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 |
109學年度暑假作業 14704 2020-09-12 17:52:39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護理科
班級:三年丙班
學號:1075101099
姓名:伍梓菱
書名:我是護理師
作者:金炫我著;謝麗玲譯
出版社:春光城邦文化
出版年月:2019年4月
索書號:419.652
ISBN:9789579439589
【撰寫心得書名】:我是護理師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500字)】:
這是一位在韓國醫院內加護病房工作的護理師所寫的書,她寫了很多她在臨床上看到或親身體驗到的事。其實之前我在書店就有看見這本書了,中間把它遺忘了,但這次藉由作業的機會,借到了這本書,我在讀的時候其實滿多感受的,但要把它打成文字感覺還是有些困難…不過我還是有一些想分享的。老實說我對護理師這個職業都蠻憧憬的,因為我在以前住院或看病時,看到每位護理師都很忙碌,永遠都停不下來的感覺,可是我就是非常好奇他們在做的每一件事,而我也跟隨著自己的心,讀了護理科也去了實習,在實習時,其實很多的時間都是跟著學姐們學習,看到了實際臨床的各種事,有些也有親身體驗了,最大的想法還是覺得學姊們真的很厲害,他們除了吃飯時間,其他時間似乎完全沒有停止忙碌,久而久之,他們身心靈也會感到勞累吧。現在這個社會似乎把護理師當作超人,護病比越來越高,這本書也有說到,因為護理人員短缺,留下的護理師必須負擔更多的工作量,久了,一個接一個離開醫院;但些許的護理師也因為需要生活、生計撐下來,可是久了,他們也會生病,也會在心理方面造成一定的傷害。他們花費心力去照護病人,但大家好像都忘了,護理人員也是人,也是需要被照顧的,所以還是希望大家能對他們多些體諒及理解,這樣才會有願意對護理產生熱忱、對照護病人願意花心力的護理師到臨床工作,而病人也能夠得到好的照護。
What 文章內容摘要:
1.若說醫師透過治療拯救生命,護理師便是透過照護,挽留逐漸消逝的生命。
2.護理師這個職業,唯有護理師先受到良好的照顧,才能給予病人同等的照護。
3. 為了照護病人直到最後,我們需要更多勇氣,卻沒有任何人願意給予護理師勇氣。
4.護理師必須始終不失去理性,照護病人直到最後。
5.在那些口出惡言、指指點點的人背後,原來還有許多人默默守護著我們。
6.護理師一職雖然美好,卻充滿悲傷與自責,一如我們的人生。
So What學習要點:
護理師對病人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就算有醫生的醫囑,但若沒有護理師這個職業這個人物,那病人該依靠誰來照護。所以我認為護理師其實也需要大家的鼓勵跟打氣,最重要的是體諒吧,如果這世界充滿了責怪和謾罵,那可能有許多充滿志向的護理師,一定也會堅持不下的吧,所以可以的話,還是希望大家能對他們多一些體諒和理解。
Now What反省、思考、自我檢視:
其實我一直都知道護理師這個職業每一天都非常忙碌,做任何事也需要花費很多心思,因為他們照護的是人,是有生命的,所以都要需要謹慎去做每件事,但他們如果每天被各種壓力轟炸,其實多少也會有把情緒帶入工作上、照護病人上,這樣其實反而會造成一整個惡性循環,所以我認為每個人應該要對護理師多些體諒,護理師也需要把自己的個人情緒自己的因素收好,避免帶入照護病人上,這樣下來其實對每個人都是給予一種尊重跟理解,才能能建立起好的護病關係,也能把對照護病人充滿熱忱的護理師留在護理界。
|
1082暑假作業-協助經產婦從杯餵至親餵歷程 14053 2020-09-12 17:50:45
看完這篇個案報告我了解到產後親餵母乳有多重要,不僅對新生兒有益處對產婦產後的恢復也也很大的幫助。新生兒喝母乳可以增強免疫力對於腦部、中樞神經系統以及視力的發展有重要的影響。對母親在身體上的益處也很多,例如:促進產後子宮收縮、降低停經前罹患乳癌的機率、降低特定形式卵巢癌的比例、恢復產前體重、抑制排卵等等。這告訴我們產後哺乳有多重要!這篇文章中的產婦已經是生第三胎,前兩胎產後面臨胎盤殘留及寶寶身體的問題,現在又再次懷孕,既焦慮又擔心,所以第三胎懷孕期間定期做體檢,過程中得知哺乳可幫助子宮收縮,增加寶寶抵抗力,故下定決心這次一定要哺乳成功。但產後因丈夫擔心妻子沒辦法好好坐月子,便決定將寶寶托育於醫院,丈夫每天會將妻子擠好的母乳送過去醫院並看望寶寶。產婦在這期間也因想念寶寶及怕寶寶忘記如何吸吮母乳,天天到醫院探視並親餵母乳。在家中則是要照顧兩個小孩,並且不分晝夜每三小時擠一次母乳,導致睡眠品質降低及睡眠時間不足因而產生疲憊及不想哺乳的念頭。但是丈夫一直不斷給予鼓勵她才能撐到現在。只能說當媽媽不容易但家人的角色也非常重要,光靠媽媽一個人是沒辦法的,讀完這篇真的覺得母親偉大,不僅懷孕期間痛苦,產後照顧等等也很難熬。懷孕期間會有孕吐等生理反應,產後哺乳會有脹奶或乳頭破皮等問題,要但大一個孩子又更不容易。只想跟媽媽說你真的辛苦了!
|
109暑假作業 14264 2020-09-12 15:39:27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個案報告心得學習單
科 別 護理科 班 級 護四庚
學 號 1065101303 姓 名 許筱函
作 者 姓 名 陳麗紋、童蔘美、林月娥
西 元 出 版 年 2014年 文 章 標 題 照顧一位年輕型中風病人之護理經驗
期 刊 名 稱 I 志為護理 卷 ( 期 ) 第十三捲(第六期)
起 訖 頁 數 72~83
作 者 姓 名 陳心儀、李美樺、陳筱瑀
西 元 出 版 年 2013年 文 章 標 題 一位末期腎病變患者初次接受血液透析之護理經驗
期刊名稱 II 臺灣腎臟護理學會雜誌 卷 ( 期 ) 第九捲(第三期)
起 訖 頁 數 42~48
【自訂一主題】:照顧一位年輕型中風病人之護理經驗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500字)】:
這篇文章是在說一位正值青年期卻因為罹患了腦中風而導致他的肢體無力,而當從一個正常人變成需要依靠別人才能生活,想必一定是很痛苦,雖然剛開始個案會慢慢配合治療,但是隨著住在醫院的日子久了,肌肉的功能也開始慢慢的在退步,病人自己沒有足夠的信心,也不確定未來是否能夠完全康復,所以無法激起復健的動力,更因為擔心自己會拖累到家人,而產生更多的無力感進而導致身體心像紊亂,因此我們應該要善用同理心,鼓勵他說出自己真正的想法,當他悶悶不樂時,身邊的家人可以試著用他喜歡的東西,不管是一個人還是一個物品,只要對他來說是有意義的事情,或許能讓他感受到這個世界不是只有他孤單一個人,身邊還是有很多愛他、珍惜他的人。我覺得病人常常都會認為復健不會好,而且也覺得說這條路很漫長,我認為做為他的家人或是朋友應該要多多陪在病患身旁,也不要看著他做復健很痛苦,就順從他不做復健,這樣不是
減輕他的負擔,而是有可能會讓他對未來更加沒信心,在復健過程中雖然進步得很慢,但是只要有努力就一定有機會,作為身旁的支持者也不要操之過急,也不要認為他做不到或是跌倒了就責備他,過多的責備會讓病患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信心一下就瓦解的,也不要過度保護,讓他好像覺得自己很沒用,什麼都要別人幫忙,試著放手讓他一次又一次的進步,他會慢慢找回自己擁有的價值。
What文章內容摘要
探討一位處於青年期並致力於家庭的建立與事業衝刺的年輕男性,因罹患腦中風導致左側無力。於2012年1月27日至2月8日運用Gordon十一項功能性健康評估, 藉由會談、傾聽、觀察等方式收集資料。
So What學習要點
1.建立良好的護病關係,重建正向的身體心像。
2.主動關懷與心理支持。
3.傾聽個案的需要,提供復健的技巧。
3.適時的提供社會資源以減輕經濟壓力。
4.增加同理心,給予正向的鼓勵。
Now What(反省、思考,與檢視自我)
面對生活無法自理的病人,我們應該主動關懷個案,而不是把平常的例行公事完成就好,在照顧過程當中,多體諒家屬的情緒,協助他們學習照顧病人的方法,減輕生理壓力,不要讓他們覺得自己承受的是一個負擔。在復健期間,以親切的語氣多詢問病患身、心理的狀況,讓個案感受到被關心。
【自訂一主題】:一位末期腎病變患者初次接受血液透析之護理經驗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500字)】:
我覺得不管是什麼疾病,聽到末期的病人大部分都會害怕跟擔心,當醫生又說要做透析治療時,很多病人其實是很難接受的,因為可能會影響到生活,而且經濟負擔也會加重,像是血液透析,每個禮拜就要去醫院做2到3次的治療,不僅會讓病人感到疲勞,也會讓他們每次去都要受針扎的痛苦。在做血液透析的時候又只能在醫院做,所以常常沒辦法專注於工作、課業或是其他的社交活動上,導致作息會變得很混亂,只能接受醫院的指定時間,生活變得沒有彈性。長期的血液透析,病人在生理跟心理上都影響得很深,身邊的親人在照顧的期間一方面會疲憊,另一方面也會感到擔憂,這樣整個家庭就一直陷入很低迷的氛圍當中。血液透析的病人在飲食方面多少都會受到限制,不能吃太多加工食品也不能吃太重口味,不然血壓就會上升得很快,可能會對一些器官造成負擔,所以病人的心情就會變得很沮喪,因為不能再吃自己喜歡的食物了,也可能到後來情緒開始變得易怒或是憂鬱,這時候,家人和朋友的傾聽就顯得非常重要了,如果現在要透析的病人是自己的朋友,在身體不舒服的情況下,心情難免都會不好,他可能會開始怨天尤人,口氣可能也會變得不好,我們這時能做得不是責備也不是勸他不要那麼悲觀,我們應該先聽他說什麼,最後等他說完再適度給予他較正向的意見,他會覺得終於有人理解他,他才有可能做出較理智的決定。
What文章內容摘要
本文為照護一位罹患末期腎病變患者首次接受血液透析之護理經驗。護理期間自2012年4月10 日至5月10日,透過訪談及實地觀察收集資料,運 用羅氏適應護理模式進行評估與分析。
So What學習要點
1.主動關懷個案需求。
2.提供足夠的知識及心理支持。
3.協助個案改善營養少於身體所需的問題。
4.學習透析相關的知識及預防人工血管感染的發生。
5. 提供慢性腎臟疾病相關正確知識。
Now What(反省、思考,與檢視自我)
慢性疾病是一個永久性的疾病,因此慢性病的照顧是一項冗長的工作,也是一個沉重的負擔,病患最大的改變就是,他們的生活作息會受到影響,我們應該要幫助他們調整生活,例如,聽聽他的心事,讓他把心裡面擔心、害怕的事情說出來,雖然無法立刻改變現狀,但是至少說出來可以減少心中的一些壓力。
|
心得報告 15128 2020-09-12 14:26:45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ymLdeh08jsab711dCkO8yHGcGsCqGtOj/view?usp=drivesdk
|
108學年度暑假讀書心得 15551 2020-09-12 11:4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