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歷程文章
班級歷程文章
最新部落文章
班級部落文章
歷程項目統計1
歷程項目統計2
 
 
 
 
 
 
※我可以瀏覽最新歷程文章,看看最近新發表歷程文章
目前第1011/7774頁 [首頁][上一頁][1009][1010][1011][1012][1013][1014][1015][1016][1017][1018][下一頁][尾頁]
文章內容
      
108-1暑假作業心得  14214  2020-09-13 21:38:12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個案報告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護四己 學號 1065101254 姓名 張舒涵 作者姓名 劉影梅 西元出版年 2008年 文章標題 第二型糖尿病預防的策略與運用 期刊名稱I 護理雜誌 卷(期) 55卷1期 起訖頁數 p.70-74 作者姓名 李宗育、陸鳳屏、陸鼎正 西元出版年 2014年 文章標題 老年人跌倒之危險因子、評估及預防 期刊名稱II 內科學誌 卷(期) 25卷3期 起訖頁數 P.5-10 【自訂一主題】:第二型糖尿病預防的策略與運用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500字)】: 之前上內外科護理學的時候,雖然有很大的篇幅介紹糖尿病,但卻印象很模糊,直至看到了這篇文獻,才明白原來不是只有愛吃甜食的人會得到第二型糖尿病,有時是跟基因遺傳有關係,也不是只有未能控制好嘴饞吃甜點惹的禍,若不愛運動的話(一週少於150分鐘),也屬於危險群的一員,吃油炸食物導致高密度膽固醇(HDL)>35mg/dl或三酸甘油脂(TG)>250mg/dl也很危險!甚至懷孕生子都可能導致胰臟無法分泌足夠的胰島素而得到糖尿病,要是得討論糖尿病帶來的併發症也實在說不完,甚至有很多控制不良的患者,因此導致傷口潰爛感染截肢,所以我看完了文中的預防措施有提到,最好含糖飲料,選擇白開水,研究有說每天喝1-2杯飲料會增加26%得病風險,開水能降低醣類攝取,也能促進代謝,然後還得注意市售的果汁是否為了口感好喝而額外添增許多糖分,此外,吃飯順序也得改變,先吃青菜,再吃肉類蛋白質,最後才吃澱粉醣類,因為青菜跟蛋白質能先增添飽足感,也能避免血糖急速上升,減少增加胰臟的負擔,可以控制體重也能控制飯後血糖(PC<140mg/dl),在吃食的選擇上,著高膳纖維並減少精緻糖類攝取為重點,白米飯也應改為較多纖維的米飯,例如糙米、紅藜麥等,甚至WHO曾建議過,每日精緻糖攝取量最好不超過每日攝取之熱量的10%,若是高風險群理想值最好降至低於5%,最好飲食口味以及烹煮方式往清淡路線走,但一定就得吃川燙的也可以從食材下手,選低GI的食材,例如玉米,燕麥類,食用油最好使用植物性,減少使用動物性油脂,最好油類富含omega-3脂肪酸,再減少高鈉的調味料(番茄醬、醬油膏、醬油),使用辛香料增添色香味,除了飲食方面還得注意每週得規律運動150分鐘,可以幫助管理血糖,若做到中高強度的有氧運動,還能阻止胰島素阻抗,增加身體對於胰島素的敏感性,若強度達到每週2000大卡,還能加強分泌胰島素,每週的運動控制體重,降低風險,研究指出減輕一公斤,降低糖尿病16%風險,這些都是能很好預防糖尿病的方法,看完後我更懂得怎麼衛教家中的長輩,甚至已經罹患糖尿病的長輩可以明白該怎麼跟慢性病共生共存,解除對疾病的不了解產生的不安。 What文章內容摘要:糖尿病若控制不好,容易引發多種全身性的併發症,每年也因幫助糖尿病患者減輕負擔,導致健保的虧損,若能衛教民眾如何預防糖尿病,以及更加了解糖尿病的一切,讓健康民眾可以一直康健,讓糖尿病患者得到後,可以好好控制病情,與之共存,減輕健保的負擔,也使國民得到衛教後,知曉糖尿病的危險信號,好好預防,以保安康。 So What學習要點:如何預防得到糖尿病的方法。 Now What反省、思考,與檢視自我):看完後才知道究竟該如何預防糖尿病,也明白何者是糖尿病高危險群,甚至知道原來連運動也能預防加控制病情。 【自訂一主題】:老年人跌倒之危險因子、評估及預防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500字)】: 看完後覺得有時候我們實習時,需要必備在學校學到的專業,也該研讀一些醫學文獻,因為這些文獻記載的都很詳細,也有許多相關之研究,本身看完也很有感觸,去年我高齡90歲的外曾祖父辭世,其實在前些年他的健康狀況就一直在下降,原身體雖高齡但依然硬朗,也是在一次如廁時,不小心沒攀附好扶手而摔倒,導致老大人要緊急送醫,馬上開刀,甚至還轉至台北醫學中心救治,有此可知,對老人家來說,不是疾病可怕,不是身體的退化恐怖,只是一個對於年輕人來說普通的跌倒,對他們來說卻是致命傷,引發各種不同的問題,在摔下去的那瞬間,按鈕仿佛就被打開,其實去年除了外曾祖父離開人世,我的曾祖母也是相繼溘然長逝,而原因竟也是因為再前幾年的意外,導致之後沒多久救撒手人寰的結局,因為親人的事故,更讓我明白老大人真的需要呵護,真的需要替他們把關健康,補充維生素D3,做點運動,在家中設置無障礙空間,我知道可能有點困難,但是能避免的就應該替長輩避免掉,以免悲劇的產生,文獻中教的方法很多,例如走道應保持空曠,勿擺放雜物,輔助工具也應隨時擺放在長輩身邊,然後家中光線需充足諸如此類,今年我伯父突然大病,剛痊癒的他,身體基本上還半虛著,走路也需要四角助行器,久站還會軟腳,看到這篇我更明白該如何好好保護他的安危,也希望更多人看到這篇文獻,能夠知道不可輕忽跌倒這件對老人家的致命傷。 What文章內容摘要:老年人常常上了年紀後,骨質疏鬆缺乏運動,又加上身體的退化,若身上又有哪裡健康不樂觀,有時容易突然地軟腳或被異物絆倒,導致更嚴重的疾病,撞擊腦部,腦內部的出血,或是髖骨骨折,都是要馬上進行手術的,所以要學習如何預防老人跌倒。 So What學習要點:預防老人跌倒,移除危險因子。 Now What反省、思考,與檢視自我):基護實習時,我在員榮實習,那邊有很多的榮民爺爺,幾乎都是快上百的人瑞,有些只能臥床養病,有些則是可以下床行走,而我照顧的爺爺他有被約束卻逃脫,然後跌倒摔倒頭上有撕裂傷,如果我早點看到這個文獻,或許可以減少爺爺不要再跌倒。
      
暑假作業愛呆西非連加恩  15158  2020-09-13 21:35:15

利用暑假時間在閱讀這本書,但從打開書的第一頁,就迅速栽入每個作者敘述的片段,彷彿身歷其境,難以抽離書中情境以及情緒,好幾次看到睡著,心思飄回書本裡,恍神誤以為自己仍置身於其事件發展過程中。當清醒過來時,發現自己多麼的幸運及幸福,我們在世界的這頭煩惱著課業(或許可以說是享受),但在世界的另一端,卻有許多、許多、許多同樣身為人類的朋友們,生病沒有費用可以醫治,或下一餐毫無著落,甚至可能已經好幾天沒進食了。 其中有一段讓我很震撼:作者帶了一群非洲當地朋友去參加位於首都的美國學校,是專門給外國駐外人員子弟唸的,進到裡面好像來到另外一個世界。作者的朋友們朝向一個大概五、六歲的黑人小朋友大笑,那小朋友看起來四肢壯壯的,臉頰和肚子都鼓鼓的;沒想到作者的朋友們還一直對著那孩子一直拍照,因為他們從沒看過一個黑人小孩這麼胖!我想,我們要好好珍惜我們身邊所擁有的一切,這不僅只是一句話,而是在經歷過不同生命歷程後,深刻的體驗。雖然目前自己仍處於求學階段,也期許將自己助人的心態調整到像作者提到的「好命的孩子,應該比別人付出更多。這樣,好命才有意思。」 最後想分享的是關於作者書中的一個小故事,卻蘊含著一輩子受用的道理;故事的內容是說在澳大利亞有一個有名的海灘,它聞名的地方在於每天的海浪潮汐帶來許多海星,當海星被留在沙灘上,就漸漸的被太陽曬死,成千上萬的海星屍體便成為當地的奇景。有一天,沙灘上出現一個小男孩在撿海星,然後一個個丟回海裡,一旁一位老先生看到了就對他說:「小弟弟,你看看這整個沙灘的海星,你知不知道你這樣做,並不會改變什麼?」小男孩指著手上的一隻海星說:「是的,但是對這隻來說,就造成不同命運。」說著便將它扔到海裡。作者提到:我的任務不是來改造非洲,我要做的只是讓我接觸到的一些人,因為我而得到改善,而且Nobody can do it all, so we all need to do a little.
      
109暑假作業閱讀心得  14703  2020-09-13 21:30:48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500字)】: 人在悲傷時總會希望有人了解自己有人懂,例如我自己,從前的我會希望別人懂我, 現在的我覺得,沒有人能夠全懂誰,最多就是安慰的話。我是一個不知道怎麼安慰別人的人,但讀完後,了解有時不須過多的話語,要先做的是陪伴和聆聽,可能幫到的並不多,但先讓他人緩和心中情緒,知道有人與他同在。理解也是關鍵,不必全懂但先試著了解他人處境,多方面的思考,不要私心偏袒,提供多元的建議。 在人生徬徨無助的時候,試著向外求救,尋找能夠理解自己的人,家人朋友摯愛,說說自己的不安痛苦,請他提供客觀意見,去解決。 What 文章內容摘要: 對痛苦的人而言,最重要的是知道有人理解他的痛苦 要減輕痛苦,只要將期望與現實之間的落差縮小就好了。 痛苦的人只會向肯理解自己苦楚的人訴苦。 面對痛苦的人所發出的痛苦訊號,有些人能敏銳察覺,有些人則無法。 So What學習要點: 協助實現期望、改變痛苦現實的行為,就具有減緩痛苦的作用。 與對方建立關係,使他在身陷痛苦時可以對你坦承「我好痛苦」。 協助痛苦的人首先要做的,就是陪伴。 想要察覺對方的痛苦訊號,必須仔細聆聽對方,隨時留意對方的痛苦。 Now What反省、思考、自我檢視: 使用同理共感,不必急於表達意見而是聆聽。以前總是急於述說自己的想法, 過於主觀,現在更重要的是,知道別人的痛苦,設想減緩,進而解決。 不須過多的話語,陪伴及是最長情的告白。
      
暑假作業:Free to fly : 生命、勇氣、愛, 加護病房護理師眼中的醫療群像與生死覺察  15156  2020-09-13 21:29:41

在暑假看這本書時讓我感受到「記錄生命,凝視死亡,起飛那一刻,我們相依相守。她的職業是連結生與死的按鈕,她的快門是揭露衝突與真相的橋樑。」 而這本書在說做為一名加護病房護理師,在職場上作者必須與死亡搏鬥,但後面作者明白,死亡不可怕,可怕的是未知的病痛與生命末期強制醫療行為的折磨;後面作者成為一名影像工作者,她將視角從鏡頭這端延伸至那端,將燈光打向社會角落中的未解傷痛、長期被忽視的醫療現場及早已失衡的醫病關係。 在國內首部以病人為主體的醫事法規裡,面對醫療自主、善終權益、改善醫病關係等,讓我們透過更溫柔的視線、更堅定的擁抱,向生命獻出最誠懇的尊重。因為每一個靈魂的誕生,都是一束絢爛的花火。 人生中的每個片段都賦予了各種啟示,在倏忽即逝的急救現場,時間飛快前進,呼吸瞬間消散,生命流動ㄧ眨眼就過去,影像紀錄卻能雋永長存。透過生與死、快與慢、流動與停格、真實與抽象的轉換,讓我們重新面對這雜亂與繁盛並陳的真實人生。 在這本書裡有一位名叫佳嬡的女生是一名加護病房護理師,社會現況每日每日在病房內上演,見過白髮人送別黑髮人,見過傷心的父母與叛逆的惡子、見過相愛的情侶在婚禮前夕先迎來了死訊、見過心靈的苦痛凌駕在肉體煎熬之上、見過渴望求生與一心求死的極端、見過照顧者的辛酸與崩潰、見過勇敢放手的大愛媽媽……幸福那麼短,為何苦痛來的那麼快?人生那麼長,為何我們總是來不及說愛? 在病痛面前,時間照穿的是得失或是迷茫,唯有真正看透生死,才能無憾。
      
108-2暑假作業(共兩篇)  14113  2020-09-13 21:08:25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個案報告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護四丁 學號 1065101158 姓名 陳鵑自 作者姓名 彭少貞(Shoa-Jen PERNG ) ; 湯麗君(唐李春) 西元出版年 2019年 文章標題 鄉村高齡糖尿病個案的自我管理教育 期刊名稱I 糖尿病 卷(期) 66卷6期 起訖頁數 P13-19 作者姓名 林瑞祥(Boniface J. LIN) ; 李佩芬(李佩芬) 西元出版年 2018年 文章標題 從獨白到對話-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的演變 期刊名稱II 糖尿病 卷(期) 65卷5期 起訖頁數 P20-26 【自訂一主題】:糖尿病小知識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500字)】: What 文章內容摘要:糖尿病為影響民眾健康的主要慢性病之一,我國推動糖尿病共同照護網政策,提供連續性醫療照護,並提供衛生教育教導個案自主管理。然而對於醫療資源不方便的鄉村高齡糖尿病個案而言,有其障礙取得或利用服務。本文介紹台灣實施糖尿病共同照護網的現狀,參考國內外文獻,討論糖尿病個案自我管理教育與支持的概念,並提出以社區為基礎之策略,以強化糖尿病共同照護的連續性,包括(1)利用多元的服務模式提供糖尿病個案的自我管理教育;(2)增加非專業人員的訓練;(3)提供符合文化的衛教內容。 So What 學習要點:高齡者對口渴感受度下降,易發生高血糖而導致姿位性低血壓、失禁、意識障礙;當罹患第二型糖尿病而未善加控制,血管病變易發展成嚴重合併症,大血管病變包括心臟疾病、中風;小血管病變包括周邊神經或視網膜神經病變,後續則衍生失明、周邊肢體的截肢、腎臟衰竭等問題 Now What 反省、思考,與檢視自我):藥物治療,身體活動,健康飲食和減壓是糖尿病管理的四大支柱,除了增進個人技能,創造支持性環境是健康促進的另一項重要意義。建議讓更多推動長期照顧工作的社區夥伴參與居家或社區模式,服務提供者更接近高齡糖尿病個案生活環境,提供符合其文化背景之課程、輔以方便性高的網路媒介,以建立鄉村高齡糖尿病個案支持性環境。 出處: http://www.airitilibrary.com/Publication/alDetailedMesh? DocID=0047262x-201912-201912020004-201912020004-13-19 【自訂一主題】:糖尿病知識王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500字)】: What 文章內容摘要: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病,病友需要積極改變自己的飲食習慣和運動習慣,不能只靠藥物治療。有糖尿病的人需要控制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等三高的控制。但糖尿病控制現況在美國及台灣目前都不盡理想,文獻研究結果也顯示,將來所引發的糖尿病併發症,如失明和洗腎的病人會越來越多。本文從探討三高控制不佳可能的因素如:醫師的治療惰性(又稱慣性),病人的服藥順從性(adherence)及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目前所面臨的挑戰等,提供臨床醫護人員在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所需改變的方向。過去我們提供衛教課程時,往往站在講台上獨白(monologue),近幾年我們嘗試運用在美國發展出來的共享門診及共享決策等創新看診模式,盡量鼓勵病人與病人、病人與衛教團隊人員的對談(dialogue)。初步研究結果皆有不錯的成效。最後台灣在健保論量計酬的環境裡,要推廣這樣費時的工作,確實困難。希望健保局早日改行論價值(考量成本的品質)計酬的制度,讓更多的醫護人員偕同病友,努力提升糖尿病照護的品質。 So What 學習要點:用台灣健保資料庫糖尿病病患樣本進行服藥順從性的相關研究,結果發現服藥順從性對糖尿病患之健康狀態具有顯著影響,服藥順從性較高的患者有下述特質:包含患者年齡高、就診於基層院所或地區醫院、轉換醫師次數低、病人就醫所需自行負擔的醫療費用越高時。此實證結果除了在理論上確認按時用藥對糖尿病患健康狀態之影響外,在臨床上如何提高糖尿病患之服藥順從性,在治療上亦是一重要課題。 Now What 反省、思考,與檢視自我):現在健保論量計酬的 環境裡,要在診所和醫院推廣這樣費時的工作,確 實困難。希望健保局早日開始改善論價值計酬的制度 (價值就是考量成本的品質),讓更多的醫護人員偕同 病友,努力提升糖尿病照護的品質。 出處:http://www.airitilibrary.com/Publication/alDetailedMesh? DocID=0047262x-201810-201810020021-201810020021-20-26 肆、其他注意事項 借閱書籍同學,請在 109 年 6 月 10 日至 6 月 21 日開始借閱,並請於 109 年 9 月 11 日歸 還(最後歸還日),以免逾期受罰。
目前第1011/7774頁 [首頁][上一頁][1009][1010][1011][1012][1013][1014][1015][1016][1017][1018][下一頁][尾頁]

版權所有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Copyright © St. Mary's Medicine, Nursing and Management College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宜蘭縣三星鄉三星路二段265巷100號
電話:03-9897396 / 傳真:03-9897386 © 2006-2011 Net Rhythm Informatio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