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文章內容 |
暑假作業 14289 2020-09-14 21:54:59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個案報告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五護四庚
學號 1065101328 姓名 馬惠恩
作者姓名 林嘉燕
西元出版年 2018年 文章標題 照顧一位腦中風合併吞嚥困難病人之護理經驗
期刊名稱I 若瑟醫護雜誌 卷(期) 12(1)
起訖頁數 99-110
作者姓名 李瑋珠 林惠瑛 胡美枝 周利娜
西元出版年 2016年 文章標題 一位初次接受血液透析患者面臨 透析方式抉擇之照護經驗
期刊名稱II 新臺北護理期刊 卷(期) 18(1)
起訖頁數 83-92
【自訂一主題】:腦中風合併吞嚥困難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500字)】:
What文章內容摘要: 描述一位因頭暈、胸悶、嘴巴歪斜、無法起身導致右側中大腦動脈梗塞性腦中
風合併吞嚥困難,經過評估及分析,發現此個案的主要問題是吞嚥障礙、身體活動功能 障礙、言詞
溝通障礙與調適障礙。透過個案與家屬一起討論護理措施及復建計畫,逐漸使個案恢復自我照顧能力
並獲得自信心。
So What學習要點: 吞嚥障礙,造成營養不良、吸入性肺炎 等合併症,導致 口腔將食物推到胃部的
過程發生困難。有接受吞嚥訓練者較少 發生嗆咳,藉由吞嚥訓練的介入, 強化吞嚥能力,使病
人再次享受由口 進食的感覺,成功得拔除鼻胃管。護理包括: 鼓勵採坐姿、身體 向前傾、食物濃
度及質地的改變如:軟質或濃稠飲食。
Now What反省、思考,與檢視自我: 讀完文章之後,吞嚥困難的個案,潛在性危險性傷害、感覺及知
覺改變、身體活動功能障礙、自我照顧 能力缺失等,讓病患在生活的當中相當困難。那我也覺得主
要照顧者的壓力也非非常的大,在照顧責任所引發的身體、心理、社交活 動方面影響及重擔感受,
而造成主要照顧者負荷,在生理方面出 現睡眠不足,在心 理上有無助、鬱悶等情緒變化,主要照顧者對中風知識了解愈少,情緒困擾愈多。
【自訂一主題】:初次接受血液透析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500字)】:
What文章內容摘要: 此文章所要探討的是一位高血壓患者因未遵從醫囑按時服用降血壓藥,而導致慢
性腎實質病變需長期接受透析治療。經評估後發現,有營養不夠、知識缺失等問題。經過積極的治療
及提供充足透析資訊,澄清錯誤訊息,減少患者在抉擇治療上產生的困擾,選擇適合自己的透析方式,
增加自我照顧能力,進而可以勇敢面對未來的生活。
So What學習要點: 血液透析治療原理是利用擴散、超過濾原理清除血液中的代謝廢物
及多餘的水分,透析時需要有良好的血管通路,以利進行透析,血液透析患者除了需配合醫院透析
時間進行治療外,亦擔心血管通路功能是否良好。腹膜透析(俗稱洗肚子)是利用擴散、滲透之原理,
將人體的腹膜作為半透膜功用,在腹腔內植入一條永久性導管,藉由注入腹腔內的透析液,使血液
中代謝廢物和多餘水分能透過腹膜進行移除。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第二條生命線,功能良好
的血管通路可提供足夠的血流量進行血液透析,且可增加尿素氮的清除率,減少因透析不足引發的
合併症,並能提高存活率及生活品質。
Now What反省、思考,與檢視自我: 使個案產生負向信念,認為腎臟衰竭接受血液透析預後很差及治
療過 程相當痛苦,初次面對透析治療所引發身心方面的衝擊,照護過程中,個案會常常因情緒反應拒絕透析。依據個案的個別需求,提供生理照護及情緒支持,以建立完善的出院準備服務,使初次
接受血液透析個案獲得完整的照護環境。個案日常生活飲食認識及控制對透析之重要性,方可保護腎
臟殘餘功能,延緩疾病惡化。
|
2020年暑假作業 14262 2020-09-14 21:54:23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個案報告心得學習單
科 別 護理科 班 級 四庚
學 號 1065101301 姓 名 林芷暄
作 者 姓 名 陳麗紋、童蔘美、林月娥
西 元 出 版 年 2014年 文 章 標 題 照護一位年輕型中風病人之護理經驗
期 刊 名 稱 I 志為護理 卷 ( 期 ) 第十三卷(第六期)
起 訖 頁 數 72-83
作 者 姓 名 歐建利、戴仲宜、吳麗彬
西 元 出 版 年 2017年 文 章 標 題 一位失智症患者初入住護理之家護理經驗
期刊名 稱 II 澄清醫護管理雜誌 卷 ( 期 ) 第十四卷(第一期)
起 訖 頁 數 61-70
【自訂一主題】:自我照顧功能缺失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 500 字)】:
年輕型中風個案後續的漫長復健過程,常造成生活上生理及心理重大的壓力,而護理人員是與個案接觸最頻繁的第一線人員,除給予生理健康問題關懷外,應適時提供增強個案正向自我概念及疾病所造成身體功能影響或維持與人互動之因應能力;故建議應主動加強關懷及疾病進展評估與回饋,並主動提供政府友善補助方案及病友會訊息等,以協助個案對後續復健及重返職場準備;另建議個案住院期間可結合腦中風個管師功能,以提供後續主動追蹤及關懷,並結合當地社區資源以提供良好支持性系統,進而提升持續性照護及腦中風個案最佳生活品質。
What 文章內容摘要
本文個案年僅23歲,正值致力於發展事業的青年期,因右側中大腦梗塞造成左側肢體無力。照護期間發現個案因身體活動功能障礙及日常生活事項等須依賴家屬協助,因生活調適障礙而產生無力感與心情低落情形,又筆者服務於腦神經內科病房,常感於年輕型中風對個案、家庭及社會的巨大衝擊而引發探討此個案的動機。
So What 學習要點
罹患中風後大部分的病人會有身體活動功能障礙情形,定期配合肢體復健為重要的照護,調查指出年輕型中風病人因擔心無法從事以前的社交活動及須維持工作,而具較高的復健需求,另罹病後前三個月亦復健的黃金時期,約可恢復85%的行走能力。
Now What 反省、思考,與檢視自我)
本文描述正值青年期卻罹患腦中風的個案,因疾病造成左側肢體無力,日常生活事項需依賴他人,以致無法再繼續工作,且經濟需仰賴他人協助,使個案對生活缺乏控制力及自信心。疾病初期個案雖會主動詢問病情及配合治療,但住院中曾因肌力進步緩慢及無法完全生活自理功能,所造成的肢體功能障礙及未來預後的不確定感,而缺乏接受復健學習的動機,更因擔心拖累家人,進而產生身體心像紊亂和無力感,因此筆者妥善運用同理心及溝通技巧,傾聽個案需要及提供復健等技巧,增加自我照顧的獨立性,持續性的給予關懷及鼓勵,並適時的提供社會資源,適時提供心理支持能有效提高個案自信心等建議相符。
|
暑假作業 14246 2020-09-14 21:51:44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個案報告心得學習單
科 別護理科 班 級護四庚
學 號1065101285 姓 名陳姵山文
作者姓名許中華、劉冠明
西元出版年2015年 文 章 標 題風溼性心臟病的中醫調理
期刊名稱 北市中醫會刊I 21卷 ( 3期 )
起訖頁數
作者姓名王水深
西元出版年2017 年 文章標題先天性心臟病治療的趨勢
期 刊 名 稱 I I 61卷 (5 期 )
起訖頁數
【自訂一主題】:心臟病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 500 字)】:
其實不僅僅是西醫,中醫同樣也是我們需要學習的一項科目,西醫與中醫固然會有所分別,但其實在這當中還是有些許相同的地方。
透過文獻裡的診斷和治療過程,我好像又更了解中醫的奧妙了。
What 文章內容摘要
本醫案的病患中醫診斷:心悸,水腫。辨證分型:水氣凌心,怔忡焦慮,濕凝肢腫。西醫診斷:394.9其他風濕性二尖瓣心臟疾病。
So What 學習要點
學習何謂風濕性心臟病,及如何運用中醫護理來治療風濕性心臟病。
Now What 反省、思考,與檢視自我)
|
一位多囊性腎病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護理經驗 14293 2020-09-14 21:19:46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個案報告心得學習單
科 別:護理科 班 級:護四庚
學 號:1065101332 姓 名:洪紫瑄
作者姓名: 周惠卿 連守拇 傅家芸
西元出版年 2004年
文 章 標 題:一位多囊性腎病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護理經驗
期刊名稱 I 卷 ( 期 )
起訖頁數
【自訂一主題】: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 500 字)】:
藉由此次護理經驗,發現護理人員床邊護理時,先給予症狀處理,把個案當成家人,加上透析室專業讀理人員耐心陪伴,再依情況給予衛教,並擺脫教條式的對話,便能建立良好的護病關係,適時請周遭病友給予鼓勵、支持、經驗分享,改善效果都是顯著的。同時發現固定的小組成員實行全責性護理,亦能明顯增加護病關係,降低個案不熟悉的恐懼感,使其早日回歸社會與工作職場。
What 文章內容摘要
在照護過程中運用Gordon 11項健康功能評估,發現個案的主要問題有1.體液容積過量 調適障礙3.知識缺失。除了照顧個案身體不適之外,並運用同理心來幫助個案對於血液透析的認識,提供相關資訊與建立正向態度,終讓個案接受規律的透析治療,及能正確的執行日常生活保養。
So What 學習要點
在現代生活中,罹息慢性腎衰竭,並不是宣告死亡,因為科學一直在進步,已經有許多方式,可以繼續延續其生命,並代替已受損的腎臟,血液透析就是目前台灣最常選用的方式之一。
Now What 反省、思考,與檢視自我)
一般人對於洗腎的誤解,常視之為畏途,此個案與家屬在初入院時,與一般初透析愚者一樣都極力抗拒、排斥,但經暸解後,發現都是因為坊間的不實流傳與缺乏正確的知識所致。
|
想很多也沒關係 14736 2020-09-14 21:08:20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護三丙
學號 1075101131 姓名 林穎柔
書名:想很多也沒關係作者 作者: 克莉司德‧布提可南
出版社:大樹林 出版年月:2017年3月17日
索書號 ISBN 9789866005626
這本書的大綱分成三個部份第一個部分呢是在講為甚麼我們會想很多呢?因為他們觀察的較多,同理性大,所以面對任何事情可能想得有點多,其實呢想很多並沒有錯,有的人可能因為心思比較細膩,或者比較成熟,都會想的較多。第二個部分呢在講想太多的人和一般人有甚麼不同呢,想太多的人的特質大概有這些,對自己的標準比較高,自尊心比較低的,面對事情時沒有辦法拒絕別人,總是感覺到罪惡感,和害怕自己一生氣就會失去關係的人,和一般人不同的幾點大概是這樣。第三個部分在講如何讓這些想很多的人能在這個世界上生存,能讓自己能在不被勉強的情況,重新思考自己是否能與他人相處,或是否能和自己說話,藉由這本書讓自己能開啟自己的心靈,重新找回真正的自己。看完這本書後其實覺得很赤裸,因為所有的情況或心裡所想的和書本毫無違和地結合在一起,所以更想把這本書看下去,其實原本我並不覺得我是一個想很多的人,但是感覺越長大煩惱也逐漸變多,所以也是到高中時才覺得自己是個想很多的人。有時候其實想很多並不是甚麼壞事,反而想得越多能讓自己更清楚自己想要的是甚麼,反之如果想很多讓你產生了很多不必要的負面情緒,那可就不好了,所以這本書不僅能讓我分辨甚麼是對的想甚麼是錯得想,也能讓我更清楚就算自己想的多但是我還是可以活得很精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