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歷程文章
班級歷程文章
最新部落文章
班級部落文章
歷程項目統計1
歷程項目統計2
 
 
 
 
 
 
※我可以瀏覽最新歷程文章,看看最近新發表歷程文章
目前第1000/7774頁 [首頁][上一頁][998][999][1000][1001][1002][1003][1004][1005][1006][1007][下一頁][尾頁]
文章內容
      
暑假作業  14127  2020-09-14 23:32:57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個案報告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護四丁 學號 1065101172 姓名 吳俐穎 作者姓名 林其瑾 西元出版年 2015年/12 / 01 文章標題 醫院真菌感染分析與預防 期刊名稱I 臨床心理學刊 卷(期) 9卷2期 起訖頁數 P20 - 21 【自訂一主題】: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500字)】: What 文章內容摘要 目的 瞭解佛山市南海人民醫院真菌感染的分佈,探討有效預防和控制真菌感染的措施。方法 對該院117例真菌感染病例作回顧性分析。結果 3583例送檢標本中真菌檢出率為3.27%(117/3583),醫院內真菌感染率為2.95%(106/3583),分離出真菌以白色念珠菌為主(70/117, 59.8%)、熱帶念珠菌次之(17/117, 14.5%)、黴菌居第3位(9/l17, 7.69%)。藥敏顯示:5-氟胞嘧啶、兩性黴素B和制黴素敏感率較高,分別為92.4%、93.3%和92.5%,咪康唑、酮康唑和益康唑敏感率較低,為52.0%、49.0%和36.0%。結論 醫院內真菌感染占真菌感染絕大部分,感染真菌以白色念珠菌為主,感染部位以呼吸道為主;臨床規範、合理使用廣譜抗生素,加強消毒護理工作,是預防控制真菌感染發生的最有效措施。 So What 學習要點 提高临床对真菌感染的认识,合理使用抗生素(特别是高效昂贵广谱抗生素的使用)是预防医院内真菌感染问题的关键,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能用窄谱就不用广谱抗生素,对需用糖皮质激素者能用雾化吸入就不用全身用药;其二做好皮肤、口腔清洁消毒护理,对侵入性器械治疗的患者要定期更换引流管、静脉导管,引流物应作细菌培养监测,做好病房、病区通风透气,注意医护人员手的消毒,也是避免诊疗操作中真菌交叉感染的重要环节。加强微生物室对真菌耐药性监测,提供临床合理用药依据,才能有效控制和减少真菌感染的发生及耐药株的产生。 Now What 反省、思考,與檢視自我) 在院內不管要做什麼技術都要把手洗乾淨並且好好消毒才能繼續碰下一位病患,在醫院內勤洗手保持雙手乾淨是保護自己也是保護別人的方式。
      
暑假作業  14127  2020-09-14 23:31:49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個案報告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護四丁 學號 1065101172 姓名 吳俐穎 作者姓名 西元出版年 2015年/12 / 01 文章標題 大腸癌術後復發25個案例 期刊名稱I 臨床心理學刊 卷(期) 9卷2期 起訖頁數 P20 - 21 【自訂一主題】: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500字)】: What 文章內容摘要 目的:目的 探討大腸癌術後複發的原因,以期達到早期診斷提高術後複發的治療效果。方法 以回傾性分析從1999~2004年25例大癌術後複發患者的臨床資料。結果 吻合口複發12例,腹腔、盆腔種植複發8例,局部複發3例,複璧切口複發3例。非手術治療2例,手術治療23例。根治性切除10例,姑息性切除8例。根治性切除和非根治性切除患者的中位生存時間分別為28個月和10個月。結論 大腸癌術後複發的預防重在術中無瘤操作,定期隨訪是早期診斷的關鍵。應積極手術治療,以延長生存期,提高生活質量。 So What 學習要點 合理的术后综合治疗虽然大肠癌的治疗应以手术治疗为主,但综合治疗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多数临床资料报告:对DukBC期大肠癌术后采用辅助化疗,可以降低复发率,延长生存期。 Now What 反省、思考,與檢視自我) 平常應該要注重飲食吃的清淡一點戳蔬菜及水果,建立良好排便和運動的習慣,才能降低大腸癌復發率。
      
108(下學期)暑假作業  14670  2020-09-14 23:02:48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乙班 學號 1075101063 姓名 黃巧欣 書名 傾聽,不可思議的力量 作者 東山紘久 出版社 究竟出版 出版年月 20013年3月 索書號 177.1 5222 2013 c.2 082052 ISBN 978-986-137-169-6 【撰寫心得書名】:傾聽,不可思議的力量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 500 字)】: 東山紘久,臨床心理師,從事心理諮商已超過40年。作者東山紘久將自己多年來的諮詢技巧和長久的經驗累積,告訴我們如何做個聆聽高手,幫助生活週遭的人。看似簡單的聆聽,實際上卻是一個深澳的問題。作者提出了完整的歸納,讓讀者容易了解傾聽他人的有效方式。學會聆聽,不只能了解別人的想法更能學習人與人相處的奧妙。我們常常一直說話,很少人願意當聆聽者,多數人都喜歡當「訴說者」,也從來沒有思考過「聆聽」可以為自己帶來多少改變。讀了這本書我學習到聆聽他人的重要性並且能為生活帶來許多的改變。聆聽不僅改變了我,也改變了我和朋友相處模式。「抱怨」,當我心情感到煩躁時它是讓我紓解壓力的方式,雖然抱怨不能為事情帶來改變但他能減少心中的壓力,以前的我總是與朋友抱怨心中所有的不愉快卻從來沒有認真聆聽他內心的想法,忽略他的感受。任何人都需要抒發自己的壓力與不愉快,才能把心中多餘的垃圾清除,累積久了的垃圾,不只成了腐敗的囤積物,更是生長出毀滅心情的惡魔。不愉快若不清除,它就會像是細菌一樣,不斷的在心裡滋長,最後不僅壞了心靈,也壞了感情。於是我開始以當一個聆聽者,身為一個聆聽者不只要聆聽更要了解對方的心情,如果你只是站在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去玲聽他人的事情,你不只不能體會,反而會讓對方感到更加不愉快,因為你所帶給對方的,是一種沒有感情的聆聽,這時候你所給予的答覆,都會比一個有同理心但沒做任何答覆的人來得沒有價值。看似簡單的傾聽,它能帶給人們力量,因為傾聽我學會多方面的理解;因為傾聽,我學會更深層的同理。
      
暑假作業  14289  2020-09-14 21:54:59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個案報告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五護四庚 學號 1065101328 姓名 馬惠恩 作者姓名 林嘉燕 西元出版年 2018年 文章標題 照顧一位腦中風合併吞嚥困難病人之護理經驗 期刊名稱I 若瑟醫護雜誌 卷(期) 12(1) 起訖頁數 99-110 作者姓名 李瑋珠 林惠瑛 胡美枝 周利娜 西元出版年 2016年 文章標題 一位初次接受血液透析患者面臨 透析方式抉擇之照護經驗 期刊名稱II 新臺北護理期刊 卷(期) 18(1) 起訖頁數 83-92 【自訂一主題】:腦中風合併吞嚥困難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500字)】: What文章內容摘要: 描述一位因頭暈、胸悶、嘴巴歪斜、無法起身導致右側中大腦動脈梗塞性腦中 風合併吞嚥困難,經過評估及分析,發現此個案的主要問題是吞嚥障礙、身體活動功能 障礙、言詞 溝通障礙與調適障礙。透過個案與家屬一起討論護理措施及復建計畫,逐漸使個案恢復自我照顧能力 並獲得自信心。 So What學習要點: 吞嚥障礙,造成營養不良、吸入性肺炎 等合併症,導致 口腔將食物推到胃部的 過程發生困難。有接受吞嚥訓練者較少 發生嗆咳,藉由吞嚥訓練的介入, 強化吞嚥能力,使病 人再次享受由口 進食的感覺,成功得拔除鼻胃管。護理包括: 鼓勵採坐姿、身體 向前傾、食物濃 度及質地的改變如:軟質或濃稠飲食。 Now What反省、思考,與檢視自我: 讀完文章之後,吞嚥困難的個案,潛在性危險性傷害、感覺及知 覺改變、身體活動功能障礙、自我照顧 能力缺失等,讓病患在生活的當中相當困難。那我也覺得主 要照顧者的壓力也非非常的大,在照顧責任所引發的身體、心理、社交活 動方面影響及重擔感受, 而造成主要照顧者負荷,在生理方面出 現睡眠不足,在心 理上有無助、鬱悶等情緒變化,主要照顧者對中風知識了解愈少,情緒困擾愈多。 【自訂一主題】:初次接受血液透析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500字)】: What文章內容摘要: 此文章所要探討的是一位高血壓患者因未遵從醫囑按時服用降血壓藥,而導致慢 性腎實質病變需長期接受透析治療。經評估後發現,有營養不夠、知識缺失等問題。經過積極的治療 及提供充足透析資訊,澄清錯誤訊息,減少患者在抉擇治療上產生的困擾,選擇適合自己的透析方式, 增加自我照顧能力,進而可以勇敢面對未來的生活。 So What學習要點: 血液透析治療原理是利用擴散、超過濾原理清除血液中的代謝廢物 及多餘的水分,透析時需要有良好的血管通路,以利進行透析,血液透析患者除了需配合醫院透析 時間進行治療外,亦擔心血管通路功能是否良好。腹膜透析(俗稱洗肚子)是利用擴散、滲透之原理, 將人體的腹膜作為半透膜功用,在腹腔內植入一條永久性導管,藉由注入腹腔內的透析液,使血液 中代謝廢物和多餘水分能透過腹膜進行移除。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第二條生命線,功能良好 的血管通路可提供足夠的血流量進行血液透析,且可增加尿素氮的清除率,減少因透析不足引發的 合併症,並能提高存活率及生活品質。 Now What反省、思考,與檢視自我: 使個案產生負向信念,認為腎臟衰竭接受血液透析預後很差及治 療過 程相當痛苦,初次面對透析治療所引發身心方面的衝擊,照護過程中,個案會常常因情緒反應拒絕透析。依據個案的個別需求,提供生理照護及情緒支持,以建立完善的出院準備服務,使初次 接受血液透析個案獲得完整的照護環境。個案日常生活飲食認識及控制對透析之重要性,方可保護腎 臟殘餘功能,延緩疾病惡化。
      
2020年暑假作業  14262  2020-09-14 21:54:23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個案報告心得學習單 科 別 護理科 班 級 四庚 學 號 1065101301 姓 名 林芷暄 作 者 姓 名 陳麗紋、童蔘美、林月娥 西 元 出 版 年 2014年 文 章 標 題 照護一位年輕型中風病人之護理經驗 期 刊 名 稱 I 志為護理 卷 ( 期 ) 第十三卷(第六期) 起 訖 頁 數 72-83 作 者 姓 名 歐建利、戴仲宜、吳麗彬 西 元 出 版 年 2017年 文 章 標 題 一位失智症患者初入住護理之家護理經驗 期刊名 稱 II 澄清醫護管理雜誌 卷 ( 期 ) 第十四卷(第一期) 起 訖 頁 數 61-70 【自訂一主題】:自我照顧功能缺失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 500 字)】: 年輕型中風個案後續的漫長復健過程,常造成生活上生理及心理重大的壓力,而護理人員是與個案接觸最頻繁的第一線人員,除給予生理健康問題關懷外,應適時提供增強個案正向自我概念及疾病所造成身體功能影響或維持與人互動之因應能力;故建議應主動加強關懷及疾病進展評估與回饋,並主動提供政府友善補助方案及病友會訊息等,以協助個案對後續復健及重返職場準備;另建議個案住院期間可結合腦中風個管師功能,以提供後續主動追蹤及關懷,並結合當地社區資源以提供良好支持性系統,進而提升持續性照護及腦中風個案最佳生活品質。 What 文章內容摘要 本文個案年僅23歲,正值致力於發展事業的青年期,因右側中大腦梗塞造成左側肢體無力。照護期間發現個案因身體活動功能障礙及日常生活事項等須依賴家屬協助,因生活調適障礙而產生無力感與心情低落情形,又筆者服務於腦神經內科病房,常感於年輕型中風對個案、家庭及社會的巨大衝擊而引發探討此個案的動機。 So What 學習要點 罹患中風後大部分的病人會有身體活動功能障礙情形,定期配合肢體復健為重要的照護,調查指出年輕型中風病人因擔心無法從事以前的社交活動及須維持工作,而具較高的復健需求,另罹病後前三個月亦復健的黃金時期,約可恢復85%的行走能力。 Now What 反省、思考,與檢視自我) 本文描述正值青年期卻罹患腦中風的個案,因疾病造成左側肢體無力,日常生活事項需依賴他人,以致無法再繼續工作,且經濟需仰賴他人協助,使個案對生活缺乏控制力及自信心。疾病初期個案雖會主動詢問病情及配合治療,但住院中曾因肌力進步緩慢及無法完全生活自理功能,所造成的肢體功能障礙及未來預後的不確定感,而缺乏接受復健學習的動機,更因擔心拖累家人,進而產生身體心像紊亂和無力感,因此筆者妥善運用同理心及溝通技巧,傾聽個案需要及提供復健等技巧,增加自我照顧的獨立性,持續性的給予關懷及鼓勵,並適時的提供社會資源,適時提供心理支持能有效提高個案自信心等建議相符。
目前第1000/7774頁 [首頁][上一頁][998][999][1000][1001][1002][1003][1004][1005][1006][1007][下一頁][尾頁]

版權所有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Copyright © St. Mary's Medicine, Nursing and Management College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宜蘭縣三星鄉三星路二段265巷100號
電話:03-9897396 / 傳真:03-9897386 © 2006-2011 Net Rhythm Informatio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