憂鬱症的病人通常是因為環境、人為而生病的,有些人是因為壓力、霸凌、長期被打壓下....等等因素患有憂鬱症,要得到解決的辦法不是只靠藥物而已還要靠自己心理調適才能醫治好。 治療憂鬱症有很多對症下藥的方法,例如:運動、多出去戶外走走與家人、老師或是醫生、心理諮詢師等等,最佳辦法就是靠自己了,身邊的朋友也一定要觀察身邊的朋友是否有異常,避免有意外發生。 老人生死教育緩和照護與靈性需求 人到了最後一課終究還是會死亡,但接下來就是時間問題了,死亡之前親人一定要有心理準備,告知他們,避免情緒過度悲傷,畢竟這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生老病死的階段是必經過程,像是在這次實習中聽到醫生向家屬建議給父母安寧,讓老人家沒有病痛的走,因為奶奶昏迷很久了也需要鼻胃管灌食,情況不樂觀的話就建議安寧了,有時候事情來的太突然來不及準備,讓家屬措手不及可能造成一輩子的遺憾。 失智症臨床照護指引:失智是因為大腦萎縮影響到生活自理和記憶,而這種病是沒辦法治療的生活起居等有人來照顧而許多小孩會選擇把父母送去安養院或是請外傭來幫忙照顧,父母需要的只是想得到關心和照顧並不奢求甚麼,許多小孩因為要上班或是照顧小孩忙得不可開交而無法照顧父母,許多小孩可能在外地忙工作或做生意導致無法抽出時間照顧父母。

文章標題:106學年度寒假心得  2018-02-28 21:26:20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護三乙 學號 1045101088 姓名 廖泯清 書名 駐診婦產科心理師面對懷孕及人工流產危機諮商之挑戰 作者 李玉善、藍珮榕 出版社 出版年月 2009年 3 月 索書號 ISBN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1在懷孕或是有婦科疾病時,不容易想到要找心理師幫忙,頂多會聯想那是為產後憂鬱者預備的。 2民眾也對心理師和其提供的服務深感陌生而容易有排拒感,也擔心暴露隱私與付費等 3懷孕與人工流產是屬於急性醫寮狀況,需要從危機諮詢商服務展開嘗試。 4壓力是交感神經緊張而發作的身體[早期警戒系統]。 此緊急發動體制就是心理準備。 5心理師除了練習對醫療場域文化能有更多的了解,更應維持倫理敏感度去處理。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心理師不一定是在人需要輔導的時候才被注重,需要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心理受傷、產後憂鬱、有家 暴傾向、被害者等等的許多因素。 且心理師並不一定就是醫生,在台灣並沒有所謂的心理醫師這類的醫師,所有的醫療技術發展都隱含著重大的道德問題。 心理師跟精神師事不一樣的,心理師是處理身心靈的,而精神師是處理精神方面的,很多人可能會 把他們混為一談,對於心理師而言,在醫療場所執行懷孕及人工流產諮詢商服務的工作方式,不同 於以往固定的時間的服務方式。 且全心理師人數是少之又少,工作也不輕鬆,所以沒有甚麼人想要投入這份工作,所以覺得有點辛 苦。

文章標題:107學年度暑假心得  2018-09-12 23:37:40

『保養身體的重要性』 班級:護四乙 學號:1045101088 姓名:廖泯清 書名:高血酯飲食療法 作者:蕭亦珊 出版社:易利圖書有限公司 心得:現在這個社會的人們都喜歡吃外食,又常常熬夜,因為生活忙碌,飲食時間不固定,又日夜顛倒,導致出現很多身體上的問題,不管是甲狀腺、肝臟、腎臟......等,我覺得高血脂這個疾病存在的風險很多,因為會造成血管堵塞,導致心肌梗塞,腦中風等問題,而且這個疾病是很突然地所以誰也沒辦法預料到,一不小心就會一命嗚呼,所以真的要好好顧身體保養好身體,避免和遠離疾病,讓自己身體一身輕,也可以不讓父母與小孩擔心這些問題。 書名:預防骨質疏鬆症 作者:RENEE NEWMAN 出版社:華威國際事業有限公司 心得:骨質疏鬆是因為缺乏鈣,尤其是老年人最多,就算補充了很多,流失速度還是大於補充流速,而且還要注意和預防跌倒,生活中也處處是危險,子女也沒辦法時常關心等,多重問題,很麻煩地所以要預防好,才不會人生不精彩。 書名:痛風的真相 作者:周昌德 出版社:策馬入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心得:選這本書是因為剛好基護實習時有接到這個疾病的個案所以比較好寫,因為有聽個案分享這個疾病的痛苦,也大該知道不方便的地方還有困擾等麻煩,常常要擔心這個不能吃太多,那個不能喝之類的,還有要注意要按時吃藥等才能控制好病情的問題。


   1045101087    何巧瑩  發表(8)筆  

文章標題:歡迎使用E-portfolio  2008-03-18 16:15:43

歡迎參觀我的學習歷程檔案
這裡包含了我的學習紀錄與個人資料
希望大家能不吝指教

文章標題:104學年度寒假讀書心得  2016-01-26 11:22:45

書名:我一直都在 作者:西西莉雅·艾亨 看完這本書後我有兩種感受,一是友誼要維持這麼長久真的不容易,即使分隔兩個國家,兩人還是不忘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及生活趣事,他們甚至包容對方的所有缺點,這樣的友誼比其他人的都要來的更深刻,更何況是「他」與「她」,即使不是男女朋友,眼中卻有彼此,如此珍貴的友誼,在現在的社會上來說真的很難得,連我都開始羨慕了起來,希望時間逆轉回到五歲,讓我也能夠找到那麼一個珍貴的人。 二是他們都努力追求著自己的夢想,書裡有寫到蘿西在追求夢想時,想到小時候都相信著自己可以做很多事,長大後卻發現現實阻擋在前,以至於不可能做所有的事情,讓她深受打擊。但直到她夢想實現那刻,她告訴艾力克斯:「原來那些童年夢想其實並沒有那麼遙不可及,它一直都在那裡,只是我的手伸得不夠長。」這句話給我很大的啟發,讓我不斷在腦海裡思考「我們為什麼不試著相信自己?為什麼不讓夢想引導我們,反而讓事實支配我們的生活?」有時候或許只要我們願意把手伸長點,就能抓到自己想要的一切。 我覺得這本書最讓人感到深刻的地方是,表面上看似在寫關於愛情故事,但實質內容是在寫這四十五年他們彼此所發生的事,而且就是因為他們的友誼夠堅固,才會有這四十五年的種種瑣事,這些快樂、憂傷、氣憤的瑣事也在不知不覺中悄悄引領我們走向美好的結局,是很經典的愛情力作。

文章標題:104學年度寒假讀書心得  2016-01-26 12:06:37

書名:兩個人很美好,一個人也自在 作者:蕭美君 我們喜歡寄託希望在別人身上,卻忘了只有自己才能實現,習慣將自己能掌握的一切,輕易的交到另一個人手上直到等到受傷後我們才發現,幸福與否,操之在己。 人際溝通在生活上是一件很重要的事,用說的看似很簡單,但實際要去經營人際溝通這件事時,卻又是一門深奧的學問,也是常常令人懊惱的問題 ! 世界上什麼人都有,什麼都不奇怪,但一旦只要有人不符合自己的個性,就會開始自主性的排斥,也就開始產生人際關係的問題!所以人際溝通非常重要,或許只要做一些適當的溝通,就能化解人與人之間的誤會,當然也要有技巧,不然可能溝通不成,甚至還會有反效果!但是實際去經營的時候,有時候不敢跨出第一步,有時候跨出去卻被誤解,所以常常聽見有人會說,做人好難,,但是其實自己保有著一顆健康的身心靈,其實一點也不難!我們在生活上不僅要學習”溝通”也要學會面對自己、接納自己、寵愛自己。不為誰而活,而為自己活。當給自己的愛足夠,我們就會了解,有人陪伴有美好,一個人也很自在。

文章標題:104學年度暑假讀書心得  2016-08-24 20:26:33

書名:醫者 批上白袍之前的14堂課 作者:黃瑞仁 在我閱讀完這本"醫者 披上白袍之前的十四堂課"後,我覺得走進醫學世界裡﹑披上白袍,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一位醫師不只要具備豐富的醫學知識,也要有純熟的醫學技術,這都只是成為醫師的最基本條件。有了豐富的醫學知識就可以準確的診斷出病人的病情,並且及時給予適當的治療,但只有醫學知識,沒有精湛的醫學技術,治療的結果並不會理想。如同現今社會的亂象,為何有些學歷高的畢業生完成學業後,卻無法學以致用,或只能做低位階的工作,甚至只能待業在家接受爸媽經濟上的幫助,我想可能是因為有豐富的知識卻缺乏能力的關係吧。 另外書中還提到「有時候一個疏失,代價就是病人的一條生命,選擇醫學,出不得錯,生命是無價的。」我覺得這句話非常有道理,所以我們每位從醫的人,都應該保有謹慎的態度,來保衛每一位病人珍貴的性命,並增加其價值。「差之毫釐,失之千里。」正是此句話的精神寫照。細心是要以毫米計算的,性命是無法補交的作業,此時就要錙銖必較,如果因為你一時的疏忽,可能就是一條生命的立即流失。正因自己也是讀護理的,將來必定會與病人有所接觸,細心與耐心的對待病人很重要,畢竟病人對你要有一定的信任,才能放心的把自己交給你治療。視病猶親這句話對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能把每位病人都看待成自己家人的話,自然而然對他們就不會有優劣之分,每位病人都會努力去治療。就如同聖嘉民把這種大愛與精神遺留在人間,這樣亙古不變的道理,值得我們一代一代的學習。

文章標題:105年上學期勞品作業  2016-11-12 15:52:14

主題:看人長處,幫人難處,記人好處 我做了甚麼˙˙˙ 人不可能都是完美的,都會有缺點,如果總是把缺點放大來看,就都看不到別人的優點了 換個角度去想,多看別人的優點,會發現一切都美好 在別人有難時,別忘了伸出援手,去幫助他,下次自己需要幫忙時,別人也會願意去協助你,要懷著感恩之心,永遠記得別人的好 我學到了˙˙˙以後˙˙˙ 看了這個短文後,我學到寬以待人,別總是抓著別人的缺點不放,多看別人好的地方,別人也會記住你的好,在自己能力範圍內,多去幫助別人 我未來還想要做˙˙˙ 未來我想成為一個不濟的人,幫了別人下次有需要別人也會來幫助你,不求別人回報,只希望能影響他們,去幫助更多人

文章標題:105年度寒假讀書心得  2017-02-01 21:56:25

這本書是由許多小短文組織而成,每篇都與人生的哲理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其中與我最有相關的一篇是「粗暴的原因-不讓孩子體會光榮的雙親們」。 作者在此篇提到孩子粗暴的原因,其中一個理由是家庭與社會不讓孩子體會生活的艱苦,這看起來好像讓人有點難理解,其實它的意思是現在多數的雙親都不讓孩子做家事,衍生出的問題卻是暴力。從前的孩子必須做大量的家事,幫忙帶弟妹、清掃環境、購物、燒柴、準備洗澡甚是還得到田裡勞動或幫忙顧店,在早期的社會,這些都是理所當然的。但相較於現今,父母卻不再讓孩子做這些事,不是因為孩子忙著補習,就是忙著打電動,會表現出不耐煩的眼神與態度,而父母也就隨之屈服了。 我覺得以前的孩子雖然家事很繁重,也會累,但他們的心從不喊累,因為他們的父母親會讓他們知道自己對社會是有用的,擁有的也是健康的心,然而這種孩子現在卻是少之又少,如果父母都不讓他們做點家事,又不發掘他們的價值,是很容易造成小孩的自我迷失與行為偏差的!一位地玩電動,不但會影響健康,也會影響心理的健全的!

文章標題:大體心得  2017-04-28 11:00:32

大體參訪心得 這個學期最期待的就是期中考後去台大的大體參訪﹐其實剛聽到的時候是帶著有點害怕跟緊張的心情,但是到了台大後開始聽那邊的老師解說、接觸後﹐就發現其實沒有想像中的可怕。 人的一生都有生老病死,我覺得那些大體老師很偉大也很厲害,即使離開了人世間,也願意把自己的大體捐贈出來,遺愛人間。我覺得大體捐贈可以讓我們增加更多的知識,熟悉自己身體的器官,他們的大愛能夠讓醫學者有更進一步的研究,讓他們即使離開了人世間也有了意義,更成為了人們應該尊重與學習的對象。 在與大體老師相處的幾個小時裡,讓我對於身體裡各個系統、構造與功能更加了解。因為上課的時候都是藉由圖片或影片讓我們去理解,而這次是讓我們看人體裡真正的構造長的如何就更有了真實感。 從一開始社會大眾對於大體捐贈的看法,或許不是那麼的支持或是理解這樣做的想法,但自從新聞上開始報導有關大體捐贈的好處,反而改變人們一定要土葬的習慣,並且延續生命的價值,對我們來說,又是跨入另一種知識的里程碑,因為相較於古老社會,這早已打破人們死無全屍的忌諱。曹丕曾說:「年壽有時而盡,榮樂止乎其身,二者必治之長期。」我們都知道許多人在有生之年總會像秦始皇一樣渴望長生不老 羨慕長江總是夜以繼日地流動著看起來都沒有什麼改變 不像人們 經歷老化 痛苦 死亡 是必備的 也會渴求無限的快樂無限的財富等等 但這些其實是我們死也帶不走的 但今天看完了大體老師 給我了全新的想法 如果我們在世時認為愛很重要 那麼我們毫無疑問地會想把愛留下來 而捐贈大體正是一個最好的方式了 他顛覆了從前長壽與財富帶不走的概念 想想也許我們活著時不應該只是汲汲營營的追求榮華富貴 成為達官貴人 既然從事了神聖的醫護這一行 就不該只是以賺錢為目的地工作 而是應該感謝前人為我們做的一切 正所謂「前人種樹,後人乘涼」利用他們的知識拯救更多人 傳播更多的愛 逝世後更成為大體老師 留下生前與生後的愛。

文章標題:106學年度暑假讀書心得  2017-08-17 10:25:35

這本書營造的是令人輕鬆舒服的感覺,對我來說,它就是一粒能讓從忙碌生活中喘口氣的藥丸,它讓我學習到如何生活才是最健康的。   我們總在等待不知何時才會降臨的幸福,但只要一點小改變,便能讓自己快樂一些。在首篇中,作者便提出在公司與家之外創造「第三地」的想法,我覺得十分新穎。每天必須完成的事情間,為自己留一個可以稍喘息的縫隙,在下班之後,先到「第三地」──公園,悠閒地坐著,哪怕只是坐在那兒發呆,看著人來人往的樣子,也覺得美得像幅畫,而這種地方也成了能讓我們為自己好好「充電」的好場所。換個方面想想,若不到「第三地」好好的換口氣,那麼你的心何時才能活起來呢?如果將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場所分別畫成一幅幅的畫作,別人的疊起來就像山脈一樣的高聳,而自己卻僅能畫出家與公司兩幅而已,相較前者,它疊起來就如平原般矮小,畫作堆看起來卻如此的單薄,那豈不是顯得有些遺憾又無趣嗎?  在書中作者也提到:「有些人只讀別人推薦的書,去聽說很好吃的餐廳,只買人氣商品,人生只在別人的清單中執行,且亮無猶地追隨他人的口碑,就如同被磁鐵吸引的鐵粉,只有聚在一起時才會感到安心。」我覺得如果一直這樣下去,便極有可能失去自我,毫無己見,面對別人的問題:「你覺得這當中哪個最好?」卻讓你手足無措,因為害怕和別人不一樣,害怕知道別人對你的評價而選擇一定要聽別人的,因此失去了信心。我想:這本書闡明的是,我們在生活中要盡力謀取最大的幸福感,不僅為自己,也為別人。


   1045101086    謝佳均  發表(9)筆  

文章標題:歡迎使用E-portfolio  2008-03-18 16:15:43

歡迎參觀我的學習歷程檔案
這裡包含了我的學習紀錄與個人資料
希望大家能不吝指教

文章標題:104學年度寒假讀書心得  2016-02-21 19:44:24

書名:螢火蟲之墓 作者:野坂昭如 心得:這本書讓我想起小時候到山上玩時,和哥哥發現樹叢旁有幾隻螢火蟲,我當時非常開心,因為是第一次看到螢火蟲,但隨著科技日益發展,影響到螢火蟲的棲息地,再加上光害嚴重,數量大量減少,要看到螢火蟲的機會也越來越少了,所以們要在進步的同時,也要仔細考慮到對大自然有多大的傷害,否則地球遲早會無法再讓生物繼續生存下去。 我們常對事情都毫無在意,凡事都覺得還有時間,但要是戰爭發生了,一切就都來不及了,因為一場戰爭會改變一切,可能使原本幸福美滿的家庭,變的支離破碎,失去身邊重要的親人。如果一直覺得凡事都可以等到改天再做,那可能會失去更多,所以不管是想說的話;想完成的夢想,都要把握當下,珍惜現在所擁有的機會。這本書讓我體悟到很多,讓我學到看待事情的重要性,也讓我知道我身處在這個環境下有多麼幸福。

文章標題:104學年度寒假讀書心得  2016-02-21 22:29:50

書名:小王子 作者:聖修伯里 心得:這本書的作者和小王子都有一份純真的童心和豐富的想像力,這也告訴我們隨著年齡的成長,而漸漸消失的那份純真、幻想力、腦筋變得格式化,生活少了趣味。例如:上班族每天只知道吃飯、睡覺、努力工作,而我們被父母、老師強迫讀書,每天只知道讀書。我覺得我們應該像作者一樣,保存著一份永遠長不大的心理,偶爾放鬆自己,有點想像,做些白日夢,生活才不會過的那麼死板。家人在我心中就是非常重要的東西,我無時無刻不想著他們。他們在我有困難時伸出了手幫助了我;在我有夢想時在背後支持著我;在我要誤入歧途時伸出腳絆倒了我;在我難過時在我身旁安慰了我;在他們快樂時與我一同分享……無論何時家人永遠都在我的背後支持著我,即使有時會為了一點小事而吵架,但也不會輕易的影響了我彼此之間的感情。在家人的鼓勵下,我逐漸朝著自己的理想前進,也逐漸朝著他們對我的期望前進。當我成功時,獲得的不將是我自己的快樂而已,對於他們來說也會是一件快樂的事。

文章標題:105學年度暑假讀書心得  2016-09-08 21:10:28

書名:馬斯洛 編譯:莊耀嘉 書名:給刺蝟小皇帝的情緒管理課 作者:王擎天 書名:解讀自閉症 作者:徐光興 「馬斯洛」是一位人本心理學家,生於1908年4月1日,卒於1970年7月8日,享年62歲。他提出了"需求層次理論",它也稱為"需求金字塔",順序由下至上,從低層需求到高層需求,這個金字塔有五層分別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與歸屬、尊重需求、自我實現需求。我覺得這五層都很重要,可是我覺得最重要的是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因為生理需求包括了食、衣、住、行、娛樂、水、空氣、健康等,如果生理需求沒有滿足的話會只想讓自己活下去,不讓別人活下去例如:戰爭的時候,如果出現一個麵包大家會不擇手段的去搶奪,不會排隊,或是家裡沒有錢父母去超商偷東西給小孩吃,安全需求包括人身安全、生活穩定、不用被威脅、疾病、錢等,安全就是安全感,缺乏安全感的話會有覺得自己被身邊的事物受到威脅,覺得這世界是不公平或是危險的。所有的事物都是危險的緊張的、徬徨不安、不好的,例如:一個小朋友在班上被欺負、霸凌,還有老師對他不公平讓它變得不敢表達自己,這樣會造成小朋友的陰影,不相信別人。滿足了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需求,其他的需求就比較好達到。「給刺蝟小皇帝的情緒管理課」這本書我覺得很有趣,它教我們怎麼教小孩,教出EQ高的小孩,看了這本書我學到了三大重點,第一點:賞識不吹捧,讓小孩不要自我膨脹,第二點:協助不包辦,這樣小孩才會有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三點:關愛不寵溺,讓小孩學習感恩、不任性。「解讀自閉症」這本書裡有很多自閉症的案例,從這麼多的案例讓我知道了自閉症是可以痊癒的,只需要更多關心、關愛、耐心、愛心、恆心,就可以從自閉的"殼"出來。

文章標題:105年上學期勞品作業  2016-11-13 14:57:26

主題:抱怨是一種毒藥 我做了了什麼…… 老師發了三篇短文讓我們寫心得,我選了這篇「抱怨是一種毒藥」,這篇短文的內容:抱怨命運不如改變命運,抱怨生活不如改變生活,抱怨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在最惡劣的環境下生長,可以鍛鍊自己,人生中不可能每一件都順著自己。 我學到了……以後…… 讀了這篇短文後,讓我學到了抱怨不會改變任何事情,只會一直有負面的情緒,但是人生中難免會有一些負面情緒,從負面情緒到正面情緒也是一種對自己鍛鍊。還讓我學到了自己想要的人生要靠自己去爭取,努力,就算盡了全力努力還是沒有得到,也不要抱怨,表示自己不適合。 我未來還想要做…… 希望我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方法解決事情,少找藉口,生活總有順逆,不要抱怨了,要努力改變這一切。

文章標題:105學年度寒假讀書心得  2017-02-19 16:06:31

書名:心靈雞湯-護士的關懷 編者:傑克‧坎菲爾/馬克‧韓森 出版社:晨星出版有限公司 這本書是由全世界的護理人員一起寫的,內容是一篇篇感人又有很多關愛的小故事,例如迎接新生命的喜悅,醫療團隊的合作無間,病人與護理人員的相處等……。我覺得這本書不是要我們體會或了解醫護人員的辛苦,而是讓我們從小故事中學到東西。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一個句子是“最大的榮耀不在於永遠不跌倒,而在於每次都能從跌倒中再爬起來。” 我覺得“ 永遠不跌倒”應該是被一直保護著,一直被保護著是不好的,應該要學會獨立, “ 每次都能從跌倒中再爬起來”我們應該要正面的面對問題,在錯誤中學習到經驗,有了這些經驗下次才會做的快,做的正確。身為護生,我覺得經驗很重要,這也是在這本書中學到的,一定要在老師上課時的任真的聽講,實驗課的時候要把握時間練習,把每個動作都做確實,做熟練,有了這些準備以後實習應該就不會那麼害怕了。

文章標題:106學年度暑假讀書心得  2017-09-03 17:41:01

書名:白色巨塔 作者:侯文詠 這本書的主角蘇怡華,原本是一個與世無爭的外科醫生,但自從知道要為總統的女兒動手術後,他就慢慢的捲入別人的戰爭,是一場由外科主任唐國泰和內科主任徐大明搶奪院長寶座的戰爭,兩派人馬一直用職權來讓對方難看,而原本在這場戰爭中保持中立的醫學院院長徐凱元,卻因為一位病人死亡的醫療糾紛,讓他不得不倒向唐國泰,希望唐國泰的人馬可以向麻醉師關欣施壓,要她扛下全部的責任。 以前我都覺得醫院是一個很神聖的地方,也一直以為醫生就是無怨無悔的付出,都會把病人排在第一位,不會像商人一樣貪圖金錢及和利益,但是看了這本書我才知道,他們會無視弱勢的病人還有剝奪他們的權利,可是醫生也是人,也有追求利益的欲望,這是每個人都會出現的心態。我覺得慾望是一個無底洞,會不斷要求更多的利益,到最後反而害了自己。 我以後如果遇到像這本書的事件,我會照著我自己的想法去做,不會因為做了某件事而可以得到很多的金錢或更高的職位,我會去想我這樣做會不會害到別人,會不會觸犯法律,如果真的被栽贓的話,我會尋求法律的途徑,我相信法律是會保護對的人,還有幫我們找出真相。如果有很想要得到的東西,我會用自己的力量來賺取自己想要的東西,在得到這些想要的東西的過程中學習新的技能。

文章標題:106學年度寒假讀書心得  2018-03-02 01:05:55

書名 1.新臺北護理期刊-乳癌病人手臂運動促進量表的前趨測試 2.護理雜誌-乳癌病人的症狀經驗 3.護理雜誌-運用認知行為治療促進乳癌病人心理健康 作者 1.鄭素月、賴裕和、邱淑貞、陳靜敏 2.羅琦、廖芳姿、陳淑齡 3.李麗紅、賴鈺萍、楊政議 出版單位 1.臺北醫學大學 2.社團法人臺灣護理學會 3.社團法人臺灣護理學會 出版年月 1.2008年2月 2.2017年04月 3.2017年04月 索書號 ISBN 1.1563-1230 2.0047-262x 3.0047-262x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1藉由改變病人的認知模式可有效減緩病人的心理壓力與困擾。 2症狀經驗是一個動態過程,是癌症病人常同時經驗到單獨或多個症狀一起發生的困擾。 3乳癌病人承受多重的心理壓力,例如憂鬱、焦慮、失眠以及慢性疲憊等 4護理人員在照顧乳癌病人過程,除了協助減少病人身體上的病痛外,亦應提供身、心理照護 5在治療過程當中,藉由改變病人的認知模式,可有效減緩病人的心理壓力與困擾。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我選的文章是有關內外科護理學的乳癌,這個議題跟我的一個親戚息息相關,幾年前,我的親戚她 一開始很反對開刀,但為了活得更久,她才願意配合開刀。開完刀後還有很多關卡等著她,其中一 個關卡就是復健,印象中我的親戚有做把兩隻手放在牆壁上和肩膀一樣高慢慢往上爬的爬牆運動, 還會常常會拿一顆球在手上捏的握拳運動,梳頭髮以前對她來說得心應手,現在變成了一個關卡梳 頭運動,洗澡的一個搓背姿勢也變成也變成她的關卡毛巾運動,我那時好奇就問媽媽說:為什麼要 做這些運動?媽媽回答我說:因為如果不這樣做的話肩關節會不好動,就連簡單的舉手會有困難, 總而言之做這些運動可以幫助她回到正常的狀態。還有一個關卡就是手術後的心理狀態,會想說別 人會不會覺得自己很奇怪,會不會用異樣的眼光看她,化療時,頭髮都會一大把一大把的掉,會覺 得自己少一個乳房和別人不一樣覺得自己是怪物。如果我是照顧我親戚的護理師我會運用認知行為 治療這個方法,用談話的方式知道病患在想什麼,也可以減輕病患的心理壓力,或許解決了病患的 困惑,就可以減輕例如:焦慮、憂鬱、失眠、等問題。還有就是協助患者調整自己的想法,不要所 有的想法都是負面的,還有要教導病患適當放鬆,像是可以做平時喜歡做的事情,或是可以找一個 興趣愛好,鼓勵病患盡量多出去走走,不要把自己關在家裡。

文章標題:107學年度暑假讀書心得  2018-09-01 16:43:52

書名: 1. 不孕症夫妻同治病例分享 2. 女性不孕症 3. 淺談不孕症 作者: 1. 陳玉娟、戴承杰 2. 林承賦、陳明哲、劉夷生 3. 楊博凱 出版社: 1.中華民國中醫婦科醫學會 2.臺灣家庭醫學醫學會 3.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雲林分院 出版年月: 1.2015年 06月 2.2015年 12月 3.2017年 03月 索書號: ISBN: 1. 1818-6084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1懷孕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1.男方要有健全的精子。2.女方要有正常的卵子。3.男女雙方要有正 常輸送精子和卵子的通道。4.精子卵子必須有碰在一起結合的機會。 2一個健康的男人每次射精所排出的精蟲總數,每毫升約有一億個精子才算正常。 3門診常見很多婦女朋友求診,另一半卻隱晦不願就醫,往往事倍功半;反之,夫妻一同門診的, 通常在兩至三個月經週期後能受孕得子。 4內科疾病達到有效的控制,曾經被視為不能生育的狀況現在都有一線生機。 5不孕症不等於完全不能生育,而是代表不容易受孕。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我選的文章是有關產科護理學的不孕症,在還沒有上這課之前我都認為只有女生比較容易得不孕症, 上了課之後我發現男生不孕症的比例也是蠻高的,造成不孕症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女生的排卵功能 異常、荷爾蒙失調、子宮腔結構異常、子宮內膜沾黏或功能異常、子宮頸黏液分泌異常,使精子無 法順利進入子宮腔內,男生的精子數目變少、形狀異常、活動力減弱、陽痿、早洩、尿道下裂、先 天性異常、染色體異常、荷爾蒙異常、精索靜脈曲張等等,八點檔都把生不出小孩的問題怪罪到女 生身上,現在說明了男生和女生都有可能得不孕症,如果在沒有用任何避孕措施的情形下,經過一 年規律的性行為,還是沒辦法懷孕。應該提早發現提早治療,不孕症是夫妻兩人共同的問題夫妻兩 人應該一起去尋求醫生的協助,而且問題可能發生在男生,也可能發生在女生身上,所以夫妻必須 同時接受治療,如果兩人無法合作,治療不孕症的效果會大打折扣。如果發現自己是不孕症的話, 心情一定會非常低落,要是跟我一樣很喜歡小孩那肯定會更難過,不過我覺得要放鬆心情的看待不 孕症這件事情,因為不孕症是急不了的,而且現在的醫療科技這麼的發達有很多的治療方式可以讓 不孕症的人懷孕,例如:人工受精、試管嬰兒、精子顯微注射等高科技,如果做了多種嘗試之後還是 沒有辦法懷孕,我覺得可以嘗試領養這個途徑,領養是要經過夫妻慎重考慮的,因為登記領養後還 有一堆的程序要走,像是去認養機構參加座談會、上課、訪談,再加上半年的是養到最後去法院公 證,這麼多的程序比懷胎十個月還要久考驗了夫妻的耐心,夫妻領養前要先想好以後小孩懂事後要 怎麼用正面積極的態度告訴小孩,不要不告訴他這樣等他自己知道後會變成他的陰影,如果以前流 產過千萬不要把領養的小孩當成已經離開的小孩,每個小孩都是獨一無二的,這樣對領養的小孩不 公平,不管是不孕症的治療還是領養小孩的過程都要很有耐心的等待。


   1045101085    卓湘芸  發表(12)筆  

文章標題:歡迎使用E-portfolio  2008-03-18 16:15:43

歡迎參觀我的學習歷程檔案
這裡包含了我的學習紀錄與個人資料
希望大家能不吝指教

文章標題:104學年度寒假讀書心得  2016-01-31 13:32:16

書名:歌劇魅影- 作者:卡斯頓‧勒胡 讀完這本歌劇魅影,給我了一個很大的啟示,劇中的魅影,為了成全自己所愛的人,而犧牲自己這應該也是現實生活中不管男女所應該有的態度吧!並不是說因為愛他就想要擁有他,而應該尊重他的選擇;如果真心地愛她,應該在該放手的時候放手,讓她追求自己的幸福,而不是一昧地認為她只能屬於自己,其他的人都不可以,畢竟一個人如果心不在自己身上,那強求又有何意義呢?!如一個醜陋的男子戴著面具,人家稱他為魅影,他做盡了許多壞事,包括殺人,然而他卻有個愛人的心,並不是如外界所傳是個魅影,雖然他在搶奪克里絲丁時,展現他極度陰暗和思想偏激的一面,但是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原來的他其實是可以過常人生活的,只是命運始終捉弄人,但也因為從小就在歌劇院長大,而造就了如此精湛的唱法,從而教導女主角。

文章標題:104學年度寒假讀書心得  2016-02-21 21:38:45

書名:貝塞尼家姊妹- 作者:蘿拉‧李普曼 讀完這本貝塞尼家的姊妹,讓我覺得作者真的太厲害了,其實作者從一開始就布下漫天大網根本沒有什麼陷阱 ,可是我卻沒想到單單一個錯誤可以合理歸位每一段情結, 但是結局不是那種令人出乎意料的大逆轉而是那種司空見慣常常看到的報紙社會版沒有驚喜沒有黑暗,人之所以要說謊,主要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被怕罵,怕受到懲罰。選擇「面對」是艱難的,但在此書的故事之中,女主角每次都選擇逃避面對的後果就是,讓自己陷入更大的泥沼。為了圓一個謊,而撒了更大的謊言,直到連自己都搞不清楚自己在幹麼了。選擇面對常常是痛苦的,但往往不去面對,只是加深痛苦的時間長度罷了,雖然最後結局有點失望不過還是一本非常值得看的書。

文章標題:105學年度暑假讀書心得  2016-08-21 20:02:38

食品心得 飲食在我們生活中占很大的地位,因為我們每天都要吃不同的食物,所以吃什麼食物對我們來說是很重要的,可是我們現在的社會有很多食品都有添加加物或者塑化劑、毒澱粉、高熱量、高油質的速食、快餐冷飲等……,有別於以前的人所吃的傳統食物,現在這些食物會影響到我們的身體健康,所以養成正確的飲食習慣是非常重要的,像是少吃加工類的食品、盡量吃家裡天然烹煮的食物、也要多吃五穀雜糧、微量元素,食物盡量多元化讓生活中的飲食毒素降到最低,現在的人都缺乏飲食安全的知識,認為只要方便美味的食物好吃就好,但是卻忽略掉我們真正吃到是什麼食物,我認為想要做到飲食的安全,在個人方面是最重要的就是調整自己的價值觀,建立有益身體健康的飲食,這樣就能安心健康的吃了!自己的健康掌握在自己的手上,少吃一大堆垃圾食物,不要讓這些不好的食物來傷害自己的身體,每個人都想要活得長壽, 但是更重要的是要活得健康有活力,如此才能遠離疾病,享受生命帶來的美好。

文章標題:105學年度暑假讀書心得  2016-08-21 20:03:27

南丁格爾心得 看完了南丁格爾這本書,我真的很敬佩她這種忍耐及堅持的精神,一開始大家都不接受她,覺得當護士是一件很低俗的事情,但是是南丁格爾用她的努力去感動別人,讓大家認同她的做法,世界上很少有像南丁格爾這樣偉大的人,像現在的人會來讀護理科,有很多是因為學護理是一個好找工作又不容易失業的鐵飯碗,可是很少有人會因為真心想幫助這些病人,才來讀護理科的,我的想法是既然已經決定要進入護理這行業,就要好好的向南丁格爾學習,學習她那種忍耐跟堅持,永不放棄的那種精神,向她一樣有一顆善良和服務病人的那顆真誠的心,當看到南丁格爾一生幫助過這麼多的病人,就會想要像她一樣幫助好多好多的病人,看到病人的一個微笑也會感到開心,我希望未來的我也可以像南丁格爾一樣去幫助需要我幫助的病人,所以現在的我要好好努力學習,以後要成功地當上護理師幫助需要的人。

文章標題:105學年度暑假讀書心得  2016-08-21 20:04:40

健康心得 健康對我們人來說是很重要的,因為生病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每天在我們身邊總是有人因為生病而住進醫院,其實要有健康的身體很簡單只要我們自己願意去做就可以達成, 像是少吃油炸類的食物、加工食品、生活作習要規律早睡早起不要熬夜又或者是不要因為愛漂亮而沒有好好吃飯,造成營養不良,也要養成運動的好習慣和保持快樂的心情,這些都是我們可以自己去達成的事情,我覺得人會生病都是因為自己造成的,像是混亂的生活習慣、思考方式以及生活方式,大多數的疾病多多少少都會受到心理的影響,反而會使身體狀態更加不好,其實我們只要放鬆保持愉快的心情,不要讓壓力去影響身體的健康,就不容易生病了,現今社會有許多人總是非常注重身體狀況跟健康,但是並不是每個人的健康方式都是對的,像是有些人以為營養補充劑很有效,但其實吃多了會營養過量而導致噁心、肝臟不適等......,如果想要擁有健康的身體就應該每天多吃蔬果五穀雜糧、適量的運動讓身體保持良好的狀態,靠自己去找出正確的健康方法,然後長期的持續下去,這就是最重要的事情。

文章標題:105學年度第一學期學習心得報告表  2016-11-13 15:51:03

主題:看仁長處.幫人難處.記人好處 我做了什麼:看完了看仁長處.幫人難處.記人好處的這篇文章,我覺得人都很長只會看人的缺點,然後忘記別人的優點,每天計較別人的缺點,最後就會導致好朋友吵架,人是不可能沒有缺點的,我覺得我們只要放寬心多看看別人的優點,這樣人與人相處才可以愉快。別人有困難我們要幫助別人,當我們有難處的時候別人幫助我們要記得,並且充滿感恩。 我學到了...以後:我學到人不要旨盯著別人的缺點,應該要多看他的優點,說不定會越來越喜歡他,因為我們自己也有缺點,所以不能這樣批評別人。人要帶著好的心幫助鼻人,說不定對我們來說是舉手之勞,但別人可能會很感謝,而且幫助別人自己也會很愉快。我學到了要感謝父母,因為他們是從我出生就開始照顧我們的人,我們要記著父母對我們的照顧,然後長大孝順他們。 我未來還想要做:為裸想成為一個不計較別人的缺點,多看別人優點的人,然後懂得與每個人都好好相處。未來要是有機會,我會多幫助別人,幫助別人對別人好,也對自己好,不求他感謝只希望我的幫助可以對他造成影響。未來可能在工作上.家庭上會有人幫助我們,我們要懂得感謝,然後記著,等到哪天他需要幫助我們也要伸出手幫助他,不能成為忘恩負義的人,這樣到頭來只會苦了自己。

文章標題:106學年度寒假讀書心得  2017-02-19 10:34:48

回話的態度 作者櫻井弘 看完這本回話的態度,我覺得有時候,我們常常會不自覺的,講出一耶不好聽的話,像是講話太直接,有的人可能覺得自己講的是真的,但是卻容易讓對方很受傷或者很不爽,甚至是慢慢與你保持距離,其實我覺得可以再咬講話前思考一下,我講這樣的話,會不會傷到別人,有時候只要一句體貼的回答,就可以讓別人喜歡你,願意跟你相處。這本書教了很多說話的方式,說話前可以先觀察別人的臉色,看你說這段話會不會引起別人的不愉快之類的。作者在書中有提到自己與一位上司不適很合,有一次他們倆一起開車拜訪客戶,他因為緊張所以駕駛的很慢,但一直被那位上司催促,因為緊張又敢就闖了紅燈,剛好被警察攔著,結果沒想到那位上司竟然告訴警察說是自己一直催他,因為時間緊迫才會這樣,看完這段我覺得生活中偶爾會遇到意外,在遭遇突發狀況,試著對周圍的人投入更多關心,傾注更多情感到話語中,或許能夠讓人更容易感受到關懷。這本書讓我學到了許多,也讓我更了解怎麼與人溝通,希望這些知識可以讓我運用到各種地方,當個人人都不討厭的人,大力推薦這本【回話的態度】!!!

文章標題:大體參訪心得  2017-04-27 20:53:59

一. 給大體老師的一封信 我覺得願意捐贈大體的人真的很值得我們敬佩,因為一般人可能不能接受自己的身體被解剖開或給別人這樣觀看,以前我也是這樣想的,不過經過大體參訪之後,我有點改變想法,覺得其實大體捐獻可以幫助到很多人,像是我們就是因為他們願意捐獻自己的大體,才可以了解到這麼多,對這些大體老師我覺得很敬佩也覺得很偉大,還有很感謝他們捐贈,他們真的很令人尊敬。 二. 學習過程中的自我省思及收穫 我覺得因為這個大體參訪讓我學習到好多比課本詳細的東西,像是原來卵巢.子宮就這麼小小一點,而且還看到好的子宮跟老了的子宮的差別,或者是肝臟產生膽汁的地方是綠色,還有腸子真的好長阿,如果沒有大體參訪我跟不知道有好多東西都跟我想得不太一樣。 其實參訪完大體老師讓我有一點想要捐贈大體,我覺得不僅可以幫助到像我們一樣護理科的學生,也可以給別人做參考研究,我認為都是很好的事情,經過這大體參訪覺得收穫很多,本來以為自己可能會害怕,結果沒想到不僅沒有害怕還學習到很多,也領悟了很多,上天給我們一個完好的身體我覺得我們真的要好好珍惜我們的身體不能糟蹋。

文章標題:106學年度暑假讀書心得  2017-08-28 18:52:19

書名:睡不好.睡不著,絕對有救! 作者:宮崎總一郎 著 商周出版 看完這本書我發現【睡得好】已變成現代人不可能的任務。 錯誤的睡眠習慣,往往就是睡不好的原因。可是很多人認為(睡不好)沒關係,雖然有點小困擾,但不是一件會立即危害健康的事,因此不斷重複錯誤的睡眠習慣。或者有些人想改善睡眠品質,就補眠、睡前運動、漸少服用安眠藥…但是卻越來越睡不好了。 這本書教導我們很多我們都不太了解的事情,像是睡眠品質不好有可能罹患高血壓、糖尿病、肥胖、憂鬱、失智等。一個人一天要睡六至八小時,每個人對睡眠時間的需求不同,但是我們應該參考書中的方法,找出自己的黃金睡眠。想要提高生活品質及睡眠效率,我們要知曉自己每天睡不著的原因是什麼、睡前如何放鬆,找出原因,才能睡得良好。. 雖然我平常不會睡不好,但是常常會睡眠不足,假日常常一睡就睡到11.12點,以前我都覺得平常沒睡飽沒關係假日再去補眠就好了,但是看完這本書之後我才知道,平常睡眠不足靠周末補眠,恐怕會陷入睡眠不足的惡性循環! 我們常常認為睡不好、睡不著是小事沒有多留心,但是很多病都是起於睡眠的, 趁現在還來的及,我要開始慢慢地改善睡眠時間,平常要早點睡,也不要睡太晚,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才會越來越健康!!!

文章標題:107學年度寒假讀書心得  2018-02-28 15:36:30

書名 照顧一位初診斷女性乳癌的護理經驗 作者 洪郁涵 、 黃煒淇 、 陳思穎 、 蔡麗紅 出版社 台灣全文資料庫 出版年月 2017年 12 月 索書號 ISBN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1最重要是體重控制與運動,包括中醫養生運動,其它如停經後減少荷爾蒙補充,儘量少暴露於輻射,限制飲酒量,少食用酸類及甜味過重之食物,多食用辛甘及淡味之品,減少易怒、愁憂與思慮及過度勞累之狀況,保持樂觀豁達,也是重要的事項。 2藉由適時陪伴與用心傾聽個案,同時轉介腫瘤心理師,與個案建立了濃厚的 互信關係,協助個案面對身體心像改變所造成之困擾 3照護期間運用Gordon 十一項健康功能型態 為評估架構,確立個案有:「組織完整性受損」、「急性疼痛」及「焦慮」之健康問題 4如教導使用薰衣草精油按摩 讓肌肉放鬆、固定引流管以避免受到牽扯以及教導活動或翻身時,按壓傷口以避免肌肉受到牽扯 而引起疼痛;鼓勵個案說出內心感受並針對個案所提疑問給予說明,以減輕其焦慮 5用手機 Application增加文字 及線上沖印照片功能,製作個別性傷口照護相本、轉介返家後專業照服員及居家護理 師、鼓勵個案參與傷口照護,以減輕照顧者照護壓力;爾後希望製作蕈狀傷口照護影 片及標準流程,供更多的護理人員學習及重視腫瘤蕈狀傷口,藉此真正幫助到更多的 癌症病人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讀完三篇關於乳癌的分享,我發現其實乳癌也有很多治療的方法,雖然乳癌是一個很不容易察覺的一個病,而且因為不容易發現所以每當發現的時候都是第二.三期或末期等等,雖然我沒有經歷過, 但是有聽玉純老師說過,乳癌要經過很多次的治療,而且過程都很痛苦,還會掉頭髮,而且心情一定是很難過,會覺得為什麼是自己明明吃的那麼健康為什麼會得到這個病,但是也是因為得到了才會回想自己以前的生活習慣是不是太累太拚了,開始學會調適自己的生活,然努力對抗自己的病情,之前有上網查過,看過很多得到乳癌分享心得的,我覺得他說得很好,例如: 治療主要靠自己,要有堅強的信心,告訴自己「我要活下去」、「我要活得更好」 我覺得是否要活下去是靠自己的意志,由許多研究指出,如果一組人病重而有求生意念比另一組病情相似而無求生意念者,其結果是有求生意念這組的治療情形較好。因為要活就要動,細胞動起來,人的免疫細胞抵抗力加強,加上適當的運動、休息,合適的飲食營養調理、家人朋友的支持下、有良好的環境休養及宗教靈性等的修煉,許多奇蹟就產生了。 總而言之,成功的抗癌是有賴多方面的因素配合的,可以控制的成功抗癌因素是1.心理健康2.適當營養3.充分休息。在這些影響因素中,我認為最重要的還是自己有沒有求生的信心,想不想活下來都要靠自己的想法。如果自我設限,陷入自我憐憫、沮喪、自卑、無助等悲哀的心境,不要說是醫師,就是上帝、老天爺也救不了你,能救自己的只有自己,要活下去,一定要自救!

文章標題:107學年度暑假讀書心得  2018-09-05 22:08:48

書名 不孕症治驗談.不孕症概論.不孕症之探討 作者 余珠琴.徐明義 出版社 中國婦科醫學雜誌 出版年月 2007年2月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1一般而言,夫妻同居二年以上,有正常的性生活,未採取避孕措施而不能受孕者,稱為原發性不孕。若有過妊娠,又問隔二年以上性生活正常,未避孕而不再受孕者,則稱為繼發性不孕。 2不孕症發生的原因很多,男女雙方都有可能,最後是夫妻一起就診,始能節省就診時間,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不孕的意思是不容易懷孕,但未必是不能懷孕,因此不孕的夫婦多數仍然有機會自己懷孕,不孕症的治療通常是利用各種方法幫助提高懷孕率。 4不孕不育是人類生殖健康的重要課題,其涉及範圍廣泛,包括心理、病理、性學、社 會婚姻、家庭知識等隨著社會文明和科學技術的發展,戀愛、婚姻、家庭和生育問題已不 是個人小事,而是直接關係國家建設、民族興旺、子孫後代幸福的大事。 5。現今不孕夫婦的人數顯然比 一般人想像的還要多,對於許多渴望擁有孩 子的夫妻而言,不孕的事實可能是他們一生中最大的遺憾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心得:看了很多關於不孕症的資料,我發現有好多因素會導致不孕症,而且其實不管是男生還是女生都有可能會有不孕症,而且要是發現自己可能會不能懷孕,心情一定會很受打擊的,要是又剛好很想生小孩的人一定會很難過,不過還好現在醫療科技很發達有很多種方法可以讓不孕症的人懷孕例如:試管嬰兒.精子銀行、顯微受精、卵子及胚胎的冷凍技術、人工受精等等……。有些造成男性不孕的因素是可以預防的, 比如說,過量的飲酒, 不只是影響肝臟功能,也會影響睪丸產生精蟲的能力下降。或者太緊的褲子,使得睪丸的溫度上昇,也會影響睪丸的功能。不清潔的性行為,不只造成尿道炎,也可能造副睪炎,影響了運輸精蟲的功能。這些狀況所造成之男性不孕是可以預防的。而且我覺得心情要放鬆不要太緊張.擔心,保持樂觀的心情,機會是給不放棄積極的人,說不定有一天就懷孕了呢!我認為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只要努力嘗試都是有機會的。而且夫妻雙方可以彼此鼓勵或尋求專業的醫療團隊接受積極治療、正向情緒有助於受孕率之提昇、參與不孕症團體諮商的行列、換個角度看世界,依然是朝氣蓬勃有希望,可以用比較輕鬆坦然來面對努力後的結果,藉由增加人際關係的互動來彌補沒有小孩子的缺憾。或者經由捐精、卵的方式,或領養小孩,無私的愛完成心中一直存在的夢想。這樣在進行療程時就能以坦然的態度面對,而不會有因為期望過高而更挫折的感覺。不孕的婦女可以適度的運動(如慢跑、大步快走),來強壯身體,促進循環,改善體質,放鬆心情,減低內在、外在壓力,以開朗的心情來面對不孕所帶來的困擾。不孕症的治療,耗時費力,需要有時間、有信心、有耐心、有計畫地與醫生配合治療,才能提高受孕的機率,不然半途而廢,增加困擾,失去信心。有許多女性因為一直無法懷孕產生更多的壓力,而壓力反而導致不孕,在惡性循環下,當然不容易受孕,所以懷孕前一定要檢視自己的壓力是否過重,另外也要多吃些水果和蔬菜,多喝牛奶,適度補充維生素B。除了女性要注意營養、體重與壓力指數,其實男性在此時也要注意保養,除了良好的生活習慣外,要多吃蛋白質、鋅、維生素C、維生素E等食物,以增強精子的活動力,這樣才能提高受孕機率。


   1045101084    周欣憶  發表(10)筆  

文章標題:歡迎使用E-portfolio  2008-03-18 16:15:43

歡迎參觀我的學習歷程檔案
這裡包含了我的學習紀錄與個人資料
希望大家能不吝指教

文章標題:104學年度寒假讀書心得-[護一乙31號周欣憶]  2016-02-02 22:15:51

書名:『幹嘛要他想的跟你一樣? 別用過時的方法教孩子』 作者:盧蘇偉 心得: 孩子一開始的學習能力,就是來自模仿,模仿聽得見的聲音,看得到的事物,長大後模仿爸爸、媽媽或很好的朋友,所以身為父母要給小孩一個好的學習對象,做好榜樣。但不要一昧的認為父母親就是孩子唯一該學習的樣,要求孩子成為自己的影子,在時代的變遷,接觸的事物不同,造就每個孩子都有一套自我的想法。像我,我就很不喜歡什麼事情都要跟父母一樣,覺得自己就要有自己的想法這樣對自己比較好,我是覺得甚麼事都跟父母一樣會讓別人覺得是靠爸族或靠媽族,很丟臉。所以父母想要孩子的模樣,不一定就是孩子所要的。所以就不要逼著孩子,走著他自己訂好的路,身為父母如果發現,孩子想走的方向與自己所想的不一樣,可以試著去瞭解或體會孩子的想法,也試著去學習,跟著他一同成長,如此不但增進了彼此的情感,在不知不覺中也成為孩子的好榜樣。 書名:做人不能太老實—吳宗吾送給老實人處世厚黑智慧 作者:黃蘭 心得: 在出生時就踏入了人生,人生就是一場博弈。 生活就是一場較量。 我覺得我本人做人就很老實,每次講謊話不到一下子就被發現破綻,不過我有時候會裝笨,本來就知道卻裝不知道,因為我覺得不用甚麼事都要裝知道,這樣會讓別人覺得我們很自以為,看不起他們,有時候適當的謊話也是可以的,那叫做“善意”的謊話,不管是對他人還是自我都好。 有時候太老實是一種木訥,一種保守,一種頑固,太老實的人不懂得人情世故,不知道規劃自己的人生,太老實的人只知道按部就班地生活,没有創新也没有突破,從來不去想要主動做什麼,只知道按照别人的吩咐去做事情,甚至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像這種人以後可以成就甚麼大事呢?太老實的人一生就只能等著被吃虧,在我的身旁幾乎沒有比我更老實的人了,太老實的話以後出社會會很難生存下去。有時候,太老實的人對於別人的一點小小的恩惠,卻牢記在心中,並時刻想著找機會給予報答,即使那些施恩惠的人早已經忘記了這點事。如此看來,太老實的人是職場裡的“冤大頭”。

文章標題:104學年度寒假讀書心得-(護一乙31號周欣憶)  2016-08-12 16:42:38

書名:啊!肚子痛完全搞定 作者:王志堂 心得: 其實我第一眼看到這本書時,我就覺得我很需要!哈哈哈,因為我很常無緣無故就肚子痛,不知道為甚麼?很痛,但是有時候肚子痛只要坐著不動一下就好了,就不會痛了!好奇怪,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不過有時候就沒那麼幸運了,一痛就是很久,我覺得最痛就是肚子絞痛......這個時候廁所就是我的好朋友哈哈哈.放完就比較舒服一點了,就感覺身體很舒暢!這本書裡面就是在教我們如何預防肚子痛之類的書,覺得棒!裡面有寫如何分辨哪個部位出問題?是胃痛,腸痛,肝痛,還是生理痛...都有寫.這本書的特色就是都是整本都是彩色的,圖文並茂,都是以實用資訊為主,醫學理論為輔,一一的為讀者解答,每一頁一個單元,可以隨翻隨讀......方便又實用.看了這本書我才知道肚子痛時可以做甚麼不可以做什麼,要如何解決等等之類的.肚子痛可以不要看醫生嗎?這是我小時候常常問媽媽的話,可是因為我們家是開中藥的,所以肚子痛幾乎都是吃自己家的中藥,老實說蠻有用的,不是因為是我家開的,是真的!我吃了馬上去廁所!哈哈哈!出來就感覺身體比較舒服了.對了,裡面還有肚子痛檢測表,讓你知道肚子痛是哪裡出了問題會給你建議,我有測結果我是便秘引起的......傻眼哈哈哈,可見我要多多吃蔬菜,多喝水,多運動......才可以保持每天大便的好習慣,這樣也順便瘦下來.醫生說如果便祕的話就是肚子裡有3公斤的大便,是非常的不舒服的!為甚麼我知道,因為我有經驗,那個時候的肚子就像一隻攪拌器在你的肚子裡不停地攪拌,絞痛害得我非常的不舒服!所以我真的蠻推這本書的! 書名:失智症照護指南 作者:邱銘章 心得: 我為什麼會挑這本書呢?因為我外婆有點失智,所以我知道.在我小的時候我外婆就住進安養院了,長時間都是安養院的外老在照顧我外婆,當然啦我跟媽媽有時間也會去看外婆.一開始去的時候外婆都記得我,問說<嘿係欣憶厚>媽媽就會說嘿阿!過幾次之後外婆漸漸忘記我的名字,但媽媽還是不斷地在外婆的耳邊說我跟媽媽來看您了,眼看幾年過去了,外婆有時候會從椅子上跌倒,受傷被送到醫院,阿姨們都很擔心,今年的時候外婆被送到醫院加護病房......去看的時候好像有點嚴重,誰知道我才去看一次而已,在今年的4月外婆安詳的走了......我不能去送祂,因為那天禮拜三我剛好要期中考,但在那之前我有去拜拜,看祂最後一程......我沒有哭,因為我知道人總有一天也會死. 怎麼講到那裡來啊!全球65歲以上老年人口中,約有6~5%患有失智症,目前全球已有2500萬失智人口,40年後,則約8000萬人口失智了!那要怎麼預防失智呢?多做運動,多用頭腦,採取低熱量低質飲食,採取傳統地中海飲食,攝取維生素C和E,適度調適壓力等等.如果失智了適量的運動有助於調整失智患者的生理時間,因此白天時可陪他出去走走,曬曬太陽.失智患者行為症狀有分三種:初期,中期,晚期.失智症有哪些種類:(1.)阿茲海默症(2.)路易氏體型失智症(3.)而顳葉類型失智症(4.)血管性失智症(5.)其他因素導致的失智症......這本書有說怎麼樣照顧病人,如何克服,讓人知道怎麼樣才算失智等等,我覺得還不錯!千萬不要責怪失智的人,如果他做錯事就跟他說<沒關係>,要給他們多一點鼓勵! 書名: 作者: 心得:

文章標題:105年上學期勞品作業  2016-11-14 20:39:00

主題:抱怨是一種毒藥 我做了...... 我們常常會找人抱怨,像我就會找人抱怨,每天都有上不完的課,猛補課,這樣很難跟上進度,人總會在遇到冏境時會選擇逃避,找藉口,包括我也會,這樣抱怨都沒有用. 我學到了以後... 我學到了抱怨只不過是一時的"抱怨命運不如改變命運,抱怨生活不如改善生活,畢竟抱怨不等於解決"對吧 ! 以後就少抱怨吧! 我未來還想要做... 其實抱怨沒有不好,網路上說:抱怨有益身體健康.但抱怨的人永遠不會進步 要學會處理抱怨!

文章標題:104學年度寒假讀書心得-[護二乙31號周欣憶]  2017-02-18 10:38:33

書名:高EQ領導力 作者:丹尼爾 高曼 看完這本書還是有點不懂……可是一開始我會選擇借這本書是因為我想要有點會領導的能力。後還我再試著再看一次,發現我最想要瞭解關於領導者的特質,裡頭有寫自我覺察、自我管理、同理心、社交技能……自我管理,我覺得就是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跟感覺,能夠內省並深思熟慮,拒絕衝動;社交技能,我覺得就是的意思就是有目的的友善,能將他人推向你想要的方向;我個人認為自我覺察跟同理心我蠻可以的!(自已講);同理心,我覺得就是可以站在他人的立場為他著想,自我覺察,我覺得就是講白一點就是會看別人臉色,不會白目這樣。裡面還有分EQ跟IQ,在這之前我真的分不清楚EQ跟IQ,原來EQ的意思就是情緒智商,IQ就是智力、智商的意思。現在弄懂後在回去看這本書就覺得比較輕鬆,裡面還有教我們怎樣才能提高你的EQ。我覺得很棒!

文章標題:給大體老師的一封信-{護二乙31號周欣憶}  2017-04-27 19:33:42

大體老師的一封信 因為祂們的奉獻才可以讓我們學到更多身體上的構造,有更一步的了解。 2. 學習過程的自我省思及收穫 (1)我學到了哪些?發現到什麼新鮮事?接觸到什麼問題? 我對大體老師的看法就是,偉大!這不是一般語言形容的,大體老師們把自己的大體捐贈出來,我們要尊重,不能亂來或者是亂想一些有的沒的,以平常心就可以了,大體捐贈出來就是要讓我們了解以及供我們做實驗等等,無私的奉獻,謝謝祂們。 (2)所以在這些新鮮事中心中有什麼感動或感想?這些感動或想法讓我們有什麼想法/成長? 第一眼看到大體老師,有聞到一股味道,是福馬林,很多人都說不好聞,刺鼻,可是我覺得還可以接受,完全沒有不舒服的感覺,每個人的體質不同吧!第一次摸大體老師,我記得我摸的部位是肌肉,泡過福馬林後看起來是灰色的,捏起來有些硬有些軟,觸感很特別,之後還看了心臟、神經、肝臟、血管、眼球等等,當時拿到心臟,心裡想:天啊這是心臟,現在在我手上,沒有到很重,跟我想像中差不多,神經是硬的,血管是軟的,肝臟很大一塊,外表跟豬肝長得差不多,很有重量,沒想到人的身體裡裝著那麼重的器官,最特別的是眼球,也是最吸引我的,是把眼睛割下來,有眼皮和眼球和睫毛,很完整,眼皮還可以開,覺得很神奇。 (3)我可以怎麼做?我有什麼收穫?看待人事物,自己有什麼改變?我們想要/應該可以做什麼改變?未來如何運作所學? 外面的牆還有寫著那些大體老師的介紹,男生女生都有,走到更外面,有一大面牆都寫著大體老師的名字。也想到我去世了,如果我的身體沒有任何損傷,我也想把自己的大體捐獻出來或者是捐獻器官。這次的活動讓我們學到身體構造、如何尊重,了解更多我們對大體老師不懂的地方,難得的機會,要好好把握,更努力學習,讓自己變得更強,未來我還要當一個為人們付出的護理師。 班級:護二乙 姓名:周欣憶 座號:31 學號:1045101084 導師姓名:薛曼娜老師

文章標題:104學年度暑假讀書心得-{護二乙31號周欣憶}  2017-08-08 13:35:55



文章標題:106學年度暑假作業讀書心得-{護三乙31號周欣憶}  2017-09-02 20:08:42

書名:看見垂老的世界 作者:Jeremy Seabrook 心得: 看到這本書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我的外婆,小的時候他對我很好,很疼我,突如起來的告知,是在我高中的時候,當面臨要期中考的我,我無法好好專心念書,外婆出殯那天剛好是我期末考第三天,我無法去送外婆最後一程,我很難過,好幾天我都不能好好睡,我知道死亡是人生必經的過程,有些人老年想到老年可能是恐懼的聯想,又或者是再走一步就到達死亡的懸崖邊境,有些人面對即將死亡會有逃避不願接受事實或者開始未雨綢繆準備後事,這都是看人的心態。如果在這過程中有親友的陪伴,臨終者會感受到家人的愛與關懷,並讓臨終者不在覺得孤單,甚至更有勇氣和智慧面對即將亡生的過程,遇到臨終者情緒爆發的情況或許可以尊重這樣的情緒,可以拉著他的手說:「這陣子讓你辛苦了。」靜靜的在旁邊陪著他哭泣聽他講話,可以在過程中盡量了解對方在想什麼,甚至可以知道他最後的遺願,跟家屬講希望可以並肩攜手完成臨終者的遺願,當臨終階段來臨時,能讓臨終者的需求滿足,可使艱苦的死亡過程變得比較容易、痛苦降至最少與安詳。此時家人的陪伴、愛與關懷比任何的藥物都來的重要,因為,在人生最後階段,只有親人的聲音及過去的美好的回憶能讓臨終者有勇氣面對臨終的那一刻。

文章標題:106學年度寒假作業閱讀心得-(護三乙31號周欣憶)  2018-02-22 11:53:19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護三乙 學號 1045101084 姓名 周欣憶 書名 護理人員高警訊藥物給藥過程缺失率改善專 作者 藍惠如 、 李愛誠 、 吳玉萍 、 陳美如 出版社 出版年月 2018年 1月 索書號 ISBN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1給藥錯誤不僅會造成病人面臨死亡威脅和健康 危害,甚至引發醫療爭議。 2修訂高警訊藥物使用作業標準 3用藥安全是國際間共同關注之全球性議題,也是病人安全及醫療照護品質重要的指標 4根據實證資料顯示,近六成的給藥錯誤不良事件可藉由護理人員正確執行給藥步驟來加以避免。 5正確給藥處方必須包含:(一)正確醫囑內容完整:輸注液配製、稀釋濃度、給藥速率及用藥期間、 (二)更改處方時,應重新開立處方,禁止使用如前處方、或依照常規等文醫囑、(三)定期更新醫 囑、(四)非緊急處置不使用口頭醫囑 。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在看完了這個文章前,我就已經知道給錯藥是一件非常嚴重的事情,所以在我頭一次實習時,第一次 給藥前我真的很緊張,每當要給藥前我一定會三讀五對,然後再去跟實習老師對一次,在跟負責的學 姊在對一次,最後到給病人藥前再跟老師對一次,過程雖然很繁瑣,但少了一個步驟可能就會造成病 人的傷害,不管是生理或是心理上面的傷害。新聞上也可以看到許多給藥錯誤的範例,後果就是要面 臨長久的醫療糾紛,是很麻煩的!這篇文章最後選定改善策略包含:(一)與醫師溝通處方規範、(二) 修訂高警訊藥物使用作業標準、(三)拍攝口頭醫囑及高警訊藥物執行流程影片、(四)舉辦用藥安全 教育訓練、(五)舉辦教學雙向演練並實地查核建立制度。以上只要實施了或許就可以改善給錯藥的事 情發生。大家都知道每個人都是會犯錯的,但是攸關生命的事不能疏忽的,如果當下發現給錯藥了, 病人也服下了,應該是要立即跟老師或學姊報備,而不是裝沒事得過且過就好,當作沒人會發現,要 是那個藥是立即性的呢?在我看來給藥是最頻繁的同時也是最需要承受高風險的一個工作職責之一。

文章標題:106學年度暑假作業閱讀心得-{護三乙31號周欣憶}  2018-09-08 14:55:01

書名:緊急狀況下如何母乳哺育 作者: 康美玉護理部主任 心得: 我挑的是文獻為「緊急狀況下如何母乳哺育」,看完之後我覺得是寫給我們護理師看的,不是給哺乳媽媽看的。而在發生緊急時,要如何養餵嬰幼兒,而且嬰幼兒又特別容易面臨營養不良、生病或死亡,所以餵母乳是第一個救命方法,這些都是護理師需要衛教給孕婦的。若真的遇到緊急狀況,首先就是評估嬰幼兒跟哺乳媽媽的狀況,查看是否有需要協助的,母親方面-有些媽媽可能會覺得說自己沒信心,對哺乳有些許誤解錯誤的觀念,怕奶水不足,嬰幼兒方面-在不符合的年紀給不對的奶量,太多太少都不對,遇到這些問題我們護理師都需要積極的協助他們給予適當的醫療服務與環境。有時候在緊急的狀況下也會影響到哺乳媽媽的一些迷思,例如:只要媽媽本身營養不良就不能哺乳、壓力會影響乳汁的製造、被性侵害就不能哺餵母乳等‚其實不是這樣的。護理人員也需要保護並鼓勵哺乳媽媽繼續哺乳,讓媽媽或主要照顧者持續哺乳或在泌乳,我們可以積極協助行動,例如:給哺乳媽媽所需要的營養和水分、讓哺乳媽媽有自己的隱密自在的哺乳空間、支持她們可以給寶寶最安全最好的母乳、鼓勵哺乳媽媽可以經常聚在一起,可以互相分享一些有關哺乳的相關資訊等。有些家庭需要使用配方奶也須確保安全正確使用沖泡方式,例如:要有乾淨的水、安全的沖泡設備等。這幾年有許多世界大災難,例如:四川大地震、印尼大地震等地區,尤其在2009年台灣莫拉克颱風所造成的災害讓台灣人體驗到災難所帶來的傷害,有很多不同的專業護理人員參與協助救援,要如何啟動緊急情況下嬰幼兒的餵食策略,就應該在平長就要準備且透過教育訓練及演練,讓所有參與的醫護人員、志工、社團等,可以做好母乳哺育緊急狀況下的措施。以上的緊急狀況下如何母乳哺育都是需要護理人員的協助下完成。


   1045101083    邱嘉莉  發表(12)筆  

文章標題:歡迎使用E-portfolio  2008-03-18 16:15:43

歡迎參觀我的學習歷程檔案
這裡包含了我的學習紀錄與個人資料
希望大家能不吝指教

文章標題:104年度寒假作業 世界古文明  2016-02-17 15:01:30

世界古文明 古文文明中,我裡面最喜歡的,就是埃及,從小我就很喜歡埃及的歷史,所以小時候我讀了許多有關埃及的書,但看了許多,就忘了許多,但我不會忘記一些基礎的,例如:金字塔,木乃伊,獅身人像,埃及壁畫,帝王谷,尼羅河,法老,太陽神等,小時候看了覺得很有趣,現在也是覺得,其實我小時候的願望是去埃及看木乃伊跟金字塔,但現在長大後,覺得看書上得圖片就足以了,即使無法去埃及也沒關係,看著圖片,看著說明,也是一大享受,裡面中,我深刻的是死著復活......埃及的傳說有一個讓我在意的,就是人在死前,會將那人的心臟挖出,放在天秤上測重量,另一邊放著羽毛,若心臟比於毛重,就會被吃掉,就無法再次復活......埃及的故事有許多,都覺得不錯,希望以後的日子裡,我可以更了解埃及。

文章標題:104年度寒假作業 老人安養院手冊  2016-02-19 19:39:21

老人安養院手冊 隨著時間,老人越來越多,現在社會步入少子化,輕人的負擔也加重了,而年輕人為了上班拋下自家的父母,到異地工作,老人在家寂寞無聊,若哪天老人生病了,是不適會給年輕人困擾,到最後會不會被拋棄呢?曾經我想過,現在電視常播老人被自己家屬拋棄或送進老人院。 老人在家要一些安全的措施,老年人要小心不要跌倒了,所以可以在浴室門前放個止滑墊,光亮充足.最好浴缸裡也要放止個滑墊,旁邊再有手護欄;臥室要通風良好,多暖夏涼,要有舒服的座椅;廚房的火爐要有安全調節安裝,危險的東西要放好,個人的話,手機的鍵盤可以加大,放便讓老人看。我們也可以陪老人,吃飯,聊天,嬉戲,開心很重要,我希望所多人都可以得到幸福快樂,也希望老人家們也是。

文章標題:音樂報告 1045101083  2016-04-10 15:15:18

音樂報告 護一乙 1045101083 邱嘉莉 拔,它是我記憶中最印象深刻的,幾乎就是我的童年,因為我從國小到國中時就常碰拔,我的社團是舞獅,所以我必須碰拔。 它們是由兩個圓形的銅片互相撞擊發聲的。它的聲音一敲下去就很大聲,以前我常拿拔,現在就們沒有了,其實我人覺得拔滿危險的,它的邊緣是已圓為邊,但其實只要亂揮,不小心打到人其實是會受傷的,所以我都不怎麼多碰拔。 五工工,歌詞形容剛開始十三、十四的女孩子長大成人的過程,描述青春期少女情懷,歌詞較為俚俗。經過長期改良,用的非常廣泛,有民間的鼓樂社、南北管音樂......等。 本人對這首歌不是很多興趣,但少女......不正式指我這個年紀的嗎?歌中那"十五十六轉大人啊",提醒我要開始長大成人了。

文章標題:104年度暑假作業  2016-08-18 13:21:48

班級:護二乙 學號:1045101083 (30) 名字:邱嘉莉 愛在吾土吾鄉 作:李淑娟 花之療法 作:陶世惠 健康育兒 作: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小兒醫療團隊 我的護理典範是邱山美,為天主守護重症患的餘生。她與孤獨又癱瘓的老人們在一起,為他們更衣、餵食、翻身,已二十四小時為他們看護,她每天都用耐心為老人按摩、復健,邱山美不僅讓老人們活得舒服又活得有尊嚴。 她作為天主教的修女,就要一生堅守「服從、甘貧、守貞」,她以宗教精神犧牲奉獻自己,代替神幫助遭病痛折磨的人,並讓人們在肉身痛苦時,得到身與心靈的就救贖,我佩服她為人服務時,從沒有喊過苦過,甚至比任何人還要認真,我喜歡她說,他們在常以手勢或出聲和病人溝通,一旦對方有了反應,或是綻放笑顏,那就是她最好的回報。一點小小的回報,就會成為她的動力來源。 花之療法是能增進生理與情緒的癒療,也是與大自然之間的密切合作,當中包含了精靈與天使的互動。花之療法也算是香味、外觀、精神的療法,我還滿喜歡這個療法,不用打針、吃藥,你只需要靜靜地觀看、靜靜地聞著,這樣身體也能感到舒適,而且這個還能用來泡澡呢。 我喜歡裡面的蒲公英,它飛起來時,有種飄飄然的幽然感,原來它是控制情緒、釋放負面情緒的花。 健康育兒裡面講述許多新生兒的營養與照顧,讓我從不了解到很了解,也讓我掌握了新生兒的黃金時期。當我看完這本書時,我深深覺得將我們養到大的親人是如此的偉大,若是我,我一定會覺得很麻煩,但我還是會把自己的孩子撫養到大。我現在的想法只有,小孩的長大是如此的重要。

文章標題:看人長處,幫人難處,記人好處。  2016-11-14 21:26:18

我是一個滿樂於幫助別人的人, 但有時幫助很多人沒有什麼回報, 但我個人還蠻喜歡那種幫助他人的愉悅。 我喜歡從優點看待每一個人, 想以愉快的心來交友, 同時, 別人幫過我任何一件事時, 我會默默記住, 對別人好就是對自己好。 這是關於人際關係的文章,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缺點,而我們不能只看別人的缺點,更優先看別人的優點,久了就會喜歡那個人,而自己也可以跟他人相處得很愉快。 在別人有困難時,我們可以以自己的能力來幫助,這樣其他人也會同樣的幫助你,同時,我們也可以記住別人的好處,抱有感恩之心,記得別人的好。 人生雖然有許多不愉快,但我們可以試著讓自己樂觀,對自己身邊的人快樂起來。 我未來想過一個無憂無慮的人, 對身邊的朋友很好朋友也喜歡跟我玩的人生, 我依舊會以最好的來面對大家,希望我的熱情可到永遠。

文章標題:105年度寒假作業  2017-02-09 16:15:00

書名:喜悅心情 作者:露絲.費雪 心得:喜悅為何?如何得到喜悅?那是我們常想的問題,然而我看了這本書後我發現喜悅無需去尋找。 生命不斷變遷,只有自己可以改變,直到成長,遇到許多阻隔與慌亂,但只要保持真誠、關愛與冥思,那便可得到生命的喜悅。鼓勵,是激勵人們的語言,是人們自信前進的動力,言詞是刺激我們的行為,讓我們可以震怒、揮淚,以及流露深愛,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讓人治癒。 在成長的過程中,有許多人缺少恆心,總給自己矛盾的訊息,無論自身成長多少,無論我們如何地成功或改變,請不要忘記我們痛苦,然而這個[痛苦]是有目的的,並非毫無代價,我們痛苦的記憶使我們對那些還在痛苦的人懷著同情,我們可以將自己痛苦的經驗與別人分享,並提他們復原的良藥。 相信自己,信任自己的真理,即使全世界你會覺得你是孤立無援的,也要相信自己,若是對的,就勇敢的突破表面的現狀,要知道只要終於真理,你便不是孤獨的。履行自己生命的義務,平靜和夢便會隨之而來。 不論我們感受、深受如何,別人的感覺亦是如此。找一些需要跟人談話的人,你會發現自己的問題變少很多。 不論身在何處,喜悅都與你相伴,這本給我很多啟示、鼓舞,只要願意,便能夠感受到內心的愉悅,希望每個人可以在自己的生命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快樂,體驗關愛與寧靜。

文章標題:大體  2017-04-27 23:21:51

1.給大體老師一封信 您將自身的軀體捐贈出來,是多麼偉大的行為啊!因為您的偉大,所以才有我們才能大體參訪的機會,這世上很多人對自己身體內的組織與器官感到興趣與想要深入理解,而我也是,所以很需要老師您的奉獻,感謝您!人體真的很偉大,那小小的組織,卻能運作許多讓人無法想像的事,真的太厲害了!真的太感謝您們了! 2.學習中自我省思及收穫 (1)What?(我學到什麼?)發現什麼新鮮事?接觸到什麼問題? 那天我學到各大體組織與器官的相關資訊,發現人體的奧妙之處,原來人的骨頭那麼輕、那麼脆弱!它真的是支撐我們身體嗎!?神經好細又長,纏繞在一起,不會打結嗎!?我實在太驚訝了,原來我們的的體內可以裝下那麼多的組織,而各種內臟都有自己的作用,卻彷彿像家人般,一起扶持,也像工廠那樣,從最初的嘴巴進入,再從排泄口排出,我的天啊!真的好厲害!這趟學習,讓我學到很多值得我們學的事物。 (2)So What?(所以,為什麼?)在這些新鮮事中,心中有什麼感動或想法嗎?這些感動與感想讓我(們)有什麼想法/成長? 我對大體老師們的感動是無法用語言表達的!心中很是感動大體老師們的奉獻,有了他們,所以我們才能了解人體各種器官,也能學到更深的醫療知識。 撫過大體老師的皮膚,最後伸入體內,那冰冷而僵硬的觸感與漂浮在空氣中的福馬林,卻讓我有些哀傷,原是一具帶有呼吸、血液、心跳的活人,那為什麼現在躺在這呢?因為之後我們也會成為不用呼吸、沒有血液、不依靠心跳的死人。 (3)Now What?(我們可以如何做?我有什麼收穫?)看待人事物,自己有什麼改變?我們想要應該可以做什麼改變?未來將如何運用所學? 生老病死,看淡了,就不會那麼在意了、那麼哀傷,即使痛苦,也是必經之路。麻木感,讓我們看透一切。我不怕自己死去,就怕自己身邊的人離開,對於死亡我抱著淡漠,人的身軀如此脆弱,哪一個不小心就能送命,前死後死都一樣,只是很痛,但也無能為力。看到在我面前的老師們,除了感謝,就只剩哀傷,他們以前身邊一定也有家人,也有重要的人,那他們的哀傷有人懂嗎?捐出自己的身體是為了什麼?那就是我們要去領會的地方了。 未來的我不知道會如何,應該還不錯吧,用自己所學的醫療知識去幫助其他人。 參訪大體那天,身體突然不適,那時真的很感謝關心我的朋友們與老師們,有你們的陪伴,我才能很快好起來!心中很感動,也很不好意思,也很感謝那裡的大哥哥與大姐姐!他們人超級棒的,很關心我,也幫助我,害我有些害羞、不好意思的,哈哈,也很感謝為我們解說的人!一直為我們講解,並回答我們的疑惑,不休息的一直說話,一直站著,真的太感謝你們了!辛苦囉!

文章標題:繃帶心得  2017-04-27 23:32:27

那天我們班在練習如何綁繃帶,其實以前在國中時,我有學過怎麼使用,所以滿了解的,我特別喜歡用三角巾,因為學過很多次,但過程中還是忘了一些哈哈,但很快就學起來了。 繃帶在我手上兩節時,感覺很不舒服,而且還不透氣,行動起來有些困難,我那時想,那些病患也是這樣嗎?我想不只吧,還更嚴重,病患他們還有痛,我們沒有,發現他們好辛苦,一直包著,而且有時綁太緊,真的很不舒服!手指會發黑......發現沒受傷也沒得病,真的很幸福!我要好好珍惜我的身體。 感謝老師上課認真的教導我們,使我們得到很多有關醫療的資訊,辛苦老師囉!謝謝。

文章標題:105年暑假心得  2017-08-08 14:51:34

陪父親走過癌症的一年 心得 N二乙 1045101083 邱嘉莉 這本書告訴我,它除了講述癌症,還有許多包含在內的親情、醫療、還有過程中的痛苦。主角亞當威夏特的父親得了癌症,發生癌症原因是在前列腺那處,主角一家人在乏力之下,只好看著父親被癌症折磨致死,那種感覺真的很痛苦,既憂傷又無法幫助他,只能睜著眼看著,而這份痛苦讓亞當想去認識癌症緩衝這分苦惱,並且想幫助父親。 本書是一本動人心弦的故事,與深情的父子關係,描述醫療過程的不安與無奈,讓四周的人也能感受到,這隨時崩潰的情緒,讓我無法接受。想當年,我也因為當心家人的病情而憂慮、悲傷,半夜偷哭還睡不著,總是過著提心吊膽的日子......真是夠了!那段時間我都快懷疑我要得憂慮症了,雖然最後家裡的人已平安收尾,甚至沒我想像的那麼嚴重,但是我依舊擔心,隨著他們年級越來越增加,年紀越來越大,身體逐漸衰弱,病魔可能在這段時間找上他們,我更擔心了!生命總是有盡頭的,不能長生不死,但是那天會什麼時候發生呢?我真的不清楚。 讀了護理科後,我認識了很多症狀,明白很多關於醫療的資料,雖然很多不明白,但是走上護理科這道路上,還是可以明白很多事。生命真的好脆弱,跟玻璃娃娃一樣,使人總是忍不住去愛護、去疼愛,但是碎了,就只能說掰掰了。 在本書241頁之後,父親已經死了,開始將故事邁入尾聲,每個故事結束,就會有新的開始,然而我們必須了解,也必須接受。本書的父親應得癌症而死,亞當其他人開始進入新的生活,也有些對父親念念不忘。在結束後,就會想念,想念之後就是回憶,亞當常常回憶他們小時候的事,那溫和溫親的記憶,彷彿印入我腦海裡,回憶那股哀傷還有甜美,總是讓上忍不住去戀上。 科技越來越發達,醫療不斷進步,但是人民的態度卻越來越退步,雖然人們依舊對於癌症還是有許多忌諱,但是真正想要去了解的,還挺少人的。

文章標題:106寒假作業  2018-02-26 19:53:03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護理科 班級:三乙 學號:1045101083 姓名:邱嘉莉 書名:照顧一位因腦中風後長期臥床病人之居家護理經驗 作者:程珮瑜 、 賴美玉 出版社:財團法人長庚紀念醫院 出版年月:2016年09月 (27:3期) 索書號:無 ISBN:無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1.照護期間經由良好的互動和溝通與病人和家屬建立信任感。 2.透過主動關懷及支持鼓勵建立病人及照護者自信心。 3.確立病人主要護理問題為:潛在危險性感染、皮膚完整性受損、身體活動功能障礙。 4.護理過程中因個案的疾病導致語言障礙,只能表達簡單字句故大部分多由案子和案媳的協助下進行資料收集與評估 5.提供相關照護知識,衛教預防泌尿道感染的照護知識,讓照護者瞭解翻身技巧及傷口照護。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腦中風是腦血管破裂或堵塞,所引起的出血或血流不暢,致使腦內局部受到壓迫、血液循環不良, 造成腦部部分失去功能而留下的神經症狀。得到腦中風的疾病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高膽固 醇和短暫性腦缺氧。而它分成兩種類型有:梗塞型與出血型,造成腦中風的因素有許多,例如:生活 型態,我認為這個是滿重要的原因,因為現在的人都比較不喜歡運動,又喜歡吃鹹或是高膽固醇的 食物,半夜又因為考試或著事業而常半夜喝咖啡或茶,導致我們都知道的肥胖。 我之所以寫這文章是因為我家裡的人有得過高血壓、糖尿病和高膽固醇,這些可怕的疾病,讓我很 害怕,所以我想趁現在這個時候認識它,曾經我還沒讀護理時,我並不知道腦中風是什麼,所以我 這個寒假看了一些腦中風的書,雖然有些還是無法理解,但是還是有大概的基礎觀念。 腦中風的症狀有分左右,但最常見的我想是:失語症、記憶力降低、視力障礙、運動失調、一側或 是兩側半身麻痺或偏盲、精神上也會改變(情緒冷漠、躁動不安),最嚴重會意識模糊甚至昏迷。 我覺得高齡年人在家可以給自己一個規劃,也可以出去走走,少吃重鹹的東西,在家時我也會說一 些自己學來的護理知識,但他們都不聽,我實在無奈啊,小時候有人因糖尿病而去世,懵懂無知的 我認糖尿病不可怕,以為尿出來的尿甜甜地而已,現在我長大了,學了護理,這才發現糖尿病是個 可怕的疾病啊!還好我有學護理......在未來我想腦中風是一個常見的疾病,我希望大家能夠了解他, 並能預防就提早預防吧。

文章標題:107暑假作業 骨質疏鬆和痛風  2018-08-14 15:53:26

'痛痛'不要來! 班級:護四乙 學號:1045101083 姓名:邱嘉莉 書名:女性骨質疏鬆症全書 作者:米瑞安•尼爾森 書名:痛風的真相 作者:周昌德 不管是男性還是女性,都必須經歷疾病所折磨。我這次選擇的書是有關女性的骨質疏鬆與痛風。 我在讀女性骨質疏鬆這本書時,發現甲狀腺低下也是容易得骨質疏鬆的高危險之一,這時我就想到了我的媽媽,她是長期的甲狀腺低下的患者,而她已經四十歲了,她常常工作回來說背很痛,我常以為她只是工作累而已,但是我讀了這本書後才發現這可能骨質疏鬆的前兆,所以我很慶幸我借到了這本書,它幾乎完美地說出女性骨質疏鬆前的發生情形,正如這本書的一樣,骨質疏鬆它是一個隱形的殺手,誰都不知道它是怎麼來的,又是為什麼得到的,每個人一定會先想到的是年紀大了才會發生的,年級大會得是沒錯,但還有很多原因,例如曾經骨折過、其他疾病等等都可以發生骨質疏鬆,骨質疏鬆症的預防的方法有很多種尤其是補充鈣最好,當然運動也是很重要的,藉由這本書,不僅得到醫療上的知識,我也明白預防或維護自身的方法。 另一本書是講述有關痛風疾病的醫療書籍,我家中的爸爸有痛風這個疾病,說真的每次聽老師說痛風很痛,所以我很害怕,每次看我爸的眼光都充滿的擔憂,但是我不知道該怎麼辦,但是三年級後就開始教很多有關關節的知識,讓我明白該怎麼做,得到這個需要注意很多,例如食物與藥物,亂使用會發生痛風,我常叮嚀爸爸不能吃什麼或吃什麼最好,雖然都不聽我的話...... 借這兩本書最大的理由是因為家中的疾病,我想從裡面學到更多的知識,在看這兩本書時大致來說有個基礎,可能是因為上課的時候老師都會說得很清楚,並且還有補充課本沒有的知識,但是我想靠著自己的努力往上爬,每一段學習都會學到很多,雖然進步並不是大也不怎麼明顯,但是總有一天會實現我所希望的。


   1045101082    蔡聖靈  發表(10)筆  

文章標題:歡迎使用E-portfolio  2008-03-18 16:15:43

歡迎參觀我的學習歷程檔案
這裡包含了我的學習紀錄與個人資料
希望大家能不吝指教

文章標題:105學年度寒假讀書心得  2016-02-18 23:09:37

不平凡的回家之旅,讓自己成為改變的起點. 一個以全額獎金進入美國名校的台灣女孩 他和他的母親一起到了美國 他既自信卻又懵懂,既自負卻又自卑,既好強卻又脆弱的台灣女孩 他就這樣進了大觀園,就這樣開始了他五年的自我放逐,五年的生存歷練,五年的破繭而出. 她一心的想加入{酷}朋友圈但卻遺失了最真心的友誼 第一次嘗到初戀的滋味,卻在愛中迷失了自己 交往前他本來是個輕鬆快樂的一個女孩,交往後卻每天用高標準鞭策自己的男友... 交往前非常的愛冒險和結交新的朋友,但交往後卻把男友綁在身邊只喜歡跟他黏在一起 而他的男友都為了忠於自我而結束了他們的關係... 五年的所有歷程所有的酸甜苦辣 他都沒有放棄過他努力地活出自己 想在美國闖出一片天,但發現自己終究不屬於這個地方... 去的地方越多他就越想念家鄉,去的地方越遠想家的感覺更強列 一直以來的挫責他一點都沒少過 他的人生路並不是很順遂 他放棄了美國人高薪的生活 回到了台灣走一條艱難的路 我真的很佩服她的勇氣 他讓我學到不要放棄即使在怎麼難走的路有一天我們都會完成它甚至戰勝它.

文章標題:105學年度寒假讀書心得  2016-02-19 10:50:57

幸福人生=快樂生活+希望生機+美滿生命 學習擁有快樂生活,練習對過去充滿感謝 對現在充滿喜悅,對未來充滿期待 要懂得珍惜所擁有的還要知足,每天告訴自己要快樂 我的父親非常樂觀所以他告訴我不管怎樣一天總是會過得 但你要難過過一天還是開心過一天就由自己決定 而我從小情緒就很壓抑 很不擅長表達很容易因為小事哭一整天很容易小題大作 像有一次去上鋼琴課的時候點名簿忘記帶我從上課就一直哭哭到下課 老師就問我怎麼了我就說我忘記帶點名簿老師就笑笑地說:傻孩子下次帶來補簽就好啦 老師還說有那麼多的人都沒帶你看他們不是都笑嘻嘻的嗎 從那時候開始我決定不管在怎麼困難的事情都要微笑面對 有些人的幸福是財富是健康是平安 我的幸福就是我有我的家人陪著我 雖然過的生活不像別人一樣過的富有 但心在哪裡財富就在哪裡 我的財富就是我的家人 知足就會常樂。

文章標題:105學年度暑假讀書心得  2016-09-01 11:44:16

書名:完全治癒癌症手冊 作者:間瀨健一 心得: 人的一生必有生老病死... 只是看得開的人很少... 像我真的很害怕死亡.. 以前只要有親人離開了我都很不願意去面對 總覺得人家會死但我的家人不會死的概念..(小時候的想法) 前幾年我的母親罹患胃癌.. 國小的我懵懵懂懂地陪著母親去化療 根本不知道母親可能會離開 化療期間母親真的很辛苦但他都沒有表現出來 每天每天得過媽媽的體重也跟著下降 他總是默默地躲起來哭 有一次媽媽對我說:我不知道我能活到什麼時候你要好自為之要加油... 那時候突然意識到了這不是小事.. 所以每天晚上都黏著媽媽害怕他真的會離開 媽媽一起來我就跟著起來根本型影不離 因為家裡的信仰媽媽每天起來會聽聖詩靈修 這是他抒發的管道也是我們唯一的希望寄託 真的很感謝上帝幾年後媽媽的癌細胞沒了 這一段時間帶給我們家很大的衝擊更了解了媽媽是多麼的堅強 現在癌症越來越普遍 真的要好好照顧身體 不是每個人那麼幸運能夠康復 這本書讓我回到了以前的那段回憶 讓我更珍惜媽媽的一切 如果身體有不是就要去看醫生不要拖 不然小病會變大病 甚至會錯失治療的最佳時機 {身體髮膚受之於父母} 照顧好自己是給父母最好的報答 不論如何身體健康最重要!!!

文章標題:105年第1學期勞品心得  2016-11-16 07:47:19

文章:看人長處,幫人難處,記人好處 我做了甚麼: 其實每個人一定會有缺點,也會有優點 看到別人的優點就該學習,看到別人的缺點就該警惕自己 更重要的是當有人有難處時要幫助他 我學到了...以後...:要學習別人的長處,幫助他人的難處 藉由別人的缺點來警惕自己,當別人讚美自己的時候要更加努力 當別人提醒我的不足時要虛心接受 我未來還想要做.....:不要放大他人的錯誤抱著感恩的心面對他人給別人多一次的機會

文章標題:106學年度 寒假作業 護二乙 29號 蔡聖靈  2017-02-19 21:27:11

書名:白色巨塔 作者:侯文詠 出版:皇冠文化 作者侯文詠本身曾經在台大醫院麻醉科擔任主治醫師,書中的情節不少取材自真人實事,內容是以公立大學教學醫院裡的權力生態為背景,是在說附設醫院內科主任以及外科主任均為總統醫療團隊核心成員,兩人對接掌醫院院長一職都有野心,所以想要利用這次機會表現邀功,卻意外導致總統女兒手術失敗的陰暗面,以及置身其中的青年醫師們無辜受到牽連期間所遭遇到的掙扎與無奈。醫療團隊不是應該要團結一致的,現在卻因為他們個人的自私利益然後互相陷害而把醫院搞得那麼墮落。醫院的表面看起來都很和平,但背後卻是這麼的黑暗。這本書大多都是在講醫院的黑暗面。白色巨塔: 帶有社會黑暗面的啟示或譏諷。白色巨塔的結尾描述了”惡性競爭”到最後獲得的不是光榮的勝利而是淒涼無比的感覺,凸顯出”良性競爭”的重要性。書中寫到「一樣的白色醫袍下,各自包裹著不一樣的心思」,想要達成”良性競爭”最關鍵的還是在每個人的心理素質。

文章標題:大體參訪心得  2017-04-28 10:34:26

1.給大體老師的一封信 以前不知道人們口中的大體老師是教什麼的,還以為是教人體相關的老師,是一個活生生的人,原來大體老師是那麼的偉大是那麼的勇敢不是自己想像的那麼容易,因為老師們的貢獻讓我們能真實的接觸人體的器官,讓我們這些護生的護理生涯更進步,老師們無私的愛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所以讓我更感恩老師的貢獻,但願未來的我們也能將我們所學的護理專業和大體老師一樣貢獻於這個社會中,將老師們的愛傳遞下去,衷心的感謝大體老師的貢獻,讓我們能有一個那麼好的經驗,我相信這一次的參訪後大家又成長了一點。 2.學習過程的自我省思及收穫 (1)我學到了哪些?發現到什麼新鮮事?接觸到什麼問題? 在參訪過程講師在講解生殖器官,以前看課本都是外部器官的表面,沒看到裡面的腺體,他們也將老師的器官剖半,讓我們看到器官內部,原來男性器官裡有一圈比較堅硬的白膜,女性內部生殖器官也不像想像中的大,實體的子宮真的好小,但它竟然可以大到裝下一個嬰兒,真的太神奇了!以前看課本都是自己憑空想像器官的樣子和大小,但看到實體器官覺得好奇妙。 (2)所以在這些新鮮事中心中有什麼感動或感想?這些感動跟感想讓我們有什麼想法或成長? 真的很感激大體老師的貢獻,讓我們能更深的認識並接觸實體器官,讓我們在護理生涯中邁向新的一個里程碑,這次參訪讓我要從事護理工作的夢想更堅定了!也更期許自己以後一定要成為一個很有愛,能夠將心比心和待人如己的護理師,讓大體老師的愛傳承下去! (3)我可以怎麼做?我有什麼收穫?看待人事物,自己有什麼改變?我們想要/應該可以做什麼改變?未來如何運作所學? 這次參訪後自己看待事情的角度多了份感恩,有很多事情都是人們願意付出我們才能享受的˙,因為這樣每天都很快樂,因為知足的人就常樂,今後我會更認真打穩基礎,雖然之後課業會越來越重,但我一定會更加努力!讓自己越來越好,不會讓老師們的付出白費的。

文章標題:暑假作業讀書心得  2017-09-03 18:11:02

書名:南丁格爾與近代護理 作者:張文亮 南丁格爾,是護理的楷模,堅定的決心和毅力,努力為病人或是窮人爭取權益。 現代醫學觀和護護理師不只是要給予病人關懷,還須有專業護理知識和經過訓練也是她所主張的。 剛來到戰地醫院時醫生們不相信女性的能力,還認為這樣只會讓病人更驕縱或是羞辱傷兵的受苦毅力,因此拒絕護士團幫忙。換作是我,我可能會因此放棄。 我最欣賞也最尊敬南丁格爾的地方其實還是她無私奉獻的精神。當要為一個你從不認識,低社會階層窮人或快死的傷兵,幫他們洗尿盆,換床單,甚至是雙膝跪在充滿跳蚤的地板上禱告,只為了上帝派給他的責任。 南丁格爾不是只有在戰爭時如此,她一生全奉獻給了護理工作。南丁格爾是出生在富裕家庭的名媛,卻肯為窮人們服務,原因就是她的種種價值觀,她相信每個人都極為尊貴,都應享有被照顧的權利。 她強調:「護理師是病患痛苦的見證人,在他們人生這樣一個痛苦的時期,不能就放著不管,要陪伴。」這樣的作為,讓我由衷的佩服她。 南丁格爾認為做好護理工作是她一生不變的職責,不求回報的付出。這樣的責任感和堅定信念使護理界全面改革。她救活了許多人命,改善許多不公平的制度,甚至培養了更多像她一樣的護理師。 她無怨無悔的獻身於當時的醫界,是最寶貴,也是最為人所讚嘆的。我希望我也能有像她一樣的處事態度,她在我心裡不僅是ㄧ位影響深遠的現代護理先驅,更是溫暖人類心靈的「白衣天使」。 現在的我對護理這條路懷有更多的熱忱,經過這次的實習所累積的所有經驗讓我更堅信我做的決定是沒錯的,為個案處理身心理上的照護不為了甚麼只為了使他康復,不需要什麼回報看見他的笑容及一聲謝謝我就很滿足了,護理這條路很辛苦,但我會走下去,就算只是一點一滴,只要對這個世界有貢獻,我就願意去做。

文章標題:107年寒假作業  2018-03-04 22:33:35

加護病房-生.死.病.苦——資深護士的真情紀事 作者: Tilda Shalof   追蹤作者 新功能介紹 譯者: 栗筱雯 出版社:大塊文化   訂閱出版社新書快訊 新功能介紹 出版日期:2006/04/06 加護病房是個嚴肅的地方 ,對護理師、醫師、病人及病人家屬都有著不同的立場及意義,對我來說加護病房是個讓我很討厭的地方..因為我有親人住進去就永遠地離開了...每次去最令人害怕的就是那響亮的儀器發出來的聲音...每次進去探望都不知道是不是最後一次和親人見面.. 但在護理人員面對加護病房又是另一種角度,不但要輪白天班與夜班,一個班十二個小時以上,而且隨時要緊急處理各種情況,因為病人的情況隨時都會有變化. 因為作者有一顆悲天憫人的心,而且有同理心,願意以誠摯的心,去面對病人的家屬.而且她會真正為病人著想,尊重他們要求生存的意念,或是有尊嚴的離開人世?對作者而言,她的善感,具同理心,也許容易讓她陷在悲哀的情緒而無法自拔.但是病人真正需要的就是這種護士,而不是沒有情感的護士.在”用言語陪伴你”這一篇中,作者向一位醫師學習到,用真摯而誠懇的說出值真正的病情,並接納家屬的心情是很重要的.如果你把自己情感封閉起來,雖然不會受到悲傷情緒的感染,卻也不像是一位真正的護士,有感覺的,能同解並接納病人的情緒. 看到這些I.C.U.的加護病房護士,真的是讓我們致上最崇高的敬意.她們不但上班時間長,也不像醫生受到重視,但護士與病人相處的時間最久,護士知道病人的心情和病變化.她不但注意生理上的,也注意心理的層次:不但是病人的,連家屬的心事也被她看穿了. 我常在想,護士與幹事可以說是性質相近的工作.護士雖然醫治身體上的疾病,而幹事是做事,偶而必須聆聽一些會友的心事.雖然我幫不上忙,但我可以傾聽,為他們禱告,相信這也是一種”心靈的服務業”哦!

文章標題:107暑假閱讀心得  2018-09-11 11:29:05

更年期不僅僅是生理上變化,也包括心理上的改變,對於女生來說更年期是個必經的過程,年齡介於40~59歲的婦女身上,對我們這些還在青春期飽受著月經的摧殘的女孩,更年期是我們夢寐以求的事情,因為不用有月經,但最近我的母親正在經歷著更年期的階段,其實真的不好受,本來是個溫柔脾氣又好的媽媽,現在脾氣變得暴躁動不動就發脾氣,真的就連小事她也能和家人大吵,有時候半夜也會失眠然後怎麼睡都睡不好,睡眠品質大大的降低,不知道更年期會有什麼變化的人都不太能理解媽媽的改變,像我的父親總覺得媽媽很煩,總是跟他吵一些芝麻小事,我家中的手足也是不太能接受媽媽這樣極大的改變,因為家人的不諒解所以媽媽的情緒很容易低落,每次都會自己偷哭,但我知道這不是他願意的,但是必須去經歷的,我總是告訴她,我能理解她,只要她想說,我就會聽她說 ,我知道這時候的媽媽比誰都需要我的支持跟傾聽,所以家庭的因素也會影響更年期婦女的復原力。媽媽有很多願意聽他說的好姊妹們,他們也會互相分享很多的心事,讓媽媽的壓力有抒發的管道,他們也會一起去教會唱唱歌這樣讓她的心情好了很多,這樣也讓她得到了社會的支持,因為這樣她的情緒改善了很多。生理上的困擾讓媽媽很難受,除了情緒不穩之外,會盜汗、心悸、頻尿、皮膚乾燥、骨質疏鬆、腰酸背痛及體重增加等,心悸對於本來就有心臟病的她是一個很大的負擔,因為骨質的疏鬆做甚麼她都覺得疼,爬樓梯下樓梯都很不方便,皮膚乾躁及體重增加對於媽媽愛漂亮的媽媽還說打擊很大,還因此去了健身房運動,但因為她骨質疏鬆又有腰痠痛所以她就放棄了,就算是更年期媽媽愛美的心一樣不變。 現在的媽媽變得不一樣了,因為爸爸及哥哥姐姐們,慢慢理解更年期的變化,也漸漸地改變自己對媽媽的看法,也知道家庭的支持對現階段的媽媽是很重要的,不再去責怪媽媽,有時候媽媽在抱怨的時候爸爸就會跑去逗媽媽開心,媽媽在做菜的時候,我們這群小鬼都會去媽媽旁邊撒撒嬌,讓她知道她有我們在身邊,媽媽試穿衣服的時候,我都會讚美她,告訴她 : 你很美麗,不管怎樣你在我心中都是最美麗的,不管再過5年、10年或是20年你都是我的最愛,也是最漂亮的,因為你是我唯一的媽媽,每次媽媽聽完都會笑著哭,支持她、關心她雖然並不難,但對她來說是極其重要的,人家都說媽媽很偉大,因為他生兒育女,但是除了生育,更年期也是個偉大又必須經歷的階段,身心裡都會改變,自己變得不像自己,但只要有家人的陪伴,朋友的支持,對他們的復原力幫助是很大的。


   1045101081    尤雅筠  發表(9)筆  

文章標題:歡迎使用E-portfolio  2008-03-18 16:15:43

歡迎參觀我的學習歷程檔案
這裡包含了我的學習紀錄與個人資料
希望大家能不吝指教

文章標題:104學期寒假作業心得 護一乙28號尤雅筠  2016-02-20 23:14:47

這本書是在講很多神秘的故事用科學無法解釋得事情。而我對裡面的鐵達尼號最感興趣,或許是受電影裡的李奧納多的影響,深深的被鐵達尼號吸引。鐵達尼號是一個人人都知道的經典故事,而這篇主要是在講他的故事跟有個人在搭上鐵達尼號前作到的夢,那個夢神秘又詭異,奧昆納夢到鐵達尼號發生突發狀況, 所有人都逃生,有些人跳水有些人在爭救生衣,最後有一部分的人搭救生船離開,而大多數的人都被冰冷的海水給冷死了,他告訴了其他人,但沒有一個人相信,而到最後事情真的發生了,大家才開始後悔當時應該相信他的話,到現在還是有些人會想起當時奧昆納說的話,而他為什麼會做夢,而那些夢要怎麼解釋,現在依舊無法解釋 鐵達尼號這部經典故事,本來我就已經很感興趣的,看了這本書又再度深深的被吸引,每個人一定都有一些科學家的精神和喜歡看科幻小說,而這本書做到了這兩點抓到年輕人的目光。本書共分為五大部分,每一部分都有附上簡介與標題,可以方便閱讀,是一本有趣的書。 我覺得這本書很值得看,因為人活在事上難免遇到難過失落的事,甚至在心中留下了一個相當深的傷疤,藏在深處,不希望人揭開來。書裡很多練習跟方法,讓我們可以特過一本書來找到真實得自己,還能安撫受傷的心,下次遇到失敗跟挫折從中找到力量,並且朝著成功的地方一步一步的前進。我讀了這本書感覺有了了十足的能量,彷彿給自己充電了一樣,更了解自己,人生很多事雖然可能都沒辦法那麼的心想事成,但是也不用急著那麼難過、怨天尤人自己哪裡怎樣不如別人、人生不幸福美滿,如果人生從頭開始到最後都過得很輕鬆順遂,這樣人生有什麼意思,一點挑戰性都沒有。不如好好珍惜現在所擁有的,其實仔細想想自己擁有的東西已經很多了,甚至有人很多人沒有的。有時候去體會感受世界是多麼美好,替自己好好充電之後,繼續努力朝著自己想要的目標,不是很好嗎?其實過上一個幸福的人生並不難。

文章標題:105年暑假作業 護2乙 尤雅筠  2016-09-11 14:31:40

台灣醫界人物誌 作者 陳永興 1045101081 尤雅筠 這本整整介紹了30位護理相關典範人物,但是裡面最為有印象的是台灣精神醫學界的先驅林忠義醫師。台南人林忠義醫師剛好讀完日本醫學博士返台,當時社會動盪,日本殖名,民不聊生,還遇上了二二八事件爆發。他接了錫口療養院醫務主任跟太大醫學院精神科的教學工作還成立了神經精神科,剛上任就遇到了種種困難,像是沒有精神病房、沒有醫院的資源支持、沒有人協助……等等。但是他一點都不氣餒,還說:「只要有心,就找得到出路」,於是帶精神科同仁開始田野工作,進行精神病患的調查,定期追蹤,可以說是台灣的第一次田野研究,獲得了國際精神醫學界很大的重視之後。1950年還去了哈佛醫學院深造,學問擴大德日英美歐洲精神學派的綜合體,還替日內瓦、世界衛生組織當專業顧問,大大增加了他的國際視野,這些機遇使得林忠義醫師、台灣精神醫療的發展很早就與國際接軌。多虧台灣有出現了像崊忠義醫師這種人,因為精神病這種是不容忽視的,有了他才使台灣的精神科方面大為進步,面對生活的各種壓力導致了精神病的人可以獲得救贖。

文章標題:善良是為自己留下路標  2016-11-16 12:47:24

看了一張網路分享的小文章 我學到了以後 不要輕易的抱怨,多做一點好是對自己沒有壞處的,有時候最美的風景其實是人性的善良與溫暖。而且說不定自己曾經對他人的好意善良,對方會記在心底,在某一天自己遇到困境時候伸出援手幫助你。以後不要吝嗇的,給大家點善良,讓這世界更有溫度,而不是嫌麻煩找各種理由推辭之類的,真心真意的趣味他人著想吧! 我以後還想要做 平常有人需要幫忙就去吧,不要怕丟臉,不論是身邊的人遇到麻煩或是失意難過就算不知道怎麼辦也可以擁抱不用多說甚麼。以後賺錢可以捐點錢,老了當志工。

文章標題:106寒假作業  2017-02-20 00:24:25

善待自己寬待別人 作著 朱榮志 護二乙 尤雅筠 28號 像我們人阿羨慕別人的成功,卻只學會怨天尤人,而不是去努力與奮鬥;面對自己的挫折,卻只學到憂傷頹靡,而不是在失敗裡得到教訓。一段愛情失敗了,只留下被傷害的記憶,而不是曾有的甜蜜,但卻忘了其實是自己只專注著痛。 眼裡若只留下難堪怨懟,最後,也就只有它們與你作陪。對好事眼不見為淨,就也留不住好事。 凡事都說著「很難」,不會讓事情更容易,只會在開始前就先打擊了自己的信心。學著正面積極,或許不會讓事情變得簡單一點,但至少可以讓心情好一點。日子就會好過一點。真的從平常的心態開始改變,看這世界的同時會感受到會特別的不一樣。別常常去放大別人較不完善的部分,可以別對他人那麼吝嗇,一點寬容都給不了,正是因為這個世界有了愛,才有了快樂和幸福;這個世界因為有了善良的你,才有了感恩的我。對陌生人微笑一下,你就多了個朋友;對曾經有過恩怨的人寬容一些,你就少了個敵人。努力去愛,讓這個世界更美好!

文章標題:大體參訪心得 護二乙 1045101081 尤雅筠  2017-04-28 14:56:01

大體參訪心得 護二乙 1045101081 尤雅筠 面對大體捐贈這事覺得真的很是偉大,因為中國人自古以來仍還是入土為安、保全屍的觀念,但是卻願意死亡後,將自己的身體交由他人研究切割解剖,這種犧牲奉獻精神真的很偉大,做下這番決定肯定是位很勇敢的人,換作是我,恐怕真沒這勇氣....因為要蓋著白布躺在冷冰冰的檯子上,面對陌生人拿著刀子從身上一刀刀的劃過,器官取出又放出的,浸泡在那刺鼻的福馬林當中,如果死亡後有意識那是不是很痛呢?有這種勇氣的人真的少之又少,所以大體老師的無私奉獻能不尊敬嗎?或許也是另一種生命的延續、價值提升。人的死亡不是結束,並非句點,而是一個過程,我們可以用別的方式延續下去,那一份捨的精神,使得台灣醫學教育方面更為提升,都要感謝那些大體老師,台灣醫學才有今天的成就,我們才有現在這個機會能在這參訪,親自看到接觸到人體內外,包括器官神經實際的觸感樣貌,到現在仍然彷彿歷歷在目般,從掀開白布看到大體老師盯著他的雙曚,想著這為老師在世時是甚麼樣子呢?之後回過神來馬上變得嚴肅,開始仔細寧聽老師的介紹,畢竟這次能參觀的機會相當難得,好好聽才不會白費了大體老師的犧牲奉獻,估計這次的參訪經驗一輩子都忘不了,深深刻印在腦中。希望以後自己能突破這個心理的一個恐懼,無所畏懼的奉獻出去。

文章標題:106學年度暑假作業(護三乙-1045101081-尤雅筠)  2017-09-02 20:05:44

護三乙 尤雅筠 1045101081 28號 書名:安眠藥不藥 作者:柯琳·卡尼、瑞雪兒·曼柏 出版社:時報出版 睡眠是我們人們一天相當重要的部分,一天得睡足6-8小時,用睡眠來達到休息的效果,睡眠的好壞會直接的影響我們隔天上班或是上課的情形,失眠又有早醒、入睡困難、半夜驚醒再也無法入睡。根據睡眠醫學會調查我國國人每5個就有1位飽受睡眠困擾,臺灣人失眠比例更是亞洲之冠大多都不想使用藥物,因為安眠藥有頭暈嘔吐、反應遲鈍、隔天會有嗜睡的狀況,藥物也是一筆花費,兩位作者希望大家可以不必受失眠煩惱,可以從根本做起,睡前不妨看本書、從事靜態運動,摒除雜念。睡前別一直帶著焦慮的心情,讓煩惱暫停,放輕鬆,就能不用到了睡覺時間開始想今天是不是又睡不著了?我這樣還剩多少時間睡覺?告別半夜在床上輾轉反側難眠,只能望著天花板,不知不覺已經天亮的日子。 書名:只會越來越好---紀錄21位燒燙傷患者的復健歷程 作者:陳進茂 出版社:原水文化 燒燙傷患者身體皮膚莫大的苦,想必應該痛不欲生吧…熊熊烈火攢著全身,看到的是皺皺凹凸不平的皮膚,聞到是自己皮膚的燒焦味,還有之後開刀跟復健的痛以及不曉得未來的路要如何過,裡面有說到燒燙傷患者頻繁的換藥帶來的摩擦力跟沖洗力更會刺激傷口裸露的神經末梢,引發疼痛。所以可以事前請醫生開止痛藥還有幫忙個案轉換注意力跟音樂治療,放鬆個案緊繃的心情。還有傷口癢可以幫個案冰敷、輕拍等達到減緩搔癢感。要時常關心個案的心理狀況,畢竟最終的目的不只是幫助燒燙傷的個案的傷口護理照護還有幫助他走出來回歸社會重返原本的生活步調,讓個案持有著走過低谷就能發現朝陽的信念。

文章標題:107年寒假作業  2018-03-01 23:55:23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護三乙 學號 1045101081 姓名 尤雅筠 書名 1. 長期照護資源整合服務 2. 遊戲式學習於護理教育應用-同理心桌遊教學 3. 護生初次實習壓力,身心社會狀態,因應行為與人格特質關係之探討 作者 出版社 出版年月 年 月 索書號 ISBN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1高齡者的失能盛行率隨年齡增加而上升,女生出現失能的機會更高,失能需要較多的照顧服務需求,也較需要入住長期照料機構。 2因這些服務主要係以護理技術照護,民眾對其他醫療需求(如用藥)仍需至醫療院所看病對失能病人就醫仍是一大障礙。 3初次臨床實習是有壓力的,而每個人對壓力感受,反應均不同。 4本研究發現初次實習護生兩大壓力來源來自專業知識與技能壓力及實際護理病人的壓力。 5藉遊戲化身機制與同儕演練而形成多重循環學習,學生能連結並演練同理能力的情感,認知,表達三元素。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現在當代社會演進人口結構問題持續放大,臺灣現在已經早以是超高齡社會,老人已經佔20%,是5分之一。可是面對老年人口眾多,對於老年照護仍是相當不夠完善,現在還是有許多獨居老人,還有加上出門行動不便,人的基本生理需求遭受影響可能會營養不均衡,環境衛生不佳等等,長期照護勢必要有許多人力資金,我覺得可以從人民做起,依據所得高低,分出納稅,把社區式的醫療照顧推廣到鄉里之中,能減少反覆回診就醫,讓病人能早點回到正軌生活。 確實在這次寒假實習也看到大家多種面對實習的各種應對反應,有逃避,無所謂的還有起初表現不怎麼好,之後有努力練習有加快了操作技術的速度,因為接觸到的是一個個生命大多人都不敢稍有馬虎,護理技能真的很具挑戰性,不過我自己是覺得看著每一位都很虛弱,不過仍然很努力配合治療想恢復健康回歸社會,而不是消極的,就覺得我應該把這精神帶到護理之中,遇到任何挫折都要請自己打起精神來而不是獨自唉聲嘆氣自怨自哀,不如做點實際一點的行動才對得起自己

文章標題:107年暑假作業 護四乙 尤雅筠  2018-09-07 23:58:45

護四乙 尤雅筠 1045101081 28號 書名:找回睡眠立----銀髮族睡眠寶典 作者:陳锡中 出版社:三民書局 老一輩多數淺眠多夢,可能深受疾病病痛困擾著ㄝ睡眠是我們人們一天相當重要的部分,一天得睡足6-8小時,用睡眠來達到休息的效果,睡眠的好壞會直接的影響我們隔天精神,失眠又有早醒、入睡困難、半夜驚醒再也無法入睡。根據睡眠醫學會調查我國國人每5個就有1位飽受睡眠困擾,臺灣人失眠比例更是亞洲之冠大多都不想使用藥物,因為安眠藥有頭暈嘔吐、反應遲鈍、隔天會有嗜睡的狀況,藥物也是一筆花費,兩位作者希望大家可以不必受失眠煩惱,可以從根本做起,睡前不妨看本書、從事靜態運動,摒除雜念。睡前別一直帶著焦慮的心情,讓煩惱暫停,放輕鬆,就能不用到了睡覺時間開始想今天是不是又睡不著了?我這樣還剩多少時間睡覺?告別半夜在床上輾轉反側難眠,只能望著天花板,不知不覺已經天亮的日子。這本書交了很多方法改善睡眠,希望閱讀的人都能早日擺脫失眠,不再被安眠藥綁架。


   1045101080    丁迺凡  發表(10)筆  

文章標題:歡迎使用E-portfolio  2008-03-18 16:15:43

歡迎參觀我的學習歷程檔案
這裡包含了我的學習紀錄與個人資料
希望大家能不吝指教

文章標題:104學年度寒假讀書心得  2016-02-18 00:11:33

姓名:丁迺凡 班級:五護一乙 學號:1045101080 座號:27 書名: 《再見吧!橄欖樹》 作者: 張友漁 ISBN: 9789862415054 出版: 天下雜誌 大意: 故事描寫東部小鎮一個只住著十多戶人家的山上小聚落。十歲的六悅,和其他六個小孩、父母、阿婆、還有一隻狗住在一間舊木屋裡。屋旁有棵阿公親手種植的八十幾歲的老橄欖樹,小孩們每天在那棵樹爬上爬下的,融在大自然中,不分你我! 山上的孩子們,每天上學總得經過各種難關,得爬山涉水,躲狗.雞.牛.蛇.鵝,各種動物。還有一到下大雨就會暴漲的溪水,有次六悅和妹妹為了要去上學,手牽手走在湍急的溪水中,差點就失去了妹妹。 每年冬天,橄欖成熟了,小孩們就會比賽吃生橄欖,忍受那酸澀的味道,就可贏得那幾個銅板。而橄欖成熟的季節,也是最開心的日子,因為可以做成醃橄欖去賣給同學,這小小的富裕,就令他們歡樂了! 當果樹收成時,為了不被中間商剝削,就只好挑著水果,走下山去鎮上賣,辛苦只為多賺點學費。無奈一場颱風帶來的災難,沖走了孩童的嬉鬧聲、無情的破壞了他們的田地、果園也面目全非,他們絕望的看著遠方小鎮,多希望自己也住在那鎮上。 風災過後,果樹收成不好、姊姊又車禍,加重了家中經濟上的負擔,為了還債,只好賣掉山上這塊地,搬到小鎮上去,割捨了山上的一切。 失去家人的老橄欖樹心痛了,而六悅的心裡也沒有一絲喜悅,多想將老橄欖樹也搬到新家去。 搬家後,她總是瞞著父親,偷偷回山坡上,尋找那點點滴滴關於老橄欖樹的記憶、和老橄欖樹訴說濃濃的鄉愁。 多年後,山上人事已非,但在六悅心裡,橄欖樹是真實的朋友,可以對話的同伴! 淡淡的泥土芬芳、酸澀的橄欖果實,揉合成那青澀的成長滋味,源於童年那最深刻的愛戀! 心得: 作者以老橄欖樹為第一人稱來描寫,以一顆橄欖樹的口吻娓娓道來一個家庭的經歷以及整個村落的興衰,描寫作者小時候所居住的環境,對於山上的眷戀,在那人煙稀少、與大自然共處的情形下,那裡,留下了許多作者珍貴又美好的回憶。八十歲的一棵老橄欖樹,經歷過風風雨雨,陪伴作者走過豐富的童年。 我小時候給南部鄉下的外公婆照顧,外婆家在一條死胡同裡,很少有車會經過,我經常有空沒空就跑到馬路上玩耍,騎三輪車、玩竹蜻蜓,或觀察在路上水溝旁出沒的蚯蚓、水蛭、馬陸、蚱蜢、獨角仙等,也常和外公外婆出門散步,看看鄰居養的雞、種的桑葚樹,有時甚至和外公一起採桑葚來吃。 五歲時和爸媽一起回北部的家住,一個月回外婆家一次,隨著年紀越大,課業變重了,時間變少了,能回外婆家的次數也就少之又少了。每回去一次,那裡又都變得不一樣了,路開通了拓寬了,路上隨時有奔馳而過的車輛,沒辦法和以前一樣的玩耍。 我很慶幸我的童年不是被3C產品充斥著,我很慶幸我有度過那樣與大自然共存的日子。現在,每人一支手機就無所不能,能不出門就不出門,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也隨之怠惰。我很懷念以前沒有這些電子產品的日子,我甚至希望智慧型手機這項東西沒有被發明出來。雖然,現在的我也時刻離不開手機,但比起現在,我更喜歡童年那樣的生活。 因為讀了這本書,使我曾經有過的童年都變得明亮清晰,彷彿穿越那條時光隧道,重溫了兒時的歡笑,在回憶中,找到童年的溫暖和熟悉。 ----------------------------------------------------------------------------------------------- 姓名:丁迺凡 班級:五護一乙 學號:1045101080 座號:27 書名: 《導ㄟ,有男生愛女生》 作者: 毛治平 ISBN: 9578624360 出版: 小兵出版社 心得: 在這本「導ㄟ,有男生愛女生」書中,敘述一位初進國中的小男生李肯維所發生的故事,李肯維暗戀同班的羅雲,總是會上課不經意的望著她。而班上的男生也隨著年齡的增長進入青春期,開始對女生的第二性徵產生興趣,在班上總有少數幾個很幼稚的男生,拿那些特徵去開玩笑。 故事內容談論到對女生的暗戀與追求、對屢試屢敗的考試挫折、難以啟齒的性衝動、流血衝突的校園暴力、對生理變化的尷尬與徬徨,還有對生命價值的懷疑困惑,以及面對死亡時的恐懼。 十二、十三歲的青少年正處於生心理剛發展的階段,對異性的好奇及對同學的依賴會比較明顯,因此會對課業上稍有怠慢,但是,老師及家長不能因為這樣就給孩子貼上壞學生的標籤,這樣只會更讓他自暴自棄,更加討厭學校的生活。我覺得大人們應該看這本書,這樣可以多了解學生們心理所想的,而正處青春期的學生更應該讀這本書,這本書把未來會發生的事情都詳細的述說出來,可以當作生活的教書。 書中剖析了青少年在發育期會遇到的種種問題,告訴讀者們國中時期男生面臨的生理、情慾問題等等…。藉由這本校園生活主題的小說,便可以輕鬆明白自己的身體發展,以及兩性之間的相處,並體悟到自己身體的改變。此外,此書還思索了色情書刊對於少年的身心發展,以及青春期時男女之間的身體變化,並大略敘述所產生的現象及如何看待這種現象,是生命教育與性教育十分優良的教材。

文章標題:104學年度暑假讀書心得  2016-08-30 21:42:49

姓名:丁迺凡 班級:五護一乙 學號:1045101080 座號:27 ◎護理典範人物 書名:《台灣女英雄陳翠玉》 作者: 李錦容 出版: 草根 心得: 這本書描述了關於陳翠玉女士的一生。 陳翠玉女士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曾留學日本、加拿大、美國,是第一位在美國拿到護理碩士學位的台灣人。 曾領導過許多護理行政,更在海外有過許多活動:擔任過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護理教育與行政顧問等等等,還是婦女台灣民主運動(WMDIT)的發起人與發言人。 在國內也有過非常多的事蹟,她創設了台大護校,並且擔任了台大護校校長與台大醫院護理部主任。在擔任校長的期間,第一次的招生即男女兼收,創下了台灣男護士生的首例,灌注男女平等醫護平行的概念。 一生中的護理貢獻更是不勝枚舉,她創辦公共衛生護士養成所、也用自己西方護理教育訓練的經驗,革新了台大醫院的護理制度,提升了台灣護理人員的水準,更提升了護士的地位。 陳翠玉女士在台灣的護理史上留下多筆重要且輝煌的歷史紀錄。她一生充滿熱情、勇氣與奉獻熱情的精神,足供後世做為典範。 讀完這本書以後,讓我認識了一位台灣史上對護理工作奉獻甚大的人物,陳翠玉女士。她的熱情、勇氣與奉獻,是未來即將成為護理人的我們,甚至是社會大眾們該學習的──積極努力的把我們所居住的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即使自己的力量很小,但只要大家都付出一點,那麼也必定能為我們周遭改變一些。 她這一生四處奔波、積極求學,創辦了許多護理和教學機構,栽培了無數的後輩,我很佩服她的行動力。雖然我不可能有和她一樣多的成就,但在未來,我會盡一己之力,把台灣的護理工作變得更好!

文章標題:勞作品德教育課程 105學年度第一學期「學習心得」報告表  2016-11-11 16:10:03

【課程名稱】勞作品德教育III 【填表人】姓名:丁迺凡 科別:護理科 學號:1045101080 【課程形式】其他 【主題】抱怨是一種毒藥 【我做了什麼...】 我們在生活中,都經常抱怨,抱怨課業壓力大,抱怨考試很難,抱怨護理科很難讀,總是在抱怨。 這些難題讓我會想要放棄,感到疲倦,懷疑自己當初的選擇究竟是不是現在的自己所想要的? 【我學到了... 以後...】 看完了這篇文章,學到了「抱怨」其實不能解決困境,不如少抱怨、多做事,不要浪費時間在抱怨,不如努力的試著解決、改變。有失敗才會有成功,想想當初自己為什麼選擇護理科,記住初衷,成為堅持下去的理由。 適當的抱怨可以,但發洩完後,就記得繼續加油,直到成功的那一天! 【我未來還想要做...】 以後再有堅持不下去的時候,就想想成為護理師後,能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不讓爸媽擔心,能讓他們不愁吃穿,好好的回報父母!

文章標題:105學年度寒假讀書心得  2017-02-09 15:42:03

姓名:丁迺凡 班級:五護二乙 學號:1045101080 座號:27 ◎情緒管理 書名: 超級大謊話 作者: 甘薇 繪者: 吳波、謝晶 出版: 幼福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心得: 說一個謊,要用好多好多個謊來彌補。也許說謊的當下只是因為一時的虛榮心,或者為了掩蓋一個不想讓人知道的事實的真相,而撒下了惡意或善意、有心或無心的謊言。但說謊的後果卻會令人帶來不安,在即將被拆穿之際,得承受的是莫大的慌張以及壓力。 就如故事中的主角一樣,在朋友面前,總是把自己家中的形象塑造的那麼美好、誇大其詞,好像完美無缺。直到朋友感到好奇說要到他家中玩的時候,才知道害怕、才了解到了原來說謊是要負責任的。最後他選擇了坦承,坦承後總算是如釋重負的鬆了口氣,他的朋友們也選擇不跟他計較。 不過誰也不能肯定每次都能這麼好運,被欺騙者沒有理由一定要原諒自己,所以不能每次都存著僥倖的心態撒謊,要在錯誤中記取教訓,心生警惕。 說謊話,心情會很不好受,時時刻刻都得心驚膽顫著;而說實話,會感到心情平靜,還很安心。所以沒到必要時,真的不值得我們說謊話。

文章標題:大體解剖校外教學心得分享與回饋反思單  2017-04-26 01:11:22

班級:護二乙 學號:1045101080 姓名:丁迺凡 教師姓名:薛曼娜 老師 1.給大體老師的一封信 (對大體捐贈之看法) 我覺得大體捐贈無論是對自己、社會、各學門的研究,就各個方面來說,都是非常有意義的一件事。在我們人死後,身體各種機能的運作都會終止,就會變成一個在生理上毫無意義的軀殼,沒有任何的感覺、情、慾。死後無論是埋葬、火化……各種遺留世間的方法,我認為這些方法會給大自然帶來負擔,墳墓或是靈骨塔位,都是占了一個空間,供子孫們祭拜,死人真的感受得到生人們的祭拜嗎?沒人曉得。我認為「大體捐贈、器官捐贈」能延續生命的價值,將生命的價值發揮得淋漓盡致、遺愛人間,貢獻自己的身體供人們做研究、學習,這些能幫助人們的事,我認為很值得去做! 為何需要大體捐贈- 解剖學上,若是沒有大體捐贈,解剖學家們遇到問題時,永遠都只能紙上談兵,沒有了實際操作,問題不一定能解決;實際解剖,能更清楚明瞭的認識身體的構造、外觀及觸感,這些都是沒辦法在課本行字間及圖譜上體悟到的。 (對捐贈者之感想) 我認為大體捐贈者們真的非常偉大,大體捐贈後,肉體將會任人分割,甚至可能面目全非,這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的,而他們卻放棄了尊嚴,貢獻了肉體。 (應如何表達對捐贈者的尊重) 他們毫無保留的供我們學習,我們就不能辜負他們的這份心意,必須認真從他們身上學習,不得帶著嬉鬧或是嘲笑的心態。我想,能把他們捐贈的這份心意,學習、利用得徹底,是我們表示對捐贈者們最大程度的感謝及尊重的唯一方法。 2.學習過程中的自我省思及收穫 (What?) 在實習中,我們觀摩了眼睛的構造、內分泌系統、骨骼、肌肉、消化系統、泌尿系統、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神經系統。氣管雖硬但有彈性。其中橫膈膜竟然也是肌肉纖維,而且比我想像中還要厚實。有一位大體老師的膽囊內有一顆同指甲大小般的黑色球體,老師說那個應該是膽結石,很特別!還有大腸和小腸的辨別,大腸的內壁是平滑的,外觀有許多腸脂垂。肺臟比我想像中的還要大好多好多,而且真的如課本上所描述的,左二右三,好神奇!還有血管和神經的辨別,血管是空心的,而神經是實心的。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主動脈和腦,主動脈的管徑居然這麼寬,差不多有食指和大拇指圈起來那麼寬,實在無法想像有這麼大量的血液在管腔內高速的流個不停!還有腦,腦真的好重啊,不愧是處理和管理我們思緒的地方,腦幹摸起來非常的平滑,就有如橡皮擦一般! (So What?) 這次的參訪中,真的學到了非常非常多我們平常在課堂上課本上,無法觸及無法體悟到的東西,實在是無法用金錢換來的寶貴經驗,因為有大體老師們無私的奉獻,和學生們用心的解剖,我們才有這次的機會能夠學習。有很多實際看到的,都跟原先想像的有一定的落差,我想這就是人體的奧妙吧,在參觀過程中,我有幾次都思考著,人體不過就是受精,就能在母體內孕育出一個擁有如此複雜系統的個體,真是令人不得不讚嘆造物主的智慧! (Now What?) 我了解到,每個人都是不簡單的,並不是一個簡易脆弱的個體,而是擁有許多系統在支持著我們生理機能的運作,所以我們不應該輕視任何一條生命,生命絕對是寶貴無價的!

文章標題:繃帶包紮心得  2017-05-03 19:11:36

繃帶包紮心得 班級:護二乙 姓名:丁迺凡 學號:1045101080 座號:27 這次的基護課程讓我們體驗互相幫同學進行繃帶包紮,我幫同學包紮時用的是“彈性繃帶”,彈性繃帶定帶時用的是環形包紮法,在繞的時候,採用緩螺旋包紮法,包紮時須注意:手握的捲軸帶端朝上,包覆第二匝時,應覆蓋第一匝之1/2~2/3寬度為宜;包紮肢體時每一 匝覆蓋的寬度應由下而上漸減。最後結帶我採用的是膠布法。 在這堂課以前,我以為繃帶包紮就是在需要包紮的地方纏繞幾圈就可以了,沒想到也有非常多的要點需要注意,不能過緊,包紮方向也很重要,必須由遠心端到近心端,避免水腫及循環不良。 在包紮過程中,被我包紮的同學並沒有感到不適,我覺得這是一次很棒的體驗,希望未來臨床上我也能做到不要讓個案感到不適。

文章標題:105學年度暑假讀書心得  2017-08-24 23:39:08

姓名:丁迺凡 班級:五護二乙 學號:1045101080 座號:27 ◎基護、人際溝通或上課相關之身心靈主題 書名: 自我與人際溝通 作者: 黃惠惠 出版: 張老師文化 讀後心得: 這本書談論到「溝通」與「人際關係」,在現代生活中,無論是在家庭、校園或是職場上,這兩項都已成為人人不可或缺的必須品了。溝通與人際關係息息相關,良好的溝通便能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不過事實上卻很多人為無法自在、愉快的溝通而煩惱不已。 這本書教我們從肯定、尊重及疼惜自己與他人,以及學習各種語言與非語言的溝通技巧,從而打造良好的人際關係。 溝通一旦開始,就能慢慢的瞭解彼此的感受和想法,同時也試著去傾聽的話,即能從不同個性的人當中學習到不少經驗。若要更深入了解彼此,便可談論較為私人的話題,向對方開放更多的自己,能增強雙方對彼此的信任,堅固彼此的關係。 不過在溝通前,也必須擁有足夠的自信和勇氣。一些人有意見卻不敢表達出來,只因為怕意見不好會遭受批評,因而選擇沉默,將決定權交給別人,但這只是逃避自我的表現,試著表達,才能展現自我,為自己創造更多的機會。還有一些溝通能力不好的人,進到新環境會退卻,這只能靠時間的累積去慢慢努力了,和新環境的人們相處一段時間後,溝通能力定將能有所增長。 人際關係都是得靠自己去慢慢拓展的,多接觸、多主動、多聽取別人的意見進而加以改善自己;相對也可以多給別人意見與鼓勵,讓每段人際關係中的所有人都能有所成長。 這本書讓溝通較弱的我更知道溝通的重要性,希望我有一天也能將書中的溝通技巧運用自如,不管和誰都能從容、自在的溝通。

文章標題:106學年度寒假讀書心得  2018-03-01 15:29:00

姓名:丁迺凡 班級:五護三乙 學號:1045101080 座號:27 書名: 《紐約時報:健康飲食的簡單原則》 作者 : 胡涵婷 出版社: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 出版年月: 2015年05月 刊名: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與您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1. Aaron F. Carroll是一位醫師作家。他寫了不少有關飲食的文章,得到廣大的回響;特別是他指出,許多營養飲食建議(nutrition recommendation)是絕少有科學證據的。 2. 我最費力反對的一項癌症飲食教育:化療期間要多吃紅肉,是什麼道理呢?補充蛋白質嗎?許多其他食物也有比紅肉更優質的蛋白質,甚至吃素的人,也不一定就會缺乏蛋白質。 3. 化療期間實在不需要「特別多吃」紅肉,病人告訴我,化療時看到什麼都吃不下,更別說要吞下紅肉,這造成病人和家屬的緊張之大,恐怕是在醫院努力盡責的營養師及護理師所始料未及的呢! 4. 盡量喝水,但是一點兒酒、咖啡和其他飲料是無妨的。多數證據顯示適量使用各種飲品是有益的。 5. 癌症也經常是人生的一個境界。生了一場大病、得了一個癌症,不但對病人本身,病人的家屬、病人的好友,也都進行了一次人生價值的「大改造」。癌症使人看到人生更多的細節,一些以前目光不曾逗留的感動細節。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這是一個治癌醫院所出的期刊,這一刊的內容說的是飲食原則。作者引用了一位國外醫師提出的健康飲食理論,不過這個理論和一般參考書或是臨床的觀念都不大相同,作者認為:『我們對飲食的價值觀念,許多是來自「老祖宗」或「忘了是哪位權威」的「智慧」,雖然似是而非,也通常就全盤接受,不怎麼去思考,甚或質疑某些說法的邏輯是否合理。因此,飲食與健康的議題,充滿了沒有實證,甚至是荒謬的「神話」(myths)。』 我覺得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議題,像作者說的:癌症病人食慾不振,醫院卻還告知要多吃紅肉?這樣子確實不恰當。 是否前人所研究的知識一定是正確的?是否生病了就必須要做到滴酒不沾?我覺得這個說法很特別,與以往的觀念差異甚大!另外近幾年國外也有多項研究顯示,每天適度飲酒,無論是烈酒、紅酒或啤酒,都對心臟有益!所以即使生病了,少量飲酒也是可以允許的。不過肝病患者及糖尿病與高血壓患者就還是得好好的禁酒了。 護理與醫療的知識一直都在翻新,很多根深蒂固的觀念,經過研究,最後發現其實都是沒必要的。像是產婦生產時必須剃薙和灌腸等等能降低感染機率的說法,現在也幾乎都改觀了! 我在想其實我們平時在讀課本時,不見得一定要死記硬背課本的內容,在背的同時,多多從不同面向思考,說不定還能發現更多元的答案呢!

文章標題:106學年度暑假讀書心得  2018-08-30 16:15:52

姓名:丁迺凡 班級:五護三乙 學號:1045101080 座號:27 主題:產科─居家生產 文章:吳晨淨、郭素珍、穆佩芬(2005).一位接受助產士居家生產服務產婦之主觀經驗.護理雜誌,52(4),51-58。 讀書心得: 這篇文獻描述一位孕婦因其母親在生產時,曾經歷了胎盤剝離及產前大出血,使她對生產過程的安全性心存懷疑。所以個案在醫學中心做產檢時,詢問了醫師是否有擬定生產計畫書的可行性,在詢問多家醫院後,幾乎都被否決了,其中有一位醫師建議她可以考慮居家生產。個案經比對後,覺得居家生產比較符合她對生產的期望,所以開始尋找和收集相關資料、找到了助產士,經互動和探尋助產士的接生經驗後,決定經由助產士來完成此次生產。 讀完了這篇文獻,從個案的描述中,我感受到居家生產與助產士的美好。選擇由助產士或是醫師來接生,兩者的感受差異很大:由助產士接生的話,可以自己選擇在生產時為自己接生的對象。在產前的孕期期間,也有很多很多的時間可與助產士培養感情、建立信任關係、討論和擬定生產計畫、檢視及確認彼此對於溫柔生產的理念是否相通,經長時間相處後,助產士就如同自己的朋友一樣,由朋友來接生的感覺,是安心且親切的;相較於在醫院生產時接受之專業的人士、冰冷的儀器,雖然專業的醫師和護理師或許也能帶給產婦安心,但更多的是緊張、焦慮、陌生和不熟悉感,而且丈夫也不能進入產房陪伴產婦,產婦只能獨自在產房奮戰、任由醫護人員執行醫療處置,完全沒有真正顧慮到個案內心的感受和想法。 我認為居家生產的優點有很多,選擇居家生產者便可以在自己熟悉的人、地、物、環境中生產,可以自己控制環境,像是在預備生產的房間裡播放自己喜歡的音樂、染上自己喜歡的香氣、找來信任的陪伴者於生產時陪伴,創造一個溫馨、舒適且熟悉的環境,能夠增加產婦生產時的勇氣及自信、減輕其焦慮不安的心情。還有居家生產可以不必被醫院的常規束縛,在醫院依流程執行醫療處置時常常是倉促的;而居家生產就沒有時間限制,能在產兆出現時,慢慢地準備自己的身心靈,把狀況調整到最佳狀態,以自覺最舒適的方式來進入待產狀況、迎接生產。 生產開始後,可能會有很多不適的感受,像是陣痛,這時丈夫就是產婦的最大的精神支柱,在一旁加油打氣、給予安慰,以除去陣痛帶來的慌張並給予安心感;而助產士則扮演著協助者的角色,不控制產婦接下來該做什麼,只在產婦需要時,在一旁依經驗和專業給予引導,幫助整個生產過程能順利地進行及完成。 順利完成生產後,產婦會有很大的成就感;在丈夫的陪伴下一起經歷度過了這次艱難的生產過程,絕對會是往後夫妻倆人生中很重要的共同回憶。產婦在過程中感受到了丈夫全心的付出,未來一定能夠更加的互相信任、信賴,讓彼此的關係更緊密堅定。 我覺得現今的生產方式太過於醫療化了,沒有深入的傾聽個案感受,過於依賴儀器和醫療處置、藥物,明明有很多過程都是非必要的,但產婦卻不能完全自己主導、做選擇,只能遵從專業的醫護人員。其實在古時候醫療還不普及時,生產也都是自然發生的吧,大自然中的其他動物也是。生產和繁衍後代是萬物的本能,是會自然發生、完成的。只是現在科技太發達、也注重人權,生產畢竟還是有很多的風險,所以還是得依靠儀器及專業,才能做出最客觀的判斷,做出最適當的處置!


   1045101079    李珉瑋  發表(9)筆  

文章標題:歡迎使用E-portfolio  2008-03-18 16:15:43

歡迎參觀我的學習歷程檔案
這裡包含了我的學習紀錄與個人資料
希望大家能不吝指教

文章標題:寒假(老人與海)小小作業  2016-02-18 14:32:10

在小漁村的聖地亞哥的古巴老漁夫,自己住在港口的一間小茅屋。他一直能夢想捕到大魚,完成畢生夢想。他沒有錢買高性能漁船,只有破帆的輕舟在海中捕魚,但一連經過八十四天,一無所獲。村民們也早認為他老了,不中用了,沒有捕到大魚的可能。但村中有一個小男生很崇拜他,雖想和老人一起出海,卻因父親的反對而作罷,他十分相信老人能捕回心目中的大魚。 在第八十五天的清晨,老人照樣出海打魚朝著夢想前進,一人駕著小船出海。十分艱辛的捕獲了一條大馬林魚;這條魚實在太大了,因船太小裝不下這條大魚。他將牠的屍體綁在自己的小舟旁帶回村裡。在歸程中,鯊魚嗅到死魚的血腥味,看著鯊魚啃噬著自己的心血,老人舉起舵把進攻,到最後卻只能心力交瘁的看著鯊魚將馬林魚的肉啃食精光。最後老漁夫只帶著馬林魚的巨大骨骸-魚頭.魚尾和一條脊骨回到港灣。 老人回到村裡,村人們驚訝又不敢置信的議論紛紛,老人憔悴的回到家中,小男孩來探望他,老人黯然的說自己被鯊魚打敗了,小男生卻微笑的說老人很了不起,明天自己就能和他一同出海。老人最後疲累的睡著,夢中是他一直夢想的景象,一隻雄赳赳氣昂昂的獅子。

文章標題:104學年度暑假作業水果醫生  2016-09-09 22:57:15

水果醫生,水果中的營養素能夠增強人體免疫功能抵抗疾病, 這本書講出水果的特性、性味、營養成分、保健功能使用的好與壞等, 並推薦了許多可以讓我原本不知道的實用治病良方及美味食譜,水果具有保健、養生與防治病的功效, 而且透過這本書讓我知道水果分為仁果類、核果類、堅果類、漿果類、柑橘類、熱帶及亞熱帶果類、什果類等等等一大堆, 而且水果有助幫助消化調解調解人體吸收消化還有防病抗疲勞等舉例來說:像是蘋果的營養保健作用都很突出,像是美國雜誌介紹的10種對健康有力的水果中一中蘋果是排第一名,因為蘋果富含維生素物質可補充人體足夠的纖維質 降低心臟病發生率,還有像是另外大家和蘋果一樣都熟悉的梨子,梨子對肺結核細管炎及上呼吸道等感染患者出現了咽乾等症狀有治療作用有『天然礦泉水』之稱另外我還有借一本叫做單車校長的騎車筆記本,裡面有說出單車校長的五大騎車法寶, 還有說出一些 大家對於單車的問題以簡單的問答形式表現出來,像是什麼是公路車什麼是登山車什麼是城市休閒車這一些我原本都不知道,我以為單車就是平常在起的那種小小舊舊的那一種而已,看了這本書才知道那麼多車子的分類而且還有一些其他配件:『卡踏』『卡鞋』『避震器』『變速器』『煞車』『車架』『阻力』這一些是我原本的不知道的東西,然後裡面還有說出一個製造飛機的萊特兄弟,就是那個歷史上記載人類最早的可操控動力飛行器,就是那個飛機就是那個來特兄弟發明的那個飛機,他們原本是在一間車店在一個小工廠他們賺到的那些錢後他們才開始做飛機根據他們的腳踏車技術然後開始做飛機如果說我沒看這本書的話我根本就不會知道有那麼特別以為萊特兄弟就智慧造飛機而已。

文章標題:勞作品德教育  2016-11-16 22:06:43

多看別人好的地方,多稱讚別人,不要說別人的壞話

文章標題:寒假小小作業(別亂拍老虎的屁股)  2017-02-19 23:32:11

每個人都渴望成功可是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成功 人有很多種想法每個人想法都不一樣 有的人很聰明有個人很笨有個剛強有個人懦弱 有人出生件必有人環境優渥有人如履薄冰有人一帆風順 每個人的遭遇都會造成不同的結果 可是有些相同同樣的條件有現在人生中有線就失敗成功和失敗的因素中 智慧是最重要的因素 而別拍老虎的屁股這本書 教的就是 我們如何在都市叢林中活下去的50個方法 像是 如何解除別人的心理武裝 還有 讓精液成為你成功的習慣 敬業是寶貴的資產 有的人充滿精液的精神任何事情只要一交辦就廢寢忘食 日夜苦幹 有人則不然需要培養和鍛煉才會激發出敬業精神 還有的人都什麼都不會什麼都沒有敬業精神

文章標題:大體參訪心得  2017-04-27 20:48:56

心得: 1給大體老師的一封信:對大體捐贈之看法、為何需要大體捐贈、對捐贈者之感想、應如何表達對捐贈者的尊重 一開始知道要去大體參訪的時候,我感到很害怕緊張'害怕'恐懼 可是我想從老師您身上學習把我的解剖學知識從原本書上的那些知識 變成真實的放在我眼前, 可是這是我第一次赤裸裸的直接接觸死亡, 從原本畏懼感到感恩。到了台大醫學院,終於要開始大體老師的授課,站在充滿不熟悉味道的實驗室裡,和大體老師待在同一個冷氣室裡,看著每一個躺在檯子上的大體老師他們都是曾經有生命的曾經活過的,是什麼樣的想法讓老師貢獻自己給醫學。結果進到實驗室聞到那個味道身體就感覺有點不舒服,原本以為還好結果到了接近大體老師的時候,那個味道撲鼻而來馬上退到人群的後面,然後開始覺得有點身體不適嘔心想吐頭暈,結果就離大體老師越來越遠,然後就被老師帶到了休息室裡,和那些一起被老師帶去休息室裡的那些同學彼此分享彼此不適的狀況,然後就和大家再一起出來,可是這次不敢離大體老師太近 , 只敢站在遠方聽著講解老師說著大體老師身上的個個部位,雖然過程中身體有些不適,可是真的要謝謝大體老師貢獻自己的身體給醫學,把那些書上的東西變了真的出現在我面前真實的讓我們觸摸著,讓我們更了解那些器官在哪裡真的是要謝謝您。 (1) What?(我學到了哪些?)發現了什麼新鮮事?接觸到什麼問題? 和大體老師上課對我來說是一個奇異的旅程,從看到大體老師開始到結束每件事都是新鮮事,根本就沒有想過會有真的大體老師在我眼前教我。 (2) So What?(所以,為什麼)在這些新鮮事中,心中有什麼感動或感想?這些 真的是非常謝謝大體老師,是顛覆了我的想法竟然會有人貢獻自己的身體給醫學,真的是非常非常非常謝謝大體老師,讓我真實的看到那些器官摸到那些器官,謝謝大體老師。 (3) Now What? 現在我該做的就是把書好好讀好, 把學的東西都好好發揮到實習的時候。 每個人都會歷經生離死別的過程,所以避免不了各個過程。但現在我該做的就是把書好好讀好, 把學的東西都好好發揮到實習的時候。 謝謝您,大體老師

文章標題:不可思議的人際心理學  2017-09-02 22:41:55

「不可思議的人際心理學」,作者渋谷昌三博士,他秉持著「心理學的基本,就是觀察」的原則,深入社會裡各個層面,探討並了解人們在外的行為模式和內心世界裡截然不同的本性,並發展出一套符合實際、且式現代心理學理論的人格分類法則。這本書裡頭還有心理測驗得有趣小遊戲,告訴你一些統計得比例啊,還有一些有的沒的,每得心理測驗都不一樣,而且還有79個不同主題,告訴你「使人際關係如魚得水得心理戰略」、「測驗男女之間關係得心理遊戲」、「探索內心世界的新理法則」、「簡單的讀心術」、「交社及說服得心理作戰」,這五個大主題裡去分出一點點來告訴大家,讓大家學一點簡單的讀心術,和一些簡單得心理作戰『變變變鰾鰾鰾蹦蹦』,那就趕快自己去看吧,不錯喔㊣。

文章標題:2018寒假作業  2018-02-27 09:22:12

閱讀後心得感想 這次的寒假作業,嗯哼、不用借書,不過要到「台灣全文資料庫」裡下載三篇文章,真的是下載了,那就把它看完吧!第一篇「探討產後婦女之母乳哺育自我效能與哺乳意圖對母乳哺育行為的影響」哇塞!這標題怎麼這麼難是什麼鬼,好吧!看個摘要!『背景依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母乳哺育宜至產後六個月,然而國人母乳哺育時間仍有待提升,了解母乳哺育的影響因子有其必要性。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討產婦母乳哺育自我效能與哺乳意圖對產後六個月純母乳哺育行為之影響,並建立哺乳意圖量表中文版的信效度。方法採方便取樣,選取於南部某區域教學醫院產後病房母乳哺育的產婦,共計收取167位研究對象。使用結構式問卷與電話訪問收集資料,所得資料以SPSS18.0、LISREL8.7及S-Plus套裝軟體進行獨立樣本t檢定、皮爾森積差相關係數、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存活分析及信效度檢定。結果母乳哺育自我效能總分為14–70分,本研究對象平均總分為44.80(±11.56)分。哺乳意圖總分為1–16分,本研究對象平均總分為12.20(±3.14)分。產後六個月純母乳哺育率為29.9%。母乳哺育自我效能與哺乳意圖具有顯著正相關(r=.45,p<.001)。教育程度、職業及哺乳意圖是產後六個月停止純母乳哺育行為的影響因子。結論/實務應用產婦的母乳哺育自我效能及哺乳意圖與母乳哺育行為相關;針對低教育程度、職業婦女及低哺乳意圖的產婦,醫護人員需更強調母乳哺育的重要性。』很好,花了一點時間才看完,不過不用想一篇文章看得懂得不到一半,XX!寒假作業要我閱讀三篇,三篇這種看完打擊信心的東西,那就把它看完吧。

文章標題:2018暑假作業  2018-09-10 21:56:27

我這次暑假作業看的文章是:(針灸治療職業婦女難治型腕隧道症候群之個案報告),反正呢,腕隧道症候群是常見的周邊神經疾病,嚴重時可影響患者的生活品質與手部功能,經由本個案的治療經驗,可推測針灸治療應可作為內科治療失敗的輔助治療選擇,延緩患者因症狀改善不佳而必須接受手術的命運,其安全性與療效在本個案治療期間均獲得證實。由於目前尚缺乏大型實驗佐證針對內科治療失敗的患者接受針灸治療後的療效 Chinese J Occup Med 60 與安全性評估,且對於針灸療效能維持多久、針灸改善腕隧道症候群的機轉均未明,亦為之後研究努力之方向。恩對,大概就是這樣。


   1045101078    簡家馨  發表(10)筆  

文章標題:105學年度暑假讀書心得  2008-03-18 16:15:43

[當H花媽遇到AS孩子]作者:卓惠珠 [營養又有效的食療]譯者:何軒瑋 [南丁格爾] 閱讀完三本書後,我的知識又增加了許多,例如跟營養方面有關的亦或是對於南丁格爾這個偉大的護理典範人物有了更深的了解。 H花媽前面的字母H在心理學代表的意思為過動,而AS孩子的AS代表則是亞斯伯格症的意思,這本書的真實案例讓我了解該如何以智取的方式與有過動症或是亞斯伯格症的人相處與溝通,閱讀完此真實案例後著實讓我獲益良多,想必定能對將來的護士生涯有莫大的幫助! 營養學在專二的課程是必修的學分之一,因此趁暑假期間我就先行借了與營養學相關的書籍研究參考。食療在日常生活中是有許多用處的,例如生病時該吃喝甚麼樣的食物才有利於身體恢復健康,或受傷時又該吃甚麼樣的食物才能讓傷口加快癒合的速度,書中也提到許多跟孕育孩子時所能運用的食療法,讓孩子能夠把自己討厭吃的東西透過別種方式將營養吃下肚。閱讀後雖不能記起所有有效的食療方法,但在必要時還是能上網找資料或去圖書館找相關書籍閱讀呢!可見食療對日常生活的影響有多大~ 南丁格爾,本名:佛蘿倫絲.南丁格爾,她是在德國學習護理而後前往英國醫院從事護理行業的,據我所知她在護理方面的貢獻很大,秉持著只求付出不求回報的精神,著實是護理界的典範人物。在克里米亞戰爭時,她積極的向英軍提出要求在戰場上設置醫院為士兵們提供護理需求,為此要求她還親自分析軍事資料,向軍方證明大部分死亡的士兵皆是因為感染疾病而非戰場上戰死的,因此在戰爭中她又被稱為「提燈天使」。由於她努力付出不求回報的精神讓護士的社會地位大幅提升,後人也以她的名字做為護理界的精神象徵,更將她的生日5/12當作護士節來紀念這個偉大的典範人物呢!

文章標題:104學年度寒假讀書心得  2016-02-16 22:19:08

畢業,然後呢 ? 這本書是作者以自身的經驗與我們分享有關於如何成功就業以及創業,一開始看到這本書時我一直認為能寫得出這麼深奧的書的人肯定是個創業很成功、經驗很豐富的中老年人,但看完有關作者的簡介時我才知道原來作者本身是七年級生也屬於年輕人中的一份子,說實話這真的讓我感到很驚訝,驚訝的是一個年輕人居然能講出這番大道理,實在是這人不敢置信,畢竟現在的年輕人擁有大學研究所學歷的多不可數,但事實上在畢業後能找的到工作並養活自己和家人的卻是屈指可數,其餘的都成為肯老族的一份子,我想原因就是出在於學以不致用以及吃不了苦的王子公主病―不管是讀高職、專科抑或是大學所強調的一直以來皆是學以致用,但多數學生在畢業後仍找不著工作,其實真正原因並不是因為工作難找而是每個人都抱持著「錢多事少離家近」的想法在找工作;姑且還有另一嚴重的原因就是社會新鮮人經常會有的王子公主病,會養成這種病多半都是因為從小就被父母寵慣了,什麼苦都吃不了,像這樣的人想找到工作就更是難了,難不成員工工作老闆還要順著你的脾氣,高興時就做,不爽時就什麼都不做。看完這本書,我得到了一個結論:不管是就業或是創業都必須要有吃苦的本錢,努力努力再努力,「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因此我相信只要保持著努力不懈的精神,總有一天成功之神將眷顧我們。

文章標題:104學年度寒假讀書心得  2016-02-17 00:18:20

從草莓族變身職場小強 這本書是以漫畫的形式來敘述書裡的主人翁‐莓寶,是一個大學畢業後的社會新鮮人,從求職到開始工作所歷經大大小小的事情,包括一開始辛苦求職被人拒絕與找到工作時和老闆喊價薪水等等日常生活中常見瑣事。作者以搞笑的標題對話搭配圖講述了社會新鮮人在職場上常遇到的狀況,進而讓我們曉得職場的大小事。書裡莓寶表示從一腳踏入社會那一刻她就後悔了,甚至她還想時光倒流,回到無憂無慮的學生時期,所有讓她畏懼不前的原因歸於兩點:一是畏懼現在,二是懷念過去;然而,她卻也了解從學生時期到踏入社會最重要的事就是學會「接受」,雖說人難免會有著浪漫的幻想,但在下一秒總會被潑冷水而讓自己不得不回歸現實。看完這本書讓我見識到了職場上的大小問題,也使我領悟到原來當學生真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進入職場後才會真的發現當學生的好,最起碼可以不用面對「錢不夠用」的問題,畢竟學生時期自身的學費、生活費等均是由家人提供,而進入職場後所有的事就只能靠自己了。老實說,我很羨慕莓寶,因為至少她和同事們相處得很好,不會有人際關係上困擾,而她的同事們平常雖然會欺負捉弄她,但她們也都曉得那只是鬧著玩只要不要玩得太過火就好。當然,我也希望在我未來的職場生涯能像莓寶一樣擁有這樣一群好相處的同事,大家一起努力工作囉~

文章標題:105年上學期勞品作業  2016-11-11 20:21:25

主題 : 抱怨是一種毒藥 我做了什麼… : 讀完這篇短文後,我更加的清楚不管遇到什麼事一旦發生了,「抱怨」永遠都不會是最完美的解決方案。雖然在事情最剛開始發生時大部分人的選擇都是先抱怨,有些人在抱怨完後就會開始尋找如何解決這件事的方案;而剩下的那些人在抱怨完後卻連要怎麼解決想也不想,明明知道逃避永遠都無法解決問題,但還是繼續保持著以鴕鳥心態來面對,這種人真的是讓人很唾棄、很討厭,不過後來想想也覺得這好像沒什麼,就像俗語說的:「一樣米養百種人」,別人想當鴕鳥就讓他們去當吧!我管不了也沒資格管,只要做好自己不要讓自己也當了鴕鳥就好了~ 我學到了…以後… : 閱讀完短文後,我對解決問題的方式有了更高的領悟,知曉遇到了任何事都不能退縮,一昧的抱怨永遠都解決不了任何事。身體隨著年紀漸長,心智也應該更加成熟,我們都已經不是嗷嗷待哺的小嬰兒了,不能每當遇到問題時就只會哭著找爸媽,躲在他們背後讓他們為自己惹出的禍擦屁股了。當然,也並非是遇到所有事都不能夠退縮的,如果真的是連經過自己大腦思考後都解決不了的問題時,也是可以透過詢問長輩們的意見來為自己解惑的,畢竟,他們吃過的鹽比我們走過的路都還要多,在處理問題的思想方式上肯定會比我們的見解還要來的多,所以,適時的和長輩求教也是能夠讓自己在解決問題方面上更加進步的~ 我未來還想要做… : 最近剛技術考完,我多少也是一直抱怨,因為聽學姐說如果被二甲班導監考會很可怖,就算是平時很認真的練習的我還是會因心理壓力而莫名的不想被她監考到。果然,最後幸運之神還是沒站在我這==被我遇到了。考完當天晚上我是哭著睡著的,心理壓力大的讓我在考試時失常了,沒表現出平時練習的實力。後來星期五回家時,我爸開導我才讓我沒那麼難受的接受了事實。我知道自己現在該做的不是抱怨,而是努力的讀基實,把學科分數提上來補救,而我只能告訴自己要加油,努力努力再努力~有了這次經驗,期末技術考即使再遇到這老師也不至於太過緊張,因為我已經免疫了~期待我的技術能日益漸進~

文章標題:105學年度寒假讀書心得  2017-02-14 21:39:24

書名:吃得快樂,活得健康!營養又有效的食療 作者:Liberalsya Co. Ltd. / 何軒瑋譯 這本書是專門在介紹有關如何利用食物來進行治療的各種方法。雖然這本書我上次已經借閱過了,卻也因為它符合這次寒假作業的主題,所以我還是寫有關這本書的內容。這本書的內容很多,因此除了上次介紹的還是有很多可以分享的。 我們都知道好的飲食不但能促進身體健康,有些食物甚至還能進一步影響到情緒之調控,例如:吃了巧克力可以使人心情愉快;辛辣的食物可能會使人心情暴躁等等~當然,也不是每個人都會有這樣的反應,大部分情況都是因人而異的。 想要擁有健康的身體,飲食佔了很重要的一部分,現代的人大部分都以工作勞累為理由而吃外食居多,鮮少還會有人自己採購自己研究菜色的了。是說,吃外食方便歸方便,但外食大部分都是高醣高脂高熱量的,吃多了也是不健康的,現在很多人都是吃外食吃習慣了,連身體亮起了紅燈也不知曉,直到很嚴重了才發現,急病亂投醫的性子也使得許多慢性病的年齡範圍都有年輕化的趨勢。我只能說是人都是賤的,平常不好好保養,總要等到疾病纏身方恨晚才來抱怨這個、碎念那個... 最後,我只想說健康飲食應從平時做起,不然就會像讀書的道理一樣,會有種『書到用時方恨晚』的悲哀情懷!

文章標題:大體解剖參訪心得  2017-04-26 23:16:49

給大體老師的一封信: 終於~期待已久的大體參訪來臨了,真的很謝謝大體老師們,如果沒有他們的奉獻,我想,在現今的臨床醫學也不可能有如此迅速的進步,這也使我不禁有股衝動想在過世後做出大體捐贈的行動,從而讓自己體認到即使過世了還是能對這個社會有所奉獻的!而我們更要謝謝的是台大醫學院的教授、助教們,如果沒有他們的傾囊相授,我們也不會有再次複習解剖學的機會,更值得慶幸的是我在專一時有好好的學習,而非總是過著打混摸魚的日子,這才使我在聽他們講解時不至於會什麼都不曉得。 學習過程中的自我省思及收穫: (What / So What / Now What) 以往,我們上解剖學時總是很單調、很乏味,很多東西都只能透過課本上的文字、圖片介紹來自行想像或是上網找相關資料,真是讓人一點真實感也沒有!常常,我都在想,明明自己的身體這麼小卻能塞入如此多的臟器,到底是怎麼辦到的,這是從我接觸解剖學以來一直都困擾著我的一大疑問,直到大體參訪後才知曉其中之奧妙!同時,我認為要學好解剖最重要的點就是一定要真正體驗過,又如解剖課本上說中耳的錘骨、砧骨、鐙骨是人體中最小的3塊骨頭,一開始的我只想著很小應該就是像1粒米般的大小,直到親眼看見,方才了解原來這3塊骨頭比米粒還小,用小螞蟻的大小來形容絕不為過,真是讓人完全無法想像呢~ 這次我們參訪時有介紹到感覺系統、骨骼系統、肌肉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生殖系統、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和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也有略微提到,但因醫學院的學生還沒將大體老師解剖完成,因此我們只看見甲狀腺和腎上腺兩種腺體。在消化系統時我們還看到了難得一見的膽結石,至於為什麼會這樣說是因為幫我們介紹的教授她也說了這是她第一次看到在大體老師的身體裡有結石的出現,結石如其名真的就像石頭一樣硬,真心覺得我們超級幸運的! 大體解剖參訪已經結束了,雖然只有短短的3個小時,但我覺得自己過得非常充實,不過還是有點小遺憾,我有試著拿起腦部、肝臟等器官卻唯獨沒拿過肺臟,真的很想體驗看看那麼大的肺臟到底有多重。還有,經過這次的參訪,我唯一的想法就是英文和醫護術語一定要好好學,看到醫學系的學生用的課本全都是專業術語,完全被刺激到的我不由得感慨:原來在努不努力間,我們竟已落後他們十萬八千里之遠。最終,我也意識到原本就落後人家一大截的我,如再不努力就真的沒救了,這絕對不會是我想要得到的結果,所以我一定要努力努力再努力~加油!相信自己能做到的!

文章標題: 繃帶體驗心得  2017-05-03 22:18:17

被繃帶包紮的感覺真的是一個很新鮮的體驗,因為我從來沒有骨折過的經驗,所以根本沒機會嘗試被三角巾包紮的感覺,但這麼說也是不太OK的,如果可以,我想也沒誰會想要讓自己骨折的,且不說在復健的過程會很痛苦,醫藥費就足夠讓人操心的了(於我的感覺來講啦!)。受傷,是大家一定都有過的經驗,但對於我受的傷總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傷,所以用最多的也就是OK繃了,從來就沒用過捲軸繃帶等包紮。被繃帶包紮後,我發現自己被包紮的部位非常的有障礙,不管是寫字還是要幹嘛,只要用到手的動作都覺得很不方便,而且不曉得是什麼原因,被繃帶包久的部位會特別的癢,也會一直想去抓,超級不舒服的。通過這次的體驗,讓我更深刻了解到病人被包紮時的感受,我想,藉此也能讓我在未來的臨床工作上會更加設身處地的為個案著想呢~這次的體驗真的是一個很好的經驗!

文章標題:106學年度暑假讀書心得  2017-08-26 14:15:50

書名:BYE BYE 失眠人生 作者:加藤諦三 譯者:林仁惠 出版:出色文化出版事業群/書名:預防失智 作者:廣川慶裕 譯者:李貞慧 出版:大立文創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書名:沃克,我的月亮小孩:一位父親的CFC記事 作者:伊恩.布朗 譯者:簡秀如 出版:智富出版有限公司 文章:個案管理於慢性腎臟病患者自我照顧與生活品質之成效 作者:胡靜雯、林柏松、張彩秀 出版:醫護科技期刊;14卷1期,P.13-28/文章:低血鉀 作者:魏光宇、鄭智仁、林石化 出版:腎臟與透析;29卷1期,P.17-24/文章:如何預防泌尿道感染 作者:吳家麟 出版:彰基糖尿病友會刊;10期,P.10-13 讀後心得: 閱讀後最讓我感興趣的是介紹CFC症候群的這本書,書中說到一個父親對自己的小孩無私奉獻的父愛,並沒有因為孩子罹患罕見疾病,智商永遠只有3歲而放棄,讓我深感動容。其實,社會上不只有罕見疾病的患者需要我們的關懷.包容,現在的社會科技發達.人口逐漸向高齡化延伸,失智人口的比例也逐年上升,很多的獨居老人也都是需要我們的關心.協助,老人家常常都可能因為你一個不經心的貼心舉動就會對你有很好的印象,甚至有空陪著他們聊個天也能讓他們感受到社會上依然是有溫暖的存在,就像這次實習,我是在腎臟內科實習,個案大部分都是需要洗腎的阿公阿嬤,我想,興許是曾有在護理之家服務的經驗,在照護他們時相對的也比較不會感到尷尬的氛圍,反而,我還常常陪著他們聊天,雖然有時候台語會轉不太過來,但阿公阿嬤也不介意,還會教我一些比較常見的台語該怎麼說,真心覺得阿公阿嬤很可愛。還記得,我的第一個個案是一個很傲嬌的阿公,最一開始自我介紹時我不曉得阿公重聽,他聽不到就跟我生氣,還不理我,後來知道後我講話都在他的耳邊說,他就再也沒對我發脾氣了,真的是一個很特別的經歷,我想我會永遠記得這個阿公的。在進行個案觀察記錄時,發現阿公的睡眠品質不佳,早上一直都在補眠,想到我借的書是有關失眠的,回家後讀了這本書發現原來失眠並非器質性疾病,大致上都是心理問題沒能解決而導致,詢問後也發現原來阿公是一直想回家所以才睡得不好,多次找醫生說要出院,直到醫生同意他能出院時他才睡得著,甚至出院當天的早上我去量vital sign時他還賴床呢~ 因為是在內科實習,在實習期間使用華藝線上圖書館找了許多相關內科的資料,從資料文獻中了解到更多腎病患者該如何去照護,也知道為什麼腎病患者會造成電解質不平衡,還有內科常見的UTI該如何預防及照護,真的就像護理長說的:在臨床上,你不可能一遇到問題就翻書找,而找文獻反而成了最便利的方法,所以學會在網上找文獻是很重要的! 最後,現在成功克服了護理的第一關,期許自己能在護理這條路上越走越順,永遠都要努力努力再努力!!!

文章標題:106學年度寒假讀書心得  2018-02-20 12:44:44

下載的三本書籍內容都是跟內外科有關的,自從三年級開始就一堆重科,而在內外產兒中我又最喜歡內外科,至於喜歡內外科的原因其實我也不是很清楚,可能是因為老師教得好也可能是學習的內容很多元化讓我深感興趣。雖然內外科給人的壓力很大,但也是因此才會讓我有讀書的動力,因為知道內容繁多又重要,所以也花最多心思,而在讀得當下我會把不清楚不懂的地方加以標示,等明天下課時間詢問同學或老師,總是相信著全部弄懂了對將來一定能有許多的幫助。3本書的內容不外乎都是跟癌症的治療有相關,我們都知道癌症的治療在現代來說不算困難,但要想治癒還是有一大程度上的難題要解決,甚至有些癌症(EX.胰臟癌)還沒能找到對症下藥的方法,只能一直延緩疼痛及死亡。寒假期間我買了一本書,書名叫“我想吃掉你的胰臟”,這個書名取得很像恐怖片的名稱,但其實它的內 容是感人的,而我也是被這奇特的書名給吸引了才砸錢買的,裡面的大概內容就是在說一個女孩的胰臟生病了,醫生也說她沒剩多少時間了,但她並沒因此放棄生命,依舊樂觀向上的活著,而她見到男主的第一句話就是「我想吃掉你的胰臟」,試問一個陌生人突然對你說這種話,大部分的人應該是把這個人當成瘋子或變態,但男主並沒有這個反應,反而是告訴她胰臟對身體有很多重要的功能,換句話說就是人不能沒有胰臟,女主聽完這個後驚奇了一下說很多人都不曉得胰臟的功能是甚麼你怎麼如此了解,而又解釋了為何會突然冒出這句話,說是大家都說缺甚麼就吃甚麼補回來,所以我的胰臟不健康,是不是只要吃了健康的胰臟就能康復了,從此也能看出女主對生命的態度,她不是不想繼續活下去,她是很想自己有個健康的身體,卻因疾病的摧殘,讓她不得不勇敢面對,讓我不經想著如果今天生病的是我,是否也能如此堅強的對抗病魔,也許是因為讀了這本書的緣故,讓我更堅定了要好好學習護理的理念,將來在自己或家人身上遇到了甚麼事都能在第一時間就先做處理,以避免諸多遺憾的發生。同時,在閱讀完這幾本書後我發現我對內外科的事物好像又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了,期盼自己能在接下去的學習中持之以恆,也期望自己能找到更好更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進而在學習中能融會貫通,學習到各重科中的精隨,努力努力再努力~

文章標題:107學年度暑假讀書心得  2018-08-29 23:04:35

閱讀3篇產科個報文獻後,特別從中選出這篇跟大家分享,本篇內容主要是在探討以家庭為中心進行產前、中、後的相關衛教及護理,大家都知道母乳哺餵對產婦及新生兒都有極好的功效,但知道歸知道卻不是很清楚到底優點在哪,讀完文獻方可得知於產婦而言能有促進子宮復舊、減少產後大出血、協助恢復完美體態等功效;於新生兒則能增加抵抗力、減輕過敏體質以及使孩子感到安全感和快樂,上述這些只是舉例個大概,相信還是有更多的優點長處,等著我們去發掘。 之前在網路上有看過其他跟母乳哺餵有相關的文章,內容大致上也在說母乳哺餵的好處,那篇文章最值得推薦的地方是它提供了產後媽媽對母乳哺餵常會有疑惑的Q&A,而這篇文獻的可取之處是這間位於台南的奇美醫院提供了24小時的專線,此專線是專門幫有進行母乳哺餵的媽媽們解惑的。如果是在此醫院生產的產婦,會於生產出院後定時電話訪問,使新手媽媽對於母乳哺餵有任何不明白處立即為其解惑,而就算不是在這間醫院生產的媽媽們也能透過此專線進行詢問,真的是很棒的方案。 小時候的我並不是喝母奶長大的,至於為甚麼我會知道自己沒喝過母奶是因為之前無意間翻到了我的嬰兒手冊,裡面就有記錄,因此我詢問了我的媽媽為甚麼沒給我喝母奶,結果得到的答案是:我有給你喝,是你自己不喝的,還一直一直哭,可是給你喝米漿你就很滿足都不會哭。媽媽說因為母奶沒有甜味,還會隨著媽媽吃甚麼東西就會有什麼味道,所以我會不喜歡很正常,而媽媽很壞的挖苦我說難怪現在的你又胖又黑,是因為從小就喜歡喝甜米漿而且還愛挑食。而我又從其他相關文獻中得知喝母奶的孩子都不太會挑食,而且智商還會比喝配方奶的孩子還要高上一點。舉一個例子就是我姑姑,生了一個女兒,然後堅持以母乳哺餵到長大,還記得那個時候她跟我說這樣妹妹就不會挑食,我還不信說怎麼可能,是人就會有不喜歡吃的東西會挑食吧,結果事實證明妹妹真的不會挑食,而且成績還很優秀,搞得我很懊惱為甚麼當初媽媽要餵我母乳時我會不要吃,這樣我是不是會更聰明點哈哈~雖說對於智商比較高這點只是研究數據的顯示,並非真的是喝了母奶就會比較聰明,因此,我還是決定要靠自己努力,畢竟聰明人99%都是靠努力而來的,只有剩下的1%是來自於天分呢~


   1045101077    洪家瑜  發表(13)筆  

文章標題:歡迎使用E-portfolio  2008-03-18 16:15:43

歡迎參觀我的學習歷程檔案
這裡包含了我的學習紀錄與個人資料
希望大家能不吝指教

文章標題:104學年度寒假讀書心得  2016-01-13 14:21:16

<回家> 我覺得神不是在心裡的一種信仰,當你自己用自己的心,而不是用用你自己的頭腦去抉擇你自己的美好人生,也許你會在世界人生的各種際遇裡面,愈來愈清楚的看到自己有一份無比慈悲的智慧與大能,確確實實的藏身在一切在際遇裡面,幫助你更清楚、更超越、更盈滿,並不分何時的"奉獻",直到你也回家進入那個合一 。 你也會知道,自己原來既不孤單、也不渺小,只是你有機會去學習你想學會的一切事物,所以這份為你奉獻的大能,只會輕輕指引美好方向,而不會輕易剝奪你讀書的願望。 <天才傻小子> 這是一個很有趣味性和思想性的一本小說,強烈的表現出他對環境周遭的關懷和照顧,對年輕少年們的心靈或未來的關照。而這一本書是非常非常的有趣味性,有情感,有思想,也富有教育的啟示與價值;他出自一位關愛的學子,生活與關心人類未來的教師之手,他是一位非常很有愛心的老師,讓所有家長們都拍手叫好,所以我要勸勸人們不要跌入賭博的陷阱裡面,這一篇動人短短的故事裡面,筆下達一個嚴厲的禁令有效的多。是這本書具有可喜的意義。

文章標題:104學年度暑假作業心得  2016-06-18 00:03:56

<南丁格爾的精神與志業> 她為了得到家人們的諒解和支持,所以她到處旅遊看看各家醫院,當時醫院是一個悲慘、墮落、不潔的地方,他於是就決定要改變醫院現在的環境、設施,他做這些事情都大大的改善醫院,他不因自己的身分而輕視他人,最重要的是,他有著一顆善良的心,所遺我們應該要多多向他學習。 <跟著護理師媽媽輕鬆育嬰> 新生兒出生後,第一次開始呼吸—以哭的表現作為觀測。臍帶斷臍後,再度子中央殘存的部分會在3個星期內自動脫落,之後爸媽會拿著《兒童健康手冊》裡面會有Apgar分數評估,方便斷定孩子的健康。父母對新生兒的評估:1.頭部:看頭的形狀、左右是否對稱 、髮量 2.雙眼:兩眼之間的距離為眼睛的寬度、是否對光線會收縮 3.嘴巴:少量唾液、沒有牙齒、下巴無異狀 4.鼻子:看鼻子的外觀和形狀 5.頸部:左右對稱、皮膚有很多皺褶、沒有硬塊、肌肉力量和強度不足以支撐頸部 6.胸部:微成橢圓狀,兩側對稱,胸骨中央略微凹陷,可摸到劍突,呼吸不規則 7.哭聲:尖銳 8.腹部:成圓柱狀柔軟,肚臍存留為剝落的臍帶 9.四肢:維持屈曲狀,雙足微微內灣 10.背部:在尾骨處有輕微的淺凹 11.肛門:是否完整,測量肛溫的肛門是否能順利插入,排便是否順暢。這些都懂了之後,還要檢查是否有尋乳、吸允、抓握等反射、這些對新生兒來講是很重要的,所以我們要好好地照顧這些剛出生的小寶寶喔! <哮喘> 哮喘到現在還沒有完全的治療方法,但有藥物可幫助病患控制病情。哮喘是有過敏引起的,病毒也能引起氣管發炎。哮喘的過敏原,包括:空氣中的汙染物,使企管的徑便窄,呼吸時就會變得辛苦。哮喘是企管的敏感原,阻塞後,患者會咳嗽、呼吸不順、胸口不舒服。治療方法:1.急性緩解藥物:是放鬆氣管,提供即時舒緩 2.預防控制性藥物:減少支氣管發炎和腫脹,達到理想的控制效果 3.吸入器:是服用哮喘最常用的方法。有哮喘的人有好多東西不能碰,空氣太髒不能吸 入要帶口罩,他們萬萬都要很小心,真的覺得他們好辛苦喔!所以我們要體諒得到哮喘的人。

文章標題:105年學年度第一學期期中勞品作業  2016-11-12 13:39:38

主題 抱怨是一種毒藥 我做了甚麼.. 它摧毀你的意志,催產你的身心,削減你的熱情。抱怨命運不如感變現在自己的 命 運,抱怨生活不如感善生活,畢竟抱怨不等於解決。任何不心都是一種練,進鍋爐的都是鑽石,出來的卻是分礦渣和金屬。凡事多找方法,少找藉口,者都是含淚 奔跑的人。當礦石提煉成金後,將不再成為礦石。生活總有順逆,抱怨不如努力改變。抱怨是沒用的!勇改跳出自我的框框走出第一步爭取想要的一切,才是 真的能改善生活。只要溝堅強,怎麼也推不倒你。在困難中提煉自己,在惡劣的環境還是能撐過去,有實力,努力才能發揮最好的自己。真正的強者不是不哭,而是含淚奔跑。抱怨是許多人都會的,但是經常抱怨,也會使身邊的人感到厭煩。 我學倒了以後...以後... 不管作對還是做錯,都不要先抱怨。抱怨之後,你會覺得後悔也會讓人覺得厭。 所以要先三思而後行才不會做出錯誤的判斷。 我未來還想要做.... 等我當上一位真正的護理師,我不會抱怨東抱怨西,因為這是我自己所選擇的路。

文章標題:105年學年度第一學期心得  2016-12-25 14:30:46

書名:寂寞是人生的一項修練 心得:我們要學會寬容加上克制,人就會有了更多更多的耐心,而且只要有了有了耐心的人才會去懂得享受和寂寞。這,也是人們更無法去體會的一種智慧。豁達是一種大度,一種胸襟。豁達人往往有著寬廣的關懷,有著海納百川的氣勢,不會為了任何的一點的小事斤斤計較,這才是人們更需要加把勁的地方,也不會得失而鬱鬱寡歡。寂寞是最好的試金石,如果我們在寂寞的時候,仍然能夠保持一顆愉悅的一顆心,便是進入了灑脫豁達的境界。我們大家的寂寞本來就不分善良和邪惡,它可以算是一種無奈,更是可以算是一種幸福的體驗。有一種幸福是人人都感受不到的寂寞,在寂寞的海洋中,我們更能深刻地思考,感悟人生的真諦,從而感受屬於自己的幸福。人生在世,常常因為忍受不了任何的打擊和重負,而失去所有的東西,而變得非常的寂寞。其實,失去,往往意味著會得到更多更好的東西,而不是有錢就可以買到的,而是咬們大家自己的真心才能買的到,擬自已所想要的東西,所以我們要學會著感恩,感謝寂寞讓我們有了更大的空間去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文章標題:105年學年度寒假讀書心得  2017-01-21 12:29:22

幽默自在樂身心 我麼搭家的情緒不再只有低落,換個態度想將會發現一個調路;生活不再只有艱苦和困難,心念一轉遲早會找到各種不同不同新的方法;人生不再只有一個面向,轉個一個彎將會看到吝一處不同的風景,可以讓自己有一個很好又舒適的生活,這也是促進身心健康的好方法。 成功人生必修的50堂課 對真正的成功來說,不論自己的生存條件如何,都不會自我磨滅自身潛藏的智慧,自己會鍥而不捨地去克服各種的困難,踏實地著著人生的最高目標堅定地前進!最終自己的夢想一定會實現,如果甚麼事都不敢去做,甚麼事都不去嘗試,永遠也沒有成功的機會,所以只要自己下定了決心,所有的事情都不會動搖你的真心,沒有甚麼事情是自己做不到的,稱公視在於自己而不是在於別人,所以真正的成功者是自己,而不是別人。

文章標題:大體參訪心得  2017-04-21 21:35:59

大體參訪心得 班級:護二乙 學號:1045101077 姓名:洪家瑜 教師姓名:薛曼娜 給大體老師的一封信: 今天4月21日是一、三年級段考完的日子也是我們去大體參訪的日子,我們每個人既開心又興奮,但在開車的路上大部分的同學在車上嘻嘻哈哈的一課都無法停下直到他們累了才靜下來睡著,等到了目的地,每一個人都興奮得下車了。等到進了實驗室的幾分鐘後,有幾個同學開始覺得身體不適,而我還站在大體老師旁邊聽著助理老師的講解和分析他的構造。我既覺得有趣又興奮,因為這是我第一次近距離接觸和器官也覺得大體老師很偉大要是我死後可能沒有這個勇氣捐大體,不過我也在所有大體老師身上學到了許多的新知識和器官構造及功能,我還學到我沒有學過的知識,所以我真的很感謝所有大體老師的大愛遺間,讓我們學習許多知識。 學習過程中的過程中的自我省思及收穫: 1.我學到了大腦連接脊髓的最底端那須需一條一條的東西,原來他叫做「馬尾」啊〜這是我人生中目前學到的知識 2.我很感謝每個大體老師的捐獻,讓我可以學到這麼寶貴的課程,希望我學到的這一課可以幫助更多的人 3.感謝所有大體老師的貢獻,所以我在學護理學的過程中學習到的各式各樣不同的人體構造及器官長相及觸感和感官的認知及有所不同,每個器官所佔的器官及重要性。

文章標題:繃帶包紮心得  2017-04-27 18:59:40

繃帶包紮心得 姓名:洪家瑜 班級:N2乙 座號:24 學號:1045101077 這是我第一次體驗被繃帶用手綁起來,綁了差不多15分鐘後,開始覺得麻麻的有一點不舒服,拆掉繃帶時,我的手還會感到麻麻的,換我幫別人綁繃帶時,我感覺我綁的卡卡的一直到處詢問哪一種綁法才不會在過程中感覺到卡卡的,謝謝老師的指導和教誨,讓我學會了這項技術,又讓我增加新知識,謝謝老師。

文章標題:臨終心得  2017-06-12 00:18:32

臨終心得 班級:護二乙 姓名:洪家瑜 座號:24 學號:1045101077 電影: 生命最後一個月的花嫁(紀錄片) 心得: 這部影片的女主角千惠在他23歲時,羅患了乳癌,雖然在抗癌的過程中很痛苦。不過她的男朋友太郎說要陪他憶起治好她的病,可是她左胸的硬塊越來越大。醫生說:必須切除左邊的胸部,於是切除成功了也成功出院了。在他出院3週後,又再度進入了醫院。醫生說:你的肋膜積水壓迫到肺,而且你之前的病又復發了。但是簽會很勇敢地說:努力的治療一定能成功出院的,過了不久癌細胞轉移到全身,醫生判定只能活1個月,但她的家人們沒有告訴她,希望他一直開心的對抗病魔,有一天問他說你最想要的是甚麼。千惠說:穿上漂亮的婚紗。又問她:你每天待在病房都在想甚麼?千惠說:活著,當他說「活著」的時候,我就覺得這句話特別的生奧,要是我是千惠的話,能那麼開朗的面對病痛嗎?我想我只能帶著負面的想法來面對病痛吧~後來千惠的朋友幫他舉辦了婚禮,讓他非常的驚訝又興奮,忘記自己的病痛和氧氣幫浦這是她最快樂的一天。到了晚上她全身非常的痛,痛到無法入眠還急速惡化,他爸爸只好帶她到醫院的附近逛逛吃美食,這也是他最後一次。到了隔天,他講花開始不清晰並握著他爸爸的手去世了。千惠希望能在抗癌的過程告訴大家,因此人們開始接受乳房查。不過千惠的抗癌精神,我真的很佩服又覺得她很堅強去面對她的病痛,心想只要活在當下就是一件幸福。

文章標題:105年學年度第二學期暑假心得  2017-06-25 23:29:36

閱讀心得 班級:護三乙 姓名:洪家瑜 座號:24 學號:10451077 心得:我讀的這一本書是「一個安寧醫生的手札」,這本書的內容是在講這位醫生在心蓮病房照顧這些快死去的病人的心情。他說:癌症末期的病人,隨時提醒自己可能活不到明天,所以希望繼己每天晚上都能睡得安穩,早上醒來可以見到明日的太陽,如果他們要求的心願或者幫助他們減輕疼痛,因為這卑微的小心願而真實的希望來盡力完成他們的小心願病在心蓮病房陪伴他們安然的向前走。我發誓我到了安寧病房一定會向這位醫生一樣會盡力地完成又真實的小心願不讓他們留下任何的遺憾也會和他們她們家人一起去完成他們未完成的心願或者未交代完成的事情,在他死去的那一天,讓家屬見他最後一眼才不會留下很大的遺憾。我會好好的珍惜病人們對我的好和我照顧牠們時的過程,因為我覺得我當下應該會覺得我的心有些酸酸的,所以我會好好珍惜我所接觸過的病人。

文章標題:106年學年度第1學期寒假心得  2018-01-17 18:19:26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護三乙

學號

1045101077

姓名

洪家瑜

 

 

書名

照護一位乳癌末期病人合併出血性蕈狀傷口之護理經驗

作者

陽瓊萱 陽瓊萱 李淑玲

出版社

財團法人聯新文教基金會

出版年月

20179

索書號

ISBN

1560-6619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1完整性護理評估,確立個案有「組織完整性受損」、「身體心像改變」及「照顧者角色 緊張」之護

理問題

2個案腫瘤蕈狀範圍佈滿整個胸部且容易出血, 筆者先給予傷口溫敷再採漸進式以春捲手法移除沾

黏的敷料,控制傷口出血及滲出液的情形

3適時陪伴與用心傾聽個案,同時轉介腫瘤心理師,與個案建立了濃厚的互信關係

 

4協助個案面對身體心像改變所造成之困擾

 

5鼓勵個案參與傷口照護,以減輕照顧者照護壓力;爾後希望製作蕈狀傷口照護影 片及標準流程,

供更多的護理人員學習及重視腫瘤蕈狀傷口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我覺得這一本書「照護一位乳癌末期病人合併出血性蕈狀傷口之護理經驗」就是教我們該如何照

顧乳癌的病患和認識乳癌的生長,我也覺得乳癌的生長非長的重要,這樣才能知道自己是否得了乳

癌,假如真的得到了乳癌就要學習怎麼傷口照護,必然一定會有身心障礙,這時找人傾訴你的心聲

減輕你自己的心理壓力,而傷口照護是可以讓照顧我的人減輕照護壓力,所以我覺得讀這本書可以

了解許多知識,而且乳癌在台灣的發生率是女生的第一名,所以讀了這一本書可以讓自己了解不少,

對我們女生來說是一本非常重要的一本書。

 

 

 



文章標題:106年學年度第1學期寒假心得  2018-01-17 18:21:16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護三乙 學號 1045101077 姓名 洪家瑜 書名 照護一位乳癌末期病人合併出血性蕈狀傷口之護理經驗 作者 陽瓊萱 、 陽瓊萱 、 李淑玲 出版社 財團法人聯新文教基金會 出版年月 2017年9月 索書號 無 ISBN 1560-6619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1完整性護理評估,確立個案有「組織完整性受損」、「身體心像改變」及「照顧者角色 緊張」之護 理問題 2個案腫瘤蕈狀範圍佈滿整個胸部且容易出血, 筆者先給予傷口溫敷再採漸進式以春捲手法移除沾 黏的敷料,控制傷口出血及滲出液的情形 3適時陪伴與用心傾聽個案,同時轉介腫瘤心理師,與個案建立了濃厚的互信關係 4協助個案面對身體心像改變所造成之困擾 5鼓勵個案參與傷口照護,以減輕照顧者照護壓力;爾後希望製作蕈狀傷口照護影 片及標準流程, 供更多的護理人員學習及重視腫瘤蕈狀傷口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我覺得這一本書「照護一位乳癌末期病人合併出血性蕈狀傷口之護理經驗」就是教我們該如何照 顧乳癌的病患和認識乳癌的生長,我也覺得乳癌的生長非長的重要,這樣才能知道自己是否得了乳 癌,假如真的得到了乳癌就要學習怎麼傷口照護,必然一定會有身心障礙,這時找人傾訴你的心聲 減輕你自己的心理壓力,而傷口照護是可以讓照顧我的人減輕照護壓力,所以我覺得讀這本書可以 了解許多知識,而且乳癌在台灣的發生率是女生的第一名,所以讀了這一本書可以讓自己了解不少, 對我們女生來說是一本非常重要的一本書。

文章標題:106年學年度第2學期 暑假心得  2018-06-30 00:35:08

106年學年度第2學期 暑假心得 班級:護3乙 座號:24 姓名:洪家瑜 學號:1045101077 書名:人生的最後一堂課 心得: 在這一本書「人生的最後一堂課」是山崎章郎醫生以他自己的親身體驗,藉由癌症末期病人的故事,來呈現對現在對待所有臨終病患的態度上提出非常多的懷疑、反省和建議。至於這些故事都會讓我們重新面對和思考最後自己想做的事情有甚麼?我覺得這本書有一句話還滿有意義的是「不論在甚麼地方,人都可以抵抗病魔,並且接受死亡,超越死亡,活出神采! 活著,要有尊嚴;死,也要死的莊嚴。」我還滿贊同這一段話的。如果我是末期的癌症病人剛開始一定會覺得老天爺很公平為甚麼是我?但我一定會很樂觀的對抗病魔,因為我還有很多事沒完成,所以一定會努力的抗癌相信自己一定會戰勝就可以做完自己還沒做完的事。就算要死也要毫無煩惱的死去<這就是我的尊嚴。每個人的心理層面都不同,沒有對與錯,每一個人都有自己想要的死法是可以自己去選擇或是想要死去的最後幾天來完成自己的心願。這一本書真的還滿正經的,讓我們思想自己最後的人生要怎麼過或體倆所有癌症病患抗癌的辛苦,這………真是一本適合我們護生去看的一本書。


   1045101076    吳晨晞  發表(10)筆  

文章標題:歡迎使用E-portfolio  2008-03-18 16:15:43

歡迎參觀我的學習歷程檔案
這裡包含了我的學習紀錄與個人資料
希望大家能不吝指教

文章標題:寒假作業 懂愛的女人才懂幸福  2016-02-17 20:53:59

書名:懂愛的女人才懂幸福 男人一早就知道,能夠與他同步並給他新鮮感的女人,對他來說是多大的挑逗。如果他不為自己創造這樣的女人,只有兩種可能:一是他指望著女人的自我塑造;二是他想從別的女人那裡獲得激動的感覺。 不知為什麼,女人會覺得欺負男人是一種本事,卻忘了,男人堅持著讓一個女人數十年如一日的欺負,其實是一種愛……   放假去談戀愛吧,放下你的合約、你的定金、你的交際,地球沒你也不會停轉,即便一場失敗的戀愛,也有超高的性價比,你不能再放棄幸福的機會。 人活得越現實,內心也就越渴望浪漫…… 一個女孩是否幸福,一部分是看她選擇什麼樣的婚姻,另一部分是看她選擇什麼樣的人生。那些快樂的獨立女神們,無論她們嫁給誰,都不會太憋屈的。勾引是外化的行為,吸引是內化的舉止。勾引提供了一對一的性暗示,吸引是面對外界的真正親密,勾引有時是沒有自信,必須以表達來向對方示意,吸引卻是有強烈的自信,無需更多的暗示,卻能讓對方記憶尤深。人都喜歡跟成熟的人交往,因為只有成熟的人做事才有底線。愛情更如此,愛情裡有寬容有遷就,但沒有受虐。與不成熟的人談戀愛,無疑是一種受虐。女人身上的美麗,有些是天然的,有些是生活給予的,遭遇過逆境的人更容易把順境看得清楚而平常,所以他們更為超脫。所以,對那些喊著青春短暫,不能有一刻閒置浪費的人,逆境可以說是給我們一小會兒休息的時間。經歷逆境浴火重生,比在順境裡時時自危,更有一種深沉的美。 我覺得這本書給像我這個年紀的女生讀剛好,因為有很多女生都是這在個時候交男朋友,這個年紀不會以結婚為前提的交往所以一定會有分手的一天,聰明的女生就會選擇理性且和平的方式分手但有些女生會就是會鬧個天翻地覆才罷休不然就是哭個三天三夜,要愛別人前提要夠愛自己才有資格去愛別人,因為分手就哭個沒完沒了還有自殺真的夠蠢了這樣傷害自己對發也不會心疼你,所以何必呢?

文章標題:寒假作業 誰是我的守護天使  2016-02-17 21:02:51

書名:誰是我的守護天使 一、天生麗質大正妹江竹鈴是大一新生,在雲霧繚繞、充滿夢幻的山區學校就讀,與同學廖曉雨結為好友。竹鈴出身自破碎家庭、成長過程中目睹帥哥的花心、敗德與無恥,對帥哥極度反感、萬分不信任,因為室友毒舌嘴砲攻擊小萌女曉雨,激起竹鈴的正義感,直言迴護,竟不慎作出「厭惡帥哥宣告」,從此流言不斷,墜入傳說纏身的無間地獄!   二、心理學孫老師為傳授同理與感受的課題,在班上進行一項名為「小天使與小主人」的實驗,每個人都是關愛別人的小天使,也成為被別人關愛的小主人。竹鈴奉行老師的規定,堅持自己的原則,認真進行實驗,但是她的小天使好像根本不想理她。另一方面,她無微不至照顧自己的小主人,卻無意中捲入小主人的戀情,變成被室友指責的小三!   三、竹鈴被選為班花,從此被班上的花心大帥哥秦勝華盯上,窮追猛盧、死纏爛打地追求,誤解傳說更像海嘯巨浪般一波波襲來;許多的荒謬誤會、爆笑對白、無厘頭遭遇從此上身,讓竹鈴不時被電擊雷劈!   四、竹鈴原本以為只能孤單地面對心靈創傷與流言蜚語,但是她晚到的小天使這時出現了,好像會看透自己的心、似乎是最懂自己的人,總是在最需要的時候給予認同與鼓勵,讓竹鈴興起找出小天使是誰的衝動,卻又陷入與自己堅守的原則間的掙扎中。同時,一個美麗的邂逅,竹鈴遇見了令她心動的手帕男孩「擦擦」,讓她陷入暗戀與會不會變成小三的矛盾中!   五、幾經掙扎,竹鈴堅守感情原則,忍痛放棄「擦擦」,決定走出心牢,參加室友蘇詩雅舉辦的寢室聯誼。想不到在聯誼時竟又遇到「擦擦」,讓竹鈴有更進一步認識他的機會。在曖昧的相處過程中,她發現這位心儀的手帕男孩,似乎心中藏著一個和自己有關的祕密。   六、學期結束,竹鈴過了一個無聊的寒假,想知道小天使是誰的渴望愈加熾熱。孫老師在開學後的第一堂課公布小天使與小主人的身分,所有小天使的身分都被公開,竟然只有竹鈴的小天使不願現身相認!這到底是為什麼……   七、竹鈴終於發動室友幫自己找出小天使是誰,經過大家用刪去法循線找尋的結果,始終如影隨行、對自己關心呵護的小天使身分,竟然大逆轉,再次讓竹鈴陷入電轟雷劈的撞壁窘境!到底竹鈴的真愛是誰?上帝會跟她開多大的玩笑?還是真愛來敲門了自己還不知道? 我覺得女生自己要更愛自己,不能只想依靠男生,時代進步不適以前得比較保守的年代了,女人要愛自己靠自己,這才是幸福,現在上班族女性也越來越多,有很多公司的高層主管都是女性,這已經不是以前婦女都要依靠男性的年代了。

文章標題:2016 暑假作業  2016-09-07 21:20:11

護理典範 今天我要來講的是 南丁格爾,她應該是每個從事護理相關工作的人都非常熟悉的人。 南丁格爾誓詞: 余謹以至誠 於上帝及會眾面前宣誓, 終身純潔,忠貞職守 盡力提高護理專業標準, 勿為有損之事, 勿取服或故用有害之葯, 慎守病人及家務之祕密, 竭誠協助醫師之診治, 務謀病者之福利。 謹 誓 宣誓人XXX 以上這些是我們在專二加冠典禮會說的誓詞。 她決心選擇為人服務的護士,當作自己一生的天職後,她才強烈感受充實的生命意義。傳說南丁格爾曾聽到上帝對她說話,要她成為護士,才選擇這條道路。 南丁格爾最有名的貢獻是在克里米亞戰爭期間。1854年10月21日,她和38名女性志願者護士的工作人員,前往英國主要軍營的所在地,俄國的克里米亞半島。根據戰地記者的描述,南丁格爾和她的護理助手群將術後感染的機率降低、改善飲食和醫療衛生等,被傷兵們稱為「上帝派來的天使」。甚至在南丁格爾等人提著燈夜巡房,還有傷兵南丁格爾 不顧自己的傷勢下床,曲膝跪在地上親吻著影子。她當然還有其他貢獻的事跡,但克里米亞戰爭最為出名。 南丁格爾從小出生於富裕家庭,也受過良好的教育,但她沒有因此而有了公主病,她反而很有愛心,她立志要幫助受貧苦或疾病折磨的人們,她本來可以過她的大小姐生活,但他自願去當護士,接受護士訓練,還自願到危險的戰場去照顧受傷的士兵,她的那種無懼 勇敢的精神是我們都非常值得學習的。

文章標題:抱怨是一種毒藥(勞品)  2016-11-15 23:28:16

看了這篇文章,我就在回想平常生活中,我就很常抱怨很多事,抱怨考試多,抱怨書讀不完等等..... 看完這篇文章,我就覺得我不該抱怨東抱怨西,先想想考試多事為了讓我們有更多練習的機會,書讀不完只能怪自己平常不努力讀書。 我想當個踏實生活,不抱怨任何事的人。

文章標題:抱怨是一種毒藥(勞品)  2016-11-15 23:28:16

看了這篇文章,我就在回想平常生活中,我就很常抱怨很多事,抱怨考試多,抱怨書讀不完等等..... 看完這篇文章,我就覺得我不該抱怨東抱怨西,先想想考試多事為了讓我們有更多練習的機會,書讀不完只能怪自己平常不努力讀書。 我想當個踏實生活,不抱怨任何事的人。

文章標題:2017寒假作業  2017-02-13 20:03:55

我覺得這本書很有趣 很適合我們這個年紀的小孩讀。 這本書讓我學到和家人愛要及時,因為真的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甚麼事。

文章標題:台大醫學院大體參訪心得  2017-04-26 20:27:17

 給大體老師的一封信: 一開始台大醫學院的學生把白布掀起來給我們看大體老師時,其實我有點怕怕的,畢竟是真人,台大醫學院學生叫我們摸摸看大體老師的時候,完全沒人敢摸,我等到第一個人摸了之後我才敢摸,摸起來的感覺跟我想像的不一樣,摸起來冰冰的大部分部位摸起來不會很硬也不會很軟,不過當時心裡唯一的想法就是「哇 這是真人耶!」我覺得台大醫學院的學生們很厲害,每天都要解剖這些大體老師,當然我也覺得這些大體老師很偉大,生前願意把自己的身體捐給醫學院的學生和老師教學用,也因此讓我們有機會能有這次那麼特別的校外教學,到教室外面有所有大體老師的個人資料,我們看了看,有一位大體老師生前曾是一位醫生,因為得癌症而逝世,過世後把自己的身體捐給台大醫學院,這樣無私的奉獻真的很偉大,換作是我,我應該沒有那樣的勇氣吧!無法想像我的身體任由醫學系學生這樣解剖,我認為人死後應該要好好安葬這樣人在天上應該也會活得比較開心舒服吧,真的好佩服所有大體老師們的勇氣和無私奉獻讓現在的醫學系學生及我們護理科的學生能夠有這樣的機會更深入了解人類的身體構造。  學習過程中的自我省思及收穫: 整個過程中我最映象深刻的是,台大醫學院老師夾了一顆黑黑石頭狀圓球,讓我們猜猜那是甚麼,原來是這位大體老師的膽結石,摸起來真的像石頭一樣硬,還有一位大體老師的肺有點黑黑的,我以為這位大體老師生前有抽菸的習慣,但經過老師講解後才知道原來那位大體老師肺會黑黑的不一定是因為抽菸的關係,跟人的年齡也有關係,年紀越大肺有黑黑的斑點是正常的。 很開心這次能到台大醫學院參訪,一進到教室時對福馬林的味道其實還可以忍受可是近距離看大體老師時那個味道我真的受不了,不過我還是忍住了,因為想摸摸看真實人體各器官,想更深入了解人體內器官。我覺得這次大體參訪是個很特別的校外教學,讓我更了解人的身體構造,也讓我驚覺一年級所學的解剖學真的要學好呢,應該是說在五專的這五年所學的都要好好學才行。

文章標題:繃帶包紮心得  2017-05-03 22:52:42

五護二乙1045101076 吳晨晞 我覺得這次繃帶包紮體驗是個非常重要的體驗,因為是跟同學們互相包紮,一個不小心可能會造成同學血循不好等等…想想以後可是要包紮真的病人就覺得一定要好好學呀,因為病人和同學不一樣,他們是真的受傷不舒服,一不小心把他們弄得不舒服就糟糕了,而且有些病人的脾氣真的不太好,弄得他不高興遭殃的是我啊,所以護理的每個技術都要好好學!

文章標題:2017三年級暑假作業  2017-08-30 21:57:38

這次暑假作業主題是基護、人際溝通或上顆相關之身心靈主題,我選的這本書與這次主題非常相關,內容大概是在講主角和她鄰居小吵架了,過程主角一開始間絕不和小楷和好,但漸漸她覺得失去這個朋友他很難過及痛苦,打算到小凱家和他道歉和好,他們最後也和好了。 我覺得這本書很值得借去看,因為他很小本可以很快就閱讀完,而且他也和身心靈主題很符合,寫關於主角和小凱吵架後,主角心情上的後悔難過,讓我們更知道要更珍惜身邊的朋友及家人,裡頭內容也挺深奧的,雖然我打得好像一本很簡單很無趣的書,但我覺得要去借才知道這本書深奧在哪。


   1045101075    古佳君  發表(9)筆  

文章標題:歡迎使用E-portfolio  2008-03-18 16:15:43

歡迎參觀我的學習歷程檔案
這裡包含了我的學習紀錄與個人資料
希望大家能不吝指教

文章標題:104學年度寒假作業  2016-02-18 13:19:26

書名 : 別吻我﹐我不是你女朋友 作者 : Gina 這本書在說關於一段複雜又單純又坎坷的愛情﹐每個人愛一個人的方式不一樣﹐有些人選擇默默看著他就好默默地暗戀他就好但是有些人佔有率強大想得到他想要讓他注意自己並做了不少讓自己花盡心思而去吸引對方﹐對我來說沒有誰能夠去真正的去了解愛是什麼其實愛有很多﹐故事書裡的男主角有點自作多情以為女主角對他有意思他其實是欣賞而已並沒有愛﹐而卻衝動的以為女主角喜歡他卻不經意的吻了女主角﹐其實女主角也有點喜歡男主角但是感情的路不好走總會有些考驗﹐愛情諾是一場場揪心等待﹐一段段心碎的回憶﹐那麼為何還有那麼多人前仆後繼的投身情海 ? 這本說讓我了解到每個人對感情的考驗每個人的感情都宇宙不同平穩的感情和幸福其實都是考驗通過間熬過來的成果﹐每個事物甚至任何事情都是在考驗都是在為以後的路為打拼為努力﹐感情也是一樣的背後都有所謂的屬於自己的故事﹐有些感情不好所以就散了所以就分離了但就算散了就算分離了那些曾經有很美好因為彼此都給過彼此幸福快樂﹐這本書雖然在說愛情對我來說還太早因為我還年輕但是談戀愛這件事情其實很幸福但又也帶點悲傷可是有了愛情有了感情﹐能夠在悲傷中成長也能改進自己不好的一面﹐愛情真的很美好。

文章標題:104年一下暑假作業  2016-09-11 10:54:56

書名:護理書史概說 南丁格爾是一個很好的一個模範護理師,她的人生很豐富對護理科這方面很熱情,她也是很虔誠的一個人,返國的南丁格爾雖然心力交瘁,但仍然不忘記為國家、社會付出心力,革新英軍軍醫制度和創立現代化護理教育,這兩個是她所改變的事情,南丁格爾的出現影響了護理界有些事情,她做的一切都讓我覺得很偉大也讓我覺得她是我最好的模範生最好的護理師,南丁格爾對病人的熱情對護理師的熱情對所有任何事的事情都很熱情很有愛心,她以前到現在都是護理界都會談到的人物,我對南丁格爾最的事情很有感觸也很謝謝南丁格爾爲護理界的付出,她是我想學習想朝向的目標,南丁格爾在我絕望的時候我看了她的名言時給了我希望給了我想努力的堅持和勇氣所以南丁格爾對我來說真的是很重要的一位護理師人物也是我能夠理性的去面對所有事情的看法,她就是我所追求的目標我要像她一樣。

文章標題:105年第一學期期中考勞品作業  2016-11-14 12:29:12

主題 : 抱怨是一種毒藥 我有時候因為一時衝動就自暴自棄的,都沒去理會課業,然後七中考前一個禮拜就在那裏抱怨這裡那裏的,後悔沒好好認真上課和讀書,這次考試一定會死得很難看有點悲哀!!!!!我學到了以後不能意氣用事的做事情,免得得到的結果和下場是自己部的痛苦的是自己,多多努力多多用功!!!

文章標題:106年寒假作業  2017-02-19 22:38:47

書名:你可以療癒自己 作者:茉莉 · 希芙 這本書讓我了解到很多方法能夠讓自己能夠好好的紓解壓力,盡量降低死亡的機率,最堅強的靈魂是從苦難中培養出來的,療癒不是治癒某種疾病,而是專注於,在你無法掌控的特定健康限制下,活出最美好的人生.....在復原的過程中,並沒有錯誤的一步.....!看完這本書,不僅幫助到自己,也幫助我們身邊的朋友,換句話說健康的人看,也可以藉由具體的的作法,協助身邊有需要的朋友,讓大家都能拿回屬於自己的力量,並透過你我生命療癒的激盪,匯流出沸騰的靈魂!這本是個好書,值得推薦!

文章標題:大體參訪心得  2017-04-27 22:25:21

大體參訪心得 [給大體老師的一封信] 很謝謝大體老師能夠給我們這次的參訪經驗和讓我們能夠深入的了解我們所學的解剖知識,大體老師能夠給予完整的身體來讓我們去研究,覺得大體老師真的很偉大也很值得去學習,所以這次的經驗和這次的參訪讓我真的很開心也讓我深深的感動在心,要不是沒有大體老師的一切給予,那我們可能不會有這一次的經驗和學習,所以很謝謝大體老師的付出,大體老師的付出造就我們的學習成果和繼續努力的動力,感恩所有的大體老師。 [學習過程中的自我省思及收穫] 這次的經驗和觀仿讓我深深的感謝也讓我學習到很多,之前都是看解剖的書來去了解人身上的所有構造還有些小的細節,但這次的觀仿讓我更佳的知道人身上的構造和我們無法在課本上能看到的器官和小細節,課本上的圖不一定都是對的,但經過這次的經驗讓我能夠真正的看到人體內的所有器官和小細節長的是什麼樣子,能一邊學習一邊看大體老師的構造這真的是非常好的機會也讓我能夠把不理解不懂的地方給學起來給搞懂,能去看大體老師的機會的機率真的很小,我很謝謝學校和參訪的醫院能夠給我們這個機會讓我們去學習,我很開心也很希望還能有再一次的學習機會,這次的經驗讓我很難忘也讓我收穫許多也讓我對以後有更多的動力更多的不放棄定律也讓我很寶貴自己的生命。

文章標題:106年暑假作業  2017-09-03 01:36:03

書名:高血壓與中風 看完這本書我覺得得高血壓和中風的人蠻辛苦的,很多事情都要注意而且也不能亂吃東西,原來高血壓並不會直接置人與死,但是高血壓會引起中風、心臟肥大、冠狀動脈硬化、心肌梗塞與心律不整等..中風的人很危險,因為有可能會喪失生命,所以生活上和飲食上都要很注意還有規律的運動,這樣可以能避免一些高血壓和中風的機率,現在的時代連年輕人都會得到高血壓和中風,所以我們更應該去注重一些小細節也要睡眠充足,高血壓的人不能去激怒,因為有可能會讓有高血壓的人暫時性的休克,所以這本書告訴了我很多關於高血壓和中風的事情,所以現在更需要多重要生活上的一些壞的習慣,避免有高血壓和中風的症狀。

文章標題:寒假作業106  2018-03-06 13:02:26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五護三乙 學號 1045101075 姓名 古佳君 書名 台灣醫療文選 作者 焦桐 出版社 出版年月 2005年3月。 索書號 ISBN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本書將歷年各作家所撰寫之醫療相關的文章收集成冊,以人文之筆描述醫療專業領域。文中有感慨與 省思、有對生命的感動與珍惜,將作者的經驗和心路歷程以文字與讀者達到共鳴。 簡述自閉症兒童與正常兒童的異同,以及臨床上的症狀。並強調父母的教導與陪伴,開發兒童潛能。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這篇文章認我們能夠細微的觀察到一位住院病患的心情故事。住院病患心中的寂寞與焦慮,在夜晚的 寧靜下更顯得敏感脆弱。身為護理人員如何藉由外在的觀察,發現病患內心的不安?這是一個值得探 討的問題。對於病患在生理層次外,更深層了解的文章。 當我們無法溝通時會有多麼難過呢?雖然作者以鬧「笑話」一詞帶過,但是心中的無奈與悲哀又豈止 是僅僅兩個字可以形容的,就像是掛在嘴上的那一抹苦笑一樣。照護它的護理人員,細心的觀察到那 些微的無奈流露在無法言語的嘴角,給病患無限的感動:即使再無法言語的時刻,卻能夠如此體貼的 貼近我的心。

文章標題:107暑假作業  2018-09-11 13:15:27

書名:高血壓 我一直以來的概念就是對高血壓沒有什麼太大的進一步了解,只有普遍的知識,高血壓太高和太低也都不好,導致的合併疾病會很多,原本只有高血壓但如果血壓太高或太低的話有可能會造成一些疾病在身上,高血壓造成的併發症,常常是致命性或者變成長期慢性造成其他器官異常,而嚴重影響個人健康,無法工作,因而生活品質惡化,也一起連累家人及周遭朋友及社會,所以要多注意高血壓這個疾病,如果沒注意這個疾病的話就會造成許多的疾病在身上,而且也有一些疾病也會的導致成有高血壓,所以要多注意自己的身體。


   1045101074    張予萱  發表(7)筆  

文章標題:歡迎使用E-portfolio  2008-03-18 16:15:43

歡迎參觀我的學習歷程檔案
這裡包含了我的學習紀錄與個人資料
希望大家能不吝指教

文章標題:104學年度寒假讀書心得  2016-02-20 14:27:57

八夫臨門 張廉著 本書以小說形式呈現,主角跨越世紀的神奇異事,以及各種面對繁雜及重大事情的想法對策,與人的相互來往,都非常地做自己,勇於表現,是為我們人的楷模。這本書不像其他講大道理的書一樣,直接明白的告誡人從善,因為這是本小說並不是論說文,雖然長輩們都認為看小說不是什麼好的事情,但我不認為,例如我們可以藉由看小說來發揮想像讓腦循環;也可以體會各作者寫下這本書時的彭湃心情各種情緒,跟著文章段落起起伏伏,和樂不為呢?本書主角舒清雅陰錯陽差地穿越了古代,離奇地進到了護國夫人的身體裡,從此他的性格因為扛起了重責大任而改變嗎?並沒有,雖然肩起了大任,但他依然不改大喇喇地個性,因此也讓許多人喜歡上護國夫人,如此豪邁的性格令我非常欣賞呀!八夫臨門是本好看的小說,值得一看。

文章標題:104學年度暑假讀書心得  2016-09-08 21:42:10

這個暑假為充實自己,共借了三本醫療的相關書籍作為心得。 護心 張曉卉,謝曉雲編著 藍色病毒12個抗憂解鬱的處方箋 陸汝斌著 用愛為醫療添薪 李淑娟編著 在「護心」一書提到心臟病的種種如何預防及治療,古人云:「心者,五臟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又言「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由此可知心臟是有多麼的重要。現代人的作息及飲食習慣大幅的影響了身體的健康,夜貓子越來越多,吃的東西也油炸的恐怖,不只壞了肝,心血管也亮了紅燈,促使各種疾病疼痛纏上身。台灣的人口已經少的可憐,很多人又喜歡這樣搞壞自己,所以我們愛惜自己的人更應該要好好照顧自己,由「心」開始。日本大學醫學部醫學博士 陳旺全醫師說:「養心要植根,心病要除根」時常保持樂觀的心情一起預防心血管疾病吧! 在這充滿競爭的職場,許多人被壓力纏得喘不過氣,大多數的人為著生存、為著養家糊口奮力賣命努力賺錢,而社會的現實面總是殘酷的,適者生存不適者亡,那些功成名就的王者背後,更多的是「亡者」。許許多多的不適者因壓力無處釋放悶在心裡,而得了憂鬱症。憂鬱症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21世紀三大殺手之一!為了預防更多的憂鬱症患者,台灣精神醫學界的泰斗 陸汝斌教授著作了這本「藍色病毒12個抗憂解鬱的處方箋」認識並助人克服憂鬱症,以達到抗憂解鬱、遠離藍色病毒的功效。 史懷哲醫師曾說過:「每個人生命中都要有自己的『蘭巴倫』,我生命的關懷在蘭巴倫,而你的蘭巴倫呢?」蘭巴倫位在非洲的喀麥隆,曾為哲學家、神學家以及著名音樂學家的史懷哲醫師放棄了他原有的榮華富貴,選擇了蘭巴倫用他一己之力服務奉獻了35年。而所謂的蘭巴倫指的就是服務奉獻的地方。在「用愛為醫療添薪」一書中,記載了台灣第九第十屆醫療奉獻獎得主的剪影,各界醫者們為了自己心中的蘭巴倫奉獻一生的故事。一字一句透露著終日奔波不停的醫護人員身影,他們在黑暗、困厄的時候,不顧自身危險,不管家人的懸念,堅持為災民向上蒼爭取任何一絲生命的契機,將醫者的精神發揮到極致,令人敬佩不已。

文章標題:105第一學期勞品心得  2016-11-16 12:23:57

這社會是互相的,很多事情是大家都得共同承擔的,所有負面及正面無一人能避免。當一個人從善、做好事,在外人眼中他就是好人、有未來的人;反例來說,當一個人只會抱怨什麼事都不做,在大家眼中他就是沒志氣又不上進的人。作為一個正常人,應該都希望在別人眼裡自己是能被看好的吧,至少我是這麼認為,從善還不簡單,我那麼善良這就不用說;抱怨,多少是會抱怨,但懂得適可而止叫有主見,畢竟人嘛,誰不會有想法。將心比心是現代人都該學的課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大家都聽過卻不一定有人做過,以牙還牙以眼還眼、以致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還比較貼切一點,反正多幫助人多做善事少抱怨少說一句就是做人的最高道德了。

文章標題:105寒假心得  2017-02-20 00:14:18

認真做自己 在這個世紀,已經有很多人為了跟上時代而拋下真性情帶上假面具,面對社會的各種問題總是得用不同的面貌處理才得以生存,所謂適者生存不適者王亡,大自然的定律都套用在社會上了。 認真做自己這本書裡有許多的小故事內容都是在說某些人為了當局局面而離開了原本屬於自己的領地,拋棄了支持自己和關心自己的親人朋友,結果事不成還不是又回到了最初的地方,不過卻遭到譏諷,等於說沒有任何人會站在自己身邊也沒有人會疼惜自己幫助自己,不僅捨棄了原有的人情溫暖,還被遙不可及的榮華富貴給唾棄,實在是不值得。對於人世間的殘忍,我們都看在眼裡,想要逃離自然不是在話下,唯有坦誠相見勇敢面對才是王道,做人最重要的是瞭解自己,平凡的人做自己喜歡的事,活的自在活的快樂,不也是一種成功?用心做人專心做事開心生活,這才是完美的生活!

文章標題:台大醫學院大體參訪心得  2017-04-28 12:35:10

台大醫學院大體參訪心得 五護二乙1045101074張予萱 1.給大體老師的一封信 2.學習過程中的自我省思及收穫 我覺得大體捐贈是一個非常偉大的貢獻,願意讓後生在自己身上任宰任割,作為研究的依據,供各學生參訪及進一步了解器官精確的位置,真的很感謝大體老師的無私奉獻呀!基本的尊重也該是要有,人家的偉大造就了我們學習的考據,只能有萬般的尊敬與感激了。 一進到裡面充刺著滿滿的福馬林味,有點像剛從冷凍拿出的滷味一樣,蠻刺鼻的,在掀開大體老師的那一剎那,讓我既期待又有點怕,但後面就習慣了,我第一次摸到了甲狀腺氣管,我一直以為腺是一條一條地沒想到是塊狀的。再來是骨頭,在介紹的時候以為是模型,結果是真的骨頭,觸感就像家裡那藤椅一根一根的木頭一樣脆,難怪那麼容易骨折,而且腳的骨頭好大我還一直比對。血管和菁也超猛的,聽說血管摸起來空空的,因為裡面都把血抽空了,而神經相反。再來就是腹腔內臟的部分,原來腸子那些是跟膜連在一起的,膽囊竟然是綠色的而且好小,我也以為胃很大清空了好小,胃跟肝傻傻分不清,很慶幸還看到了膽結石,生殖器的部分,卵巢有夠小的,我以為很大,子宮也超小真難想像是怎麼被撐大的!費也好大幾乎是半個身體了。心臟就跟一顆拳頭差不多大,跟書上是一樣的形狀,感覺好新奇。我以為腦袋超大顆的,而且真的紋路好多好多皺褶,神經超帥的很像流蘇,一條細細的貫穿在人體內,超級有趣。 花了將近3小時的時間把人體全部看光光了,覺得超級受益良多,我原本以為大體老師會很恐怖,等到真的去見識到了超級無敵興奮的,但還是很感慨在我眼前躺著的大體老師真的有活過,和我們一樣能跑能跳還能講話,當我去觸摸大體老師時,已經和我們身上的觸感不一樣了,真的很感慨,可我真的很興奮能去台大參訪,真的是一個難能可貴的經驗。做完這個大體參訪,我覺得會讓學習更迅速,更能融會貫通,有助於腦部與人體器官的結合,再來就是對生命的尊重,能活著真的是一件好事,對於死也沒有太大的恐懼,作為一個專業的護理人員,我覺得這是非常重要的。

文章標題:樂在工作心得  2017-09-05 22:26:50

陳韻涵護理師 她內容主要是說剛踏入職場,什麼都還不太熟悉,是跟著學姊一步一步慢慢學習而來的,當反應慢的時候,學姐也都不厭其煩的教她﹐後來就都上手了。看完這篇文章,感觸很深,因為也是剛實習完,從一開始的懵懂無知,是經由學姐的帶領,老師的指導,以及同儕的互助合作,才能漸入佳境,雖然有時候動作很慢都拖到學姊的時間,但學姊也都笑笑的要我們慢慢來,所以說臨床上真的需要各種人的幫忙,實習就這麼累了,當一踏入職場又是另一種挑戰,要自己care病人,還要和各種家屬接觸,心臟是要很大顆的!走到護理這條路,內心兼具同理和愛心是一定要的,情緒也不能帶到職場上,交託在我們手中的是一條活生生的命,而不是一個玩笑話!


   1045101073    米固.妮娃  發表(6)筆  

文章標題:歡迎使用E-portfolio  2008-03-18 16:15:43

歡迎參觀我的學習歷程檔案
這裡包含了我的學習紀錄與個人資料
希望大家能不吝指教

文章標題:105學年度暑假讀書心得  2016-09-10 23:41:29

「醫療」是一個神聖而偉大的任務,就像是老天爺在操控人們的生老病死一般,而實際真正在執行這一項任務的是「人類」。「人類」是會思考和求進步的個體,是有別於其他動物的智慧個體,但是「人類」會有喜怒哀樂、情緒起伏、猶豫不決、生老病死……等問題要面對,所以,「醫師」這個職業變成了倍受推崇和敬仰的工作,人們對於醫師的期望遠遠高於其他的行業,每當人們在生理及心理上有痛苦和危急時就會想到醫師。 在這一本「一位外科醫師的修煉」中,作者將自己在醫師養成的過程中的所見所聞一一描述出來,讓我明白醫師也只是一個普通人 ,書中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孰能無過?它認我看出一位醫師的無耐及堅強,就像在學走路的小孩子一般,必須受過挫折及犯過錯誤,才能往更完美的境界前進;第二部--難解的謎,它讓我看出一些醫療是如何努力的去幫助那些查不出病因也無法解釋病症的病患來解決問題,但是,並不是每件事都能得到一個完美的結果;第三部世事難料,使我了解到醫師們在做一些判斷和決策,有時憑藉的並非專業而是直覺,而直覺並沒有對錯,它只是有風險也因此在一些實事求是的人眼中成了毫無科學根據的判斷而不願意相信。 這一本書中有些專有名詞和病症名稱,對我這個沒有醫學概念的人而言是有些閱讀上的困難,但作者都會以淺白的文字描述並解釋它,或許還是有些難以體會,但是這樣的描述讓我了解到一些疾病的處理過程,和一些醫師們在解決問題時會遇到的猶豫。 我們要了解「醫療」真的是一門不完美的科學,但我們的醫師們各各都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創造「醫療」的完美,所以讓我們耐心的等待更完美的「醫療」出現吧!

文章標題:105學年度勞品作業  2016-11-16 22:36:13

抱怨 不要總是常常抱怨別人怎樣怎樣 想想自己做的又有多好 刮別人鬍子之前先把自己的鬍子刮乾淨 多多反省自己看看自己再來講別人 自己都做不好了 還有那個臉

文章標題:105學年度寒假閱讀心得  2017-02-18 17:55:00

書名:先別吃棉花糖 這本書它的含義就是:努力辛苦後的汗水會換來比原來更多更甜美的果實。這真是一本好書,每個人都該具備棉花糖認知,了解為什麼有的人能夠即早享福,而有的人到了晚年卻還在拼命工作,學習先不吃棉花糖,用棉花糖理論計劃自己的人生,換取成功新人生,也許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成果。這個理論也將會時時提醒我『成功的人不是天生能力比別人好,而是眼光放遠,並且做不成功的人所不會去做的事。』

文章標題:大體參訪  2017-04-27 20:16:39

台大大體參訪戶外教學心得 班級:護二乙 學號:1045101073 姓名:米固.妮娃 1. 給大體老師的一封信 這一次的戶外教學,是一個很特別也很不一樣的校外教學。參訪完了大體老師,有滿滿的心得,我們學了一年的解剖學,說真的其實課本上說的,經過了這一次的參訪,我才真正得學會到,首先,要先謝謝大體老師,讓我了解到了身體裡的奧妙,從剛開始的害怕、膽怯、畏懼到最後感恩,這是我第一次觸碰一個赤裸裸的身體,大體老師,你們能夠有那份勇氣捐出自己的身體,真是讓我很敬佩,因為有你們,才能讓我們學習到身體裡的器官神經之類等等的。 剛開始接觸到大體老師時,說真的,心理面的害怕是一定有的,但我告訴自己,這是一門課程,如果因為害怕而錯失了這難得的機會,損失最大的會是自己,所以最後還是跟著大家一起融入了課程中,在過程中,我想不透的是,是哪來的勇氣讓你們能夠捐出自己的身體,想到一個好好的身體,要被刀解剖開來 ,想到就覺得很痛,你們真的是很偉大,奉獻了自己,只為了讓我們學習,真心地感謝你們。 2. 學習過程中的自我省思及收穫 (1.)What?我學到了什麼? 在這一次參訪過程中,我學到了人類器官的功能,以及它們的位置,其實課本上的這樣讀起來,我也只是看看,背一背那器官的位置,但看過大體老師之後,我才知道,其實這不用背,就是用看的就知道,這應該是每一位學生第一次參與這樣的課程,這機會很難得,因為不是每一位學生都能參訪大體老師,所以有這樣一個機會我很珍惜。雖然過程中有些不適,但最後學習到的還是很多,像是身麼部位是有甚麼功能啦,又或著是生病了它會是什麼樣子,我還記得,有位大體老師很像是有子宮癌,像她的子宮就和其他大體老師的布一樣,她的比較大,後來講說的老師就跟我們解釋,我們才了解到。還有一位老師有膽結石,它的膽裡面有顆說小也不小說大也沒有到多大的一個石頭,講師說就一個小小的石頭就足以傷壞他的器官,我才知道,原來器官也是很脆弱的。 (2.)So what?所以為什麼?在這些新鮮事中,心中有什麼感動或感想?這些感想讓我們又什麼成長? 在這些新鮮事中,我最感動的就是大體老是那份勇氣,今天要是沒有她們我們或許就不會懂得那麼多,了解到那些課本上所說的知識,在這過程中呢,有同學們都在討論以後會有捐大體的想法嗎?我都是回答沒辦法,我實在沒有那勇氣像老師們一樣捐出身體,讓學生解剖學習,這是真的偉大,但說甚麼我就是沒辦法說服自己,可見老師們是鼓起多大的勇氣和精神把自已奉獻出去,讓學生們來解剖它看著它學習,參訪完,我也問問我同學,他們有想要捐大體嗎?有的說有,有的說沒有,於是我問那些同學,是什麼讓他們會想捐大體?他們說,想要留在世上,雖然已經過世了,但是至少它還有值得讓人學習的地方,就是他們的身體,當下聽到,我是有點嚇到,不是不認同他們的想法,而是覺得他們好厲害,我也不知道怎麼說出他們那精神,我只是在想大體老師會不會也是這樣想呢,這個我不知道,這次校外教學很特別,很奇妙,希望下一次能再有一次這樣的參訪。

文章標題:106學年度暑假作業  2017-09-02 14:23:39

愛 自由與單獨 奧修說,渴望的感覺是身體層面,愛則是意識層面,但人們對自己的意識一無所知,所以總是錯把肉體的渴求當成是愛。他說,世上懂得愛的人非常稀少,那些懂愛的人是如此的沉靜、安定... 目前你所認定的愛是針對某個人、局限給某個人的,但愛不是一個可受限的現象。你可以把它置於張開的手掌心,可是無法將它緊握在拳頭裡,緊握的雙手什麼都抓不到,一旦你鬆開手,整個世界才有可能是你的。 真愛,並非我們平常就字面上所了解到的那麼一回事。 一般的愛是需求,真愛則是分享。 一般的愛很做作,真愛只呈現本然的樣子。 一般的愛有時是病態的,他們說這又黏又膩的關係叫濃情蜜意,有時直叫人噁心。 一般的愛助長你的自我,真愛卻會強化你的靈魂。 一般的愛總有許多顧慮無法不去操心,真愛則是體恤他人不會在意無謂的事。


   1045101072    吳巧琤  發表(9)筆  

文章標題:歡迎使用E-portfolio  2008-03-18 16:15:43

歡迎參觀我的學習歷程檔案
這裡包含了我的學習紀錄與個人資料
希望大家能不吝指教

文章標題:哈利波特-死神的聖物(上)  2016-02-18 19:58:07

覺得很新奇因為是一個科幻小說,看過電影也讀完了小說,覺得小說比較可以讓人去想像那個場景,也比較有趣,但覺得都不錯,死神的聖物(上)級的內容在說要找可以打敗佛地魔的聖器,過程很艱辛,有些人放棄了,但始終還是回來幫忙找,因為害怕佛地魔來找碴,所以每天都睡不著,陸陸續續的找到了聖器,但要摧毀它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使出很多的方法還有頭腦,才能把那又可怕又重要的聖器從世界上消失,一旦消失一個聖器,佛地魔就越虛弱,但魔力也一天一天的變強,佛地魔到處找哈利波特,就為了殺了當年因為母愛救了沒殺成功的哈利波特,而佛地魔在哈利波特的頭上做了一個很痛的記號,只要佛地魔在附近,他的頭就會劇烈陣痛,為了改變這些困擾 哈利波特決定要勇敢面對佛地魔,跟他當面一對一交戰。

文章標題:哈利波特-死神的聖物(下)  2016-02-18 20:21:50

在陸陸續續找聖器的同時,佛地魔也在找,因為佛地魔沒有聖器會活不下去,那是摧毀他的唯一辦法,然後都找完的時候,發現最後一個聖器既然是佛地魔隨時帶在身邊的蛇,想要得到很不容易,想要殺死更加困難,所以就這樣一直想辦法的同時,佛地魔帶著他的跟班,闖入了魔法學校,但因為校長有設結界,所以暫時還進不去校園裡,就這樣佛地魔一直一直破壞結界,所以他們就這樣闖了進去,而進去也是衝著哈利波特來的,當校園裡變成一片狼藉的時候哈利波特跟他的同伴決定直接當面戰鬥,在佛地魔堅持一定要一對一的同時,哈利波特也認為不想害到他的夥伴,所以他們就正面交戰了,在使用魔法的同時,哈利波特跟佛地魔的魔杖是同款的,威力相當是魔杖裡面威力最大的,世上只有這兩隻,所以不分高下,在他們交戰到最緊張的時候,蛇跑出來了,而哈利波特的同伴覺得這個時機剛剛好可以殺得了蛇,而他們就這樣費了一番功夫殺了一條最關鍵的蛇,而佛地魔的身體當然越來越虛弱,所以哈利波特趁他虛弱的同時,就打敗佛地魔了。 我覺得雖然很科幻但真的非常好看,下次還有機會,我還要在看一次。

文章標題:在心連病房的故事  2016-09-04 19:45:49

看完這本故事 得到了很多啟發與知識 裡面在告訴我們從第三人稱的角度去看每一個病人 會有很多新奇與悲傷的事 心蓮病房是一個照顧癌症末期病人的地方 也是醫護人員陪伴病人以及家屬面對死亡的地方 每個人都畏懼著死亡 因為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發生 也許上一秒還很開心的跟你吃飯 下一秒就天人永隔 我也害怕著死亡 不管是我的親戚我的父母或是我 看完這本書我又開始想要怎抹面對死亡 故事裡作者面對的死亡都寫的很平淡 但是心裡一定卻波濤洶涌 每個人都會死亡 你也會我也會 是要怎抹去面對而已 雖然死亡後的身體離開了這個世界 卻不表示他們離開了我們的心裡 曾經在一起過 相處過 認真的對待過的 心裡面自然就會給他們一個位置 專屬於他們的位子 在遇到挫折的時候想起他們 在心裡面會有很大的溫暖與感動 我看完這本書想說 面對死亡並不可怕 因為他們從來沒有消失過 他們只是換了一種方式陪伴著我們而已 人的這一生 多做些自己真的喜歡做的事情 還要常常的警惕自已要多多幫助別人 不要真的走到人生的最後 才開始後悔 這樣真的來不及了 人不只活的開心就好 也要助人為樂啊 對吧哈哈 我以後一定要當上一個很有用的護理師 多考一些證照 等到真的需要時 就不會來不及了嘻嘻。

文章標題:失去半個世界的人  2017-02-20 01:12:32

每一個人在世界上,都有一個活著的價值,無論是正向或負面,應當是一種該堅持的目標,好比說一般正常人都是為了追求幸福而努力,這是不可抗拒也無法否認的事實。 【失去半個世界的人】這本書是由醫學大學教授所著作,內容背景是教授眼中的復建病房,他說「復建病房就像一座療愈人生的小島,指引故事的主人翁們乘著小舟,划向燈塔的亮光處,在短則相處一個月的時光裡,串起良好的醫病關係,而主角們也在小島上拾回人生曾經失落的世界。」充滿哲學及賦有一種讓人無法忽視的溫暖,令人敬畏! 有一則小故事我特別的映像深刻,有一個充滿愛的家庭,至從母親走了之後,原本堅強的父親變的委靡不振,不管身體上的病痛而自己停了藥,一心只想離開這世界奔向心愛的人的身邊,他的兒子後來找了死黨心理師和父親聊聊,心理醫生先聽他父親娓娓道來,原來是和母親約定過要一起走,聽父親說完之後,心理醫生才和他用委婉卻又堅定的語氣道出父親的盲點,父親才又恢復起精神好好的活下去。這位心理醫生不只看病還看進病人的心,真心相待的心真令人感動不已!

文章標題:台大醫學院大體參訪心得  2017-04-26 00:13:32

1.給大體老師的一封信: 當我們在默禱一分鐘時 我在想 生前為什麼會做這樣的決定 是什麼勇氣讓您想要這麼做 雖然不認識您 但也謝謝您的決定 能夠讓我們這些學生學到課本沒有的東西 礙於中國傳統的觀念裡 保留全屍而死 可說是一直被人們所希望的 願意在自己往生後 將自己的大體交給一群不認識的人 為了人們以後的健康與科技的進步而犧牲 真的是一件令人佩服還有尊敬的事。 2.學習過程中的自我省思及收穫: (1)What?: 一翻開黃色塑膠袋時 心裡其實很震撼 跟我所想的與想像中的完全不一樣 原本有血色的身體 卻成了單單一個顏色 而撲鼻而來的福馬林味 讓我有點禁慌失措的站在那裡 什麼也不敢亂想 蓋頭的灰白布底下是一張寧靜看不出表情甚至看不出原本樣貌的臉蛋 一開始其實我並不是很冷靜地直視大體老師的身體 因為我想到祂們曾經也是有喜怒哀樂的人 並不是教學用的假模型 我的心情就有點低落 當講師講解完各個部位 要我們踴躍地去摸摸看時 我有點卻步 因為害怕用斷了他們的血管與神經 但能這樣跟大體老師學習的機會根本少之又少 所以我就克服了心理的膽怯 伸出了食指摸了摸氣管 才發現觸感真的跟想像的完全不一樣 也讓我震驚了不少 但我卻因為這樣才發現原來要親自下去摸才會學到很多事情 (比如:血管是空心的)。 (2)So What?: 真心覺得大體老師很偉大 雖然人已經不在了 但愛存在 他們無私的奉獻讓我們能夠學到很多新的知識 我也曾經想過我未來往生後要不要捐大體呢 但說真的 非常糾結 顧慮的事情太多了 要捨得自己的身體給一群不認識的人解剖 還有一些傳統觀念讓我更猶豫了 但我覺得人過世後 還對社會有貢獻的話一定是一件很光榮很偉大的事情 還有器官捐贈 這個選擇其實也不錯 因為可以救一個人的生命 真的很值得 所以從現在開始 我會認真的想 也會與父母一同討論 未來到底要不要做這樣的選擇 是很值得 也是最不捨的 希望未來的我也可以像祂們一樣偉大 受別人的尊敬 與對社會的貢獻。 (3)Now What?: 未來在書面課本中 如果有任何不清楚器官位置的 或不了解器官的用途時 只要聯想到 當時指導員所說的與教導我們的 就可以馬上與課本做連接 往後我要更努力學習老師們所教的事物 每一個都很重要 就像器官一樣 缺一個就不完整了 要學就要學到最好 過程可能艱辛 可能想放棄 但想想當初開始的初衷 就有堅持下去的動力了 最後我還是要再謝謝每一位大體老師 因為祢們無私的奉獻 才有現在的進步 疾病才可以早點找到方法治療 相信未來一定會更好的 謝謝祢們。

文章標題:與生命對話  2017-09-05 21:43:07

作者:姜杏芝護理師 看完這篇護理師分享的心得,覺得雖然現在身為護生的我們,的東西並不多,也會害怕實習中執行技術的時候弄痛了病人,但是就像文章說的:[你們畢業以後是要幫助病人減輕痛苦,所以應該要多給你們練習的機會],這句話真的有鼓勵到我,讓我覺得克服自己心裡其實並不困難,今天如果你比病人還有家屬還要害怕的話 那他們一定更不知所措,你是有受過教育與訓練的,冷靜下來一定可以想到辦法 然後雖然這條路不好走但是得到的回報一定也很多,我想走這條路,不是為了金錢,而是可以幫助到真正需要我們的人,可以看到他們舒服開心的出院,真的很值得,病人的一句謝謝或是辛苦了,都是我們的動力來源,未來還要更努力,成為一位很厲害的護理人員,讓更多的病人感受到我們的溫暖與關懷,最重要的不是結果而是過程,我常常跟朋友說不要做後悔的事,我也很清楚,走護理這條不歸路我不後悔,但是今天我不走,我才會後悔,我會珍惜這一路上遇到的人事物,因為不管怎樣,我一定有在他們身上學到東西,不管好的壞的我都接受,只希望自己能夠越來越進步,醫療相關的東西可以說一直在更新,所以說活到老學到老囉!

文章標題:一位子宮惡性肉瘤末期病人接受安寧共同照護之護理經驗  2018-03-01 10:32:32

書名: 一位子宮惡性肉瘤末期病人接受安寧共同照護之護理經驗 作者: 林彥姍、張煦婕、施秀鈴、 潘雪幸 出版年月: 2017年06 月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1死亡恐懼 2「四全理念」 3生命回顧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相信大家都會對死亡有恐懼,更何況是那些更接近死亡的病人們,我們不單單只可以陪伴他們,我們可以傾聽、關心也可以幫他們按摩、舒適臥位、音樂治療等非藥物方法來緩解他們的疼痛,如果我是在安寧病房的病人,我也希望有人能夠跟我說說話,陪我聊個天之類的,死亡不可怕,可怕的是後悔,在死亡前還有什麼想說的想做的就趕快去做,不要留下遺憾,一旦留下了遺憾就會後悔莫及,我們也能鼓勵病人與家屬表達自己的想法還有對生命的肯定,在還沒失去以前先懂得珍惜相處的時間,人死後他不會消失而是用另一種方式來陪伴我們,也許會捨不得但有捨才有得,只是要記住他一直活在我們的心裡,從沒離開過,在傷心難過的時候想想他曾經說過的話,這樣才能真正的勉勵到我們,陪伴病人面對死亡的恐懼,也許不是我們應該做的但是我們可以選擇陪他們一起面對,聽聽他們的想法與故事,做到他們想要的那種陪伴,滿足他們剩下的需求,或許是我們唯一剩下能夠幫助到他們的事情了,我承認我也害怕死亡,但是還沒到最後一刻我部會放棄我想做的我想完成的那些夢想,現在看來死亡也許不怎麼近,但你能保證你明天不會發生什麼事嗎?所以每天都把日子當作最後一天來活者,這樣才能珍惜身邊的所有人,才能把握周遭的所有事,尤其是父母,別等到失去了才後悔當時沒能說出我愛你,所以趁大家都還在身邊時好好的陪伴他們,我想這就是人生中最有意義又不會後悔的事情了。

文章標題:運用生產球協助婦女待產之經驗  2018-09-10 20:52:38

不是每個女生都會結婚,不是每個女生結婚後都會生小孩,也不是每個生小孩的媽媽都很痛,但是通常生完小孩的媽媽都說超級痛,很像拿電鋸在鋸尤其是在陣痛的時候,所以這個時候大家都在想要怎麼樣才能減緩疼痛,這個時候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打麻藥,但是如果麻藥打多了是不是最後就沒力氣用力生小孩了呢?所以就去實證看看有沒有其他方法來減緩疼痛,之後發現了生產的疼痛環節乃是刺激週邊神經機械的接收器,因此緩和移動‘產球’可以促進姿勢的改變,減少宮縮時的疼痛感,還有激發自然且非慣性活動,因為球表面的柔軟,不像椅子一樣硬,反而能促使產婦感到安全與放鬆,更能促進產程的發展,然後生產球不會干擾胎兒的監控,每個產婦都有選擇待產姿勢的權利,所以不應該限制下床活動,生產球應該要在待產婦還可以忍受生產痛的時候開始教導使用,不論任何姿勢都能跟產球結合,不僅次於產球還可以搭配其他輔助療法,例如:音樂、熱敷、放鬆、芳香療法、局部穴位按摩等來協助產程的進展和促進舒適,之後實證結果個案表示坐在產球上很輕盈,會陰部的腫脹感減輕了,希望整個生產過程都能使用產球,也有另一個個案說:怎麼那麼神奇,我的下背痛雖然痛,可是很舒服,沒那麼痛了...,其實生產不是生病,所以應用自然和賦權的方式來生產,採直立式姿勢,經常更換臥姿,對產婦是有益、有效的方法,不但能減輕疼痛還能縮短產程等等,原理其實就是藉著地心引力之自然重力原理的方式,來幫助胎頭旋轉、下降等,我覺得每個媽媽真的都很偉大,懷胎十個月然後撐過那麼痛的陣痛生下我們,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愛惜媽媽給我們的生命和健康,我們很幸福、很幸運能夠出生在這樣的環境,要好好孝順父母,不讓父母擔心,找個好工作以後換我養他們,我想這才是我最好的報答,媽媽在我們出生到現在就一直很有耐心的教導我們,沒有一句怨言,從來沒有放棄過我們,所以之後當他們老了、退化了,我也會像他們當時教導小時候的我們一樣,無怨無悔、很有耐心的教導他們,絕對不會抱怨,因為在這個世界上我最愛、最感恩、最幸福、最幸運的事就是我的媽媽,謝謝他把我生下來、謝謝他把我養那麼大,等我畢業,換我養他們(o^^o)y


   1045101071    劉蕙瑄  發表(11)筆  

文章標題:歡迎使用E-portfolio  2008-03-18 16:15:43

歡迎參觀我的學習歷程檔案
這裡包含了我的學習紀錄與個人資料
希望大家能不吝指教

文章標題:104寒假作業-閱讀心得  2016-02-21 18:58:53

我借了一本關於香港的旅遊書「開始在香港自助旅行」,因為我寒假期間要出國去香港遊玩,人生的第一次出國呢!非常的興奮,所以當然要提前做功課囉! 書本裡面提到了很多平常不知道的事呢!例如:去香港要買轉接頭,不然你的手機就無法充電,還有還有住旅館給小費是很基本的呢,不提供早餐也是,哪像台灣不用給小費也有附贈早餐,難怪一大堆外國人愛來我們美麗的台灣。書中還提到了一些香港必吃必買必去的地方,其中就包含在我們旅遊的景點之一,那就是「迪士尼」!這是我去香港最感興趣的一個地方呢!還有專門去迪士尼的專車,連把手、窗戶都是迪士尼的圖案,讓我非常的興奮,本來不是迪士尼迷的我卻瘋狂了呢!書中提到去迪士尼就一定要看表演,看了第一個表演,天阿,我好想在看一遍,非常的好看,他們唱的歌,跳的舞,我感覺我回到了小時候可愛得我,問了其他了才知道原來那些表演人員,他們都是本人唱而不是錄音!除了室內歌劇還有街上活動,遊行上各種的公主都出現了,甚至還有閃電麥坤和麥大叔耶!甚至晚上8:00的時候還有煙火,在迪士尼城堡那邊放,感覺就很像迪士尼開頭的那場景!非常非常漂亮。

文章標題:104寒假作業-閱讀心得2  2016-02-21 22:31:21

我借了一本關於女生生理必知的書「養好妳的生理期」,我覺得女生應該要知道一些關於生理的常識比較好,不然可就太對不起自己的身體囉! 這本書讓我了解到了為什麼女生會身體的小秘密,了解女生子宮特徵與賀爾蒙等等,這些都是我們平常並不會在意的東西,荷爾蒙不只能產生生理上的改變,甚至會影響心情,女生經期不規律,原來大部分都是荷爾蒙在作怪。 這本書讓我了解到了原來我們的秘密花園的清潔與保養呢!還有關於子宮頸癌疫苗的接種法,還有還有避孕藥等等的!這些都真的必須要了解一下啊,不然生體出了什麼事自己也不會知道的。還有一個真的是必知道的"預防生理痛的領習慣"因為自己每次來一定都會經痛,所以這篇我特地把她拍了下來,下次月經來可以試試看裡面的方法,這本書真是讓我獲益良多阿。

文章標題:暑假作業  2016-09-11 23:47:08

暑假作業-閱讀心得 書名 : 【 天 使 心 】 作者 : 【 柯 雅 婷 】 這本書,非常多關於護理人員的內心與病人的狀態,病人如何傷害自己,護理人員內心的不捨,情感交錯五味雜塵,原來當個護理人員會遇到這麼多的病患,遇到的還不止病人,還有病患的家人,看著病人的生離死別與病情的惡化與康復, 這些話也隱隱約約在耳邊響起。這本書是作者的實習手記,也是作者這一生最酸、甜、苦、辣的回憶。裡面講了非常多關於作者遇到的種種事蹟,看得我都感覺自己是親身經歷過一樣,護理人員要保持著樂觀、熱誠的心、與不屈不撓的精神,原來實習能學到不少東西,專業除外,和病人治療性人際關係的建立,怎麼學會去和學姐相處,甚至回到缺少隔間設備的宿舍,二十幾個人住在一起,如何適應彼此不同的生活習慣等等,求生適應的能力更強啦!。總之,非常的期待二年級的實習與看大體解剖,讓我看看到底是不是與書上所寫的一樣情感交錯呢?

文章標題:抱怨是一種毒藥(勞品)  2016-11-15 23:54:02

在生活日時常抱怨一些事情,有時候連自己也都不知道當初的我在抱怨什麼想起來覺得很可笑。 學到抱怨改變不了事情,要學會情緒控制,不然只會摧殘身心,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當失敗之時,想一想當初你失敗了就是朝成功的一大步了! 努力發揮最好的自己。

文章標題:105學年度 下學期寒假作業  2017-02-19 23:38:59

護理科二年級寒假作業 (健康促進情緒管理) 班級 : 五護二乙 姓名 : 劉蕙瑄 座號 : 18號 學號 : 1045101071 書名:媽媽不是我的傭人 作者:師友文化 出版社:師友文化 出版日:2012/11/23 心得: 看了這本書以後,我突然省思自己對媽媽的態度,發現我對媽媽的態度真的很不好,只要自己不開心、不高興時只要一跟我講話我就會大發雷霆的,只要跟她講了一件事情叫她記好,那件事情就變成她的責任了,如果忘記就會怪她兇她。雖然小時候不懂事家事都是媽媽在做,媽媽真的包辦洗衣服、曬衣服、打掃家裡、買晚餐等等,真的說也說不完,就連回家到火車站也是媽媽來接我,而且她之前還說過好不容易看到我她很開心,但我常常因為一點小事就對她發脾氣,甚至忘了這個家能夠正常的生活都是媽媽在打理的,讓她現在對我很失望,已經不想管我了,甚至現在還會怕我生氣......可是我多希望她能夠罵我打我,不要讓我對她那麼沒禮貌。 我現在到了外縣市後才體會到媽媽之前對我所做的一切都不是理所當然,而是因為她愛我,我是她的小孩,現在我學會了管理自己的情緒,而不是依照自己的情緒而對別人發脾氣,畢竟媽媽不是我的傭人,並不是我發洩情緒的出口。

文章標題:大體參訪心得  2017-04-26 12:13:53

大體參訪活動心得 1045101071 18號 護二乙 劉蕙瑄  給大體老師的一封信: 我認為捐贈大體的人非常的厲害、非常的有勇氣和非常的重要,因為有他們無私的奉獻與醫生們努力,才讓我們現今的醫學跟之前比起來已經進步很多了,如果沒有大體老師可以研究,開刀治療等等的風險感覺非常的大,他們為了我們做了很多人無法做的事情,所以我們需要尊重他們,畢竟他們是死者也是為了醫療貢獻了自己的身體,真心覺得老師們非常勇敢,因為我自己可能就沒有勇氣這麼做,而且家人可能也不會同意吧?除了尊重他們以為,也不要浪費了他們的貢獻要好好學習,不能辜負了老師們。  學習過程中的自我省思及收穫: 當我走進去那扇大門後,看到的是一個個在桌上的人形物體被蓋著,當時腦海裡所想的是「天啊!我真的要看大體了!」內心浮現出來的想法,突然覺得有點害怕,後來看了第一個大體老師是介紹內分泌還有有看到眼球,而一打開蓋著老師的布看到大體老師覺得其實還好,並沒有想像中的恐怖,我當時是以學習的態度去面對大體老師的,很興奮的去摸了各個老師介紹的部位,依序看了內分泌、眼睛、骨頭、肌肉、消化系統、泌尿系統、呼吸系統、血管、神經系統,「內分泌」很可惜的事只看到了甲狀腺和腎上腺,摸甲狀腺的時候也順便摸了氣管,氣管一節一節的很像洗澡蓮蓬頭的那個管子,「骨頭」覺得頭蓋骨真的很硬,肋骨也跟想像中的不太一樣,原來還有軟骨接連著呢!「肌肉」老師說這個是已經完全都解剖好的叫我們認真的看,經由老師講解才知道原來橫隔膜也是肌肉耶!沒記錯的話是肌肉纖維,第一次聽到呢!「消化系統」胃的大小跟想像中的不太一樣,原來沒東西時胃會那麼小,小腸的前端跟後端皺摺程度差很多前端皺褶比較多也比較深,而且肝其實滿重的欸,有嚇到哈哈,「泌尿系統」有看男生的陰莖被切一半,捏起來的話尿道就會跑出來,感覺生殖跟泌尿一起介紹了,因為有看到子宮跟睪丸,剛好有看到子宮頸癌的子宮跟正常子宮比起來比較硬呢!「呼吸系統」不知道老師打開肺只讓我們看幾秒就馬上合起來了,肺其實也滿重的,「血管」主動脈真的超級無敵大超級無敵粗的!感覺那裡被割到不死也半條命了,心臟真的跟拳頭差不多大小,老師說這個大體老師的心臟算是滿正常的耶,「神經系統」看到大腦!真正的大腦!不過腦也是還滿重的呢,還有中樞神經長得很像是馬尾,跟想像中的不太一樣。  希望下次還有機會再看一次大體參訪,雖然看到最後2個的時候有點受不了那個味道,而且最後兩個還是最重要的心血管跟腦和神經,但是我還是每個都衝第一個啦,不過覺得人生一定要去體驗一次,摸摸看、認識一下身體構造,因為我們是要從事這方面的工作。有看過實體以後對課本上的內容就不會陌生了,是個非常有紀念價值的活動。

文章標題:繃帶包紮心得  2017-05-04 01:02:12

繃帶包紮心得 護二乙 18 劉蕙瑄 1045101071 嘗試過包紮同學後,才知道原來包紮沒有想像中的簡單耶,之前覺得包紮就隨便包一包,學到後才知道很多要注意的事情。遠心端至近心端、末梢要露出來等等的,而且老師講我才知道三角巾打結的地方不能在脖子的正後方,不然他睡覺的時候會壓到。 讓同學們互相包紮其實還滿好玩的,期望下次還能再體驗其他的包紮方法看看喲。

文章標題:暑假作業 / 二年級  2017-09-02 17:15:15

班級 : 護二乙 座號:18 姓名 : 劉蕙瑄 學號:1045101071 書名:與你的內心小孩成為好麻吉 情緒療癒的8個強效配方 作者:李天民 出版:新星球 這本書所說的「內心的孩子」其實就是說在每個人的心裡,都住了一個小朋友,在成長過程中沒有得到渴望的關懷與愛,於是感覺受傷,用各種情緒的表現來「討愛」。而療癒內心小孩,是去面對內心的「傷口」、面對自己的情緒,去承認、面對、釋放、轉化這些負面記憶,才能進入一段發現自我、改變過去情緒習慣的旅程。 內文還寫了八個療癒情緒的方法,我覺得最特別的就是「對自己展現同理心」,以前就知道要以同理心對待其他人,但是我卻沒有想過對自己展現同理心,遇到負面情緒時,不管人在哪,第一個要做的永遠都是對自己展現同理心。 這本書還有教一些引導的方式讓我們注意力集中等等的,也會說一些小故事並不會讓你很困惑,而且還能跟著上面所說的一起做,去體會那種感覺。 雖然這本書還可以,但是我應該不會再看第二遍,就是有點不太喜歡這本書。總而言之了解自己,調適自己的情緒,就是這本書的重點。

文章標題:106寒假作業-閱讀心得  2018-03-05 11:39:04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三乙 學號 1045101071 姓名 劉蕙瑄 書名 從八仙塵爆看災後心理復原 作者 張家銘 出版社 社團法人台灣自殺防治學會 出版年月 2016年 12 月 索書號 ISBN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1這除了是一個大型的公共安全意外事件,也由於燒燙傷特殊的身心影響,而讓它的災後心理重建 有所不同。 2燒傷為嚴重的身體傷害,對於心理上也是巨大的衝擊。 3長期的復健有時會有挫折,回到現實的校職場有時也未必順利。 4結八仙塵爆此一特殊災難,隨著時間越久,燒傷的生理需求減少,但心理社會的需求增加。 5殘存於身體的表皮疤痕是一輩子的事,長期的協助與關注是必須的。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2015年6月27日台灣新北市八仙水上樂園的粉塵爆炸引發大火,造成484人受輕重傷、15人死亡, 這是少見一次性、大量性、同質性的特殊災害事件,受害者大多數為年輕人,燒傷面積平均達40% 以上、燒傷深度多達二到三度。這除了是一個大型的公共安全意外事件,也由於燒燙傷特殊的身心 影響,而讓它的災後心理重建有所不同。 看了這本書後,我特別去網路及課本上查了一下相關資料,皮膚是提供身體第一級的保護,一旦受 到燒燙傷傷害,人就失去防護罩,於是細菌開始侵門踏戶造成感染,人體脫水、失溫,也失去自我 保護機制。然而這次八仙塵爆不只是單單的皮膚上的傷害,多數都是吸入性燙傷至肺部。 說實在,如果我是這次災害的受害者,我可能會無法接受自己身上的疼痛和對我帶來的影響,就算 健康的康復了,走在路上大家都會用異樣的眼光看著我、必須承受社會的壓力,還需要去面對家人 對你的期望,原本規劃好的未來如今卻全盤打亂,每天在鏡子中看著原本光鮮亮麗的自己,如今卻 面目全非,那種心情是崩潰的。不只要顧到傷口也要注意飲食、復健以及心理的治療,過程是痛苦 的確又無奈的接受這一切。 所以心理的輔導是很重要的,不只是受害者也要讓大眾多用同理心去看待每件事,世界多一點包容, 少一點歧視,多一點關懷,少一點霸凌,你今天善待別人,哪天別人也會善待你。

文章標題:暑假心得  2018-09-09 23:23:29

文獻心得 - 台灣女人,你為什麼不生氣 其實在看這篇文獻之前,我認為在生產及待產時醫護人員所給予的所有醫療處置都是很正常的,因為之前就聽媽媽說過生小孩時要灌腸、刮毛、不可進食,連一口水都不能喝、產前限制活動、只能平躺,生產時的姿勢是平躺、兩腳跨高的姿勢、不管有沒有生出來醫生都會剪會陰,醫生連連問都沒問就剪下去了,連媽媽都覺得是因為醫生怕妳生不下來呀、一生產下來連孩子都沒看到就被推到恢復室,在產房家人不可進入,只有恢復室家人才可進去(限一人),待產、生產、恢復室都在不同地方,這一切在我接觸產科、接觸這篇文獻之前,在我眼裡一切都是在正常不過的行為,直到看到這篇文獻後,才發現原來台灣在生產時給了產婦許多不必要的醫療處置,給予這項處置與不給予處置其實並無差別,反而有害而無益,而且是以醫生的方便為中心而不是產婦,我看到這些人的案例真的非常不注重個案的想法!連基本的溝通都沒做到,搞得產婦一點權益都沒有,看得連我自己都不敢生了。上課時,我也認為生產剪會陰是個非常正常的醫療行為,直到看到上面的研究顯示常規會陰切開撕裂傷主要是2度裂傷,需要縫合,而選擇性會陰切開主要是1度,不須縫合,明明很多不需實施切開術的醫生還會習慣性的剪一刀,醫生只想到傷口好不好縫合,卻未想到這一刀剪下去產婦需要面對的不僅僅是更嚴重的撕裂傷,還得不到任何的好處呀。而且為什麼需要禁食呢?不吃不喝哪來的體力生孩子?不給產婦吃東西靜脈卻給予葡萄糖水?這就等於叫運動員上場前幾天只能喝清湯是一樣的道理呀!餓都餓死了還要用力,用力完整個人就虛脫了,而且吃完又不會馬上就解出來。還有一點我真的不喜歡!就是生產的姿勢,當初聽老師講說這個姿勢的由來,是因為方便醫生觀察之類的,然後也不利於生產,任何姿勢都可以就唯獨這個姿勢最不利於生產了,但偏偏大家普遍都是這個姿勢,到底為什麼生產不能順其自然?一定非要其他東西介入嗎?不能不得已之後再實施嗎?我知道現在的醫療環境很好,但有時候就相信生物的本能不好嗎? 雖然聽老師說現在醫療環境是比以前多了一些以產婦為中心的生產環境,例如:居家生產、親子同室等等,也比較會注重產婦的決定,以不影響生命安全為原則,但至少讓女性們知道自己的權益,提供選擇性並告知利與弊,否則沒去關注這類話題的人怎麼會知道有這麼多選擇性?我也是接觸產科才知道相關訊息的,再不推動讓社會大眾知道自然生、剖腹產所帶來的優缺點,不要讓大家只瞭解到表面訊息,就認為剖腹產多好多好卻不知道會帶來的影響可能會影響自己一輩子,畢竟能夠扭轉台灣生產過度醫療化的人,唯有台灣女人自己了。 看完這篇文獻,真的對裡面許多的常規治療非常的不滿,真心認為以前接受這些非必要的護理措施、醫護人員的漠不關心被慘忍對待的婦女們,內心的陰影有多大,有了這些不美好的回憶誰還敢再生孩子呢?只能期待自己別遇到不好的生產環境,畢竟我也已經18歲了嘛,希望再過個幾年也該換我躺在那啦~上完產科當然是想要自然產、親子同室、哺餵母乳啦,並期待未來自己有個美好的生產回憶囉,不要有產後憂鬱症、妊娠高血壓等。


   1045101070    陳羿方  發表(11)筆  

文章標題:歡迎使用E-portfolio  2008-03-18 16:15:43

歡迎參觀我的學習歷程檔案
這裡包含了我的學習紀錄與個人資料
希望大家能不吝指教

文章標題:104學年度寒假作業  2016-02-16 18:10:29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乙 姓名 陳羿方 書名 小王子  作者 安東尼 聖多柏里 出版社 漫遊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年月 2014年 2月 索書號 EF9011 ISBN 987-986-5671-29-7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1光用眼睛看,看不見真正重要的東西;為有用心,才看得清楚透澈。 2馴養我吧。我不過是成千上萬狐狸的其中一隻。跟別的甚麼不同。你要是馴養了我,我在這世界上就是你 獨一無二的狐狸了。 3 如果一個人愛上在億萬顆星星中獨一無二的一朵花,他注視這些星星就會感到快樂。 4 他不想像罌栗花一般皺巴巴地現身,他只想光彩奪目地降臨這世間,是的,她很愛漂亮, 所以她神祕的梳妝打扮耗費了許多時日,一天清晨,她在太陽升旗的那一刻,她綻放了。 5這水確實與普通的食物不同,它誕生自興業下得長途跋涉,誕生自滑輪的歌聲中,誕生自我雙手的努力。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小王子的這本書的大綱主要再講,一個飛行員的飛機在撒哈拉沙漠意外拋錨,在沙漠中遇 見了來自b612星球的小王子,因為小王子要求他畫一隻綿羊而認識了小王子。 在小王子的旅途中,他開始拜訪各個星球,每個星球都是在暗諷現實的「大人世界」。 第一個星球裡住著一個,愛統治世界和愛命令人的國王,再來第二個星球裡住的是,愛慕虛榮的人, 只要有人拍手,他就會脫帽,說謝謝,他心中期盼著他人的崇拜。再來他去第三個星球遇到了一個 酒鬼,因為羞恥而酗酒,因酗酒而羞恥,沉溺在這個邏輯,內整天只會喝酒的。 第四個星球他遇到一個愛計算,一輩子忙碌,只會擁有,但做任何事都不切實際的商人。 再來他去第五個星球遇到一個只會乖乖遵守規定,不知思考與變通也不感違背命令,永遠停留在原 地的點燈人。再來第六個星球他遇到一個地理學家,只聽取探險者口中的自然地理世界,卻從來 沒有親自走出去擁抱自然、觀望世界。 經歷了那麼多星球,小王子抱著『大人們很奇怪』的想法。最後來到,有以自我為中心,認為自己 和大木棉樹一樣重要的地球人。他先遇見了蛇,蛇告訴了寂寞,牠說:「在人群當也一樣會孤單」 接著他穿越沙漠,爬過高山,遇到了狐狸並馴服了牠。狐狸喪他了解了一個真理,「重要的東西不是 用眼睛就看到的,只有用心靈才能看到真實的東西。」 小王子終於瞭解,因為他的照顧與呵護使得他星球上的玫瑰花對他而言是獨一無二的。 經歷了一連串的旅程,小王子開始想念他的星球,想念他的玫瑰花。最後小王子藉助一條蛇回到了 屬於他的星球。  我還滿喜歡小王子的故事的,雖然還是有些地方是看不懂得,但我可以了解為小孩子的想法那麼 怪,跟大人不同,因為自己還有一半是孩子的心靈,還有大概可以到作者想表達的是甚麼:「光用眼 睛看,看不見真正重要的東西;為有用心,才看得清楚透澈。」還有各個代表物,小王子代表一個 清純的少年,玫瑰代表愛情,狐狸代表友情,蛇代表孤單,國王代表愛命令別人的人,愛脫帽的人 代表愛目虛榮的人等等的。 人因為成長何蛻變,往往都會忘了小時候的夢想,但小孩子都還相信,所以我們也要懷著一個夢想 和赤子之心,才是真正成熟的心靈~

文章標題:104學年度寒假作業  2016-02-20 14:37:43

叁、寒假讀書心得格式 『一年級』主題不限 *書名: 小王子  作者: 安東尼 聖多柏里 *書名: 陪孩子讀一本 學會獨立的書 作者:辰巳 渚 【讀後心得】(至少300字):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感想一) 小王子的這本書的大綱主要再講,一個飛行員的飛機在撒哈拉沙漠意外拋錨,在沙漠中遇見了來自b612星球的小王子,因為小王子要求他畫一隻綿羊而認識了小王子。在小王子的旅途中,他開始拜訪各個星球,每個星球都是在暗諷現實的「大人世界」。第一個星球裡住著一個,愛統治世界和愛命令人的國王,再來第二個星球裡住的是,愛慕虛榮的人,只要有人拍手,他就會脫帽,說謝謝,他心中期盼著他人的崇拜。再來他去第三個星球遇到了一個 酒鬼,因為羞恥而酗酒,因酗酒而羞恥,沉溺在這個邏輯,內整天只會喝酒的。第四個星球他遇到一個愛計算,一輩子忙碌,只會擁有,但做任何事都不切實際的商人。再來他去第五個星球遇到一個只會乖乖遵守規定,不知思考與變通也不感違背命令,永遠停留在原地的點燈人。再來第六個星球他遇到一個地理學家,只聽取探險者口中的自然地理世界,卻從來沒有親自走出去擁抱自然、觀望世界。 經歷了那麼多星球,小王子抱著『大人們很奇怪』的想法。最後來到,有以自我為中心,認為自己和大木棉樹一樣重要的地球人。他先遇見了蛇,蛇告訴了寂寞,牠說:「在人群當也一樣會孤單」接著他穿越沙漠,爬過高山,遇到了狐狸並馴服了牠。狐狸喪他了解了一個真理,「重要的東西不是用眼睛就看到的,只有用心靈才能看到真實的東西。」 小王子終於瞭解,因為他的照顧與呵護使得他星球上的玫瑰花對他而言是獨一無二的。經歷了一連串的旅程,小王子開始想念他的星球,想念他的玫瑰花。最後小王子藉助一條蛇回到了屬於他的星球。  我還滿喜歡小王子的故事的,雖然還是有些地方是看不懂得,但我可以了解為小孩子的想法那麼怪,跟大人不同,因為自己還有一半是孩子的心靈,還有大概可以到作者想表達的是甚麼:「光用眼睛看,看不見真正重要的東西;為有用心,才看得清楚透澈。」還有各個代表物,小王子代表一個清純的少年,玫瑰代表愛情,狐狸代表友情,蛇代表孤單,國王代表愛命令別人的人,愛脫帽的人代表愛目虛榮的人等等的。人因為成長何蛻變,往往都會忘了小時候的夢想,但小孩子都還相信,所以我們也要懷著一個夢想和赤子之心,才是真正成熟的心靈~ (感想二) 陪孩子讀一本 學會獨立的書 這本書 主要講的是在講孩子再成長過程遇到的困難與錯誤,然後父母要用對的方法去教小孩,其實還滿好看得,而且都跟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呢!!

文章標題:暑假作業  2016-09-07 20:41:28

暑假作業 閱讀心得: 護理典範: 南丁格爾是一個生在富有家庭的女孩,過著隨時有人服待的生活,看似非常好,卻時常覺得人生非常空虛,傳說一天聽到上帝對說的話,她才感受到生命強烈的意義,從一開始父母的反對到後來的認同,南丁格爾也是做了非常多有意義的事,才終於讓父母贊同的,終於能當護士的她,一心一意的投入護理這項行業,也做了許多醫療貢獻,和幫助了許多弱勢兒童和弱勢家庭,真的是一個很值得我們去學習的好對象。 我覺得南丁格爾是個非常偉大的人,因為他不但為社會和醫療貢獻很多,還幫助許多弱勢孩童和弱勢家庭,又是一個心地非常善良的好姑娘,是一個我們讀護理的好典範,小時候就有看過她的故事,我當時就想從事能夠幫助人的職業,結果想也沒想到,國中畢業後我竟然來念護理科,雖然說學習的過程很辛苦、很累,但我不會就這樣輕易放棄的,因為雖然不能像南丁格爾依樣那麼厲害、那麼好,但只要我有努力,希望還是可以幫助到許多人,也希望自己能當上一個稱職的護理人員。 螢火蟲之墓心得: 這個故事是在跟我們說,兩個相依為命兄妹的故事,因為媽媽在戰爭中過世,而爸爸也因戰爭而不知去向,兩兄妹過著無依無靠的生活,先是居住在親戚家,後因阿姨對他們不太好,而哥哥帶著妹妹住在防空洞,而兩兄妹在這段時間,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一起到森林裡去看螢火蟲,沒次看到螢火蟲在天空飛翔,也都能讓他們暫時忘記煩惱,但很不幸的妹妹因感染疾病而去世,沒過多久,哥哥也因為營養不良而去世了。 這是一個非常感人的故事,也讓我知道,以前因為戰爭大家是活的多麼辛苦,生命是多麼的脆弱,反觀現在我們的生活是這麼幸福,我們更該好好得珍惜,也很感謝能夠被生在現代。雖然故事中兩兄妹生活是如此的艱苦,但他們活下去的勇氣,和強忍的毅力,都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 班級:護二乙 姓名:陳羿方

文章標題:善良,是為自己留下的路標 <勞品 >  2016-11-15 23:45:04

我做了甚麼... 看了老師的文章,看到了一句很有道理的話:[不論你傷害誰,就長遠來看,你都是傷害到你自己,或許你現在沒有覺知,但一定會繞回來], 所以不要常傷害人或說別人壞話,這樣最後害到的會是自己,要做一個正直和善良的人~ 我學到了...以後... 學到了不能做傷害別人的事情,這樣反而會害到自己,以後不要做違背自己良心的事情,要做對得起字的事情,做人要正直,不要既心機又雙面的! 有一句很有道理的話:[善良是為自己留下的路標]!! 未來我還想做... 我未來還想成為一個更好的人,想做善良的事情,幫助許多需要被幫助的人,這也是我想成為護理人員的其中一個原因,希望我和大家的善良能讓這世界變得更美好!!

文章標題:105學年度寒假作業閱讀心得  2017-02-14 16:22:57

閱讀心得 書名:旅行,從心開始 作著:林政達 出版:商周出版 看完了這本書,覺得是一本滿勵志的書,故事裡有說到主角發生的許多故事,故事的一開始還特別強調是『一段沒彩排的真實故事』。 我們總是說,等我長大賺大錢了之後、等我成功之後,有太多的藉口,讓我們總是與機會擦身而過。不想做的人,會找到一萬個不去做的理由;真心想做的人,一定會找出一個去實現的方法。 我覺得我是那個真心想做的人,我會盡我的全力去把它做好,不會讓大家對我失望的,我也覺得凡事說到要做到,不能什麼事都做一半, 說話要算話,這樣不但對得起別人,也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我很喜歡它裡面的一段話,這世上不變的就是變,沒有甚麼才是永遠,沒有人能保證明天會準時到來,等你吃完配菜,雞腿早已被別人換成滷蛋;等你存完錢,想要買的東西早就絕版;等你博士歸來;女友已成了別人的另一半;等你發了財,可能子欲養而親不待。世界上有太多太多的變數,凡事還是靠自己比較好,不要太依賴別人,如果有一天被背叛怎麼辦! 我覺得看完了這本書,我更成熟了點,學到了很多,也希望未來能往好的那方面發展下去!

文章標題:大體參訪活動心得  2017-04-26 20:27:27

大體參訪心得 姓名:陳羿方 班級;護二乙 學號:1045101070 1.給大體老師的一封信: 我覺得大體老師能捐贈自己的大體給我們參訪,和給醫學院的學生使用,真的很偉大,要用虔誠的心,感謝他們!捐贈自己的大體,也是需要一些勇氣的,我覺得自己是沒有那份勇氣,畢竟希望死後的大體能好好安葬,但那些捐大體的捐贈者,卻能有那些勇氣和好心,知道可能會被解剖,或被參訪也沒關係,真的很感謝和敬佩他們!感謝大體老師們,讓我們有最難忘和最寶貴的一堂課! 2.學習過程中的自我省思及收穫: 學校每年都會辦大體參訪,今年也不例外,辦在4月21日,期中考完隔一天,知道要看大體老師的時候,我的心情是又期待又害怕的,期待是可以參訪人體,不是只是看看模型,看看圖,而是真的人類的身體器官和構造;緊張是因為,還真的是第一次接觸大體難免有些緊張、害怕。到台大醫學院時,我還以為看大體老師會像一般看展覽那樣,一個個器官分開放,然後要一邊走一邊看的,結果跟想像中完全不一樣,是一個個大體分開放,而且每個大體老師都是讓我們參訪不一樣的器官、功能、部位。大體參訪開始,第一床我們看內分泌,耳朵和眼睛,耳朵又包括內耳、外耳、耳蝸,眼睛是眼球、視網模,控制眼球的肌肉等,第二床看是看骨頭,因為之前解剖小考有考骨頭,所以基本上都記得,頂骨、鎖骨、胸骨、肱骨、股骨等等的,摸起來就是很硬,然候是實心的,第三床是看全身的肌肉,主要在介紹手跟腳,手部的肌肉,肱二頭肌、三角肌等等,腳的肌肉就是介紹, 股二頭肌、比目魚肌和運動員最常受傷的跟腱等,摸起來不知道是,福馬林泡太久,還是怎樣,都摸起來很像,軟軟的,還有血管摸起來是空心的, 韌帶摸起來是實心的,其他摸起來都沒有差太多,第四床我們是看消化系統,大腸、小腸、胰臟和膽囊等,膽囊裡面還有一個膽結石,超酷的,結石摸起來就真的跟石頭一樣,還有看大腸小腸的分別,小腸有十二指腸、迴腸,大腸有直腸、盲腸等等,摸起來就很Q,很軟,很像豬的腸子,第五床在看生殖器官,男性的陰莖跟睪丸,女性的子宮、卵巢,大體老師的陰莖有切開,裡面真的是海綿體的,好酷~再來是看女生的子宮,有個子宮頸癌大體老師和正常的大體老師比較,子宮頸癌的老師,子宮有點腫大,再來第六床是看呼吸系統,肺,呼吸道等等,還有食道在後,氣管在前,第七床是看心臟,心臟還真的跟握拳的手一樣大,小小的一個,支撐身體所有的血流,動脈、靜脈,真的好厲害! 最後第八床是看腦袋,大腦、小腦、腦幹,老師分別介紹大腦是主要運動區,主要語言區等,小腦是平衡,腦幹是生命中樞,然後一個腦的重量有3公斤,真的滿重的,基本上其他器官都摸起來都很像,還有大部分大體老師的毛髮、眼睫毛都還在。 感謝學校給我們這次機會參訪,有這個機會能接觸人的所有器官,謝謝台大的老師和大體老們。未來我會更加努力學習護理,因為這次的大體參訪讓我對護理更有興趣了!

文章標題:繃帶包紮心得  2017-05-04 01:05:12

繃帶包紮心得 班級;護二乙 姓名:陳羿方 學號:1045101070 我其實國中的健康課就有跟同學互相包紮過,覺得很好玩,也沒想到,之後還有機會接觸到,這次跟同學互相包紮是用環形包紮法,然後是用彈性繃帶包紮,其實也沒有很難,就是一直繞圈、拉緊,但也要隨時注意個案患肢的有無紅腫、發青、麻木等等情形,當繃帶繞完患肢時,要用紙膠固定或別針固定住,不能用塞的。 另外我也覺得這次的繃帶包紮很重要,因為身為未來護理師的我們,未來一定會接觸到的,而這次除了包紮同學以外,自己也能體驗當病人的感覺,知道太緊會不舒服以外,還有可能會很癢或鬆到之類等等,覺得這次的體驗很棒,希望以後還能多多接觸,跟包紮有關的課程!

文章標題:106學年度暑假作業閱讀心得  2017-08-31 18:06:15

閱讀心得 書名:白色巨塔 作著:侯文詠 出版: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這本書的大意主要在講說,內科主任徐大明與外科主任唐國泰為了角逐醫院院長寶座,兩派人馬劍拔弩張;此時傳來總統女兒陳心愉因罹患白血病必須進行手術的消息,但是內科主任徐大明和外科主任唐國泰為了爭奪醫院院長的寶座竟無視病人的生命。陳心愉要做心血管手術是屬於內科手術,於是徐大明便安排了善於此手術的蘇怡華執刀,不料的是,唐國泰為了邀功,竟擅自調換,派外科醫生邱慶成執行此手術,由於這類手術本來就不屬於邱慶成的專長,導致陳心愉身體有諸多不順,甚至血栓有致命的危險。 我覺得救人本來就是醫生的本分,當我們身體虛弱躺在手術台上,因為我們相信他,所以我們必須把生命交給他,把希望也交給他,但他們卻做出那麼誇張的事。這是很不應該的,救人不但是職責,更是給一個人希望的最大方法,但是他們卻因為自己利益,把這件事弄得那麼難看,真的為他們感到丟臉又難堪,更是給病人造成更多的不便及痛苦,他們為了利益跟權力,而忘了他當初為什麼要當醫生的那一顆心,和忘了當初救人的熱誠與理想,相信當醫生和護理師的人,一定都有那顆『最熱情、最真誠、最善良』的心,往後也要一直保持下去!

文章標題:106學年度寒假作業閱讀心得  2018-03-03 22:53:27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護三乙 學號 1405101070 姓名 陳羿方 書名 從八仙塵爆看災後心理復原 作者 張家銘 出版社 出版年月 2016年12月 索書號 ISBN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1安排工作人員放鬆支持團體,舉辦家屬病情座談會,設計心理關懷單張,並與社服人員一同給 予傷患及家屬固定的關懷陪伴。 2 2015年6月27日台灣新北市八仙水上樂園 的粉塵爆炸引發大火,造成484人受輕重傷、 15人 死亡 3長期的復健有時會有挫折,回到現實的 校職場有時也未必順利。 4在不違反公序良俗與法律道德下,人人有權 利表達自身的想法與行為,自認正常人的我們,是 否敢坦然與真實表達自己的一切嗎? 5轉眼間,自殺關懷訪視員的工作已邁 入1年又2個月,回想從最初的個案電訪及 家庭訪視時, 始終說不出口的「自殺」這兩 個字,到現在可自在隨口說出。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2015的6月,台灣的暑假,在八仙水上樂園,因為粉塵爆炸引發火災,造成484人受傷,15個人死亡, 而且大多數都是年輕人,平均燒傷面積達40%以上,燒傷深度多達 二到三度,是非常嚴重的, 燒傷是很嚴重身體傷害,燒傷病人除了要經歷清創與植皮手術外,更是生理上的疼 痛、容貌與外表 毀損、皮膚的敏感與疤痕, 也要面臨長時間的復健,對於心理上有也是巨大的衝擊,而且大多數都 是年輕人,他們本來都還有美好的未來,卻因為這次的塵爆,讓他們不但燒傷以外,更失去了自信,和 外貌,還有極大的心理傷害,和恐懼,也因為這樣,讓許多人覺得,就算活的也都活得很痛苦,因為換藥 修復等,都是非常不舒服的,所以必須做傷患災後心理重建及自殺防治追蹤關懷訪視服務,辦理自殺 防治守門人訓練,並執行八仙塵爆傷患心理重建的長期追蹤研究,以了解傷患精神及創傷狀態、 憂鬱、失能、自殺 風險、需求、因應及生活品質,以能依分析 結果提供具體介入計畫及施政建議。 在醫療和護理界是這麼無私的奉獻,我真的很感謝也很佩服他們,當時的自己就立志要跟他們一樣, 用自己的力量來幫助需要被幫助的人,不管辛不辛苦,能幫到病人的忙,讓他們不要那麼痛苦, 真的是我想做的,真心覺得台灣的醫護人員很偉大,不但無怨無悔的為病人付出, 還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和與家人相處的時光,一心只為病患著想,在他們的細心照顧 下,讓這次八仙粉塵爆炸事件的死傷降到最低,因為醫護人員的付出,重大燒燙傷的高 存活率以非偶然,感謝台灣偉大的醫護人員無私的奉獻,未來我也要和他們一樣幫助 很人,用我的專業與善心來幫助他們。

文章標題:106學二學期暑假作業  2018-09-08 10:42:16

暑假作業 水中生產是媽媽的生小孩的一個方式 ,在水中生產中「水」不但可以讓媽媽減除疼痛,還能讓產婦有種放鬆的特殊效果,在水中生產中,研究著發現,水中生產可以激發婦女潛能,不需透過侵入性的技術,能讓婦女幾乎完全的自然生產,他們也特別強調水中生產要用「溫水」進行生產,現在水中生產已經發展50年了,透過媽媽們的喜愛與嘗試,助產師和產科人員更努力研發水中生產,將水中生產分為三期:嘗試期、學術研究期、邁向溫柔生產和實證研究期。 第一個嘗試期,幫媽媽打造一個生產的船隻,讓媽媽在船上進行生產,並且有海豚的陪伴,想要用一個最自然的方式生產,不需要過度依賴醫療措施,創造一個所謂的「溫柔生產」,現在的婦女都在醫院生產,雖然有一個專業的人為她服務,有消過毒乾淨的生產環境,但非媽媽能發揮潛能的進行生產,而都是透過醫療冷冰冰的器具進行,第二個學術研究期,開始建議所有的母親照護單位都應具有一個水池的設備,這是一個很理想的設施,慢慢的水中生產在英國盛行,也慢慢顯示出水中生產有很多的優點,例如:安全、放鬆減緩疼痛與減少損傷,對胎兒和母親都有助益,但相對的也浮現了一些缺點,例如:胎兒會吸入部分的水進入肺部,甚至有可能會缺氧、缺血性腦病變,但也只有一例在水中生產造成明確地新生兒肺積水死亡,因為有這些優缺點,所以更值得讓生物學家進行探討,第三個邁向溫柔生產和實證研究期,溫柔生產,主要是讓婦女在沒有暴力、害怕、壓力與疼痛下進行的生產方式,大部的媽媽在水中生產都會感到舒適與放鬆,因為和婦女子宮內有水有關,也因為能放鬆、減輕壓力增加舒適感,更能讓媽媽發揮身體的潛能將孩子順利娩出,而為了讓婦女更相信,醫護人員和助產士分析整理了幾個重要議題,1.會陰裂傷與排尿困難問題2.減輕疼痛和胎兒的狀況3.觀察母親和胎兒的感然情形。 不同的婦女當然有不同的看法,看完了這篇文章,我是非常支持水中生產的,現在的婦女對於生產有那麼多的焦慮與不安,可以藉由居家生產、溫柔生產或是水中生產等,多元生產方式,來進行生產,不需要過度依賴醫療設備和醫療化的宰度。水中生產是相當好的一個選擇,不但能幫助媽媽減輕疼痛,還可以讓媽媽在沒有暴力、壓力的情況下進行生產,也能讓媽媽跟小孩馬上有skin to skin的肌膚接觸,而水中生產也是能讓婦女發揮身體潛能的最佳方法,如果我以後要生小孩,我也想選擇水中生產,因為我不喜歡接觸很多醫療措施、陌生環境還很怕痛,所以我將來可以用水中和居家生產的方式,因為不但能讓我解除心理上的焦慮,還能減輕生理上的疼痛,更能解除到陌生環境的害怕! 出處: 吳昭華(2011).以「水中生產」歷史演進檢視婦女生產.助產雜誌,(4),17-22。


   1045101069    郭品妤  發表(10)筆  

文章標題:歡迎使用E-portfolio  2008-03-18 16:15:43



文章標題:104學年度寒假讀書心得  2016-02-19 13:40:01

小王子 小王子這本書我最喜歡也最想拿出來說心得的一句話是“因為你把時間投注在你的玫瑰花身上,所以,她才會如此重要」。狐狸的一番話讓小王子明白是玫瑰馴服了他,而那朵玫瑰也是他心中獨一無二的。” 我們選擇了護理,護理不是一個很好成為的職業,即便它的薪水穩定,即便它的工作好找,但是,護理是一個很辛苦的工作。 一般高中生將來面對的只是一份工作,而我們面對的不只是一份工作,而是一條生命。 在我們讀護理科的這段期間,要背的書、要考的試、要花的時間、要花的心力絕對不會比別人少,書一年比一年還要厚,花在課業的時間一年比一年還要長 我們花的所有精力、心力,都是為了以後當上一個稱職的護理師 對我來說,護理這個科系,因為我用心的花了數年的時間去學習,為了將來能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所以這個科系,對我一生來說,變的如此的重要。 一個人的愛情療癒 在一個人的愛情療癒這本書中,我認為最值得讓人深思的一句話是“帶來傷害的永遠是別人,但受傷永遠是自己造成的,只因為我們老是用錯誤的方法來處理失落的情緒鞥,唯有坦誠面對自己的情緒,以行動化解,你才能重新去愛,也被愛”在愛情上,我受過傷,帶來傷害的是別人,但是因為分手,我造成自己受傷,因為我的情緒不穩定,而在那段時間,處於一個失落、悲觀的情緒。 當一個人受傷時,有很多處理的方式,例如: 1.可以以平常心去面對 2.可以丟掉所有有關那段感情的物品或刪除聊天紀錄以便放下 3.可以與朋友聊聊天散散心 4.可以多看看身邊的人,也許會看到更好的 很多很多種方法,但也有很多人用很笨的方法來傷害自己已經受傷的心, 如果不好好面對現況,放下過去,那麼永遠都不會遇到愛自己的人, 因為你沒辦法去接受下一段感情。

文章標題:104學年度暑假讀書心得  2016-09-06 17:20:48

文章出處:愛在吾土吾鄉 人物:張惠蘭 人物背景:張蕙蘭,台灣省台中市人,民國二十年生,馬公海軍共濟病院看護婦講習所結業,歷經澎湖縣衛生股護士、澎湖縣衛生局護士、澎湖縣衛生局護理督察員、澎湖縣衛生局第五課課長、澎湖縣衛生局代理局長等職。推薦事蹟為:自日據時代接受看護講習訓練以來,五十年的公職生涯全都奉獻給澎湖鄉親,奉派七美鄉服務期間,更不眠不休地為離島居民的健康把關。 感人段落:五十年前,為了防疫、接種、衛生宣導家庭訪視等任務,她跑遍澎湖各島;奉派七美八年中,暈船暈怕了的她,一、兩個月才能回家一趟;一對幼子守著碼頭,問才下船的叔叔:「媽媽今天回不回家?」 簡介:張惠蘭女士,他擔任了衛生院唯一公共衛生的護士,也是當時為了霍亂疫情去幫忙的唯一女性。當時的她為了控制霍亂疫情,包下了全縣接種的任務,儘管它是一個容易暈船的人,他一樣做船出去幫忙別人,甚至把自己還在喝母奶的小孩子交給在公賣局菸酒配銷所上班的丈夫,後來委託曾任縣議員的吳紅葉幫忙照顧,所幸剛好吳紅葉女士剛生完產,母奶供應還算足夠,所以擔任了一周的奶媽。當假日時,當主任及助產士都休假去時,張惠蘭女士甚至擔任起接生護士,把自己過去所在主任及助產士邊學的技術都運用了出來,也成功地位婦人接生。儘管在民國58年後,他離開了七美島,調回衛生局服務,他也不時掛念著那個他曾經服務過快樂過的地方,也心想著:「七美留有我想念家、想念孩子的難忘回憶,想忘也忘不了!」退休一年多以後的張惠蘭女士遙遙西望那個島心裡不想著「再隔些日子,也該到島上走一走了。」 感想:張惠蘭女士,他無私對那些跟他非親非故的百姓們奉獻出他半世紀的心力,從不喊辛苦,看到人們有什麼問題,總是會不厭其煩的去協助,當時的霍亂疫情,他也不曾害怕自己被感染,一心只想要幫助那些身上承受著病痛的人趕快恢復原本的健康,讓他們可以快快樂樂健健康康的享受生活。他視病人為親人的精神,是我們做醫護相關工作的一個精神標語,一個我們要去學習跟效仿的典範。

文章標題:105第一學期勞品心得  2016-11-16 13:02:59

文章-抱怨是一種毒藥 我做了:抱怨會摧毀我的意志,降低我的身價,翠毀我的身心,削減我的熱情 真正的高雅,不在於環境,不在於出生,而是在於本質 學習當一朵蓮花,長在汙泥下,還是出淤泥而不染。 我學到了:我常常抱怨家中的親人碎碎念很吵,但是我卻也從沒道歉 我常常抱怨課業壓力大,書中內容看不懂,卻不曾去問自己為何上課不認真 我未來還想要做:將來我要把怨恨改為自行的修練,多讚美別人。

文章標題:105第二學年度寒假讀書心得  2017-02-17 02:07:41

書名: 人體使用手冊 作者: 吳清忠.吳嘉維 出版時間: 2013年(民國102年)4月 大綱: 說明現代人生病,常是因為生活中的某些壞習慣日積月累的結果,比如說:吃東西狼吞虎嚥、愛喝冰的等等......而這些習慣,大部分都是從小的時候就慢慢養成的,長大後,習慣就變得更難改了。 這本書前顯易懂,說明這些健康問題的發生原理,小孩子也能看的懂。並利用簡單易學的穴位按摩來舒緩,獲取爭確的解決方式。能從人們的生活習慣做起改變,疾病就不易纏身,更能建立全家正確的健康觀念及良好的生活習慣。 心得: 我最喜歡的是這本書裡面的第六章節-常打噴嚏怎麼辦。 我獲得了好多知識,例如說:夏天睡覺時,如果冷氣睡覺最好是穿長袖長褲,不然寒氣都會從手臂跟大腿進入體內、夏天如果吃冰的太急,寒氣就會跟著進入胃內,而胃就會以打噴嚏來排掉胃內的寒氣、通常我們洗完頭如果不吹乾頭髮,當風一吹時,寒氣就會進入頭部等等的。 我從小就是過敏性體質,小時候皮膚過敏比較嚴重,現在長大了,皮膚好了,但是我的鼻子變得非常的敏感,動不動就鼻竇炎、打噴嚏的,搞得我整個人都不舒服,尤其在換季的時候。看完這本書後,我覺得真是受益良多啊,今年夏天的時候我一定要照著這些方法試試看,看能不能就此改善我的老問題。而且俗話說的好,愛水不怕流鼻水,我常常為了漂亮,穿的很少,難怪一直感冒,哈哈,看來我還是個乖寶寶比較實在。

文章標題:大體參訪  2017-04-26 14:32:26

大體參訪 班級:護二乙 教師:薛曼娜 學號:1045101069 姓名:郭品妤 座號:16 (一)給大體老師的一封信: 1.對大體捐贈之看法? 大體捐贈為人過世後,對社會上的一份貢獻‧捐贈出來的身體能夠送往各個醫學院作為教學研究用途。 2.為何需要大體捐贈? 大體捐贈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一件事情,大體老師在往生後,遺體可以用來讓醫學院的學生們作為觀察練習的榜樣,讓他們能夠更了解到我們人體的構造等等之知識,也可以讓一些研究生作為研究疾病研究器官研究構造。 3.對捐贈者之感想? 很多人說,死後要保留全屍是最好的,雖然死後會火化等等,但他們並不是這樣想的,他們卻選擇了另一條路,「大體捐贈」,他們將自己死後的遺體交付給醫學研究教學,儘管他們知道成為一個大體老師,身上之皮膚器官組織等等都會被一一解剖,但他們卻也一樣選擇了無私地把自己奉獻給社會,讓自己死後也能為社會奉獻,他們是一個很有大愛的人,謝謝你們。 4.應如何表達對捐贈者的尊重? 他們是我們很多人尊重的對象,心理要時時刻刻告訴自己他們這種無私的精神不是我們所能擁有的,心中要對他們充滿著感激。 (二)學習過程中的自我反省與收穫: 1.What?在2015年時,我已參訪過大體解剖,但那次僅是參加醫學營,這次的參訪更有意義。之前的大體參訪與這次的大體參訪不同的就是大體老師,過去我看到的是,一進去,每個桌子上分別擺著不同的器官讓我們觀看及觸摸,但這次為完整的大體老師讓我們學習。 剛開始進去時,除了福馬林的味道外,最讓我驚訝的是,一桌一桌的大體老師身外裹著布,外面再包著黃色的塑膠帶,我看到後開始興奮也尊敬的等待參訪開始的那一刻。我們依序看很多地方,眼睛、耳朵、骨頭、肌肉、神經、消化系統、生殖器官等等,讓我接觸到了許多大體老師的各個器官,也發現了許多我不曾想像過的事情,例如:神經(實心)及血管(空心)之觸感的不同。 2.So what?這次的大體參訪讓我收穫到不少,要不是有大體老師無私的奉獻,我也無法了解到課本上無法表達清楚的知識。真的很感謝大體老師的奉獻,讓我們對人的身體構造有更加清楚的成長,謝謝你們。 3.Now what? 大體老師曾經也是一個有喜怒哀樂的人,看著他們躺在桌上以他們 冰冷的身體來為我們教學,不禁想起我們還身體健康活在這個世上,但有些人卻不為社會上奉獻不為社會付出,這樣豈不是浪費了自己的一生。所以我們既然還好好的活在世上,那麼就多做一點好事,為自己做點有意義的事吧。

文章標題:大體參訪  2017-04-26 14:32:34

大體參訪 班級:護二乙 教師:薛曼娜 學號:1045101069 姓名:郭品妤 座號:16 (一)給大體老師的一封信: 1.對大體捐贈之看法? 大體捐贈為人過世後,對社會上的一份貢獻‧捐贈出來的身體能夠送往各個醫學院作為教學研究用途。 2.為何需要大體捐贈? 大體捐贈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一件事情,大體老師在往生後,遺體可以用來讓醫學院的學生們作為觀察練習的榜樣,讓他們能夠更了解到我們人體的構造等等之知識,也可以讓一些研究生作為研究疾病研究器官研究構造。 3.對捐贈者之感想? 很多人說,死後要保留全屍是最好的,雖然死後會火化等等,但他們並不是這樣想的,他們卻選擇了另一條路,「大體捐贈」,他們將自己死後的遺體交付給醫學研究教學,儘管他們知道成為一個大體老師,身上之皮膚器官組織等等都會被一一解剖,但他們卻也一樣選擇了無私地把自己奉獻給社會,讓自己死後也能為社會奉獻,他們是一個很有大愛的人,謝謝你們。 4.應如何表達對捐贈者的尊重? 他們是我們很多人尊重的對象,心理要時時刻刻告訴自己他們這種無私的精神不是我們所能擁有的,心中要對他們充滿著感激。 (二)學習過程中的自我反省與收穫: 1.What?在2015年時,我已參訪過大體解剖,但那次僅是參加醫學營,這次的參訪更有意義。之前的大體參訪與這次的大體參訪不同的就是大體老師,過去我看到的是,一進去,每個桌子上分別擺著不同的器官讓我們觀看及觸摸,但這次為完整的大體老師讓我們學習。 剛開始進去時,除了福馬林的味道外,最讓我驚訝的是,一桌一桌的大體老師身外裹著布,外面再包著黃色的塑膠帶,我看到後開始興奮也尊敬的等待參訪開始的那一刻。我們依序看很多地方,眼睛、耳朵、骨頭、肌肉、神經、消化系統、生殖器官等等,讓我接觸到了許多大體老師的各個器官,也發現了許多我不曾想像過的事情,例如:神經(實心)及血管(空心)之觸感的不同。 2.So what?這次的大體參訪讓我收穫到不少,要不是有大體老師無私的奉獻,我也無法了解到課本上無法表達清楚的知識。真的很感謝大體老師的奉獻,讓我們對人的身體構造有更加清楚的成長,謝謝你們。 3.Now what? 大體老師曾經也是一個有喜怒哀樂的人,看著他們躺在桌上以他們 冰冷的身體來為我們教學,不禁想起我們還身體健康活在這個世上,但有些人卻不為社會上奉獻不為社會付出,這樣豈不是浪費了自己的一生。所以我們既然還好好的活在世上,那麼就多做一點好事,為自己做點有意義的事吧。

文章標題:105學年度暑假讀書心得  2017-08-31 21:39:06

題目:專為華人設計的終極核心訓練 1.為什麼每一個人都需要有核心的力量? 在現今動得少吃得多的生活習慣下,長時間坐著不動,造成腰、腹、臀、腿的肌肉力量減弱,關節肌肉柔軟度不夠,長期姿勢不正確,身體動作錯誤,除了引發脊椎、關節的退化問題、腰酸背痛、肩頸痠痛等等的骨骼肌肉系統疾患之外;肌肉量的減少,也會造成代謝速度降低,熱量消耗不足,脂肪囤積在腰、腹、臀,腰、臀圍的數字不斷增加,與肥胖相關的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問題也就慢慢產生。 2.少吃多動必定瘦?姿勢正確是前提! 肥胖,源自於錯誤體態。多運動、多活動,的確會讓身體擁有較多肌肉,然而動的方式和姿勢正確與否卻很少被留意,其實這是健康瘦、漂亮瘦、帥氣瘦的重要關鍵。姿勢如果不正確,骨骼結構錯誤,會造成肌肉收縮效果不彰,基礎代謝率便無法提升,就算拼命運動,體重跟身形不但沒改變,還會弄得一身傷,最常見的就是腰部跟膝蓋扭傷。事實上,只要姿勢正確就會瘦,而且一定瘦的勻稱好看。 心得:我會選擇看這本書完全是因為我想減肥但是我發現自己的毅力真的超級薄弱的哈哈,所以我就借了這本書想要輕鬆一點的瘦下來,但是一是我沒有恆心二是7月在實習8月在打工上班,每天回家就懶得動了,哈哈,雖然書看過一遍,但身體動不到完整的一遍,哀....我寒假再繼續吧哈哈。

文章標題:106學年度寒假讀書心得  2018-03-04 22:49:04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護三乙 學號 1045101069 姓名 郭品妤 書名 從八仙塵爆看災後心理 復原 作者 張家銘 出版社 自殺防治網 出版年月 2016年 12 月 索書號 ISBN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1.這是少見一次性、大量性、同質 性的特殊災害事件,受害者大多數為年輕 人,燒傷面積平均達40%以上、燒傷深度多達 二到三度 2.燒傷為嚴重的身體傷害,燒傷病人除 了要經歷多次清創與植皮手術、生理上的疼 痛、容貌與外表毀損、皮膚的敏感與疤痕, 也要面臨長時間的復健,對於心理上也是巨 大的衝擊 3.燒傷病人的治療分為三個階段: (1)急性期:自燒傷起幾天到幾周,病人生命 狀況不穩定,常須緊急清創與植皮、小心感 染,需要積極的住院醫療;(2)適應期:從燒 傷後的幾週到幾個月;傷口癒合結痂、換藥 與疼痛、容貌與外表受損等,慢慢接受燒傷 的事實;(3)復健期:由數月到數年,病人將 面對身體的復健、回歸社區、重新面對家人 朋友以及工作的問題,生活品質也與過去不 同。 4.在 這時期觀察燒傷病人除少部分人有譫妄狀態 外,多是呈現急性壓力反應,像是震驚、焦 慮、害怕、失眠,擔心清創、植皮、換藥的 疼痛與不安,在病情漸穩之後則是擔心對於出院後未來日子的適應。 5.女性、燒傷面積大、燒傷部位多、臉部燒 傷、痛與癢的程度高、失能指數高,皆是重 要的危險因子。超過一半以上傷友仍有工作 學業的嚴重或非常嚴重的失能,顯示回到原 本的學業工作仍有困難。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八仙塵爆此一特殊災難,隨著時間 越久,燒傷的生理需求減少,但心理社會的需求增加 。許多嚴 重燒傷的患者的復健仍未中止,而殘存於身 體的表皮疤痕是一輩子的事,長期的協助與 關注是必須的。 這種傷燙傷的傷害遠遠不是我們一般人能夠想像的道及承受的。所以我們身邊如果有遇到或者是有接觸到這樣的病患時更需要有耐心及同理心的陪在她身邊給他支持跟鼓勵。

文章標題:106暑假心得  2018-09-09 23:03:05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護四乙 學號 1045101069 姓名 郭品妤 書名 初產婦與早產兒建立親子依附關係之護理經驗 作者黃依晴 出版年月201108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本文探討一位初產婦與早產兒建立親子依附關係的過程。個案因安胎失敗於妊娠33+3周自然分娩,以羅氏適應模式收集評估個案資料,確立個案有照顧者角色緊張,及淺在危險性父母/嬰兒依附關係改變的健康問題。並依照個案需求,給予個別的護理照護措施,包括主動提供訊息;安排彈性探視時間;漸進引導照護相關知識與技巧;示範及引導個案觸摸她的孩子,同時教導早產兒按摩技巧,並鼓勵個案哺餵母乳,最終成功降低個案緊張的情緒問題,更能勇敢撫摸及報自己的小孩並哺乳。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對於生出早產兒的母親,他一定心裡有很多的自責感或是一些我們不能感受到的,這個時候我們就是要以正確的護理措施來幫助他,好好地陪伴他,一步一步的教導他一些育兒的技巧,也可以慢慢增進她與小孩的親子關係,久了,一定可以解決問題的。


   1045101068    蔡孟哲  發表(6)筆  

文章標題:歡迎使用E-portfolio  2008-03-18 16:15:43

歡迎參觀我的學習歷程檔案
這裡包含了我的學習紀錄與個人資料
希望大家能不吝指教

文章標題:暑假作業  2016-09-11 22:14:08

留學日本、加拿大、美國,成為第一位在美國取得護理碩士學位的台灣人─陳翠玉。 陳翠玉彰化高女畢業後,渡海到日本東京的「聖路加女子專門學校」就讀。1942年畢業返台,先後任職於台灣總督府和台北保健館。一九四七年申請到世界衛生組織的獎學金,遠赴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攻讀護理教育,是台灣第一位榮獲WHO獎學金出國的留學生。一九四八年取得學士學位後返台,擔任台大醫院護理部第一任主任,創辦「台大護校」,擔任校長。第一次招生男女兼收,也創下了台灣男性護士生的首例。幾年後到美國波士頓大學進修護理行政,取得碩士學位後返國,繼續擔任台大護校校長。陳翠玉在一九四八年自加拿大學成返台後,受聘為剛成立不久的台大醫院護理部主任,她廢止日式的壓抑性護理,重新引進英美式的現代護理,大刀闊斧地革新了台大醫院的護理制度,同時也大幅提升護士在醫院的地位,因而造就了今日台灣多元發展的專業護士制度。改革的內容《護理的信心》書中列了十二大項,在此轉述有關護理地位提升的部份:陳翠玉改革的第一要務即設置護理部、辦公室、護士轉由護理部管理。也就是增加護理的專業自主權;改進護理工作的內容,不再「包辦所有的瑣碎事物」將打掃的工作交給工友,所謂「病床上照顧工作由護士管理,病床下的打掃及其他雜事由工友負責」;設立供應中心準備敷料消毒器械;設立書記分擔行政工作;建立護士輪班、休息及工作時間制度等。這一段改革的經歷,或許就是陳翠玉對台灣護理界最大的貢獻。也因為如此,在陳翠玉辭世十七年之後的2005年,隸屬於行政院衛生署的台灣醫療史料文件中心將陳翠玉推選為台灣護理界的典範之一。陳翠玉當年她婉拒了日本國內的優渥職位,一心返台服務同胞。面對接踵而來的美軍空襲、終戰、國民政府進駐、蔣政權流亡來台等歷史動盪,陳翠玉積極投入,她出面擔任戰地醫療總指揮、動員青年團救護隊、成立普及全台的衛生所、撲滅自中國引進的霍亂、改革台大醫院護理部、創立台大護校、台大護理學系,由其她改革當時的護理制度,使護士的地位提昇,對台灣的醫療環境更是功不可沒,她的精神將成為激勵與奉獻的台灣女性典範!

文章標題:勞作品德  2016-11-16 21:59:28

我看完文章後我學到了如何讓自己不要那麼愛抱怨我覺得帳幾篇文章對我幫助很大我覺得很好

文章標題:讀書心得  2017-02-19 15:08:37

書名:黑白世界彩色人生 作者:潘台成(淡江大學建教合作中心講師)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4 作者這次藉由圍棋來教導我們人生的道理,作者覺得人生就像下圍棋,在每次的勝敗中,象徵的人生中的順境與逆境。圍棋的規則很簡單,但下棋的步數卻可以很複雜,這就好比世間的道理很簡單,卻造就了無數不同的人生。要贏得這盤棋,考慮的不只是眼前這一手,未來的盤勢都要仔細盤算,如有看過棋靈王這部卡通就能知道,主角進藤光在後來的境界,他下一步棋在未來的路數可以銜接好幾個下法,並且猜測對手的心思,把對手可能下的步數全盤考慮進去。人生也是如此,不要只想短視近利,要將眼光放在長遠的未來,這樣才能活出生命中的價值。 書中的某個短篇故事:每當一籌莫展時候,我會去看一個石匠敲打石塊。也許他已經敲打了近百次仍不見裂縫,可是就在第一百下的時候,石塊一分為二。我知道,那不只是最後的一擊才成功的,而是前面九十九下所奠定的。成功是靠努力達成的,不是光靠希望而已。天底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任何事都是需要經過努力的。世界上沒有天才與笨蛋,只有勤勞與懶惰的人。看那些一流的企業家,他們今天之所以有如此的成就,絕非上天賜予他們,而是他們比任何人都還要來得努力。沒有一個一流的企業家說不出他們過往的血汗史,他們的經驗一定比我們都還要來得多更多。只要努力,就能創造自己非凡的人生。

文章標題:大體參訪  2017-04-27 21:52:43

(一)  知道這學期要參觀大體老師後,心情一直覺得很緊張,看大體解剖的情境頓時浮現腦海:冰冷的屍體、蒼白的器官、刺鼻的福馬林味道、昏倒的同學、超過一星期不敢吃肉。直到看到大體老師那一刻,我整個緊張的情緒頓時平靜,幾乎沒有聞到福馬林的味道,教室採光也令人舒適,而老師就這樣靜靜地躺在那裏,用她的身體和生命教育我們,看到老師身上已經有許多被醫學院學生練習過的痕跡,而皮膚經過福馬林的處理後更是失去原來該有的色調和彈性,心想,這對於老師還有她的家屬而言,當初是需要多麼大的勇氣才能作出捐贈大體的決定啊!而活著的人能充分溝通達成共識,遵照死者遺願,在生死兩相安的情況下,死者的生命不因逝去而結束,反而是另一種「把愛傳出去」的型式,用肉身教導她的學生,使之成為一個好醫生救助更多人的生命,延續了生命價值。 (二) 雖然參訪大體老師,難免會令人不得不聯想到遺體、屍體、死人…等禁忌話題,但藉由參訪前的大體老師生平介紹,以及家屬訪談影片,讓我們深刻的和老師的生命連結,更能同理老師願意以身示法的無私情懷。對我而言,此次參訪的意義更像一趟生命價值的探討與自我檢視之旅,謝謝、大體老師以及帶我們領略這一堂寶貴課程的台大醫學院的講師們。 (三) 1我發現原來人小小的身體裡可以裝那麼多器官真的是讓我大開眼界 2. 我對大體老師們是充滿內心的感謝與尊敬,因為他們的貢獻讓我們在人體解剖課程上又多了一些了解。也讓我在之前不會的地方加強深刻的印象。 3. 每個人都會歷經生離死別的過程,所以避免不了各個過程。但還是要看個人要怎麼活得精彩,心中的感想是它們雖然心靈不在這個世上了,但它們的身軀遺留在人世間給後代的人們研究。我在大體老師身上學到很多東西,懂得珍惜生命.活在當下。

文章標題:105暑假作業  2017-09-04 19:13:26

我們每天處於複雜的人際關係中,人與人之間難免會有摩擦,這時候最有效的解決辦法就是「溝通」,而有效的溝通,首先是必須站在對方的立場設想,了解對方的需要是什麼,再來,進行彼此意見的交換,聽聽彼此是否有共通點的存在,要是雙方起了爭執,只要有一邊知道先讓步,無論讓的是真是假,是五塊錢,還是五分鐘,事情就會變得順許多。接著,溝通絕不能一次不成功就放棄。溝通是要百折不撓,一次又一次,不斷的溝通。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世界上沒有事情是不能用溝通來解決的。 人一旦有了接觸,便開啟了溝通的大門,因此我們能說「溝通」與生活息息相關。看完這本書,讓我深深體會到,溝通是藝術,是技術,更是學術。要能有效去用運用多半來自經驗或學習,只是有些人在一生當中,未曾反省,也未曾借鏡,自然未曾學會溝通之道。其實在這本書中,作者教了我們有效溝通的捷徑就是-幽默。當我在起爭執的時候,能夠用幽默的方式來化解,還能使大家會心一笑,豈不是一舉兩得嗎!幽默通常不直接面對問題,而是採取事情的反面來說,就取個書中的小例子。 宮裡的弄臣得罪了皇上。 「把他扔到河裡!」皇上大吼:「不准他上來。」撲通一聲,侍衛把弄臣狠狠丟進護城河哩,看樣子弄臣非死不可了。咕嚕、咕嚕,河面冒著水泡,隔一下,弄臣居然浮出來了,往岸上爬。 「誰叫你往上爬?」皇上怒氣未消。 「叩稟皇上,君要臣死,臣不敢不死,可是在水底下看到屈原,他叫臣快上來。」 「屈原?」皇上一愣:「他說什麼?」 弄臣趴著岸邊,一邊吐著水,一邊說:「他說,他不幸遇到壞主子,所以不得不投江;可是臣這麼幸運,有您這樣的明主,怎麼也下去了呢?所以要臣快滾。」皇帝大笑了起來:「說的好!說的好!快把他拉上來吧!」 幽默也常是突然發生,出自於一種機智,反映了幽默者的智慧。以幽默的方式,會使人產生好感,進而認同你的意見,達到一種有效的溝通方式。在這個多元的時代,人人都想表達自己的意見,使溝通技巧變得愈來愈重要。不管是親人之間、朋友之間或是夫妻之間要先學會尊重對方,一旦受到尊重了,對方才會以同理心傾聽自己的需求。 在現代社會中,每天都發生大大小小的事情,要是每件事都爭的死去活來,人際關係早已決裂光了,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要懂得學會良好的溝通方式,使彼此的傷害降到最低,將事情處理到最圓滿,這樣一來人與人的關係變的和諧,社會也將變的更美好。


   1045101067    楊嘉馨  發表(6)筆  

文章標題:歡迎使用E-portfolio  2008-03-18 16:15:43

歡迎參觀我的學習歷程檔案
這裡包含了我的學習紀錄與個人資料
希望大家能不吝指教

文章標題:寒假作業  2016-02-16 21:45:48

關於這兩本書的心得帶給我的啟發,【人要學會走路,也要學會跌倒】【樂觀中看見機會,悲觀中只見苦楚】當一個人站在成功的高峰上一定要謹記要對還沒成功的人一些尊重,一些鼓勵,勉勵逆境中的所有人積極面對!因為當你在走下坡時你會遇見他們,人生中,讓你疲憊厭煩的不是一座山,而是鞋中的一粒沙,用積極的心態使自己輕鬆地到達自己的高峰,超越挫敗,真的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困難,要讓挫折成為我們向前走的加油站,利用跌倒讓我們學會自己站起來跑向成功○ 人之所以認為成功很困難是因為自己沒有一顆持之以恆的心,歷經一次次的失敗與挫折就放棄墮落,往往都沒有想到在差一步說不定就成功了,現代的人抗壓性一個比一個低只要說一句自己不想聽到的話就要死要活的,把自己推入地獄的萬丈深淵,一蹶不振永遠不敢抬頭再次面對陽光○

文章標題:寒假作業  2016-02-21 22:27:26

人一定要有夢想,有目標,平日若無法做好準備,當苦難來臨,就只能慌張.無措.最終被現實的殘酷擊倒!關於這本書告訴我的內容希望大家都能夠在逆境中求生存,要用積極的態度去面對所有人生的重要課題,不要因為害怕.畏懼,就選擇退縮!只要自己擁有一顆持之以恆永不放棄的心,做好準備,隨時都可以做往夢想的旅途前進,就算過程很辛苦,很坎坷跪著也要把他走完!我常常用這句話來勉勵我自己,不要讓自己墮落,我真的不錯!發光並非太陽的專利,我其實也可以發光的!

文章標題:104學年度暑假作業  2016-09-06 17:56:56

書名:安寧療護社會工作   感想:人的一生中常常遭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而人們經常 是努力的克服它、適應它。當得知患了癌症時,每個人都 害怕去面對它,總是將癌症和死亡連結在一起,生活就開 始混亂了,情緒不穩、忿怒、恐懼、漫無目的的四處求醫 ....等。求醫過程中,病人是非常辛苦的,當癌細胞被妥 善的控制,生命便可延續,然而癌細胞蔓延時,不舒服的 合併症接踵而來,諸如:疼痛、呼吸困難、行動無法自如 、大小便失禁、食慾減低、吞嚥困難....等。在醫療無法 突破癌細胞侵襲的瓶頸之下,為癌症末期病患提供完整性 服務,容其人生的最後一程過得有品質、有尊嚴。 當工作者在安寧療護社會工作情境中的衝擊與挑戰,需面對死亡與苦難的焦慮與孤獨的心情,找到真正了解的人可以分享否則只會讓人漸漸對生活失去方向慢慢墮落,投入助人關係的傷感和辛苦,如果短期內有多位病人過世,必須很快收拾起對前一位病人的悼念之情,轉換心情繼續專注的協助下一位病人和家屬,這個過程對我們來說是真的有些辛苦,承擔助人責任的壓力與負荷,因為我們面對的病人都是因重病復發隨時都會死亡的病人,能清楚在工作中感受到病人的生命消縱即逝,經常要在很有限而短暫的時間協助病人和家屬,沉重的助人壓力多少會讓人害怕自己失去掌控助人情境時機,導致壓力不斷升高,個人喪親經驗的涉入和影響,有時當我們要服務病人及家屬,或多或少都會觸動到自己過往的經驗,這些未解的心情很容易被挑起,使我們不得不面對和整理自己的情緒,減低過度涉入助人關係的影響,整理完之後漸漸能夠面對親人離世的事實,也能調整和避免過度投入工作,有利於安寧療護的工作,這整段過程並不簡單也不容易,所以我們要相信苦難會帶來成長,並使人追求意義,人就有能力超越痛苦不僅要將經驗化為助力,也要表現出能更深刻體會病人及家屬需要,並接納與支持他們。

文章標題:抱怨是一種毒藥(勞品)  2016-11-15 23:43:28

遇到挫折不要急著抱怨這個世界沒有人理解你,而是先找出原因為甚麼會導致自己變成這樣。 想要成為一位真正的強者不是不會哭,而是含著眼淚向前衝,就算路途有多曲折,心裡也只有一個 衝 ,如果我的人生是個迷宮,那心就會是我的地圖,我相信心越堅定路越清楚。 希望未來我也能成為一位強者,利用自己的成功,讓別人也能成為因為自己成為一位成功的人。

文章標題:抱怨是一種毒藥(勞品)  2016-11-15 23:43:28

遇到挫折不要急著抱怨這個世界沒有人理解你,而是先找出原因為甚麼會導致自己變成這樣。 想要成為一位真正的強者不是不會哭,而是含著眼淚向前衝,就算路途有多曲折,心裡也只有一個 衝 ,如果我的人生是個迷宮,那心就會是我的地圖,我相信心越堅定路越清楚。 希望未來我也能成為一位強者,利用自己的成功,讓別人也能成為因為自己成為一位成功的人。


   1045101066    吳雨潔  發表(11)筆  

文章標題:歡迎使用E-portfolio  2008-03-18 16:15:43

歡迎參觀我的學習歷程檔案
這裡包含了我的學習紀錄與個人資料
希望大家能不吝指教

文章標題:不要跟我耍心機  2016-02-18 13:55:25

目前世界上的人口總共超過60億人,我們又何能了解他們的內心想法 任何一個人的內心都是蹤跡可循,有端倪可察的,不管她掩蓋得多麼嚴實,只要我們用心觀察,都會不經意地從各種動作中發現一點蛛絲馬跡. 這本書給予我們許多知識,可以從表情揣摩其心情,從姿態彰顯素養,從動作看出其隱含祕密,從品行看清他人,從說話講究其禮貌性,從小處戳破謊言,從興趣透視人心,穿著透漏品味,從細節決定高度,當然還有他對一件事情的態度. 學會這幾點,其實我們也可以看透人心. 很多人為了掩飾自己內心的情緒而選擇說謊.然而,語言可以騙人,但是人的動作卻不會作假,只會反映出一個人內心的真實想法. 即使是一模一樣的身體語言出現在別人身上,意義也會有所不同.每個人都是獨特的,表現出的語言當然也與眾不同. 觀察和分析他人的小動作是我們讀懂他人內心的核子武器.學會識人辨人方法的基礎上,掌握為人處世的策略,不僅能讓我們在職場中如魚得水,還能收獲更多,達到無往不勝的高超境界. 畢竟我們以後是在職場上互相爭鬥,這本書讓我們了解了許多.

文章標題:最後的笑顏  2016-02-18 16:13:55

這本故事是一本真實的故事,關於 修復納棺師 的故事 未來將身為護理人員的我,看完之後感觸很深. 燃燒自己照耀別人,將會成為我的座右銘. 對家屬來說,親人很重要,畢竟是生活在一起的人,面對突如其來的意外,不管誰都會不捨. 作者修復的不只是大體,還有家屬的心靈。 人一死,就會隨時間出現變化,那是無可奈何之事;然而,對家屬來說,亦是難以忍受之事。 身為醫護人員,我們就該以視病猶親的精神去服務病人.以全新、全智、全力、全天候的去看護病人.以專業而有耐心的態度幫助病人.一直關心病人的病情,不管是否出院了,提供適當的照護.陪伴在病人身邊,為病人做最完善的服務.以雙手、雙膝、雙腳、來服侍病人. 其實我們要的並不是高額的薪水,我們辛苦的付出只為了換來病人的一句謝謝,無私地為病人服務,那才是我們想要的. 當病人向你說了一句謝謝,儘管是在也簡單不過的謝謝,也很暖心. 我喜歡護理,喜歡幫助別人.我相信很多護理人員都是這樣的,我們不求回報,我們熱愛服務. 我們要成為病人眼中的白衣天使,全心的為他們服務 !

文章標題:守護者的凝視  2016-09-04 20:04:07

看完這本書之後,當你遇見下一位醫生 或許可以再想想,你願意信任他嗎? 這本書裡寫到,各種罕見病狀的發生,與醫護人員如何治療和與病人之間信任與不信任的關係。 當絕望的病人,遇見勇闖極限的仁醫,在生死交關之際,見證最溫暖的白色力量。 遇到生死關頭時,誰不想碰上願意打破成規,奮力救人的醫生呢?然而,醫生往往背負著極大的法律風險。特別是在病人態度並不堅持的情況下,醫護人員無法『視病猶親』,病人也無法『視醫如親』。 可是這本書本裡的8位病人,都願意冒著最大的醫療風險,義無反顧的支持醫生,在充滿困難的醫療領域攜手前進!幫助醫生超越自我,也樹立醫療的里程碑。 而讓醫生敢於奮力一搏的, 是病人義無反顧、毫無保留的信任! 在工作職場上,醫護人員必須與病人和家屬搭建信任的橋樑。 在病人感到失望、絕望的時候,我們能和病人多互動並用正向的鼓勵方式,陪伴病人一起抵抗病魔。 雖然我們能醫治他們,但是我們不能對他們的生活有所保障,病人得為自己負責。 我們是病人們眼中的天使,所以要盡可能的將病人『視病猶親』 同樣的, 我們要凝視自己,凝視過去。這樣的我們才能走向未來!

文章標題:台灣心臟外科第一人 - 洪啟仁醫師  2016-09-06 11:38:03

他勇於承擔第一人的重擔,帶領台灣心臟科由荒蕪進入到穩定的發展 他更勇於拒絕第一人光環的誘惑,決定不做爭議性極高的心臟移植 這本書說的,是一個醫生終生追求、實踐專業和道德信仰的故事 當時的洪醫師心裡的想法是:走一條沒有人的路,比較有挑戰,比較有意義。他勇於打破現實,超越自己。 當絕望的病人,遇見勇闖極限的仁醫,在生死交關之際,見證最溫暖的白色力量。 遇到生死關頭時,誰不想碰上願意打破成規,奮力救人的醫生呢?然而,醫生往往背負著極大的法律風險。 洪啟仁醫師他自我砥礪,克服壓力,熬出一身好本領,並在恩師的期許下,選擇成為一個心臟外科醫師,走一條當時荒涼的路。 當時的年代,政壇上各方激烈爭鬥,學術圈和醫界也難免染上色彩,洪啟仁則總是說:『我既不藍也不綠,始終是醫生袍的顏色,白的。』 洪啟仁形事有種風格,那就是『盡』,工作時全心盡責,放鬆時則徹底盡興。 蓄勢待發的洪啟仁還是『職員』時,就迫不及待和幾個同學跑到病房,練習打針,靜脈注射等基本功。由此可見他熱忱於學習! 那個時代沒有人自覺是『血汗醫生』,既然病人的健康在自己手上,全力以赴就是醫師唯一的一條路。 從來就沒有人親自教授洪啟仁這種手術的技巧,他憑著看手術紀錄片的領悟,和膽大心細的臨場技術,克服困難,創造台灣開心手術另一個第一。 醫者的養成,漫長辛苦是必然,挫折是必然,但這也是即將擔負重大責任者應承受之必然!

文章標題:抱怨是一種毒藥  2016-11-12 12:04:57

就像文章所說的,與其抱怨不如改變,抱怨會摧殘我們的意志. 人生是一場修練,沒有火煉考驗,那又如何磨練出現在意志堅強的你呢?在逆境中學會提煉自己,改變自己,學會成長,我們將不再是長不大的大人.多找方法 少找藉口.其實抱怨並不等於解決. 今天你怎麼抱怨他人,哪天他人也會用同樣的方式對待你,與其抱怨,不如好好溝通解決. 從小爸爸就很討厭我們吵架,只要吵架了,爸爸就會要求我們到玄關去罰站,而吵架的人必須抱在一起,後來的我們,就會不住笑出來的和好了.教會了我們以後有什麼事情就說出來找方法解決.而不是在背後閒言閒語的. 少一點抱怨對你我都好,我也不喜歡身邊的人一直抱怨,我聽了也會不耐煩.

文章標題:學會說不  2017-02-13 21:39:26

我這個人,不太怎麼拒絕人家,不是因為來者不拒,而是因為我 不知道該怎麼拒絕。 嘴巴上說好,但其實內心不知道該如何拒絕,怕因為拒絕了,就破壞跟對方的關係。這種方式是即使需要犧牲個人主要權益,仍以關係為重,大概是不想破壞與他人的關係吧! 人們都有顆善良的心,有時候會因為面子而不情願的答應朋友。 【不】這個詞,大家都會說。但是對我而言,要將他脫出口卻很難,不勇敢的我,常常接受別人的請求,因為我怕如果拒絕了,就連朋友也當不成。我在乎的是別人的想法,我總覺得,先滿足別人再來滿足自己,是對的選擇。但其實遇到了一些問題的時候,才發現,應該要對自己好些,為什麼常常會因為別人的想法,而不勇敢地做自己。 雖然這是段漫長的旅程,但我會盡我的全力,達到我想要的,從今以後對自己好一些 拒絕別人很困難嗎?說“不”很困難嗎?就因為這簡單的困難而要造成最後悲慘的結局嗎?“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對,要想這樣,確實很難,但至少不能因為別人的看法,而一錯再錯對吧! 當我說出不時,我將會獲得心靈的歡呼,尊嚴的呵護,不讓不好的行為有機可乘! 加油吧,抓住機會,我一定就能成功的!

文章標題:給大體老師的一封信  2017-04-26 22:01:49

人一生的終點,我想大概就是死亡了,每個人都只有一個獨一無二的身體,試想有誰能夠在生命的最後想的不是自己早日入土為安,而是把自己最熟悉的身體,託付給一群不曾見過面的陌生人呢? 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上的那種任重而道遠的意義。大體的捐贈,是為了讓我們去學習更多,了解更多。對於每一位大體老師的捐贈,我的心中充滿了感動與感謝,因為他們無私的奉獻,才有我今天如此寶貴的學習機會!每一位大體老師都有他的生命故事。讓我們學習不只是醫學的東西,更學到做人處 事、價值觀、生死信念、大愛精神…等的東西。雖然面對大體老師的經驗是第一次,心中難免會有些恐懼感,但應該更要保持感激與尊重的態度去對待,更加珍惜這次學習的機會! 踏上護理這條路前,就有聽說我們會有一次難得的機會,藉由大體的參訪讓我們有寶貴的學習經驗。終於!我今天等到了這次難得的機會,能去參訪的時候,我的心情既沉重卻又期待這次的學習經驗收穫會滿滿。心情很矛盾,五味雜陳,在參訪以前,其實我不知道該以什麼樣的心情去面對。面臨第一次的挑戰,面臨我以前對這些事情的恐懼,我該以什麼樣的心情去克服它。一到台大進到實驗室的時候,那刺鼻的味道福馬林,濃濃的撲鼻而來,進到實驗室,被味道所刺激時,才真正覺得我正恐懼的東西即將面臨,而我要努力去克服我的心理。在開始上課前,大家都圍在解剖台周圍,為大體老師默禱,就在老師打開黃色布袋的剎那...,就在老師打開黃色布袋下的白布時,正在慢慢拉起本學期大體參訪的序幕。 其實在真正接觸大體的時候,內心的恐懼感卻沒這麼深,以平常心去對待,其實並沒有想像中可怕,在解剖檯子周圍的同學們,用雙手去感覺大體老師的每個器官,在檯子前仔細聽老師的分析講解,用心去體會,用雙手去觸碰,去感覺,珍惜每次的學習機會,給予自己滿滿的經驗與收穫! 人雖然死亡,但是愛它永遠存在,軀體是有形的,終究會因為死亡而失去,而愛是無形的,摸不見,但它感受的到,這份感受其實是藉著一些[愛的行為]的具體表現而存在的。 感謝每一位大體老師,帶給我們人體的奧妙與無私的大愛,即使靈魂離開了人世間,但是內心無私的愛,是延續下去的!千言萬語無法表達我們想要感謝的,但能給予的承諾是,繼續延續無私的愛,穿上白袍,用雙手的溫暖撫慰病人,解放病痛,成為病人們眼中的白衣天使!

文章標題:給活著的我們,致逝去的他們  2017-09-02 19:57:52

死亡,並非終結,毋須恐懼。 肉體之死,代表進入另外一個世界,延續另一種生命。 你心中想再見一面的人,一定見得到…… 只是在那之前 我們必須先做好「活著」這件事,時時感謝「活著」這件事。 其實我很怕死.我曾經因想到人總有一天會死,會離開這個熟悉的世界,再也無法表達自己,再也不能思考,再也見步道生命的一切,最終無可避免歸於虛無,這件事實讓我害怕到半夜睡不著覺。 如何好好度過自己的人生,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要好好的過這一生,毋須過度執著於不必要之事。我們會執著於別人的看法和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執著於一硬要達成的人生目標。每個人都生活在不同的價值觀下,每個人都是自由的個體,沒必要苦苦束縛自己。小時候在那個懵懵懂懂的年紀裡,對於死亡,有一種全然陌生的恐懼。恐懼來自於無知,對於死亡本身無知,對於死後的世界無知。隨著學識的增長,理性思維的成熟,對於死亡真正了解過後,恐懼才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對現世事物的專注與追求。直到這次基護臨床實習,經歷了一些生老病死,才又重新對於死亡有所體悟。 藉由這次的臨床實習,我看見了病&死就在一線之隔,親眼目睹病人痛苦掙扎的表情,和已準備好面對事實的心情,全部都浮現在眼前。其實死亡不是一切的終結,反而可能是另外一場壯遊的開端,關於這一點,許多醫護人員甚至殯葬業者都有各自的靈魂體驗。從各種瀕死體驗,附身現象等等,讓人們了解到死亡並不是終結,生命是會延續的。所以說死對任何人來說,都不應該是一種遺憾。 作者說:┌這個世界是一座體育場,我們都是活在當下的參賽者。雖然肉眼看不見,但往生者們一直在觀眾席為我們聲援。我們要好好活在當下,期待日後與他們重逢之日。」

文章標題:失智者之居家職能治療  2018-02-25 14:55:48

隨著人口老化,失智症比例也會隨著增加。失智症是一種疾病現象而不是正常的老化, 很多家屬都以為他們只是老煩顛、老頑固,以為人老了都會這樣,因而忽略了就醫的重 要性,但事實上,他其實已經生病,應該要接受治療。 失智症的症狀不單單只有記憶衰退,還會引想到其他認知功能,包括語言能力、判斷力 、抽象思考能力、注意力等等方面的功能退化,同時可能出現干擾行為、個性改變、 妄想或幻覺等症狀,這些症狀的嚴重程度足以影響其人際關係與工作能力。 還記得專二的時候,參加了一個服務的社團。那個社團是到一個機構去服務,服務的對 象是失智老人,服務內容是陪她們活動帶領和環境整潔。那時候的我認為,有些失智老 人就只停留在自己的世界裡,就像是不再與世界交集的兩條平行線。一開始到照護中 心服務的時候,因為以前從沒做過這樣的服務,所以當時進去看傻了動也不敢動的眼 睜睜的盯著眼前的失智老人。慢慢試著去接觸之後,才發現原來失智患者的邏輯與一般人是不一樣的。服務與被服務的關係中,要用人人平等的心態去面對,讓他們不再敢 到害怕和陌生。在短短幾天的相處中,慢慢的發現其實跟他們相處下來,是真的很有趣 ,跟我所想的大大的不同,雖然有些失智患者會因為害怕抗拒而產生危險性;雖然有些 失智患者對你擺臉色不想要讓你靠近,甚至不愛說話,但是我覺得,只要我們想個辦法 用關愛的方式去軟化他們的心房,慢慢就會發現,其實他們的內心是另一個不同的世 界。 失智雖然會帶給家屬和患者許多生活上的不便,我們要多多分工合作,甚至和家屬的 密切溝通與合作,更是成功幫助失智患者生活自立的關鍵呢!

文章標題:自行中斷美沙冬治療患者之新生兒 發展評估個案報告  2018-09-06 21:50:24

這篇文章主要是在說濫用鴉片類藥物的婦女,其新生兒有發展遲緩的傾向,本研究為個案報告,此個案在懷孕過程中,由於案母擔心美沙酮的影響,自行退出替代治療,但又斷續使用海洛因及其他藥物。生產完後母親帶個案前來兒童精神科就診評估,我們使用貝莉氏嬰幼兒發展量表第三版進行評估,發現個案語言有發展遲緩 的現象。由此個案觀察,沒有規則接受美沙酮替代療法治療的孕婦,懷孕過程有其他藥物濫用的風險,亦有有幼兒發展遲緩的風險,。 看完這一篇文章之後,不經讓我回想起,基護實習在陽大的日子。某天早晨大交班時,站在旁邊聆聽護理長與學姐交班中,聽見了”美沙酮”這詞彙,當時後並不瞭解美沙酮用途是什麼,於是就到會議室裡面查資料,原來,美沙酮(英語:Methadone,或翻譯為美沙冬),是一種鴉片類藥物。適用在於緩解疼痛以及維持治療,或用於幫助戒毒人士擺脫鴉片依賴。美沙酮的副作用和其他類鴉片麻醉藥相似,常見的包括有暈眩、嗜睡、嘔吐與盜汗。較嚴重的副作用則像是濫用及呼吸困難。使用劑量越高則有越高的機率會有副作用產生的風險。本單位來了一位毒癮的患者,院內為了要幫他戒毒,讓他使用美沙酮治療,在這當中那位毒癮患者常常藉由呼叫鈴大鬧護理站,大喊著他要打止痛劑打美沙酮,也許是因為毒癮戒斷症讓他有了這些不良行為。美沙酮為二級管制藥物,所以當時看見護理站的學姊把它所在櫃子裡。雖然老師不建議我們讓他做個案,但是因為要測全病房的血糖&傷口換藥,當時換藥的時候也許是他是因為服用毒品的關係,大聲對我們咆哮著要我們趕緊出去,出去之後就聽到他對著學姊發脾氣說他很痛,要打止痛劑,因為醫囑上的止痛劑量已達標準,不能再繼續打,所以學姊就去安撫他,我們出病房之後,老師們看著我們被驚嚇到的臉便安慰我們說:這毒癮的個案也許是因為疼痛的關係才會情緒失控,要我們別放在心上,雖然心中還是有那麼一點的小挫折,但是也因為這樣,也讓我們學到了一課,也更加了解美沙酮治療是什麼呢! 每次去醫院實習的時候,都會得到很多很多的收穫,我也很喜歡實習,雖然很忙又很累,但是換來的知識與經驗,真的很值得!


   1045101065    徐嘉儀  發表(9)筆  

文章標題:歡迎使用E-portfolio  2008-03-18 16:15:43



文章標題:第一學期寒假作業-小王子讀書心得  2016-02-20 00:39:39

書名:小王子 作者:安東尼.聖修伯里 讀後心得 讀完這本書讓我學到了,即使以後長大了也不要忘了曾經是小孩子的單純,不要變成像小王子裡愛慕虛榮的人、借酒澆愁的酒鬼、只在意報酬和利益的商人,愛慕虛榮的人永遠不知道自己的錯在哪裡,因為他只聽讚美的話;借酒澆愁只是在逃避事情並不能真正解決事情,等到了酒醒後還是要面對,所以逃避是沒有用的;也許等我長大了出了社會也會無意間成為只在意報酬和利益的人,現在想到以後我會變成那樣的人就覺得好可怕,我會盡量讓我自己不要成為那種討厭的大人。 小王子跟玫瑰的相遇讓我學到了,事情的重要性不限至於那件事情上,而是在於你對這件事情花費的心思投入的感情,即使一件很簡單普通到不行的事情,因為我特別努力的去做而讓這件平凡的事情變得不平凡。因為小王子細心地去照顧那朵玫瑰,讓他成為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玫瑰花。 小王子跟狐狸的相遇讓我學到了,人和人是需要用心去交往的,現成的朋友是不存在的。狐狸對小王子說:「對我來說你只不過是個小男孩,就像其他成千上萬的小男孩一樣,我不需要你,你不需要我,對你而言,我也只是一隻狐狸,就像其他成千上萬的狐狸一樣,但是如果你馴服了我,我們就彼此需要了。對我而言,你就是宇宙之間獨特的存在,對你而言,我也是世界上獨特的存在。」人都很像,只要用心,你的朋友就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向小王子一樣做個勤勞的人不要等到事情來不及了才再後悔,像是B612行星上的猴麵包樹,如果不在它還是小幼苗時就剷除,等他長大後就來不及了。 小王子這本書真的很好看,看了兩次電影,三次不同版本的書還是看不膩,每次看都學到一點,從不同的角度看,就有不同的感覺。 每個大人曾經都是小孩,不要忘了小孩子的單純,用真心去交朋友,不要用心機去交朋友,當個自己會喜歡的大人。

文章標題:第二學期暑假作業-護理典範  2016-09-05 22:35:34

護理典範-南丁格爾 弗羅倫斯·南丁格爾,英國護士和統計學家,出生於義大利一個來自英國上流社會的家庭。 由於南丁格爾的努力,讓昔日在地位低微的護士,社會地位與形象都大為提高,成為崇高的象徵。「南丁格爾」也成為護士精神的代名詞。 南丁格爾小時候把娃娃、小動物當成自己的病人。因為小小年紀有了照顧動物的基礎,南丁格爾從幼年時就懷有一顆仁慈的心靈,立志做一名好護士。25歲向家人吐露想做護士的決心,遭到猛烈的反對,感到很煩惱。 南丁格爾漸漸長大後終於當上實習生,這間醫院除了有男、女病人還有一棟收容孤兒和病童的房子,經過一番學習,南丁格爾已經是個聰明有才智,做事熟練靈巧的護士了。南丁格爾負責照顧孤兒及病童,由於她醫術高明又有愛心,西元一八五三年她從事倫敦患病護理會的監督,救了許多人。 戰爭開始的南丁格爾,主動率領三十八名護士奔赴戰地醫院,這一段期間,她夜以繼日地工作,改革不合理制度,改建醫院設施,使士兵們得到溫暖、舒適、衛生的休養環境和營養充足的飲食,她參加手術、治療、護理,向政府寫報告並在每天深夜巡視傷病員,南丁格爾的事蹟震動了全英國, 實現夢想的南丁格爾,她用英國政府獎勵,創建了世界上第一所正規護士學校--南丁格爾護士學校。她的辦學思想,流傳到世界各國,因此,她被譽為護理事業的創始者和現代護理教育的奠基人。

文章標題:105第一學期勞品心得-抱怨是一種毒藥  2016-11-16 12:55:27

文章-抱怨是一種毒藥 我做了:少抱怨,以前的我(國小吧)常常抱怨,可是有次滑臉書看到了一句話大概意思就是:抱怨會把壞情緒帶給別人,讓對方心情也跟著不好。←大概是這樣 所以現在我已經習慣了少去抱怨。 我學到了:「抱怨命運不如改變命運」「強者都是含淚奔跑的」「真金不怕火煉,只要你夠堅強,怎麼也推不倒你,火燒也不會改變本質」←這文章最喜歡這幾句話。 命運是可以靠自己的努力改變的,只要夠堅強,任何難關都可以突破。 未來我還想要:我本來就很喜歡看這種勵志的文.句子之類的,之後還要看更多有關這種文章,看完感覺會有種豁達。

文章標題:105年第一學期寒假作業-情緒管理讀書心得  2017-02-17 20:54:53

這次我借的是有關情緒管理的書 書名是: 阿德勒心理學講義 每次心情不好或很煩讀這種書會讓我覺得好很多 裡面有很多喜歡的話,選了最喜歡的兩句 1人生就像一條奔流的溪,溪裡的種種,都會隨波向前流去。 2為何多數人都無法了解自己的夢,原因很簡單,因為即便是清醒時也很少有人能真正了解自己。 在求學的路上或出社會會遇到很多挫折很多煩惱,但是這些最後都會隨著時間不成問題,不知道為什麼喜歡看這種書 好像會有種自己內心不知道怎麼說出來的話,用文句表達出來覺得很舒暢還是甚麼,就是..有種說不出的感覺 所以我都會上網關注那些分享這些語錄的網頁 人,做得到任何事。 不在乎過去,不認同宿命論與天注定,主張事在人為,並如此相信: 唯有你自己,才能決定你人生的樣貌;也唯有你自己,才能改寫人生的劇本。 認識真正的自己,擁抱人人都有的自卑感,將所有的不美好化為養分,自能萌生勇氣,面對一切挑戰與逆境。

文章標題:大體參訪  2017-04-27 21:06:24

大體參訪 班級:護二乙 學號:1045101065 姓名:徐嘉儀 座號:12 教師姓名:薛曼娜 1.給大體老師的一封信: 謝謝大體老師,把身體讓我們解剖、觀察,明白皮膚下的組織、肌肉分布、神經血管走向,受疾病影響的器官外型,去了這趟大體參訪讓我學習到了很多,謝謝偉大的大體老師無私的奉獻。 2.學習過程中的自我反省及收穫: (1.What?)這次是我第一次去參訪大體,一開始我很緊張,因為聽說福馬林的味道不好聞,可是當我進去的時候味道沒有很重,只有一點福馬林的味道而已,我們一進去是從第三床的眼球開始,我們站在大體老師旁默禱了一分鐘,那時我心想,不知道這塊黃色的布掀起來是長怎麼樣,不管怎樣我真的很感謝大體老師捐贈身體讓我們學習,希望他在天上要過得很好。 (2.So What?)默禱完助教就先帶我們到桌上給我們看模型清楚的跟我們解釋眼睛耳朵的構造,解釋完後帶我們到大體老師旁,布還沒打開的時候我真的很緊張,打開的時候台大的助教又大概解釋了一次,這次是可以動手觸摸看看眼睛耳朵內部的觸感,我戴上手套開始摸眼球,感覺硬硬的,眼睛是閉起來的,眼睫毛還在,我問:為甚麼會有睫毛?助教說:只是單純沒有剃掉而已。第一次摸到這些肌肉感覺很神奇、很興奮;之後到了第四組,是介紹人體的肌肉,她詳細的介紹每一塊肌肉,每一塊觸感都不一樣,有的滑滑的,厚度也不一樣,因為助教介紹很多,人也很多,有的看不到的或沒聽清楚的我就先摸再說然後再問人,之後到了消化系統!我最期待的其中之一,因為我真的很想了解自己的腸胃那些到底長怎樣,腸子摸起來跟看起來就跟我們外面吃的大腸一樣,滑滑黏黏的,而且原來胃那麼小,一個身體那麼大,可是大部分的器官卻都這麼小,讓我有點吃驚,還看了有膽汁的地方,那個部位真的都變綠色了,之後我們到了腦跟神經,在前面的時候看到腦都泡在桶子裡,很期待趕快看到,看到的時候也是覺得腦好小,我問:腦的大小跟智商有關係嗎?老師:一點點(笑著回答),那天老師到底回甚麼我有點忘記了,連接腦下面的神經好細!摸起來跟很細的麵條感覺有點像,然後我們還看了呼吸系統,老師拿課本給我們看,教我們怎麼記,氣管在前面,因為氣切都切前面,食道在後面,因為噎到的時候都拍背,這個方法真的超好記的~吸水的肺好重,很多人都問大體老師的肺怎麼有一點一點黑黑的,是不是抽菸?老師:其實也不一定,也許是環境污染也不一定。肺臟應該是我覺得最大的器官吧!對了!還有心臟,跟我的手一樣大,裡面的二尖瓣三尖瓣真的跟課本畫的一樣!很酷!還有冠狀動脈好粗。 (3.Now What)很開心參加這次的大體參訪,也期待很久,看完我覺得收穫滿滿,看到了很多的器官,肌肉,神經,滿慶幸自己解剖有好好背。我覺得人真的好脆弱,不管生前多風光多精彩,到最後一樣都會變成一具冰冷的屍體,看的許多實體器官,以後到了臨床應該比較不會思考這跟課本畫的差別在哪。

文章標題:105年第二學期暑假作業-心臟血管三高病徵心得  2017-09-03 22:39:40

班級:護三乙 姓名:徐嘉儀 學號:1045101065 書名:心臟血管三高病徵調護寶鑑 作者:許安順醫生 心得: 看完這本書我了解了腦血管異常為腦中風的主因,可以分為腦血管阻塞引起的腦梗塞,以及因為腦血管破裂導致的腦溢血;造成麻痺的原因;腦梗塞多發作於老人,心臟病為主要原因,抗凝血劑治療法是預防腦栓塞最有效的方法;腦血栓是腦血管中的血液凝固所造成屬於腦梗塞的一種,症狀緩慢,也稱為腦軟化症,反覆發作的話, 是導致老人癡呆的原因之一;高血壓會加速動脈硬化,高血壓狀態長久持續的話,腦動脈硬化會加速,這是造成腦血管脆弱、破裂而導致腦溢的原因,也是腦血管阻塞,引起腦梗塞的因素;中樞神經若受到侵害,會使肌肉及視覺發生障礙;腦中風會導致感覺遲鈍和癱瘓,腦中風發作時,1不久手腳會麻痺而喪失感覺,2彎曲手腳時,不知道彎曲的程度;短暫性腦缺血是腦梗塞的警告信號,例如:進食中突然手麻痹導致碗掉落,但是吃完飯後就恢復了、看電視時突然暈眩,影像重疊,但是症狀不久就消失了…等等。

文章標題:106寒假讀書心得  2018-03-04 15:05:08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護三乙 學號 1045101065 姓名 徐嘉儀 書名 1. 幼兒睡眠品質與身體活動量之相關研究 2. 照護一位疑似萊姆病患者之護理經驗 3. 一位失智症患者初入住護理之家護理經驗 作者 1. 楊珮琦、黄永寬 2. 陳致珠、蔡宜秀、許翠華 3. 歐建利、戴仲宜、吳麗彬 出版社 1. 中華民國學校衛生護理學會 2. 長庚護理 3. 澄清醫護管理雜誌 出版年月 1.2017年7月 2. 201703 3. 201801 索書號 ISBN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1幼兒之身心發展對於其日後之成長發育至關重要,而睡眠與身體活動更是幼兒日常 生活之兩大重 心。 2幼兒上床睡覺時間越早、起 床時間越早、夜間睡眠時數越長及睡眠中斷次數越少之幼兒其睡眠品 質越佳。 3有吃早餐及夜間睡眠 時數較長的幼兒其身體活動量較佳。 4藉由提升幼兒睡眠品質來增進其身體活動量, 使幼兒在各方面的成長、發育獲得充分的發展。 5藉由個案感興趣的音樂和信仰的力量,降低其焦慮,不僅協助個案 的復原,也幫助本身照護知識 之提升,更體認到透過團隊的合作,能幫助罕見病症的病人,得到 更完整的照護。 6慢性 混亂/與失智症造成意識混亂有關 7照顧者角色緊張/案妻擔心、自責自己無法照顧個案有關。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睡眠對任何人影響都很大,不只有幼兒,早餐也很重要,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過一夜的睡 眠,夜間胃裏分泌的胃酸,如果沒有食物去中和,會刺激胃粘膜而導致胃部不適。早上不進食, 就不能彌補夜間喪失的水分和營養素。 睡眠越充足,隔天精神才會好,才有體力,容易就打盹,也是睡眠不足的跡象之一, 有助於立良好飲食習慣,充足睡眠幫你提高免疫力,睡眠的缺乏會損壞我們的免疫系統。 對各種疫苗的抗體反應也多數出現在缺乏睡眠的人群中,一個成年人大概需要七個小時的睡眠來保 證免疫系統能夠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改善充足。 睡眠擁有美好心情,缺乏充足睡眠的人容易消極和焦慮,Rosenberg醫生說之所以會 這樣是因為缺乏睡眠會讓大腦情感神經中樞變得極度興奮,所以充足的睡眠不僅能夠讓我們保持愉 悅的心情,還能夠降低得抑鬱症的風險。 充足睡眠幫你集中注意力,Rosenberg醫生說每天多睡一個小時能夠幫人們提高專注力 人在睡覺的時候記憶力在不斷的固化,所以說得不到充足的睡眠會導致記憶力的衰退,這就是為什 麼那些經常熬夜的人通常都沒有很好的記憶力。睡眠是人體必不可少的也是最重要的生理需求之 一。睡眠不足會造成記憶力下降、副交感神經失調、皮膚變差等不良症狀。 萊姆病是細菌性傳染病。最常見的症狀是皮膚會出現不會癢也不會痛的紅斑,稱為游走性紅斑,通 常發生於被叮咬後一周。 萊姆病為人畜共通傳染病,其儲備宿主為老鼠,並會以真蜱科硬蜱屬的生物為媒介傳染給人類。 萊姆病無法人傳人、人類傳染其他動物,或經由食物感染,萊姆病會有皮膚病變,為首發症狀 神經系統病變、心臟病變、關節病變。加拿大有一個很漂亮唱歌很好聽的歌手Avril Lavigne就 得到萊姆病,他治療萊姆症花了2年的時間。包括關節疼痛、肌肉痠痛、皮膚疹、肢體麻木、發燒 等等,嚴重的話甚至會侵犯中樞神經,可是不會藉由人傳給人,她當時光確診就花了好幾個月的時 間,長達5個月沒辦法下床。 藉由醫護等專業團隊的幫助,控制及改善精神症狀,經過護病關係信任感的建立,增加個案與人的互動,透過專 業團隊擬定具體可達成的復健計畫,突破家屬的心房使其願意相信並接受團隊 照護,使得個案與家屬生活品質 得以改善。期望能使醫療工作人員更關心失智症個案與家屬的需求,給予個別性及持續性的照護, 並且給予提供資源與協助,陪伴個案與家屬一起走過生命的幽谷。

文章標題:106暑假作業多元生產-水中生產  2018-09-10 17:15:05

護三乙 1045101065 徐嘉儀 12號 主題:多元生產 文獻名:水中生產-一種另類分娩分式 心得: 水中生產最近很夯,而我也對這生產方式很好奇,所以才會選擇這個主題,早在好幾十年前國外就有水中生產,台灣是最近幾年才有的,水中生產小寶寶出生的時候寶寶是在水裡,可以讓寶寶以為自己還在羊水中,產婦也可以選擇自己舒適的姿勢將胎兒挽出,但不可以過太久才把寶寶抱出水面,超過15分鐘會窒息,也不可以太快,容易導致期待的撕裂傷和斷裂,建議浸泡時間1~5分鐘最好,而水溫也不可以過高最合宜的溫度不超過37度,胎兒體溫通常較母親更高1度,體溫過高時,胎兒氧需求量增加同時亦有散熱問題,所以水溫過高對胎兒具有危險性,不是任何溫度都可以;浴盆的清洗消毒也很重要,如果沒有控管好,寶寶可能會細菌感染,有可能還會出現敗血症。 文獻顯示水中生產疼痛程度較傳統生產小,溫水可以緩解疼痛,比傳統生產注射止痛劑來的有效多,而且溫水浸泡可幫助媽媽放鬆,可加速子宮擴張,但是在子宮收縮不好時進入水中,對產程沒什麼幫助,所以有的時候要鼓勵媽媽多走動,待子宮收縮強而有力時再進入浴盆。 我以為只要常溫水,然後跟傳統一樣的生產方式就好,原來差這麼多。 水中生產也不是一直坐在浴盆裡面待產,而是等產婦子公井口已經開5公分或強而規則性收縮,然後將身體沖洗乾淨後才下水,而水位至少要及胸或蓋住肚子。 水中生產一樣可以增加親子關係,1~5分鐘後將新生兒慢慢移開水面,通常是未包覆新生兒直接貼近產婦胸前,露出頭部,身體仍在水下,直到臍動脈停止跳動後,再由爸爸來剪斷臍帶;當媽媽要離開浴盆是也要注意保暖,然後檢查有無會陰撕裂傷,若有撕裂傷的情形要盡快縫合;一切都處理完畢的時候鼓勵盡早哺餵母乳,然後觀察產後子宮收縮情形。 雖然文獻和產婦表示水中生產比傳統生產方式來得好,可是以後如果我要生小孩應該還是不會選擇水中生產,連自然產都有點怕,但是剖腹產又感覺像是要催他趕快出生一樣,所以真的很矛盾。 但是這個主題我很喜歡,因為是時事,又滿有趣的,透過這次文獻,讓我更了解了水中生產跟傳統生產的差別,而且也更加了解水中生產是如何運作。


   1045101064    張維親  發表(11)筆  

文章標題:歡迎使用E-portfolio  2008-03-18 16:15:43

歡迎參觀我的學習歷程檔案
這裡包含了我的學習紀錄與個人資料
希望大家能不吝指教

文章標題:我心中的樹  2016-02-15 18:03:19

每一棵樹都長得不一樣, 芽苞的顏色、花的味道、果實的形狀、樹葉的數目、全都不同。 就像人一樣,眼睛的顏色、鼻子的高低、身高、牙齒的形狀,全都不同。 你想過要與樹變成朋友,變成夥伴,變成知音嗎? 你可以細細的觀察他,撫摸他,與他對話; 你也可以像伊勢英子一樣, 用畫筆畫下來。 你也可以變成一棵樹, 成為他們的夥伴。 在近身接觸了樹、根、葉、樹枝、樹蔭、自樹縫灑下的陽光、 橡實、寄生樹、小鳥、狸、熊之後,從黑松開始, 在一棵樹都有他們特別的地方 也有引人注目新賞的特別之處 喜歡欣賞樹的人,在他們心中都有一顆漂亮美麗的樹 或者在他們心中的樹是一棵難以忘懷背後有著刻骨銘心的故事 又或許在他們心中的樹是痛苦的回憶 即使'痛苦卻難以忘懷 小時候認為最神奇的是,一顆小小的種子被種到地里后,過一段時間會發出芽來,吸收了足夠的陽光雨露以及土壤中的養料,就能越長越大,越長越高。 看著看著就想爬上去玩耍 頭抬的高高的看著高大的樹,就異想天開想要跟數漲的一樣這麼的高 在我心中的樹就是高高大大的普普通通那就就已經很美好了。

文章標題:最想念的季節  2016-02-15 19:04:18

風季已過,大太陽登場,經過一整個季節鹽和風的吹洗,村子乾淨的發澀,石牆石階在太陽底下一律分成了黑跟白,黑的是影子,白的是陽光,如此清楚、分明的午後,卻叫人昏炫。而顏煥清多半泡在村外客運站牌對面那家鳥極了的彈子房,泡掉一下午。 雖然是假結婚﹐但是卻一點都不簡單﹐他要跟劉香妹回家鄉屏東拜見他的親人﹐然後她就要搬來畢家同住﹐不過約好﹐所有開支一人一半。畢寶亮的妹妹雖然結了婚﹐可是一心助丈夫成為作家﹐因此女兒要跟這個舅舅住。這個小妹似乎對舅舅與舅母的關係很瞭解﹐所以一家三口一同住﹐也算很有樂趣。不久﹐麻煩來了﹐就是劉香妹的小弟要來台北考試﹐岳母也順道來看看他們﹐於是兩人就被迫睡在一個房間了。 兩人的相處﹐雖然沒有實質關係﹐可是劉香妹對畢寶亮的生活小節蠻照顧的﹐而口是心非的畢寶亮也越來越聽她的主張﹐或者他多多少少還很在意她是自己的妻子﹐他不單約定小孩要跟他姓﹐而且還改了名字﹐而且畢寶亮的妹妹發生經濟困難﹐求哥哥不遂﹐就請求到這位嫂嫂了。後來劉香妹的上司找上門來了﹐她煩不勝煩﹐只得出去跟他碰面﹐直到深夜才回來。畢寶亮因此火了﹐兩人就吵起來﹐第二天劉香妹就搬走了﹐或者她感到這個關係並不如預算般簡單﹐相處下來變得複雜化了。不久畢寶亮接到醫院打來的電話﹐說劉香妹跌倒了﹐並且流產﹐於是他立刻趕到醫院處探望,現在合約也完了﹐這段關係真的要隨合約而結束.

文章標題:105學年度 暑假作業 "護理典範"  2016-09-10 20:36:40

不凋的紅玫瑰 人間最美的天使馬素珊 他生於西元一九二七年,學歷讀到舊金山大學護理研究所畢業,畢業後民國四十七年來台,將他在學校所學的所以知識貢獻在台灣東半部地區。 在這邊我想如果沒有他我們台灣當時的醫療環境一定很糟,許多平窮的人也一定會因為沒有錢或是醫療資源壟斷而死亡我相信也絕對不是少數, 因為馬素珊推廣的"全民醫療"我相信一定不少人有獲益。 馬素珊是一個典型的門諾人,只求付出,不求掌聲。 春天來時,最早送來消息的不是院前院後次第綻放的玉蘭、迎春、風信子,也不是黃的、紫的,像小酒杯般玲瓏剔透的番紅花。   春天來時,最早送來消息的是美麗的馬護士-馬素珊小姐。   馬素珊素來不愛沈寂的冬季,每年時序更迭的季節,她總是比別人早一步在冬才剛走,春才乍現的時候,就迫不及待的把春意穿上了身。記憶中,馬護士除了一襲潔白的護士服,總穿著搶眼的大紅大綠與繽紛亮麗的西式洋裝,她的穿著正如她的風格──明快、愉悅、永遠令人印象深刻。 父親為最鍾愛的女兒祝福說:「去吧,做個最好的護士為上帝服務吧!」   嬌小、練達的馬素珊早在一九五八年,就隻身從遙遠的加拿大來到四○年代、百廢待興的台灣後山──花蓮。對她而言,選擇以醫療傳道為終生職志,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頂著護理碩士的頭銜,她的前景正是燦爛,因為雙親已經老邁,初戀的男友對她的抉擇也十分不認同,加上母親一直以沈默表達著不悅,馬素珊只有暗暗祈求上帝為她開一條出路。   和雙親道別的時候,是北國飄雪的季節,馬素珊的父親臥在病榻上為最鍾愛的女兒祝福,他說:「去吧,做個最好的護士為上帝服務吧!」馬素珊果然沒有讓父親失望,她的確是人間最美善的白衣天使,是在黑暗痛苦的角落為上帝點上明燈的人。 這段如果是我,或許我在這樣的環境下真的沒有辦法鼓起這麼大的勇氣去堅信自己的道路,為護理這條護堅信的走下去,看完他的故事後,我覺得他真的被稱維護理典範不是沒有原因的。 ==護理典範"馬素真"==

文章標題:抱怨是一種毒藥  2016-11-13 23:38:08

任何不順心的事都是一種修練,每一次的挫折每一次自己遇到不好的事,不怪別人,怪自己太哀。 有些事情想了一下,也懂這也沒什麼不好的。 每一次的不順心都記起教訓,是自己最好的成長與練習,事情結束後會覺得感謝那些不好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花時間抱怨不如把那時間拿來想怎麼改進,怎麼解決 人生的過程都是自己選擇出來的。抱怨可以偶爾小小的,但不能太常這樣身旁聽的人也會覺得煩躁,所以少抱怨多改變比較好。

文章標題:105學年度_寒假作業_搶救心理創傷  2017-02-19 23:24:01

對於創傷 我們都不陌生   這本書讓我們了解百年罕見的九二一震災還有震驚全球的九一一事件跟這種工安意外自殺事件甚至是掃射事件……我們都不陌生。看似遙遠的災難事件帶來的衝擊效應,卻讓許多人的心理傷痕累累難以撫平……   從危機現場到心靈重建是一條漫長的道路 一九九九年 作者隻身前往南達科塔大學修習災難心理衛生,回國後遭逢九二一大震 即時將所學投入危機輔導與災難心理衛生工作。近十年的災難危機處理工作中 他深入社區 透過安心服務與危機減壓座談,協助受創者及其親友走出創傷的陰霾,重獲新生,這讓我覺得他對這種工作真的是學而用之 將自己畢生所學投入在這一切並撰寫成書讓世人了解 我深感佩服 對於這本書不僅讓我對這些更有了解還讓我們回顧了一次我們四周甚至是全球的事件 因為時間而沖淡掉的點點滴滴並告訴我們 對,我們很幸運,但或許你身旁的某個角落還有人為了過去傷心流淚。

文章標題:105學年度_寒假作業_搶救心理創傷  2017-02-20 01:21:59

對於創傷 我們都不陌生   這本書讓我們了解百年罕見的九二一震災還有震驚全球的九一一事件跟這種工安意外自殺事件甚至是掃射事件……我們都不陌生。看似遙遠的災難事件帶來的衝擊效應,卻讓許多人的心理傷痕累累難以撫平……   從危機現場到心靈重建是一條漫長的道路 一九九九年 作者隻身前往南達科塔大學修習災難心理衛生,回國後遭逢九二一大震 即時將所學投入危機輔導與災難心理衛生工作。近十年的災難危機處理工作中 他深入社區 透過安心服務與危機減壓座談,協助受創者及其親友走出創傷的陰霾,重獲新生,這讓我覺得他對這種工作真的是學而用之 將自己畢生所學投入在這一切並撰寫成書讓世人了解 我深感佩服 對於這本書不僅讓我對這些更有了解還讓我們回顧了一次我們四周甚至是全球的事件 因為時間而沖淡掉的點點滴滴並告訴我們 對,我們很幸運,但或許你身旁的某個角落還有人為了過去傷心流淚。

文章標題:106學年度_校外參訪心得報告  2017-04-27 22:20:31

考試周的禮拜五我們護理科要去看大體,這件事在我們班間不斷成為話題,連我自己也不禁口的聊上幾句,在出發之前我特別緊張,覺得天啊,等等就要跟大體老師見面了真是難以置信,隨後大家準備好自己的隨身物品往遊覽車出發,一路上大家興奮緊張的情緒慢慢地蔓延開來,就像小孩子遠足似的特別懷念,坐上車我旁邊的好同學就睡覺了而我也要為了等等的行程好好休息一番,下了車我真的非常緊張,比在教室憑空想像多了點臨場感以及真實感,到了大體現場其實一開始非常緊張,可是後來真的看到以後其實沒有想像中的這麼恐怖,也從緊張感轉移到好奇又興奮求學的心態,看了好多平常根本看不到更不用說摸到的東西,眼球讓我覺得最新奇,原來眼球裡面是長這樣,我們平常看到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裡面的構造真的非常複雜,上帝真的賜予人類非常多的恩寵,讓我們可以完美的欣賞這個世界,讓我覺得震驚的是腿部肌肉,真的好大一塊觸感也讓人無法形容,不愧是人體50%的肌肉肌群非常雄偉,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可以拉的筋,拉一下手就可以動第一次拉的時候還因為她動了嚇了我一跳呢,全部看完後老師們被蓋上後其實有點難過,還想再多待一點多學一點覺得不夠滿足我的好學心,真的希望以後還有機會的話再參觀一次,這次的活動我覺得非常棒,雖過程有點短暫不過印象卻無比的深刻,看到了很多也學了很多真的是一輩子也無法忘記那天的所見所聞。 我覺得大體老師真的很偉大,為了我們人類能夠更了解自己長什麼樣子而無私奉獻,如果沒有他們現在的醫療技術也無法進步,一定要對他們抱著感恩的心而不是覺得害怕什麼的,回家後我和家人們分享看到了什麼大家都很開心。

文章標題:106學年度 _暑假作業 (佐賀的超級阿嬤)  2017-09-03 23:31:39

佐賀的超級阿嬤 主要內容大概在講一個小孩因為媽媽無法正常扶養因此送至一位阿罵家,在阿嬤家中所發生的趣事以及老師同學們與他的互動,其中一段是他上了國小五年級看著大家都開心的在運動他也想學一份專長,看了劍道想學劍道,回到家跟阿嬤說了以後阿嬤聽到前就堅決反對 ,因為材料費時分昂貴,阿嬤靈機一閃叫他去跑步 因為不用錢,也因為這樣在運動會中得下了非常好的戰績,在運動會休息時老師們都故意說自己肚子痛要交換便當<從這裡可以看出其實大家都非常關心他並沒有因為他窮而數落遠離他。 在阿嬤身上可以看到非常多非常多苦中生樂的觀點,像是 當個開朗的窮人當有錢人可是很累的,要工作 出門也因為穿昂貴的衣服,要小心弄髒小心跌倒的 哪像我們想幹啥都可以。 總之非常逗趣 ,一點都沒冷場,就算只是生活上的一點小事也描述的特別有去特別生動呢 。

文章標題:106學年度 寒假作業(接受人工受孕婦女住院安胎至生產之護理經驗)  2018-03-01 19:49:55

個案因接受人工受孕,並於第三孕期住院安胎一直到生產期,第三孕期是寶寶器官發展及成熟的關鍵時期,寶寶的體重也會迅速的增加,因此這個時期的媽媽們除了應留意均衡飲食外也要注意自己的體重,但是因為個案是屬於新手媽媽,第一次生產,也是利用人工受孕的方式懷孕,所以難免會緊張、擔心胎兒的健康狀況,因此有焦慮問題產生,所以我覺得我們身為醫護人員應要在過程中給予適當的陪伴及關心以及傾聽媽媽們想訴說的心裡話以及想法,我也陪伴過我的媽媽生我妹妹的時候的過程,真的特別的辛苦,尤其是胎兒生出來的時候,媽媽晚上也通常睡不好,要一直起床看嬰兒,泡牛奶等等的,嬰兒哭的時候也要很有耐心的一直哄,時間如果一長很有能媽媽還會得了產後憂鬱,身為家人的我們也應多幫忙媽媽,分擔一些事務,減輕媽媽的負擔,在產後期因為剖腹產的傷口以及缺乏母乳哺餵知識而有急性疼痛的症狀出現,還出現了無效性母乳哺餵健康問題,身為護理人員也應予好的護病關係、陪伴及傾聽、對於胎兒的健康狀況並且主動提供訊息,還有提供安胎之相關資料,可以輕嬤嬤的焦慮問題,也可以提供緩解疼痛方法及母乳哺餵相關資料還有技巧,這樣可以讓個案成功哺餵母乳,我覺得陪伴以及傾聽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新手媽媽總是會不知所措,措手不及不知道怎麼處哩,也不知道怎麼做,我們應給予媽媽支持。

文章標題:107學年度 暑假作業"代理孕母"   2018-09-09 23:49:25

我這暑假在台灣全文資料庫只到一篇關於”代理孕母的相關文獻”裡面的內容在述說這個職業的優劣分析跟現代趨勢以及風險評估以及代理孕母本身的權益及相關案例的分析。 代理孕母最大的倫理爭議的產生主要在於其將傳統的生、育、養合而為一的母親身分,轉成可以各自獨立的情況,代孕合法化是讓處於生育弱勢的不孕夫妻得到補天道不足的機會,這讓許多爸爸媽媽們因為自身身體條件不老卻一心想要有一個兒子而有了一線機會,代理孕母應擁有優先的親子權利,並保護代孕所生子女、保障委託夫妻權利的前提之下,完善規範的代孕機制具可行性,代孕可以是最低風險、最小傷害的機制,代孕不成功的案例約為1%,我們應該努力的是將這1%降至最低,而不是否定99%的成功率。即使一般的自然生殖,也存在母親生產困難、胎兒畸型等風險,我們並不因此而禁止自然生殖,而是致力於將傷害的可能性減至最低,也或許在未來將會有更厲害的醫療技術能夠取代這項服務,我覺得這篇文獻給我很大的啟發,由於現代化的飲食職業傷害等等的關係使台灣的生子率受到一部分的影響,如果我們可以利用這樣的服務或葛更強的醫療技術如體外繁殖等等 讓我們未來的繁殖路更加順暢更沒有顧慮,或許可以脫離少子化這一趨勢,很開心有這個機會看這一篇文獻,謝謝。


   1045101063    魏淑貞  發表(9)筆  

文章標題:歡迎使用E-portfolio  2008-03-18 16:15:43

歡迎參觀我的學習歷程檔案
這裡包含了我的學習紀錄與個人資料
希望大家能不吝指教

文章標題:104學年度寒假讀書心得  2016-02-16 13:37:10

一年級 主題不限 書名:一個人邊跑邊吃:高木直子呷飽飽馬拉松之旅 作者:高木直子 書名: 我的夢想干你屁事 作者:朱學恆 【讀後心得】(至少300字) 在圖書館發現了本勵志人心的書,它的書名為 我的夢想干你屁事 ,作者為台灣很有知名度的評論作家 朱學恆 這本書裡提到很多有關夢想的故事,很多的故事都是真人真事發生的,每篇故事的後面朱學恆都會給當事人寫一封回覆信 來勉勵正陷入夢想和現實困境的人們,有講到對於未來迷茫時該怎麼找尋未來的路,很簡單 就是去做你覺得最順手的事,那便會找出你想要的答案 這本書中講了很多勵志的話語告訴了我想要擁有好的未來就要好好付諸行動才能夠有好的結果 雖說在為夢想奮鬥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傷心或鬱悶的時期,但只要換個角度去想就會發現其實那些令人不悅的回憶 反而是你踏上夢想重要的養分呀!在困境中成長人一定會有好下場的 人生只要一直在前進就沒什麼好怕的了 這句話是從書中學到的,一個只會在原地踏步的人就會眷戀於和平的生活裡後毫無成長 這是不對的,人活著就是要有自我實現這般偉大的夢想,在夢想時實踐的同時也須找到人活著的意義和價值 才是我們人生下來的任務 這本書很震撼了我的心靈,使我對未來有更大的期待和挑戰感 人生就是不斷的挑戰,從每一次的挑戰中獲取成功的經驗使自己越來越強大 就能更接近理想的自己 這是我在這本書中學到的 夢想是自己的,別人沒資格去插手 夢想的成敗在於自己,好好耕耘自己的夢想吧!!!

文章標題:護理典範 暑假作業  2016-08-19 14:26:29

心得 放暑假前我在學校圖書館借了3本有關護理和健康有關的書,書名分別叫做 【腎臟科名醫江守山教你逆轉腎】【糖尿病健康指南】【她的職業是護士】 這三本書我就一次來簡介一下吧! 【腎臟科名醫江守山教你逆轉腎】 這本書顧名思義就是在講 腎,在學校上解剖學時就有上到 腎 這個非常重要的器官,它幫我們調節水分和排泄廢物與毒素是個超級濾心呢! 腎要是出了毛病的話廢物和毒素就會累積在體內而危害健康 所以要好好保護你的腎才會有好人生呀 書中也有提到腎出問題時的徵兆如尿色 尿量異常這些都不可輕忽 護腎的方法最簡單的就是多喝水可防禦腎臟感染 發炎 急性衰竭 而喝水每天要2000毫升而且最少要排尿6次才算健康 總之是本顧腎的書,再來是【糖尿病健康指南】 看書名就知道一定是在講糖尿病相關的書,看完時我才知道糖尿病有分為第一型糖尿病和第2型糖尿病,第一型糖尿病是因為肝臟無法製造胰島素所引起,第2型糖尿病則多是周邊組織對胰島素的反應不佳所引起,台灣絕大部分糖尿病患者屬第2型,因此不太需要實行肝臟移植手術,糖尿冰雖無法根治但只要血糖控制好就沒煩惱,有糖尿病家族史 肥胖者 活動量少不常運動者 高血壓高血脂 年紀大於45歲者等都是糖尿病高危險族群,糖尿病不完全不能吃甜食,糖尿病患者什麼食物都可以吃,只是量的問題只要食物搭配得宜,也是可以吃糖的,我覺得只要是生病都不好都更何況是糖尿病,應為糖尿病會有很多麻煩的併發症分急性和慢性併發症有低血糖症 酮酸中毒 心臟病 心肌梗塞等很纏人難治的病,這些都告訴了我與其去治療不如在還沒得病前就好好預防才是呀!但人往往不自律才會落到此病魔纏身才知愛護呀!!! 最後一本【她的職業是護士】作者為林月鳳女士,她是位公共衛生護士,這本書全都在寫她在護理之路上遇到的個案和幫助個案的經過,書中都是一篇篇讓人省思的經驗故事,其中也有提到她在護專時期在學校當模擬病人的事看了讓我覺得好有趣和同學分別扮演護理師和病人的角色,扮演病人可以更了解被病魔纏身時病人在床上的心情和扮演護理師可以多訓練和真人進行護理以便更加熟練護理技術,看完這一小篇時我心中已有個小小衝動就是開學後終於可以學習護理技術了,我會帶著努力的新接受開學後的大挑戰,書中有教如何防止上課打瞌睡,就是假如你有誠意,請你上課用心做筆記則可,只要有心想學就一定不會想睏就對了,書中有很多名言佳句如 幸運與否就維繫於一念之間,一次重病重新認識人生,人活著是一種使命一種上蒼所賦予的 生 的責任等讓人振奮的名言呀!從作者的各篇小故事中我得道的省思要積極看待人生和學護理的人總會比一般人更加珍惜生命和所擁有的一切,也希望我往後的護理人生也能像作者寫的那般精彩

文章標題:105年第一學期期中勞品作業  2016-11-13 22:06:38

主題:善良,是為自己留下路標! 我做了什麼… 旅人在沙漠中順便幫那些成為屍骨的人們為他們立個簡易的墓,原以為只是個不起眼的小舉動,哪知道這個小舉動卻是救了旅人團一命的重要關鍵,這些沿路上的墳墓成為了旅人在沙漠中回去的一大指標,讓旅人團免去死於沙漠,一個小舉動真的會救了自己命。 我學到了... 以後.... 這篇故事告訴了我一個看似嫌麻煩的小舉動可能會改變你的未來,在路上有困難的人時,請先評估自身的能力後,再適時的去給予幫助,可能下一秒你就會因你幫助了人而發生了好事也不一定! 我未來還想要做... 要學習旅人的好榜樣,適時的為自己留下後路可走,生活中的大小事都得好好注意,這樣才能在危急時有辦法找人來解決,才不會踏入死亡的沙漠中 哈哈哈!!!

文章標題:105學年度寒假讀書心得  2017-02-17 13:15:38

書名 : 完全圖解 甲狀腺病症 作者:伊藤公一 書名 :急著成功的人的不及的技術 作者:吉田典生 〈行動快反而沒成果,我該如何更有效率?〉 【讀後心得】至少300字 「完全圖解 甲狀腺病症」這本書就如同書名一樣有很多的圖加上解說,帶我們正確認識甲狀腺 書中有很詳細的解說甲狀腺是什麼樣的臟器,在身體內擔任何種工作等… 正確理解甲狀腺病,甲狀腺病並非罕見疾病只要按部就班接受治療即可痊癒 按時服藥並定期回診後大半都可復原 甲狀腺是內分泌腺中最大的臟器,內分泌主要分泌人體所需的賀爾蒙以維持身體正常運作 甲狀腺是負責此重要任務的臟器之一,正常的甲狀腺非常柔軟且被肌肉覆蓋住,一般情況下按壓不易察覺到甲狀腺的位置,但若因甲狀腺機能亢進或低下造成甲狀腺腫脹時,大多只要以手就能觸摸到甲狀腺,進而發現罹患甲狀腺病。 甲狀腺賀爾蒙可以促進新陳代謝的活化,甲狀腺賀爾蒙和細胞及組織的發育息息相關 特別在兒童成長上更是不可或缺的物質,分泌過多或過少都會影響人體身心平衡。 急著成功的人的不及的技術〈行動快反而沒成果,我該如何更有效率?〉 快沒有用,因為,一般人是贏在起跑點,成功人士是贏在終點 急著行動往往招來不順,快沒有用,重要的是如何開始 想要成功首先要先釐清自己該做的事、想做的事,然後就按照應有的步調,堅定地朝目標前進 反觀一般人,常常是這個也想,那個也要,擔心自己不快就是輸,常常還沒想清楚也沒有決心就貿然投入行動,然後只要遇到一點點挫折就不了了之。 一個人有了成長的慾望,總是希望能早日得到成果,而這樣想趕快得到結果的心情 反而會讓你不知不覺中踏入陷阱,越是急著成功就越要提醒自己學習應用不急的技術。 不急的技術告訴了我一些在社會上能相當活躍的傑出人士為何他們成就來得快 事實上他們只是按照該有的成長速度,按部就班,堅定前進罷了。 急著看到成果,要求自己或別人快速成長,不一定是好事 盲目求快,帶來的損失絕對比你想像中的嚴重。 這本書是本勵志的書籍,書中也分享了許多很有道理的一句話例如 只要你一問起:還要再走多遠?就會讓目標更加遠去。 這句話給我的提醒是,如果當時專注於目標,自然就會離目標越來越近。 當感覺有問題時,不要輕易認為這就是全部的問題,要進一步想想;之後還會發生什麼事? 有這樣的思考習慣,才不會被表面問題困住。 真正有能力解決問題的人,會以感覺作為思考的起點;而急著解決問題的人,則是以感覺來採取立即得行動,只要慢慢思考問題,一定能找到最佳的解決方法。

文章標題:大體參訪心得------給大體老師的一封信  2017-04-23 22:39:41

1. 給大體老師的一封信 感謝大體老師無私的貢獻出自己的身體,才使得人類的醫學能夠快速的進步,解剖大體能更加認識身體的各個器官和發現致病的因素才能夠正確的對症下藥,謝謝那些無私奉獻的大體老師 讓我能實際去看去摸那些平常無法看到的人體器官,讓我對解剖這門學問有更進一步的認識,你們真的很偉大喔! 2. 學習過程中的自我省思及收穫 剛進去實驗室時心裡還滿害怕的,因為從來沒有去看過大體,要打開包著大體老師的布時,有先默禱一分鐘,我在默禱的一分鐘裡保佑自己今天的大體參訪一切順利能更真實的了解到人體的奧妙,打開的當下一股刺鼻味湧了上來但我是來學習的不能退縮,久了味道就沒那麼重了,大體老師不是我所想像的血肉糢糊,而是完整肉乾乾的膚色黯沉的樣子,一開始只敢輕輕地碰觸,到後面幾台的大體老師也就看習慣不再畏懼了敢試著摸和拿起來仔細的去看那個器官的構造,看了感覺器官/骨骼/肌肉/消化系統/泌尿生殖系統/呼吸系統/心血管/神經這麼多個系統都能看和去實際去摸真的是非常難得的體驗,發現肝臟真的很重還有血管是軟又空空的胃很小一個有食物進去才會把胃撐大,也有去拿拿看腦,腦是硬的不是軟的還有點重量,女生的卵巢和子宮都很小一個能裝下嬰兒真的很神奇呀!這次的大體參訪真的對於我來說滿新鮮的,不再是看著書本上的圖片來學習人體的知識,而是讓我們用看和去觸摸來認識人體真的是書本無法比較的呀! 對於人體的器官和組成有更進一步的了解,也對大體老師有很多說不盡的感謝,感謝大體老師用他的身體讓我真實的上了一堂解剖課 真的感謝你的付出我們才有學習的機會。

文章標題:105學年度暑假讀書心得  2017-08-07 03:27:19

*書名(三本):大腦記憶活化術 /心臟血管.三高病癥調護寶鑑 /堅持你所堅持的,相信你所相信的! 作者: 高國偉 /許安順 /廖慧淑 【讀後心得】(至少500字): 大腦記憶活化術,從字面上看就是本講如何增強記憶的書,這本書對於讀護理科的我來說非常的需要去看呀!有很好的記憶力對於讀書上是很有幫助的,而且護理科的書都是需要消耗非常多的腦容量才能夠讀通的,所以看完這本書後我似乎知道了些增強記憶力的方法了,例如說從睡眠充足和控制壓力下手是不二法門,壓力和睡眠都會造成注意力不集中,間接記憶變差,要適度的放鬆和休息才能走更長遠的路,還有飲食方面可以多攝取維生素A 、C 、E的抗氧化物食物,但切忌吃太多高熱量食物,否則不但容易想睡覺,也會影響記憶力。大腦思維.最敏捷的時間在清晨,如果能在大腦功能最活躍得時候學習,就能節省很多時間,會取得很好的學習效果。多運動提神醒腦,增強記憶力。增強記憶力也能使學習力上升,學習時利用不斷回憶使學習內容記得更牢。 心臟血管.三高病癥調護寶鑑,這本書是我為了實習而借來看的結果不是去心臟科而是去耳鼻喉科 不過也沒白看因為看了長知識呀!內容再講心臟與腦血管疾病保健調養法,有很多彩圖也滿好懂得一本書,講了高血壓 腦栓塞 腦梗塞的定義因為有上過病理所以不會陌生,反而又再複習了一遍,有講到腦中風引起的手腳麻痺會造成肌肉萎縮僵硬,最後造成關節不能靈活動作,這時為預防這種情形發生,最好由他人幫助無法活動的關節作屈伸活動。還有提到褥瘡的預防,避面壓迫身體同一部位,需時常改變體位,若褥瘡置之不理的話會造成潰爛,最後細菌感染引起敗血症而死亡,為了避免感染褥瘡,一定要作好改變體位等預防措施。 堅持你所堅持的,相信你所相信的!這本書的內容純屬勵志,純粹是為了要寫給那些需要勇氣的人,而我也算其中一個,每次作決定總會猶豫不決害怕失敗害怕自己能力不夠,看完這本書我的到了些勇氣因為它裡面說的每句都好有意義,例如說 不管面對任何挫折,都要告訴自己:別怕!我知道自己在做什麼,這句話對於要去基護實習前的我來說是一句鼓勵呀!實習會遇到很多困難但就是因為是自己選擇的路所以一定要堅持不放棄,如果不想為逆境所敗,就要懂得堅持,若在轉折處輕易放棄,就等於前功盡棄,成功永遠屬於堅持到底的人,這是書中告訴我的道理。

文章標題:106學年度寒假讀書心得  2018-02-26 17:43:39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護三乙 學號 1045101063 姓名 魏淑貞 書名 健康促進暨衛生教育雜誌 護理暨健康照護研究 作者 謝美智、李彩歆、溫晨帆 許淑蓮、林惠賢、黃秀梨........等 出版社 社團法人臺灣護理學會 出版年月 2015年 12 月 索書號 ISBN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1瀕死的分離哀傷」、「家人意見分歧」、「照顧人力的問題」 安寧共同照顧模式對主 要家屬負荷的嚴重度 2初次臨床實習壓力感受 3護生對針扎預防行為意圖之研究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安寧共同照顧模式對改善癌末主要照顧家屬照顧負荷之成效,這邊文章是在討論有關癌末病人安寧照護的事,癌末病人對於家屬來說有很多事要操心例如照護工作或是面臨喪親的痛苦,也會遇到到底該不該放棄治療的事,很多選擇都是要經過很多討論才能做最後定案的,不管結果如何,家屬都是希望病人能安心的走。 初次臨床實習是有壓力的,在文章中的研究發現初次實習護生的兩大壓力來源為專業知識與技能之壓力及實際護理病人的壓力,在學校所學的知識和技能實際到臨床比較後果真有些許不同,但學校教我們的是基礎,如果連基礎都掌握不住那去臨床肯定會有挫折的,實習時面對的是真正的病人而隨時會發生什麼事也不是我們會知道的,所以在學校要好好學習才能在臨床上發揮作用,也才能預知病人會有甚麼症狀再來做適當的護理。 護生是發生針扎事件的高危險群,而針扎事件是職場安全重要的議題,一旦針扎一定要趕緊通報追蹤,對於針扎事件我們應該要好好的教育和宣導預防針扎事件,還有多使用安全針具才能有效預防針扎。

文章標題: 106學年度暑假讀書心得三年級專業科目相關的議題  2018-09-10 15:03:07

三年級主題: 三年級專業科目相關的議題 *文章(三篇):一位中年婦女更年期身心困擾併有安眠藥成癮之 護理經驗 作者:林姿宜 江曉惠 【讀後心得】(至少500字): 更年期是所有的女性朋友們必經的過程,是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告訴我們身體不再年輕了,要好好保養才不會衰老過快。 婦女更年期症狀多以身體疼痛、失眠與疲倦乏力為主。我國婦女平均停經年齡為48-52歲。面對更年期症狀困擾、生理變化與情緒轉折等應持續提供更年期健康諮詢與教育和更年期症狀之自我照顧及強化婦女健康行為。 文章中的個案處於更年期階段,時常被失眠症狀所擾並自行服用安眠藥,一開始有效隨後就劑量越大就只能睡一下下又起來甚至有失眠,不得以只好上門求醫。至醫院求助,診斷為精神官能性憂鬱症。原來是個案的兒子結婚後搬出家裡就剩個案一個人在家,親子關係較為疏離,自從個案更年期後,經常為生活起居之事起口角。有妥協性家庭因應能力失調之護理問題。 個案的主要護理診斷依序為:一、睡眠型態紊亂:與更年期身心困擾及缺乏規律生活作息有關;二、個人調適能力失調:與慣用鎮靜安眠藥物來因應壓力源及不知道如何因應中斷服用安眠藥物出現的戒斷症狀有關;三、妥協性家庭因應能力失調:與家庭成員間溝通模式及家屬照顧負荷感有關。 護理計畫 護提供正確資訊以因應更年期症狀困擾,如教導夜間盜汗及躁熱之因應、增加日間活動量,鼓勵參加團體及活動、 共同規劃傍晚活動,減少躺床、入院初期觀察個案夜眠型態及個案主觀反應每日與醫師討論藥物之調整。與個案討論親子溝通發生衝突的原因、自己常會出現的行為及感受(如:服藥、焦慮、懊惱等),讓個案了解身體症狀與其相關性。引導談論與家人間的溝通發生衝突可因應的方式,找到雙方皆能接受的溝通模式。應加強與居家護理人員聯繫藉由訪視或電話追蹤,持續協助家屬照護上的問題處理,也藉以讓個案獲得持續性、完整性的照護,使其恢復以往生活品質。


   1045101062    金碩恩  發表(3)筆  

文章標題:歡迎使用E-portfolio  2008-03-18 16:15:43

歡迎參觀我的學習歷程檔案
這裡包含了我的學習紀錄與個人資料
希望大家能不吝指教

文章標題:上課不要看小說  2016-02-20 12:00:08

這次我看的小說,它們都是九把刀寫的,而且他們也是連續的小說,有分1,2集的,為什麼我會看這個小說呢,就是因為我以前在國中的時候,我上課就是在看這兩本,所以對這兩本書,有很多的回憶,在來就是它的寫法,是非常符合我們年輕人,在放鬆的時候看的書。這本書主要是在說主角叫王大明,他因為他的爸爸在一個命案中離奇的消失,更怪的事,屍體找不到因為被溶解了,所以讓王大明下定決心,一定要開始調查他爸爸的死因,但在他不知道該從哪裡開始調查的時候,他突然看到,一位作家九把刀,在徵助理,所以他去面試,成功有了這份工作,開始有了一連串的故事發生,要當九把刀的助理沒有那麼見但,因為常常要見到屍體,鬼魂,妖怪的東西,讓原本嚇的要死的王大明有了勇氣,也開始習慣了這些的事情,幫助九把刀。

文章標題:上課不要烤香腸  2016-02-20 12:15:26

這次要介紹的書,是上課不要看小說的續集,也一樣是九把刀著作,在這些書裡面都有一個特色,就是明明九把刀就是書的作者,但他在書中卻是以一個虛擬人物叫王大明的人來當主角,而且,九把刀也讓自己出現在書中,更好笑的就是他還自己虧自己,讓讀者與作者間有了一些互動。這次王大明跟九把刀也越來越熟,王大明在主角的工作上也做的越來越好,但他還是沒有忘記他爸爸的事,所以他還是要一直去調查,這一集,開始在故事的後半段,有了一些故事解構的變化,原本靈異,的小說開始有往愛情的地方發展,但最扯的是主角竟然跟一隻蛇交往,雖然那個蛇變成人啦,但還是不能接受,雖然這兩集故事到現在已經沒有有出續集的消息,但我還是很期待,而且王大明還是一樣沒有找到他的爸爸


   1045101061    張致甄  發表(7)筆  

文章標題:107暑假作業  2008-03-18 16:15:43

心得:其實剖腹產的問題蠻多的,癒合慢、傷口大等等的...,可是儘管他有多疼,台灣的婦女由104年統計為35.9%,這個數字已經很高了,卻還在持續攀升中。我覺得一方面是少子化,所以大家只生一胎,然後生那唯一一胎又怕痛,普遍人就會選擇手術時間較短且較不痛的,一方面跟醫生有關,不論初產婦或經產婦,都會需要醫生的指引意見,當然多半通通打包囉。文中有提到,前一次的生產經驗將會影響媽媽可否生下一胎,可為正向亦為負向,正向可能為順利分娩,負向可因疼痛,缺乏信心等。一位媽媽把辛苦懷胎十月的寶貝生下來時,我們醫護人員要立即給予措施,例如:教媽媽如何餵乳,寶貝出生後的20分鐘,是寶貝的警醒狀態,也就是說,是最佳的哺乳時間及親子關係建立的時機;壓力調適則給讚美,鼓勵媽媽說出心中想法及提供正確的資訊。 五月最重要的日子除了護士,再來就是母親節!母親節剛過完,今年我買了個大蛋糕是驚喜,然後我今年帶加冠,那首「手印」都聽幾百遍了,到了當天我卻還被氛圍感染...。 媽媽生了四個小孩,大姊、二姊、我、弟弟,全部都是自然產!!想到媽媽就覺得他好辛苦,我相信他生了三個要生第四個時,還是會害怕的,好多女性因為生產而第一次上手術台,還因為會一直想尿尿而淺眠或中斷睡眠,媽媽就是其中一位,他們真的好偉大。 我想我們的工作是教導媽媽該注意什麼,及照護傷口等等,最重要的是教導孩子的爸爸,當媽媽生產完後,最大的支柱是先生,所以如果是真愛,會幫你把屎把尿,還不會說臭臭的。 哈哈,這是我個人認為啦! 有的人生產後會把不安藉助在宗教信仰上,就跟我們一樣,當出現不尋常時,腦子都慌了,第一反應不是去看醫生,而是去拜拜,這也不能怪老一輩的,因為他們拜佛拜一輩子,家中大大小小的事都是拜佛,祈求佛祖的幫助,如果因為拜拜,而讓個案能轉移注意力或自認為疼痛減輕,那這何嘗不是一種方法呢!像我們家都是拜拜的,家裡一發生事情,阿嬤和媽媽都會想到要拜拜,阿嬤是每天晚上都會去廟裡,我想這也是一種調適壓力的方法吧!

文章標題:105寒假作業  2016-02-13 20:06:41

《雪花與秘扇》 這本《雪花與秘扇》是在一個國文老師的推薦下看的,聽他講劇情後,我就一直對這本書很期待,剛好在這次寒假,從圖書館預訂了這本。故事是在說有兩位小女孩,因同年同月同日生等等各種因素下成為結拜姐妹,並互稱為「老同」。在當時古代中國,男性地位崇高,嫁人的女性,每天被柴米油鹽給淹沒,他們只能寫「女書」與老同通信,這「女書」是要上下文一起看才能真正理解他的意思,一不注意,很容易誤會其意思,而後來就是因為誤解老同的意思,毀了這段從小到大最親密的友誼。 這本小說是說兩位女生,但真正的主角其實是「女書」,女書是在古代中國湖南省永江縣的個小村落發起的,這些文字,只有女生才能通曉,男生不了解也不能學習,而他們會把女書寫在扇子或女紅上,在送去給老同。不是隨便人都能結為老同,必須要有一大堆限制才能成為老同,「老同」是畢生該被互相疼惜的姐妹,無論嫁人,永遠都是好姐妹! 看完這本書,深深被他們之間的友誼感動,有時候跟同學很好時,我就會想到「老同」一詞,就會更珍惜這段友誼,只可惜到現在,人心一直在變,當我覺得我們之間很要好時,可能都是我自己想太多,而不抱任何希望,原來我們只是彼此的過客,只能有共同回憶,不能一直要好!老同跟女同性戀不一樣,是要更守護彼此之間的友誼!

文章標題:105暑假作業  2016-09-01 03:47:08

《七美島嶼上不滅的燈》心得 看完他的故事,我的情緒深深地被他帶走,我從來沒想過,照顧鄉里病人,除了在醫院工作以外,只要人家一通電話,不論深夜或十一級風的阻擋,都阻止不了他要服務鄉里的熱情!難怪連賣飲料的阿婆都說:「這種護士,沒地方找了啦!」 他行醫的配備很簡單,只要一雙手、一顆心和一台機車,就能幫助許多里民就醫,當地人多,看到阿惠載著病人,已經是很常見的「奇景」啦! 有一次一位民眾因癌症需要到高雄大醫院來做治療,但因他的戶籍設在高雄新購的房子裡,救護直升機申請案以不合施救資格為由,打回包票,都是由阿惠和村長賣命的奔走,才適時空運到高雄就醫。雖然病人過沒多久還是回天乏術,但病患的家屬對這份恩情十分感念,而阿惠堅決不收紅包,自掏腰包買機票讓家屬回去。 在他身上,我看到很多我應該學習的地方,救人不是只有上班才要做的事,既然我有能力,何不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呢?或許多付出一點點時間,就可以挽救許多可貴的生命!而且最重要的是有沒有那顆視病猶親的心,能感同身受病患的痛、家屬的苦,一心只想救人的心。還有發揮熱情,這樣工作起來是快樂的,病患也會被我們感染,獲得正面能量,更能積極對抗病魔!而當我們怨天尤人、抱怨的同時,不知道還有多少人期盼我們的來臨! 社會上其實有很多默默助人的人,像是路上看到需要救援,二話不說立刻行動,這些人都是無私大愛的。如果我有那種能力了,我的行業就是該具備那些條件,更是我要學習的對象,讓這世界更加溫暖! 洪淑惠:第七屆醫療奉獻獎。 書名:《台灣情義的標竿》—〈七美島嶼上不滅的燈〉 主編:李淑娟 印行:行政院衛生署

文章標題:105年第1學期勞品作業  2016-11-15 23:03:09

抱怨是一種毒藥 我做了什麼: 之前國小的時候,老師一人發一條手環,一條紫手環,一開始我不太懂老師的意思,只是覺得戴好看、好玩的,直到有一天家裡的親戚看到,才跟我解釋,原來這是一本「不抱怨的世界」所附贈的,用意是你載著手環,如果有抱怨,那手環就要換手,如果手環停留在同隻手21天,那就是成功了!Succed! 我學到了?以後? 雖然我知道抱怨是不好的,不過在抱怨前,一定有累積的情緒,才會爆發!而且當下根本就不會想到這麼多,都是發洩完靜下來後才會想到!下次爆發前,我會先盡量不要那麼兇的口氣講話~ =] 我會來還想要做: 之後呢~我如果有意識到的話,我就會盡量不抱怨!如果真的受不了呢,就小小暗示就好,不會怨東怨西的!我呢!現在很幸福,就別再抱怨了!

文章標題:106年寒假作業  2017-02-20 21:02:31

《喝果汁減肥》 這是一本很酷的書,雖然只說果汁,但它有一起介紹水果的特性,而且是用表格,讓人一目了然,包涵維生素、礦物質等等,更厲害的是,作者還提醒說如有身體不適,適合吃何種水果來幫助!而且果汁不是像一般看到外面那樣,他有說用蜂蜜代替砂糖一定更好,而且會特別加一些檸檬汁,讓口味更豐富,也就是說會有我們想不到的東西,且口味並不會有違和感,很棒! 這本書我很推薦,真的很厲害,雖然我沒啥瘦,但果汁的味道會出乎大家意料的,只要搭配正常飲食,一定會有效果的!

文章標題:106暑假作業  2017-09-04 07:55:38

從心血管開始,向疾病說不 近二、三年來更在國民健康局推動下發酵,許多人有了更多運動養生、 健康自主管理的觀念,也陸續的有社區健康、癌症篩檢、減重健康的衛生活動, 但仍有許多人因(過剩)豐盛食物及食物選擇錯誤而為體重過重及三高所苦,甚至有 年輕化的趨勢,甩去肥肉不復胖方法中以運動為例,明確傳達運動和減重的原則, 並提醒一味的飲食減重,失敗率(復胖)達 90%,必須加上運動,了解飲食與運動的 真因後,決定運動由今天開始後,多少運動量最好呢?作者也依據幾十個研究討 論之對於運動的變動因素(激烈度、密集度、時間長短)做說明,也談論到要選那一 種運動,是有氧運動或是阻力運動?以最常見的糖尿病為例,比較適合的是阻力運 動,因阻力運動可以增加肌肉消耗葡萄糖,對糖尿病非常有益處,同時也有助於 強化肌肉骨骼、預防跌倒。

文章標題:106學年度寒假讀書心得  2018-03-04 23:07:55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護三乙 學號 1045101061 姓名 張致甄 書名 發燒不驚 作者 張美娟 出版社 花蓮慈濟醫學中心護理部健康專欄編輯小組 出版年月 2014年 07 月 索書號 ISBN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1.發燒是保護機制 也是警報系統 2.當病原進入身體後,身體一連串的免疫 反應,使得體溫調節中樞升高體溫,小朋友就發燒了 3.體溫升高能 讓白血球更活躍,有些病原在高體溫下也較容易死亡。此時如果將體溫 下降,反而會澆熄免疫細胞的熱情,離打勝仗反倒退了一步。 4.為身體加溫時,周邊血管收縮會造成手腳冰冷、肌肉發抖、新陳代 謝加快、心跳增加、頭痛、疲倦等不適 ,有些小朋友體溫過高會發生痙攣現象,所以發燒雖 然有利於免疫反應,有時還是得適當地進行退燒處理。 5.衣服穿 太多、中暑等環境溫度過高造成的情況,可以使用冰枕這類物品退燒; 反之,如果是感染造成的體溫調節中樞溫度的改變的發燒,用冷卻降溫 就不適合。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小朋友發燒常會燒到四十度左右,但溫度愈高不代表疾病愈嚴重 。小兒退燒藥有 Acetaminophen以及 Ibuprofen,前者 約四至六小時後才能再次服用,後者則是六至八小時 。小朋友如果發燒了,看完醫生後,按時吃藥,就能幫助小朋友戰勝一次又 一次的病原,更能夠讓小朋友增強免疫力 ,以後才比較不會生病呢。


   1045101060    謝宗霖  發表(9)筆  

文章標題:歡迎使用E-portfolio  2008-03-18 16:15:43

歡迎參觀我的學習歷程檔案
這裡包含了我的學習紀錄與個人資料
希望大家能不吝指教

文章標題:104學年度寒假作業讀書心得  2016-02-20 23:36:34

我要寫的第一本書是{百年恐怖檔案},是近百年國際型恐怖活動,此書是在說第一次世界大戰、西歐、以色列、巴勒斯坦、美國、美國、義大利、英國、南亞、祕魯與伊斯蘭教義派的各種衝突是因為政府有時忽略了某些群族的利益,所以就有了恐怖活動讓政府注意這些群族,像猶太人早期不受政府重視,所以猶太人用才智作出炸彈(當時很多軍火需要美國提供)所以當他們做出炸彈,來對政府恐怖活動,政府才慢慢重視猶太人.我的心得是在百年前如此多的恐怖活動活在那時心裡應該會相當的不安,是我可能逃太慢而被殺死,這本書也有另外說很多的政治人物嘗試談和平但依舊被暗殺. 另一本書是{日本文化與思想論切腹與心中}切腹在武士道象徵了武士賣身給君主,一切以主君之用為用,切腹可以知道武士對君主的忠誠度,原本在早期切腹這個自殺法不流行在日本,原本流行的是跳海自殺法後來想到不可能每個地方都有海啊!!所以演變成切腹自殺法較多.我的心得是本人很佩服日本人的切腹自殺法有一整非常難的是(十文字腹)這個切腹自殺法最需要力氣和勇氣,是切腹至高勇氣的象徵.

文章標題:104學年度暑假作業  2016-08-31 10:55:58

我要寫的第一本書是台灣早期留學歐美的醫界人士 其中一位呢蔡阿信醫師是台灣第一位在北美當住院醫師也是台灣第一位女醫師也是台灣第一位的女大學生 他的行醫救世1924年阿信在臺北日新町自宅開業,同年與彭華英結婚。1926年在臺中開業,醫院名為「清信醫院」,丈夫協助財物行政事宜,收費原則是:富者多收,貧者少收,赤貧免費,赤貧的產婦生完小孩之後,還免費贈送兩套嬰兒衫和幾罐鷹煉乳。然而這些受恩惠的窮人,常常就拿自己家裡種的菜或養的雞、鴨等送給阿信以示謝意。醫院附設「清信產婆學校」,每半年招收30個學生,每期一年,食宿在醫院。如此,每年畢業60個學生,不到幾年,便有二、三百個受過專業訓練的產婆遍布全臺灣。我的心得蔡阿信醫師突破了當年女子不能讀書的想法真的很厲害而且因為她的觀念所以現在才很多女醫師。第二本高血壓必讀現,代醫學對於高血壓通常以長期服用藥物控制,但是這不是治療,因為當你不吃藥時,血壓又飆高了。這種吃藥的診療方法有即時性壓抑血壓的作用,但是不能根本治療。目前醫學界對於原發性高血壓還沒有確確的答案,或說是真相不明,在本人的研究中,高血壓的原因是很明確的。世俗醫學不明各種慢性病根本原因,這主要是醫學研究者,對於疾病根源的研究著重在物質方面,而忽略了每個人還有個「心」所致。換言之,高血壓也是心理問題,幾乎每個人都有不同症狀的心理問題,只是「當局者迷」而不知而已。而各種慢性病,都和心理狀態有不可分的關係。高血壓主要是「高自尊」所引起的。當這個自尊受到挫折等種種的打擊後,人們心理會有一股壓力,而這股壓力可能久久不散。若是如此的話,自尊常常遭受打擊,則內心所累積的心理壓力也越沉重,則血壓也隨之升高。而年紀越大,血壓也越高,因為年紀越大所累積的自尊挫折也越多所致。高血壓既然是高自尊所引起的,那只要「看破自尊」,則有根本的療效。「自尊」是什麼東西?他是「心理作用」而產生的尊貴需求,也是「無明」,你發現自尊是虛妄嗎?你發現自尊就是無明嗎?若發現了,這就是「覺悟」,也是療效。既然知道這是無明,那很自然地你不會追求尊貴了,既然如此,你不會高血壓了。 第三本書無麩質飲食打造健康腦都是麩質惹的禍博瑪特在《無麩質飲食,讓你不生病》一書中,提出穀物中的麩質,是造成當代人們許多疾病的根源,包括失智。麩質存在於許多麥類穀物中,是一種具有黏性的分子,腸胃不是那麼順利就可以把它分解,就會留下殘渣在消化道中。這時身體就會把他們視為外來異物,開始啟動免疫系統。 免疫系統在對抗外來物時,會產生「細胞激素」去通知或活化相關免疫細胞大軍、催化了發炎反應準備對抗大敵,如果腸胃道中一直都殘留麩質,這個過程將一直持續。結果是,免疫細胞不但攻擊麩質的分子,還連帶把腦部某些也長得很像的蛋白質分子一併拖下水。 另一方面,研究已發現許多罹患腦部神經性疾病的病患,腦部的細胞激素含量很高。由於細胞激素催化了發炎,發炎的結果之一就是產生了大量自由基,因此腦細胞會受到更多攻擊與破壞。 不含有麩質的食材米、小米、玉米、葛粉、蕎麥、馬鈴薯、高粱、黃豆、木薯、莧米、藜麥、無麩質燕麥。

文章標題:勞作品德教育 ⅠⅠⅠ  2016-11-15 00:29:10

主題:看人長處.幫人難處,記人好處 我做了什麼..... 其實有些人看起來很廢但是他們還是有長處的,像孟哲國文雖然很爛,但數學強得像怪物,幫助他人困難是我最喜歡的一件事,幫忙人有一種舒暢感!我很常看別人壞處很少記好處,所以我要改變自己多看他人好處 我學到了...  多看別人的好處就可以改變自己的心意不去討厭他人 以後...    我未來還想要做... 多看看他人的長處少看壞處,多幫需要幫助的人,多記別人好處少記壞處

文章標題:105學年度寒假作業  2017-02-19 23:26:14

我要寫的第一本書是如何停止憂慮開創人生, 自認資質平庸的「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創辦人、牛津大學欽定醫學教授、得到英國國王親頒爵位、四所大學授課、又是暢銷書的名作家「威廉 .奧斯勒爵士」。這樣天賦異稟的人,原來他也曾經是煩惱重重的人;一八七一年他在「蒙特利醫學院」就讀時,常擔心期末考會不會過關、未來何去何從、及畢業後如何開業…後來看到卡萊爾的一句話:「我們的首要之務,並非眺望糢糊的遠方,而是著眼當前的事務。」改變了他的思想,不但自己「離憂得樂」,而且還以「活在今天的方格中」格言「廣度眾生」。看過卡萊爾這句話的人很多,受惠的人卻很少。為什麼?沒有「作為」故!研究過很多「游泳方法」書籍的人,永遠不會游泳;除非他下水去「練習」(作為)想過愉快的人生嗎?很簡單,把「今天活好」,(即著眼當前的事務)。記住::想要扭轉局勢,僅須調整我們自己的角度,改用一套新而快樂的眼光去看世事。 英國政治家狄斯累理說過:『人生苦短,豈容卑微﹖』 安德烈茂羅士在雜誌上寫道:『這句話幫助我渡過好幾次痛苦的經驗,我們常讓一些早該拋諸腦後的瑣事困擾的自己…想想我們活在世上不過幾十年,我們卻願發花費一去不返的幾個小時,去煩惱一些一年後誰多想不起的小事,多不值得!我們應該把生命貢獻給有意願的行動,偉大的思想,真實的情感以及恆久的事業。因為人生苦短,豈容卑微﹖』 消除憂慮的習慣,第二條原則:不要讓自己細微鎖事煩惱,謹記:『人生苦短,豈容卑微﹖』

文章標題:大體參訪心得  2017-04-26 21:10:33

心得: 1給大體老師的一封信:對大體捐贈之看法、為何需要大體捐贈、對捐贈者之感想、應如何表達對捐贈者的尊重 一開始我是抱著害怕.緊張.尊敬的心去參觀大體老師,所以我當時心情超複雜的,不知該怎麼是好。走到裡面, 手腳不停的顫抖,還好沒想像中那麼可怕,老師叫我們全體起立面對大體老師禱告,我們全體一起低頭向大體老師問好,解說老師說第3的同學看眼球.耳朵.腎臟.甲狀腺.等器官福馬林的味道,味道令人無法形容,讓人反胃,但是還是在我可以接受的範圍內, 全男生只有我站第一個,說子宮大小大約是拇指與食指對在一起的那個圈圈的大小,可是卻得裝一個小的寶寶,原來人類那麼神奇啊!解說老師講完了最重要的部分來了,就是看.摸大體老師,到後來我克服內心的恐懼,開始觸摸大體,讓我能認識各個構造,不再害怕之前只能聽老師在台上講解哪個器官又哪個器官,只能用背的,不能實際去體驗。但現在有這麼難的經驗讓我們能實際的體驗,又能讓我們認識皮膚下各個組織.器官.系統…等等。我想對大體老師說:謝謝您,大體老師。我打從心底覺得您這樣的貢獻很偉大,讓我們能從您身體上學習很多,解說老師每撥開一片您的皮膚,解說時,讓我感覺很痛,但沒有您這樣的奉獻的話就沒有人可以了解人類身體的構造了,每一塊的肌肉血管神經都能讓我們更了解剖位置。 2.學習過程中的自我省思&收穫 (1)What?(我學到了哪些?)發現了什麼新鮮事?接觸到什麼問題? 當解說人員每撥開皮膚拿出器官給我們看時讓我感到驚訝,因為人類的身體裡面可以裝很多器官.組織.系統,難怪科學家說人類是最複雜的動物。 (2)So What?(所以,為什麼)在這些新鮮事中,心中有什麼感動或感想?這些 感動和感想讓我(們)有什麼想法/成長? 我對大體老師們是充滿內心的感謝與尊敬,因為他們的貢獻讓我們在人體解剖課程上又多了一些了解。也讓我在之前不會的地方加強深刻的印象。 (3)Now What(我可以如何作?我有什麼收穫?),看待人事物,自己有什麼改變?我(們)想要/應該/可以做什麼改變?未來將如何運用所學? 每個人都會歷經生離死別的過程,所以避免不了各個過程。但還是要看個人要怎麼活得精彩,心中的感想是它們雖然心靈不在這個世上了,但它們的身軀遺留在人世間給後代的人們研究。讓我面對死忙不再感到如此的害怕,我在大體老師身上學到很多東西,懂得珍惜生命.活在當下,把握每一分每一秒, 即使生命已經 到了終點,我不一定會捐出大體,除非到那時我看通了一切。

文章標題:105學年度暑假作業  2017-09-02 18:42:34

把握治療的關鍵時刻為什麼說把握治療的關鍵時刻是抗癌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呢?因為癌症最可怕的地方是:它不僅會長大而且會轉移,一旦轉移出去,就更難治療。如圖2所示,其實癌細胞是以倍數在增殖,從一個癌細胞長大到一公分大的腫瘤(約含10億個細胞)通常要花上數年至數十年的時間,可是一旦長大到超過一公分,腫瘤長大的速度就會相當驚人,再加上越大的腫瘤越容易轉移,因此往往在發現後1-2年內,甚至在數個月內,就奪去病患的生命。以上現象告訴我們,治癌成功的最重要關鍵在於『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癌症不是一兩天內形成,而是經由長期的潛伏期治。療有很很多種;傳統治癌方法目前治療癌症的主要方法是手術、化學療法及放射療法。手術療法乃直接將腫瘤拿掉。至目前為止,可以讓癌症完全根治最可靠的方法就是手術。 還有癌症輔助療法癌症輔助療法包括:心靈療法、飲食調整、運動療法、深呼吸療法、中草藥療法、營養與天然物療法及能量療法,飲食調整第二個重要的癌症輔助療法就是飲食調整飲食以均衡及適量(少糖、低鹽及低脂)的原則。飲食的內容應以穀類及豆類為主食,蔬菜及水果為副食,而肉類則為次副食,其比例應為5比2比1最為合適,根據個人病情及經濟狀況選擇合適的整合療法:不要本末倒置捨棄傳統療法而過度期待輔助療法的療效;也不要輕易放棄希望,因為成功只留給不放棄希望的人。唯有掌握黃金的治療時機,接受合適的整合療法,才能創造抗癌成功的新契機! 書名:癌症的整合療法 姓名:謝宗霖 學號:1045101060

文章標題:106學年度暑假作業  2018-02-28 15:48:30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N三乙 學號 1045101060 姓名 謝宗霖 書名 關懷照蠢的現象學研究-自 從經歷死產之台灣婦女的經驗談起 作者 曾英芬 許敏桃 郭玲莉 出版社 社團法人臺灣護理學會 出版年月 199303 ISBN 1022-6265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1婦女描述在經歷死產的過程中,感受到護理人員親切、有耐心而又精力充沛的助人熱忱,說起話來語 調柔和、時而幽默對她們而言這就是一種關懷照護,她們的壓力也因此得以減輕。 2 婦女描述在經歷死產的過程中,感受到護理人員在照護過程能夠讓她有自己做主的機會,對她們 而言就是一種關懷照護,如此能夠提高她的自我控制感。 3 婦女描述在經歷死產的過程中,護理人員會依照她的需要提供訊息與指導,以及主動分享自己本身 與其他類似個案的經歷,對她們而言就是一種關懷照護,讓她們覺得安心、受用 4,死產婦女認為護理人員表達同理心,實地示範照護與陪伴在旁即是關懷照護的行為 5本研究於訪談中發現婦女在一至兩年的調適後,對於未來懷孕雖仍保持希望,但部分個案卻因背負 再度失敗的壓力,對於再度計畫生育相當猶豫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有很多的案例都有好好的做檢查但是總有意外,像是不是預料中的軟骨發育不全、侏儒症、FGFR3 基因突變引產26w3d。對流產後一年的185位婦女在失落感受及情緒統整之效應,研究結果證實對於 流產一年後的婦女而言,關懷照護可以有效地降低其情緒障礙、生氣與憂鬱; 此外,隨著時間的流逝, 婦女的自尊逐漸提高,焦慮丶憂鬱、生氣、困惑及失落感逐漸下降。

文章標題:107學年度暑假作業  2018-09-15 22:20:52

照顧一位猛爆性肝衰竭患者 任何原因引起的肝細胞壞死、變性 導致肝臟功能喪失並產生肝性腦病變 者即為肝衰竭,造成猛爆性肝衰竭,在台灣是以病毒性肝炎為主,猛爆性肝衰竭為一大急症,除了會發生肝性腦病變外,還可能會發生黃疸、腦水腫、腹水、水腫、凝血病變會有出血傾向、感染及代謝問題,因感染導致的敗血症是病患導致死亡的另一原因,這些問題讓我們知道的到此病的死亡率非常高大約90%的肝衰竭病患需要肝臟移植, 由於器官捐贈來源的短缺,有許多病患可能在等待適合的移植器官中死亡。 食道癌患者於治療期間面臨的困境與其照 食道癌的診斷需使用內視鏡(一種使用光纖攝影機進行的檢驗)做切片檢查)。預防食道癌的方式則包括戒菸與健康飲食。食道癌的治療依分期、位置、病人整體身心狀況、以及日常生活功能而定。小而未擴散的鱗狀上皮癌常可藉手術治癒,但大多數的狀況都需要在手術外搭配化學療法與放射療法,化學療法與放射療法可減緩體積較大的腫瘤生長速度。已經轉移的食道癌或是身體狀況不適合手術的患者則建議接受安寧緩和醫療。治療的成效受疾病本身的狀況與病人的其他疾病影響,但由於食道癌大多在晚期才被診斷,因此普遍預後不佳五年存活率平均為13%-18%。本身就有親人的此病但當時還小幫不太上忙 護一位初次罹患肺結核患者呼吸道隔離 肺結核是全球最重要的傳染病之一,依據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 2009 年的統計資料顯示,肺結核是台灣地區法定傳染病確定個案數及死亡人數最多的傳染病。肺結核患者因痰液增加及頻繁咳嗽時可教導有效痰液清除方式,失眠症狀嚴重時,需由醫師評估必要時可採取藥物輔助治療,肺結核不會死人,只要好好的服用六個月至九個月的藥即可康復,未來好好住一生活作息再發病的機會就很小了一般肺結核都會被當成感冒來醫治如果咳嗽咳了有十天以上未好轉或是夜咳的特別厲害,建議到大醫院照X光確定是否肺部發炎接著驗痰確定是否罹患肺結核,若是可以驗出是開放性或是非開放性 1045101060 護四乙 謝宗霖


   1045101059    鄭宜軒  發表(9)筆  

文章標題:歡迎使用E-portfolio  2008-03-18 16:15:43

歡迎參觀我的學習歷程檔案
這裡包含了我的學習紀錄與個人資料
希望大家能不吝指教

文章標題:104寒假作業 讀書心得  2016-02-19 14:44:08

「一年級」寒假讀書心得 書名:自由海盜邦飛斯 作者:莫里斯.葛萊茲曼 書名:女王,請聽我說 作者:莫里斯.葛萊茲曼 【讀後心得】: 大人總是希望小孩子能更懂是更聽話,凡事自動自發,行為和說話穩重,成績良好,永遠名列前茅,主動幫忙分擔家事,造顧弟妹,完全服膺大人制定的規則,成為優秀的「小大人」­­­─有著小孩的外貌,但內在成熟如同大人。 這兩本書都是同一位作者─莫里斯.葛萊茲曼,這位作者擅長詮釋孩子的內心,看到作者寫的書令我有很大的共鳴。莫里斯‧葛萊茲曼寫的小說都致力於講述青少年的故事,解決青少年的疑惑,推動青少年的思想。 安格斯夢想著當一位海盜邦飛斯,行俠仗義,劫富濟貧,但是夢想的路上有著莫大的阻礙,那就是他的媽媽和爸爸們!媽媽是是有名的肥皂劇明星,有好媽媽的形 象,但其實連自己親生的小孩都無心養育。分別和三位丈夫結婚、離婚,並各生了三個小孩。安格斯除了要幫忙照顧弟妹外,還要煩惱媽媽會不會和四號爸爸生下另一個小 孩,琳蒂是活潑的女孩,儼然是邦飛斯另一個分身,她也有身不由己的理由要告別童年,因為依照印度的習俗,她必須嫁給大她許多歲、從小指腹為婚的丈夫,從澳洲嫁 到印度去,哪怕她今年才12歲。 安格斯的母親對於婚姻及孩子的不負責造成安格斯自小身負重擔,要照顧五歲的弟弟和一歲半的妹妹,從生活中的各個方面,他身兼多職:乖乖配合演出和練習的學生、負責弟妹食衣住行的哥哥、父母眼中可靠的孩子。但卻忽視掉他也是一個孩子,直到琳蒂出現,琳蒂的遭遇,讓安格斯開始思考為何他總是擺脫不了那些不應該在這個年紀出現的事情。大人往往把小孩限制在大人所制定的框架中,妨礙了孩子們的發展。 而另一本書,提醒了我「傾聽」和「陪伴」的重要性,一直以來都以為父母偏愛弟弟的柯林,終於明白原來是弟弟生病了,並不是爸媽偏,,因此他希望弟弟能趕緊康復。有一天,柯林在電視上看到了英國女王。他靈機一動,心想既然是女王,必定有個優秀的醫療團隊,他們一定能夠醫治弟弟的病,因此他前往英國尋求女王的幫助,在這趟旅程中,他在機緣中認識一對男同性戀,看著他們互相陪伴著彼此,珍惜在一起的每一刻,他慢慢明白路克是家人的重要性,並且從這趟冒險之旅中,遇到許多不同的人事物,使他學習不少,例如:愛滋病、同性戀、癌症,在他邁出了這一大步之後,柯林才深刻了解社會上許多他以前從未知道也不想去了解的事,後來知道弟弟路克得了不治之症後,柯林二話不說立馬衝回家裡,陪伴他最後一程,給予他滿滿的手足之愛。柯林的父母並不是偏愛弟弟,而是深怕柯林無法接受弟弟罹患癌症即將過世,因此將他送到海外親戚家,讓他隔離死別的傷痛。孩子都是天真的,柯林也是個孩子,他天真的以為英國女王的醫療團隊能救路克,因而遠赴歐洲尋找醫生。孩子有時候會把事情想的太容易,一股腦兒的直衝目的,卻不一定會成功,柯林不僅沒見到女王,更被公關室拒絕。旅途中他奇妙的遇見了一對男同性戀-泰德和葛雷夫,但他太單純了,主動幫助他們而不在意旁人的眼光,因為在當時的社會風氣裡,同性戀是不被允許的,而這種狀況現在依舊存在,對於同性戀還是有很多的歧視,但是也有越來越多人理解同性戀,或許我們離社會真正包容同性戀的那天更進了。透過從旅程中學習到的事,讓柯林成長不少,也讓我獲益良多,當接到路克將臨死亡後,柯林趕回去陪弟,,這本書告訴我們,愛要及時,要把握當下,適時的關心對方,不要等到來不及才後悔不已,親情是可貴的!適時的說出:「我愛你」,讓生命不留遺憾。 讀完這兩本書真的令我獲益良多,也因為有這兩本書,讓我度過了一個充實的寒假

文章標題:104暑假作業 護理典範  2016-09-10 18:46:25

暑假作業 護理典範 人物:南丁格爾 南丁格爾想必是每位護理人員耳熟能詳的護理精神象徵,她的精神、她的理念從十九世紀持續到了現在。 南丁格爾的全名叫做弗羅倫斯•南丁格爾,是著名的英國護士和統計學家。她出身在富裕的上流社會。南丁格爾在德國學習護理學後,去了英國倫敦的一家醫院參加工作。 後來,克里米亞戰爭爆發後,她非常積極的向英國軍方爭取前往戰地開設醫院,當然她並不是為了投機以賺取財富,她是為了給戰爭中的受傷士兵提供醫療護理,期間,她分析了很多軍事檔案,並且發現了一個嚴重的問題,那就是英國軍隊士兵死亡的很大原因是在戰場上感染了疾病,以及受傷之後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1854年,南丁格爾和38位護士一起到克里米亞的野戰醫院工作,也是擔任了護士長一職。她悉心照顧受傷和染病的士兵,贏得了軍中士兵的一致好評,她被稱為「克里米亞的天使」,也被稱為「提燈天使」。 經過南丁格爾不謝的努力,讓以往地位不高的護士其地位和形象大大提高,逐漸成為人們推崇的對象,護士這個形象也因此成了崇高的象徵。 相信現在選擇讀護理的人不一定是像南丁格爾一樣擁有那高貴的節操,也不一定有擁她一樣的精神,很多人只是將護理視為一種賺錢的職業,一份不用擔心失業風險的工作,說實在我也是這一類的人,但這次暑假我讀了南丁格爾這本書之後我想試著改變自己的方向,不僅僅把護理這個職業看成一個工作,而是將其視為盡自己一份心力來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效法南丁格爾的精神,這是我對於自己的期許,希望未來我能成為像南丁格爾一樣出色的護理人員。

文章標題:105年上學期勞品作業  2016-11-16 00:00:39

主題:善良,是為了自己留下路標 我做了什麼:考古隊隊長不忍心同為同行的人陳屍荒野,而幫死著們的骸骨掩埋起來,沒想到當他們完成許多足以震驚世界的文物發現,打算離開時卻遇上風暴,連指南針都失靈,好在他們先前有一路掩埋骸骨所留下的墓碑,順利走出了死亡之海。 我學到了以後:善良,必定會有好報,正如文章中所講「凡你對別人做的,就是對自己做的,這是歷年來最偉大的教誨。不管你對別人做了什麼,那個真正接收的人並不是別人,而是你自己。」我對於這句話十分認同,我認為善良由心而發,必須毫無其他怪念;既然打算做善事,就別想要有人回報你,若是有「希望得到回報或利益」這種想法,那份善良就不再是真正的善良,而是一種為了利益的虛假偽裝。 我未來還想要做:我會堅持自己,我做善事,必定是真心想去做,不是因為別人說了什麼,或有什麼好處可圖,擁有一顆善良的心是很珍貴的,擁有它並不是拿來炫耀的,而是提升自己的品格、品性,平日行善自己的心情也會跟著變好的~

文章標題:105寒假作業  2017-02-19 23:11:12

讀書心得 姓名:鄭宜軒 書名:一個人的快樂學 班級:護二乙 學號:1045101059   現代人因為科技迅速發展,生活型態、家庭關係、事業經營、思考模式被徹底翻轉改變,使得「一個人」相關主題成為熱門顯學,從填飽肚子到住宅風格、從工作理財到旅遊玩耍、從身體健康到心理健康……一個人的生活儼然成為世人都無法忽視的新時代現象。 一個人要面對的人生關卡很多,例如──財富雖不斷累積,但真心的笑容卻越來越少;食物雖美味銷魂,但卻沒人共嚐同享;娛樂雖五花八門,但卻還是覺得煩悶無聊;交流工具雖日新月異,但朋友之間的情感卻更加淡薄;生活步調和工作效率雖疾馳如電,但心靈的提升卻十分緩慢;人與人的互動雖可以二十四小時,甚至全年無休,但心中的孤獨感和疏離感卻更為強烈…… 身邊永遠有隨手可得的資訊、玩樂、美食和人群,但為什麼孤獨、沮喪、空虛、恐懼、痛苦……各種負面情緒總是揮之不去,甚至像頑強病毒一般,拚命擴散、狠噬心靈?有了無線網路但卻已經無法將人心連線在一起了。 這本書我最大的心得就是¬ “人生是由自己創造”人生就是一場戲,每個人都是主角。然而,我們不只是在演出,更是這場戲的導演,但能否一切順利,還得看時機,”盡人事,聽天命”,一方面要盡自己所能去爭取,一方面又要不強求,順其自然。把握這個原則,就能為自己找到最舒適的位子。

文章標題:105-2 大體參訪心得  2017-04-28 02:05:59

大體解剖校外教學心得分享與回饋反思單 班級:五護二乙 學號:1045101059 姓名:鄭宜軒 教師名稱:薛曼娜老師 1.給大體老師的一封信: 感謝各位大體老師的大愛,願意將自己的身體捐出來,供我們醫學、護理系(科)的研究、探討,因為有他們無私的奉獻我們才能真正的深入探討人體的構造、裡面的器官、不同的系統、血管、神經,也因為有他們的奉獻,我們醫學界才能發展到至今這樣發達,他們奠定醫學的基礎,沒有他們就沒現在的醫學,他們造福了全體人類,我很感謝也很佩服至今已來的所有大體老師,謝謝您們,我會努力學習護理,幫助須要幫忙的人。將各位的大愛發揮到極致。 2.學習過程中的自我省思及收穫 (1)What?(我學到了哪些?)發現了什麼新鮮事?接觸到什麼問題? 我在這次參訪中學習到了多事,我更加理解人體構造,雖然跟課本很像,但實際親眼感受到的視覺感受完全不樣,更加立體,每個構造摸起來的感覺也不樣,像是血管摸起來是空心的,神經摸起來是實心,如果在血管摸到顆粒,那就是血塊。還有,人的腦意外的重,雖然一開始就沒想過會很輕,但真的捧在手上發覺真的很沉,超出意想之外。 (2)So What?(所以,為什麼)在這些新鮮事中,心中有什麼感動或感想?這些感動和感想讓我(們)有什麼想法/成長? 我在呼吸系統中經過助教老師的解說了解到困擾我許久的鼻竇炎為何發生,而為什麼會堆積,也知道了人骨中四個鼻竇的位置及大小,受益良多;說真的,我真的很討厭鼻竇炎,因為會一直復發,又很難治療,每次都要看好久的醫生,都會花費很多錢,也要一直吃抗生素,更別說會打擾到我的正常生活,這一切都是因為鼻竇的錯!!知道後我會努力避開會讓鼻竇炎發作的原因。還有,肝真的很重要啊!!!!一定要好好的保護他,我之後會更好好的愛護我的肝的!!!! (3)Now What(我可以如何做?我有什麼收穫?),看待人事物,自己有什麼改變?我(們)想要/應該/可以做什麼改變?未來將如何運用所學? 生命真的很重要,而其延續性也令我深感佩服,死亡,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是生命中的一環,是無法避免的生命過程,當一個生命逝去,就會有另一個生命誕生,而死亡並非終點,生命的意義也可以藉由另類形式繼續傳承下去,像器官捐贈、捐大體供醫學研究等等......這些都是延續生命的方法,可以傳承人類的愛,為了需要幫助的人而奉獻,我覺得這是人類最珍貴的想法;但是要這麼做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氣,尤其我們幾千年來傳統的觀念深植到我們人心(人死要有全屍),但將愛遺留給世人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只是那真的是個很困難的決定,我也還沒好好想清楚這個問題,我覺得這會是一個值得我們深思的議題,在此,我真的很佩服那些捐贈者,他們的勇氣,他們的愛,他們的堅強都讓人敬佩,我希望我能努力向他們學習。雖然我目前沒有辦法做出他們那樣的決定,但我知道我還有我能夠做到的事情,我會努力學習護理,幫助人們,我絕對不會辜負大體老師們的心意,成為一個為病患著想的護理師,我相信大體老師們會捐出他的大體一定是為了能幫助更多人類,我會幫忙的,讓他們為奉獻自己感到驕傲,將他們的愛不斷傳承下去。

文章標題:105暑假作業  2017-09-02 22:08:48

閱讀心得 書名:其實,那個世界很美 作者:大衛.凱斯勒 出版社:大寫出版 出版時間:2012/5 心得: 臨終,人生必經的一個過程,有人欣然接受,有人畏懼它的到來,不管如何,我們都必須面對這個過程。閱讀這本時剛好在實習結束後,讀起來特別有感觸,實習時也看過幾位臨終個案,該如何幫助臨終的個案和家屬也是身為護理師的我們應該知道的,只是口頭上的幾句安慰的話,不但不會幫助到他們,反而會使他們更加痛苦,必須更加理解臨終為何才能有效幫助個案及家屬。 這本書是由知名的生死學大師大衛所著作的,他收集了36則故事,告訴我們關於臨終的各種故事,何為臨終、臨終者人生的最後發言、專業醫護人員和宗教神職人員即失去摯愛親人的家屬們的故事等等,很多內容也是我從未聽為過的,像裡面有一則是在說人臨終時的話是最真實、最誠實的,因為那時是他們已經可以坦然面對一切的時候,所以當跟法律或官司有相關時,臨終者的話會被法官列入證詞,因為法律界認為臨終者當下所做的陳述,不只是完全誠實甚至可能是一生中最誠實的一課了。藉由這本書我了解到更多臨終的事。 有生就有死,天下無不散的筵席,其實不只在臨終時,平時我們就該珍惜自己身旁的人,正因為生命的短暫,我們更應該把握世間的每一秒,讓自己不留下遺憾,每個人對死亡都有不同的感想,或許死亡看起來是生命的終點,但對某些人來說也可能是種滿足跟期待,留下來的人還是能將他們的生命延續下去的。我希望能好好珍惜與摯愛們相處的時刻,在生命中有他們的陪伴對我來說就是最大的幸福了,珍惜現在擁有的,不讓人生留下後悔。

文章標題:106寒假作業 讀書心得  2018-03-04 22:56:05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護三乙 學號 1045101059 姓名 鄭宜軒 書名: 1.肺炎、肺癌、肺結核 2.發燒不驚3.精神作用藥物與自殺防治 作者: 1.保羅 2.張美娟 3.吳其炘 出版社 1.中興工程2.人醫心傳:慈濟醫療人文月刊 3.自殺防治網通訊 出版年月 1. 2017年 7 月 2. 2014年 7 月 3. 2017年 12 月 索書號 ISBN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1.咳嗽常為肺癌的最早症狀,主要特點就是以陣發性剌激嗆咳為主,有咳不乾淨的感覺。 2.根據腫塊組織類型,可分為「小細胞癌」和「非小細胞癌」兩種。通常對「小細胞癌」都可以用 外科方式切除,而化學療法則適用於腫塊不同的病期和種類。雖然化療對於 75%以上的肺癌都有療 效,但常易出現復發的現象,一般而言,肺癌的預後都不太樂觀,確診後的平均餘命約為 9 個月。 3.臺灣地區的結核病有捲土重來的情勢,死亡率高於 WHO 標準約 3.4 倍,盛行率約高於 WHO 標準 4.5 倍。其不斷增加的原因,主要為(1)誤診、延誤診斷;(2)延誤治療、未治療、不按規定服 藥、處方不標準;(3)未隔離、未阻斷傳播;(4)愛滋病與結核病雙重流行。目前臺灣的「肺結核完 治率」只有 15%,未完治會造成「抗藥性」。 4.潛伏的結核菌可潛伏數年,並無症狀,胸部X 光正常,不會傳染別人,可以吃藥預防發病。 5.初次發現肺結核病之標準為 6 個月短期治療,前二個月(INH+EMB+RMP+PZA),後四個月 (INH+EMB+RMP),全部完成(2HERZ+4HER)始為完整。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呼吸系統一直都是人體內重要的系統之一,尤其以肺為主要的器官,想當然相關疾病也不容小覷。 本學期的內外就有介紹到很多肺部疾病,如肺炎、肺癌、肺結核、COPD、肺氣腫……等等;內容還 頗為繁雜。文章中提到「肺結核的治癒率可達 95%,如果不治療,可能有 50% 死亡、30% 變為慢性 傳染原,貽害他人。」會特別選擇這篇文章是因為我的外公也是死於肺結核,因為當時還小,對於 外公的病程並未有什麼太深刻的印象,只知道當時外公去住院一段時間,之後便離開人世了,不知 道是因為未及時治療還是因為外公年事已高,無法抵抗病魔摧殘,短短幾個月就去世了。現在回想 起來還是很難過,很希望當時能幫外公做些什麼幫助病情的事,無奈當時還小只能讓它那樣發生, 讓外公那樣離開人間,甚至未能見到最後一面,這件事是我這輩子最大的遺憾之一。 希望接下來的三年級下學期的課程我能夠好好學習,將每門課程教授的知識都學習吸收進腦袋裡, 將其知識運用在臨床上,幫助那些受病魔所苦的個案們,在他們需要我時陪伴在他們身邊,努力提 高個案們的生活品質,盡一切所能為他們帶來溫暖和希望,讓他們能對生命重新燃起希望,也期許 自己在將來能為人類做出更多貢獻,幫助人們遠離病痛折磨。

文章標題:106學年度暑假讀書心得  2018-09-10 01:13:07

106學年度暑假讀書心得(五護三乙 鄭宜軒 學號:1045101059 座號:6) 主題:產科----剖腹產 文章:楊馥綺、賴玉敏(2013)•協助一位新移民婦女剖腹產後哺餵母乳之經驗•護理雜誌、14 (2),43-52。 讀書心得: 文中有提到這是位越南籍的外籍新娘,在因陣痛、早期破水、胎位不正等因素下由剖腹產生下一名女嬰,其中我有發現其實個案一開始對於親子關係建立似乎有潛在的問題,在產後個案有跟護理師提到因為傳統重男輕女、生男生傳宗接代等傳統思想影響,有生第二胎的壓力且有埋怨這胎為女兒、認為自己未盡到生男嬰的責任,當生出的孩子不是親人家屬或自己期許的性別時便會對這小孩產生埋怨,對下一胎的壓力也跟著上升;而這問題我相信不只有這位婦女有,而是蠻多婦女共同的問題,雖然在現今社會有提倡「生男生女都是寶」的新觀念,但產婦和家屬對於小孩性別的想法上在短時間內可能還無法徹底改變,所以我覺得護理人員要幫助產婦們表達自己對於孩子性別之類的感受及協助產婦調適心理壓力,當我們忽略這個小小的潛在問題時,也可能對產婦和嬰兒之後相處產生嚴重的問題。 其中能明顯感受出個案對於自己是很缺乏自信的,也因為溝通不良和其他問題與婆婆相處上不太愉快,因種種原因相連以致在哺餵母乳方面有問題,幸好之後在護理師幫忙下得以改善,藉由提供個案越語版衛教單、實際教導等護理措施、向個案及家屬說明目前的情況屬正常之下,個案能成功並正確哺餵母乳,順帶使自己增加自信心,同時也增進了和嬰兒之間的親子關係,後來在電訪時也有表示對哺餵母乳的過程和結果感到滿意及高興,從中能明白面對不同文化的個案時我們護理人員該提供符合個案的護理照護。 個案身分不同於台灣大多婦女,她是新移民婦女,來到台灣後各方面都需要適應,也有著很多問題,如這次生產和新生兒照護等等;台灣新移民或稱新住民的人口不斷上升,且多為女性,但我認為有些醫院並未替那些新移民婦女們提供良好的生產、醫療環境。其實我的母親也是新移民,雖然因為是中國人所以語言方面沒有文獻中的個案有嚴重溝通障礙,但她生我和弟弟時的生產經驗並沒說很好,也曾受到護理人員或醫師的輕視、歧視,尤其是弟弟,媽媽說在懷弟弟時,產檢的結果出來後醫師跟媽媽說弟弟體重太低,但在分娩時媽媽一直遲遲生不出來,後來才發現弟弟體型太大無法從陰道娩出才又緊急剖腹產,而弟弟生下來時確實體重達四千以上,明顯先前產檢時的檢查有問題或不確實,讓媽媽白白多痛了一次,若當時產檢時能發現這個問題就可在產前預先選擇剖腹產,讓媽媽能有心理準備,而不是慌慌張張的在擔心孩子情況下臨時上手術台,導致媽媽留下這種不好的生產回憶。 很多在台灣比較弱勢的族群在各方面都需要我們的幫忙,更別說是在醫療方面,當他們比任何時候更渴求幫忙時,若我們拒絕伸出援手或對他們視若無睹甚至帶著歧視、不友善的眼光和動作時他們會多麼的傷心和難過,那些舉動無疑是對他們的傷害,原本就不安的心變的更不安,將他們推入更深的無助和痛苦之間。我認為在醫療、護理方面都應該將個案視為自己的家人、朋友,即便國籍不同語言不通他們始終是我們應該幫忙的對象,運用同理心去思考、仔細觀察個案們潛在的需求和問題,幫助且引導他們使他們能在身心各方面都得到照護。 總歸一句話,不管是醫師抑或是護理人員我們都該以全方位的方式去照顧病人,用同理心站在病人角度,設身處地的去替他們著想,對待他們如同對待自己的家人,我相信有著這樣一顆心在醫護界是最重要的一件事。


   1045101058    林怡青  發表(2)筆  

文章標題:歡迎使用E-portfolio  2008-03-18 16:15:43

歡迎參觀我的學習歷程檔案
這裡包含了我的學習紀錄與個人資料
希望大家能不吝指教!

文章標題:104學年度寒假讀書心得  2016-02-14 14:24:02

大部分的孩子,一生出來就都是生長的健全、健康,但並不是所有的孩童都是這麼的幸運,可能先天患得這些疾病,可能有些五官、四肢是缺少的,而他們又是怎麼去面對它,這本書的作者他並沒有一開始就氣餒,他覺得他還有很多很多個10歲,所以他不停的去面對各個難關、每個病魔,他也把一生中和病魔對抗的經歷寫在這本書裡,最重要的是他認為貝多芬聽不見、海倫凱勒雙眼失明,但是他還有一隻腳所以他要站在地球上,他要走遍美麗的世界;而在我們的人生中最早接觸的是家人,但最常時間接觸到的卻是身邊周遭的同學和同事,在同學和同事之中一定會有比較好的幾個朋友,書中一開始,每隻動物都覺得他們能夠適合去食用彼此的食物和飲食習慣,覺的每個人居住的地方都能夠適合彼此,但後來才慢慢的發現原來並不因為是朋友,所以都是相同的,雖然是好朋友但卻並不一定每一個人的喜好都是一樣、不一定喜歡吃同樣的食物,不一定都有著相同的習慣,而最後表達出三隻動物的深厚情誼,因為是好朋友所以才會一起出現在夢裡,生活中是缺少不了友誼的陪伴,而又該怎麼樣才能夠和朋友一起相處的自由自在。


   1045101057    宋予琛  發表(13)筆  

文章標題:歡迎使用E-portfolio  2008-03-18 16:15:43

歡迎參觀我的學習歷程檔案
這裡包含了我的學習紀錄與個人資料
希望大家能不吝指教

文章標題:<那條時光流轉的小巷>讀書心得  2016-02-01 15:51:36

{學號:1045101057} {姓名:宋予琛} {書名:那條時光流轉的小巷} {作者:劉墉] 本書是由多篇小散文寫成 ,在<夢中飛翔>這篇中,作者很常夢到自己在飛,到青少年,思想改變,[飛]的方法也不一樣,小時候都是飛離開家,直衝天際,指作者小時候無憂無慮,沒有牽掛,長大後會看風景,表示會留戀,作者也常常夢到一間房子在小小山城,一側是山,一側是海,看到一些小孩在摘果子,但作者沒去摘果子,指年齡大,思想成熟,十五歲,作者去學油畫,夢的場景,也轉換到一片森林中,沒有單獨的樹,都是一群,整山的出現,風吹,雨淋,一齊彎腰,一齊揚起,指作者與同儕的相處,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二十多歲時,作者初到美國,常夢到一間房子,有四面,分別面對草地,池塘,菊園,松林,這些代表四季,也指待在美國的時間和歲月的更替,三十多歲在大學教書,常夢見自己在校園裡飛,指教書的忙碌,中年後,便不常夢見自己在飛,或者不敢飛,又或者低空飛過,指出社會久了,挫折感越多,做事也越猶豫不決,直到某一天,自己又夢到在飛,又飛到他以前夢到海邊的房子,這次,看見孩子的臉,竟是日夜思念的女兒,代表成家.

文章標題:<明星節度使> 讀書心得  2016-02-16 17:56:12

{學號:1045101057} {姓名:宋予琛} {書名:明星節度使} {作者:哲也} 主角是一個叫烏梅的小女孩,她和她的姊妹都中了鼠巫婆的詛咒,將活不過十五歲,她的姊妹們都先去莫怪樓,也就是那裡面的三個木頭做的小仙女,烏梅的父親要她在十五歲生日前夕去莫怪樓,但卻走錯地方,來到千鶴寺,但也因為這樣,使的烏梅成為日後解救大晴國的幸運星,成為了明星節度使,本書內容含有搞笑 感人的地方,他們在地獄唱得那首歌,也成功地撫慰人心,而且此書也有一些人生的道理,例如烏梅的父親是一位神算師,他都告訴烏梅: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之類的話,書中的主角也把[助人]擺第一,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而且烏梅那樂觀開朗的個性讓我很喜歡

文章標題:讀書心得  2016-07-29 14:39:23

第一篇 書名 : 台灣推動進階護理的典範—白寶珠女士 作者 : 余玉眉 心得 : 白寶珠女士是一位來自美國的傳教士,她憑著信仰和對病人的熱忱,一開始先在新北市的樂生療養院工作,後來她發現有很多痲瘋病患是來自澎湖,於是有了到澎湖服務的念頭,就這樣在澎湖奉獻一輩子。在澎湖服務的十幾年來不曾跟政府要過錢,若遇上貧苦家庭,也願意給他們藥品甚至是生活用品,在人生的最後一刻,寫下遺言表示,把她身上所有的錢,都留給台灣人,遺愛人間。 她在台期間,得過醫療奉獻獎,我個人很喜歡白寶珠女士的這種助人的精神,尤其是對待痲瘋病人,因為以前痲瘋病在大家眼裡是不好的,就算是痊癒,也未必會得到應有的尊重,所以我很喜歡白寶珠女士這種不岐視的心態。我希望以後我能成為一位有醫德的護理師,不要變成沒有同理心的醫護人員。   第二篇 書名 : 婦產科醫師_寫給女人一生的健康書 作者 : 仇思源 心得 : 我看完知道一些關於女性的問題 , 我了解胸部大小的問題 , 例:胸部的大小取決於遺傳和體重的問題 ,當然 ,如果想改變 , 得靠多運動 、多吃、早睡早起 ,才會有效 ,就是所謂的「轉大人」 什麼是所謂的「子宮外孕」原因是因為受精卵著床位置錯誤 ,那錯誤是指輸卵管、卵巢、腹膜等 ,一開始和一般懷孕一樣 , 到了6-8周時 ,就會出現下腹痛、集中在一個位置痛 ,甚至休克 ,這時只能以手術去治療 ,後遺症是不易懷孕或再次發生子宮外孕 ,另外我也了解女生經痛的問題 ,是因為子宮壁產生前列腺素 ,導致子宮壁收縮 ,嚴重的話還有其他的併發症 ,緩解方法有:膝胸臥式、避免吃刺激、冰冷的食物 ,不吃過多的甜食等,不過最重要的是,要多運動,才是最基本的。   第三篇 書名 : 趁你還記得 作者 : 伊佳奇 心得 : 看完這本書 ,我了解失智症的長者 ,通常初期只會記不得某些事情 ,所以一般人會以為只是老化 ,而未去多留意 ,等到發現時 ,已經是中度或重度失智症 ,初期會忘記某些字詞 ,例:「送信的人」是指郵差 ,或者是一些事情 ,例:同學會、在住家附近迷路 ,這種時候會建議使用「失智症十大警訊」可記錄長者的行為 ,包括內容、時間、頻率、長者的反應、最近使用的藥物等等 ,臨床失智症可分成三大類:一、退化性失智症 二、血管性失智症 三、可治療失智症 ,但是失智症並非一定得靠藥物治療 ,去延緩惡化 ,也有非藥物治療法 ,例:懷舊療法、運動療法、音樂療法、藝術療法 ,指的是書法、繪畫等還有寵物療法和芳香療法等 ,為什麼前面會說「延緩惡化」?是因為年老的長者 ,一旦得了失智症 ,就只剩下8-10年的壽命 ,有些好一點的 ,可以到15年 ,因為失智症也算腦部的疾病 ,一旦得了 ,生命就開始倒數 ,所以我們要好好珍惜和父母相處的每一刻 ,才不會留下遺憾。

文章標題:課程名稱 : 勞作品德教育 主題 : 善良的故事,抱怨是一種毒藥,看人長處  2016-11-13 10:04:41

填表人 :宋予琛 科別 : 護理科 學號 : 1045101057 我做了甚麼 : 閱覽了三篇道德相關的故事 我學到了 : 1). 我從這篇故事中學到,如果你給別人一些小幫助,總有一天會有回報你的一天,就像故事中的考古隊做的行為一樣. 2). 人如果只會抱怨,他會摧毀你的意志,削減你的熱情,與其抱怨,不如找出解決方法,努力去扭轉對自己不利的情勢. 3). 人不可能十全十美,我們總是看到別人的缺點,卻往往忽視別人真正的可用之處,在別人有困難的時候,應給予協助,使你與朋友能拉近彼此的距離,別人對你施予協助也要懷著感恩的心,去感謝父母及幫助你的人. 我未來還想要做 : 遇到別人有困難時要幫助他,我們要常懷感恩的心,去感謝父母及幫助你的人,不要一直去記得別人的不是,那只會對你不好. 善良很重要,你如果幫助人,那怕只是一個小舉動,可能對自己以後會有很大的幫助. 人遇到困難抱怨很正常,但是常抱怨,只會貶低別人對你的價值和自己的出身.

文章標題:寒假作業 ---讀書心得  2017-02-13 13:22:16

班級 : 護二乙 座號 : 4號 姓名 : 宋予琛 學號 : 1045101057 ************************************************************** 書名 : 心靈饗宴 【轉化嫉妒心】 人,一定會有嫉妒心,它是由悲傷、憂鬱所結合而來的,忌妒被視為人類脆弱和醜惡的情感,可使身邊最親愛的人反目成仇,互相傷害。但換個角度想,它也可以使人變得正向,例如:當忌妒別人擁有你所沒有的優點時,你可以選擇力爭上游,取得這一優點,更有甚者,願意承認你比別人少這一個優點,但又願意協助他人使其成功,那是更正向的一種情緒轉換。 【逐漸消失的美德】 在現今的社會上,人們因時代的變遷及科技的日新月異,遺忘了生活中的美德,例如:節儉與謙虛。現在的人都追求功利、短視且不懂的包容他人,也忘了樸實和節儉,因此變的自私、冷漠,這叫「新人類特質」。 老子、孔子、諸葛亮等人,都再三提到「儉」字,就是告誡人們要知足、飲水思源,但是現今要做到這些的是少之又少,現在的人把謙虛和無能畫上等號,這都是自以為是的後果。有錢當然好,但是要用在對的地方,有些東西是錢也比不上的,我們要好好的把這個珍貴的財富。例如:保留起來的美德等。 書名 :雅舍精品 【討厭與可憐】 這篇描述「討厭」和「可憐」的用法,例如:討厭,現在的人說「你討厭我」之類的,但我們不知道,是你厭惡我或我厭惡你,應該改成「你討厭我,但我不厭惡你」 「可憐」是憐憫的意思,「我可憐他」這句話是不妥的,因為到底是誰可憐 ?誰憐憫誰?現在的人常說:「你可憐可憐我吧!」可以改成「體恤」或「憐憫」比較適當的用法。

文章標題:大體參訪心得  2017-04-27 20:10:38

大體參訪心得 學號: 1045101057 班級: 五護二乙 姓名: 宋予琛   一、給大體老師的一封信: 我覺得大體捐贈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因為很多人其實不願意捐贈大體提供教學使用,一般人都認為人過世之後應該要保留全部的身體,火化後將骨灰供奉起來,已示對逝者的尊重並作為後代慎終追遠的對象,能夠像大體老師這樣發揮大愛的捐贈大體,我向所有老師們致上最深的敬意。 捐贈大體不只是教學用,也可以做為研究使用,說不定有一天可以在過程中發現新的療法。至於要如何表達對捐贈者的尊重,我覺得很難用言語去形容。因為他們願意提供自己的身體給學生們使用,給別人又摸又壓的,我覺得很偉大。感謝大體老師無私的奉獻,感謝! 二、 學習過程中的自我省思與收穫: 在過程中,我發現有很多事跟我原來想的很不一樣,例如:胰臟是長長的,腎臟及大腦則長得跟課本一樣,而且我當天才發現原來卵巢這麼小,每個人的肺臟,不管有沒有抽菸,多多少少都會有點黑黑的,當然,抽菸的人,肺就是全黑的。 在上述這些新發現裡,我覺得如果沒有這些大體老師的捐贈,我可能還停留在課本的圖文中,憑空想像。我覺得最讓我感動的不是看到什麼新鮮事,而是如果沒有這次的大體參訪,我可能對這些身體上的構造跟主要的功能還有些一知半解。這次的參訪,讓我覺得人體是一個很奧妙的個體,帶給我們很多驚奇,這也讓我覺得這些大體老師們很有大愛,願意奉獻自己,只為了能讓我們多學些什麼,將來我也希望能和大體老師們一樣偉大,除了捐贈大體外,也可以去簽署器官捐贈同意書,因為這樣可以去造福更多需要的人。 這次給我的收穫是,這些大體老師們生後把自己身體奉獻出去,因為他們的付出,所以我們今天才能學到更多的知識,所以我希望自己將來除了能成為一個稱職的醫護人員外,身後也能成為一個為別人奉獻的人。

文章標題:繃帶包紮心得  2017-04-29 21:47:03

我覺得這次繃帶包紮的體驗很特別,因為當別人幫你包紮時,你會想著等下怎麼幫別人包紮,然後當自己要替別人包紮時,你又會覺得自己會不會幫別人包不好,或包太緊,然後剛開始幫別人包時,覺得自己笨手笨腳的,之後你就會越包越上手,這感覺超棒的,覺得很有成就感,好像除了技術之外,又學會了新的東西~~~

文章標題:暑假作業---讀書心得  2017-08-23 11:14:47

暑假讀書心得報告 班級: 五護三乙 學號: 1045101057 姓名: 宋予琛 第一篇 書名 : 給媽媽的貼心書 作者 : 唐諾.溫妮考特 心得 : 獨生子女的優缺點主要是在描述,當獨生子女其實是很不容易的,因為從小就得一個人,未來長大後,父母也漸漸老了,獨生子女必須獨力扶養照顧兩位長者,且沒有兄弟姊妹幫忙,所以獨生子女通常都非常早就會和父母溝通,也比一般有兄弟姊妹的小孩還要早熟,但是大多數的獨生子女溝通能力會比一般小孩還要差一點,比較不懂得如何與人相處,我本身也是獨生女,因此當閱讀這本書時感觸也比較深。 害羞與神經質主要是在描述,一個會害羞或比較神經質的小孩,其實是正常的。反而是對外在環境毫無恐懼或害羞的小孩,當他長大後,有時會變得無法分辨環境的危險性。通常這些較神經質的小孩,只要找到問題並治療,其實是可以治療的,只有少數的小孩是需要特別處理。而且小孩應該具備害怕的能力,如此才能分辨外在的人事物,而有所防範。 第二篇 書名 : 高血脂症—心血管疾病的殺手 作者 : 李源德 心得 : 談到心血管疾病,就會聯想到膽固醇。因為膽固醇過高是造成心血管疾病的元兇,書中描述有幾個方法可以預防膽固醇過高,主要是從飲食內容來預防高血脂,底下是主要的建議飲食內容: 1. 黃豆類:因屬植物,所以無膽固醇的問題,而且內含的植物固醇也可降低膽固醇,所以多吃有益健康。例如 : 豆腐、豆漿等。 2. 高纖維蔬菜:主要是可以降低低密度膽固醇(LDL)的血液含量。例如 : 綠花椰、菠菜、南瓜等。另外還有:木耳、香菇、蒟蒻等。但基於糖分熱量的關係,不宜食用太多。 3. 綠茶:其中的兒茶素可改善血管硬化,綠茶本身富含維生素A、C、E和磷、單寧酸等,都有保護血管的作用。   第三篇 書名 : 心律不整---認識與治療心律不整 作者 : 陳瑞杰、陳適安 心得 : 長期有高血壓的患者,通常會導致心律不整,而且會有左心室肥大、心肌纖維化等影響。大多高血壓患者會刻意減少鈉的攝取量採低鈉鹽的飲食,但目前臨床顯示,低鈉食品會和藥物發生交替作用,不但無法降血壓,反而會使血鉀濃度上升,引起心律不整,書中提到高血壓症候群的習慣及預防方法如下 : 抽菸、喝酒:每天喝酒不超過二杯、戒煙 不運動:每星期中至少有三天能做30分鐘的運動 家族遺傳:應考慮優生結婚 壓力太大: 保持精神之輕鬆愉快,避免精神緊張,生氣,憂慮或過度興奮

文章標題:寒假作業心得  2018-02-27 20:38:52

護理科 宋予琛 1045101057 護三乙 書名 黃體素在乳癌的角色 作者 蔡子平、陳志維 摘要或佳句: 黃體素被視為是細胞增生與致癌因子之一.風險不低於雌性素的刺激 心得感想: 我讀完這個文章後.我發現黃體素不但有好的因素.也有壞的因素在內.一般我們認為黃體素是在 婦女的孕期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但它同時也是不輸給雌性素的致癌因子.例:乳癌.因為在基質 細胞和上皮細胞之間旁分泌交互作用的結果.導致組織和細胞有截然不同的作用結果。

文章標題:寒假作業心得  2018-02-27 20:41:37

護理科 護三乙 宋予琛 1045101057 書名 治療頑固性高血壓突破-射頻燒灼腎交感神經術 作者 陳立威、宋思賢 摘要或佳句: 高血壓治療,目前建議大多以飲食習慣的調整,若未改善到標準,便需要考慮使用藥物來長期治 療。 心得感想: 看完這篇文章後,我發現高血壓其實是很難去治療它的,因為不到一半的患者能把血壓控制得很好, 就算有多管齊下的治療,依舊有部分的人血壓偏高,這叫做頑固性高血壓,這種疾病也是導致日後 產生心血管疾病最大的主因,這篇文章說明腎臟交感神經在高血壓的形成上扮演重要的角色,於是 就有射頻燒灼術且副作用較少,比較容易被接受。

文章標題:寒假作業心得  2018-02-27 20:44:26

護理科 護三乙 宋予琛 1045101057 書名:肝硬化病患引發李斯特菌感染 作者 孔婉茹、葉景生 摘要或佳句: 1 單核細胞增多性李斯特菌感染引發敗血症、腦膜炎是常見症狀。 2 在免疫功能不足的病患身上缺乏此機制,使的患者無法產生足夠的專一性抗體而較容易受到此細 菌的感染。 心得感想: 我看完這篇文章後發現,李斯特菌其實牽涉到很多疾病,例:肝硬化、腦膜炎、流產、敗血症等等, 使用傳統的方法去檢測,結果很精準但很耗時繁瑣,但所有李斯特菌當中,只有單核細胞增多性才 會導致人類嚴重的疾病,在我們的環境中是很常見的,例:受汙染的牛奶、乳製品、未熟的肉、蔬 菜等等,另外,此研究案例顯示,肝硬化末期會出現此細菌,表示此菌種和肝硬化是有一定的關連 性存在的。

文章標題:2018暑假作業  2018-08-15 14:30:58

1045101057 護三乙 4號 宋予琛 《在高血壓不要來》這篇文章中,讓我知道血壓是血液從心臟打出來流向全身時,所產生的壓力,高血壓一般很難發現,通常是做健康檢查時才能發現,初期不會有症狀,有些人會有頭暈、失眠、呼吸短促等,嚴重時會有心臟擴大、心肌梗塞、腦中風等,對於高血壓的處理方法,藥物是最不得已的,首先重於預防,年輕時注意高血壓、控制體重、避免過胖、每日保持愉快的心情、避免過勞不抽菸、喝酒等。 我從《3天改變體質的斷糖飲食》當中,我了解到糖不只會讓人有肥胖、糖尿病問題外,還會有老化,甚至失智症,因為如果糖攝取過量,會對腦部有不良影響,例:糖尿病、失智症、動脈硬化、腦中風,甚至是癌症,因為葡萄糖是癌細胞的主要成分,只要體內有充足的糖份,就會使癌細胞增生。 《失智症的94個重點》我知道如何辨別失智症和健忘的不同,健忘是一時忘記,經提示後就會記起來,但失智症是連怎麼想都想不起來,例:忘了XXX是好友、忘了如何烹調食物等,失智症大多數原因和阿茲海默症有關,該疾病病程緩慢,一開始出現健忘,接著會因為挫折感,逃避與人互動,在中晚期會搞不清時間、場所的定向感、無法獨自用餐或沐浴,須由旁人協助,到晚期會忘記家人的長相和名字,甚至無法行走,對於失智症的病人,我們要如何和他們相處?說話時配合他們的步調、多帶些感情,以全名稱呼他,以不責怪、訓斥,否則容易留下負面印象,這樣對於失智症患者也不好。


   1045101056    張時造  發表(9)筆  

文章標題:歡迎使用E-portfolio  2008-03-18 16:15:43

張時造 1045101056 護2乙03

文章標題:讀書心得  2016-02-19 14:39:37

書名: 對不起 心得: 一開始是我朋友推薦給我這本書 看完後終於知道他為什麼要推薦給我 雖然這本小說是屬於驚悚系列但我卻不感到可怕反而感到可悲一瞬間心情相當複雜 這本書沒有暴力跟血腥在裡面寫了很多人性的黑暗 作者將自己化身成其中一章的主角並在小說之中解釋了為何要寫這麼小說的原因逼真的描述手法讓把書拿在手上的我幾乎相信了原來打從翻開這本書的時候就已經中了作者的詭計 只要是看完這本書的人都會這樣想

文章標題:讀書心得  2016-02-19 16:53:18

書名:XXL dream team1992 心得: 我大概從國1的時候才接觸籃球和NBA 剛接觸我就深深愛上也開始研究夢幻隊 書裡詳細的介紹了每一屆得夢幻隊 但只要是籃球迷都知道只有1992年的才稱得上夢幻隊 當然它們也拿下了奧運冠軍 不管幾年後只要籃球還存在著 人們一定記得這支球隊

文章標題:勞作品德  2016-11-16 22:22:28

我覺得抱怨只會害自己跟身旁的朋友心情不好 所以 不如早點面對事情 而不是一直抱怨 抱怨始終不能改變什麼

文章標題:讀書心得  2017-02-12 21:05:20

書名: 別抱怨為什麼 保持一個開心的心態是很重要的,不要抱怨,你可以以另一個方面去改變,像如果你不能改變過去,但你可以把握現在、未來;你不能事事順利,但你可以事事順心 當我們被欺騙時,最容易怨天尤人、痛罵社會、自責,但經過這些事後,會改變你的未來,大部分的人都繼續抱怨 可是就算你一直抱怨事情也改變不了 不如早點調適好心態早點去面對事情早早解決反正都要面對那為何不用快樂的心去面對呢?愛抱怨的人,其實有時候是他們一手造成的,這會形成惡性循環,你的心情有會越糟,假如我們一直抱怨著,生活的一切都會變成目標;不抱怨的話,生活都會變美好,一昧的抱怨,只會使自己痛苦,而會有不好的心態,不管如何我們都應該減少抱怨,而是靠我們自己的力量改變這心態,所以與其去抱怨,還不如改變自己的心態,所以就別再問為什麼而是如何或怎樣才能,而且這能使我們充滿熱情和挑戰。

文章標題:給大體老師的一封信  2017-04-27 22:08:06

給大體老師的一封信 1045101056 N 2乙 03 張時造 一開始知道要去看大體老師的時候我一直覺得我應該不會有什麼反應, 只是當成一個體驗而已,直到去到的那天 一進去就聞到了一些味道 又看到了幾位大體老師在我面前,我才知道我自己當初的想法有多天真,這其中包含了大體老師無私大愛的精神沒有他們的犧牲我們也不會有這次體驗,我的第一站就是看 甲狀腺,眼睛,腎上腺等等的那個當下我真的有點害怕有點不舒服 尤其拿到大體老師眼睛的時候我更是緊張,這是人生中從未有過的體驗很難去形容那種心情的複雜,同時也很佩服他們的無私,雖然之後我沒有成功克服心理障礙也就沒去觸碰其他大體老師的身體,但是這次的體驗還是讓我十分印象深刻,但也有點可惜當下每有鼓起勇氣去更加把握這次的體驗,而且大體老師的身體願意就這樣毫無保留的讓人們解剖讓大家理解生理構造,想必在他們生前擁有著極大的勇氣 What?(我學到了哪些?)發現了什麼新鮮事?接觸到什麼問題? 大體老師無私的捐獻自己的身體 讓我們這寫學生更加理解身體構造,讀完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看仔多書都比不上這次的體驗,雖然我沒有碰觸很多大體老師的構造但我也有認真挺講師們的了解,爾且那些構造就在眼前更加了解人體的一些構造在人體中的哪裡 So What?(所以,為什麼)在這些新鮮事中,心中有什麼感動或感想?這些 感動和感想讓我(們)有什麼想法/成長? 成為大體老師,不管是對人或家庭,那份勇氣和決定都是大愛的展現,但是因著整個過程非常認真 用心 莊嚴和隆重的對待,人感覺更有尊嚴更具有價值。 Now What(我可以如何作?我有什麼收穫?) 這趟大體參訪我學到了很多關於人體的寶貴知識,雖然途中有因為氣味等等原因 錯過了一些但是第一次這樣看到人類的構造還是理解很多解剖知識.

文章標題:讀書心得  2017-08-30 23:00:54

我們正處於一個人與人交往頻繁、關係複雜,當你能處理好身邊的人與事 你會過得更快樂,所以人生在世必定需要朋友。知心的朋友不需多,需要的是 一個能懂你的人,一個人若是沒有朋友,遇到困難時常要自己想辦法解決,遇到快樂的事沒有人分享,沒有一個人陪著你笑,快樂的程度就不會那麼多,人際關係好的人,越能承受生活方面的壓力,對工作和家庭越滿意,心理適應能力越好。 而一個總是自己一個人的人,面對事情就會少了許多意見 一個人人際關係越好通常就會越有自信做事情也會更加得心應手,人際關係的增進必須花時間、用心思和講技巧的去經營,要去試著幫助他人,久了下次你需要幫助的時候他已會來幫助你,也要試著為他人找想凡事說出去的話都要考慮他人的感受,良好的人際關係,就從正確地認識自己開始,將消極的行為,轉換為積極的態度,保持積極樂觀瞭解自己的長處和短處,給人愉快的感覺,將讓人更想接近你,有良好的溝通,就要做個值得他人託付的人,更重要的是做個會尊敬別人,懂得感謝的人,不要總認為別人幫我們做的事都是應該的。溝通時,如果你無法認同對方時,就注意自己的言語學習如何說話,就是學習如何保持沈默,不要當下去否定別人說的話,我覺得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也需要認識自己,多用自己的說話方式也可以帶給朋友需多快樂 書名:人際關係與溝通技巧

文章標題:讀書心得學習單  2018-03-02 18:42:33

我自己在北慈實習的時候遇到很多有著鼻胃管或是導尿管的病人,而在實習的一開始老師也不確定 我們的程度到哪也有幫我們複習許多需要注意的事項,例如灌食前要記得反抽觀察他的胃內溶液,在 判斷要不要執行灌食,灌完食物後,以少許溫開水(約 30-50cc)沖淨管路,避免鼻胃管 阻塞或食 物留在管內腐敗發臭,將鼻胃管蓋子回套,以防止空氣 進入產生腹脹及食物流出。灌食後一小時內, 維持半坐臥姿 勢(45 度),並不要隨便翻動病 患或抽痰,以免嘔吐發生。灌食中,若患者有異常 現象(例 如:不停咳嗽、嘔吐、臉色發紫 等),須立即停止灌食,鼻胃管護理則是要注意執行時不 要牽扯到管路,導尿管護理要注意避免牽扯導尿管,尤其在更換姿勢時,尿袋高度需低於腰部(但不可 置放於地上)。尿袋中的積尿不可太多,不要超過尿袋的一半,每天至少要倒 3 至 4 次尿液, 並 記錄尿量也需隨時觀察有無泌尿道感染的徵象與症狀,一開始我有時候會忘記一些小細節但後來越 做越熟練也比較沒有失誤,我覺得這本書的內容寫得很詳細也提出有效的方式降低一些可能會造成 病人傷害的事情發生。

文章標題:個案報告心得  2018-09-09 14:29:20

我找到的是一篇關於一位周邊動脈阻塞個案面臨截肢焦慮的個案報告整篇告告我覺得非常詳細而且我也對截肢焦慮比較有興趣 因為我的媽媽就曾截肢過, 這篇報告的個案是一位周邊動脈阻塞的患者,照顧個案時,發現個案缺乏對疾病的認知,認為只要規則服藥就能控制,卻忽略身體出現的症狀,等到下肢趾頭壞疽才來就醫,而作者者用護理過程提供個別性衛教指導,協助加強個案及主要照顧者對疾病的認知和傷口照護的重要性,同時傾聽個案內心的感受,透過每次傷口慢慢復原的事實,引導個案有正向想法,緩解焦慮使個案可以順利出院,並達到更好的居家生活照顧, 而當中個案知道可能要截肢時說了醫生說要截肢,這樣子以後走路會很不方便,而且把腳趾切掉,怎麼能看,這樣就會好嗎?我能走路嗎?而且我覺得傷口都沒有好,妳覺得呢?」、「家裡很多事情需要我的幫忙,我行動不方便,誰照顧家裡?又要麻煩小孩,如果小孩不在,那我怎麼辦?能感覺的到個案非常的焦慮而最後傷口也在慢慢的進步 沒有到需要截肢的地步我覺得作者的想法非常好,努力降低個案的各種焦慮慢慢去面對疾病的等等問題,讓個案開始有正向的思考,最後也成功讓個案出院


   1045101055    林芝瑄  發表(9)筆  

文章標題:歡迎使用E-portfolio  2008-03-18 16:15:43

【快樂痛苦都是一天】、【我心中尚未崩壞的部分】 人生中總些不如意的事,有些人談然面對;有些人抱怨東抱怨西,有時只要轉彎思考或許能改變現狀。將過去的經驗累積起來,再去改變未來。這才是屬於自己的一天。人活著不能沒有希望,一個沒希望的人活著也等於白活,只要存著希望,拿怕沒有精彩的人生。人生是一種體驗、一種經歷、一種探索、一種生活、包含酸體苦、得失或失敗。而人生目標是自己決定的,是種自我設限,選擇怎樣的體驗,都有因其而定。我們人就是要對自己好一點,你不對自己好,要如何在對別人好呢?有時學著自愛;自愛並不是自私。自私是對自己過度苛求、埋怨自己做的不夠好,其實我們應該有著愛心、同情心和寬厚的態度來對待自己要對自己為友,不要妄自菲薄,而是多為自己鼓掌。

文章標題:104學年度寒假作業  2016-01-21 15:36:03

【快樂痛苦都是一天】、【我心中尚未崩壞的部分】 人生中總些不如意的事,有些人談然面對;有些人抱怨東抱怨西,有時只要轉彎思考或許能改變現狀。將過去的經驗累積起來,再去改變未來。這才是屬於自己的一天。人活著不能沒有希望,一個沒希望的人活著也等於白活,只要存著希望,拿怕沒有精彩的人生。人生是一種體驗、一種經歷、一種探索、一種生活、包含酸體苦、得失或失敗。而人生目標是自己決定的,是種自我設限,選擇怎樣的體驗,都有因其而定。我們人就是要對自己好一點,你不對自己好,要如何在對別人好呢?有時學著自愛;自愛並不是自私。自私是對自己過度苛求、埋怨自己做的不夠好,其實我們應該有著愛心、同情心和寬厚的態度來對待自己要對自己為友,不要妄自菲薄,而是多為自己鼓掌。

文章標題:寒假作業  2016-08-09 14:13:53

書名:[陳翠玉台灣英雄]、[高血脂]、[B型小將輕盈瘦身術] 心得: 陳翠玉是一名點起無數醫護人員希望的典範人物。她廢止了日式壓抑性護理,引進英美式現代護理,提升護理人員的品質與地位。由於她的改革讓護理人員不必再受到不平等待遇,「應該尊重護理人員的專業,而不是過度利用這些醫療資源。」所謂的英美式現代護理就是現代的三班制輪三班,使個案都能享受有24小時護理師在身旁無微不至地用心照顧之下。她不儘提升了護理專業、建構、環境、等等。她還曾經被逼迫離台,始終還是持續做熱心到世界衛生組織。為了返台,企圖突破黑名單,抱病走了半個地球,終於拿到新加坡通行證。但返台不久因病情惡化,病逝於台大醫院。她的熱心行為並不是一時,而是一世。護理熱忱是無限地,不限時間地點、人物、環境而有所差別,聖嘉明說:「視病猶親是我們的責任,她(他)們是家人。」而我們要以同理心去看待家人,去關心與關愛以及用最專業的護理知識去看待。無論如何都要以最佳款待為目標,因為這不儘是生命還是個身為護理人員的重大的職責。護理人員應該試著得取家屬的信任,跟家屬說明出院後要如何照顧,還是瑣碎的多運動、少量多餐,還有適不適合吃那些東西、等等。如果是高血脂的病患,應該節制飲食、少攝食過多熱量、心理壓力、吸菸、肥胖等問題,會造成血流不暢、動脈硬化、黏液增高。在醫師指導下來控制病情,例如:「藥物治療、控制飲食、戒菸、運動」來改善生活方式、減少吃大餐、多運動來調解身體負擔。 作者:李錦容 出版社:草根 出版日期:2009/05/01

文章標題:105年上學期勞品作業  2016-11-12 22:59:14

題目:「看人長處,幫人難處,記人好處。」 心得:這篇說明一件事,當人們拘泥在小範圍時,往往會忘記大範圍的好。人一出生就是需陪伴的,如果為了一次無謂地爭吵而導致互相討厭、不相往來,豈不是很可惜嗎?生活中有太多類似相關問題,比如:人際關係、家庭關係、伴侶關係、等等。在這篇我了解到了,這是我們常常犯下的錯誤。常忘記對方的好,而把對方的錯誤一一放大,卻只為自己的私心、不滿而搞壞關係。很有可能因為這樣而錯過彼此呢?當然朋友可以有很多,但每個人都是唯一的,對方可能是自己ㄧ生中最無私對自己好的人。如果轉個彎想或許沒想像中差!有時,試著放寬心去面對去接納對方,並不壞,壞的是自己不願卸下心房去面對他人。之後,我想試著調適自己,讓自己能夠抱持著感恩對方的心,面對所有人。當別人有難時,主動伸出援手,相對地當自己有難時,在無意間別人也有可能拉你一把。人,是互相的。 1045101055 2乙 2號 林芝瑄

文章標題:2年級寒假作業  2017-01-15 16:13:52

學號:1045101055座號:2姓名:林芝瑄 書名:任何時候都要淡定 心得: 每個人都在追尋著古板安逸的人生。但萬萬沒想到成功的人往往是在固定的程式中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另一條路。」像是工作,每個人都想循著教課書寫的流程走或著用歷屆學姊如何化解問題的方式走。久而久之,大家都成了程式化的一環,在固定的時間、人事物上走走停停。事實上另一條路都永遠存在著,有些更好,有些更加險阻。但也不能一味探路,而忘了確定方向。我們不一定要照著流程走,但是走得完美、正確才重要。試著用自己的方式走出屬於自己的道路豈不是更好嗎?「改變」不斷在進化著我們,只要有心去嘗試,並且,確實去做,一切正面的變化結果,都是指日可待的。只有積極主動的人才有機會讓自己變更好。無論在順境或逆境中只要懂得開創自己的一條路,任何人都有機會讓自己變的能屈能伸。

文章標題:大體解剖校外教學心得分享與回饋反思單55  2017-04-25 21:45:27

體解剖校外教學心得分享與回饋反思單 班級:護二乙 學號:1045101055 姓名:林芝瑄 教師名稱:薛曼娜 1.給大體老師的一封信: 今天我帶著嚴肅又興奮的心情走進台大醫院時,我知道這機會得來不易,並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進去大體解剖參訪。我很慶幸此生能夠真正體會到人體奧妙,大體老師的無私奉獻深深烙印在我心頭。雖然剛進去時,還沒習慣福馬林的味道。但經過默禱後,心中有種說不出來的心情告訴著我透過這次實習經驗,讓自己提升護理專業,幫助更多需要幫忙的人,讓他們的付出更踏實實現在活當中。 2.學習過程中的自我省思及收穫 (1)What?(我學到了哪些?)發現了什麼新鮮事?接觸到什麼問題? 我學到子宮的正常與帶有疾病的差別,正常的子宮會比帶有疾病的子宮還要來的大,中間還會有一條細縫。而帶有疾病的子宮頸癌,所呈現的是相反的。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男性生殖器,我從來沒想過海綿體是如此柔軟的。當我觸摸時,旁邊的助教所說的當男生充血時,海綿體就會變硬。 (2)So What?(所以,為什麼)在這些新鮮事中,心中有什麼感動或感想?這些感動和感想讓我(們)有什麼想法/成長? 當我從頭摸到尾以及從內摸到外的各種器官,讓我感觸最深的是大腦,大腦是人類最不可或缺的器官。它的每一條神經都如此微小,經過解說後讓我見識到中央溝、馬尾、視神經、腦迴和等等位置。教課書所講得不如真正徹底摸過來的真實。每一次觸摸感觸就不同。教課書上所寫的動脈比靜脈來的更有彈性,當有真正觸摸後,才知道這差距如此大。我很感動他們的無私奉獻讓我們學到不少事物。我們看的不單單只是器官,是種感動。 (3)Now What(我可以如何作?我有什麼收穫?),看待人事物,自己有什麼改變?我(們)想要/應該/可以做什麼改變?未來將如何運用所學? 因為他們的無私奉獻造就我也一定要用最純白的心,創造出屬於我的醫護人生。我發現每位願意捐出自己身體的大體老師,他們都出自同種信念,把身體留給更需要的人使用。從現在開始我要用最真誠最專業的護理態度去面對我的個案。讓他們知道我也能像大體老師所帶給我的深刻教誨,帶給個案無私奉獻的服務。

文章標題:暑假作業  2017-07-05 17:01:24

姓名:林芝瑄 座號:2 學號:1045101055 書名:心寬,路就寬 出版社:普天 編著:楚映天 心得: 放開心胸,用不同的眼光看待事情。當我們認為自己現處困境時,換個方向想豈不是種方法嗎?想要力求表現的人很多,但能顧全大局的人卻很少,有智慧的人,並不是強出頭的人,而是默默支撐大局的人。有遠見更要有挑戰的勇氣。只有遠見是不夠的,缺乏付出行動的勇氣,無論自己規劃出多少心血的企劃,那一切都是夢。想要變更好,並不是付出多少過程,重要的是你有幾分勇氣面對它。懂得變通,那才是要點。將要實習的我,並不想只是把技術當工作,而是把它當成一種最高品質的服務。之前的我是個容易緊張兮兮的人,但面對臨床,我只想放寬心,去面對個案。有了規劃,根本就不怕緊急狀況。只怕自己沒自信沒勇氣去實現它。我不想把自己侷限在一個圈圈裡,超越自己變得更好那才是我最想實現的。我沒有聰明的腦袋,但我有超越自己的勇氣。

文章標題:3年級心得  2018-01-26 14:12:36

護理科 護三乙 林芝瑄 1045101055 書名: 愛滋病毒感染者的睡眠品質、憂鬱、焦慮與自尊\r 愛滋病毒感染者的睡眠品質、憂鬱、焦慮與自尊 心得: 愛滋病毒感染已成為慢性疾病,感染者的心理健康與睡眠問題值得關注。 多數人的愛滋病毒感染者睡眠品質不佳、有一半以上的人具憂鬱傾向、少數人具焦慮傾向,其睡眠品質、憂鬱、 焦慮問題皆高於一般人。睡眠品質不佳和憂鬱與焦慮呈現顯著性相關。多變項分析顯示愛滋病毒感染者睡眠品質顯著的預測因子為年齡、自覺疾病影響生活、焦慮與憂鬱。愛滋病毒感染者的CD4以及是否接受抗反轉錄病毒藥物治療無相關性,建議對愛滋病毒感染者進行心理健康及睡眠品質評估,以提供全人照護。愛滋病的人最需要的照護是溫暖、擁抱。之前看過一部微電影,一個AIDS的患者手拿著一個牌子上面寫著我是愛滋病患者,請擁抱我。路上有一些民眾伸出雙手擁抱他,但也有一些民眾嘴巴念著會感染啦。顯然也有些民眾不懂AIDS的傳染途徑。單純的擁抱、唾液並不會造成感染。只有經過血液、精液才會有機會得到。空窗期,正是傳染機率最高時段。做好正確的預防每個人都是一樣的。

文章標題:四年級暑假作業  2018-07-31 16:00:53

運用治療性遊戲照護一位受虐兒童在急診之護理經驗 心得: 文章中個案經常受到爸爸的施暴,個案處於學齡期具體運思期階段,對死亡已開始產生恐懼感,害怕身體受傷害。個案換藥時提到:「我的頭、還有臉、跟身體都好痛喔!因為我不乖,所以爸爸才會用棍子打我!」治療性遊戲是兒童最自然的溝通方式,藉由小熊布偶遊戲兒童可表達其內心真實的世界,亦是安全紓解壓力的一種方法與兒童建立信任關係增進安全感、安適感及信任感,有助於兒童在陌生的環境中所產生的焦慮與壓力,以達到治療護理目的。個案在入院時對人容易產生不信任感、退縮、缺乏與人互動。因此,信任感的建立是與個案建立良好互動關係的開始,護理人員必須了解每一種年齡層兒童不同的發展認知及遊戲特質。運用兒童發展特性,以治療性遊戲當作信任、溝通橋樑,布偶角色扮演使個案能藉由布偶之象徵來進行認同,撫慰、發洩情緒及表達自己的感受,透過繪畫讓個案產生心理動力的轉換,引導說出心理的感受,以降低個案在治療或檢查過程中心理的壓力與恐懼,同時可讓個案了解檢查或治療過程中會有什麼樣的感覺,以減輕不安。由此可讓個案經由遊戲建立安全感後,相對的較易接受主護護理師及其他醫護人員,也較容易接受他人。兒童虐待的根本原因為家庭社會問題,身體傷害只是結果。作為護理人員,對於受施暴的孩童因該解決孩童內心的坎,受施暴的孩童內心的創傷,比一般孩童還來的畏懼陌生人,透過布偶,讓孩童知道小熊布偶也是她的心靈依靠。護理師在小熊布偶身上貼上點點痛痛的地方,讓孩童了解小熊也痛痛,所以要擦擦藥,才會好;護理師對小熊布偶說要乖乖喝甜甜的要藥水,這樣才會身體健健康康的,你也要像小熊依樣勇敢的喝完歐。在過程中,要不斷鼓勵。喝完時,給孩童乖寶寶貼紙。這樣不僅增加信任感、增加對自己的信心。改善對人的恐懼。 參考文獻 內政部統計處(2011)‧ 內政部統計年報 ‧取 自 http://sowf.moi.gov.tw/stat/year/list.htm [Research, Statistics Agency Ministry of the Interior, Taiwan, ROC. (2011). Statistical Yearbook of Interior. Retrieved from http:// sowf.moi.gov.tw/stat/year/list.htm] 王月冷、駱麗華(2006)‧治療性遊戲‧ 護理 雜誌, 53 (3),79-83。[Wang, Y. L., & Lo, L. H. (2006). Therapeutic play. The Journal of Nursing, 53(3), 79-83.] 全國法規資料庫(2014)‧ 兒童及少年福利 與權益保障法 ‧取自http://law.moj. 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 D0050001[Laws & Regulations Database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2014). The Protection of Children and Youths Welfare and Rights Act. Retrieved from http://law.moj.gov.tw/ LawClass/LawAll.aspx?PCode=D005000101] 呂芝慧、傅玲、李榮芬、吳慶音、林玄昇(2010)‧ 運用治療性遊戲於多發性齲齒幼童之手術 全期護理經驗‧ 榮總護理,27 (2),171178。[Liu, J. H., & Fu, S. L., & Lee, J. F., & Wu, C. I., & Lin, S. S. (2010). Perioperative nursing experience of using therapeutic play on a child with multiple dental caries surgery. VGH Nursing, 27(2), 171-178.] 林淑君(2009)‧ 受虐兒童青少年之團體諮商介 入之策略 ‧ 輔導季刊, 45 (2),19-29。[Lin, S. C. (2009). Abused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of group counseling intervention strategy. Guidance Quarterly, 45(2), 19-29.] 邱彥南、江惠綾(2010)‧兒童虐待‧ 台灣醫學, 14 (4),431-435。[Chiu, Y. N., & Chiang, H. L. (2010). Child abuse. Formosan Journal of Medicine, 14(4), 431-435.] 邱慧洳、李雅玲(2008)‧ 從法律觀點探討急診 護理人員在虐兒事件上之角色功能 ‧ 護理 雜誌,55 (3),16-20。[Chiu, H. J., & Lee, Y. L. (2008). Legal perspectives on the role function of emergency room nurses in child abuse. The Journal of Nursing, 55(3), 16-20.] 紀琍琍、紀櫻珍、吳振龍(2007)‧ 兒童虐待及 防治‧ 北市醫學雜誌,4 (7),531-540。[Chi, L. L., & Chi, Y. C., & Wu, C. L. (2007). Child abuse and prevention networks. Taipei City Medical Journal, 4(7), 531-540.] 國家衛生研究院衛生政策研發中心(2006)‧ 兒 少虐待及疏忽 – 醫事人員工作手冊 ‧苗栗: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Health Research Institutes Health Policy Research Center. (2006). Child abuse and neglect less - medical personnel manual. Miaoli City, Taiwan, ROC: National Health Research Institutes Foundation.] 張祐瑄、戴玉慈(2011)‧ 應用治療性遊戲於肝 臟移植術後學齡期兒童之護理經驗 ‧ 護理 雜 誌 , 58 (3),79-84。[Chang, Y. H., & Dai, Y. T. (2011). Therapeutic play in nursing care: one experience with a school-age. The Journal of Nursing, 58(3), 79-84.] 張綠怡、蔡綠蓉(2009)‧ 住院兒童之反應及其 護理‧於陳月枝總校閱, 實用兒科護理 (五 版,180-248頁)‧ 台北市:華杏。[Chang, L. I., & Tsai, L. R. (2009). Hospital children’s reactions and their care. In Y. C. Chen (Ed.), Practical pediatric nursing (5th ed., pp. 180 c-3 101089.indd 95 2014/3/21 上午11:23 96 Therapeutic Play to Abused Child in the Emergency Care Chang Gung Nursing Vol. 25, No. 1 March 2014 248). Taipei City, Taiwan, ROC: Farseeing.] 陳宜 、葉莉莉、馮瑞鶯(2009)‧ 兒童虐待之 概念分折‧ 護理雜誌,56 (4),71-76。[Chen, Y. W., & Yeh, L. L., & Feng, J. Y. (2009). Concept analysis of child abuse. The Journal of Nursing, 56(4), 71-76.] 陳瑞怡、李香君(2009)‧ 性侵兒童之急診治療 性遊戲歷程‧ 領導護理,10 (3),54-64。 [Chen, R. Y., & Lee, H. C. (2009). A nursing experience of the application of play therapy to a preschool child with sexual assaults. Leadership Nursing, 10(3), 54-64.] 傅惠君、卓妙如(2006)‧護理人員在兒童虐 待議題中的角色功能 ‧ 領導護理, 7 (2), 1-10。[Fu, H. J., & Chwo, M. J. (2006). Nurses’ roles and functions in child abuse issue. Leadership Nursing, 7(2), 1-10.] 廖淑卿、盧辛茹、梁蕙芳(2008)‧ 照護一位患 有腎病症候群之學齡期兒童的經驗 ‧ 長庚 護理,19 (4),561-569。[Liau, S. C., & Lu, H. J., & Liang, H. F. (2008). A nursing experience for a school-age child with nephritic syndrome. Chang Gung Nursing, 19(4), 561-569.] Hockenberry, M. J., & Wilson, D. (2007). Wong’s nursing care of infants and children. (8th ed.). St. Louis, MO: Mosby. McDonald, K. C. (2007). Child abuse: Approach and management. American Academy of Family physicians, 75(2), 221-228. Riley, J. (2007). Do you know how to recognize child abuse. Nursing Made Incredibly Easy, 5(2), 54-63.


   1045101054    張庭瑜  發表(9)筆  

文章標題:歡迎使用E-portfolio  2008-03-18 16:15:43

歡迎參觀我的學習歷程檔案
這裡包含了我的學習紀錄與個人資料
希望大家能不吝指教

文章標題:寒假作業  2016-02-15 23:55:35

書名:怪醫黑傑克論 我覺得書裡介紹的黑傑克跟在電視裡或漫畫裡看得有些差距,書裡寫的更詳細了..... 書中描述了許多漫畫裡的情節也寫了很多我們在漫畫裡看不到的詳細有很多手術內容....等情節。 看完其實我覺得不管在漫畫裡還是書上他都是一位很棒的醫生雖然他沒有執照也收取大量的金錢執刀 但是他的心真的很善良,他不會只看錢他其實會伸出援手幫助他人雖然在大部分的時間我們常常看他只是一般 拿錢做事罷了 但其實他是很有愛心的一位好醫生 我覺得他絕不輸給任何一位有照的外科醫生~~ 然而我覺得這本書讓我了解及更加欣賞黑傑克醫生重視生命的事實我覺得不論今天你是否為一位醫護人員 人人都該重視自己與他人的生命更應該尊重每個人的生命,尊重這份上天給的禮物

文章標題:暑假作業:護理典範  2016-08-31 15:51:50

護理典範人物:鍾信心 鍾信心女士一生奉獻於護理,從小她便確信自己將來的路,在她9歲那年因為感染上白喉差點致命,那時候住在馬偕醫院治療裡面有許多外國人及細心的護理師用心照顧及治療她令她深受感動,至今仍然忘不了… 長大後,她到日本東京念聖路加女子專門學院開始學習護理,在日期間她以南丁格爾為師,學習到護理並不只有溫柔更是「照顧生命的藝術」 但因為二戰緣故,所以她提早畢業回到台灣開始投入醫療行業幫助很多人,在當時的台灣環境很差,缺乏設備,醫療人力更是少之又少,即使如此鍾信心女士依然沒有放棄幫助他人的精神,在二戰結束後她到加拿大繼續深造研讀護理學成後回國,並且動手改善公共衛生之後在人民的建議下創辦了台南護專一步一步使南台灣的醫療更進步~ 後來她受邀到台大任教,在有「台灣精神醫學之父」林宗義醫師的建議下赴美研讀精神護理,學成歸國後在台灣造就不少精神護理的人才,因此被稱為「精神科護理鼻祖」!!! 在擁有了這些學歷及經驗後她沒有就此停頓幫助他人,她甚至到沙國援助那邊的醫療人員嚴重缺乏,直到她身體不適被檢查出有胃癌一事才不得不先回國接受手術治療,但她並沒有因為癌症一事而停下她幫助他人的腳步,她努力的修養直到康復,她戰勝了病魔並且離開病床繼續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我覺得我很欣賞她的毅力及那顆幫助他人的新感覺就像是心中有源源不絕的火是不管多少水都澆不息的,在她成長的過程中雖然困難重重但是她不論如何都沒有放棄繼續幫助別人的心,我希望我也可以擁有她那份不向命運低頭勇敢助人的心,希望在未來五年畢業後我也能不論有任何阻礙我都可以繼續幫助他人!!

文章標題:勞作品德教育  2016-11-14 00:07:45

善良是為自己留下路標: 看到老師分享的文章,深刻體會到善有善報的感覺文中他們本來無法面對困境即將快失去生命了,但是在他們隊長說出了,沿途她做的事情,那些不被隊員重視的東西竟成了他們最終的救命線索,所以我覺得平常人就該多多做善事,不論有無回報。 其實在看完文章後,抬頭看看世界發現了,因為科技的進步人們漸漸的變的冷淡,對社會上的人越來越冷漠..我心裡說我們是不是快要失去我們原本擁有的溫度了...這個感覺一直存在我的心裡,尤其在大都市這個現象 這種感覺特別的明顯.... 願意幫助別人的人越來越少了.... 雖然現在大家不如從前一樣互相幫忙 合作 ,但是我相信只要世界上還有任何一個人願意幫助別人,久而久之人們也會漸漸地找回從前的樣子,一個人的時候雖然力量不大 很多人的時候就不一樣了

文章標題:105學年寒假作業  2017-02-19 23:49:38

一開始我覺得這本書好像很有趣所以就借來看 雖然書背沒有很多介紹,但我花了很多時間研究了一番這本書 翻開書的目錄我一下就找到我喜歡的內容 那一個章節是在說顏色跟人的性格很有關系,裡面介紹了很多種顏色例如:藍色 黑色 灰色...等等很多種 我測試過家裡每個人,每個人喜歡的顏色都不一樣也有不一樣的看法 像我喜歡藍色書裡就寫說喜歡藍色的人多半善於平衡,禮貌謙虛 很多時候因為太在意別人的看法而沒辦法做自己。 我覺得很準確 因為我本身很再戶別人對我的看法 所以在做選擇時往往無法照著自己心裡所想的 常常都像是別人在幫我決定 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現未來是要自己選擇的我 不能總是照著別人的想法 慢慢的 我從國中懵懵懂懂自己很家人討論出選擇這裡 從台中來宜蘭念書 家人覺得很遠 但久了到現在兩年過去了我的家人漸漸習慣了 我在聖母護專讀得很開心 很感謝老師同學大家的照顧 讓我很快的熟悉這裡

文章標題:大體解剖校外教學心得分享與回饋反思單  2017-04-28 10:49:08

班級:護二乙 學號:1045101054 姓名: 張庭瑜 教師名稱:薛曼娜 給大體老師的一封信: 那天我踏進台大醫院的剎那間,覺得自己萬分榮幸,我從來沒想過第一次進去臺大醫院是去學習的,真的很高興能有這個機會去參訪大體老師們剛開市進去教室時撲鼻而來陣陣的福馬林香味,我們謹記著老師說要尊重大體老師 不戴口罩、不遮口鼻、等動作,我們確實做到,我認為人與人做基本的道理就是尊重,而且我們是來學習的所以在默禱的那一分鐘內我誠心地感謝大體老師犧牲奉獻他們的身體讓我們能學到不一樣的課程。 2.學習過程中的自我省思及收穫 (1)What?(我學到了哪些?)發現了什麼新鮮事?接觸到什麼問題? 在學習的過程中,我摸了很多大體老師身上的器官,其中有兩位大體老師的肺臟看起來超級不一樣的雖然都是又黑點點但是兩個其中之一個比較明顯黑,於是我就問了台大老師,老師說也不能光看黑點就確診是生前有吸菸的,看著那兩個肺臟我不禁深深在心中說還好我爸爸戒菸了,不然我不敢想像那如果有吸菸的肺臟會變成甚麼樣子......我還看了神經和血管並清楚的知道怎麼分辨,摸起來有彈性的是血管,必較硬的是神經,我覺得很酷課本上的東西與實體結合了 (2)So What?(所以,為什麼)在這些新鮮事中,心中有什麼感動或感想?這些感動和感想讓我(們)有什麼想法/成長? 在台大醫學院裡看了大體老師們,真的除了感恩感謝我已經說不出心裡那股滿滿的感覺,老師們很細心的講解令我聽了懂了更多了,很多東西老師們在課堂上講的很抽象,可是今天見到實體,也用手去觸碰,個個了解,也解開了我很多不明白的點,例如:老師說大腦有3公斤重,可惜我們到今天雙手捧著才真正體驗到他的重量。很謝謝所有的大體老師願意奉獻自己讓我們學習,希望以後從事醫護工作的我也可以懂得奉獻。 (3)Now What(我可以如何作?我有什麼收穫?),看待人事物,自己有什麼改變?我(們)想要/應該/可以做什麼改變?未來將如何運用所學? 我在大體老師身上看到無私的奉獻以及希望我們醫療能更進步,我覺得現代人因科技的發達變的自私,人與人之間失去了原有的平衡,我希望自己可以不要隨著時間變成自私的人,也希望自己能為他人做的更多,或許我沒辦法像大體老師一樣奉獻自己的身體讓他人學習,但我希望不管我有無考上護理師執照,都能一直幫助他人,即是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情,讓世界充滿更多歡笑及生命可能是我選擇走護理的原因吧!!!

文章標題:106學年度第一學期暑假作業  2017-09-03 14:41:28

性格決定成敗 常聽人說成功取決於態度,不過很多時候取決於一念之間,人不是完美的每個人都有優缺點,一個人能不能成功做一個好人多半是善用他的優點去掩飾他的缺點,但真正聰明之人是不分優缺點都會接受的,並且把缺點努力的改善成優點,相對於愚蠢之人永遠只看到自己的優點,永遠都在逃避自己的缺點,所以我們可以透過成功的人的經驗來使自己選擇更好的出路。 很多事情取決於習過成自然的關係分享一個小故事 有一天,一頭豬到馬廄裏去看望他的好朋友老馬,並且準備留在那裏過夜。 天黑了,該睡覺了,豬鑽進了一個草堆,躺得舒舒服服的。但是,過了很久,馬還站在那兒不動。豬問馬為什麼還不睡,馬回答說,自己這樣站著就算已經開始睡覺了。豬覺得很奇怪,就說:「站著怎麼能睡覺呢,這樣是一點也不安逸的。」 馬回答說:「安逸,這是你的習慣。作為馬,我們習慣的就是奔跑。所以,即使是在睡覺的時候,我們也隨時準備奔跑。」 既然動物都有自己的習慣,那人也一樣。人們在日常生活和繁雜的工作中,自然而然的形成一種為人所忽略的習性——習慣,這是決定一個人一生的平坦與坎坷,失敗與成功,樂觀與悲觀,失意與得意的關鍵因素。 看完這個小故事,我覺得很多時候我們常常不以為意的習慣或是自己做很久的事情在某一天突然你發現一切錯了,我不該這樣..但已經來不及了,不要說動物容易習慣安逸的生活,人也是,有個人曾經說過如果可以安逸誰還想要忙碌呢?

文章標題:106寒假作業  2018-03-02 01:54:43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五護三乙 學號 1045101054 姓名 張庭瑜 書名 腫瘤護理雜誌 作者 莊莉瀅 、 劉曉君 出版社 出版年月 2017年 06 月 索書號 ISBN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1. 哀傷為照顧者面對病人過世前所經歷的悲傷過程。護理人員應運用同理心,給予傾聽、陪伴,鼓 勵情緒抒發;建立良好護病關係,提供歸屬感;協助了解生命價值,克服對死亡的恐懼 2. 協助將個案頭側邊,將口腔內分泌物引流出來,以維持呼吸道通暢。 觀察生命徵象、意識及瞳孔 大小、對光刺激有無反應。監測和記錄當下抽搐情形以及持續時間,並通知護理師。指導案妻不要強 制按壓或約束其肢體,可輕握個案雙手,並於耳邊訴說安慰話語,以放鬆個案情緒。 3. 教導案妻一天兩次使用溫毛巾熱敷頭皮及頸部後側肌肉,再使用精油輕柔按摩,以減輕頭痛。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這是一篇有關肝癌轉移到腦部的文章,文中個案因為癌症轉移到腦部壓迫要腦神經造成癲癇發作, 因為癌症到後來被診斷為末期家人也同意簽屬DNR才結束與病魔纏鬥的人生。 一開始個案因為頭痛去看醫生,一開始總是不以為意的以為只是感冒,但經過2個月後頭痛並沒有 改善醫生才驚覺不大對勁,請個案先去做電腦斷層檢查,檢查結果發現是肝癌只是已經轉移到腦部 骨頭,等地方,但個案不放棄能治癒的機會接受化療配合醫生診療..只是治療不如預期順利.. 看完這篇文章,我深深的感受到不是身體健康沒有甚麼毛病就可以對自己的身體沒有警惕心, 不管是感冒還是有一些小小的症狀都不能輕忽,要正視這個身體給你的警告,好好地照顧自己 雖然,不是所有的人都會的到絕症但不論如何,都要重視自己的身體,年輕雖有本錢可也不能如此 揮霍生命,我本身就很能體會身體很重要的事實,因為如果你沒有一個健康的身體那麼你還跟別人 談甚麼未來? 在文章裡也提到照顧癌末病人是多麼辛苦的一件事情,先不提那龐大的醫療費用, 對家人心理的傷害及精神上的耗損相對地不比醫療費用來的少,即使在捨不得有些時候我們也只能 學會放手也是一種愛,畢竟每天每天看著你的家人朋友很痛苦的化療,卻一天天不見效果心裡也是 很心疼的,所以為了不讓家人傷心不讓自己後悔更應該要好好照顧自己開心的過每一天。

文章標題:106學年度第二學期 暑假作業  2018-07-30 14:37:36

產科 剖腹產使用預防性抗生素 在我看過華藝圖書館上的文獻後 預防性抗生素用於剖腹生產,到底好或不好?依據目前文獻資料顯示可以降低生產完的感染包括子宮內膜感染、傷口感染、發燒等等症狀。但目前依舊不確定是否會影響新生兒的健康?所以施打抗生素的時間是非常的重要究竟是下刀前給予好?還是在新生兒斷臍後給?要使用甚麼樣的抗生素? 研究顯示在下刀前給cefe抗生素術後發生子宮內膜感染從5%下降到1%,傷口感染也從5%下降到3%,整體的感染率下降也不會對新生兒造成副作用。不過在懷孕期間若長期使用抗生素,可能會造成新生兒在生長過程中有自體免疫的疾病產生,也增加過敏的機率,所以除非是必須否則很少使用。 在美國對於使用預防性抗生素尚未作出全國性的統一規畫,我國(馬偕紀念醫院婦產部)過去20幾年來都在新生兒斷臍後才給予預防性抗生素(cefa)對於要使用何種抗生素也是一大困擾,窄效性?廣泛性?在文章中提到若孕婦沒有早期破水或是絨毛膜炎只需要用窄效性即可預防產後生殖器的感染,但如果孕婦在手術前即有感染的症狀還是建議使用廣效性抗生素,經過文章敘述後,我發現抗生素是能降低感染可是,要依醫生指示正確的使用,因為除了這篇文獻提及使用抗生素外,我有另外去詢問我母親當初剖婦產時使用抗生素的時機?我母親是說當初她是在手術前施打的因為她在懷孕前常常有反覆性泌尿道感染,醫生擔心在生產後容易因為之前的感染而進而衍化成生產後感染,不過母親是說還好當時有提早施打因為在她生產後1-2天有些產後大出血的現象,醫生當時也說如果在產後大出血時併發感染會更危險,所以醫生說我母親很幸運,出血的情況恢復得很快也沒有併發感染。聽完我母親得分享我才知道當時她辛苦懷孕生下我弟弟是件多偉大的事情,後來我也詢問了我其他家人,其中我阿姨她是在懷孕期間就有在服用抗生素,因為她身體很差一直感冒發燒都沒有改善醫生最後才選擇用抗生素,吃了之後感冒症狀的確有好轉,只是阿姨當時也有問醫生這樣服用抗生素會不會造成胎兒未來發展的隱憂?醫生說應該不至於… 這樣的回答讓阿姨很擔心,以至於阿姨時常沒有吃到醫生給的抗生素期限就自行停藥,導致感冒一直沒有完全治癒,還好最後還是平安的將我的表妹生下來。聽完兩位長輩這樣的分享,我發現不論是不是吃抗生素,在懷孕時吃任何東西也都是必須注意的。抗生素雖然好用但在台灣目前已經被濫用了,我覺得應該看情況再給予不然濫用抗生素的後果得不償失啊!


   1045101053    張惟瑋  發表(8)筆  

文章標題:歡迎使用E-portfolio  2008-03-18 16:15:43

歡迎參觀我的學習歷程檔案
這裡包含了我的學習紀錄與個人資料
希望大家能不吝指教

文章標題:1 寒假作業  2016-02-17 02:03:21

書名:女外科的辛辣日記 作者:劉宗瑀 心得:在校園裡常看到學長姐們抱著一本厚厚的內外科護理,一年級的我不知道那是怎樣內容的一本書,段考前一週,看著學姊抱著那本厚厚的內外科護理坐在交誼廳苦讀,深怕被當掉,由此可知,內外科並不那麼簡單,這本書裡寫把那些外科醫師寫得像一群怪咖,穿著綠色的手術衣,有點流氓,講髒話是反射動作,EQ好的寥寥可數,開刀出錯時,還可能變成野獸狂吼,但這些怪咖卻是每位病人眼中殷殷期待的一束光線,當關上開刀房門,手術刀劃下,只為了殺出一條生路,替手術台上的人戰勝病魔,曾經問過學姊「內外科真的很難嗎」,他們只對我冷笑一下接著說「你只後自己讀讀看就知道了」,其實我對這科還蠻好奇的,野蠻期待這科對我三年級生活的影響,說的比做的簡單,那時還不知道讀不讀得下去呢,希望能比預期的順利,加油。

文章標題:1 暑假作業  2016-09-02 21:04:24

書名:醫生,不醫死 作者:傅志遠  這本書中寫了好幾個故事,有好幾個都跟我的想法吻合,像是病患家屬總是覺得年輕的醫生、護理師不好,沒經驗,總是要求要請職位大一點的醫生、主任、主治醫生再來病房看,才願意充滿感激的信任他口裡講的,不論是年輕的醫生跟職位大的醫生,講出來的話是不是一樣,同樣的ㄧ句話,從不同的人嘴裡說出來,效果就是截然不同。「轉回原點」這篇故事是講病患家屬在得知病情後,決定再轉院到更大間的醫院再接受一次檢查與治療,結果到另一間大醫院後,醫生跟前一間醫院的醫生判斷一模一樣,需要緊急開刀,家屬想要再做一次檢查,醫生說沒必要後自己又自費做檢查,再次將病患暴露在風險更大的高幅射線劑量中,但是大醫院的開刀時間卻遙遙無期,只好再轉回原本的醫院,浪費的不只是時間、金錢,更是治療的黃金時間與病人的生命。新聞上常報導民眾在甲醫院檢查是惡性,到乙醫院檢查卻是良性,人們也常會覺得自己應該沒這麼衰,生活作息明明就很正常,怎麼可能生這麼大的病呢,一定是醫院太爛,檢查錯誤了,結果卻錯失了治療的黃金時期,更浪費了病患的生命與健康。  書中也有好幾個故事,是讓我覺得很驚訝,怎麼會有這種事,覺得這社會真的病了,還病得不輕。「仇恨社會的指控」在資訊爆炸的時代,除了口耳相傳的訊息外,病人可以透過各種媒體或網路上搜尋資料取得資訊,不必再對醫師的建議照單全收,造成人與人的信任感漸漸消失,病人及家屬對醫生有直覺性的不信任產生。當醫師詳細的解釋病情、手術的必要性與相關風險時,家屬卻低頭看著手上的平板電腦,根據手上的平板電腦所查到的資訊,來質疑醫師的判斷,最後接受醫師的判斷卻是因為幾個當醫藥記者的朋友的建議。難道醫師不再是專業人士?說的話、做的診斷都不在值得信任了嗎?「不作為的二次傷害」雖然這是因為住院醫生放置鼻胃管位置錯誤,導致灌食引起的吸入性肺炎,但是病患的態度卻讓人非常的匪夷所思,「人都被你們搞成這樣了,還有什麼好治療的?我只求不要再傷害我的父親」把治療解讀為傷害,拒絕醫院提供的ㄧ切醫療行為及藥物,表示不要在讓自己的父親再受醫療上的痛苦,在沒有任何治療的情形下,病患當然就走了,但是,吸入性肺炎透過有效的呼吸治療與抗生素,病人並不見得會死,透過治療後,基本上都會痊癒。是家屬讓自己的父親因為吸入性肺炎而死的吧,接受治療及藥物,自己的父親才不會死,人死了再怎麼哭,怨天尤人都沒有用,更何況是自己堅持不讓醫生救自己的父親,還告醫院醫療過失,怎麼不告自己間接殺人… 書中也有很溫馨的故事「眼淚」。眼淚是人類宣洩、表達情緒的工具之一,在醫院裡,每天都上演著生離與死別。這則故事是老奶奶的家屬都不在乎她是不是身體不舒服、是不是就快離開這世界了,都不去醫院看老奶奶,接到醫生打電話過去的態度也很不耐煩,只有照顧她的外籍看護,醫生交待的事情,一樣都沒少,餵食、翻身、拍痰、按摩,推著老奶奶散步,沒有一件事因為老奶奶病情不佳就少做,老奶奶過世後,家屬也只有簡單的ㄧ句「知道了」,反倒是那位與老奶奶非親非故的外籍看護,真情流露的嚎啕大哭,久久不能自己,溫馨的是外籍看護,殘忍的是老奶奶的家人,連自己的親人過世了,都這麼無感。  也有關於倫理的故事「拼命之後?」。出車禍的傷患,經過急救恢復心跳與血壓,外科醫師發現腹部有大量的內出血,就決定要緊急開刀,神經外科醫師看完腦部電腦斷層後,就知道這是個會注定會成為植物人的傷患,不懂為什麼還要再對他進行手術,外科醫師說:「命救活了才有會醒或不會醒的問題,命沒救活,什麼都沒有!」一開始病人的妻子每天都到加護病房報到,最後隨著病情毫無起色,去探視的次數也逐漸減少,最後病人當然也再也沒醒過,心電圖就這樣成為一條直線,站在人命無價的立場,確實是應該不計一切盡力延續病人的壽命,但對於這種病患,什麼時候該是醫療的終點?手術前?還是心跳靠著各種儀器撐著,最後還是不再跳時?若是醫師在第一時間就用預期的結果,來決定是否提供醫療,這樣醫師豈不就掌握了病人的生死,權力也太大了吧。「沒有答案的生命選擇題?」加護病房有一位老太太,開完刀後就一直很虛弱,住院一個多月了,已經用上了最後一線的抗生素跟強心劑,預期死亡率幾乎百分之百,每位醫護人員都知道,再調整醫療也只是在撐時間而已,最後主治醫師決定把強心劑停掉,加速病人的往生,並帶著覺得他無情的護理人員到急診室看,比老太太更需要住進加護病房的患者。在醫療資源有限時,應該救最嚴重的還是最有機會存活的?  看完這本書,對人性有更多層面的了解,也很害怕自己老死之後,下一代會如何對待我,是會事必躬親,還是送到安養院,讓我跟一群孤單的老人相望。在生命的課題上,我們都不知道何時會是自己的終點,只能不後悔的過著每一天。 這本書也給我許多思考的空間與角度,這些故事可以是茶餘飯後的話題,更能是重要且值得深究的課題,關於生命,關於人性,關於每一個身在世上的你與我。

文章標題:2 寒假作業  2017-02-18 02:32:42

書名:兒童情緒管理系列(全套六本) - 我好生氣、我好沮喪、我好得意、我好害怕、我好興奮、我好氣憤 作者: Elizabeth Crary 譯者:林玫君 心得: •《我好生氣》 當明美發現期待己久的野餐計畫因為下雨而泡湯時,她開始對周圍的人亂發脾氣。還好爸爸了解她生氣的原因,利用機會開導明美,如何運用各種方法處理自己的情緒。 •《我好沮喪》 小強覺得很喪氣,因為每次試著溜冰都不成功。溜冰看起來不難,但實際做起來並不容易。一開始,小強唯一的反應就是砸溜冰鞋;後來,他才慢慢了解原來還有許多方法來處理自己沮喪的感覺。 •《我好得意》 曼曼好不容易學會了繫鞋帶的方法,可是家中似乎沒有一個人在乎這件事。然而,她最後學會了怎麼運用一些方法,讓自己覺得很不錯! •《我好害怕》 小慧本來對新搬入的鄰居感到興奮不已,但她卻發現鄰居家養了一條狗。她嚇呆了!媽媽和家人一起協助她克服了心中的恐懼;而且,她最後還結交了一位新的朋友——小狗阿福。 •《我好興奮》 妮妮和小傑這對雙胞胎為自己即將來臨的生日派對雀躍不已,他們不停地干擾媽媽的工作,最後甚至不小心把生日蛋糕給打翻了。透過媽媽和爺爺的協助,他們學著在不失控的情況下,表達自己興奮的情緒。 •《我好氣憤》 當小凱發現弟弟毀了他最愛的棒球明星卡片時,他真想一拳把他打扁。可是媽媽卻讓小凱了解「生氣」沒關係。除了打弟弟或做出其它破壤的行為外,媽媽也幫助小凱找到一些表達自己怒氣的方法。 所以做好情緒管理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緒影響了生活中的每一件事,一個情緒影響了一個人,也影響了別人對你的看法,所以很多事多往好處想,再怎麼壞的事情也可以很美好的,所謂「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人不轉,境轉;境不轉,心轉。」心一轉,不但山呀、路呀,境界都跟著我們所轉;宇宙人生,窮通禍福,也會隨著我人的心而轉。所以如果你的心是彩色,那人生也會跟著多采多姿的,就能做自己彩色人生的主人!

文章標題:大體參訪心得  2017-04-29 23:45:47

4月21日星期五是段考週的最後一天,那天我們前往台大醫學院做大體參訪,那是個又新奇又緊張的課程,從來沒體驗過的事,從小到大我對校外教學的印象就是除了玩還是玩,已經玩到不想再玩,國中開始的校外教學就是帶紙牌去那邊玩,根本就沒有學到甚麼東西,而這次是上高中之後第一次的校外教學,也是學到最多東西的一次,在學校,只能死死的讀著課本的內容,有些內容根本根本沒辦法融匯貫通,只能死背,而大體參訪不一樣,看到真實的器官以及位置,更了解了生理解剖的構造和功能,真的是收穫良多! 一進到台大醫學院的實驗室,就有一股福馬林的味道撲鼻而來,那是我第一次聞福馬林,一開始有點刺鼻但不算難聞,到後面就沒什麼感覺了,而且跟我想像的大體解剖真的落差蠻大的,我以為是完整的大體老師現場解剖,結果不是哈哈哈,聽著台大醫學院的助教老師一一講解,看著大體老師身上的肌肉、器官、神經……,真的跟在學校老師教的、課本寫的落差極大,台大的助教老師們真的很會教,教的超讚的,果然好學校的老師就是不一樣,如果有機會一定會在來上他們的課,希望學校能多多舉辦這種活動,這樣學的真的比較多,也比較清楚明白,對學生是相當有益的! 最後要謝謝最偉大的大體老師,謝謝您奉獻的軀體,雖然您的身軀是冰冷的,但您奉獻的熱情溫暖了所有世人的心,您就像天使一樣默默地守護我們,讓我們免於病魔的危害、也讓醫學界更進步,因為有您們無私無悔、不求一米一語的付出與貢獻,才會有龍騰虎躍的我們,才會有幸福美滿的家庭,才會有健康快樂的世界!也謝謝台大醫學院的助教老師們,你們真的很專業,也很厲害,謝謝你們!

文章標題:臨終關懷  2017-06-14 11:17:24

臨終關懷之影片心得 1045101053張惟瑋 片名:在那之前我愛你 心得: 看完這部影片讓我更知道為什麼人那麼害怕死亡,在得知自己的生命剩下不久時,會想我還有什麼事情尚未完成,我死後我看不到的最愛的家人,而我的家人該怎麼辦,或者更多更多的原因,都會讓人面對著更多的恐懼並且帶著焦慮,每個人面對死亡都有不一樣的看法,但大多數的人對死這個字能夠避免就會盡量的去避免,因為誰也不希望身邊所愛、所珍惜的人和死著個字接連在一起。 這部影片是在述說一群因為癌症病患在面臨死亡之前,他應該接受安寧治療還是等著死亡的降臨,安寧治療對於很多人來說也就是等死,但站在醫療人員的角度安寧是能夠給病人了解自己的情況,而不是欺瞞病人說他沒有病,或者只是小病,讓病人沒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就這樣死去,讓他帶著遺憾,和他未完成的心願就這樣死去,這樣對病人一點也不公平,雖然家人的欺騙是希望病人不要因為自己快死去而難過、絕望,但搞不好他知道自己快死去,他會更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並且規畫自己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自己的夢想,也有可能在他追求夢想中,因為樂觀面對一切讓他病情好轉也搞不好,所以醫療在安寧這一塊也是受到很多質疑。 影片中很重要的一句話:「死亡是不可避免的,在那來臨之前,我們能做什麼?」這句話讓我思考很久,每個人的死亡都是我們預料不到的,而在我們尚未面臨死亡之前,我們要先做什麼,很多人都說要活在當下,不要時常做後悔的事,並且珍惜身邊的人,但是有多人真正這麼做?每個人不都是遇到才在後悔,失去才知道擁有的好,每天都說早知道這樣我就不要應該這樣了,每天都活在遺憾中,所以我們都應該檢討自己是如何看待生命的,要是每個人都能身體立行,不是光靠說說的,這樣或許遺憾會少一點。 看完我覺得對於死亡我還是會害怕,但是每個人都必經的路,只是早晚的問題,所以就算真的遇到就好好珍惜身邊的人有愛說出口,讓你身邊的人都知道你是多麼愛他們,因為這輩子能當親人是多麼不容易的緣分,在幾千億人之中為什麼你們是家人,就是緣分,所以我會好好對待我同並且好好愛我身邊的人。

文章標題:2 暑假作業  2017-09-03 15:14:12

書名:危險心靈 作者:侯文詠 心得: 從小到大,我們不知經歷了多少的獎勵懲罰,與其說是懲罰,不如說是某種價值標準的灌輸與規範,但是,到頭來到底是誰在制定這個價值標準呢?這個標準是否就代表著絕對的真理呢?到學校讀書,為的到底是什麼?是學習生活中有用的知識,還是純粹只是為了考試?一日復一日,我思索,卻似乎永遠得不到答案。 在台灣,教育的目的是為了某個外在的目的而不得不去接受,但是在美國的教育裡,有一種尊重生命,並且對每個孩子的潛能與想像力都充滿期待的特質,這些期待,最後激發出許多大膽嘗試與驚人的創新,支持著這個國家不斷地成長強盛。台灣的教育像是個古董,當別人不斷的創造出科學、創造出文明時,我們卻還陷在孔孟思想的傳統圈圈裡,一直跳脫不出這個沉重束縛。 在今日科技爆炸的時代,我時常聽到許多人在討論著「教改」,學生的話題也總是脫離不了教改,拿我自己做例子,我們是九年一貫的第一屆,原本抱著滿心的期待,以為這項新的政策可以減輕我們許多負擔,沒想到反而適得其反,壓力並沒有因此而減輕,課業壓力越來越重,什麼數學、英文、音樂、游泳,沒有一樣不用補習,明知補習多不好,卻又怕不補成績就會不如人,但是教育的政策一改再改,也不能夠確認教育的內容到底何不合適,始終找不到一個最好的方案,大家就像無頭蒼蠅一樣到處飛,飛到哪就停在哪,從不考慮是否真的適合停靠,就像現在的政策,負責的官員只是想趕快把這個燙手山芋丟掉,卻不曾仔細評估政策的可行性,造成了今天許多的社會亂象,中輟生越來越多,家庭教育也漸漸失去它應有的功用,這些都是我們需要深思的問題,即使人安坐校園,也無心學習,形成了學習上「心裡中輟」的現象。 每個人在剛開始上學時,一定都抱持著好學的精神,和遠大的理想,但往往因為天資的差異、興趣的不同、認真的與否,或是師長們的因素,成績會有很多不同的模樣,但是第一名永遠只有一個,就因如此,才會有很多人喪失信心,因而害怕學習,而成為中輟生,到了最後,總是後悔莫及,想要再回到學校上課,但這些被貼上標籤的學生,往往無法再次得到認同,因而一直沉淪下去,就這樣一直惡性循環下去。其實,能不能成為第一名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努力和不怕挫折的精神,長大,到底是累積擁有?或是不斷的失去?面對這樣這樣的人生難題,除了不斷的接觸新事物,不斷的充實自己外,還需要和人相處的彼此了解,要快樂?還是要未來的成就?要在這兩難的問題中得到答案,是一個很大的難題,因為這其實是一個沒有正確答案的問題,也正因為沒有答案,對我而言,便是一個永無止進的追尋。

文章標題:3 寒假作業  2018-03-02 00:29:56

篇名:一位氣喘病人呼吸衰竭之緊急照護經驗 本文章在描述一位58歲氣喘病人呼吸衰竭的緊急照護經驗。病人因發燒、氣喘發作入院求診,注射退燒藥之後發生過敏反應而產生喉頭水腫、氣管痙攣導致急性呼吸衰竭,予緊急插管以改善換氣障礙及治療過敏反應。 氣喘是一種常見的蠻性反覆發作、可逆性肺部空氣通道阻塞、呼吸道蠻性發炎疾病,原因可能是長期接觸各種過敏原、化學致敏物、空氣汙染等等智病因子,在宜蘭這種潮濕的冷空氣環境是很常見的,氣喘患者必須先找出引發氣喘的原因,遠離過敏原,包括塵蟎、灰塵、菸、花粉、黴菌、蟑螂、動物的毛或皮、化學藥品等。氣溫變化大對氣喘患者是很大的負擔,在天冷時出門,要注意保暖,且戴上口罩,避免冷空氣過度刺激,有些偶發性氣喘的患者,明顯是在運動後氣喘發作,導致很多氣喘患者不敢運動,其實適當的運動有助於提升心肺功能,對氣喘病人有好處,如怕運動後氣喘發作,運動前最好先做15~30分鐘的暖身運動,並預先使用支氣管擴張劑。 不少人分不清楚感冒和氣喘,感冒與氣喘之間還是可以找出分辨的界線,氣喘與感冒時的咳嗽不同,氣喘者會出現較長時間的咳嗽,通常會超過4星期以上,尤其是夜晚或清晨時,咳得最明顯,而且伴隨「咻咻」的喘鳴聲,會覺得很喘或是呼吸困難,且會有胸悶的症狀。 治療方式必須根據氣喘的嚴重度來決定,目標是以最少的藥物達到最大的療效,以階梯式的藥物治療計劃進行,通常治療一個月後會有明顯的改善,當疾病達到良好控制持續三個月以上,可以考慮降階治療,反之若病人對治療反應不理想,則需要升階治療,最禁忌就是自行停藥,這是非常危險的行為,因為氣喘是呼吸道的慢性發炎所引發的疾病,尤其在中度到重度的氣喘病人,其呼吸道的發炎是慢性而且持續存在的,沒有症狀是因使用吸入性類固醇,將發炎反應克制在一個低的水平,若停用藥物,發炎反應及過敏的活動性可能再度升高,讓氣喘發作。 護理人員必須運用護理過程解決病人急診留觀期間的身心問題,不僅僅只是給藥及一堆護理技術運用,且須協助減輕呼吸困難及機率的情緒,提供病患完善的照護。


   1045101052    何芷瑜  發表(8)筆  

文章標題:歡迎使用E-portfolio  2008-03-18 16:15:43

歡迎參觀我的學習歷程檔案
這裡包含了我的學習紀錄與個人資料
希望大家能不吝指教

文章標題:向殘酷的仁慈說再見  2016-02-17 18:29:33

這是一本關於臨終照顧的書,作者 陳秀丹,一位累積十數年經驗的加護病房醫師,親身經歷過無數個病床邊的真實故事, 她用說故事方式,道出了讓臨終之病人有尊嚴離開的重要性。書中她摯愛的母親於瀕臨死亡時,家人因不忍心她在生命末期,沒尊嚴的飽受折磨,於是決定放手,但仍遭到來自於世俗眼光的壓力。「因為大家太愛她,所以決定讓她走」,身為醫療現場的醫師,她道出其內心的省思。 在我暑假期間,我一位舅舅因為心肌梗塞住院,無法自行 呼吸,做了氣管內管插管、還做氣切,呼吸器持續用了2個月,家人決定拔管然後器官捐贈這讓我覺得這樣比較好不管是對家人還是病人來說。 書中還提到有一位大腸癌末期的老先生,昏迷時被家屬送來醫院,他的大兒子告訴醫生,父親交代,臨終時要好好地走,不要急救、不要插管;但他的小兒子表示,老先生一生努力賺錢、省吃儉用,送他出國唸書,如今事業有成才剛剛歸國,以前不能好好孝順他,現在要好好照顧他、報答他,不能讓他這麼快死,一定要盡最大的努力搶救。老先生的身上差了很多大大小小的管子,我們只是因為讓自己捨不得就這樣一直拖著這樣痛苦,所以我覺得「因為大家太愛她,所以決定讓她走」因為不想讓她痛苦所以我們也因該在病人臨終前為他們考慮這個問題。

文章標題:南丁格爾的精神與志業  2016-08-22 16:09:10

傳光─南丁格爾的精神與志業 1045101052 何芷瑜 南丁格爾出生在富裕的家庭,又有良好的教育,可是她從小就很有愛心,想幫助貧苦及受生病的人,明明可以享受這樣的榮華富貴,可是她不顧家人親戚和朋友的反對,她選擇去當護士,她剛做護士,飽受欺侮,可是她都忍下來了,她受人嘲笑,說她貴族小姐不做,跑去做護士,這些她都一一的承受下來。 她知道了若沒有好的醫療設備和人員,可以醫治的病就會愈拖愈嚴重,然後自願前往醫院,推開醫院大門,都是一些長滿爛瘤,一股足以讓人窒息的噁心味道,這就是是誰都不想來的原因,可是南丁格爾耐心的照顧他們,更有了提燈女郎的稱號,讓原本的醫官人員都對他刮目相看。 她手中的那盞油燈照亮了克里米亞前線的軍醫院,也帶起了醫療制度的革新,帶著人們打開現代護理的大門。在她回到英國以後,又創辦了護士學校,培育護士人才,為染患疾病的人們服務,使更多不幸的病患,可以受到幫助,實在值得我們敬佩。 南丁格爾一生奉獻於醫療,讓醫療受到重視,放下了原本富裕順遂的人生,不顧家人的反對,分赴戰場,他做的這些影響現代的護理,造福了大家,也有人說,南丁格爾的成就是用無數的忍耐和包容所換來的,這樣的精神值得我們去敬佩去努力學習。 以上是我的心得報告!!

文章標題:擁抱不完美,做回真自我  2017-02-19 00:04:22

擁抱不完美,做回真自我 生命中議定有不完美,在這些得不完美中我們應該向生命的不完美,好好認真的看待。不完美有時候可能是一份禮物,它也是我們的老師,交我們一些在生活中一些小事情。不完美就像一塊有缺憾的石頭一樣,我們看了覺得討厭、叫人受苦,但好好的去把那個缺憾仔細的看過可能會覺得其實它不是個缺憾卻還有可能是一顆美麗的珍珠。   在這本書裡,作者說了很多關於自己不完美的母親、不完美的自己的故事。我們可以從這些故事裡可以看見自己,也可以去開始說屬於自已的故事,去接納自己的不完美,進而把自己的不完美給認回來。   故事的療癒在於讓我們得以重拾生命中每個碎片,然後把它們拚起來,使生命變得完整。這個歷程,就是自我接納,就是讓你與自己的不完美去「和解」的過程。

文章標題:大體解剖 心得  2017-04-27 20:53:06

大體解剖 心得 這學期的校外教學到了,我們全二年級要去台大看大體老師,對於大體老師我的第一感覺就是很偉大,但是我會怕,所以我第一次知道會去的時候抱著參觀看看的想法, 沒有很認真. 真的到了台大時候,我卻笑不起來了,我進去先聞到的是福馬林的味道,有點重,再來我看到的是台上的老師,我的心情慢慢的沉重, 我當時在想,這裡的每一位老師,都是值得去尊敬的, 所以在靜默的時候我在心理念著一句句的感謝,靜默完終於開始了我們今天的課程,我們先從腦袋開始我們講了很多然後我一直以為人的腦很大,到了眼睛的地方我的映像非常的清晰因為講課的老師是個帥哥,開玩笑的雖然真的很帥但是我印象真的深的是我一直以為我會看到的是一個圓圓的眼睛,沒想到是錐狀體的裡面還包括了神經根肌肉,到了骨頭這一站看到的是上課時候用的骨頭人和一根根的骨頭,我覺得這個可以組成一個完整的人沒問題,後面我們看了肌肉,我突然覺得學校的講義很好用,我都知道了大概的位置,還可以念得出來一些,很快的就到了中場休息,我去外面上廁所,回來的時候我經過中間的小房間順便看了一下老師的簡介,有些是生病有些自己願意捐的,我再次感嘆了一下,真是勇氣,以及那個精神,中場休息結束,第二場開始,我們一回去就去看了生殖器官,我們真的摸了海綿體的構照,果然名副其實,這是一個依著真實的現實取的名字,再來我們看了子宮正常的和病態的,我只說我也一直以為子宮很大,但是其實超小的啊,我突然佩服我媽了,那麼小的地方曾經住一個那麼大的我,我們去了呼吸系統,那個講課的老師恨幽默,我感覺我在上課但是也被逗笑了,用很簡單有趣的方法教我們辨認位置,我們到了最後的一關講的是血液的循環,這個對我們來說是比較簡單的,但是我還是很認真的聽,在這裡我覺得比較難的是比較深點的血管,這個不是一下子看到的,還要找一下最後一關結束了. 最後的最後講的還是感謝,感謝貢獻身體的老師讓我們學習,謝謝老師.

文章標題:圖解人際關係心理學   2017-09-03 15:28:15

圖解人際關係心理學 這本書說明了很多在各種場合及環境中可能會面對的心理層面, 可以幫助我們解決人際關係的問題,在書裡面運用了圖文來讓我們更清楚的理解。 在他的書裡我最喜歡他在環境及跟人相處,人際關係的這方面,像是一開口聊天,就知道他是什麼樣的人,書裡面有一種情況是?「這件事情絕對不能說出去...」說出這句話的人可能是是不想負責任卻又具有強烈個人表現慾望的人,或者是看穿戀愛時的男生和女生心理,這中間又有很多的情況,有剛被甩的人比較容易追求嗎?一段感情是否真實,至少必須和對方相處六個月以上才能確定?為什麼這麼好的女生會跟醜男在一起?還有一個我覺得很實用的, 拒當職場小白,快速搞定辦公室人際關係!為什麼只要是團體一起做事,就會有人開始偷懶?開會時總喜歡坐在接近會議室入口,是心裡對於出席會議或討論,總是抱持著不安。像是這些情況,我認為這些都非常的接近生活中的小細節。 人跟人相處是一門學問,看起來很簡單但是要做的成功很難,如果處理得不好,對你的身活也是一項負擔,我覺得看了這本書讓我學到了更多的關於人際關係上的技巧,也理解到與其在到了職場後橫衝直撞的把頭撞破,不如在一切發生前,先知道如何應對,然後順順利利的過生活。

文章標題:鼻胃管照護小助手: 我的「NG」不NG模具  2018-02-25 15:05:15

這篇文章講述,在很多疾病之後病人須用到鼻胃管,在醫院的時候有護理師可以幫忙照顧,但是出院後就要家屬自己來, 所以家屬或病患在返家前需要學習鼻胃管灌食、清潔與固定。在臨床照護上,由於假人模型昂貴,所以護理人員都直接於個案身上示範鼻胃管灌食及更換貼布等技巧,然而,家屬由於之前沒有鼻胃管照護經驗,又要面臨「直接」照護自己家人的壓力,故在病人出院前要熟練鼻胃管照護是一件很困難的事。 構想源自於觀察臨床上由於時間、護理人力及教具缺乏,導致鼻胃管護理衛教不 完善,家屬表示缺乏實際練習而對於照護感到害怕、自信心不足,所以就因為這些原因決定做一個成本較低較簡單的模型來讓家屬更方便的學習,也可以讓家屬充分的的練習,而不是只用看的,因為家屬更加熟練的同時也可以減低病人的的不適。 我們在學校的時候對著安妮做的技術,我覺得跟這些家屬做的很像,只是我們的安妮真的是有些昂貴,我們練習技術的時候也需要對安妮很小心,怕會傷到安妮,這些家屬沒有我們安妮但是又要學會技術,靠護理師口述的衛教跟看的話真的比較難,所以我覺得這個模型其實很實用成本又低,如果真的出現在我們未來的職場,不管事對我們還是對家屬都是一項很好的事。 篇名 鼻胃管照護小助手:我的「NG」不NG模具 並列篇名 Naso-Gastric Tube Care Assistant: 作者 陳美芳 、 陳燕樺 、 吳柔燁 、 游卉君 、 陳雪 頁次 29-32 出刊日期 201405

文章標題:護理雜誌 急診暴力法律觀  2018-08-15 13:28:23

這次我所選擇的文章事有關職場爆力,我們現在是護生,再未來有很大的可能會在醫院工作所以醫院會是我們未來的職場,近來,醫院暴力頻傳,尤其是急診暴力,急診爆力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很具有討論性的議題,因為職場暴力不僅損害的人格尊嚴,也造成職場上不公平對待、歧視、偏見及衝突的最主要來源,職場暴力常見的類型,依據國際相關組織的定義,通常可區分為四類:第一類型是加害者具有犯罪意圖;第二類型是顧客或客戶在接受服務時對員工施暴;第三類型是員工之間因工作關係產生的暴力行為;第四類型是員工之間因私人關係遭受暴力傷害。醫院是醫護人員的職場同時開放的公共空間,因此,發生第二類型的 暴力犯罪行為比例較高。因此在未來我們應該要怎麼保護自己是很重要的,這篇文章解釋現在我們國在法律上對於醫療暴力事件的預防及處理,我也在這篇文章上看到怎麼預防及如何處理,像如何落實各種防治手段然後在事件發生時候,需要冷靜的面對,確實應變。並且要能及時通報。醫院也應該要提供所有必要的資源,包括:關懷小組、法務的協助等等,要讓所有員工免於恐懼,可以樂觀在醫院工作不用擔心這方面的問題,如果未來我所工作的職場上可以真正的看到這篇文章上面的措施,那我應該不用擔心這些問題,不只有我還有我的同學們也可以好好的工作


   1045101051    黃任妤  發表(8)筆  

文章標題:106讀書心得  2008-03-18 16:15:43

因為大家害怕生產,所以剖腹產的比例越來越高,濫用醫療資源,一次剖腹產,終生剖腹產,受到此一觀念影響使得之後剖腹產率一直居高不下。造成 剖腹產率持續上升之因素,包括:再次剖腹產、難產、胎兒窘迫、 臀位及其他合併症,由此可知「再次剖腹產」是造成剖腹產率上升的主因。而「再次剖腹產」有些是可以透過觀念的澄清及加強再教育,以改變婦女的生育觀念。 台灣的剖腹產率 2001 年高達 32.74%,面對這麼高的剖腹產比率,無論就婦女健康而言或者是醫療資源浪費的觀點來看,都必須加以正視的。而推廣剖腹產後自然生產可以降低剖腹產率。由於國內產科護理學課程中並未介紹剖腹產後自然生產,導致護理系學生對剖腹產後自然生產知識仍是十分缺乏。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剖腹產後自然生產課程對護理系學生知識及態度的影響。採準實驗性研究設計法,於新竹市某科學技術學院以方便取樣方式收案,一班為實驗組,一班為對照組。收案日實驗組及對照組同時填寫前測問卷, 兩週後實驗組提供 90 分鐘的剖腹產後自然生產課程,對照組則不提供任何課程,並於當天實施實驗組及對照組後測問卷,共計回收有效問卷 60 份。研究資料以 SPSS for Windows 10.0 套裝軟體進行描述性及推論性統計分析與檢定。研究發現,實驗組介入剖腹產後自然生產課程之後,在剖腹產後自然生產的知識及態度皆有顯著差異(P<0.01),亦即剖腹產後自然生產教育課程對護理系學生之剖腹產後自然生產知識及態度有提昇效果,故建議將剖腹產後自然生產課程納入產科護理學教學中,藉以提升護理系學生對剖腹產後自然生產的相關知識與態度。

文章標題:104讀書心得  2016-02-16 14:54:50

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面對挫折、苦難,你是否能保持一份豁達的情懷,是否能保持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如果你感到痛苦,證明你的心還不曾麻木。在逆境中磨練出你的意志,不必計較一時的成敗得失。“風物長宜放眼量”,去追尋更長久的精神生活。 人生就像是一部戲,沒有人能夠預知结局。很多的是非情理,都難找尋頭緒。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在人與人的交往中,如果我們以一顆糊塗的心看待别人的缺點和不足,就會給别人一份信心,給自己一份輕鬆。古語說“世間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很多事情沒必要算的那麼清楚,人生難得糊塗。鄭板橋有言“聰明難,糊塗尤難,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安心,非圖後來福報也。”糊塗是一種心境,一種大智慧,一種不計較的達觀與坦然。凡事不能太過計較糾纏,否則要想隨遇而安真的好難。人們常說“藝術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其實不然。我們的生活才是最高的藝術,那是一部加任何修飾和排演的戲劇,自然而又真實,不容有任何的更改,因為時間會在某一瞬間自動定格。每個人都是生活的導演,劇情怎麼發展全由自己决定,豁達多一點,計較少一點,生活美一點。 生活中我們常會遇到各式各樣讓人頭痛的事情。遇到了,我們是斤斤計較、怒發沖冠還是莞爾一笑、轉身釋懷?睚眦必報、斤斤計較非君子所為。孔子說:“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古往今來,大凡成大事者都有一顆寬大的心,豁達與容忍才是生存之道。張英及張廷玉父子在康熙乾隆年間連任首輔軍機大臣。除了他們滿腹學問和對朝廷的耿耿忠心外,為人處事忍讓寬容也是他們成功的重要原因。

文章標題:104讀書心得  2016-08-27 23:09:06

周美玉1910年出生於北平,幼時家境優渥,一路在被視為「貴族學校」教會中學唸到畢業。當時「協和醫學院」名氣大,周美玉就去打聽了解,才知道原來「協和所附設的護士學校」有收女生,於是,和同學相約一起去試試,但因為這一試 ,讓周美玉從此為中國護理的臨床、教育和制度耕耘不輟。 中日戰爭爆發,在當時醫界老前輩、也是協和醫學院的國際知名生理教授林可勝號召下,周美玉加入戰場救護的行列,負責紅十字會的救護總隊。當時經由內政部衛生署協助,周美玉一手組成戰時衛生訓練班,穿上戎裝,直至退休。周美玉說,戰時物質缺乏,部隊的衛生條件極差;軍中的防疫工作,成了救護大隊的第一關考驗。醫護人員不但要救助傷兵,還要為他們洗澡、更衣、理髮;冬天裡,傷兵的棉襖長滿了蟲蝨,怎麼抓,都難以根絕,尤其縫隙處,便成了蝨子匿身的好去處。在「窮則變、變則通」下,她們最後只好拿出烙鐵來燙棉襖,只見蝨屍如雪片般紛落,還得用掃帚才乾淨。而醫護人員為了預防被傷兵傳染,自己的領口、袖口都用繃帶紮得死緊;即使如此,還是不時聽聞護士不幸被士兵傳染疾病而告不治的不幸。 戰爭結束後,原來的戰時衛生大隊等單位,合併成了國防醫學院,並正式成立護理學系,對外招生。 在民國四十年前,中國護理教育仍停留在護校教育階段,還沒有大專護理教育,為了培養高級的護理人才,周美玉提出勇氣,主動求見當時國防部長俞大維要求成立大學護理科系,這才開啟了台灣大學護理。周美玉不僅是中國軍護之母,更是台灣高等護理教育的先驅。 我很佩服周美玉的勇氣,也因為周美玉的努力開啟了護理科系,周美玉的人生中一大部分都為護理付出,甚至有很多護理師為了照顧這些傷兵而感染傷亡,而我要和周美玉學習,用我的熱情去照顧更多人需要我的人。

文章標題:105讀書心得  2017-02-16 23:21:00

書名:我也曾憂鬱 如果能早一點讀到這本書,就不用走那麼多冤枉路了。 從書中可以感受的到楊紹民醫師對於「真誠面對自己生命」的勇氣和收穫。 這是一本常處於緊張壓力環境下的現代人都應該一讀的好書,唯有先認識疾病的原貌、並透過正確的治癒方式,我們才能真正的獲得健康,綻放人生的光芒。 在主流醫學的框架下,藥物成了治癒疾病的唯一方式,這樣的方式卻讓我們的身體越來越差、內心離自己越來越遠。在幾年前因為事件的累積撞擊,曾經歷身心狀態的極度低潮。過了8年,遍訪名醫和身心團體、閱讀相關書籍,終於慢慢走出人生困境。 當身心破洞時,就是你重新修復自己的最好時機,透過放鬆呼吸練習、對疾病正向的觀念、以及食物療法改變生命。無法形容閱讀到這本書的喜悅,幾乎每天都會翻閱,提醒自己要活得更健康。同時也介紹給身邊的親朋好友,一起朝著正確的人生方向前進!

文章標題:大體老師心得  2017-04-27 23:07:38

給大體老師的一封信: 無論是大體捐贈或是器官捐贈,都是往生者大愛的表現,以宗教立場來說,都是捨己為人、積聚功德的表現。 「人被賦予生命,但我們必須付出生命,才能擁有生命。」謝謝您願意在生命的最後,為醫學教育點燃最動人的燭光。您以己身收納了解剖學知識,從容而坦然地揭露了天主造人最初的真相,您成全了習醫的莘莘學子,便是造福了日後在醫者面前為病痛所苦的人群。 學習過程中,讓我更了解大部分的解剖位置,也摸到了平常摸不到的器官、內臟、肌肉、神經等等的。因為這些大體老師,讓我體會到人體的奧妙,謝謝他們無私的奉獻,才能讓我們有學習的機會,讓我們了解人的解剖構造之類的。 那些助教也很厲害,可以長期待在裡面聞福馬林的味道,還可以跟大體老師待在同一個空間,如果是我,我一定很害怕那大體老師突然動起來!在教肌肉的時候,有一位助教摸到大體老師的手,大體老師的手就動起來了,當下我超害怕,以為真的在動!在介紹眼睛的時候,那個助教看起來很緊張,雖然他看起來很緊張,但還是很認真的在介耳多跟眼球也看到人體最小的骨頭!還有206塊人體的骨頭,但也有一些沒也擺出來,還有看一些消化系統,生殖系統,胸腔氣管食道心臟. 看了那麼多,我覺得每個東西對我們來說都很珍貴,只要沒有其中一樣,我們就不能像現在這樣好好的活著,謝謝那些大體老師的奉獻,讓我們學習到更多的知識!

文章標題:臨終關懷心得  2017-06-13 21:17:43

在「瀕臨死亡」或「重病併發危險期」,是臨終關懷的最佳時機。一個家庭的愛,往往因此而團結起來,多年來的罣礙,可能在幾分鐘內釋懷,對話雖然簡單,卻隱藏著歲月無數的痕跡。 死亡的不可預知死與痛苦,讓人一輩子恐懼它的來臨。不論將相士卒,都無法避得了這一關,生怕只要面對它,它就會真的發生。人們慶祝誕生,卻罕見有人慶祝死亡,但生與死是生命的一體兩面,與其悲憤驚懼地面對,不如再人們身強體健頭腦清醒時真正認識它,提早為自己打造美好的藍圖,讓自己死的安詳,毫無痛苦地邁向下一個旅程。 病人在臨終前,不論急救或不急救,生與死,好像都不是自己能決定的,往往家屬會選擇急救,也許急救後只能活個兩三分鐘。但我想對病人來說,他寧可不急救,也不要讓自己痛苦和掙扎那兩三分鐘。對於他們,給予同情,但絕非施捨。雖然現在都說選擇放棄治療,但當下真的有辦法決定要放棄嗎,怎麼可能有人能眼睜睜的看著自己最親最愛的人在自己面前死亡,明知道選擇急救他或許真的只能再活兩三分鐘,那又為什麼不放棄急救呢?這也是我們要去學習的一大課題吧!

文章標題:105讀書心得  2017-08-31 23:14:07

書名:我願一生守候你,你卻忘了我的承諾 讀完了整本書後,心中是滿滿的沉重與感慨,一對相愛的佳偶,因命運的造化相遇相愛,卻又不得不分離,好不容易能再次相逢,並且一起度過了平穩的三十九年生活,又因莉亞的失智症而被迫再一次分離,在作者筆下,更將艾德溫的內心想法細膩的解讀出來,在文中我看到的是艾德溫那沉重及充滿罪惡感的心情,他認為自己是不應該的,卻也因莉亞的狀況實在超乎他所能接受,使他在痛苦的邊緣掙扎徘徊,他曾經也認為跟莉亞能相伴永遠,但現實生活中,真相卻是莉亞的 書中失智症只會更加嚴重,而沒有轉圜的餘地,一切是那麼的苦澀、赤裸。曾提到,艾德溫與莉亞其實並沒有實質的婚姻關係,是因為先前他們各有著一段不幸福的婚姻生活,於是也沒有特別動過再次結婚的念頭,並且認為這樣的狀況反而是最理想的,但對艾德溫來說,莉亞一直都是他的妻子並且始終都是。在書中多處可見艾德溫對莉亞那深厚且執著的愛,並且視它為是一種責任與義務,「愛是恆久忍耐、永不止息」我相信套在艾德溫身上更是不為過,即使知道事情不會好轉,卻仍堅持去做,雖然最後他選擇了離開莉亞,卻是另一種方式的默默守候與相伴,令人為之動容。 當莉亞的情況時好時壞時,我的心緒也跟著七上八下,其實我也會害怕,或許將來某一天,我也會患上失智症?亦或者是我身邊親近的人也會令我覺得如此的陌生,並且開始將回憶淡忘、抹得乾乾淨淨,我想都不敢想,覺得實在太可怕了!但也因為看完這本書,讓我有機會更了解失智症,以下是失智症四個階段的補充:第一階段會開始出現攻擊性,有可能是語言上也有可能是肢體上,並且會有憤怒的情緒及出現幻想的症狀;第二階段則是出現時空上的混淆、錯置;等到第三階段精神開始退化,並且一而再,再而三地重複可能已經做過的行為動作,並且開始不認得自己的親朋好友;最後階段開始喪失身體機能,最後可能連話都無法說。 我想在這世上,要眼睜睜看著自己最親近的人,慢慢忘記與自己有關的回憶,並且忘記自己是誰,真的是一件很令人心痛的事情,而更令人遺憾的是,做的一切努力可能都只是徒勞無功的,在文中尾聲,作者娜迪妮也試問自己的男朋友要是自己患上了失智症,他是否也會像艾德溫一樣待在她的身邊,堅守著承諾。

文章標題:106讀書心得  2018-02-26 01:46:23

讀完這本書,我認為,對於面臨這種重症的病患,要關懷與聆聽更要有同理心且讓病人懂得更珍惜所 有肯自己自我的價值關,還有與家人互動、家人給予的支持也是病人生存的動力! 至於,護理人員的心態跟專業也很重要,不只是專業知識更要有心理層面的富足,才能與病人共同面 對及挑戰。 「死亡」仍是個不易打破的禁忌話題,不僅視死亡為生命的終結,更是一種關係的斷裂,甚至是懲 罰、 失敗的象徵,也因此人們都不敢針對死亡議題直接討論,加上醫護人員雖然每天都經歷著生老 病死的過程,但在未受過相關訓練課程下,也未必能完善的引導病人及家屬面對及接受死亡的事實。 「協助個案與家屬互訴道謝、道歉、道愛、道別 等四道人生,以及在安寧共同照護團隊-安寧共同照 護護理師及宗教師的開導下,使個案及家屬雙方都達到身、心、社、靈的平安,最後得以善終、善 生及善別。」在協助個案面對臨終對護理人員來說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通往善終的道路上,最 重要的一關莫過於死亡的準備。


   1045101050    廖于涵  發表(8)筆  

文章標題:療逾,藏在身體裡-從創傷復原到生命整合  2016-02-15 12:42:14

我覺得這是一本在述說過往所有經驗的總和,一些生命事件殘留的影響都在身體層和情緒體留下傷痕與烙印,包括了長期的身心壓力、一些或許遺忘了的意外、傷害或童年創傷。作為一個存活者,我們努力生活,爭取想要的幸福。但在某個無法理解的潛意識層面,有些身體與心理的症狀隱約、持續地在干擾,讓我們無法盡情享受生命,感受到自己的安好。所有的經驗都是一種經驗的體會,看完這本書,幫助了我整理我從過去到現在,持續不斷療癒與整合的過程,所有的經驗與專業結合,甚至更細緻的提供我臨床上的概念,相信對許多想要自我療癒德人,這是一本適合讀的書。 護一甲 1045101050 廖于涵

文章標題:天使花園的園丁+陳翠玉  2016-09-06 21:21:55

記錄台灣第一位南丁格爾的傳奇人生 帶您親證愛與勇氣、激勵與奉獻的台灣女性典範 南丁格爾是近代護理的開創人物,卻少有人記得台灣出過一位貢獻更大、活動範圍更廣的護理界領導人──陳翠玉。   在中南美洲與加勒比海地區服務十八年,大大改善了當地民眾的生活,贏得國際護理界領導人的尊崇地位。退休後,她更加積極投入故鄉台灣的改造運動,以其廣闊的國際視野和博愛的基督教信仰,久未歸來的陳翠玉優雅依舊,更增添了經世歷練的智慧之美,一言一行都讓耳目久被封閉的故鄉人茅塞頓開,不料三個禮拜後這位台灣近代史上最優雅博學的女英雄竟被「誤診」,活活醫死在當年奉獻心力的台大醫院。鮭魚返鄉,死而無憾,她的生命雖遭剝奪,卻永生了愛與勇氣、激勵與奉獻的台灣女性典範! 這本書這本書是護理科系的學生專訪護理界優秀前輩的實錄。共分三大部分: 一、默默耕耘的園丁:訪問二十多年來仍堅守護理崗位,在臨床各科不斷貢獻服務的白衣天使。二、樹立典範的園丁:訪問護理界在行政工作上勇開先鋒的領導者,他們以身作則,建立榜樣,全心投入護理專業。三、作育英才的園丁:訪問在杏壇為人師表,繼續散播種子的護理教育尖兵。透過經驗的傳承,護理的精神往下紮根,持續散發護理的光和熱。內容忠實呈現從事護理工作者的心路歷程,從生命的更迭起伏中,體會如何讓「護理」改變自己,影響他人。 我覺得天使花園的園丁這本書是結合了好幾個護理師的生平事蹟,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鍾秀妹護理師,她到了六十歲,她也沒有因為腳不方便,眼睛不管用,但她仍然沒有放棄為病人服務的精神,讓我十分得佩服,就像一個人在追尋她的夢想一樣,永不放棄,就算自己已經累了,倦了,還是會邁向自己的夢想前進. 1045101050 N二甲廖于涵

文章標題:「沒有糟糕的事情,只有糟糕的心情」  2017-02-12 22:20:23

艾迪曾經寫道:「有白天就會有黑夜,有快樂就會有痛苦。」 我覺得其實,在人生的過程中,假如我們不想讓自己的心情總是起起伏伏,必須先領悟,不論是快樂還是痛苦,都只是我們必定會經過的一種情緒過程,必須學會用同樣的心情來面對快樂和痛苦,如此一來,我們才能讓自己的心情永遠都是晴天。當黑夜來臨要用白天的心情面對。 心境會決定環境;氣度會決定一個人的高度,如果你對眼前的人事物感到厭倦,不妨靜下心來用寬闊的心胸加以看待,如此一來,將會從生活和工作中,看到開闊的前景,找到你原本以為絕不可能屬於自己的快樂美景。 生活中,惱人的事情有很多。許多瑣碎小事逐漸累積起來,就會形成心理上的一大重擔。只要懂得適時放開手,多數煩惱就會自然而然煙消雲散。當心中的烏雲一掃而空,海闊天空的好心情也就隨之而來。 護二甲1045101050廖于涵

文章標題:給大體老師的一封信  2017-04-24 21:31:19

給大體老師的一封信 1.對大體捐贈之看法、為何需要大體捐贈、對捐贈者之感想、應如何表達對捐贈者的尊重。 謝謝大體老師無私的奉獻,因為有你們,才能進而接近更了解人體的身體構造,大體的捐贈我想無論是家人或是本人在簽那張同意書的當下;都有著相當多的煎熬,謝謝你們,這個無私的奉獻我會謹記在心上,在學習的過程中,看到了許多的大體老師,在一開始出門前老師就再三叮嚀,要懷抱著「感恩」的心,因為不知道你們是有多大的勇氣才能在這裡使我們觀看著,所以當老師在講解身體的構造時;我認真地聽著,因為他們,寧願自己痛,也不願醫師在其他病人身上畫錯刀,無言良師透過身體教育醫學生,留給世上最大的愛,大體老師用血肉之軀,教我們生命的功課,所以我們在學習的過程當中都是抱著感恩的心去學習去成長。 2.學習過程中的自我省思及收穫 (1)What?(我學到了哪些?)發現了什麼新鮮事?接觸到什麼問題? 肝臟整個被內臟腹膜包裹住,內臟腹膜是一個薄的雙層膜,可以減少內臟之間的摩擦力。腹膜折回到肝臟內部.形成鐮狀韌帶和左,右三角韌帶。在肝臟前面可以看到鐮狀韌帶,可以將肝臟分為左右二葉。 若將肝臟翻過來,會在左右二葉之間發現另外二葉,分別是較高的(肝尾葉)及較低的肝方葉。我還看見了膽結石,原來膽結石是小小的一顆。 (2)So What?(所以,為什麼)在這些新鮮事中,心中有什麼感動或感想?這些 感動和感想讓我(們)有什麼想法/成長? 當老師在講解身體的構造時;我認真地聽著,發覺人體其實藏在著很多奇妙的構造,雖然這一些都是解剖學老師有教過的,但再經由老師們的講解,我又更加地認識到了一個人的構造,我摸到了眼睛、心臟、肌肉、神經、血管等…各式各樣身體當中的構造,雖然手中充滿許多的福馬林的味道,這一切都都不是教科書,而是可以真正的去觸摸到。 (3)Now What(我可以如何作?我有什麼收穫?),看待人事物,自己有什麼改變?我(們)想要/應該/可以做什麼改變?未來將如何運用所學? 在學習的過程當中都是抱著感恩的心去學習去成長,也讓我了解以後再做每一個決定的時候都需要三思,尤其是在照顧一個生命的時候,我們都得學會要懂得判斷何者才是真正是對病人家屬好的一個做法,而不是像以前的苦行憎主義,醫師說甚麼就是什麼,專業的護理師應該要擁有屬於自己的專業判斷。 護二甲 1045101050 廖于涵 導師:杜晶瑩老師

文章標題:臨終關懷影片心得  2017-06-13 20:39:42

臨終關懷影片心得 人的一生,有太多我們無法掌握的事情發生,面對生死的必然,我們應該先聽聽自己的聲音,影片上說得好,假使有一天,我們因為疾病或是突如其來的意外,以至於病重到沒有辦法恢復,甚至於得需要維生醫療系統來維持生命,到那個時候,我們會做怎樣的選擇?影片當中舉出了兩個例子。 一、有一個老婆婆得知自己得到了肺癌末期,只剩三個月,出現的第一個反應是否認期,「為甚麼是我?我該怎麼辦?我的病不會是惡化了吧~怎麼會這樣?」 二、一對夫妻,因為男生在成衣廠打工認識了女生,辛苦建立的屬於他們的家,老天卻給了他們一個大大的打擊,男生得到了肝癌末期,只剩下六個月可以活。 以上這兩小段片段的他們都出現了徬徨,面對死亡擔心不知道如何面對,人生的謝幕不該是如此?而是透過這個小影片讓我們知道,在面對死亡來臨前,我們都應該聽甚麼?看什麼?說什麼?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uL5UwxRfqA 護二甲 1045101050 廖于涵

文章標題:人際溝通  2017-09-02 15:12:38

人際溝通對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溝通的智慧是我們都要去學習的,為了避免在溝通的過程中造成別人的誤會,表達的技術也很重要,我們常在與人的交談中誤把嘲笑別人當作是一種幽默,不但讓別人覺得不舒服,也使得自己的關係變得糟糕,因此我覺得書中提到的幽默談話都是以自我嘲笑來使別人覺得幽默,而好的人際關係不但使自己的個性變好,也讓自己的事業更出色,好的交際將使我們成為同儕間所信賴的朋友,跨出人與人的一步。好的言語能使人心情放鬆,好的談話可以達成自己的目標,,我認為一個真正成功的人不是他的財產有多少,而是他的人際關係,他的朋友是怎樣的人來決定的,如果他的人際關係糟糕,根本就不能算是一個真正的成功者。人與人之間連絡感情的方式就是一靠著溝通,所以我們真正想去了解一個人的時候,藉由他的談吐便可得知,任何人都可以成為一個談話高手。 談話的重要在於是否能夠正確的運用以及適當的時機,如果只是一昧的說自己想說的話,不但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別人也不見得會喜歡。 http://goodtraining.pixnet.net/blog/post/180251415-%E4%BA%BA%E9%9A%9B%E6%BA%9D%E9%80%9A%E7%AE%A1%E7%90%86%E6%96%87%E7%AB%A0---%E4%B8%8D%E8%A6%81%E5%8F%AA%E8%AA%AA%E4%B8%8D%E8%A6%81----%E4%BD%9C%E8%80%85:%E5%90%B3 護二甲1045101050廖于涵

文章標題:寒假作業-兒科期刊  2018-02-25 14:16:59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護三甲 學號 1045101050 姓名 廖于涵 書名 作者 出版社 出版年月 年 月 索書號 ISBN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1很感謝繪本療癒了我,讓我能夠有能量去面對小女兒病情的困境,然後跟著她一起走出來。然後跟著她一起走出來。這是我們家受繪本正面能量影響的一些分享,希望藉由此分享,能夠對有相同經歷的家長有所幫助。 2其實這樣的實境學習,早在哥姊他 們小時候,就已用這樣的統整教學方式在教他們,如看了三角湧梅樹阿公的繪本之後,真的帶他們去三峽梅樹阿公的紀念館去看畫作,再去看祖師廟逛三峽老街,就 是跟著繪本深度學習吧,這樣的統整教學 對孩子來說幫助其實蠻大的,也建議大家不妨試試看用多元的繪本幫助孩子統整學習。 3讀故事書這件事,成了陪伴她 成長過程中打發時間的方法。這方法後來也用到弟弟身上,也漸漸建立了弟弟的閱讀習慣。 4想到用閱讀書籍來打發時間,對於現 在人而言,越來越不容易!大部份人都被 手機、電腦、電視、電影所吸引,一本書若 想引起讀者注意,沒有強而密集的行銷宣 傳,或是電影同步上映,實在難上加難! 也因為這樣,「閱讀」這個眼、腦並用的 「智慧培養」時刻,已經被現代人列為很 後面的選項! 5閱讀啟動了腦內思考, 閱讀也打開想像的空間,看金庸武俠小說 的人一定在腦海中創造了張無忌練成神 功所在的山谷,也一定想像出韋小寶在西 伯利亞和俄國人打仗的冰天雪地畫面。當 然,在閱讀科普書、心理書、哲學類書時, 讀者也一定在腦中和作者對話或思考!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閱讀的重要,就像練武之人練內功一樣,表面上不動聲色,但暗地裡卻是勁力 十足。閱讀在表面上看只是讀書,但暗地裡卻是腦中各區域相互串連,眼睛讀到之 處,在腦中迅速反應,成為一個有意義的 意識,然後存留在記憶區!同時,閱讀在 邏輯上的訓練,也幫助我們組合不同文字的意義,以致創造出通順、優雅、美燦、精彩的佳句。李白不就寫過「白髮三千丈,緣 愁似個長」這樣的奇文!那「三千丈」三個 字,似乎已把人生的無奈寫透了!親子一起閱讀,其實無非是希望藉著玩耍的方式,養成閱讀、背誦、欣賞的習慣,作者女兒後來寫作文,偶爾會用上一兩句名人句子,便是她自己在閱讀時看到的佳句,習慣性地記下來運用!閱讀能使一個人越來越好,現在許許多多的人都習慣依賴了電腦、網路、以及手機,但卻忘記了書本當中也能獲得許多的知識,書本更是可以讓一個人靜下心來用功念書,作者的女兒因為病情纏身,但也因為受到繪畫、繣本的泫然,而使自己的心情更加舒適,也讓她有信心陪伴跟家人憶起度過這個病情。繪本療癒了主角, 讓主角能夠有能量去面對小女兒病情的困境,然後跟著她一起走出來。這就是他們家,更是主角想宣傳繪本的重要性,透過繪本讓小孩子閱讀速度快,也讓小孩子可以遠離3C產品。

文章標題:照顧一位痛風性關節炎患者初次血液透析之護理經驗  2018-09-09 23:37:10

透過這篇文獻,並從文獻內容中可以了解到病患需要面對治療帶來的不適應之外,還需要面對個人心理調適及經濟壓力等問題,當然,不止這種疾病會遇到這些問題,每個疾病也都會遇到類似這種問題,病患是因為長期痛風性關節炎導致尿毒症,因而才需接受血液透析。 我會選擇這篇文獻,原因是在於許多會喝酒的人多多少少都有痛風,而台灣喝酒的人數要占多數,當然!連我家裏的人也不例外,因為這篇文章我了解到痛風是因為尿酸結晶沉積在關節及其他組織,而造成急慢性發炎,也因為這樣讓我想了解當無論是自己的個案或是自己的家人有痛風性關節炎初次血液透析的時候,我該如何照護以及應該給予如何的護理措施是最好的,學習筆者的做法,好的記在腦中。 文獻當中,作者有注意到病患有低血壓便先處理了病患的低血壓,這讓我想到基護實習時;實習老師一而再再而三的教導我,輕重換急的重要性。因為低血壓會危及生命,才需先做處理。 了解到「血液透析」以及「痛風」。血液透析就是民間俗說的洗腎。將不好的血液,血液透析最重要的就是動靜脈廔管得照護,透過這篇文獻,讓我們可以藉此學習到,以後在醫院,若是遇到同樣是這樣的個案,應該如何處置,如何去給予適當的護理措施。 參考文獻https://www.hyread.com.tw/hyreadnew/search_detail_new.jsp?sysid=00154445&dtd_id=3&q_key=%E7%97%9B%E9%A2%A8&q_txt1=&q_txt2=&q_txt3=&q_txt4=&q_field1=&q_field2=&q_field3=&q_field4= 1045101050 護四甲 廖于涵


   1045101049    楊雅云  發表(8)筆  

文章標題:歡迎使用E-portfolio  2008-03-18 16:15:43

49號楊雅云

文章標題:最後的擁抱心得  2016-02-08 23:39:04

這本書是在說關於安寧療護 來自資深安寧護士撫慰病患和家屬的溫暖叮嚀 每個人都知道,人的一生脫離不了生老病死,然而當你親眼目睹摯愛的人病入膏肓 身體機能每況愈下,卻往往還是驚慌失措 ,不知該如何面對,也不知道如何調適自己的心情,接受彼此生命的轉變 這是安寧護士照顧不治之症的病人 病人通常都帶著害怕 擔心 疑惑 的心情 如果是我 即將要面對死亡 當然會害怕 疑惑 擔心 還有心願未完成 很多事未完成 怎麼可以就這樣一走了之呢? 以前自己家人也是安寧病人 每天只能看著病情惡化 醒來就是打嗎啡 止痛藥 然後就繼續睡著,覺得自己什麼都不能做、很無助 。 死亡是當然的,只是不知道什麼時候到來,但是最可怕的就是不知道它什麼時候帶來 ,不知道那時候的自己是否能承受死亡。 活著真好,要好好珍惜自己的身體,別糟蹋她,好好保護,讓自己離死亡遠一點。 安寧不是放棄治療 只是消極治療 讓病人不痛著走 突然得知摯愛親友的生命即將走向終點 你如何振作自己 體貼患者 最終讓彼此無怨無悔地說再見?

文章標題:心得  2016-09-10 13:54:27

我讀的書是一本叫做死後的世界的書, 在圖書館看到的時候感到很有興趣,好奇死後的世界會是如何? 這本書是作者集合死過的人的書,是死過的人然後又再醒來,大多都是因為車禍 有些人會靈魂出竅 看見自己躺在地上 不管呼叫或是打旁邊的人,別人都聽不到靈魂出竅的人,也摸不到旁邊的人,我覺得那樣一定感到很害怕,看到自己躺在地上,自己卻甚麼與不能做. 有些人會看到一片光明,一片綠油油的草原 ,我覺得這樣還不錯 ,雖然會感到無助 但至少是舒服的 有時候會好奇死後的世界會是怎樣?會變成孤魂野鬼?會上天堂下地獄? 那怎樣會上天堂?怎樣會下地獄?上天堂下地獄的定義在哪裡? 死後會看見神嗎?會看見過世的家人嗎? 我看過一個韓劇叫回來吧大叔,裡面曾述說 ,死後的人會到一個地域跟天堂的交界處,然後要領取去天堂或地獄的車票 裡面說過,自殺一定會下地獄,傷害身體也一定會下地獄,不管妳人多好,傷害身體就是要下地獄 還有一個是黑道大叔,雖然一前做過很多壞事,但是後來金盆洗手了,所以後來上天堂 也看過1個類似的韓劇,是變植物人的期間靈魂在外面遊蕩,除了自己的名字其他什麼都不記得 醒來之後竟離奇地看的到鬼 死亡是每個人都會面臨的問題,希望可以走得安穩不要痛苦地離開人間

文章標題:心得2上  2017-02-19 19:29:46

寒假作業 與情緒管理有關的書 我這次借的書叫笨蛋!問題是你的性格 有位記者採訪一位金融界的一代宗師,決定你成功的條件是甚麼? 他回答性格 記者再問 資金重要還是資本重要 他回答 資本比資金重要 但是最重要的是性格。 一個人的性格很重要,會決定很多事情, 我的性格是外向偏內向,也有點樂於助人,有問題都問我或找我我通常都會幫忙解決。 對於熟悉的朋友是非常外向, 不熟悉的人很安靜,會不知道要幹嘛要說甚麼 但是對於陌生人不會內向,例如不會不敢問路之類的。 然後我的個性有點暴躁,急性子對於慢的事情感到非常不耐煩 然後別人都說我講話很直但是我沒感覺,好像會常常重傷別人幼小的心靈 我以後會慢慢改我的急性子和講話直,不為別人帶來困擾。

文章標題:大體解剖心得  2017-04-27 21:10:57

大體心得 從一年級就聽說過2年級會去看大體 那時候就很期待與很擔心怕自己身體會撐不住之類的 1下就開始交解剖學 就覺得很複雜很難 但是一定要好好讀 因為解剖學是很重要的基礎 看大體之前也考了2次解剖 因為不能丟聖母護專的臉 不能腦袋空空的去見大體老師 不然會很對不起大體老師 也會丟學校的臉 看大體的日子是段考最後一天 每天都很期待要見大體老師 到了要去見大體老師的日子 班導師給大家看了一個關於大體老師家人感受的電影預告 我覺得很感動 大體老師的無私奉獻 還有家人的不捨 大體老師很偉大 大體老師的家人也很偉大! 到了台大實驗教室 進去就聞到了一個味道 不會刺鼻也不會說香 我還以為會很刺鼻噁心之類的結果還好 因為去之前有很多老師都說過福馬林的味道不好聞 台大老師與我們講解了之後就開始到檯子旁默禱 默禱了一分鐘之後就開始了 布翻開的時候 我以為會很可怕之類的 結果 還好 就是跟菜市場看到得差不多 皮膚都變色了 看了很多很多器官 骨頭 感覺到自己對於解剖還不是很了解 很融會貫通 看著老師一一=的講解 覺得老師一定讀了很多書 也覺得人體很奧妙 精子與卵子結合後 竟可發展成人 還有子宮 原本小小的 懷孕後竟然可以容納那麼大的寶寶 心臟也比我想像中的大 人體真的很奧妙~~ 看完就回羅東 和同學吃了一餐就回家了 謝謝大體老師的無私奉獻 還有大體老師的家人 要做這個決定真的不太容易 謝謝給了我這個機會可以認識人體 老師真的很偉大!謝謝老師們

文章標題:臨終關懷心得  2017-06-13 21:51:25

每個人都不知道自己生命的長短 ,不知道甚麼時候會離開這個世界,當要離開時,要帶著遺憾離開?還是拋下一切無憂無慮放心的離開?我相信每個人都希望是無憂無慮地離開這個世界,而護理人員的職責就是減輕病患的生理痛苦,努力用心給予病患想要的,關懷病患給予支持。 如果我現在處於臨終的階段,我一定會很厭世,覺得上天很不公平 而且也還有很多事還沒做, 更何況還處於病痛狀況下,心理與生理都處於疼痛,一定很痛苦 生不如死。就要設身處地地用病患的心情套入自己的心情然後照顧他們。有時候臨終病人會很情緒化 態度差 。那都是情有可原的 身體不舒服當然心情不好,這時候就要委屈自己一點,體諒病患,讓病患走完舒適的最後一程。

文章標題:寒假功課  2018-02-28 22:59:47

我這次選了一片關於失智症的文章名叫;失智者之居家職能治療,失智症是一種大腦漸進退化 的智能退化,好發於老年人,長期處於憂鬱的心情中,也容易得到,例如自己的老伴過世,生活 剩下自己一個人,心情就會很憂鬱。在還沒失智症前,可以讓老人家有事情做,不要讓他整天閒閒 沒事做,可以讓他去旅遊、朋友家打麻將、參加社區活動,不讓大腦退化得太快。失智症的老人也 需要陪伴,他可能會忘了自己吃藥了沒、吃飯了沒,所以又吃一次藥,這樣是很危險的尤其是藥物 心臟藥血壓藥不能隨便亂吃的。文中提到,職能治療師對於失智者的治療,從人、活動、環境 三個大面向來看,「人」:包含患者、照顧者及專業人員。透過 各種訓練增強患者的能力、照顧者及 專業人員轉換角 度與期待,看到或找到患者各種尚存的「功能」,以 更適當的方式來引導與協助患 者參與生活。功能是指以前會的,例如之圍巾、做家事之類的。「活動」:透過生活安排的架構,以及 活動的分析 與分級,安排參與生活上各種活動,或是參與不同 團體治療或團體活動,讓患者有機會 發揮目前的最大 功能表現。 「環境/輔具」:於活動安排中,搭配適當的環境 改造或輔具,讓患者 參與生活活動減少障礙,也是 發揮最大功能表現的方法。 當然,跨專業的合作,如居家護理師、居 家服 務員,以及其他居家的專業人員,甚至照顧者及其 他家屬的密切溝通與合作,更是成功幫助失 智者生活 自立的關鍵。 就算家裡有失智症的家人,也要有耐心地對待他,耐心的教導他。

文章標題:暑假功課  2018-08-29 19:52:33

我看了一篇個案報告,主題是一位口腔癌接受手術重建後有自殺意念病患之護理經驗。可能會造成口腔癌的原因有:抽菸、吃檳榔、喝酒,尤其以吃檳榔最容易。口腔癌的臨床症狀是口腔黏膜會出現潰瘍卻不痛、長久不癒,表面平坦或稍微突出。口腔癌的治療方式有: 手術切除、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就會面臨組織損傷、疼痛、外表改變、功能受損,例如吞嚥功能受損、呼吸功能、說話功能。 這位58歲病人手術後覺得自己很醜覺得沒辦法見人,加上傷口遲遲未好轉,試圖自殺。可以鼓勵病人試著照鏡子看自己的傷口、接受他、鼓勵病人說出他的感受、鼓勵家屬陪伴,一般手術後有自殺念頭可能是因為劇烈的疼痛感,亦或是術後的身體心像改變所以導致這些念頭,可能需要安排一些心理輔導或疼痛控制例如止痛藥 看完這篇個案報告覺得要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不要吃檳榔還是喝酒抽菸,生 病很痛苦的,何況這會改變你的外觀,身為一個女生想到會改變我的外觀我又覺得很可怕。讀護理科所以知道甚麼會容易造成什麼疾病,所以自己要避免那些誘導因子,好好照顧好自己的身體,也要讓家人避免這些誘導因子,照顧自己的家人。 陳靜怡、黃惠玲、莊情惠(2010)‧一位口腔癌接受重建手術後有自殺意念病患之護理經驗‧長庚護理,21(1),109-117。


   1045101048    游可青  發表(9)筆  

文章標題:歡迎使用E-portfolio  2008-03-18 16:15:43

護一甲48號游可青. 我的興趣是 唱歌 聽音樂 聊天 是滿好相處的人 目標是讀完護理 完成畢業。

文章標題:寒假作業  2016-02-15 07:58:34

書名:疾病漫談篇 作者:吳東進 心得:世界上有各式各樣的疾病,有的只要乖乖服藥都可以恢復健康,而有的是你服下再多的藥都可能要躺在病床上一輩子。癌病就是一些癌細胞不斷生長產生的病症,類別約有兩百種,身體的任何部位,組織都有可能發生。若其本身沒有造成壓迫.阻塞.痛苦,就會很久才造成問題。但,如果癌病的位置並不容易被發現,或者發現時,已相當大數量相當的多,這樣一來,早已超過可處理的程度。有的癌症會和人糾纏很多年,有的則是讓人快速的死亡。無論如何,運用智慧減少癌症對病人所造成的問題與痛苦,儘可能的維持患者的生活品質,乃是醫界努力的主要方針。會造成癌症痛苦的原因,多半是早期沒有發現.沒有處理好,或沒有適當的追蹤,亦或者復發時沒有再治療,才會變成末期的。事實上,早期的治療比任何治療重要且有效,造成的併發症也最少。總而言之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不管怎樣健康最重要。

文章標題:暑假作業  2016-08-13 21:48:45

暑假作業:護理典範心得 護一甲 姓名:游可青 學號:1045101048 奉獻終身給台灣的白寶珠 白姑娘(以前澎湖人都稱她為「白姑娘」,澎湖人改稱她為「白阿姨」),就像許多令人迄今依舊懷念的宣教師一樣,都是終其一生奉獻給這塊土地的外籍宣教工作者。他們都是以上帝所賞賜的才能,加上他們敏銳的觀察力,將所有的一切奉獻給咱台灣。台灣在他們生命裡,就像是身體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樣。一九五二年,白姑娘接受信義會差派到台灣來的。她初到咱台灣時,是在樂生療養院照顧痲瘋病人。兩年之後,也就是在一九五四年,她轉到澎湖去照顧痲瘋病人,就這樣,終其一生都在澎湖,和天主教會靈醫會的義大利籍何義士神父,兩人共同為澎湖痲瘋病人奉獻心力。這期間,何義士神父曾在一九七三年到八三年回到台北三重;那段時期,整個照顧澎湖痲瘋病人的工作,全都落在白姑娘的身上。一九八三年,何義士神父再次回到澎湖服務,直到一九九九年八月十五日在惠民醫院的座椅上安息,而那時的白姑娘已經八十一歲了。從一九五四年直至今年四月八日去世,前後在澎湖長達五十四年的時間,白姑娘都沒有離開過。更可貴的是,她在照顧痲瘋病人的醫療工作上的表現,幾乎讓澎湖成為全台灣照顧痲瘋病人之醫療工作的典範,還被世界衛生組織評鑑為最合乎人性的醫療照護。她不僅拒絕任何傳播媒體的採訪,也拒絕吐露任何病人的資料給外人知悉。所有她照顧過的病人,都有一份安全感,只要是有任何身體上的問題,病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找白姑娘。他們會對白姑娘有絕對的信心,是因為白姑娘將他們保護得非常好。當一九九三年,她獲得第四屆醫療奉獻獎時,許多媒體記者很想認識她,想要多介紹有關她在澎湖所做的醫療服務事工,但都一概被她拒絕採訪。而有趣的是,有許多媒體記者搭飛機到馬公,當走出機場大門時,卻不知道該去哪裡才能採訪到這位已經有人稱之為「澎湖阿嬤」的白姑娘。他們問計程車司機,就曾有過計程車司機知道他們要找「阿嬤」之後,竟免費搭載這些新聞媒體記者,還跟他們說:「要多多介紹這個世界上最好的醫師。」後來,才知道原來這計程車司機也是白姑娘治好的痲瘋病人。在台灣,有許多疼惜咱的外籍宣教師,他們將自己所有的一切奉獻出來,包括奉獻出自己的生命,卻從不炫耀自己的奉獻有多少。他們總是默默地竭盡生命的力量,將基督福音的愛給呈現出來。白姑娘也其中的一位;她將差會給她的錢,全都用來購買藥品,甚至當她去探訪病患時,若有遇到貧窮或飢餓的家庭,她所給的不只是藥品,甚至還包括生活必需品。直到她晚年,身體機能開始退化而無法自立行動時,她寫下遺書,表示要把剩餘的錢全部都留給咱台灣人。其實,後來發現她留在身邊的錢不過數萬元台幣而已;由此可看出,白姑娘真的是奉獻上她所有的一切了。白姑娘安息了,九十歲也確實是該安息了。她讓我想起還有很多宣教師,現在都還在台灣各偏遠地區,默默地奉獻著他們的生命,在咱台灣這塊土地上深耕、撒下福音的種子。他們的典範一直是我催逼著自己要跟著學習的。我很感謝上帝,在我生命的旅程中,讓我遇上了這些信仰的典範。

文章標題:寒假作業  2017-02-11 22:09:00

班級:護2甲 姓名:游可青 學號:1045101048 書名:糖果心理學3:每天5分鐘,學會情緒掌控術 作者:王劍輝 心得:這是一本有關情緒的書,人往往都常受情緒影響決定下一句話下一個動作 ,所以調適好的心情是很重要的。生活中每一次交集,都是心靈的溝通和較量。 在這場較量中,誰更受歡迎,往往取決於人們的態度和品格,只有那些品格高尚. 為人真誠.心胸寬廣.懂得變通.敢於負責的人,才能贏得人心.一帆風順。在人際 交往中,有這樣一個心理原則,叫做尊重互惠原則。這個原則要求在與人交往時, 要給予別人足夠的尊重和幫助,這樣才能換來別人同樣真誠和善良的回報。增強 正面情緒,抑制負面情緒,由此達到恢復與平衡情緒衰竭的目的,這便是情緒枯竭 緩解法的內涵。生活中人們總是喜歡和那些樂觀開朗的人相處,因為從他們身上, 可以感受到陽光,感受到心靈的愉悅。而在職場中,一個樂觀開朗,面帶微笑的人 ,要比那些整天冷著臉的人做事成功率要高。因此,想要增強自己的魅力,不妨經常 保持微笑。

文章標題:大體心得  2017-04-25 21:28:14

觀摩大體的旅程我覺得很精采讓我學到很多第一次去那麼大的醫院我有大略的打量過院內的樣子除了很大以外也很安靜裡面的老師和醫生對我們也很好知道我們第一次蒞臨有問題都會指導我們看著老師在講解各個部位的生理功能也順便幫我們複習一遍生理解剖原本只有在書面看得到的器官現在全部搬到我面前那是不一樣的感覺因為能清楚的看到摸到覺得很謝謝躺在那無怨無悔讓我們看讓我們摸讓我們學習的大體老師他們奉獻他們的身軀讓我們學習不知道以後還有沒有機會進去規模那麼大的醫院覺得裡面有好多我想知道想看到想學的東西讓我覺得很神秘很有挑戰很想接觸裡面的東西大體雖然福馬林的味道很重但不至於讓我感到不舒服只是聽了一整個下午覺得站的腰酸背痛因為護士鞋站久腳會痠但我知道以後還要穿著它工作所以只能撐著覺得看完大體之後好像又有點向護理這條路邁進希望以後還有機會去校外各個有教育意義的地方參訪因為能學到更多不同的東西在不同的身體構造更加了解每個器官的意義知道更多以後才不會一問三不知才不會太辛苦已經要三年級了加冠完差不多我們就像真正的跟護理這條路接軌很謝謝大體老師給我們這個機會能夠了解關於生命的意義人活著的時候無法意識到人死後還能帶給這個社會甚麼東西但藉由這次機會讓我領悟原來大體老師願意把身體交付在我們手中那要多犧牲和考慮多久才能決定是否死後要捐軀給這個社會然後安然死去我覺得身為護生要學習的還有很多平常覺得很累累到無法負荷那就需要自己去調適因為我們要幫助人們服務人群就要具備這些能力把該學習的吸收進去才能讓需要幫忙的人放心交到我們手中我們也才有把握幫助到他們相信只要努力肯付出以後不管遇到甚麼事情都能迎刃而解這是我看大體最後的期許還有所學到的事情。

文章標題:臨終關懷心得  2017-06-14 09:45:24

照顧一個即將過世的病人,要付出很多心力去關懷他,陪他走完最後一程,讓他走得無憂無慮沒有任何負擔,盡力完成他所有的寄託和願望,多多和他說內心想說得話,趁他還聽得見聲音把所有想讓他知道的傳達給他,因為是臨終病人所以肢體和身體各個部位都顯得特別脆弱,尤其是老年人身體都比較虛弱,也可能因為疾病的關係會產生幻覺或胡思亂想,這時我們就要發揮愛心去關懷他,給他無微不至的照護,和他多聊天講話主動關心他,負責他所有的生活起居,要小心翻身避免受壓部位造成壓瘡,在照顧他們同時會陪他們經歷幾期表現,像是否認、磋商、憤怒、沮喪、接受,而這些階段會由不同的個案產生順序不一定和不同的表現,所以我們要學會如何安撫他們的情緒,這五期是正常的而且也是面臨家人死亡必經的悲傷歷程,但並不是絕對的,因為每個人面對悲傷的情緒有所不同,有些人自我調適良好,可以盡快進入接受事實;而有些人可能自始至終都不願接受事實,一直停留在否認或憤怒裡走不出來,如果我們能妥善引導悲傷情緒的紓解,那麼即將遭逢喪親悲痛的人自然能很快進入接受階段,並且逐漸走出喪親的傷痛°

文章標題:暑假作業讀書心得  2017-07-02 16:38:05

暑假作業讀書心得 書名:跟誰都有好交情的心理學 班級:N3甲 座號:48 學號:1045101048 姓名:游可青 看完這本書我了解人類擁有相同的行為模式或相同的思考傾向。只要能夠學會心理學,人類的行為模式或思考傾向,也就是對方在想什麼?對方是基於何種想法來行動的?我們都可以透過心理學來了解對方心理層面的活動或行為背景。這樣不僅讓你能夠容易與人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控制自己的情感。或許還可以減輕因為無謂的瑣事所帶來的煩惱與痛苦。在與人展開對話前基本態度當中,最重要的莫過於與人接觸時的禮節。所謂的”禮”就是尊重對方.恭敬以待;而”節”則是行為舉止循規蹈矩。如果沒有尊重對方心意,就無法懷著禮節與對方接觸往來。我們和家人、和親戚、和朋友、和師良、和同學、或者和我們所屬的社團,因為有交往、有溝通、有互動,所以就形成了人際關係。如何與他人維繫良好的人際關係?增進與他人進行有效溝通的能力,是維繫良好人際關係的首要條件,以下幾項通則提供參考: 站在對方立場設想,將心比心,並且用溫暖、尊重、了解的方式去溝通。了解溝通的障礙並且盡可能去突破。首先我們得有與人溝通的意願,以一顆開放的心靈傾聽,千萬不要立即下價值判斷,而最好以對方的立場和觀點去設想。當一位好聽眾,用我們的心靈去聽聽對方的想法與感受,而不只是字面上的意思,然後要坦誠地告訴對方,我們聽到了什麼?有什麼樣的感受和想法? 善解人意,我們不一定要贊同他人與我們不同的意見,但是如果我們能了解他人,我們自己也會快樂無比。

文章標題:寒假作業  2018-01-29 18:05:07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護三甲 學號 1045101048 姓名 游可青 書名 從心治癌:癌症心理的關鍵報告 作者 何裕民,楊昆 出版社 雅各文創 出版年月 2013年5月 索書號 978-986-6410-92-5 ISBN 986-6410-92-7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1因為筆者一直堅信:好的醫學除了肩負合理治療重任以外,對患者「有時去幫助,常常去安慰」 ,必要時給與指導等,也是義不容辭的職責。 2想把腫瘤與心理關係的認識,比較系統地呈現給醫師、當事人(癌症患者)及其家屬,希望能普及這方面的常識, 讓人們可以運用基本沒有消費、沒有增加碳排放的簡單手段(即心理學、行為學等方法),來防範癌症的發生發展;或幫助治療及康復。 3關於癌症,要說的話題太多了!關於癌症的認識,還嚴密地籠罩在黑暗的陰影中,許多患者往往不是死於疾病本身, 而是死於無知、恐懼及因無知恐懼而引起的「瞎折騰(包括過度創傷性治療、無謂治療和亂治療等)」 4作為醫務工作者,有義務傳播關於癌症正確的認知與態度,幫助人們更好地防範癌症, 即便是患了癌症,也要盡可能採取正確對策與態度,從癌症陰影中儘快走出,走向康復。 5許多腫瘤患者不是死於癌症或癌症治療,而是死於源自癌症的「心理休克」,卻也是鐵打的事實。 「哀莫大於心死」,對於腫瘤患者普遍存在的這些現象,重要的不僅僅是對他們進行生物學的治療,首要的是心理危機的拯救!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癌症是一種讓人無法去控制和很難接受的病狀,除了醫療和飲食調整也需要調適心理。癌症又名為惡性腫瘤,指的是細胞不正常增生,且這些增生的細胞可能侵犯身體的其他部分 ;中醫學中稱岩,為由控制細胞分裂增殖機制失常而引起的疾病。癌細胞除了分裂失控外,還會局部侵入週遭正常組織甚至經由體內循環系統或淋巴系統轉移到身體其他部分。 不是所有的腫瘤都會癌化,有些細胞增生不會侵犯身體其他部分,稱為良性腫瘤。 癌症常見的徵象與症狀包括新發生的腫塊、異常的出血、慢性咳嗽、無法解釋的體重減輕、以及腸胃蠕動的改變等等,但其他疾病也可能會出現這些症狀, 因此發現這些症狀並不一定表示得了癌症。在人類身上,目前已知的癌症超過一百種。 許多癌症都可以預防,預防的方式包括戒菸、不要攝取太多酒精、多吃蔬菜水果及全穀類食品、減少紅肉與速食(包含加工食品)的攝取、 維持健康體重、多運動、減少陽光曝曬、以及施打疫苗預防某些感染症等等。透過篩檢早期發現,對於部分的癌症(包括大腸直腸癌和子宮頸癌等)有用, 但乳癌篩檢的價值則有爭議性。對癌症的治療方式通常結合化學療法、放射療法、手術以及標靶治療等。 疼痛控制與症狀控制是癌症治療中重要的一環,而安寧緩和醫療對於癌症晚期的病人來說相當重要。 癌症一直是全世界在關注的疾病,是因為基因不穩定而造成的一種疾病,基因不穩定可能導致基因突變,而造成致癌基因功能的增加或抑癌基因功能的喪失, 趨使正常細胞逐漸轉化成癌細胞,這種轉變的過程稱為『癌化現象』。然而,癌化現象除了同時牽涉基因和表基因之變異外,老化、環境因子、抽菸、喝酒、嚼檳榔…等生活習慣, 也被發現與癌症的發生有關。這些內在和外在因素都大大影響癌化現象及癌症生成後的治療方式。 以肺癌為例,目前由肺癌病人身上分離出的人類肺癌細胞株就有上百種,這種癌細胞高度異質性的現象,亦是造成癌症不易治療的主因之一。

文章標題:暑假作業  2018-07-25 00:04:43

班級:護四甲 學號:1045101048 姓名:游可青 書名:台灣家庭醫學雜誌 文章:安寧病患之困難出院分析:個案報告 資料出處說明(參考文獻): 1. Gonçalves-Bradley DC, Lannin NA, Clemson LM, Cameron ID, Shepperd S: Discharge planning from hospital.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6; (1): CD000313. 2. Benzar E, Hansen L, Kneitel AW, Fromme EK: Discharge planning for palliative care patients: a qualitative analysis. J Palliat Med 2011; 14: 65-9. 3. Slieper CF, Hyle LR, Rodriguez MA: Difficult discharge: lessons from the oncology setting. Am J Bioeth 2007; 7: 31-2. 4. Temel JS, Greer JA, Muzikansky A, et al: Early palliative care for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N Engl J Med 2010; 363: 733-42. 5. Daveson BA, Harding R, Higginson IJ, et al: The real-world problem of care coordination: a longitudinal qualitative study with patients living with advanced progressive illness and their unpaid caregivers. PLoS One 2014; 9: e95523. 6. Hall S, Kolliakou A, Petkova H, Froggatt K, Higginson IJ: Interventions for improving palliative care for older people living in nursing care homes.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1; (3): CD007132. 7. National Consensus Project for Quality Palliative Care: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Quality Palliative Care. 3rd ed. Pittsburgh, PA: National Consensus Project for Quality Palliative Care, 2013. 8. Detering KM, Hancock AD, Reade MC, Taiwan J Fam Med Silvester W: The impact of advance care planning on end of life care in elderly patients: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BMJ 2010; 340: c1345. 9. Shah N, Homel P, Breznay J: Use of Medical Devices in Hospice for Symptom Management. Am J Hosp Palliat Care 2016; 33: 929-34. 10. Lind R, Lorem GF, Nortvedt P, Hevroy O: Family members’ experiences of “wait and see” as a communication strategy in end-oflife decisions. Intensive Care Med 2011; 37: 1143-50. 11. Shepperd S, Lannin NA, Clemson LM, McCluskey A, Cameron ID, Barras SL: Discharge planning from hospital to home.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3; (1): CD000313. 12. 賴維淑、楊婉萍、施雅蘭、趙可式:運用 安寧療護理念於癌末病人之出院準備服務 。護理雜誌 2009;56:94-100。 書名:台灣家庭醫學雜誌 文章:神經性厭食症併發急性肝炎:個案報告 資料出處說明(參考文獻): 1.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DSM-5 5. Washington: American Psychiatric Publishing. 2013: 338-45. 2. Smink FR, van Hoeken D, Hoek HW: Epidemiology of eating disorders: incidence, prevalence and mortality rates. Curr Psychiatry Rep 2012; 14: 406-14. 3. 黃韵捷、周桂如:運用全民健康保險資料 庫分析台灣地區神經性厭食症患者之住院 醫療利用。榮總護理 2015;32:121-7。 4. Mehler PS, Brown C: Anorexia nervosa – medical complications. J Eat Disord 2015; 3: 11. 5. Strumia R: Dermatologic signs in patients with eating disorders. Am J Clin Dermatol 2005; 6: 165-73. 6. Kamal N, Chami T, Andersen A, Rosell FA, Schuster MM, Whitehead WE: Delayed gastrointestinal transit times in anorexia nervosa and bulimia nervosa. Gastroenterology 1991; 2018 Vol. 28 No.2 101: 1320-4. 7. Narayanan VGaudiani JL, Harris RH, Mehler PS: Liver function test abnormalities in anorexia nervosa--cause or effect. Int J Eat Disord. 2010; 4: 378. 8. De Caprio C, Alfano A, Senatore I, Zarrella L, Pasanisi F, Contaldo F: Severe acute liver damage in anorexia nervosa: two case reports. Nutrition 2006; 22: 572-5. 9. Mehanna HM, Moledina J, Travis J: Refeeding syndrome: what it is, and how to prevent and treat it. BMJ 2008; 336: 1495-8. 10. Hofer M, Pozzi A, Joray M, et al: Safe refeeding management of anorexia nervosa inpatients: an evidence-based protocol. Nutrition 2014; 30: 524-30. 書名:內科學誌 文章: 免疫不全患者之退伍軍人桿菌肺炎重症:個案報告暨文獻回顧 資料出處說明(參考文獻): 1.Burillo A, Pedro-Botet ML, Bouza E. Microbiology and epidemiology of legionnaire’s disease. Infect Dis Clin North Am 2017; 31: 7-27. 2.Edelstein PH, Roy CR. Legionnaire’s Disease and Pontiac Fever. In: Bennett JE, Dolin R, Blaser MJ, eds. Mandell, Douglas and Bennett’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Infectious Diseases. 8th ed. Philadelphia, PA; 2015; 2633-44 3.Cunha CB. Legionnaire’s disease and its mimics: a Clinical perspective. Infect Dis Clin North Am 2017; 31: 95-109. 4.Lanternier F, Ader F, Pilmis B, et al. Legionnaire’s disease in compromised hosts. Infect Dis Clin North Am 2017; 31: 123-35. 5.Chahin A, Opal SM. Severe pneumonia caused by Legionella pneumophila: differential diagnosis and therapeutic Considerations. Infect Dis Clin North Am 2017; 31: 111-21. 6.台灣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Taiwan CDC)網站. Retrieved 23 April, 2017 from Http://www.cdc.gov.tw. 7.Magira EE, Zakynthinos S. Legionnaire’s disease and influenza. Infect Dis Clin North Am 2017; 31: 137-53. 8. Rodrı´guez AH, Avile´s-Jurado FX, Dı´az E, et al. Procalcitonin (PCT) levels for ruling-out bacterial coinfection in ICU patients with influenza: A CHAID decision-tree analysis. J Infect 2016; 72: 143-51. 9.Rizzo C, Caporali MG, Rota MC. Pandemic influenza and pneumonia due to Legionella pneumophila: a frequent underestimated coinfection. Infect Dis Clin North Am 2010; 51: 115. 10.Renner ED, Helms CM, Johnson W, et al. Coinfections of mycoplasma pneumoniae and Legionella pneumophila with influenza a virus. J Clin Microbiol 1983; 17: 146-8. 11.Liu J, Ai H, Xiong Y, et al. Prevalence and correlation of infectious agents in hospitalized children with acute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in central China. PLoS One 2015; 10: e0119170. 12.Kunisaki KM1, Janoff EN. Influenza in immunosuppressed populations: a review of infection frequency, morbidity, mortality, and vaccine responses. Lancet Infect Dis 2009; 9: 493- 504. 13.George MR. 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 review of etiologies and management. J Blood Med 2014 12; 5: 69-86. 14.Rosado FG, Kim AS. 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 an update on diagnosis and pathogenesis. Am J Clin Pathol 2013; 139: 713-27. 讀後心得(500字):安寧療護所強調之全人、全家、全程與全隊的理念於一位癌末且困難出院病人之出院準備服務,協助其順利出院並能得到持續性照顧直至平安往生。一、全人面向包括症狀未獲控制,令病人家屬對出院缺乏安全感、 案主不被瞭解的孤獨和家中照顧人力與支持系統不足;二、全家面向包括決策關鍵者不明且意見紛歧與案兄照顧負荷過重而身心俱疲;三、全程面向為欠缺適切且持續性的安寧療護計畫;以及四、全隊面向為家屬對醫療處置缺乏信任,導致醫病關係的緊張。困難出院,一直是醫療團隊於住院病患即將辦理出院準備服務之際,常面臨的潛在問題。安寧病患常因自身處於癌症末期或合併其他嚴 重的共病,而比一般住院病患更容易因急性症狀反覆發作而出入安寧病 房,並且在治療方面因需考量許多不同面相而更加複雜,也因此常發生 病患或家屬拒絕出院,要求繼續住院治療的情形。一個患有乳癌末期合併腦部及其他多重器官轉移,癲癇頻繁發作,也常因許多急性問題而住院,住院後期病情穩定時,家屬多次拒絕醫療團隊提出的出院計畫。想出院的時候但又因突發的身體狀況逼不得已的住院,這個時候就需要運用各領域的專業人員解決困難,然後提升病患返家後居家照護的質與量,也需要建立團隊與家屬建立信任及溝通管道,去整合居家安寧醫療再善用出院準備服務。


   1045101047    林詩怡  發表(3)筆  

文章標題:歡迎使用E-portfolio  2008-03-18 16:15:43

歡迎參觀我的學習歷程檔案
這裡包含了我的學習紀錄與個人資料
希望大家能不吝指教

文章標題:寒假作業-醫者—披上白袍之前的14堂課  2016-02-21 21:22:59

者-披上白袍之前的14堂課,這本書講的是醫生與病人的關係,裡面講的是一個醫生必須要有保持更多尊重.責任心.細心.同理心,他認為成功的「醫者」要有1.熱情:清楚知道自己要什麼,為什麼要,並付出代價去追尋2.細心.耐心.自省:無微不至,反求諸己,不怪罪別人3.同理心:從病人的角度發出,思考醫生該如何溝通,如何治療4.時間管理:訂定優先順序,做選擇5.面對失敗:放下身段,跟護理師,其它醫生,病人甚至自己兒子學習。書裡面並運用名言佳句「去奮鬥,去追尋,去發現,用不放棄」。「熱情」是成為好醫師的秘訣,轉動熱情, 第一堂課,失敗學,每個人都會從失敗中學會成長,就算是失敗了也不能放棄,醫生也是要從失敗中學習,醫生不是萬能的,也是會遇到挫折瓶頸,面對失敗,需要後天學習,進一步尋求解決之道,做好心理准備,並勇於承擔,了解醫療特質,發揮個人天分。第二堂課,在挫折中成長,每個挫折都是一條生命,遇到挫折,要放下面子,第三堂課,尊重生命 學會謙卑,面對未知病因,因謹慎謙虛,每個醫生都必須學會謙虛,絕對尊重,來自高度同理心,知識日新月異,須常保開放心胸,謙虛以對,乃勇於挑戰之基石,聆聽不同的意見,感受病人的痛苦,耐心以對,謙虛與尊重,須從小處培養,第四堂課,責任心,負責,就是傾盡全力幫助病人復原,負責,代表病人利益須凌駕於個人之上,負責,顯示在萬全的準備,生命是無法補教的作業,零錯誤率,來自重重的嚴密檢查,責任心的體現,來自不放過所有細節,簽名:負責的第一步,負責是從上到下的文化,負責就是不說「早知道」,第五堂課,細心,耐心,同理心,細心要以毫米來計算,耐心:遇到困難,更要放慢腳步,臨危不亂,豐富經驗,極致耐心,基於「人都可能犯錯」,更要嚴格遵守制度,視病猶親,感同身受,第六堂課,價值觀,學醫,到底為了什麼?每個人都在幫助人的行業,醫術傳承,言行都是教育,臨床研究,勿侷限於論文點數,多重身份,多重快樂,幸福如何定義,醫學的終極價值,醫療乃全方位的照顧,第七堂課,團隊合作,多科會診的時代,跨科合作的常見問題,參考護理紀錄,尚待醫師落實,無私合作,從學生時代做起,分工精神,從改革教育制度開始, 團隊合作的願景,第八堂課,知道自己的極限,認清自己,不做個人能力之外的事,醫療過程毫無瑕疵,不代表沒有改進空間,正確診斷的前提要件—知所不足,應用新技術,不應只為紀錄的締造,破除轉介的迷思,第九堂課,生涯規畫,選擇適合的位置,肯定自我價值,不做臨床,就去做研究?熱情是判別職業的基準,追尋夢想,不枉一生,第十堂課,,人生的態度,設身處地,心懷悲憫,走出白色巨塔,擁抱病人的痛,學習從各方面了解「人」,是一種態度,保護自己與病人,落實「知情同意」,開闊眼界,虛懷若谷,把自己擺在對的地方,做對的事,第十一堂課,舒壓,臨床治療的壓力,職場應對的壓力,面對多方壓力,為自己找出平衡點,愈是忙碌,欲要培養個人興趣,愈是認真生活每一天,愈顯其胸襟擴達,以病人為中心,有助壓力排解,第十二堂課,時間管理,確立目標,找對方法,勇往直前,為每件事排好最佳順位,就是圓融,期許自己達成目標,立下好的榜樣,不同階段,不同使命,不同順位,給自己時間,享受家庭的溫暖,給每個「可能」現實的機會,第十三堂課,溝通技巧,醫療的每一步,都建立在良好溝通之上,用心,用表情,用肢體溝通,避免過度使用專業術語,更貼近病人,自信態度,有助醫病溝通,第十四堂課,面對死亡,陪伴病家面對死亡,是醫師的責任,安寧緩和醫療推動,死亡學:醫者永遠的課題,放棄急救之前與之後,這本書讓我們知道醫療人員該做哪些事。

文章標題:暑假作業-靈性護理的理論與實務  2016-09-11 20:54:10

護理所關注的是一個全人的整體,包含靈性層面。許多護理理論亦慣常地將心靈層面納入,並建議將之付諸實踐:但在護理實務中,病患的靈性評估卻被大多數的護理人員忽略。這本書來自靈性照護的定義、個人的靈性需求、靈性照護的宗教層面、及護理人員在靈性照護上的角色與照護模式等議題,做了深度的探討並提出建言。適當的靈性照護除可提昇病患生活品質外,亦可增加護理人員的滿足感,終達專業品質促進之目的。 南丁格爾的精神與志業,我覺得南丁格爾犧牲自己照護病人是值得令人敬佩尊敬的,她讓我們有更好的醫療資源,她之前細心整理的資料到現在我們還用的到,南丁格爾的精神很值得我們學習


   1045101046    張景婷  發表(9)筆  

文章標題:歡迎使用E-portfolio  2008-03-18 16:15:43

歡迎參觀我的學習歷程檔案
這裡包含了我的學習紀錄與個人資料
希望大家能不吝指教

文章標題:104學年寒假讀書-心得  2016-02-13 10:24:16

看完德蕾莎修女傳裡面的德蕾莎修女讓我感受到修女不只照顧窮人.生病的人,也把她的愛發送給各界。修女說過一句話:『我們常常無法做偉大的事,但我們可以用偉大的愛去做小事』這句話也告訴了我們說不論你是窮是富還是健康或生病都可以幫助別人。我也覺得修女是一個非常偉大的人。因為我們覺得不可能的事情修女都會去做 他奉獻了他的一生奉獻天主他決定去印度最貧窮的地方─加爾各答,他的責任是服務全世界的窮人 他願意幫助就快死掉的人,就算他們很臭很髒甚至不用走進在遠遠的地方就可以聞到那濃濃的氣味,要抱起一個這樣的病人 窮人不僅需要愛心,更需要勇氣與耐心。但這些事情修女都做到了他從不會說什麼很髒 很臭 我不想要幫助他........等的話。還有修女不僅僅是幫助窮人的不舒服 修女也很努力的教導這些貧困無法上學的小朋友 教他們最基本 衛生 態度....等。也送給他們人生中第一塊肥皂,教他們如何洗澡 修女希望他們生活貧窮但不希望他們生活骯髒。德蕾莎修女做了很多很多值得別人學習的事情但她在1979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上說:事實上,我並非完美得足以領取這個和平獎,然而僅代替這個世界上所有的窮人領取這個獎,相信主也將為此感到高興。即使自己的努力認真都受到大家的肯定卻把這份榮耀給了窮人一點都不會因為她的了這個獎而驕傲 甚至還把拿到的錢給了窮人 修女真的非常偉大他不僅是幫助了窮人也做了一個很多人都做不到的事情 雖然我們很難做到跟修女一樣的事情但至少我們可以再看到需要幫助的人伸手去幫一幫 即使是一件小事也許都可以幫到這這個人度過難關。這本書我在電影跟書都有看過真的覺得德蕾莎修女很替窮人著想即使自己在一開始幫助窮人時被懷疑...等都不願放棄。

文章標題:105學年度暑假讀書-心得  2016-08-19 20:21:15

南丁格爾生長在一個富裕的貴族家庭,備受父母、親友的疼愛,可是她非但沒有因此養成驕縱、傲慢的個性,反而從小就會幫助窮困的人。而身在那麼好的家庭裡卻不固家人反對執意要去幫助需要的人。 南丁格爾是一位眾所皆知的護理人員’上了五專之後才有去深入去了解,直到看完這本書才真正認識到南丁格爾這位對現代護理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的人。在書中不管環境多糟情況多換,他都不害怕前往此地救援。身為一個女性看到那麼多血腥畫面難免都會怕,真的不是一般人可以承受的。但是南丁格爾都會主動帶一群護理人員前往救護。但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快速適應環境難免都會有排斥的感覺,但南丁格爾不僅要救病人,還要鼓勵身旁的護理人員。這感覺真的非常需要勇氣和毅力,但南丁格爾卻不喊苦還是一直鼓勵身邊的伙伴。南丁格爾與她所帶領的護理團遇到了不合理的對待時,對著隊員們說「抱怨是無濟於事的,我們必須省下體力,不浪費在無異的生氣、責備與不切實際的希望上」,想想我們現在的人,總是抱怨這個抱怨那個、薪水太少、課業太重...等等,在這麼多抱怨後,卻沒有做任何改善。情況不會自己就改善的,要的是自己想要改善,就算是再小的改變,或許會對現在的情況有所改變。身在富有的環境中並沒有因為家裡有錢而揮霍無度,反而是希望大家可以,少開一盞燈、少印一張紙,這些小小的舉動,或許一個人的力量很小,但每個人都這麼做的時候,力量就非常的大,如果人的心不要這麼的自私只想到自己的話,現在的社會一定不會這麼的黑暗,由南丁格爾的名言燃燒自己、照亮他人,可以知道南丁格爾的一生都奉獻給基督一生都不顧一切的在幫助他人,這樣的精神真的讓人欽佩。現在很多人都不能按照南丁格爾有這樣的想法,這樣的他也為現在的護理扎下非常良好的基礎,也許當時的她沒有人會覺得偉大,但是在現在的書中或者是現在的護校中都可以看到。也代表了努力其實不會不被看見只是時間問題如果你堅持不了就無法成為像是現在書中很多護理典範的人。以前的偉人很多值得我們去學習以及探討。這個故事也告訴了人們: 真誠的付出是一種幸福,因為只有學習如何付出愛心才會懂得真心對待他人。 作者:林文月 出版社:東方

文章標題:寒假讀書心得  2017-02-06 17:22:24

看了一本書叫「人生如果還能重來一次」,裡面有很多小章節所以挑了自己必較喜歡的來寫心得。裡面說到不要害怕當眾出糗,再聰明的人也會有失蹄。其實免不了大家都不想出糗所以例如上台報告或者是當班上負責的人很多都是說不要之類的... 但其實不是不會是怕自己做得不夠好,會被當笑話。但事實好像業並不如此也許會出糗但往往人都是在錯誤中學習,如果永遠選擇逃避似乎也很難成長因為所有可以學習都在自己不相信自己可以的想法中放棄了。還有這本書也說了不要掲人短處,不要戳人痛處,但長越大似乎這問題也越嚴重,很多時候看到人與人吵架第一句話就是把知道對方的痛通通說出來即使旁邊有人在看也還是都說出來了導致日後彼此遇見只會討厭對方。所以,還是俗語說的好:「打人不打臉,揭人不揭短」,要與他人友好相處,就要盡量體諒他人,維護他人的自尊,避開言語「雷區」,千萬不要人戳人痛處!也不要輕易的給他人承諾,以免造成難以挽回的錯誤很多時候都是不經大腦想過就答應但後來無法給予實質的承諾往往就是造成吵架的原因之一,也許可以在別人開口當下,可以輕輕地搖頭,不避強烈的表示拒絕的態度。做人不必用傷害感情的強烈言詞去拒絕,只要輕輕搖一下頭,把拒絕的意思含蓄化。做事盡全力,做人留餘地,莫在傷口上灑鹽,莫揭癒合的傷疤,先捨方能得,留給別人台階下。做人也別追逐名利容易跌倒,踏踏實實胡得安穩才是一條明智的路。也別落井下石,而要雪中送炭,在人落魄之時,最需要的是理解和幫助,若與你沒有恩怨即使不幫助也別若井下石。有恩怨就該放下因為抓著那些不愉快只會讓自己不好受因為終究你都是在跟自己過不去,你在意的不代表別人和你依樣在意所以導不如開開心心的過生活別抓著過去不放手。忘記別人對你的不好,要記得別人對你的好,做人也別太鑽牛角尖,要做一個靈活的人。不妨再遇到貴人時好好把握,也能有事半功倍的成功。善於吃虧才能占盡最大的便宜,人生苦短不要留下遺憾,掌握做人的原則,做事的技巧,就能營造出圓融的人脈網。

文章標題:校外教學心得(台大)  2017-04-24 21:13:19

對於大體老師無私的奉獻感到感恩,如果今天不是老師的大愛我們也沒辦法看到書本上那些器官、骨頭、血管…等。還有大體老師家裡的支持,在學醫的各界如果沒有大體老師的奉獻也無法真正去了解人體的構造,也許對於讀醫學的學生也是一種很大的不一樣因為我們在練習肌肉注射時,打真正的肌肉很模型肌肉塊是差很多的,所以大體老師真的對我們奉獻很多,心中有很多感謝所以在看大體老師之前就有先默禱心中只有滿滿的感謝。我想我表達尊重老師的方式就是不要太大力地去摸以免損壞人體構造,也會造成之後要使用的學生不變以及不管看到什麼都不用奇怪的聲音或眼神去表達並且時時刻刻心懷感恩。在聽台大老師講解時真的覺得自己所學過的似乎有些遺忘了被老師東點一下西點一下有些還記的起來,有些就有聽過但是真正用意是什麼就沒有什麼印象了。我想都已經教過也考過了不應該給他忘記應找時間去把遺忘的部分補齊才不會枉費這堂課得意義。這堂課我得到了收穫是人體的每一個部位都有它的作用,即使他是小到比1元硬幣還要小但人們卻不可以沒有他。在學習的過程中因為有點好奇大體老師之後他們授課完會去哪裡,跟同學在那說也許做成標本也有人說應該是一直保存到很久吧!因為實在太好奇了就問了旁邊老師說:之後大體老師到哪裡?老師說:大體老師通常會上課一學期,一學期後他們的家人會帶回去火化。也摸到不一定去就一定會遇到的膽結石~其實一直都有聽過這名詞但沒有真正看過,那天台大老師跟我們說:這是從其中一個大體老師的身體中取出,一個小小黑黑的但超級硬的!真的沒有想過跟石頭差不多也算開了眼界吧~在這次的校外教學中對於大體老師無限的大愛感動到因為不是每一個都都可以像打體老師一樣,如果今天換作是我看到我家人因為福馬林的關西皮膚變色我想一定會很心疼,大體老師卻是沒有任何的怨言奉獻他的身體給我們看而且老師奉獻大體時並沒有任何好處。卻還是願意這麼做真的很偉大是值得很多人給於鼓勵及尊重的,在這次的參訪中其實心裡也有有過以後我是否也可以去捐大體讓學醫的領域去學習~但我想了想這個想法很偉大但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去實踐,有很多時候要顧慮很多所以真心的很感謝當天的大體老師如果不是他們當初的奉獻也許今天的我們並不會看到真實的人體構造呈現在我們的眼前。在這次的參訪也知道一定要把自己的身體顧好因為在一個大體老師的子宮裡摸到了一個硬硬的東西,台大老師並無說裡面是什麼只有說可以比較一個正常的子宮和另一個子宮的差別我想那位大體老師應該是子宮內長了什麼,才會在捐大體後被台大老師發現,給我們當比較的例子。在這件事情中我認為平常的身體檢查不可小覷也許不能治癒到很好但能在病情惡化前先治療能讓病情減緩惡化我想這就足夠了。也會叮囑家中長輩一定要去做例行的身體檢查,因為家中長輩有時會因為怕痛或者省錢就不去做檢查身為護生的我應該去體醒他們才對。對於看待人生我想我該更珍惜人生這一生其實說長部長說短不短唯有努力去過我想要的生活努力去做到最好不讓自己有時間去後會曾做過的事情,即便時去的過去也別在糾結於過去因為很多時候人都是在和自己過不去。與其要花那些時間再浪費自己的人生還不如去想想怎樣可以讓自己活得快樂讓自己不處於在低氣壓下。這次的參訪不僅僅只是感謝大體老師和台大老師更多的是感謝學校老師給我們複習出去前也不段提醒我們禮貌 整潔。我想如果以後還能夠去參訪那就太好了因為這個機會是多麼難得阿~

文章標題:臨終關懷心得  2017-06-13 20:09:27

看了臨終的影片其實說真的還蠻有感覺的,也許在人生上一秒你都不會發現你可能將要面臨死亡,雖然每一個人一定都會面對到「生 老 病 死 」,但有時候不是不能接受而是這個過程來太快了~~快到讓我們都很難以接受!也許上一秒還跟我嘻嘻哈哈的人,下一秒因為自己心理或者是身體不舒服而跟家人或護理人員翻臉,甚至會動手打人。其實這樣的情況下照顧的人很累沒錯但是有多累,也不會比躺在床上的個案累。他們也會想說終究都會走到死亡的路為什麼不能早一點解脫,而是每天面對這些化學治療看到自己的家人因為自己身體的變化而擔心。其實面對臨終的個案或家人,陪伴是最好的方式~因為個案身體的種種原因他們並不會想說要吃什麼好吃的,要去什麼可以拍很美照片的秘境!他們想要的就是在人生最後的階段能有最愛的家人陪伴 哪怕一天只有一下下的時間都能讓個案心情更好,面對臨終的人也要發揮自己無限的包容心,因為有時他們也不想這樣對待自己愛人家人或是護理人員只是因為自己太過於不舒服了!女生都會因為約經來不舒服而看什麼或別人他說什麼都會覺得很煩,更何況是癌症末期的人他們是經歷多少病魔的摧殘才走到今天的 所以應該要以同理心去看待臨終的人。

文章標題:暑假讀書心得  2017-08-31 10:06:15

書名:你忘了我,但我永遠記得你 作者:維吉尼亞 貝爾 出版社:心靈工坊 這本書是在描述失智患者家人如何與失智的親人互動及照護,其實在看這本書前自己就已經有相關的經驗了~!家中爺爺也有這種情況,雖然他不會自己開門跑出去但是每每他只要離開餐桌明明已經吃了2碗飯他還是說餓,甚至有次他上廁所他看到旁邊有一個很像果凍的肥皂竟然一抓就塞進嘴巴,接下來就是一連串他身體不適的循環。爺爺他本身還有包尿布只要你一不注意他大便,他就會拿出他的手掌往他的尿布裡面去挖屋子裡就會瀰漫一股很臭很臭的屎味,說真的如果長時間都是同一人所照顧我想過沒多久應該也會受不了,所以還好伯父與父親有說好一人一個月至少還有些喘息的空間畢竟這種情況會多久沒有人會知道。雖然現在已經不會再有這些事情出現,但往後實習或者到臨床去工作這些事情免不了都一定會遇到所以對於爺爺這種情況也不會感到不喜歡。在網路上也有看到一個孫女他照顧他爺爺因為她從小是爺爺奶奶帶大的所以她很怕哪天一睜眼最愛的2個人都已不在身邊,於是他把所有她們在家的生活點滴都拍成影片放在網路上,除了看到爺爺從可以自己行動到需要人照顧的時間快到一個無法想像外,就是他的孫女給了爺爺好多好多的愛每天都會告訴他爺爺很愛他什麼的,我想這就是愛與包容吧!照顧一個失智者很累因為他會重複很多次問過的事情,就連你是他的誰他也跟本不知道,還要每天盯著深怕他做出一些無法挽回的事情。這本書的作者用了正向、樂觀及提供簡易技巧的方法告訴大家他成功的經驗。對於失智的人作者說無需過多的責備也許轉移失智者本身焦點或用不同事物引導他不要老是去問一樣的問題。但如果在無法被轉移焦點的情況下就是換自己需要運動....等去調解自己的壓力,雖然不是每一個人都會忘記親人但這些也都不是失智者願意的,彼此多諒解對方及給予多一點的愛和包容大家一定都會很好的。在書中作者也不斷去鼓勵照顧者不要去沮喪要每天練習就會有越來越好的結果。

文章標題:106學年寒假讀書心得  2018-02-22 11:28:59

通常會被約束的個案都是有意識但不願聽從家人和醫護人員指導才會去約束他們,正因為他們有意識所以不喜歡自己被束縛就會有生氣、沮喪、更失去自尊心 ,更有為了掙脫這些約束反而跌倒。有些醫院不是只採用身體上的約束有些還會採取藥物上的約束不然醫護人員光照顧一個個案就花那麼多時間跟體力還不如讓個案乖乖躺在床上睡覺比較好。當然身體約束他們都是為了保護他們和能乖乖接受治療並非要讓他們生氣而導致受傷情形,但有時候或許並不用時時刻刻都採用約束方法。有些個案其實用轉移他的注意力或使他感到有興趣的事物,他就不會想去拔鼻胃管、點滴、下床亂跑…等。而藥物約束的話我個人覺得比較不妥畢竟老年人代謝就已經沒有很好了加上身體情況不好才會入院還給他們吃那些藥是有點危險啦。如果家人時間上允許的話或許也可以採輪班的方法來照顧或可以請人來照顧個案。不僅僅能讓個案有被照顧的感覺也可以增進家裡的情感和對個案的病情有更進一步了解也可以在醫生來查房時第一時間掌握問題。這樣個案也不會因為身體的不適而產生更多明明自己會做的事情卻因為要反抗自己被約束而變得不會自己去上廁所、說話、自己吃飯。或許我們不能完全否認約束對我們是無益的但是在非必需或緊急的時候我想在家人有能力的情況下我想約束也不是首選的唯一的方法。

文章標題:暑假個報心得  2018-09-01 12:17:40

在還沒讀護理科之前就知道中風不是不可逆的只要好好復健是可以改善的!如果因為中風不能自理自己吃飯或有痰液不能自己咳出來都會造成身體很大的不便如果身邊還沒有親人可以照顧那就更加頭痛了!我看的這篇文章想要提升中風下床改善專案。中風可能會導致一邊癱瘓沒辦法有控制的能力,這樣會讓個案害怕下床跌到的心理障礙!但如果越是害怕越不下床要好起來更是不可能。文中有提到或許缺發衛教工具也是讓主要照顧者不知道該怎麼協助個案的可能,我想醫院可以跟學校配合請學生拍出適合的影片再交給醫院可以讓大家觀看,或是可以請學生到醫院去當志工教導個案家屬及個案,不僅可以減輕護理人員的工作量也可以讓護生學習如何去表達才能讓效果達到最好在一次次的改變方式教導下也會有很多收穫!這些收穫是課本上學不到!都是慢慢用經驗來學到的。在教導的過程中一定會有需要說到台語的時候這樣一來學生也可以替實習前先做準備畢竟當真正去醫院工作不像實習老師還會問你聽不聽的懂台語。我想這個方式應該還不錯啦!至於個案會害怕我想這是免不了的如果我突然失去控制我自己的能力我也是會很害怕,這時候個案需要的是鼓勵及同理心吧!多多和個案交流鼓勵對方慢慢的一次一次來一次不要跨出去太多這樣每一天進步一點我想慢慢的個案就會願意配合,這樣不僅可以減少併發症發生也可以預防關節僵硬我想就達到做作者們的目的了。 陳虹如 、 鄧玉婷 、 張郁琳 、 郭宜宸 、 林幼麗(2018) . 提升腦中風病人首次下床之改善專案.護理雜誌,65(2) ,085-092


   1045101045    陳珮瑄  發表(7)筆  

文章標題:歡迎使用E-portfolio  2008-03-18 16:15:43

歡迎參觀我的學習歷程檔案
這裡包含了我的學習紀錄與個人資料
希望大家能不吝指教

文章標題:寒假作業  2016-02-18 16:38:23

書名:實習醫生 作者:桑耿普.裘哈爾 心得: 這是一篇紀錄裘哈爾醫生在紐約一家大型教學醫院受訓的點點滴滴, 從當實習醫院的第一天寫起, 直到他決定申請當心臟科臨床研究醫師。 在進醫學院之前, 他讀的是物理,從進大學到進攻博士學位, 他已經在物理研究投注了十年光陰, 然而卻時常陷入危機, 不知自己是不是願意繼續無怨無悔的走下去。 在學醫之前, 他已經習慣學術象牙塔過著安逸平靜的研究生活, 但一家人為了追逐美國夢非常努力, 他原本已經拿到物理的博士學位, 卻決定走出學術象牙塔,選擇當個入世的醫生。 原本熱愛寫作的他, 把在醫院的亂象化作文字, 發表在《紐約時報》,這件事不僅引起院方的異議, 他的健康問題也突然出了問題, 也從醫生變成了病人。 雖然裘哈爾醫師一開始對自己非常沒有信心, 甚至一度想要放棄,但也因為它的堅持, 他熬過來了,很多學姐老師都說, 實習多累多累,我也相信是真的很累, 但撐的過就是你的了,撐不過也還是撐不過,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很多職業都不是那麼容易就能夠勝任的, 都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歷練, 才能成為優秀的成功人士!

文章標題:心得暑假作業-那一年 我在重症照護病房  2016-09-07 10:29:27

透過布朗的筆,我們看見護士在照護病人身體(化療所導致的痛苦)和心理(暗夜中的恐懼)之際所面臨的矛盾與掙扎。 泰瑞莎原本在塔夫斯大學,教授英文寫作。沒想到她居然在中年轉業,而且是選擇一般人眼中相當辛苦的行業。她不但當護士,而且是在重症(也就是癌症)照護病房,有時一上班就是十二個小時。 雖然要幫病人把屎把尿,有時更要面對突如其來的死亡,常令人招架不住,但是泰瑞莎覺得工作很有意義,而且她很有熱情,願意去幫助病患不管是在身心靈上,都能獲得妥善地照顧。雖然時常會接觸到死亡,但是她更能體會到生命的可貴,把握當下每個機會,珍惜與家人相處的時刻。 雖然護士常要面對生離死別,但是和病人的互動,若是能幫助病人得到身心的舒緩,她還是會毫不吝嗇地去付出,而且有家人的扶持,讓她在面對工作的難處時,可以有傾聽心事的丈夫,還有願意支持的孩子們。有了強力的後盾,泰瑞莎可以面對工作上的挑戰與艱辛。 護士的工作雖然相當繁瑣與沉重,待遇和所受的尊重和醫生也無法比擬。但只有醫生,醫院是無法運作的,讓我們學習泰瑞莎的精神,在工作上主動去觀察與服務,並提供必要的協助,讓他人可以獲得他所需要的。我們要像白衣天使致敬,謝謝她們充滿愛心,並且犧牲奉獻的精神,來照顧生病的患者,等到我們也是護理師的時候,也要犧牲奉獻,成為一個優秀的護理師!

文章標題:寒假作業心得 - 笑ㄧ笑,把煩惱都忘掉  2017-02-19 13:12:18

每個人都有煩惱,處理的方式也不同,但就我所知很少人能樂觀面對,甚至微笑忘記,大家都耿耿於懷,長久累積下來,反面的力量越來越大,脾氣也越來越不好,其實,你可以忘記的,其實,你並不需要這麼在意的,為什麼要讓這一點小事情擾亂我們今天剛萌芽的好心情呢?繞個彎想一想,何必呢?不如,忘記吧!把這個擾人的煩惱,通通丟掉。 常常,煩惱就是這樣而來的,在我出了門,準備前往一個地方,騎著腳踏車,吹著和煦的風,前方的紅綠燈從綠色慢慢轉成黃色,我心裡同時也盤算著,衝過去,就可以節省掉等綠燈的時間,可是,天意不從,我就眼睜睜的看著黃燈轉成紅燈,那煞那,我真是氣炸了,我在心裡辱罵著為什麼紅綠燈這麼討人厭,為什麼不多等我一會兒,自從我從一本書裡找到答案,我就不再這麼想了,那本書裡大概是這樣描述著:我們可以在等綠燈的時間,欣賞沿途的風景,就這麼一句話,就把我的煩惱都帶走了,我笑著我自己,為什麼把事情想的複雜,再來自尋煩惱呢?放寬心,事情自然會有不同,換個角度思考,煩惱,是不是就這樣消失了呢?或許,你可以試看看。 記得不久前,我看了一本書,書名我不記得了,書上寫著一個窮人,生活困苦,三餐不濟,有一次有個人問他說:為什麼你明明過的這麼貧苦,還每天都把笑臉掛在臉上呢?難道,你不羨慕那些有錢人嗎?他回答說:以前我很羨慕,但是,後來我想了很多,如果今天我真的變成有錢人,那我不就要每天擔心我的家產會不會被偷走、會不會不見,這樣的日子,就算有錢,也未必能快樂啊!倒不如現在這樣子,看完之後,我覺得,他很富有,他的心靈比那些有錢的人更富有,他所擁有的快樂,是用金錢也買不到的,故事說完了,我想通了許多事情,我常煩惱,自己不夠完美,所擁有的不夠多,仔細想看看,又有誰是完美的呢?似乎沒有,四處看看,街頭還有很多流浪漢呢!我擁有的,還不夠多嗎?夠了,我能夠毫無憂慮的上學,我能夠有個舒適的家,這就足夠了,所以我所煩惱的,就這樣不見了,要是每個人能用這種態度去面對所發生的每件事情,那麼問題,是不是就不足以構成煩惱呢?只要轉個彎,世界就會大不同了! 賀德曾經寫道:「由於我們從小就被灌輸凡事必須做最壞的打算,因此,往往在問題還沒發生之前,我們就習慣先在心中煩惱和擔憂。」 其實,我們所煩惱的事情,十件有九件根本不會發生,即便真的發生,只要我們懂得放鬆心情,笑一笑而且從容面對,自然而然就可以把所謂的煩惱通通忘掉。 小時候,爸媽的腦子裡都裝滿了一種概念,那就是到最後結果絕對會是最壞的,思考的方向以悲觀出發,自然而然,所得到的,也將會是最不好的,很多人常常在煩惱還未發生的事情,庸人自擾,人生就在擔心中度過,不停的煩惱,如果能樂觀以對,那煩惱自然就不存在了。 「不論遇到大事小事,不管遇到難過的事還是開心的事,都要記得提醒自己,隨時隨地面帶笑容。要知道,通常會讓自己煩惱的事,很多都是別人無中生有,根本不值得我們煞有其事地將它放在心中。因此,如果能對這些不是煩惱的「煩惱」一笑置之,就不會讓煩惱攻佔你的心頭。」(p.154)

文章標題:106暑假作業-心靈雞湯  2017-09-03 11:18:19

暑假作業 書名:心靈雞湯 1045101045陳珮瑄 心得:我從不認為我是在看一本書,而是「品嘗」心靈雞湯──「護士的關懷」口味。這碗雞湯真的很補,主要由「護理的真諦」、「關於愛」、「關鍵時刻」、「關於教誨和學習」、「挑戰」、「奇蹟」、「觀點的問題」和「謝謝你」等八種原料熬煮三年而成,對於解除疲勞有相當大的功效,但份量請自酌。另外它對心靈的割傷、挫傷有很好的療效。可謂是「有病治病,沒病強身」。它是由許多的經歷一點一滴所滴出來的雞湯,自然它的功效不在話下,而且必須一口一口地細細品味,才能嘗出它多層次的好味道。如果只是把它當成白開水一般咕噜地喝掉,那可能會失去它的效果。不僅如此,還浪費了這碗雞湯了。因此,需要先好好看一下它的食用說明,在聽聽喝過的人怎麼說。如此一來才能喝的健康又安心,也不必擔心有腥味或太油膩。這碗雞湯我喝了足足一個禮拜才將它喝完,每次喝都有不同的滋味,每一口都有幸福的感覺。裡面每一種成份的效果都不同,其中有一個成份對我的效果最好,那就是「用真相來療傷」。在我吸收完它後,我的身體開始暖了起來,像在冬天裡曬著太陽,這種感覺相信有許多人都有過。那種暖意一直持續到隔天早上,讓我感到通體舒暢,所有疲累都在一夜之間就消失的無影無蹤。在它的成分標示欄裡,有標出每個成份的效果,讓我們更清楚它的功效,才知道要服用多少份量。喝完這碗雞湯後,我的五臟六腑彷彿脫胎換骨一般重獲新生,連我萎縮的心靈也能茁壯,使我找到了人生的新目標、人生不只是追求金錢、權力上的成就,幫助別人時,可以使心靈充實。幫助別人不只是付出,也會有收穫:一聲謝謝、一句感謝還有他們的祝福,這就是人生中最大的收穫了,不是嗎?其中有段話使我原本平靜的心靈產生漣漪,那就是「我只有一個人,但至少我有一個人的力量。我沒辦法做好每件事,但至少可以做好一些事。就因為我沒辦法做好每件事,所以我要把自己能做的事先做好。」這句話,是由一位名為海爾的人說的。我以前總以為自己笨手笨腳的,什麼事也做不好。但看到這句話時,我彷彿被磁鐵牢牢地吸住,久久無法移開我的視線。以前的我總是往壞處想,但看完它後,我的想法有一百八十度的轉變,原來同一件事由不同方面看待它會有如此不同的結果。此書讓我的生活目標轉向了,幫助別人成為我的人生大志。看完後我立志要日行一善,努力不懈,直至生命的終點。

文章標題:106-2寒假作業  2018-03-01 23:59:48

此篇探討運用治療性遊戲幫助兒童,在各方面都還未發展完全,也缺乏對疾病的認知,藥物的壓力 和治療的身體傷害和疼痛及陌生地方與陌生人都照成兒童住院的恐懼,而透過治療性遊戲,藉由遊 戲的方式來降低兒童在之治療中產生的不安及心理恐懼。 在過程中,遊戲可以表達較真實的自我,了解兒童的情緒,取得兒童的信任感,從中協助調適,有 效幫助兒童恢復或更進一步治療。用治療性遊戲方式讓兒童能夠了解縫合過程、減少恐懼、激發勇 氣、從中鼓勵其接受縫合治療;縫合過程中透過講解、緊握雙手、口頭鼓勵、引導數字轉移注意力 與增進安全感,幫助其順利完成縫合。住院或手術對兒童而言是一個充滿壓力與威脅的經驗,而門 診手術病童在未經溝通準備下,於術後恢復室常出現哭鬧、抗拒行為,透過術前提供訊息能增加 家屬因應,並運用治療性遊戲於手術後照護過程中,提供病童更好的支持與整體性照護,降低術後 哭鬧與焦慮。哭鬧時間越久容易造成口腔、呼吸道分泌物增加,除了提高呼吸道併發症的風險以外 ,對病童及家屬來說,也是極大的壓力及風險。學齡期兒童面對手術後因身體受傷害與疼痛而哭鬧; 面對自己孩子須接受手術以及疾病需接受醫療診治,最易讓家屬感到焦慮,緊張的情緒除了無法 安撫病童外,常出現思緒混亂,注意力無法集中等情形,使得對於衛教說明的瞭解程度也會明顯下 降。研究顯示,手術前有準備的兒童,與未經準備接受手術病童,相較之下,有更好的恢復與調適 病童與家屬面對手術焦慮均明顯降低。故應協助病童家屬在術前使 用病童能夠理解的語言,說明手 術的目的。手術當天攜帶平日熟悉物品能增加安全感,減輕害怕,如此使家屬對術前的準備及術 後的照護更為完整,也能夠降低病童的焦慮及負向情緒行為。治療性遊戲是指在基於心理動力學、 發展學與認知理論模式下成人有目的使用各種遊戲 與病童溝通,運用治療性遊戲須考量年齡及發 展階段,以最佳象徵性扮演及語言幫助病童了解所處情境表達焦 慮感受,適用於病童住院、手術 及治療前準備。

文章標題:106-2暑假作業  2018-09-08 02:18:46

學術寫作能力應是護理人員不可或缺的基本素養,然而,在護理教育過程中,雖有中文語文能力及情意涵養為課程指標,仍較無法提供完整的學術寫作訓練。若能有學術寫作專門課程,對學術寫作與專業知識的養成亦是相輔相成的關係。雖大多數的臨床護理人員都接受過學校正式的個案報告課程,但在臨床卻因為真正實際完成一篇個案報告,以及護理人力的嚴重缺少,還有著輪班的工作特性,影響護理人員參與正式的個案報告撰寫課程的動機及成效。台灣現在的基層護理人員臨床專業能力的進階制度,要求護理人員該具備的能力是指護理報告的撰寫能力,其中「個案報告」是個案護理經驗的分享,雖然很多護理人員皆有很好的護理經驗,但也都是不擅長於文筆表現,亦會讓護理人員能力進階制度中比較困難的一部份。文中有提到影響到護理人員缺乏撰寫個案報告之意願,與是否有夥伴或訓練、是否有老師教導,以及是否有鼓勵的正向環境及足夠的時間等相關。幫助護理人員有意願去完成這份報告,以及克服當中的恐懼及阻礙,是每個機構及上司皆需要去關心的一部分。除了護理人員本身對個案報告的正向態度,是影響其撰寫行為的主要因素外,其中文獻指出若能在護理人員撰寫過程中,給予可利用資源及上司或同事的輔導撰寫,那麼即可減輕護理人員這方面的困擾,日後也許不會再排斥完成個案報告,也能增加完成的意願。實作主義,是以建構主義為基礎所衍生出來的教學模式,重點在於讓學生在實作的活動中直接學習,透過引導學生建構知識,讓他思考並了解,從做中學、談中懂的理念來獲取知識,並非被動地由外界所灌輸知識,此理念就是讓學生成為學習之主角,強調師生互動,已不是以往的填塞式學習法,教與學兩方交融相互反饋,營造出良好的學習環境及成效。以個案報告為例子,學習者或許能背出個案報告不同的理論,或是評估之結果與差異,以及護理計畫要以病人為中心,但卻無法將實際護理過程的經驗落實於文字,提供護理經驗給同儕參考,因此本篇嘗試以不同於以往傳統的教學方式,改以實作導向的學習法,進行個案報告課程之訓練,亦希望能有更好的成效及反饋。


   1045101044    賴彥良  發表(9)筆  

文章標題:歡迎使用E-portfolio  2008-03-18 16:15:43

歡迎參觀我的學習歷程檔案
這裡包含了我的學習紀錄與個人資料
希望大家能不吝指教

文章標題:104年學度寒假讀書心得  2016-02-21 22:19:09

書名:呼叫助產士 (CALL THE MIDWIFE) 作者:珍妮佛‧沃斯 書名:命運治療師 作者:長谷川泰三 讀後心得: 看完這兩本書其實感覺不錯,兩本都是作者親自經歷的事,所以有種親身經歷的感覺,讓人在閱讀的時候會不小心跳進當下的狀況,讀起來也很過癮,可是這兩本書卻是兩極方向的書,一個是一開始就是幫助人的助產士,一個是從自殺慢慢變成心理諮詢師而幫助人的心理諮詢師,可是這兩本書,在轉變或是敘述事件的時候就像我說的令人深陷其境,猶如到了現場,這也是我喜歡看書的原因,去幻想,去追尋世界的腳步。 助產士在50年代的倫敦碼頭或許不被歧視,但卻要面臨各個產婦的問題,棘手的事情,但卻也深入了當時環境的無奈,沒有避孕措施,使得懷孕就懷孕只能生下來,當時產科並未發達,但卻有了受過專業訓練的助產士,用他們的專業和經驗去為每位家庭迎接新生命,家庭不願去醫院,因為大部分的醫院是濟貧院改建的,聽說那裏有的是可怕的體制,家人進去一輩子都在也見不到,當時的環境惡劣,貧窮到不行的人不適自殺就是到那,而房子一家只有兩間房卻要養7、8個孩子甚至到24個孩子都有,賣淫荒誕的時代,作者用親經歷的手法寫下那個時代的過程,感覺你就是在當下。 原本是一位家庭破碎,並且車禍後要坐輪椅的人如何變成幫助他人的心理諮詢師呢?作者的親身經歷令人看了會忘不了,尤其是又有相同經歷的人時,看得會更加入真實,因為面對不了自己的雙腿沒了自由,無法做任何事,覺得世界都對他不好,沒有可能會有人對他好,再經歷了貴人的相助使他對世界保有期待,過程中屢次自殺未遂,卻又在未來路上成為幫助人的超人,也許有人認為藥商腿才能當超人,但我想即使沒了雙腿也能當上人人羨慕的超人。 我還蠻喜歡書中幾句話的,呼叫助產士中,選擇做個看不見事實的傻子,那是個正確卻不傷環境感情的一種方法。事情應該會有好結果,也一定會出現好結果,而且,無論是什麼都應該會有好結果,這總信心應該每個人都要有。命運治療師中的一句謝謝牽絆起來的溫柔人們,在幫助之後一句感謝會令人覺得心曠神怡,也深信溫柔的人有那顆助人的心。

文章標題:104年學年度暑假讀書心得  2016-09-08 15:35:46

書名:牽著天使的手-17個慢飛家庭故事

作者:林美瑗

讀後心得

世界上有許多種不一樣的人,不一樣的種族、身分、性格或...膚色,但是這都不能改變甚麼,因為我們就是人,而在這過程中也有許多經歷痛苦磨難需要幫忙的人,只是我們願不願意伸出那援手。

在這些需要的家庭中,我們的確不能感同身受,我們並不是真正的了解他們到底過的是怎樣的生活,更多更多的人更是視而不見,不願接受事實,但是當自己如果願意去嘗試去了解時你會發現其實在這些家庭中他們對待孩子的方式,幾使是更大的失望但是他們付出的是跟每個父母對待孩子一樣的愛,看完這本書會發現,或許外表很好但不代表他就是好,但也不是代表不好,而是去睜開自己的眼睛看清楚看仔細,不要讓現實蒙蔽自己的雙眼,或許下次當自己遇到時,請你用寬容的心去面對,別再用所謂的正義來綁架他人,別用天譴甚麼的來言語欺負那些父母或是小孩,他們的辛苦事只有他們親身經歷過的才懂,不要再假裝自己知道這一切,因為他們真的只是需要把他們憶起當成一般朋友對待,用心的與他們交往。

在這個世界上要去接受很多事很難,我知道,可是當自己願意去了解時,或許會有不一樣的事情發生,只是自己願不願意,世界其實很大,去試著接受生活周遭的每一個事物去了解一切你還不知道的事情,也許很難也許討厭,但用願意的方式去做收穫就會發現不一樣,這些家庭們他們一生能做的就是為自己的小孩付出所有,為的就是讓孩子們能得到最好,而不是選擇放棄,所以試著去做一切想做的,不要放棄,一但做了就往前衝不要回頭。



文章標題:105學年度寒假讀書心得  2017-01-29 20:26:48

書名:擁抱怪物 作者:David Miln Smith&Sandra Leicster 感想: 心理障礙,也就是心靈上的怪物,無疑的是我們心靈上的最大敵人,它使我們的生活變得行屍走肉、索然無味,更使我們的理想冰封了起來,就連自己都覺得自己變得陌生了,心理障礙就像聖地前的衛兵一樣,是我們人生的地標。唯有突破,方能肯定自己、重新拾回信心及活力,並突破自我,找回自己,真正擁抱快樂與夢想。 無可否認的,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生活雖然變得更加便捷,但比起以前那種大家互祝社會安寧的日子,似乎已慢慢蛻變成自掃門前雪的時代,衝突和對立也日漸上升,但我們不能故步自封,應該要與時並進,所以藉由書中的五十二個練習題,透過自我的思考,交換彼此的意見,並付出行動,不要只是紙上談兵。 在擁抱怪物的計劃中,共包含了八個主題,而暖身活動是我最喜歡的主題,其主旨就是要為自己訂定一個目標。布利斯˙卡門:「給我一個目標,這樣我就可以投入,這樣目標將不再是目標;那是愉快,那是藝術。」目標,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很重要,有了目標就有努力的方向,生活也會變得更充實美好。在暖身活動中,有一個練習叫做誠實無欺,它所要擁抱的怪物就是「否認」這個名詞,孔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自己應當清楚自己的優缺點,才能面對這個怪物。在這個活動中要列出自己的十項優缺點,並從中各挑出三個最重要的,也就是最想擁抱的怪物,藉此讓我對自己有了更深層的了解。 那個害怕挑戰新的難題、缺乏自信心、對於每一件事都抱持著懷疑的態度、害怕丟臉以及害怕被同學當面回絕的我,如今已慢慢的突破那道心靈的藩籬,擁抱怪物後,讓我不再害怕迎面而來的問題,也讓我重新的認識了自己。其實,擁抱怪物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逃避,逃避後問題還是存在著。何不妨擁抱怪物,或許怪物會回頭擁抱你,給你更多意想不到的收穫。

文章標題:給大體老師的一封信  2017-04-27 20:06:38

其實我非常開心的能到台大拜訪大體老師,謝謝他們為了這個世界的付出,讓我們有機會能夠更加了解人體的構造,或許平常都是抱著謝謝或是覺得還好的心態去面對,但這次得旅程深深地讓我覺得要是沒有了他們這樣的舉動醫療哪會越來越厲害,何時我們才能知道人的奧秘,唯有真正的去面對去感受去接觸才會知道人的珍貴,要是我讓許多人觀賞我還不一定能做到呢,所以我覺得他們的偉大是值得的,這次的旅程從原本的好奇到專注的心,只有滿滿的感謝,或許未來有可能我也會希望我是那其中的一個,為了這社會付出一點小小的微薄的心意。 為此我還特地的去搜尋大體捐贈所需要的資料呢!原來符合資格可不是那麼容易通過,要不能開過刀阿等等,阿需要怎樣怎樣的,然後泡著福馬林一年等等這些注意,在研究完之後還會由醫學院親自的做處理為了就是尊重這些老師,或許對平常人來說還好,但是卻對我們來說是更深地的了解,要不是他們我們哪可以學習的更多。 過程中其實還蠻愉悅地也非常開心得到了從書裡得不到的東西,只有實際的去看才能真正的了解和學習到,不是只是書本教學不是死記硬背,而是實際的看、摸才去深深知道這些地方的位置及他們的功能,過程中去發覺原來我們人的身體是這麼的奇妙是這麼的厲害,真的能夠在人體裡裝下那麼多東西,而每個器官、神經、肌肉、骨骼都有應該的作用,不是一個就能活而是擁有著像是一家人的感覺,缺少哪一個都是不行的,要是沒有大體老師的付出,我們哪可以知道那麼多呢! 或許現在我還只是個乳臭未乾的小護生,但是透過這次的旅程讓我知道如果不去了解這些構造不去明白我們生理機能,那我們怎樣才能去明白一個人如果發生事情我們能去協助並且判斷,要是沒有理解這些事情我們如何正確對那些病患做在醫院的最後一道防線呢,才能再有人發生危險時給予幫助,在未來的路上,這場大體老師的課,永永遠遠的深深記在我的腦海中,福馬林的味道,那些的觸覺與那些尊敬的老師們。 人的一生說長不長說短不短,有時候還是要為了自己努力闖一下,也讓我更堅信著再等到我可以作主的那天我一定要簽下器官捐贈或是大體捐贈。 曾經或許會懷疑或不明白,但現在卻迎刃而解,竟然選上了這個科系,就要好好的努力地讀完,才不會浪費這次難得的旅程所給我的體會。

文章標題:臨終關懷影片欣賞心得-鐘  2017-06-13 22:33:33

今天要分享的心得主題是關於一個已經得到癌症的人已經要臨終的反應和如何改變心理的一步地微電影,而影片的名稱也使用了臨終的『終』替代成『鐘』,時鐘也代表時間的流逝,總有一天大家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只是每個人的方式都會不一樣,也不是每個方式大家都會喜歡,過程中我看了他經歷了憤怒期、憂鬱期到了最後的接受期,因為憤怒自己為何生病而常常莫名地把脾氣發在別人身上,為甚麼是我我明明好好地為什麼以此類推的問題出現,而影片得到癌症病人你可以看到他一直在修理時鐘,卻又一直修不好,就像是在訴說著這位癌症主角怎樣都修不好的狀況,不管是在身體、心理都是一樣,直到有人願意耐心地修理,而發現原來他也是可以好的,我是可以的,於是影片後面主角接受了他的癌症,雖然還是無法避免離開的這件事,但我相信他的身心靈都是像時鐘一樣被整理好了,臨終的病人要的不多只是希望有人可以好好地陪伴他身邊給他鼓勵給他支持這樣就足夠,我的父親也是癌症過世,或許現在看到影片時會突然想起,但這讓我感受到幾使他在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否會離開的狀況下能保持著樂觀的心情,就算難過,我想我也不會知道,有時候仍然會想起他離開的那天我卻無法看見他的最後一面,這不管對誰都是無法忘記的一件事,所以能夠陪伴時,務必要好好陪伴,每個人的反應不同,所表現出來的樣子也不會一樣,他們只需要最親愛的人在身邊就夠了。

文章標題:105學年度暑假閱讀心得  2017-09-01 22:12:56

書名:人情之美、改變人脈關係的14堂課、受傷的醫者

作者:丘彥明、高文彥、林克明

文章:從衝突到互惠-薩特人際關係理論的演化; 專科護理師人際溝通能力、組織溝通滿意程度與自我效能關係之探討; 治療性人際關係養成歷程要素之探討

註:文章皆自華藝線上圖書館

作者:紀如曼、(張艾玲;許秀櫻;顏妃伶;張淑真)、(蕭淑貞;張凱雁;戎瑾如;康云瑄)

【讀後心得】(至少500字): 人際是甚麼?而我們在生活中又是把它當作甚麼?當我們在人際關係發生問題時我們又是怎麼處理?當自己讀上了護理在未來與病人溝通又要如何去建立良好的關係?

人際關係就像一顆球一樣,圓潤平滑;有時候又像有菱有角的三角形、正方形、多邊形、帶點粗糙;有時又像水一樣,來去自如,誰也阻止不了,對我來說這就是人際。對人我們能像球的表面異樣光滑圓潤有光澤,那樣必定能相處融洽;對人我們能像有角的形,話中帶刺,處處如針氈一樣,讓人感到痛苦不堪;對人我們能像水,放下身段,柔而迅速,必定能造福很多事,它就是個多變化的黏土任意你想要弄成甚麼樣都行。

在生活當中我們又是如何去看待,當我們覺得有人做時尚、最好的東西時,自然就能交到一堆知心的朋友,只要我做了好像很炫的事,我就很厲害,當然我一群玩樂就有朋友了,當我很會穿搭又長得好看時,不是我去找他們當朋友,是他們要來找我當朋友,對我來說現在這個時代的人際已經不能叫人際了,而是要叫做名為「虛偽的酒肉林池」,人們太常把人際當成是一件你不跟我們一樣你就不是我朋友,你不跟我一起做這件事你就不是我朋友,就算這件事情根本不對也是一樣,瞬間變成了一件交易的事情,對現代人來說朋友已經不叫朋友,因為他們要吵就能吵到翻臉甚至覺得對方當初做的根本就是怎樣怎樣,而不是一起去找解決的方式,然後和好,那樣沒有利益的是不會一吵架就說對方壞話的,現代人往往都是戴上面具來者不拒,撕破臉了,那麼就再見不聯絡,直走右轉不送之類的,所以人際到底是甚麼,要現代的一個國高中生甚至是大學生他們也應該答不出一個所以然吧!因為時代發達網路的發達讓人已經不瞭解人與人面對面的互動及悸動了。

回歸正題,人際又跟護理有何關係,怎麼會沒關係,面對病人不用建立關係?面對同事不用建立關係?面對醫師或是長官不用建立關係?面對家人不用建立關係?怎麼可能,通通都要有關係,人在無時無刻每個階段都是需要去建立關係的在這裡人際就不單單是朋友這樣單純而是會有很多複雜的因素,可是不管怎樣都要努力去克服,回歸正題,這個暑假的實習我學習到最多的不是技術不是多厲害的東西,而是一個單純的溝通,它也算人際的一部份,說簡單簡單說不簡單不簡單,最主要的是如何克服與不熟的人開始你們的第一句話,一開始真的有點困難,因為害怕還有無名的壓力,所以其實對面對病患時是會有恐懼的,在跟病患溝通時很怕他們的不諒解等等之類因素,所以這就是我們要去面對的問題,每個人都會怕跨出那一步,但是卻沒有想過跨出去的那一步後,或許不會是自己想那麼多的壞,在台灣而言,自信往往是我們的問題,有莫名的恐懼也是正常不過,但是,卻不教我們如何去解決這些問題,而是覺得就是那麼普通,因為自己已經出去了,卻覺得其他人也是簡單的就能跨出那一步,在護理的實習過程中,其實就要對自己說,幾使病人態度不好但是他依舊是你的病人,就算他討厭我也要盡力做到最好讓他認可,在與他溝通時就是盡量跟他說說話,時間久了,我想一定能夠打動他的,不要去害怕那些未知的結果,因為往往這樣就會喪失了很多美的種子,護理很累,跟人溝通更累,因為他們不只是在專業上要很專業,在與病人和家屬當中有要來去自如,護理師就像圓球、有角的形邊、水一樣,收放自如,所以如何建立關係呢?這是沒有一定標準答案,可是確定的事,只要積極、努力、微笑、還要放下身段,那麼建立關係並不是那麼困難的一件事情了。



文章標題:106學年度寒假閱讀心得  2018-02-28 22:11:31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五護三甲 學號 1045101044 姓名 賴彥良 書名 以病人安全為服務導向之護理倫理議題 作者 李選 、 張婷 出版社 財團法人澄清基金會 出版年月 2011年 10 月 索書號 004-011 ISBN 1813-6702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1護理人員位居醫療照護第一線,是提供直接照護的最大族群,然其專業知能與健康狀況之良窳為 影響安全照護品質的關鍵。 2因健保制度下,醫院為嚴格控制營業成本,刻意壓抑護理人力編制,護理人員於白班或夜班分別 照護12-20位病患,除難以提供以人為導向的安全照護環境,且忽視工作者身心健康而被稱為 『血汗醫院』。 3在醫護人員工作忙碌、文化敏感度偏低、語言能力不足、職業優越感、種族歧視或醫護病間人際 關係疏離下,難以提供人性化、即時性與符合其文化需求的照護。 4、安排師生以病患安全為導向之服務模式為案例,進行討論與辯論,經由教育方式以提升學生對捍 衛病患福祉的勇氣,日後就業時方能以積極與主動的態度,捍衛病患之就醫安全。 5醫療環境管理必須以「病人安全」為考量,環境管理的項目包括:醫療廢棄物處理、工業安全衛 生管理、毒化物管理、廢水污染防治、環境清潔與查檢、病人感染管制等,醫療環境中應對以上六大項目建立安全管理系統。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在這個時代其實有很多事情是我們所不能控制的,或許在護理的方面有許多事情好像都已經成定局 了,在各方面又學習的不夠,使得我們真正的在護理這條路上是非常艱辛的,因為對人對事對一個 新手護理師或者一個小護生來說都是困難的,因為學校並不會太過深入,只懂得跟我們說這樣是對 那樣是錯,有事情發生就找老師,就不會主動讓我們想辦法,思考一下當你成為一個專業有執照的 護理師,卻連如何和病人正確的溝通都不會,還要面對一堆人,一堆無理的病人,還有一堆瑣事, 相信我你很快就想要跑了,因為你的實習就是相信有老師幫著,大多被罵一下,甚至在螫個教育下 這樣的設定卻對許多人來說,或許就錯的吧! 回歸到了正題,在許多護理人員來說,我們站在第一線,但是真的有多少人真心地為病人努力, 在整個壓榨的環境中,實在有太多人蠻橫不講理,不管哪個職業都是如此,因為大家都想要當那個 『尊榮的享受者』,也因此就會出現許多不合理的事,因為別人都這樣了,那我也就算了,或者都聽 他的就好啦,可是…這樣的你,是保護了他的利益還是破壞了你的道義。 在我看來,一個護理人員,他或許在學校功課不好沒關係,但是要懂得如何把一個煩躁的環境營造 出快樂的氛圍,當你用愉悅的心照顧病人,我相信病人是可以感覺的到的,但又要在適合的點做 出最合適的事情,雖然在台灣的環境護理工作實數不易,或許歡樂點這份活感覺也會不錯。 在自己的生活中加點火花,這樣做起事來才會有幹勁。 人生中大多時候遇到的事,都是可遇不可求,有機會就該好好把握。

文章標題:106學年度暑假閱讀心得  2018-09-09 23:34:52

主題:三年級專業科目相關的議題-產婦

文章名稱:初產婦與早產兒建立親子依附關係之護理經驗、提升無痛分娩待產婦女下床活動率、比較產婦與護理人員對母嬰親善醫院十大措施之看法

作者:黃依晴    邱慕蓉、盧貞伶、蔡秀雯、張玉婷     曾端儀、林玉華、周汎澔

讀後感想:

在我的想法中,女人是個偉大的存在,如果沒有她們哪來的我們,生產更是一件非常令人興奮的事情,對我來說能夠更加的了解每個懷孕的女人以及生產過程中能夠讓我非常喜悅,因為那是值得開心的,所以我的主題這次也會採取產婦,在即將臨盆的婦女中有各式各樣的照護,但是哪種照護才會最好且能夠讓婦女及小孩都好呢?我覺得並沒有,因為有時候我們不可能顧到全部,能夠做的事情就是把最好的情況控制到做好,不是說什麼東西得給做好,這未必是對孕婦及小孩是最好的,這也讓我更想付出行動去幫助更多有需要的孕婦以及胎兒,在台灣,不對甚至有許多國家對於男護理師碰觸女性病人還是抱持著一些戒備,所以對於我來說其實是有點難過,因為我想要成為助產士,想要幫助更多孕婦,迎接許多新生命,但是卻不能與醫生並行,許多人覺得醫生就是專業,而助產士、護理師是不夠的,尤其對男生的護理師男生來說他們會覺得男生不能碰女生,我真的很問號?對於專業上我覺得不分性別是不能夠歧視,為何女生就能照顧男生,而男生就不能顧女生?男生也是有權利說我不要女護理師阿!只是社會習慣了,助產士也是護理師也是,或許我的想法是很單純但是在別人眼中會是如此嗎?可說不定,婦產科男醫生可以為何男助產士、男護理師不行呢?

出處:

黃依晴(Huang, Yi-ching)(2011)。初產婦與早產兒建立親子依附關係之護理經驗。領導護理,12:2,072-082。

邱慕蓉(Mu-Jung Chiu)、盧貞伶(Chen-Ling Lu)、蔡秀雯(Hsiu-Wen Tsai)、張玉婷(Yu-Ting Chang)(2016)。提升無痛分娩待產婦女下床活動率。領導護理,17:3,071-083。

曾端儀(Tseng,Tuan-I)、林玉華(Lin,Lu-Hua)、周汎澔(Chou,Fan-Hao)(2015)。比較產婦與護理人員 對母嬰親善醫院十大措施之看法。領導護理,16:4,021-042。

 




   1045101043    邱姿瑜  發表(8)筆  

文章標題:護理典範  2008-03-18 16:15:43

南丁格爾是位新時代的獨立女性,並且保有堅毅祥和的特性,她對於病人來說就像是和煦的陽光,她的平和、慈愛更是為病人照亮了一盞明燈,即使她的人生充滿困難的挑戰,但最後他人讓那些曾反對她的人心服口服,並讓全世界的人們景仰她,讓她傳奇的一生永垂不朽! 在家人的衝擊和使命感夾縫中掙扎,南丁格爾的精神著實令我們欽佩,她在從事護理工作的重重阻礙和她革命性的建議和做法實在讓人印象深刻。像是她在幫助貧窮人家和生病婦女委員會工作時,因為她上流社會的身分使得她的工作能力屢遭質疑,上層的委員會財政更是混亂不清、管理也不上軌道,但南丁格爾盡力奉獻自己,從不落人後,還為了醫院的收支節省開銷,並且打掃廚房、洗滌各種毛織品、親手配藥‧‧‧‧‧‧等。她的事蹟甚至已在倫敦漸漸被宣揚開來。 另一個事件是在英法克里米亞戰爭時,南丁格爾被任命為「婦女護士團團長」,帶領護士團在野戰醫院執行護理工作,再任務剛開始時也是頗為不順利,先是護士團隊對她的不諒解和不以為然,後是醫生的排斥,最糟的則是醫療環境和設備,再加上上級管理組織的軍費緊縮,工作確實困難,斑駁的牆壁、潮濕的霉味、未經打掃的走道、一部份經過火災摧殘已成斷壁殘垣、不堪使用的建築,最後變成了垃圾的堆積地,散發傳染病令人怵目驚心,還有資源嚴重不足的問題,都是嚴酷的考驗,南丁格爾就在這樣的情況下改善環境並不眠不休的工作,再她的努力之下,醫院終於有了提升,伙食也有了改善,傷兵們更是感動落淚,而南丁格爾的心中也是充滿了喜悅,她曾寫了一封信抒發她的快樂:「經過幾番忍耐與等待,我們東於在醫院中正常展開作業了。醫院裡特別的膳食,正由我們積極全力的改善,除了合力清掃大病房之外,所有清掃用具都由我們提供,傷兵們的衣物和日用品也由我們供應與清洗,院方允許我們重新替骨折的傷兵包紮,同時,醫院中也開始可以留宿,另外,我們還故及死者未亡人及傷兵的妻子,盡力提供救助,更重要的是,我們出錢出力,整修了一間廢棄的兵舍,解決了收容八百名傷兵的問題。‧‧‧‧‧‧」在戰爭結束時,南丁格爾的歸國更引起一陣軒然大波,受到維多利亞女王的召見,許許多多的榮耀加諸她,人們也崇拜她,但他仍致力於醫療工作,並成立「南丁格爾護士學校」奉獻一生直至辭世。 南丁格爾曾做過更多的事,是數不清的,也不能用筆墨一語道盡的,她的作為令人感動不已,並且樹立了新女性的典範,發揚了慈愛、堅毅、努力不懈的特質,她是每一個人的楷模,她的精神真的值得我們來學習和效法!

文章標題:104學年度寒假讀書心得  2016-02-18 22:53:47

德雷莎修女傳 千葉茂樹 其實這本書在國小的時候就有看過了,但是那個時候還不是說真的非常懂,可能只是覺得德雷莎很了不起,是一個值得我們去學習的人。可是現在再回頭來看這本書,加上自己讀的是護理科,也更懂裡面的內容了。德雷莎在小的時候,曾經問過爸爸,有沒有可以治好貧困的藥,而爸爸告訴他,世界上並沒有這種藥,如果能夠發明這種藥,那我一定會非常高興,從那個時候開始,得雷莎就和爸爸約定好要想辦法達成這個夢想。長大後的德雷莎發現,治療貧困在也沒有比愛心更有效的藥了,其實幫助需要幫助的人,不管年紀小還是大,只要有心,不管是捐一點錢,還是出一點力,對他們來說都是很大的幫助,我們每一個人都真的應該要學習德雷莎修女精神,為需要幫助的人著想,不看不起他們,時常關心,把他們當成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姊妹般的關懷,或許這對我們來說,可能只是一件很簡單很容易的事情,但是這可能會讓他們心中感到溫暖和希望。

文章標題:寒假作業  2017-02-19 01:36:54

關於情緒管理: 會不會情緒管理對一個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也會影響很多東西。一個人快不快樂這也跟自己的情緒控制有關,你用什麼樣的心態來對待這個世界也就將會得到什麼樣的人生。如果現在是悶悶不樂的,那就調整一下自己的情緒,和自己的心態,慢慢地,你就會發現身邊的一切是如此的美好。所以有的時候真的只要冷靜一下,想一下,調整一下自己的情緒也就可以發現有的時候事情不是自己想的那麼嚴重。得到的,失去的,也都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淡忘,把快樂還給自己,讓心靈自由的飛翔。有的時候一個人的心態或情緒控制了一個人的行動和思想,同時也可以決定自己的視野、事業還有成就,不要給自己的內心設限,正如同天空沒有極限,你的心也可以像宇宙一樣寬廣遼闊的!

文章標題:大體參訪心得  2017-04-28 01:05:09

這次去台大參訪,讓我有成長的感覺,不再像是一年級的時候還不是太懂關於護理的東西,而且一年級的時候讀的專業科目也沒有那麼的多。在這次去台大參訪之後也應該算是很震撼!這是老師平常在上課還有在課本上學不到的一個特別的經驗,而且在那個時候心裡面也只有滿滿的感恩還有敬佩!大體老師真的是非常偉大的老師!每一個人的身體都是獨一無二的,也很少有人會選擇把自己的身體交給一群不曾見過面的陌生人,而不是選擇早日入土為安。我想,成為大體老師不管是對人還是對家庭,那份勇氣和決定都是很值得去敬佩的!大體老師用他們的身體直接來教導我們,而我們看著老師將皮膚翻開,指著人體內的器官,讓我們對人體的構造和結構可以有更深刻的印象。大體老師們如此無私的付出,也讓我感覺和體悟到人體的奧妙!看著老師們認真的在介紹在課堂上只看過圖片的例如:小腸、大腸、子宮、心臟之類的器官。還有神經、跟血管。還讓我們試著去摸摸看神經跟血管摸起來的觸感跟差別,是差在哪裡。在課本上你也只能用背的因為你根本沒有摸過。可是現在我可以比較不用用死背的,因為摸過所以比較了解,也會比較有印象。例如:血管摸起來會是空心的,而神經摸起來卻跟血管差很多。還有像是心臟跟腦這些也讓我看到真正的樣子,而不是一直看課本上的圖片或是網路上的影片。但是其實如果我是大體老師的家人我想我會很不捨但是又會很驕傲。雖然會是很矛盾的,但是如果是自己的家人在去世後不是入土,而是要讓學生們解剖,可是另一個想法是自己的家人這麼做是對醫學有貢獻的,這一定也會很驕傲的,所以我想這一定是很複雜的心情!最後要謝謝學校安排這麼有意義的課,讓我受益良多。還有最感恩的大體老師,謝謝你們無私的付出讓我對人體有更具體的了解!

文章標題:臨終護理  2017-06-14 11:14:09

每一個人在人生中都會經歷的過程。但是每一個人在面對死亡的反應都是不一樣的。其中不同的年齡對死亡的認知跟理解也不同。在嬰兒期不了解時間與人的關係,也不了解永久分離的意義,所以死亡對嬰兒期比較沒意義。在青少年期的時候可能會認為死亡會發生在比較年長的人的身上。在老年期的時候大部分老年人較中年人跟年青人對死亡的知覺比較高,然後對死亡不焦慮比較低。但是對家人來說也是一件要花時間去接受的事情,幫忙病人完成一些還沒有完成的事情,跟想要做完的事情。而護理人員在照護臨終的病人的時候,也需要具備敏銳的觀察力和正確的評估技巧,還有提供身體清潔與舒適。不單單只是完成醫囑上的工作。也有在病人及家屬心理上及靈性上的需求。在影片中講到的“四全”,有全人照顧,全家照顧,全程照顧,全隊照顧,也讓病人的生命得到最大的尊重!

文章標題:暑假作業  2017-09-03 22:49:29

由於人際關係相當複雜,所以常常會有無法了解對方心裡的情況產生。但是,人際關係之所以那麼複雜,是有其原因和理由的。透過心理學來分析這些原因和理由,進而了解對方,以及學會呈現自己心裡的想法。如果能夠了解對方的心態,並且能夠明確的對應,心情就會變得很舒坦,人際關係也會因此而好轉,讓彼此都非常愉快。隨著社會的都市化還有流動化,與不同的人接觸的機會及場合變的相當多的關係。這是一個轉職、調職以及轉學相當頻繁的時代,移動的社會。這些移動也伴隨著分離以及相遇的人際關係。要在以往熟悉的人際關係中打上休止符,並展開一段心的人際關係。對於以往的人來講,在這種變動之後,必須要和完全並不認識的人培養人際關係,因此會感到非常的不安還有擔心。但是,最近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會為了新的人際關係而感到煩惱和苦惱了,反而有許多年輕人會積極的認為,新的環境是一個尋找全新自我的好機會,而新的學校也有可能是一個讓自己的性格變開朗的好契機!這些事情就代表著人際關係已經變的非常明朗了。另外,也可以說是更加開朗的看待人際關係。但是,這種變化也只是剛開始而已,人際關係依舊是相當複雜、困難。如果太過積極的話,很可能還會「樹大招風」!

文章標題:寒假作業  2018-02-28 17:32:03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三甲 學號 1045101043 姓名 邱姿瑜 書名 護理研究 作者 程珮瑜 、 賴美玉 出版社 社團法人臺灣護理學會 出版年月 2018年 2 月 索書號 ISBN 0047-262x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1照護期間經由良好的互動和溝通與病人和家屬建立信任感。 2透過主動關懷及支持鼓勵建立病人及照護者自信心,也建議家屬未來持續為個案執行被動關節活 動,並反覆觀看衛教光碟讓家屬更孰悉照護技巧,以提升個案照護和整體的生活品質。 3國衛院電子報也指出,心血管疾病在2009 年健保總醫療費用已超過1000 億,是惡性腫瘤 的近三倍,造成健保費用支出之沉重負擔,由此可見腦中風為影響國人健康問題的主要原因之一。 4。在居家訪視過程中發現照顧者為初次照顧長期臥床病人,由於缺乏照護相關知識技能和資源協助, 以致照顧品質欠佳產生相關合併症。 5期望發揮居家護理師專業角色進而提升居家照顧者照護技巧與品質,藉此改善長期臥床病人健康狀 況。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本文探討一位65 歲因腦中風致長期臥床居家照護病人的護理經驗。針對個案進行整體性評估。護理 期間自2013 年7 月15 日至12 月16 日,透過家訪、電訪, 運用觀察、會談、身體評估及病歷查 詢在照顧者缺乏正確的照護知識和技巧下,將個案由護理之家接回家中照顧,不僅發生壓瘡、尿路感 染等和合併症,也讓照顧者承受壓力及負擔而影響整體的生活品質藉由訪視和電訪增進和個案家庭的 密切聯繫,提供的護理措施教導照顧者學習照護知識和技巧,不僅順利移除導尿管、促使傷口癒合, 也逐漸恢復肢體功能且獨立完成簡單生活功能。 在護理過程中因個案的疾病而導致語言障礙,只能表達簡單字句所以大部分多是由兒子和兒媳的協 助下進行資料收集與評估。照護期間經由良好的互動和溝通與病人和家屬建立信任感。另外,透過 主動關懷及支持鼓勵建立病人及照護者自信心,也建議家屬未來持續為個案執行被動關節活動,並反 覆觀看衛教光碟讓家屬更孰悉照護技巧,以提升 個案照護和整體的生活品質。若沒有醫護背景加上缺乏居家照護的相關概念和知識技巧,照顧者想要在短時間內自行獨立照護,會面臨在照護上極大的 壓力。建議出院準備服務團隊在出院前謹慎評估個案的各項功能,並依個案的整體狀況建議在初收案 的前三個月每週訪視一次,評估個案恢復的狀況和主護者的照護功能後再調整回每月兩次的居家訪 視,讓居家護理師能更協助解決個案及家屬問題,提升個案和家屬居家照護的品質。

文章標題:多次遭受家暴的外籍配偶  2018-09-08 01:30:03

一位多次遭受家庭暴力的外籍配偶之護理經驗 每次只要看到有關於家暴的事情不管是從新聞還是報紙知道的都會非常的不捨!而且通常被家暴的人都不會只有一次!這篇文章中的外籍新娘已經多次遭受先生暴力毆打,因為來自越南,身旁無親友陪伴,從驗傷開始就坐立不安且焦慮無助。看到他們這樣其實是很心疼他們的,他們是離開自己原本的家鄉獨自一人來到台灣,但是他們卻遭受到這樣的對待。身為護理人員的我們,我們可以透過建立良好的護病關係、安排隱密安全的醫療環境進行醫療處置。我們也可以從陪伴還有關懷中鼓勵個案表達內心真正的感受,幫助他們情緒的宣洩,更可以提供關於家暴相關的社會資源來幫助他們!個案的先生是因爲工作不順遂,然後酗酒,喝完酒就會開始摔東西、發脾氣,用酒瓶砸個案。雖然個案感到非常的無助而且徬徨,多次想要放棄然後回到越南,但是想到自己無辜又可憐的年幼雙子就打消這個念頭。我覺得這種因為自己的事情不順就酗酒家暴自己身邊的人的人非常非常的不可取!人生都會有一些不順遂的事情有很多不同的方式可以舒壓,為什麼一定要選擇這種把脾氣發在自己身邊最親近的人的身上的方式!這種人身邊的人是讓人非常的心疼以及不捨的!所以我們護理人員要具備敏銳的觀察力去發現問題,提供完整性的照護還有後續的轉介服務。讓受暴者得到完整的照護,讓他們可以重新燃起對生命的信心!


   1045101042    林曉均  發表(9)筆  

文章標題:歡迎使用E-portfolio  2008-03-18 16:15:43

歡迎參觀我的學習歷程檔案
這裡包含了我的學習紀錄與個人資料
希望大家能不吝指教

文章標題:寒假作業-實習醫生手記(心得)  2016-02-17 13:49:30

這一篇是在敘述作者當實習醫生時, 遇見了一名害怕死亡的病患, 病患他擔心自己過世後沒人照顧他的妻子跟兒女, 但是世事難料, 病人在說完這句話的晚上, 他的病情突然開始惡化, 甚至糟糕到無計可施, 作者之後去找出病患是因為為什麼原因而往生的, 但是找出原因卻還是無法彌補這個遺憾, 很多事情都是無法預料的, 但是我們要向作者學習不逃避的精神 勇於面對錯誤,是非常重要的! 也許無法彌補遺憾, 但面對未來也還是要警惕自己要更加小心的去面對! 然後更重要的是是必須正視一件事情的醜態, 才能接納與珍惜那美好的另一面, 不是連去面對都沒有就否定它的價值, 因為每個人都會有讓人排斥的一面, 就因為這樣不去了解他, 那別人美好的一面就被自己的偏見所蒙蔽了。

文章標題:暑假作業-天使花園的園丁  2016-09-07 10:10:54

這本天使花園的園丁,記載了許多「護理人員」的專訪,希望學生透過對護理師的訪談,從中學習到:「職業的了解」、「典範的學習」、「溝通的技巧」、「文筆的鍛鍊」。 不論人生如何更迭起伏,與護理的接觸卻是影響他們流露著對人性的關懷、對專業的肯定,以及對自我成長的要求。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陳濢杏護理主任,他說;「護理,是一種神聖的工作,除了要有豐富的學識外,更要具備一顆熱誠服務的心。」因為護理是一個團隊,所以需要大家的分工合作,才能發揮最大的功能,護理工作是一連串學習的過程,沒有一個真正的終點。保持良好的護理品質是每個護理人員的職責所在,達到更完美的境界。 其實病人最迫切需要的是醫護人員們的耐心與愛心,透過溫暖人性化的照顧,讓病人產生面對疾病的信心及勇氣,才識勝過一切藥物治療的強心劑。 每個生命都是一本獨特的劇本,將真實的生命故事加以記錄,藉由感應生命起伏不定的變化,來教導我們更應愛惜、尊重及善待每個生命。 每個病人都是獨特的個體,是我們的人生導師,用生命指導我們,我們只能盡力而為的去照顧他們,讓他們感受到愛心與溫暖。 白寶珠是在臺灣開創此一社區進階護理模式的第一人,而且很成功地完成她的職志與使命。她真的對護理貢獻甚大.我們學護理的都該多學習她「全人、全程、全家、全社區之關懷」的精神。

文章標題:寒假作業-你比自己想得更勇敢  2017-02-15 19:48:22

我們每天都面臨許多選擇,有的讓我們更有自信更加堅強,也有的選擇迫使我們放棄最渴望的事物。 只有跨越自己的陰影,才能為自己負責,做自己生命的戰士。 當自己自覺軟弱無助,我過去的失敗與恐懼會從心裡底部的黑洞幽幽探出來,成為了自己的障礙,而會阻止我們繼續的向前邁進,於是我們距離要活出天命,總是差了那麼一點點 這一本書面裡有很多的話、很多的事、很多感覺都是曾經我有所體會過的,或許同樣的一句話,對於別人來說可能要難過好幾天過後就會忘記了,但是對我來說, 我只要看到對方我就會想起他曾經對我說過的那一句話,當下可能不知道怎麼樣去面對她,但是這一本書告訴我們怎麼能夠讓自己去面對這個正面的力量去打敗畏懼。 每一個人在這一個世上都是獨一無二的,要讓別人能夠去了解你之前,自己必須要先能夠了解自己,相同的,你要別人去接納你之前,你要自己先學會去接納你自己。這是我目前所學習到的,我希望能有那麼一天我也能夠很肯定自己的告訴我自己「你比自己想的更勇敢」。

文章標題:給大體老師的一封信  2017-04-27 22:39:19

給大體老師的一封信 1.對大體捐贈之看法、為何需要大體捐贈、對捐贈者之感想、應如何表達對捐贈者的尊重 在這次的大體參訪中,帶著緊張的心情準備前往台大醫院參觀大體解剖,當我見到大體老師時;心裡覺得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可怕,解說老師請我們全體起立面對大體老師禱告,我們全體一起低頭向大體老師問好,福馬林的味道也沒有那麼難聞,之後老師就開始解說人體內的構造,發現人體真的非常的奧妙,看完大體後,我覺得大體老師們真的很偉大,他們願意捐出自己的身體貢獻給我們研究、學習,這不是每個人都願意的。大體老師貢獻出自己的身體移工我們學習,如果畏畏縮縮而不把握這個機會,不就失去這次觀看大體的寶貴機會了嗎?我也慢慢開始勇敢的去觸碰老師的身體,當我觸碰到大體老師時;被驚訝到,深怕碰觸時他們會痛,但看到解說者都直接拉了,我們也就抱著感恩的心觸摸大體老師的皮膚。 大體老師們選擇以這種方式愛世界,而我們學習「犧牲奉獻」的精神,為了以後投入護理行業做準備,從事這方面的工作最重要的是一顆「真誠的心」,幫助病人減緩痛苦。 我覺得把身體捐贈出來提供實驗這樣的行為貢獻很偉大,讓我們能從您身體上學習到無限的知識,解說老師每撥開一片大體老師的皮膚,讓我感覺很痛,但沒有您這樣的奉獻的話就沒有人可以了解人類身體的構造了。 2學習過程中的自我省思和收穫 (1)What?(我學到了哪些?)發現了什麼新鮮事?接觸到什麼問題? 人類的身體裡面可以裝很多器官、組織、系統,骨頭加上神經,就已經讓我們背得喘不過氣了,難怪科學家說人類是最複雜的動物。 (2)So What?(所以,為什麼)在這些新鮮事中,心中有什麼感動或感想?這些 感動和感想讓我(們)有什麼想法/成長? 這次參訪中,學到了解剖學課本內還有許多我們所不知道的東西,例如:光一顆眼球就能分出好幾條神經,如果被血塊或腫瘤壓到,可能就會導致失明。 (3)Now What(我可以如何作?我有什麼收穫?) 我在大體老師身上學到很多東西,懂得珍惜生命、活在當下,把握每一分每一秒, 將來某一天生命已經,到了終點,或許我會把我的身體像他們一樣,留給未來的醫學院學生做研究。這一次的觀賞讓我更接近我的護理生涯。 最後最後,在這裡感謝數位大體老師的無私奉獻有你們的捐獻,才有現在的研究,謝謝! 護二甲1045101042 林曉均 導師:杜晶瑩老師

文章標題:基護作業臨時護理書籍心得-最後的擁抱  2017-06-13 22:19:01

我看見書上的一頁的推薦序上寫著:「最恐怖的是看不見、聽不到、又不能談論的死亡!」突然 引起我的注意,忍不住想繼續看下去。 人的一生脫離不了生老病死,我們無法去預知什麼時候開始、什麼時候會結束!!生命的無常,我們該用什麼態度去面對?尤其是面臨即將死亡的病患,該如何面對剩下的時間和調適心情?! 這本書是一位來自資深安寧院的護士敘述了他照顧許多患有不治之症的病患,他們多數都對自己剩下的日子感到害怕、疑惑以及擔心,害怕自己死後會去哪、疑惑死到底是怎麼樣的感覺、擔心死後自己的家人會不會因為自己的死感到後悔或是虧欠。 這時候他們身邊的人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在身旁鼓勵他們和他們聊聊天....等。有時候臨終者會說出像是看見已故的親人或朋友那一類令人驚訝的話,那並不是意識錯亂或是胡言亂語,而是代表他們即將前往另一個世界,這時候不能直接否定他們,要委婉且相信的回答他們,避免讓他們抱著遺憾離去。 看完這本書我開始在想,如果有一天我也患了不治之症,我會怎麼面對?會消極的放棄生命還是積極的過完最後的日子?!我希望在臨死之前不要後悔,有句話這麼說:「人一生做的事雖都微不足道,但重點是你做了,因為別人不會做。」永遠不會知道下一秒即將發生什麼事,在死亡前我們都應該勇敢的去表達我們的想法,為家人或是朋友們做些什麼,重點是你做了,那所做的都值得了。

文章標題:暑假作業-人際關係與溝通技巧心得  2017-09-03 09:09:23

試著用不同的角度和觀點接納別人,並且多傾聽別人所說的話,即使再無聊、無趣也要仔細聆聽別人所說的話,一方面是對對方的尊重,另外一方面是可以從言語中增加自己不足的知識,也可以在彼此之間築起一道信任之柱。這樣別人一有事情就會找自己多聊聊,除了增進人際關係還可以聽聽別人的話進而加強自己溝通的技巧。在雙方的談話當中,要時時注意著對方的臉色,並且懂得察言觀色,當自己說了對方不太想聽的話語或說話的用詞要懂得適時停止那個話題或是轉移話題,才不會壞了別人的心情。而不懂得察言觀色的人,還淨顧說著別人不想聽到的話或用詞卻自以為講的都是道理的人,就會招來別人的白眼相對,反之,人際關係也會跟著變的不好,也會受到一些不太好的對待。試著尊重對方並且對別人好一點,別人就會以相同的態度對待自己。要有好的人際關係就要具備重要的溝通技巧、幽默感並且傾聽別人的言語。還必需學習、察言觀色……等。學會多聽、多看能幫助自己增加知識、人際關係。個人與個人之間或個人與團體之間相互影響的行為就叫做人際關係。例如:我們和家人、和親戚、和朋友、和師良、和同學、或者和我們所屬的社團,因為有交往、有溝通、有互動,所以就形成了人際關係。如何與他人維繫良好的人際關係?增進與他人進行有效溝通的能力,是維繫良好人際關係的首要條件,以下幾項通則提供參考: 站在對方立場設想,將心比心,並且用溫暖、尊重、了解的方式去溝通。 了解溝通的障礙並且盡可能去突破。

文章標題:三年級寒假作業  2018-02-22 20:03:06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護三甲 學號 1045101042 姓名 林曉均 書名 中醫兒科醫學雜誌 作者 姚明昇 出版社 中醫兒科醫學會 出版年月 1999年07月 索書號 1607-7423 ISBN 1607-7423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1規律與安定的生活是憂鬱症患者最需要的 2每個人都會有憂鬱心情, 但那不代表得了憂鬱症。 3 4 5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憂鬱症,它並不可怕,一切都得看你如何去克服它。 人是情感的動物,心情自然當然會有起伏,因此難免有低落、消沈、沮喪的時候;在每個人一生中或多或少都會碰到極大的挫折與壓力,或因人際因素(特別是情感事件)、家庭的因素、經濟上的因素、工作或學業的困擾等諸多壓力事件,情緒無法獲得有效的抒解,週而復始一再累積,很快就會產生「憂鬱」情緒,大部分人情緒低落一陣子後,可以再開朗起來,但少數人因為遺傳或個性(包括不適當的想法)使然,再加上壓力的累積(日常生活瑣事的所造成的壓力累積),而又缺乏適當的情緒調節與良好的社會支持,會將情緒狀態延伸為一種病態,以致於心情與行為都受到影響,於是產生無法脫離的低落情緒;嚴重者甚至選擇結束自己寶貴的生命。 憂鬱者也常有死亡想法、自殺意念、或自殺企圖。這些想法的範圍由相信自己死去會對他人比較好,到短暫但重覆出現的自殺意念,以致於實際而特定的自殺計畫。自殺動機可包含:面臨自覺無法克服的人生障礙時意圖放棄一切,或強烈希求終止自認為永無止境的痛苦。想要自殺的人通常會發出求救訊號,根據臨床經驗,自殺企圖比較弱的人,發出的求救訊號較容易辨識且較為強烈,且較不會去嘗試或者較不易自殺成功;而自殺企圖很強烈的人,通常所發出的求救訊號極其微弱,很難辨識,甚至自殺意圖的產生與自殺行動出現的時間間隔會縮短。對於後者,自殺危機的辨識與處理較為困難且要謹慎小心,最好能夠求助於專業人員。自殺獲救者,通常會很後悔自殺,因為自殺是很痛苦的,而且自殺未成功,可能會有後遺症。而且自殺通常是一閃而逝的的衝動,停下來稍微想一下,為什麼要自殺,或許念頭就打消了。 面對憂鬱症患者我們應該給予關愛與關心,使他們明白自己並不是孤獨的還有很多人是有在關注的。

文章標題:三年級暑假作業  2018-09-09 01:48:04

長期照護機構照護人員工作知覺、 工作滿足感及其主要影響因子: 老化人口逐年增加,致使老人的安養問 題成為我國重要的健康議題,然而,由於家庭照顧人口減少,無足夠的人力照 顧家中失能老人,轉而求助於長期照護機構, 致使機構內照護人力之需求,逐年增加。 長期照護機構之定義,長期照護主要包括了人力、服務與資源等三大部 分,以提供正式與非正式之健康服務,於長期失能的個案,其最大的目標為維持個案最大的功能。 照護人員對住民的整體印象,有正面,也有負面。正向印象者,如:值 得尊重,應視病如親、對待長者就像自己的家 人一樣;然而,也有負向印象,如:認為老人 愛唱反調、愛抱怨、對新環境適應力差、固執 己見,並進而產生負向行為,如:態度不佳、 忽略住民的自主性、工作馬虎等,照護人員面對住民老化殘疾、病情 變化充滿未知的變數,需獨立緊急應變處理, 工作內容廣泛複雜、角色多變、人際關係錯綜 複雜,許多的研究亦指出,照護人員對機構內 照護工作的感受,認為是個沉重的負擔。 對照護感受的壓力愈高,對工作滿意的知覺也就愈低,工作態度將愈差。然而,主管給予正向支持,護理人員的工作知覺及照護 品質也會隨之提升。工作知覺與工作滿足感具 有正相關性,正向工作知覺,正向工作態度的 工作者,對工作滿足程度愈高會增加護理人 員健康照護上的能力,當護理人員擁有正向 的工作認知其離職率會下降。 研究結果呈現機構之照護人員,於工作 之感受與工作滿足感均傾向正向,且照護人員 之工作知覺與工作滿足感呈現顯著正相關。大 學畢業、長期照護工作年資較長者對住民的感 受,較為正向;具護理師資格者及工作知覺較 為正向者,工作滿足感較正向。未來,或可組 成成長團體,由護理師或資深工作人員的帶 領,分享照護心得,提供正向經驗,藉由討論 過程,瞭解住民行為模式,增強同理心,減少 挫折感,強化照護人員的人際關係及對住民需 求的了解,提升照護技巧,建立友好的護病關 係,學習正向面對困境,提升正向工作知覺, 進而產生正向的工作滿足感,以提供優質護理 品質。 http://gas.hk.edu.tw/main/download/journal/66/25-38.pdf 參考文獻: 王昭儀(2005)。醫學中心護理人員之勞動條 件對其工作壓力、工作負荷及疲勞影響之 研究(未發表的碩士論文)。台北:台灣 大學衛生政策與管理研究所。 內政部統計處(2010)。老人長期照護、養護 及安養機構工作人員數。2011年4月26日 摘自http://sowf.moi.gov.tw/stat/year/y04-32. xls。 內政部統計處(2010)。人口年齡分配。2011 年4月26日摘自http://sowf.moi.gov.tw/stat/ year/y04-32.xls。 行政院衛生署(1995)。建立醫療網第二期。 台北:行政院。 江玉珍(2003)。工作滿意度為角色衝突、角 色模糊與留任關係的中介變項-以台北市 長期照護機構病患服務員為例(未發表的 博士論文)。台北:國立台北護理學院醫 護管理研究所。 宋惠娟、張淑敏(2000)。東部某護理之家 在職護佐留任因素之探討。長期照護, 4(2),42-55。 宋惠娟(2005)。長期照護的專業團隊。田玫 合著,長期照護(最新版,84-117頁). 台北:華格納。 李青芬、李雅婷、趙慕芬(2006)。組織行為 學。台北:華泰。 高靖秋(2011)。台灣護理人力面面觀。澄清醫護管理雜誌,7(3),41-46。 孫培蕾(2002)。手術室護理人員工作滿意 度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以某醫學中心為 例。未發表的碩士論文,高雄:義守大學 管理科學研究所。 孫子翔(2010)。員工授權賦能、組織承諾 與工作滿足感關係之研究--以台灣電力公 司高雄區營業處為例(未發表的碩士論 文)。台南: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 許玉珍(2004)。從護理之家談護理人員工作 壓力與因應行為之探討(未發表的碩士論 文)。台北:國立台北護理學院長期照護 研究所。 陳宜佳(2004)。員工賦權知覺、服務補救表 現、工作滿意度及離職傾向之相關性研 究-以台灣某連鎖國際觀光旅館之附屬餐 廳為例(未發表的碩士論文)。台中:靜 宜大學觀光事業學系研究所。 陳芷如、徐亞瑛(2000)。承命生根之過程-台 灣機構老化失能老人遷居心路歷程。長期 照護雜誌,8(6),614-627。 陳券彪、羅文旗(2005)。學校行政人員工作 壓力、工作特性與工作滿意之研究。學校 行政,38,11-30。 陳清惠(2003)。長期照護緒論。於陳清惠總 校閱,長期照護(三版,1-14頁).台 北:華格那。 陳國瑚、陳麗如、蘇喜(2006)。護理人員對 護理工作認知與離職傾向之探討。台灣衛 誌,25(3),177-187。陳曼華、李世代、張宏哲、謝碧晴(2006)。 照顧服務員留任意願因素之探討-以台北 縣市長期照護之機構為例。新台北護理期 刊,8(1),69-77。 葉淑娟(2003)。病患服務員在長期照護機構 之滿意度研究。秀傳醫學雜誌,4(1), 11-21。 葉莉莉(2004)。機構照護的挑戰-無約束的 機構照護。社區發展季刊,105,353366。 馮兆康、李中一、周秋滿、黃麗玲(2003)。 長期照護機構照護人員壓力及社會支持之 橫斷之研究。輔仁醫學期刊,1(1), 35-46。 黃珊、王秀紅(2005)。護理人員賦權感受及 相關因素之探討。志篤雜誌,5(5), 93-104。 張春興(1989)。張氏醫學辭典。台北:東 華。 楊嘉玲(2001)。護理人員於護理之家照護品 質的看法。護理雜誌,49(1),39-46。 楊嘉玲、徐亞英(2000)。護理之家照護品 質指標-以老年住民的觀點探討。護理研 究,9(1),53-63。 楊桂鳳、劉銀隆、于漱(2004)。老年人的 形象:世代間的比較。醫護科技學刊, 6(4),371-383。 趙淑員、劉杏元、吳秋燕、張怡雅、陳曉 容(2007)。服務學習方案對護生接觸 老人壓力及老人態度之探究。長庚科技學 刊,7(35),35-52。 蔡麗珍(2006)。護理人員社會網絡與工作 滿意度之相關性探討(未發表的碩士論 文)。台北:國立台北護理學院醫務管理 研究所。 鄭媛文(2005)。桃園國小資源班教師工作壓 力與工作滿意度相關之研究(未發表的碩 士論文)。桃園:私立中原大學特殊教育 研究所。 劉美華(2005)。論老人服務民營化-公私協力 之行政,社區發展季刊,108,82-89。 羅鈞令、黃小玲、毛慧芬、蔡宜蓉、林惠冠、 .長期照護機構照護人員工作知覺、工作滿足感及其主要影響因子. 36 李世代、張志仲(2002)。護理之家服 務現況與住民需求。中華民國職能治療學 會,20,95-106。 羅世輝、湯雅云(2003)。內控人格特質與授 權賦能認知對工作滿足之影響-以金融保 險業為例。人力資源管理學報,3(1), 1-19。 藺寶珍(2006)。護理之家護理人員留任意願 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以台南地區為例。 長期照護雜誌,10(4),363-378。 竇秀花、許佩蓉、李世代(2005)。從護理之 家談護理人員角色與工作壓力。長期照護 雜誌,9(2),144-151。 Adams, A. & Bond, S. (2000). Hospital nurse´s job satisfaction individual and organizational characteristics. J o u r n al o f N u rsin g A d ministratio n, 3 2 (3), 536-543. Adams, J. (1965). Inequity in social exchange. In L.Berkowitz (Ed.), A d vances in ex perim ental social psych olo g y (pp. 267-296).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Aiken, L, H., Clarke, S., & Sloane, D. (2002). Hospital nurse staffing and patient mortality, nurse burnout, and job satisfaction. Jo urn al A m erica n M e dical A sso ciatio n, 2 8 8 (16), 1987-1994. Alderfer, C. (1972). E xiste n ce, relate d n ess, a n d gro wth: H u m a n n ee ds in org a nizatio n al settin gs . New York, NY , US: Free Press. Chang, C. H., Lin, Y. H., Yeh, ,S. H. & Lin ,L. W. (2010).Managing Problem Behaviors in Cognitively Impaired Older People: The Competence and Preparedness of Healthcare Providers in Long-Term Care Facilities, The Jo urnal of N ursin g R esearch, 1 8 (3),164-173. Grandey, A. A. (2000). Emotional regulation in the workplace: A new way to conceptualize emotional labor. Jo urn al of O cc u p atio n al H ealth Psych olo g y, 5 (1), 95-110. Herzberg, F. (1959). T h e M otiv atio n to W ork. Wiley/Chapman & Hall, NewYork: London. Karsh, B., Booske, B. C., & Sainfort, F. (2005). Job and organizational determinants of nursing home employee commitment, job satisfaction and intent to turnover. Erg o n o mics, 4 8 (10), 1260–1281. Liang, J. & Tu, E. (1986). Estimating lifetime risk of nursing home residency: A further note. T he G ero n otolo gist, 2 6 , 560-563. McGliton, K. S. & Boscart, V. M. (2007). Close care provider-resident relationships in longterm care environments. Jo urnal of Clinical N ursin g, 1 6 , 2149-2157. Orbell, S., Hophins, N., & Gillies,. B. (1993). Measuring the impact of informal caring. Jo urn al of C o m m u nity & A p plie d S o cial Psych olo g y, 3 (22), 149-163. Pennington, K., Scott, J., & Magilvy, K. (2003). The role of certified nursing assistants in nursing home. T h e J o urn al of N ursin g A d ministratio n, 3 3 (11), 578-584. Robbins, S. P. (2002). Organizatio nal behavior 9th editio n .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Rodney, V. (2000). Nurse stress associated with aggression in people with dementia: Its relationship to hardiness, cognitive appraisal and coping. Jo urn al of A d v a n ce d N ursin g, 3 1 (1), 172-180. Simpson, R. L. (2002), It alleviates health cares “healing crisis". N ursin g M a n a g e m e nt, 3 3 (7), 8-11. Weiss, D. J., Dawis, R. V., England, G. W., & .弘光學報66期. 37 Lofguist, L. H. (1967). M a n u al for th e M in n es ota S atisfa ctio n Q u estio n n aire . Minneapolis Industrial Relations Center,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Zeiss, A. M., Gallagher-Thompson, D., Lovett, S., Rose. J., & McKibbin, C. (1999). Selfefficacy as a mediator of caregiver coping: Development and testing of an assessment model. Jo urnal of Clinical G ero psych olo g y, 5


   1045101041    林旻蓉  發表(8)筆  

文章標題:護理典範  2008-03-18 16:15:43

1974年生,土生土長的香港人。香港大學心理學博士、認知心理學家,專攻犯罪心理學,碩士畢業論文是研究如何運用催眠術,幫助刑案目擊証人回到案發現場重拾重要記憶。曾於香港、台灣、北京、日本、義大利學術會議上發表博士研究論文,是種族差異與臉孔辨認的專家,亦是前香港警務處高級督察,處理過上百宗意外與自殺的死亡案件。   2004年,他在紐西蘭自駕滑翔機遇上奪命意外,大難不死的他奇蹟生還,從瀕死經驗和奇蹟康復過程中,對於生命夢想有了新的深刻領悟。年僅三十歲的他被醫生宣布右腳必須截肢才能活下來,他拒絕自己的未來成為殘障的命運。 這本書記錄了作者以絕大的生存意志力、中醫心理學知識、潛意識夢境療法等,以絕大的生存意志力克服劇痛與憂鬱症,保住了自己的右腳,並已完全康復! 現在他旅遊近四十個國家,會開船、飛機,是滑雪高手與潛水教練,也曾在新加坡國際射擊賽中奪金。在生活上他是高級品酒師,也是茶藝、香道、書道、樂道、花道的專家。鍾灼輝也是慈善團體國際書法治療學會的副主席。 他說:「其實每個傷病背後,都隱藏著內心想要傳達的重要訊息,只是我們不曾認真聆聽內心的訴求而已。傷病只不過是潛意識的一個訊息載體,訊息如果沒被成功解讀,傷病便會一直抓緊我們不放。 我追尋的奇蹟治療,其實正是自我療癒的能力,這並不是什麼神祕魔法,也不是哪裡修來的神通異能,它其實是我們與生俱來的一種生存本能。 這奇蹟不只屬於我,也不只屬於少數的幸運兒,而是平等地屬於地球上每一個生命。奇蹟就寫在每個細胞的遺傳密碼上,深藏在我們的潛意識裡。」 我覺得大家經常會接觸到誤診的新聞,這種事情可以發生在任何人身上。這本書要給讀者重要的提醒是,當被醫生「宣判」治療無效後,這並不代表沒有其他可以治癒的選擇,不要輕言放棄。

文章標題:104學年度寒假讀書心得  2016-02-18 21:21:19

書名:護理生涯札記 作者:胡月娟 心得:護理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項藝術。人是護理千古不變的主體,由與人的互動中豐美了護理的生涯。這本書記錄了作者十年來自己穿梭於護理教育,臨床與研究三領域的行跡。在面對病人所表現的種種生命情境,護理人員盡心力的與其共泛生命之河,共划情緒之舟,愈發體驗出護理的角色功能。如何讓社會大眾認是護理,必須使用他們聽得懂的話語,很多學問都在病人身上等著我們學習,現今護理專業所面臨的挑戰,有無同理心,沒有時間與缺乏支持等問題。作者說:護理是一門能令人身心不斷茁壯的行業,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與經驗的累積,處理病人問題的層面就會愈趨有廣度的增長。所以護理是門耐人尋味的行業,護理是項忙碌的生涯,在匆忙的步伐中,不要忘了適時停下來做自我身心的充電。因為一個充滿壓力的護生,怎能給病人帶來舒適的護理呢?

文章標題:與身心靈健康或情緒管理相關主題的書籍與文章  2017-02-17 21:22:09

*書名:只要60秒,甩掉壞情緒 *作者:唐納德‧艾特曼Donald Altman 譯:吳宗璘 *心得:把人生的每一個60秒,都當成最後唯一的機會又或者就像剛到某個陌生的地方,一切都很新鮮,處處都有意外,沒有什麼是都是理所當然的。畢竟,又有誰能知道下一分鐘會出現什麼事? 這本書呈現的觀點,是告訴我們如何思考行動,並影響未來的生活經驗。充滿喜樂的生活,正在等著我們,它與我們之間的距離,其實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遙遠,因為,我們的心中早就有一畝良田,只是未曾開發。 這本書可以幫助我們脫離生活的自動模式,讓我們得以重新調配生活重心,可以自由自在地選擇如何面對生命中各種艱難、難以承擔,甚至是無解的難題。對於財富,我們有各種不同的定義,其中許多都是與生活物質或靜態事物相關的數字而已,但是,只有精神和心理層次的滿足感,才能讓我們真正活得有意義,讓我們更能掌握自己的生活,體會到從所未有的經驗。這種能改善困局的心靈財富,只要能被召喚出來,生活將會盈滿喜悅、意義,以及各種可能。這些都是一種過程,可以將我們的生活昇華到一種開放、喜樂、平和、寬容且真實存在的境界,決定的關鍵,就在於我們如何選擇面對自己的每一分鐘。 *生活與人際關係有時一團糟,我們是要選擇繼續混亂下去,或是選擇放手,才能重新找回平和與清明之心。

文章標題:大體解剖心得回饋單  2017-04-28 08:35:17

大體解剖心得回饋單 護二甲 1045101041 林旻蓉 導師:杜晶瑩 4/21我們去台大參訪大體老師,去之前心情緊張又興奮,做了很多的準備,比如翻翻以前的解剖課本,考很多有關解剖的小考,讓我們能恢復以前的記憶。在去參觀的路上我們又把講義翻了又翻看了很多遍。去了之後進去實驗室,看到實驗台上都躺著大體老師,心中都是滿滿的感謝,接連著的默禱、掀開白布,福馬林的味道撲鼻而來,讓我有點措手不及的看著大體老師。其實我並不是很敢直視老師的面容及四支的手腳掌,他的所有器官都被切得很不完整,膚色都被福馬林泡的跟原來的差很多,我們看了八具大體老師,每具都有不同的主題,讓我們探索。每一次的主題我都很認真地去真正的觸摸他的身體部位,在看大體老師和聆聽解說時,心頭冒出一句話:就是把握機會,大體老師都貢獻出自己的身體讓我們學習,如果因為害怕而不把握這個機會,就會失去這次觀看大體唯一一次的機會了,我想到大體老師曾經可能有的生命,是用什麼樣的想法想讓自己願意貢獻自己給醫學,這讓我無法不聯想到身邊週遭的人,或許躺在那裡剩下的僅是一具靈魂離去的身體。大體老師們選擇以這種方式愛世界,而我們呢?我們應該學習犧牲奉獻的精神,為了以後投入護理行業前的準備、知識和經驗,從事這方面的工作最重要的是一顆真誠的心,幫助病人減緩痛苦,希望病人能趕快從病痛中好起來。謝謝您,大體老師。我打從心底覺得您這樣的貢獻很偉大,讓我們這些學生從您身體上學習,每一片切開的皮膚,每一塊切開的肌肉血管神經都讓我們更了解醫學。希望我以後也能考慮要不要貢獻自己。最後真的要好好感謝一下所有的大體老師。而我看完大體老師,回家以後經常回想到那深刻的印象,尤其是福馬林的味道,看到食物也都會想到。真的是很深刻的印象呢!

文章標題:臨終護理  2017-06-14 13:22:12

死亡既然是人生必經的一個過程,也是每位護理人員在其工作領域中可能會遇到的狀況,如何能在病人人生最後一個階段仍為其保存生命的尊嚴,以及協助他把握最後一個學習的機會。看完臨終護理的影片,突然覺得很感傷,因為看完影片想到我的奶奶,她也是癌症過世的,生前我們也是陪她走過美好的最後一程,讓她能安心地離開。覺得臨終護理很重要,能讓瀕死的病人得到最好的照顧是家屬和護理人員對病人最後的支持,護理人員在照顧瀕死病人的同時,亦應完整的評估家庭因病人的疾病,瀕死過程和死亡之準備而造成之改變,分析其影響因素,而利用各項資源,以協助此家庭度過危機,為病人的死亡而作準備。每一次面對瀕死病人,都強迫著我們去正視自己「可能的死亡」並且激起我們潛藏心中對「死亡」的看法。

文章標題:二升三104級暑假作業-基護、人際溝通或上課相關之身心靈主題。  2017-08-26 23:54:37

書名:有一種快樂,叫捨得 作者:官家薇 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把⌜快樂的鑰匙⌟,但常常在不知不覺中把它交給別人掌管。平常自己都會太常顧慮到別人的心情感受,卻沒有好好替自己想,常常會因為怕誰不開心而討厭自己反而讓自己心情起伏很大,想要好好過日子都很難,聽過很多建議,現在就是要好好做自己。學著掌握內心那把快樂的鑰匙,捨去煩憂,才能開始過快樂的生活,並將快樂帶給周圍的人。 別人的喜怒,不關你的事。 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做到讓每個人喜歡,我們何必妄想得到所有人認可呢? 心理學家馬斯洛發現,越是心智發展高的人,他們越是清楚自己的目標所在,並且不怕因此樹立敵人。卸下心靈的偽裝,坦然接受自己、表現自己,即使有些人不喜歡自己也不要在意,是身處於繁忙且壓力大的現代社會中的我們必須學習的。我們只要找出自己的價值,並且勇於表現它,讓這個優點變成你鮮明的個人特質,自然會吸引欣賞你的族群靠近;如果與這群性格相近的人們一起生活,也能讓自己不必偽裝的太過長久,少點努力討好別人的辛苦,也多點被認可的幸福。 想要快樂,用不著迎合別人的期望,更不用刻意隱藏真實的自己;別人的期望不等於真正的你,唯有做你自己,快樂才能持續長久。 要懂得愛自己!!

文章標題:106級寒假作業:二&三年級專業科目相關的議題  2018-03-01 23:54:02

書名:分娩與生產過程之護理支持--比較待產婦與護理人員的知覺 作者;曾英芬 出版社:華杏 出版年月: 2000年08 月 索書號:58072 ISBN:1022-6265 實用產科護理學 P323-332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1研究目的旨在探討那些護理支持行為對於協助待產婦調適分挽與生產過程有助益,同時並比較待 產婦與產房護理人員對護理支持行為的知覺是否有差異。 2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樣本知覺最有幫助的五項分娩與生產護理支持行為:產婦組依序為教導待產婦 女使用腹肌往下用力的方法、告知產程進展情形、教導呼吸和放鬆的方法、真實地回答問題與在乎 待產婦,護理人員組則為教導待產婦使用腹肌往下用力的方法、解釋醫院例行常規及程序、稱讚待 產婦、告知產程進展情形與在乎待產婦。 3「訊息支持」對於待產婦女因應待產與分娩壓力最有幫助,「情緒支持」次之, 「實質支持」的幫 助性較低,而待產婦女對於三個因素所知覺的幫助性皆顯著低於護理人員(p< .01 )。 4待產婦女所知覺護理支持的預測因子為丈夫陪產與性別期望;而護理人員知覺的護理支持之最佳 預測因子則為醫院是否允許丈夫陪產。 5研究建議醫院開放丈夫陪產,有助於待產婦女更有效地因應分挽與生產壓力。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分娩跟生產是正常的發展過程,女性的生產經驗會影響其女性和為人母的自我概念,婦女期望有一個安全的生產及正向、滿意的生產經驗。對家庭而言,分娩及生產是一個重要且具壓力的生活事件家庭成員往往會尋求建康專業人員的諮詢與協助,週產期的適應對於父母與家庭的心理健康以及父母和新生兒間親子關係的發展,都有深遠的影響。產耨期母親的關注涵蓋「生活和社交」、「母職角色」、「生理」與「心理」;以「母職角色」層面的關注程度最高,初產婦在「母職角色」的關注程度顯著高於經產婦;產後初期「生理的關注」程度高於產後一個月;產後一個月「心理的關注」程度高於產後初期,即產後一個月產婦身體的不過雖已減輕,但心理的關注卻增加,尤其初產婦心理的關注程度增加最多。父母認為有幫助的護理行為包括護理人員讓準父母感覺他們提供的照顧是有個別性的、表達尊重的感覺、告知事實、鼓勵準父母以及告訴待產婦她做得很好等。護理支持是社會的一部份,不論是產後婦女或是護理人員皆認為「訊息支持」對於待產婦女因應分娩與生產壓力最有幫助,「情緒支持」次之。從待產婦與護理人員兩方面了解他們對分娩與生產過程護理支持之認知,進而作為產科護理照顧之依據實是當務之急。研究建議醫院政策開放「丈夫或家人進產房陪產」,將陪伴生產的選擇賦予準父母雙方共同決定,如此,待產婦女在護理人員與丈夫的支持下能夠更有效地因應分娩與生產壓力,經歷一個正向、滿意的生產經驗。

文章標題:三年級升四年級(104級)暑假作業  2018-08-27 00:01:53

閱讀完這三篇個案報告文章後的心得,第一篇是照護一位末期腎疾病患者面對血液透析治療之護理經驗,在護理過程中發現個案因末期腎衰竭並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生理上產生營養不足、人工血管旁有抓痕及小紅點等問題,經由主動關懷個案需求,並透過護理活動的介入,降低個案因疾病所引起的營養及潛在性感染等 問題,另針對個案對血液透析治療認知之疑慮處,協助澄清,配合衛教單的使用,強化個案對疾病的了解,以減輕心中的焦慮達到整體性護理的目的,鑑於末期腎病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病患日漸增多,筆者藉此個案報告的護理經驗提出與護理人員分享,以做為日後照護此類病患的參考。末期腎病是一種慢性疾病其疾病過程緩慢且無任何症狀,當症狀產生時,大多數患者被告知需要接受血液透析治療,往往都無法接受事實。本篇個案實例中,藉由良好的護病關係,使個案能 陳述心中的疑惑,而筆者藉由文獻引導下,給予適合的護理措施後,個案在生、心理問題獲得緩解,營養狀態改善、無人工血管感染併發症、並提升對血液透析治療的了解,協助個案早日接受血液透析的事實,面對未來長期透析的生活及維持個案所期望的生活品質。第二篇是周全性老年評估個案報告:一位非自願性體重減輕與多重藥物使用的病人,一位八十三歲之男性糖尿病患,因低血糖及非自願性體重持續減輕住院。因其反覆就醫接受檢查但仍無法解決的體重減輕,吾人以周全性老年評估,診斷其體重減輕應與營養不良、多重藥物使用、家庭照護能力與情緒障礙有關。其中藥物副作用雖常見,卻常被忽略。透過跨領域的醫療團隊介入,病人體重有明顯改善,情緒較改善。女兒也覺因為門診減少及社會資源介入而大幅改善照護負擔。第三篇是應用高風險家庭評估模式於糖尿病截肢之個案報告,透過此個案報告,期望激發相關醫療團隊服務人員,面對實務問題時,能積極尋求解決策略。了解如何經由跨組織的工作團隊之整合,達到有效力的幫助;期待高風險家庭個案可以更加被重視和推展。應用高風險家庭評估模式於一位糖尿病末期截肢病患之居家照護過程中,體認全人、全家之照護經驗,未來可應用在社區居家照護上,提供家庭醫學科醫師更完整的評估與服務。高風險家庭個案的處境是現今老人社會所面臨的問題,期待政府部門有關單位能早日因應。 1.照護一位末期腎疾病患者面對血液透析治療之護理經驗 台灣腎臟醫基金會(2006)‧95 年度台灣地區透析總人數‧2006 年 10 月 21 日取自 http: //www.kidney.org.tw/a94.gif江守山(2000)‧血液淨化之血管通路‧台灣醫學,4(4),428-430。江惠英、鍾信心(1997)‧血液透析病人疲倦感與社會支持憂鬱傾向及血液生化檢驗值相關性探討‧護理研究,5(2),115-126。杜永芬(1992)‧尿毒症患者對接受血液透析治療之認知與態度及其影響‧腎臟與透析,4(2),82-89。林佳靜、梁靜祝、黃芬蘭、賴裕和(2002)‧血液透析患者之希望與社會支持的相關探討‧臺灣腎臟護理學會雜誌,3 (1),88-101。林麗珠、曾玉鶯(1996)‧血液透析患者衛教之實施與評價‧榮總護理,13 (4),430-436。李嘉華、謝珮琳(2003)‧成人泌尿道疾病與護理.於劉雪娥總校閱,成人內外科護理(二版,741-751 頁)‧台北:偉華。周秋華(1999)‧上針異常探討動靜脈瘻管護理品管.腎臟與透析,11(1),49-53。胡甄、莊喬琳、唐德成(2002)‧透析病患的營養不良,腎臟與透析,14,(1)。高芷華(2004)‧殘餘腎功能之評估與重要性‧於台灣腎臟醫學會主辦,第 41 次透析人員繼續教育課程‧台北:榮民總醫院。高紀惠總校閱(2006)‧護理診斷手冊‧台北:華杏。吳珮蓉、許淑蓮、蔡敦仁、黃秀梨(1997)‧個別衛教對慢性腎衰竭患者疾病認知、態度及自我照顧之成效‧台灣醫學,1 (1),23-34。徐邦治、江守山、黃志銘(2002)‧實用準則(1)-成人慢性腎衰竭營養臨床‧腎臟與透析,14(2),89-96。黃志強(2004)‧血液透析學(117-137 頁)‧台北:合記。黃圓婷、蔡芸芳(1999)‧花蓮地區長期接受血液透析患者對於疾病與治療的治療、態度及自我照顧行為相關性之研究‧慈濟醫學,11(4),351-357。陳建良(2005)‧血管通路感染‧腎臟與透析,17(2),126-128。張旭宏、楊垂勳(1999)‧糖尿病與血液透析‧腎臟與透析,11(4),179-186。馮英鳳(1998)‧血管通路之照護‧於中華民國腎臟護理學會主辦‧透析病患血管通路照護研習會‧台北:仁愛醫院。賴秀君、王桂芸(2000)‧衛教對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病患自我照顧能力之成效‧未發表碩士論文,台北:國防大學國防醫學院護理研究所。 Cano, N. (2007). Nutritional supplementationin adult patients on hemodialysis.Journal of Renal Nutrition, 17(1),103-105.Cooper, B. A., Penne, E. L., Bartlett, L. H.,& Pollock, C. A. (2004). Protein malnutritionand hypoalbuminemia as predictorsof vascular events and mortalityin ESRD. American Journal of KidneyDiseases, 43, 61-66.Foley, R. N., Parfrey, P. S., Harnett, J.D.,Kent, G. M., Murray, D. C., & Barre,P. E. (1996). Hypoalbuminemia, cardiac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end-stagerenal disease. Journal of TheAmerican Society of Nephrology, 7,728-736.Feinstein, E. I., Kitt, D., Collins, J. F.,Boylen, T., & Koss, M. (1985). Severewasting and malnutrition in a patientundergoing maintenance dialysis.American Journal of Nephrology, 5(5),398-405.Hagren, B., Pettersen, I., Severinsson, E.,Lutzen, K., & Clyne, N. (2001). Thehemodialysis machine as a lifeine: Experiencesof suffering from end-stagerenal disease. Journal of AdvancedNrsing, 34(2), 196-202.Laski, M. E., Kurtzman, N. A., & Sabatini, S.(2000). Chronic renal failure. In D. W.Seldin, & G. Giebisch, The kidneypathophysiology (3th ed.). Philadelphia:Williams & Wilkins.Lindqvist, R., Carlsson, M., & Sjoden, P.(2000). Coping strategies and health-relatdquality of life among aqouses of continuous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 hemodialysisand transplant patients. Journal ofAdvanced Nursing, 31 (6), 1398-1408.Lowrie, E. G., & Lew, N. L. (1990). Deathrisk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 The predictivevalue of commonly measuredvariables and an evaluation of death ratedifferences between facilities. AmericanJournal of Kidney Disease, 15 (5),458-482.Marcen, R., Teruel, J. L., de la Cal, M. A. &Gamez, C. (1997). The impact of malnutritionin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stable hemodialysis patients: Spanishcooperative study of nutrition in hemodialysis.Nephrology Dialysis Transplantation, 12, 2324-2331.National Kidney Foundation (2000). Clinicalpractice guidelines for nutrition inchronic renal failure. American Journalof Kidney Diseases, 35, S1-140.Rebecca, W. N. (2005). Meeting the patient’sneed. Nephrology Nursing Journal,32(2), 211-214.Ross, C. A., & Keamey, K. (2000). Dialysisdisequilibrium syndrome. AmericanJournal of Nursing, 97(10), 44-51.Smeltzer, S. C., & Bare, B. G. (2000).Medical Surgical Nursing (9th ed.).New York: Lippincott.Thomas, H. C., &Zazworsky, D. (2005).Self management of chronic kidneydisease. American Journal of Nursing,105(10), 40-48.Wallace, M. (1998). Renal transplantation.Associtation of Perioperative RegisteredNurses, 68(6), 962-1002.Wingard, R. (2005). Patient education andthe nursing process : Meeting the patient’sneeds. Nephrology Nursing Journal, 32 (2), 211-215. 2.周全性老年評估個案報告:一位非自願性體重減輕與多重藥物使用的病人 臺灣老年醫學暨老年學雜誌2015;10(2):106-115 Taiwan Geriatr Gerontol 2015; 10(2): 106-115 3. 應用高風險家庭評估模式於糖尿病截肢之個案報告 1,內政部兒童局全球資訊網:篩選高風險家庭關 懷輔導處遇實施計畫。附表一:高風險家庭 評估表。http:www.cbi.gov.tw/CBL2/internet/ main/index.as px. 2. Moulik P K, Mtonga R, Gill GV: Amputation and mortality in new-onset diabetic foot ulcers stratified by etiology. Diabetes care. 2003; 26:491-4 3. Jiang YD, Chuang LM, Wu HP, Tai TY, Lin BJ: Role of an outpatient clinic for screening of chronic diabetic complications - A model for diabetes managed care. ! Fomiosan Med Assoc 1998; 97: 521-7. 4. Chuang LM, Tsai ST, Huang BY, Tai TY: The current state of diabetes management in Taiwan. Diabetes Res Clin Pract 2001 54(suppl 1): S55-65 5. Mitchell P, Smith W. Wanh JJ, Attebo K: Prevalence of diabetic retinopathy in an older community. The Blue Mountains Eye Study. Ophthalmology 1998: 105: 406-11 6.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Preventive foot care in diabetes. Diabetes Care 2004; 27: 63-4 7. Janzen C, Harris O: Family Treatment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3rd ed. Itas ca, IL: F. E. Peacock Publishers, inc 1997: 64-82 8,李孟智:家庭醫學與家庭醫醫業管理。台北: 品佛企業管理顧問公司出版, 1996: 39-44。 9·張憶純、古允文:家庭壓力、家庭資源與家庭 危機形成之研究-以台灣省立台中育幼院院童 家庭例。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1999; 3 : 99 o


   1045101040    吳睿胤  發表(9)筆  

文章標題:歡迎使用E-portfolio  2008-03-18 16:15:43

歡迎參觀我的學習歷程檔案
這裡包含了我的學習紀錄與個人資料
希望大家能不吝指教

文章標題:一年級寒假讀書心得  2016-02-10 19:09:48

1書名:肝臟病 作者:健康研究中心 2書名:腸命百歲 作者:蔡英傑 1讀後心得: 為什麼會借那麼健康的書而不是小說呢?因為班長說要有關醫護的書,但我又找不到那些關醫護的小說,只好借這種健康保健的書囉!從這本書我了解到肝藏主要的功能、21世紀的國民病就是有關肝臟的疾病、如何檢查肝功能、有肝臟疾病的人有什麼徵兆,以及維護肝臟的方法、食品、做法。這些事情都是我以前從來不知道的,甚至不會去注意到這個問題。平常的我對於吃這件事就是想吃什麼就吃什麼,看了這本書之後我知道了要保護肝臟必須適度並且正確的補充蛋白質。平常的我很少在吃蔬菜類的東西,看了這本書我知道要保護好肝臟就要每天攝取300公克的蔬菜,這讓我在日後飲食方面會更加注意。而我之前也一直認為水果只是利於腸胃蠕動,看完這本書後我知道原來新鮮的果汁也能幫助肝臟耶。這本書教會我日常生活中很多有關我自己身體健康的事。而我以後也會多加注意。 2讀後心得: 這本書是有關腸胃保健以及益生菌的做用、選購益生菌的方法。為什麼腸味有關的書又會跟益生菌這個東西放在一起呢?這本書中也有寫到喔!原因是因為益生菌最能保護的地方就是我們的腸胃,它可以抑制壞菌、促進好菌、調節免疫、降低發炎。我剛開始看到益生菌這名詞心裡就想說應該是乳酸菌之類的東西吧?!這本書中也有讓我了解原來乳酸菌是廣範的在自然環境中,而益生菌則是科學家研究制造出來的,這樣解釋之後我發現益生菌比乳酸菌有價質多了!書中也有寫到益生菌不只對腸胃有用,對於過敏、流感、癌症、代謝、口腔、皮膚都有一定的幫助及預防疾病的效果,當然這也不是萬靈丹囉!生病還是乖乖找醫生比較適當!看完這本書讓我充分了解到益生菌是什麼樣的東西,又有什麼好處,讓我更認識它更想與它接觸呢!

文章標題:一年級暑假作業  2016-08-30 13:13:39

書名:臺灣女英陳翠玉 作者:李錦容 出生於日治時期的陳翠玉,對於在之後二戰之後的台灣幫助很大。 陳翠玉,出生於日治時期台灣台中廳的彰化區,講白一點她就是彰化人,她在彰化女高畢業之後,還沒有決定人生的方向,在一次去廈門探訪叔叔時,看到街上髒亂不堪的模樣,從此她決定走向與衛生方面相關的職務,也因此與護理有了緣份。離開廈門後,她便前往日本就讀護路加女子護理學校(現護路加國際大學),畢業之後日本曾經因為她成績好,加上英語與日文溝通能力強,因此挽留她繼續在日本服務,但她以想回臺灣服務為由婉拒了日本的請求。返臺後她先後於臺灣保健館與臺北醫院就職。1947年臺灣發生了二二八事件,陳翠玉政府官員列為槍決名單,幸好在有一些不願配合這個行動的官員掩護下,陳翠玉到了加拿大避難,也在加拿大的多倫多大學拿到了學位,在二二八風波結束後回到台灣在台大醫院護理部當任主任。陳翠玉以先前學的西式教育對台大醫院和護理教育及制度做改革,其中包括成立護理部、重新制定護理人員職務內容、醫療衛生改善及增加產房嬰兒房等許多現代護理設備,當時台大校長肯定陳翠玉的能力便讓她成立台大醫院附設高級護理學校(現臺大護校),四年後她前往美國波士頓大學取得碩士。 後來因為遭到陷害,雖然之後證明清白,但也因為受到打擊而離開臺灣前往中南美洲擔任世界衛生組織派遣的國家衛生顧問,並長期住在波多黎各,這一做就做了18年,當時波多黎各的人民基極爭取獨立,使她的理念偏向支持台灣獨立建國。後來陳翠玉回臺後就積極參與民主活動,出了一本<面臨危機的臺灣>,並推動<全球婦女台灣民主運動>、探訪綠島的政治犯,此舉動也被被當時政府列為黑名單。1988年好不容易能回臺的陳翠玉告別人世。 陳翠玉不屈不撓不論為臺灣、為其他國家都值得我們學習,不論是在護理方面或是民主的理念她不管受到什麼挫折都不會放棄值得我們學習。

文章標題:二年級寒假作業 達人級萬用攻心術  2017-02-15 18:26:58

這本書是用心理學的角度教我們如何在人際關係上建立良好的互動,以半文字半漫畫的方式呈現它想表達的內容,讓讀者可以在看書的同時,不需要讀琳琅滿目的文字 看完這本書我覺得他的內容雖然是關於心理學,但是有別於我們一年級讀的那本厚厚的書,相較之下這本書精簡多了,而且所寫的內容絲毫不輸給一年級的那本心理學 在看完這本書之後我對自身的修養有提升了一些,或許在以後對待朋友.對待家人.甚至以後在職場對待病人時都能夠有相當大的幫助,有些很複雜的問題看完這本書之後就能快速的解答,與其說這是課外讀物,不如說這是參考書吧! 這本書真的很值得一看,不論什麼職業什麼角色,看完這本書一定會有大大的幫助,因為內容以及提到的問題都是生活上在人際關係方面常常出現的事,有時間的話可以借來翻看看。

文章標題:二年級大體參訪 給大體老師的一封信  2017-04-27 20:16:20

這次大體參訪原本之前我都很擔心自己會不會怕看到大體,或是聞到福馬林就會變成大家所說會昏倒的那一類的人,但是直到考完了,準備要去的那天,我才發現,其實自己還蠻期待的嘛,這次也是第一次全班一起踏出校外,但我明白這次出去的目的絕對不是為了玩,畢竟擺在我們面前的大體老師曾經也跟我們一樣是個活潑亂跳的學生,也曾經跟我們的父母一樣每天忙著奔波上班,所以對於他們的犧牲,我們絲毫不能馬虎。 我們之前就對這次大體參訪做過許多準備了,不管是一年級所教的解剖,或是上次全校統一測驗的解剖前測,相信不會有人連一個字都沒看的,不管有沒有認真看過、背過,每個人一定都有把這解剖相關的資料放在眼前ˇ過,為的就是讓我們到台大醫學院的解剖室不至於太丟臉,甚至可以讓那些台大的老師驚艷,原來宜蘭有間五專的學生那麼厲害,但顯然的我們可能只做到不丟臉這點,但是也因為之前已經背過了,所以台大的老師在講解的時候我們其實本身就有印象了,所以他在說的時候我都不會覺得這些知識是陌生的,甚至會想更深入的了解,這也衍生出之後我會敢去觸摸大體老師的原因了,那時我才發現其實也沒什麼呢。 這次我們能有這個機會接觸大體老師最重要的關鍵其實就是在於大體老師本身了,他們真的很偉大,也謝謝他們無私的奉獻照舊了許多人員,也讓我們後人能研發更多的醫療方面的技術,造福自己家鄉的人們,甚至讓全世界都能夠知道我們台灣的醫療是頂尖的,我們要知道,在往生前要知道過世之後身體會被大家這樣切開,任人宰割,任一群學生觸摸、研究自己的神經、骨頭等器官,這種勇氣跟大愛的精神是我們一般人不可能做的到的,不管是我們在台大看到的大體老師,或是坐落在世界各地的大體老師,我都想跟你們說一聲:「謝謝你們,你們真的是我見過最無私的人了,你們真的很偉大」。

文章標題:臨終關懷影片-鐘 心得  2017-06-14 10:11:48

看完這部關於臨終關懷的影片後我突然回想起大概兩年前時我的曾祖母也在安寧病房過世,當時我還沒讀護理科,但是曾祖母卻在我眼前慢慢的失去生命,完全沒心理準備的我,第一次看到這個畫面,說真的非常的震驚,但是我們心裡都在想,要讓阿祖安心的走,勉強忍住情緒。後來我開始讀護理科之後,開始覺得其實這也沒什麼,但在未來面對親人可能情緒也是難免的吧。影片中護理師細心照護,雖然即便已經知道病人進入臨終的期間了,但是也不忘顧病人的面子,把他顧得很好,讓病人能夠在生命的最後一哩路能夠活得有面子,能夠活得有價值。同時護理師也不忘安撫家屬不捨的情緒也給了家屬與病人時間能多多互動,交代事情,給予隱私,這個行為會讓不論是家人或是病人都能感到很窩心。往後我們不論是否在安寧病房工作,一定都會遇到病人過世,甚至會遇到自己認識的人,我們要以什麼心態面對是相當重要的

文章標題:106.08.16暑假作業:榮格個體化思想  2017-08-16 10:48:33

這本書主要是在說明有關於心理治療和自我實現,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都會遇到不順心、難過傷心的事,很多時候我們要去想說怎麼解決問題,如何療愈讓心理平復,不難過。很多人都有心理上的問題需要治療,這時候生理學就可以派上用場來解決。 人生也會有遭逢失落的時候,在這時候人的心情通常是盪到谷底,這時候朋友和家人的陪伴是很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關懷和陪伴,才能讓他覺得其實自己病不孤單,感覺起來也就比較不會難過跟失落,也能慢慢建立起原本失去的自信心和勇氣,慢慢站起來變得更好。平常我們就能多關心需要關懷的人,讓社會充滿著人情味。 每個人都有夢想,有自我實現的想法,想要完成自己的夢想,達到人生的目標,追求自己的理想,讓人生不留遺憾,發揮出更完美的自己。但實現夢想往往都不簡單,不是一夕之間就能做到的,都是要靠自己的努力,不能半途而廢,行百里者半九十,很多人都是因為半途而廢,才沒有達到自己夢想,顯得可惜。每個人的夢想都是偉大的,可以實現,就已經很不簡單了! 有很多原因會影響心理,例如:課業、人際關係、經濟壓力等等......,眾多的原因導致人類心理上的傷害以及不平衡,要怎麼去改變,是一門很重要的學問。 心理治療是很深奧的一門學問,我們學過心理學,但不表示我們有極專業的能力來解決問題,大家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有夢想有動力去完成,是讓人學習的精神。

文章標題:三年級寒假作業  2018-02-23 15:21:03

在台灣護理人員雖然少,但是精英其實還真的不少。有的在臨床上有些心得的學長姐,透過寫作文章發表自己擔任白衣天使這個角色時的感想,讓我們這些護士能夠提前為往後的目標有些基礎的心理建設。這次我在台灣全文資料庫所下載文章後的心得。分別為實習方面.醫病關係方面.還有一篇面對癌症末期病患需要如何安慰他的心理層面的文章。 第一篇所寫到的是護生在第一次實習所面臨的壓力,文中寫到透過實驗作者發現280位護生大部分都會有心理層面的壓力,且在第一次實習時大部分都不會出現心理壓力的問題。雖然我的第一次實習已經過了,但是很快的我的下一次實習及更多的臨床實習會接二連三的到來,壓力一定是比基本護理學實習來得更大的,生理方面的歷練也有一定的磨練,希望在未來的內外產兒實習我都能夠將所有阻力都化成助力,克服所有難題。 接下來這篇文章寫的是作者為了了解在監督者之下執行護理是否會惡化或是增進醫病關係。透過360份問卷調查顯示在有長官監督的狀況下醫病關係並不會變好反而是惡化,破壞了護理師與病患之間的和氣。 最後一篇則是一位學長姐在照護一名口腔癌末期的病患所寫下的護理過程。他透過開放式問句.會談及觀察來蒐集個案資料,運用羅式適應法來評估個案的心理層面,並且運用各種放鬆技巧使個案能夠減緩壓力及疼痛,也鼓勵個案回想以前的事情及透過宗教的力量來拉近距醫病關係,也使個案不會覺得自己孤單

文章標題:三年級暑假閱讀心得  2018-09-02 20:01:53

夏季到了,中暑和熱衰竭是這時候最常見的不舒服症狀,導致這樣的原因可能是:暴露於高溫環境下過久、補充的水份不足、身上衣物過多等等。如何預防,是一門很大的學問,可以多補充水份、攜帶扇子以及注意防曬。若已經發生了,那就盡快將病人移至陰涼處及抬高足部,減輕日曬時間。 如有出現蒼白、無力、皮膚濕冷以上這些症狀就要注意,雖然看起來可能不是太嚴重,但是久沒處理就可能引起休克或是脫水,往往拖太久就會造成遺憾。 發生中暑和熱衰竭時,千萬不要繼續消耗自己的體力,應該要多休息,調節自己的呼吸,讓自己的身體盡快恢復、正常運作。 天氣一年比一年來的要熱,紫外線也是越來越強,預防中暑和熱衰竭是相當重要的,不可輕忽,每年都有學生因為在戶外運動,沒有補充足夠的水份、做好防曬的措施,所以來導致中暑和熱衰竭,甚至是眩暈和昏倒,由此可知,有適當的預防措施和適當的休息是必須要的。 雖然說,太陽會製造維生素D, 也可以預防骨質疏鬆的問題,但在曬太陽之餘,也要控制曝曬的時間不宜過久,以免造成反效果。另外,也要隨時的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有任何的不舒服,就不應該繼續勉強。擁有一個健健康康的身體,比什麼事都來的要更重要。 透過這篇文章讓我更了繳到中暑是怎麼一回事,對於時常中暑的我是增加了對自己更有幫助的知識,希望未來我看的這篇文章能夠在我生活中派上用場。 黃梵葉(2015).熱環境下體能調適訓練之研究.步兵季刊.28


   1045101039    呂沛彤  發表(1)筆  

文章標題:歡迎使用E-portfolio  2008-03-18 16:15:43

歡迎參觀我的學習歷程檔案
這裡包含了我的學習紀錄與個人資料
歡迎認識喔


   1045101038    陳品琇  發表(10)筆  

文章標題:歡迎使用E-portfolio  2008-03-18 16:15:43

歡迎參觀我的學習歷程檔案
這裡包含了我的學習紀錄與個人資料
希望大家能不吝指教

文章標題:伴你最後一程-讀書心得  2016-02-19 09:47:58

書名:伴你最後一程 作者:石世明 出版社:天下文化 1045101038 38 陳品琇 這是一本關於臨終關懷的書,書中提到作者在心蓮病房當志工,遇到許多不同情況病人,過程中讓他了解到,對照顧者而言也許日復一日,眼前的病人就是靜靜的躺在床上,但這並不表示他們心中完全是遲滯不動的,死亡對臨終者而言,是要「共在一起」的東西,死亡不是一個需要籌謀計畫,去解決的問題,對臨終者來說死亡和他們是活在一起的,所以在他們面前,不需要問太多的問題,求生,亦或是求死,對病人來說,一天之中就是這樣反反覆覆的掙扎變換,對照顧者而言這並不是病人反覆無常,而是病人臨終過程的一個事實,這樣一來照顧者往往很容易忽略了病人所需要的希望和依靠。我們照各者不應該把臨終病人當程即將死亡的人,而是要把他們當成我們生命中的導師,是他們教會了我們生命的長短,是無法操控的,讓我們明白「生命為何」,也讓我們進一步去思考,屬於自己的生命意義和態度是甚麼。

文章標題:南丁格爾-讀˙書心得  2016-02-19 10:05:22

書名:南丁格爾 作者:謝瑞貞 1045101038 38 陳品琇 我覺得這本南丁格爾非常好看,他裡面都在講述南丁格爾的一生,讓我們了解到南丁格爾手中的燈,不景溫暖了戰場上傷兵的新,更為黑暗裡呻吟,痛苦的人們照出希望,在他的想法裡,病人沒有可醫或不可醫的劃分,只要有一線生機,就沒有放棄的道理,他真的非常的偉大,竟然不顧自己的危險來照顧病人,我們應該效法他精神,對病人如同待自己人一樣,事實的去了解蹦人的需要,不分貴賤,或許我們的力量很小,但我們的一舉一動,都可以讓病人獲得不同的感受,位病人最好這就是我們的職責,因為看了這本南丁格爾,讓我想要學習南丁格爾的精神,希望自己也能像南丁格爾一樣,無私的付出,為病人好,然後贏得大家尊敬,更起許自己在往後的每一天,能夠吸取更多的知識,幫助有需要的人,在功課學業上能加油再加油,考上不錯的二技學校,更重要的是,在還沒成功之前,不可以輕言就放棄,要堅持未來是自己的,要好好把握。

文章標題:德雷莎修女-讀書心得  2016-09-06 10:27:51

書名:德雷莎修女傳 作者:千葉茂樹 1045101038 陳品琇 天主教修女、傳教士與慈善工作家,主要替印度加爾各答的窮人服務,有「加爾各答的天使」的美譽,於1979年被授予諾貝爾和平獎。我覺得德雷莎修女知道仁愛修會和任何組織一樣,影響力與透過它的傳播管道流傳出去的訊息和感召力一樣強大。她用她的真誠去感受別的痛苦,去跨越距離、語言、背景、不同意圖、疾病和痛苦等障礙,傳播一切的愛,她的做法簡單而有力,對她來說,溝通的重點在聆聽和觀察,她從對方的肢體語言、呼吸、眼神的傳遞,來傾聽對方內心真正的想法,德蕾莎修女曾在發表獲獎感言時設問:「我們能為促進世界和平做些什麼呢?」她隨後答道:「回到家裡,愛你的家人。」她接著說道:「在全世界範圍內,我發現貧窮不僅僅存在於整體貧困的國家中,在西方國家,貧窮更加難以消除。當我從大街上搭救回來一個飢餓的人,我給他一碟米飯,一塊麵包,我便很滿足了。因為我讓人吃飽了。但是,那些被社會排除在外的人,他們不被人需要,沒人愛他們,他們生活在恐懼中,他們被社會拋棄這樣(精神上)的貧困太難(消除)了。」德雷莎修女對待窮人、病人,猶如對待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姊妹般給予關懷,給病人某種程度的關心,我想這就是他傳達主的愛心之一吧!

文章標題:情緒影響一生的幸福-讀書心得  2017-02-16 22:22:02

書名:情緒影響一生的幸福 作者:杜風 1045101038 陳品琇 我們人的脾氣就有如天氣,有時陰天、有時雨天、有時晴天,當我們無法改變大自然的永恆定律,只有懷抱著一顆忐然之心,當我們始終保持一份良好的心情,就能發現生活中不是缺少美好,而是缺少享受美好的一份心情,善於控制情緒,才能擁有幸福人生!好好當自己情緒的主人,管理情緒,一個人的心態就是一個人真正的主人,要讓自己的心態決定誰是坐騎,誰是騎師。 人生路上,難免遭遇挫折,此時的我們不要悲傷,相信苦難與挫折是一所大學,豐富著我們成長。拋棄悲傷之情,尋找一個新希望,努力奮鬥,你會很快忘記失敗的痛苦與徬徨,重新找回生命的活力。每天或許會因為心中的烏雲而心情不美麗,或許會因為悶悶不樂而沒有食慾,這些都是受我們情緒所影響,我們要學著去調整自己,排除壞情緒,做自己的主人。

文章標題:給大體老師的一封信  2017-04-28 07:55:57

在這趟學習之旅中,讓我接觸到了人體器官、血管、骨頭的分布,這些都是之前課本所教的,到了現場就像是又幫我們複習了一遍,而且還有去體驗摸起來的觸感,這些都是我在平常所接觸不到的,也很難用肉眼去看到的,現場教學比教科書上更能融會貫通,更能去了解所在的位置。 如果沒有這一次的經驗,我可能不知道人體的的構造這麼神奇,因為有大體老師們的奉獻,讓我深深體悟到甚麼是無私。當我踏進解剖室,一股刺鼻福馬林的味道飄進我的鼻子裡,當下真的不太喜歡這個味道,而且更重要的是心裡的害怕、恐懼,讓我遲遲沒辦法接受躺在我面前的是一具沒生命的個體,這時很多不捨的情緒就湧上了心頭,原來人不管活到多久最後還是會面對死亡,沒有一個人能從死神的手裡逃過,這一切的事物都是一個未知數,誰都不能去決定下一秒會發生甚麼事,但唯一可以決定的是你對人生所處的態度,以及為人們所做的貢獻。大體老師們所做的貢獻就是捐贈出他們的身體,供醫學人士研究,讓他們了解身體裡的構造,降低疾病的發生率,使醫療技術更加的進步。正常習俗中,通常人死後都想要保留自己完整的身體,所以做這樣的決定需要很大的勇氣,對於老師們我真的很敬佩,也同時覺得他們真的很偉大。其實學生們對大體老師的尊重,對她的家人來說真的是一種安慰劑,可以讓他們知道這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不需要去難過、悲傷。 這次的機會讓我自己也有所成長,包括課業上的、人生上的,都讓我有深深的體悟和感動,它讓我的視野不再侷限在一個小小的空間,看待的人、事、物更加的寬廣,我會把這一次的學習當成歷練,讓他充實我的知識及日常所用,真的很謝謝你大體老師,能遇見你真好。

文章標題:臨終關懷  2017-06-13 12:46:45



文章標題:暗示的技術  2017-08-31 21:37:52

作者:內藤誼人 出版社:采實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心得: 我覺得這本書真的非常有用,裡面的文字淺顯易懂,他交導我們在生活上如何運用暗示的技術,使對方不知不覺的聽從你的指示,並告訴我們用脅迫、命令、權威的方式不能起多大的功效,如何讓人心服口服,就要運用到許多暗示的技巧,有些是平常生活上的小技巧,例如:多多讚美別人能使別人對你印象加分;配合對方呼吸速度,能讓身體的節奏達到同步狀態,對方自然就會對你敞開心防;如果想對對方提出邀約的話,就趁與對方聊的很開心的時候,提出邀約,成功率達百分之52.9%;要指責別人犯錯時,可以經由第三者指責真正犯錯的人,間接提醒比當面斥責更有效,拐個彎指責,對方反而比較能接受。 我覺得這本書最神奇的,裡面有一個真的是讓我大開眼界,他說人人都是算命師,只要你懂心理學,算命師最會用暗示的技巧賺錢,尤其講到個性方面的事,命中率幾乎百分之百,這在心理學上稱為「巴納姆效應」,也就是聽到別人評論自己的個性時,會不自覺的想:「沒錯!就是這樣」,真的很準,抓住了別人的心理方面的想法,我覺得超酷的,這本書真的很好看,我個人很推薦。

文章標題:中護學報  2018-03-01 20:51:34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護三甲 學號 1045101038 姓名 陳品琇 書名 中護學報 作者 白秋鳳 、 蘇淑芳 、 顧雅利 出版社 國立臺中護理專科學校 出版年月 2002年 08 月 索書號 停刊 ISBN 無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1自殺是世界性的心理衛生議題,了解引起自殺的相關風險因子,將是自殺防治的重點。 2兩座宮廟同名異質守護物的演化歷程,以究明其小眾信仰行為的生發及其時代性意義。 3照護過程中藉由觀察、會談技巧、Gordon 十一項健康功能評估模式收集資料,確立個案護理問題為:疼痛、身體心 像紊亂、焦慮及主要照顧者抉擇衝突。 4臨床產科照護環境變遷快速,醫護工作人員須具備抗壓性並不斷自我成長,學校教育需因應臨床變化,適度調整教材 教法,並須配合學生學習需求,以提升學習成效,本研究可作為五專產科護理學課程改革的依據。 5本專案探討造成復健科住院病人跌倒的原因包括藥物因素、病人健康因素、照顧者因素、環境因素、和設備因素。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醫療團隊成員需持續性的評估造成病人跌倒的危險因素並加以預防,隨時監測與評估病人個別性需求,給予個別性衛教 與照護,使病人的安全更有保障。性別平等教育是學校注重的一項議題,包括對校園的師生互動、同儕之間的互動,以 深度訪談的方式蒐集對象的主觀觀點與感受,蒐集研究資料,均出現性別差異的情況,讓我們了解性別平等的重要。 自殺是人很重要的一個課題,如何走出心理的那個坎,需要很多時間去磨練、體悟,這篇文章去探 討人為甚麼會想不開,自殺比例人數什麼的,針對人口老化與社會整體自殺死亡率做時間序列趨勢研究。 相較於總自殺人數中65 歲以上自殺的比例,65 歲以上自殺死亡率以及老齡人口比例對社會整體自殺死亡率的影響較 大。 臨床產科照護環境變遷快速,醫護工作人員須具備抗壓性並不斷自我成長,學校教育需因應臨床變化,適度調整教材教法,並須配合學生學習需求,以提升學習成效,本研究可以作為五專產科護理學課程改革的依據。 照護過程中藉由觀察、會談技巧、Gordon 十一項健康功能評估模式收集資料,確立個案護理問題為:疼痛、身體心像 紊亂、焦慮及主要照顧者抉擇衝突。筆者運用持續性、完整性之護理過程,協助個案渡過腫瘤術後生理危機,並為個案 安排復健活動、心理建設及提供出院準備服務措施,使個案的護理問題於出院時獲得改善,恢復最佳的身體狀況,並以 正向表達持續追蹤治療的意願。期許此篇個案報告能提供護理人員未來在照護此類患者之參考。 目前全國醫護專校均各自有其技術考制度,以確保各科臨床實習前學生的護理能力,然若未通過篩選則可能會被擋修, 影響日後實習。 專案探討造成復健科住院病人跌倒的原因包括藥物因素、病人健康因素、照顧者因素、環境因素、和設備因素。藉由復 健醫謢團隊的合作與努力、主管的重視、越語衛教單張的制訂、肌力訓練、持續衛生教育與稽核、無記名通報系統、環 境改善、輪椅及浴廁安全設施增設等,跌倒率由0.08%降至0%。醫療團隊成員需持續性的評估造成病人跌倒的危險因 素並加以預防,隨時監測與評估病人個別性需求,給予個別性衛教與照護,使病人的安全更有保障。

文章標題:閱讀心得  2018-08-26 00:07:48

護四甲 1045101038 陳品琇 我這次選了三篇當我暑假作業題目,有一篇的主題是運用跨文化關懷照顧,因為印尼籍勞工來台期間離患肺結核病的護理經驗,還有一篇是一位描述周邊動脈阻塞個案,面臨截肢產生焦慮的護理經驗,最後一篇是描述一位猛爆性肝衰竭患者的護理經驗,閱讀完這一些個案報告的舉例,我覺得我們在評估個案的方面,要考慮到許多個案的問題,有身體的問題、有心理上的問題、有整體性與連續性的問題,每一個小細節都是非常的重要,這些小細節的東西,都是可以增進個案生理上及心理上的舒適,在護理過程中,協助加強跟案及主要照顧者對疾病認知和傷口照護的重要性,同時請聽個案內心的感受,協助了解目前身體的狀況,增加自我控制感,然後在會談中傾聽、陪伴給予支持引導個案表達想法,在每一次照護的過程中,同時引導正向的想法緩解個案的焦慮,達到更好的居家生活照護。在寫護理報告時,要先確認個案主要的問題再訂題目,內文要簡潔有力,然後寫出目的和重要性,呈現完整的護理過程 還有重要的照護措施,在撰寫的過程中是有許多需要去觀察探討的地方,我覺得是非常困難的,我們在文獻查證中常見的書寫問題, 都是大部分的人很容易犯錯的,但這幾篇文章的作者,卻帶給了我們閱讀的人很正確的觀念,並帶給了我們正確的書寫方式,很多疾病的個案缺乏對疾病的認知,認為只要規則服藥就能控制自己的病情,卻忽略了自己身體出現的各種症狀,都等到病情非常嚴重明顯的時候才會來醫院就醫, 如何教導個案給主要照顧者是非常重要的,我覺得能寫出這麼完整的文章這些作者是非常有能力的。 一位周邊動脈阻塞個案面臨截肢焦慮的護理經驗 參考資料 李佳燕、李彩緣、陳鈺如(2011).一位周邊動脈阻塞疾病截肢患者 之照護經驗.中山醫學雜誌,22(3),319-327。 吳俊男(2009).周邊動脈阻塞疾病.臨床藥學,25(4),56-62。 林家伃(2007,1 月).台灣老人自我照顧行為及其影響因素(碩士 論文)‧取自華藝線上圖書館。 林筱芳、林惠霜(2012).照顧一位面臨截肢壓力出現自殺企圖患者 之經驗.台灣腎臟護理學會雜誌,11(1),85-98。 胡麗芳、林器弘、林怡君(2009).運用即時反饋系統於社區老人健 康促進之成效.北市醫學雜誌,6(6),27-36。 焦雅芳(2009).照顧一位拒絕右手腕下截肢個案之護理經驗.新台 北護理期刊,11(1),103-111。 詹志洋、吳毅暉、陳益祥、王水深(2012).周邊動脈阻塞手術重建 新概念:趨向更微創的未來.台北市醫師公會會刊,56(9),37-42。 詹淑雅、劉芹芳、金繼春(2011).身體心像紊亂之概念分析.新台 北護理期刊,13(1),63-72。 葉惠玲、郭漢崇、林祝君、李茹萍(2011).間質性膀胱炎病人對疾 病認知、態度及自我照護行為之相關性探討.護理雜誌,59(1)30-40。 廖欣怡(2011,6 月).老人使用線上影音衛教資源方式之探討(碩 士論文)‧取自華藝線上圖書館。 鄭佩芬、柯貞如(2012).照顧一位骨折創傷後膝上截肢患者的護理 經驗.志為護理,11(3),119-128。 15 蔡芳玲、蔡碧雀(2010).照顧一位青少年因意外創傷致膝下截肢的 護理經驗.志為護理,10(2),111-119。 謝松蒼(2010).周邊動脈阻塞性病變;末梢循環障礙.建康世界, 298,23-25。 Grady, K. L. (2006). Management of heart failure in older adults. The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Nursing, 21(5 Suppl 1), S10-14. Gail, W. S. (2005). Handbook of Psychiatric Nursing 6th edition. St. Louis: Mosby. Norgren, L., Hiatt, W., Dormandy, J., Nehler, M., Harris, K., Fowkes, F., et al. (2007). Inter-society consensus for themanagement of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TASC II). European Journal of Vascular and Endovascular Surgery,33(1), 1-75. Price, E., & Fisher, K. (2005). Additional Studies of the Emotional Needs of Amputees. Journal of Prosthetics & Orthotics , 17(2), 52-6. 照顧一位猛爆性 肝衰竭患者的護理經驗 參考文獻 柯文 哲、賴明陽(2000).猛爆性肝衰竭之機械 性人工肝臟血液淨化療法,台灣醫學, 4(5),551-556。 彭清 秀、陳永昌、方基存(2002).非生物性體 外血液淨化在肝衰竭病人的治療上之角 色.內科新知,4(4),31-36。 蔡麗 紅(2006).肝性腹水之治療及護理.長庚 護理,17(2),172-178。 Artnak, K. E., & Wilkinson, S. S. (1998). F u l m i n a n t h e p a t i c f a i l u r e i n a c u t e acetaminophen overdose. Dimensions of Critical Care Nursing, 17(3), 135-144. Kjaergard, L. L., Liu, J., Als-Nielden, B., & Gluud, C. (2003). Artifi-Cial and bioartificial support systems for acute an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 systematic review.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289(2), 217-222. Krige, J. E., & Beckingham, I. J. (2001). ABC of diseases of liver, pancrease, and biliary system: Portal hypertension-2.ascites, Encephalopathy, and other conditions.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322, 416-418. Krumberger, J. (2002). When the liver fails. Registered Nurse, 65(2), 26-19. Marrero, J., Martinez, F. J., & Hyzy, R. (2003). Advances in critical care hepatology. 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are Medicine, 168, 1421-1426. Sargent, S. (2005). The aetiology, management and complications of alcoholic hepatitis. British Journal of Nursing, 14(10), 556-562. Sen, S., & Jalan, R. (2004). The role of Molecular Adsorbents Recirculating System(MARS)in the management of liver failure. Perfusion, 19, 43-48. Starr, S., & Hand, H. (2002). Nursing care of chronic and acute liver failure. Nursing Standard, 16(40), 47-54. Tofteng, F., & Larsen, F. S. (2004).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fulminant hepatic failure and brain edema. Metabolic Brain Disease, 19, 207-214 真誠對待-一位開放性肺結核女性外籍勞工照護經驗 王秀紅、楊詠梅(2002).東南亞跨國婚姻婦女的健康.護理雜誌, 49(2),35-39。 李皎正、唐士祥、許錦龍、王翠霞、劉雅瑩、魏麗梅(2007).第2章: 關懷照護概念.於李皎正總校閱,關懷照護(初版,1-21).台北: 永大。 田培英、曾紀芬、李欣慈(2010).以文化動力模式照護越南籍移民女 性在臺灣的健康需求.志為護理雜誌,9(4),65-70。 李慧貞、蘇秀娟、許芷音(2004).外籍新娘的健康評估—以新店市為 例.護理雜誌,51(4),88-93。 呂靜妮、李怡賢(2009).東南亞新移民女性文化適應之經驗歷程.耕莘學報,7,55-63. 余慧芬、黃俊維、朱素鳳、廖秀珠、許秀月(2010).應用「3C」照護模式發展護理之家人性關懷照護品質量表之先驅性研究.護理及健康照護研究,6(3),219-230。 吳麗珠、黃彥芳、楊靖慧(2009)2001-2007年外籍勞工健康檢查概況.疫情報導,440-451。 林秋燕 (2009).一位肺結核病患不遵從服藥之護理經驗.嘉基護理 雜誌,9(1),40-49。 林淑伶、蕭伃伶 (2007).台灣女性新移民健康照護的社群隔離現象. 護理雜誌,54(4),67-72。 胡宜竹、陳淑銘(2003).照顧一位菲律賓藉白血病患者的泛文化護理經驗.慈濟護理雜誌,2(3),87-93。 陳月汝 (2008).一位肺結核患者隔離期間的護理經驗.榮總護理雜誌,25(1),99-106。 陳啟光、顧忠與、李元墩、于長禧 (2003).從跨文化觀點探討外籍勞工管理制度之建構-以塑化業台籍勞工為例.人力資源管理學報,3(2),57-74。 黃紹宗(2009).結核病與愛滋病.行政院衛生署中南區區域聯盟臨床專刊,2(2),55-60。 廖翎聿、周阿綢 (2010).疾病的枷鎖-肺結核病患心歷路程.台灣護理學會第二十六次護理研究論文發表暨兩岸護理學術交流海報發表.中國醫藥學院。 蔡旭明、黃洽鑽 (2006).肺結核.基層醫學,21(5),100-107。 蔣欣欣、盧孳艷(1996).健康與疾病的文化觀及現象分析.護理雜誌,43(4),42-48。 簡順添(2009).結核病與貧窮.防癆雜誌冬季號,8-10。 Aroian, K. J. (1992) Sources of social support and conflict for polish immigrant. Qualitative Health Research, 2(2), 178-207. Lein, P. L., Conway, M. M. & Wong, J. (2003) The contours and sources of ethnic identity choices among Asian Americans. Social Socience Quarterly, 84(2), 46-473. Tu, C. C., Shen, G. H., & Hsu, J. Y. (2005) Delayed treatment and management of active tuberculosis in a medical center in Taiwan. Annals of Thoracic Medicine, 20(6), 517-523.


   1045101037    吳玟萱  發表(9)筆  

文章標題:歡迎使用E-portfolio  2008-03-18 16:15:43

歡迎參觀我的學習歷程檔案
這裡包含了我的學習紀錄與個人資料
希望大家能不吝指教

文章標題:寒假作業  2016-02-21 21:12:17

這本書的作者是一位堅守急診第一線20年的醫生,他將他在急診室所觀察到的事與我們分享. 這本書讓我映像最深刻的是一個關於孕婦的故事. 這是那位孕婦的第一胎, 她去看病的時候胎兒已經24周了,在那幾天那位孕婦連走路都會喘,所以她的婆婆和母親陪她一起去看醫生,她才懷孕沒多久就開始斷斷續續的咳嗽,去好幾家診所和醫院看都找不到原因,想要照X光又怕會影響到胎兒,所以都沒做這次檢查.而她會到這家醫院,是一家診所建議她來的,因為她除了走路會喘以外,還會發燒,所以作者要求依定要照X光,但孕婦的婆婆和母親怕會影響到胎兒,所以不肯,最後在醫生的保證下,她們才答應,而最後檢查出來的結果是孕婦的右肺已經積了一半的水,這有可能是發炎引起的,但也有可能是肺癌. 明明有寶寶原本應該是件高興的事,卻因為有了寶寶讓母親身體不適,沒辦法找出原因來,這讓人感覺到特別的悲哀.

文章標題:暑假作業  2016-09-11 12:17:56

書名:聽診器與念珠 作者:姚建安 看完了這本書之後,我更深刻的了解到在一個人即將死亡時,宗教對一個人的重要性. 雖然一開始病人和他們的家屬會以為宗教師是來傳教的,但只要好好的解釋,他們也能好好的理解. 而且我覺得宗教師也很厲害,雖然病人能接受他們可能快不行的事情有他們自己對宗教的信仰在裏頭,但我覺得宗教師的態度和所說的話也是很重要的關鍵. 這讓我更加的明白心靈上的護理是捨麼,那就是用自己所說的話`所做的事,以及滿滿的耐心和包容心去照顧病人的身體,和他的心靈,讓他們從心靈上真正的好起來,而不是一直帶著對死亡的恐懼,和其他的捨麼不是很好的心情接受治療,因為這樣他們就算身體好了,也不能算是痊癒,因為他們的心還生著病,生著無法用藥物,無法用任何東西治好的病. 就像這本書裡面一個人講的一樣,[安寧緩和醫療團隊照顧末期病人與家屬,如果不能超越死亡恐懼,那麼在怎麼努力,都只有八十分,善終很難圓滿達成.],雖然不是每個人都是安寧緩和醫療團隊的人,但其實這個道理是每個人都應該緊記的,因為病人是一個有各種心情的人,而不是只會按照別人的指令行動的冷冰冰的機器. 所以我們對待病人的時候,應該盡可能地用自己的愛心與包容心去關懷他們,讓他們能從心到身體完完全全的好起來.

文章標題:寒假作業2  2017-02-11 19:55:50

書名:不生氣的情緒智慧 作者:戴晨志 情緒管理從很早以前就是一件很重要的人生課題,因為當你情緒沒有管理好就有可能犯下大錯,到時再來後悔自己當初的選擇"為捨麼我那時候要......"那沒有意義,所以我覺得情緒管理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而書裡有一句話讓我覺得真的就是這樣,那句話就是"脾氣來了,福氣就沒有了!",因為當你脾氣來了的時候,不管是自己所說的話,還是自己的行為就不是由自己來控制的,而是一種名為情緒的野獸,讓自己做出一些自己冷靜下來後也無法的事,所以在自己的情緒不太對的時候,首先要做的就是讓自己冷靜下來,再去好好的思考該如何做出應對,書裡還有一句話我看了之後想了一下,真的很有道理"假如別人責備你是對的,那你就沒有資格生氣;假如別人責備你是不對的,那你又何必生氣呢?",因為別人若說你是對的,那麼你就沒有資格生氣了,因為他都說你是對的了,那麼你再生氣是在生捨麼氣呢?而他若說你是錯的,那麼你就算再跟他爭又有何意義呢?他都已經覺得自己是對的了,而且是在憤怒這種讓人會失去所有的理智,固執地認為自己就是對的這種情況下,就算你吵贏了,他還是會認為他才是對的,這樣子的情況下,那時憤怒跟對方爭吵的自己,不是顯得很愚蠢嗎?所以還不如把生氣的力氣省下來,去做一些比較有意義的事,而且這樣對身體還比較好,還可以看一下對方在憤怒下所做出的蠢事,笑一下哈哈哈哈...,開玩笑的.

文章標題:給大體老師的一封信  2017-04-26 22:20:59

給大體老師的一封信 在還未去看大體老師之前,我曾多次想像實驗教室長捨麼樣子,但當真的看到時,發現其實沒有自己想像中的可怕,福馬林的味道也沒有哪麼重,當初老師們跟我們說學長姐們去的時候有人昏倒或是晚上作惡夢,還以為很可怕,但其實遠遠沒有想像中可怕,只能說聽過不如真的看過,很多人都是被自己的想像嚇死的,而在那天我不但把曾經學過的再複習了一次,還學到了很多,更準確地知道了那些解剖部位在何處,並且還摸到那些地方,在這裡感謝一下大體老師們無私的奉獻,因為他們的奉獻,讓我們學到了更多,也有更多的能力去完成未來的工作,而且也有很多人因為他們奉獻了自己的大體,因此活下來或是能看到東西或是其他的,這一切都是因為他們的善良,所以我真的很佩服他們,畢竟有很多人更喜歡死後能夠入土而安,他們不僅生前讓自己的價值發光,更在自己的去世後,讓別人也能發光,甚至更加的耀眼. 在實驗教室裡,上課前我們先默禱一分鐘感謝大體老師們,而我先上的是中樞神經,我看到了大腦,老實說他比我想像中還要小一點,而那時後雖然我很想摸摸他,但還沒輪到我摸就已經換下一組了,這一次是眼神經和聽神經和嗅神經,當我看到真的錘骨、鐙骨、砧骨,我真的覺得很神奇,我們所聽到的一切就是由這三個小小有點可愛的骨頭來傳遞的,雖然不全是他們的功勞,但他們是不可或缺的,讓我感覺真是不可思議,然後接下來我就不按順序講下去了,我還記的我們在其中一站看到了胰臟,他就是一個長長一條上面看起來一粒一粒的器官,若沒有說的話我可能認不太出來,因為那一粒一粒的其實並沒有太明顯,然後我還看到了膽結石,小小一粒看起來有點像某種中藥,然後超硬的,但我覺得也有點可愛,總之我在這些大體老師的身上真的學到了很多,讓我在一次感謝大體老師們,謝謝願意無私奉獻的人,你們的奉獻不只幫到了我,也幫到了很多人.

文章標題:基護作業  2017-06-13 19:32:06

我看了幾本跟臨終有關的書,我覺得其實臨終護理已經不在是生理方面的了,而是心靈,當然有時候還是會有生理方面的,只是心靈比平時更加凸顯出來,有點像是雖然妳身體好不了了,但我們會讓你的心靈一直是健康愉快的,就是用自己所說的話`所做的事,以及滿滿的耐心和包容心去照顧病人的身體,和他的心靈,讓他們從心靈上真正的好起來,而不是一直帶著對死亡的恐懼,而宗教在這種時侯對人們來說也是很重要的,所以醫院有時候也會請宗教師到醫院去,而且我覺得宗教師也很厲害,雖然病人能接受他們快不行的事情有他們自己對宗教的信仰在裏頭,但我覺得宗教師的態度和所說的話也是很重要的關鍵,他們有足夠的耐心,去等病人從一開始的不願意接受,變成去敞開心胸接納一切,總之臨終護理大概就是,你願意和我談談嗎?的答案,從NO變成YES吧.

文章標題:暑假作業2  2017-09-01 15:43:53

《創造雙贏的溝通》 作者:劉墉 劉軒 日常生活中難免出現矛盾,彼此之間的相處是人社會屬性很重要的一部分。首先是必須站在對方的立場設想,了解對方的需要是什麼,再來,進行彼此意見的交換,聽聽彼此是否有共通點的存在,要是雙方起了爭執,只要有一邊知道先讓步,無論讓的是多是少,是一塊錢,還是一百塊,事情就會變得順許多。接著,溝通絕不能一次不成功就放棄。溝通是要百折不撓,一次又一次,不斷的溝通,才能有效地把誤會與不解轉化為交往中的潤滑劑。 我們現處在一個溝通的時代,這個時代不需要比聲音與拳頭,透過溝通,不流血的民主達到了;透過溝通,人際的衝突能平和地化解。這本書通過溝通兵法十條和許許多多的小案例來教我們如何創造雙贏的溝通 溝通兵法第一條:認清目標與底線。許多人溝通,都犯了才溝通,就忘了溝通目標的毛病。如同我們總是吵完架,卻忘了起初為什麼吵。我們在平常相處時溝通也會經常出現這樣的問題,揣著目標過去,結果經過一番溝通較量後忘了當初來時的目標,只剩下一股怨氣,因為我們根本不考慮對方的底線,只在乎自己的事是否能成。     溝通兵法第二條:幫對方脫下鎧甲。即是讓我們要善於傾聽,"溝通"不是"辯論",而是尊重對方,並使對方尊重你。     溝通兵法第三條:請坐上座,請喝好茶。人都要面子,也都要情。你先把對方的面子作足了,再狠的人,也會為你留點面子。雙贏的溝通,絕不是以大吃小,以強凌弱,而是少數服從多數,多數尊重少數。   溝通兵法第四條:面子給你,裡子給我。無論多麼不上路的人,總有他值得被肯定的地方,你愈肯定他,他愈覺得你是一個可以談的人,他也愈對你有好感。     溝通兵法第五條:我操控、你決定。由你操控,由對方決定,使每個原來被溝通的人,變成主動的參與者,甚至決定者。 這些道理無論是對親人,還是對朋友,甚至是從未見過面的陌生人,在相處時都適用此道。

文章標題:寒假作業3  2018-03-04 23:17:49

書名:長期照護雜誌季刊 臺灣內政部公布2016年最新人口資料,65歲以上人口比率占總人口的12.83%,和2015年底占總人口12.51%相比,又更加接近老年人口占總人口14%的高齡化社會,老人常因慢性病導致失能,導致日常生活需要他人協助。肢體若3天沒有活動,就可能出現肌肉攣縮、關節僵硬,居家護理服務是強調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目的是針對個案及家屬之個別需要,到個案的家中或住處,給予持續性、完整性及適切性的照顧服務,教導家屬如何照顧家中罹患疾病的家人,並透過持續復健定期追蹤的方式,以此來維持個案最佳功能狀態、保護個案及預防疾病的擴散,改善個案身體功能與活動力,減少失能程度與照顧者的負擔,以改善其生活品質因此居家照護重點包括指導關節運動執行以維持關節功能角度,避免因為制動而導致關節攣縮影響日常生活照顧。臨床發現護理師訪視皆能主動指導及協助執行被動/主動關節運動,但並未測量關節角度及測量方法不一致,查核紀錄發現關節活動紀錄完整性僅66.7%,關節活動測量認知正確性僅 63.3%,關節活動測量技能正確性僅 75.0%,於是透過與物理治療師跨團隊合作一同討論改善策略,設立「關節活動度測量標準作業指引」及舉辦教育訓練,增設便利攜帶的彩色版關節活動度簡易測量表,以相片示範個案關節活動測量方式,提升照護人員對關節活動度測量認知、技能正確性及記錄完整性,並透過持續性監控,已確實有助提升人員執行關節活動度測量完整性,讓照護人員能事半功倍有效的完成關節活動度測量,以提供更符合病人情況的照護。

文章標題:暑假心得3  2018-09-09 19:20:18

因為神經受損跟身體其他部位受損不太一樣,想要恢復是很困難的,可以說是不可恢復的,所以我就想要知道照顧神經受損的個案怎樣會比較好,因此我就在搜尋文章時關鍵字打了個案報告和神經,最後就選擇了這二篇文章,照顧一位罹患神經母細胞瘤第四期病童之護理經驗、照顧一位運動神經元疾病末期個案身心靈之護理經驗。 看了這二篇文章後,我發現神經母細胞瘤它比起一般的神經受損更偏向為一種癌症,而且還是一種小孩比較容易得到的疾病,而在照顧的過程中,因為對象是小孩,所以也需要配合個案的發展來思考如何去照護,像文章中有說到,個案現在處於性蕾期,因此若是讓異性看到自己的性器官會感到不好意思,因此在執行護理措施時就需要較為注意個案的隱私問題,而其他護理的部分因為個案有執行侵入性治療,所以需要注意是否有感染問題,如:體溫升高或傷口發炎、化膿。 而第二篇文章就跟神經有較大的關係了,這篇文章的個案是因為運動神經受損導致的呼吸困難而住院的,而根據文章描述,我覺得個案比起身理的問題,因身理引發的心理問題較為嚴重,他因為神經受損,且因呼吸困難所需配戴的氧氣罩的關係,行動受限,而且也無法像以前一樣自理,而個案以前在家是負責照顧人的角色,因此讓個案更難適應現在需要人照顧身分,常常覺得自己給妻子添麻煩讓個案心理更加難受,在這種時候我們能做的就是盡量鼓勵個案說出自己的感受,並在一定程度上給予幫助。


2025-04-21 查詢共11190人  有發表「寒假作業」共59人 目前第88/187頁 [首頁][上一頁][86][87][88][89][90][91][92][93][94][95][下一頁][尾頁]

版權所有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Copyright © St. Mary's Medicine, Nursing and Management College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宜蘭縣三星鄉三星路二段265巷100號
電話:03-9897396 / 傳真:03-9897386 © 2006-2011 Net Rhythm Informatio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