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內容 |
108暑假個案報告心得 14162 2020-09-11 12:39:14
吳家榕(2015)。 個案報告:短期心理治療對喪子後重複自殺個案的療效 。 臨床心理學刊 ; 9卷1期
現在的年輕人都很不受控,動不動跟人打架或出去飆車,不然就是在路上不小心被人撞到,出了生命意外,常常造成白髮人送黑髮人,爸媽總是最痛心的那個,情緒一久走不出傷痛,就容易引發憂鬱症,心理疾病沒有藥可以治,唯有我們醫護人員用心去指導患者如何走出傷痛,撫慰他們的心靈,病情才得已緩解,這篇個案報告能讓我們知道如何幫助憂鬱症的個案
目的:本研究探討一位45歲男性個案,在喪子後併發憂鬱症且多次自殺,入住本院精神科日間病房後轉介心理治療,以增進哀傷與負向情緒的調節能力,降低自殺行為,提升個案規律出席並參與日間病房復健計畫。個案報告:本文係報告這位喪子已三年的個案,在進行為期11次的心理治療期間,針對個案的身心症狀、喪子之痛及生活壓力事件等三個主題進行討論,分別於治療前,第七次會談(S7)及結案,給予貝克憂鬱量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 BDI)評估個案的憂鬱強度,以呈現心理治療的效果。透過心理治療:(1)個案學會肌肉放鬆技巧,改善焦慮與身體肌肉僵硬;(2)協助抒發哀傷情緒,教導「哀傷強度停損點」應用於平日對案子的哀悼,於規律出席日間病房時,心理師給予具體口頭正面回饋,將此練習複製到入院後的第一個清明節,個案無出現自殺;(3)增進對生活壓力事件的因應,將案子的口頭禪做為個案克服生活壓力的動力;(4)BDI量表於治療前、S7及結案的得 分分別為30、21、30分,即治療中期,憂鬱強度下降為中度,但結案時又上升為重度。討論:個案於喪子後數年才接受心理治療,除了原先的哀傷議題外,仍需處理其現有的生活壓力事件,以減低個案以自殺來逃避喪子之痛及生活壓力的挫折。個案身處強烈的哀傷或憂鬱下,無能力規劃活動以轉移注意力,日間病房的復健活動可補足這部分的困難。當個案察覺參與病房活動確可協助其負向情緒的回復,有助提升個案規律出席及參與復健計畫的表現。
林鴻錡(Hung Chi Lin) ; 劉金亮(Chin-Liang Liu) ; 王德珍(The-Chen Wang) ; 高木榮(Mu-Jung Kao) (2007) 。椎間盤感染引起背痛:個案報告 。 台灣復健醫學雜誌 35卷1期
記得我的實習個案就是腰椎盤感染導致疼痛的個案,當時個案總是告訴我他的下背很痛,痛到都不能走路了,我當時還在想要怎麼幫他,怎麼想都很難幫他找到緩解疼痛的方法,每天都聽他說他背痛到不能走路不能睡覺不能做什麼,就覺得很可憐,我會跟老師討論怎麼幫助我的個案,但其實這種感染引起的疼痛是很難緩解的,除了止痛藥其他熱敷冰敷都是不行的,當時真的有點不知道怎麼處理這個個案,但幸好還是有找到一些辦法,我結束實習時個案的病況已經好很多了。
因椎間盤感染所引發背痛者並不常見,背痛病史中若發現有
危險因子則應懷疑椎間盤感染,如有過久的下背痛、年紀大、其他感染、糖尿病或近期動過手術等危險因子,再加上發炎指數持續性上升,就應該把椎間盤感染納入鑑別診斷。磁振造影用於診斷椎間盤感染的敏感性很高。椎間盤感染的治療主要是抗生素治療,治療無效才應考慮開刀。
本個案報告為一位66歲男性病患,下背痛伴有雙側大腿麻痛長達三年,腰部磁振造影顯示L4/L5脊椎狹窄,因而接受L4/L5椎板切除術及L4/L5椎間盤軟骨切除術,術後因傷口感染再接受清創重建手術。但手術後,病患仍覺下背痛,且越來越嚴重,手術部位傷口外觀清潔,僅發現發炎指數CRP及ESR上升。進一步追蹤磁振造影顯示L4/L5椎間盤感染,隨即接受L3-L5椎板切除術及內固定,同時給予抗生素治療。術後病患恢復狀況良好,可以緩慢步行不需攙扶。
讀完這篇個案報告我終於知道下次遇到此情形要怎麼處理了。
|
一年級升二年級(108 級)暑假作業 15237 2020-09-11 02:01:09
科別:護理科
學號:1085101130
書名:病床上的選擇權
出版日期:2018/6
ISBN:9789864061266
內容大綱&心得:
這本書由許多病人的小故事所組成,主要在說醫生與家屬間的相處,作者說道醫學院有教過要如何與病人相處卻沒有交過要如何與病人的家屬相處,他裡面一個個的故事都是醫院種種的情況,這本書裡面所寫的並不是遙不可及不可能發生的事,而是每個人身邊都會遇到的,比如病人送進了加護病房而他沒有自主意識,需要靠他人的協助而病人接近病危時醫師拿了一張放棄急救同意書這時就會使家屬陷入兩難,同時不能接受家人即將離開的事實,但同時又不想讓自己的家人承受插管治療時的痛苦,裡面有一篇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病人還有自主意識能選擇要不要做插管治療或是要不要做心肺復甦術的急救,而那時也有找那位病人的家屬來商討這件事,大家都各持不同意見但病人的選擇是不插管也不做心肺復甦術的急救,而醫院是尊重病人本人的決定,而另外一篇則是家屬在收到病人的病危通知後趕到醫院,卻不接受他的家人已經生病的這個事實反而責怪醫生誤診,雖然醫生被家屬責罵但還是盡忠職守自己的本分,詢問家屬是否放棄急救,而家屬決定讓病人接受插管時醫生卻發現這位病人其實是有自主意識的並尊重病人的決定不接受急救,這篇故事最令我好奇的事情是這位病人在臨終前並沒有對他的家人們說什麼而是每一次問答都是以非常簡短的方式去做回應,所以這讓我不禁思考如果是我在面對臨終前我會跟家人說些什麼,而插管和心肺復甦術急救我應該也會選擇不要。
|
三升四暑假作業 14147 2020-09-11 01:40:43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個案報告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護四戊
學號 1065101189 姓名 崔祐泰
作者姓名
西元出版年 2015年 文章標題 一位乳癌末期患者瀕臨死亡之照護經驗
期刊名稱 高雄護理雜誌 卷(期) 32(1)
起訖頁數 79-90
心得:
看完這份個案報告我覺得,當初因為覺得跟人講話溝通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所以有想過走安寧病房,但安寧病房並非都是意識昏迷的個案,當那些清醒的個案知道自己沒辦法康復時的失落感及面對死亡的恐懼感,老實說,沒有瀕死經驗的人沒有資格說他能同理,我覺得我能做的只有適時關心他疼痛的情形即聽他對我的傾訴,盡量多噓寒問暖,多多開導病人,在家屬方面也需要多關心他們的情緒,並處理他們的情緒,在善終的部分也可以多多勸個案要跟家屬道別,把沒說完的話即沒破完的兵全部都講出來,盡量完成以前沒完全的事,讓自己盡量沒有遺憾,並帶著尊嚴離世,也需要勸家屬及鼓勵家屬要向前看,走出哀傷的氛圍,但我卻不是一個很會說話的人,總有許多人說我太理性,說出來的話也很直接,那是否能再多點溫度呢?希望在職場上可以學會這件事,在我的腦海哩,我可能會對家屬說「生活必須繼續過下去的,我能做的不多,只能盡量讓個案保持舒服及聽她傾訴」但我知道這些話是沒有幫助的,所以我覺得我也需要增進溝通技巧
WHAT文章內容摘要:
本文在探討一位乳癌末期病人身、心、靈至善終之照護經驗
SO WHAT學習要點:
學習團隊合作除了減緩疼痛外,也需要處理個案及家屬的情緒
NO WHAT反思、思考,與檢視自我:
發現個人在與個案互動的方式都是以笑聲帶過,沒有思考到個案的失落感等等的情緒,我覺得這是對我來說會是一個很大的突破點,將朝著那個目標前進
|
108暑假心得 15116 2020-09-11 01:23:00
護二甲 1085101009 王怡婕
二升三暑假作業
書名:Free To Fly: 生命、勇氣、愛, 加護病房護理師眼中的醫療群像與生死覺察
內容摘要:
記錄生命,凝視死亡,起飛的那一刻,我們相依相守
做為一名加護病房護理師,在職場上必須與死亡搏鬥,但得明白,死亡不可怕,可怕的是未知的病痛與生命末期強制醫療行為的折磨,將燈光打向社會角落中的未解傷痛、長期被忽視的醫療現場及早已失衡的醫病關係。
在病房內上演,見過白髮人送別黑髮人,見過傷心的父母與叛逆的惡子、見過相愛的情侶在婚禮前夕先迎來了死訊、見過心靈的苦痛凌駕在肉體煎熬之上、見過渴望求生與一心求死的極端、見過照顧者的辛酸與崩潰、見過勇敢放手的大愛媽媽……
學習要點:
護理本身是個很偉大的職業,必須耗費多精神及時間,作者自身是個加護病房護理師,見證過人的生老病死,作者也很堅強地與死亡搏鬥,對此我們應該要好好學習這樣的觀念。
反省思考、自我檢視:
現在的我還是個護生,對於職場還不是很清楚的了解情況,但在閱讀過此書後,我認為每個護理師是否都有顆理解之心,在面對病房內的各種情況,心情也會跟著起伏不定。
而我現在能做的就是好好學習,好好讀書,成功考上護理師,以後到了職場工作,就可以盡我所能的照護個案,護理師的職責就在此。
|
108_2暑假作業 14209 2020-09-11 00:18:49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個案報告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護四己
學號 1065101249 姓名 陳思含
作者姓名 郭雅萍 、 曾瓊誼
西元出版年 2018年 文章標題 一位伺機性感染病人確診愛滋病之護理經驗
期刊名稱I 新臺北護理期刊 卷(期) 20:1
起訖頁數 101-112
作者姓名 張雅欣、董依真
西元出版年 2016年 文章標題 運用關懷及安寧療護理念於胃癌末期病人之護理經驗
期刊名稱II 澄 清 醫 護 管 理 雜 誌 卷(期) 12:4
起訖頁數 054-063
【自訂一主題】:內外科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500字)】:
從這兩篇了解到不同的照護方式,學習到優點,也知道甚麼缺點不該再犯,避免以後去臨床重蹈覆轍,看了這兩篇後也知道並不是所有都和課本一樣死板,臨床上是隨時都在變化的,非常彈性化。護病關係也非常重要!我們和個案並不是單單的治療性關係而已,我們必須要有包容心、耐心、同情心,才能使個案可以更加配合接下來的護理過程。其中我們也要了解及評估個案所需要的需求,也可以同時運用Gordon十一項健康功能評估來進行審核有什麼地方需要去改進跟探討。這兩種疾病所帶來的無望感是差不多的,但我們最後能做的只有給予他們一個舒適及盡量無病痛的環境,陪伴他們與病痛抗爭的路程。有時候我覺得護理這條路能看見許多以前從未碰過的經歷,在這條路上可以成長很多,也學習到很多東西,雖然這條路不好走,但能遇見的經驗也跟別人不太一樣,可能就是別人說的:「雖然痛苦但也快樂著」,學到的知識也是自己的,能幫助我也能幫助別人,我認為護理是很偉大的精神,奉獻自己幫助他人,但很少有人願意這樣去做,「犧牲小我完成大我」說的容易做的難,希望後年的我也能順利考上護理師證照,可以去臨床上幫助有需要的人,給於他們一個舒適且溫暖的環境,也能給家人和我有更安穩的生活。
What文章內容摘要
兩者分別運用Gordon十一項健康功能評估和Watson關懷理論及安寧緩和療護協助,給予病患適合的醫療環境,協助個案重拾對生命的希望,在往後的日子有更加多的熱誠並不留遺憾地度過,其中給予他們傾聽加以了解他們的需求及渴望的生活品質。
So What學習要點
學習如何以同理心,而不是同情心去面對個案,也不要強加自己想法在他們身上,要讓他們自己決定,也要傾聽個案的想法,與他討論所嚮往的生活品質,這樣才能達到更完善的護病關係,同時給予多一點的耐心和包容。
Now What(反省、思考,與檢視自我)
未來去臨床上能更加明白對個案該以什麼心態去面對他們,如何去傾聽,也要站在他們角度去看待事情,或許可以使我們更加了解他的想法,最後護病關係真的不是只有治療那麼簡單,要學的東西還很多,希望明年的整年實習可以學到多,在臨床上多累積一點經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