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 |
2020 暑假作業 1+2 14253 2020-09-10 20:31:10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個案報告心得學習單
科 別 護理科
班 級 護四庚
學 號 1065101292
姓 名 劉昱佑
作 者 姓 名 李麗紅、陳瑜芳
西 元 出 版 年
2018年
文 章 標 題 照顧一位胃癌末期臨終病患之護理經驗
期 刊 名 稱 I 彰化護理
卷 ( 期 ) 25卷1期
起 訖 頁 數 P47 - 59
作 者 姓 名 陳桂萍、黃美瓊
西 元 出 版 年
2020年
文 章 標 題 照護一位糖尿病足部病變老年患者之護理經驗
期 刊 名 稱 I I 志為護理-慈濟護理雜誌
卷 ( 期 ) 19(1)
起 訖 頁 數 P126-136
【自訂一主題】
照顧一位胃癌末期臨終病患之護理經驗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 500 字)】:
本文一位中年男性因被診斷為末期胃癌,所以作者去對於胃癌末期、家庭、哀傷的護理照護。
文章中運用了Gordon十一項功能性健康護理型態作為評估正是我想所學的內容,之前我較常看羅氏適應模式,所以我特別挑了兩篇文獻去參考十一項功能性評估要如何寫,也想了解如何設立護理問題進行評估給予護理措施。
我在今年的暑假去護理之家當照服員,其中有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遇到臨終的長輩,那時候的我還矇矇懂懂的,想說為什麼這位長輩的身上布滿了監測的機器,原本我以為只是血氧低而已,發生了這件事情,我開始思考怎麼樣做才是對他是最好的方式,對臨終的個案如何達到最好的照顧,怎麼樣不留下遺憾地好好和家人道別,我看到護理師和家屬進行溝通,我看到他的家人陸陸續續地回到醫院,因為疫情的關係一間多病房裏面不可以多人探視,只能一個去探望他,在他身邊和他說說話,他的身邊播放著佛經,我們為他做了最後一次的洗澡,我看到洗澡的照服員一直和他聊天,當他回家的時候,我看到一位護理師紅了眼眶,當下的我的心情很複雜,其實大家都會捨不得,不能因為情緒而引響工作所以收起感性的一面。
在他的四個護理問題裡,其中兩項疲憊和疼痛都有使用精油來緩解症狀,因為疲憊所以在睡前放鬆按摩,讓他可以更好入睡不轉移注意力,分散對於疼痛的感覺。對於文章中陪伴臨終的長輩,有安寧護理師還有團隊解決問題,傾聽個案需要心中的感受及面臨的問題,家人也花了一段時間陪著他,一起陪他念經文,讓他比較不會胡思亂想。
【自訂一主題】
照護一位糖尿病足部病變 老年患者之護理經驗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 500 字)】:
病人右腳大腳趾疼痛不適,出現間歇性跛行,但休息後會稍微好些,疼痛程度尚可忍受,故未即時就醫。直至8月21日病人下床如廁時,右腳劇痛,無法行走完全臥床休息,精神變差,才由家屬陪同就醫住院接受治療,因電腦層血管造影顯示右腳急性動脈阻塞,股淺動脈有90% 阻塞接受經皮穿腔血管成形手術。
前一篇文章看到他的護理問題使用了表格的方式呈現,這個就相對地沒有使用到,可以去看不同的格式,去做出來的差異性,還有看他的Gordon十一項功能性健康護理型態作為評估,如何呈現出來。
因為他沒有特定的注射胰島素,所以就衛教病人,我覺得他請孫子來拍影片,還有念那些關於注意血糖的重點,我相信有孫子加持,阿公一定會聽得很開心,更加地願意看待如何執行自我注射胰島素,因為他的眼睛不好,所以他們還很貼心用明顯的筆,畫出注射的量,加上孫子拍攝的示範影片,順便複習一遍胰島素注射,多看孫子的臉也不會膩吧!加上每到要注射的時刻,設定手機鬧 鐘提醒及設定鈴聲為孫子:「阿公接電話、阿公吃飯要打針」提醒,真的是一舉數得。
因為他足部潰瘍傷口,除了減輕轉移他的疼痛外,也移除增強疼痛的因素:預防病人碰撞到床欄或床尾,將床尾及下肢雙側床 邊以翻身枕及棉被圍起,預防碰撞到硬物,做到讓他的環境不會讓傷口更嚴重,他們還有新增按摩穴道,足部護理時,可以看到平常墊高小腿,其實還有很多的方式改善。
|
108學年度第二學期暑假讀書心得 15129 2020-09-10 20:13:05
作者在這本書中描述他剛畢業就進入宛如煉獄的急診室幫忙,面對接二連三的突發狀況都讓他措手不及,原本充滿熱忱、發誓要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病人的火熱之心,漸漸的都被澆熄了。在職場上面對各種情況的病人,下班後又要面對護理長及前輩的『特別輔導』,不管怎們說這樣對待一個新人確實有點嚴格,但是唯有這樣才能讓一個新人趕緊熟悉工作環境及內容,畢竟醫院是個不容許有些微疏失的地方,其中最為讓我敬佩的就是作者的精神,他在遇到挫折時雖然一度迷失自我,但他並未放棄自己,把基督的信仰做為精神支柱,身旁也有慈濟的師兄、師姐幫助他,有了這兩道力量的加持,讓他能夠繼續的走下去,幫助那些需要他幫助的病患。
在書中作者也提到許多職場趣事,像是身為一位男生穿著白衣在醫院裡來回穿梭,往往讓人誤以為他是一名醫生,讓他不知如何是好。原本他以身為男生卻當護士這件事感到可恥,但漸漸的他反而以當護士為榮,因為協助病人是不分男女的,只要能讓病人受到好的照顧,就是一位好護士。
書中藉由作者面對事情的處理態度及方法更是我所要學習的,其中使我記憶猶新的就是,作者再某一天的晚上,收到一個滿臉通紅、全身酒氣的男子,一見面就用三字經問候他,甚至發酒瘋的拿刀要砍人,但他都展現醫護人員的耐心及愛心,理性的和他溝通,讓他相信護理人員,我覺得要做到這點還真的十分困難,在學校與同儕間的互動及意見難免會有衝突及不合,但在這種關鍵時刻,如有作者的胸襟和氣度,就可以避免這種不必要的衝突,用溝通取代責罵、用和氣取代生氣、用理性取代暴躁,如果能做到這些,我相信這社會上就不會有那麼多的流血事件了。
這本書一方面讓我學到如何培養耐心及面對事情的理性溝通,一方面卻讓我省思起台灣的醫療體制。在閱讀這本書之前已經在電視上耳聞了台灣護士是世界上最苦命、辛苦的護士,不但超時加班、病人超收,一位護士要照顧的病患在巔峰期更是高達十幾個,種種的壓力排山倒海而來,待遇卻不及其他國家,難怪一堆護士要離職,而造成醫療人員短缺。在看完了這本書更是有很大的感觸,有的護士一排班就是8個小時,途中更是忙到沒時間喝水、上廁所,何況是吃飯。有的護士吊著點滴卻依然堅守崗位,絲毫不敢鬆懈,看到這裡不禁使我淚眼奪眶,同情他們的遭遇,這種堅持和毅力真不是一般人所能想像的。
說巧也巧,我的姐姐也在去年加入了白衣天使的行列,她說他要用它所學的來幫助病患,看到病患滿懷感謝的康復出院,對她來說就是一種鼓勵,或許能讓那些護理人員堅持下去的動力,就是病患出院時滿懷感激的那一句「謝謝」吧!
|
106級三升四暑假作業 14569 2020-09-10 19:59:50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個案報告心得學習單
科 別
|
護理科
|
班 級
|
護四戊
|
學 號
|
1065101351
|
姓 名
|
周佩億
|
作 者 姓 名
|
莊慧馨
|
西 元 出 版 年
|
2014年
|
文 章 標 題
|
失智症與假性失智
|
期 刊 名 稱 I
|
童綜合醫學雜誌
|
卷 ( 期 )
|
8(1)
|
起 訖 頁 數
|
45-48
|
|
【自訂一主題】:失智症
|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 500 字)】:
|
進入基護實習前,雖然知道蒐集病人的病史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卻不知道到底如何運用所蒐集到的資料,慢慢的才懂得原來為什麼要鉅細靡遺地蒐集病人如此隱私的問題,完整看完一份個案報告後,才真正了解到其重要性。
在初步的治療下,雖然憂鬱的情況獲得好轉卻發現認知功能逐步下降,再進一步的研究才發現,失智的情況早在更之前就發生,只是伴隨是病人太太的逝世,讓大家誤以為是因為情緒憂鬱才導致的假性失智,在病人的病史及各項報告中抽絲剝繭後才找出真正的病因。
若是在沒有蒐集資料的情況下,我想可能很難去釐清疾病的導因,並且對症下藥。不僅能更快地找到問題所在,也能了解輕重緩急,哪些問題是第一時間需要去解決。
|
What 文章內容摘要
|
84 歲退休男性第一次心身科求診因憂鬱情緒、活動量下降、失眠、無胃口、社交退縮、不愛講話、活動量變少、反應變遲鈍、以及記憶力變差。初步診斷憂鬱症合併假性失智並給予抗憂鬱劑適當療程,個案憂鬱情緒改善但仍存明顯記憶與認知功能障礙,日常生活功能受影響的程度擴大且出現被偷竊想法。後由病程澄清個案的記憶力狀況與日常生活功能,早在憂鬱情緒前即出現缺損,加上臨床治療過 程、心理測驗結果以及症狀變化,鑑別診斷憂鬱症合併假性失智或失智症合併憂鬱,重新診斷為失智症合併憂鬱並給予適切的治療。
|
So What 學習要點
|
這個案在一開始很難鑑別失智症合併憂鬱或憂鬱症合併假性失智。以一開始的診斷為重度憂鬱症合併假性失智。但隨著使用抗憂鬱藥,憂鬱情緒有改善,但認知功能卻逐步退化,並且出現被偷竊想法;重新詢問評估病程後發現:他的記憶力狀況與日常生活功能,在他太太還沒過世之前,就有退步情形。太太過世後這些認知功能缺損就明顯的被突顯出來。造成一開始評估時,認為個案的認知功能是在太太過世後,情緒低落後突然發生,於是在診斷上先做了重度憂鬱症合併假性失智的診斷。
由於這兩個狀況很難區別,所以在治療過程中必須密切注意情緒狀態與認知功能狀態的改變,能夠給予適切的診斷跟治療。
|
Now What 反省、思考,與檢視自我
|
每一個病人都具有各別性,過去一直覺得蒐集病人的病史是一件麻煩的事,也不能理解為什麼要如此深入探討病人的隱私,但是經過實習及課程的深入可以了解到過去在人身上發生的事情或疾病,皆可能影響病理問題甚至於心理。疾病不只是單單表面上看來如此簡單,要從各個角度去思考,並且理解生理是環環相扣,因此需要反覆抽絲剝繭,了解疾病的導因及病人的需求,才能對症下藥。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個案報告心得學習單
科 別
|
護理科
|
班 級
|
護四戊
|
學 號
|
1065101351
|
姓 名
|
周佩億
|
作 者 姓 名
|
謝逸靜、楊式辰、陳頌云
|
西 元 出 版 年
|
2014年
|
文 章 標 題
|
照護失智症之護理經驗―個案報告
|
期刊名 稱 II
|
北市醫學雜誌
|
卷 ( 期 )
|
11(3)
|
起 訖 頁 數
|
316-326
|
|
【自訂一主題】:失智症
|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 500 字)】:
|
在這篇個案報告裡可以知道失智患者該如何去獲得較好的照顧,理解失智患者的行為,且在患者及照顧者中取得平衡,我知道照顧失智症的患者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因為我們家奶奶也是一位失智患者,照顧她真的需要極大的耐心,她會忘記自己的身上的傷口或是身體情況,也常常將我們欺負她掛在嘴邊,覺得我們忤逆她,或著是忘記照顧她的看護而動手打人,身為照顧者的我們最常有的不是生氣而是無奈,明明知道她是因為失智而口不擇言,卻還是會將那些傷人的話語放進心裡。我覺得我必須在患者與照顧者間找到平衡,減少我的負面感受。
|
What 文章內容摘要
|
本篇描述一位失智症個案,因認知能力退化且因為跌倒,導致右髖骨骨折,手術後需照顧者全天陪伴,引發照顧者角色緊張,有鑑於此引發筆者對照護失智症個案的研究動機。護理期間自2012年11月 20日至12月19日止,以 Beck 及 Heacock (1988) 提出的失智患者護理評估模式,評估發現主要健康問題:一、慢性混亂與失智症病程有關;二、身體活動功能障礙與失 智症造成生理功能退化,及骨折手術後肢體乏力有關;三、照顧者角色緊張與印傭聽不懂中文且缺乏照護技巧有關。經增加與人互動、採漸進式復健運動、製作印尼文護理指導手冊及技術光碟、教導及學習照護技巧、以改善照顧者角色緊張。期望藉此護理經驗對失智症照護品質有所助益,並可提供長期照護機構相關人員臨床照護之參考。
|
So What 學習要點
|
一、失智症之概念及其護理;二、慢性混亂之概念及護理;三、身體活動功能障礙之概念及護理;四、照顧者角色緊張之概念及護理
|
Now What 反省、思考,與檢視自我
|
我常常因為奶奶的言語而感到難過,儘管我知道她現在是生病忘記了很多事情,但沒辦法做到不往馨裡去,我想我必須得找到方法降低我自己得負面情緒,也要有耐心地給予陪伴、體諒。
肆、其他注意事項
借閱書籍同學,請在 109 年 6 月 10 日至 6 月 21 日開始借閱,並請於 109 年 9 月 11 日歸還(最後歸還日),以免逾期受罰。
|
108學年度第二學期暑假讀書心得 15132 2020-09-10 19:57:25
書名;愛在蔓延中
讀書心得;
在看完《愛在蔓延中》這本書,我覺得如果是我出身在一個這麼不好的環境的話,我可能會想要自殺,畢竟要為了家人忍受的種種一切,像我看到的書中主角,就是為了家人犧牲自己,要是我的話我可能無法,雖然我把家人擺第一,但對我來說出生在這種家庭已經是個很悲慘的遭遇,可能無法顧及到那麼多,甚至是家人,所以我很佩服故事裡的主角,可以為了家人犧牲自己。而主角身處在這麼不好的環境,卻還是對生活積極向上,希望自己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我曾經想過自己要是可以出生在有錢人家的家庭就好了,但是看完愛在蔓延中這本書之後,我知道不能選擇自己的出生背景,但可以靠自己改變命運,我曾經也覺得自己的家庭比上別人的家庭,覺得為甚麼他們有的我沒有,常常覺得很問號,想成為別人家的小孩,不過直到了小學五年級以後,我才知道我其實很幸福,雖然家裡不是很有錢,不過正因為這樣爸爸跟媽媽有時間陪我,讓我的童年很快樂,我想是很多小孩想要也不一定要得到的吧,所以我很慶幸我是我,我認為有一些快樂並不是物質上的滿足,而是心靈的安慰,上帝會選擇給我這種命運一定是有它的原因的,所以我欣然接受不怪任何人,愛在蔓延中教會我很多的道理,我也學到了很多,所以很推薦這本書給大家。
|
三年級暑假作業 14673 2020-09-10 19:38:43
護理科 班級 :護三乙
學號 :1075101066
姓名 :張荔惠
【撰寫心得書名】: 你的姿勢很有事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500字)】: 這本書的內容講述了許多有關於,平常在我們生活中,那些不經意的不良姿勢,後續所帶來的引發性痠痛問題,包刮,脊椎、頸部椎間盤突出、肩夾擠症候群、五十肩、腕隧道症候群等等。看完這本書後我對其中兩大主題,有很大的了解認識到,其中,肩夾擠症候群和五十肩,還滿關鍵的,肩夾擠症候群它是手痛肩痛第一名,是使用肩膀過度S肌的肌腱撕裂發炎所造成,疼痛時主要從肩頭擴散至上臂與手肘,手臂在向上舉或出力搬抬東西時會感到疼痛,所以需要多休息,而五十肩則是太少使用肩膀,關節囊發炎沾粘所造成,手難以舉高,舉手時身體會歪向一側代償,使得手能夠在抬高一些,疼痛範圍更廣,最高到達頸部,最低可到達手腕,所以需要適度運動,兩者症狀很類似,很多人誤以為是五十肩,而讓原本可能肩夾擠症候群的人因為沒得到正確的治療,得到改善,反而是愈動愈嚴重。第二個是我們常見的姿勢,就是駝背和低頭,那都是對於你的脖子正在慢性自殺,在進行這兩種姿勢時,頭若越往前突出去,脖子會不知不覺的往前彎,讓頸部的肌肉和椎間盤受到很大的負擔,使得軟骨前側壓力變大,裡面的水分往後跑,造成所謂的椎間盤突出。而有一些是因為不良的坐姿,像是盤腿時,容易使得身體呈現彎曲的狀態,讓你從脖子到胸、腰都出現毛病,還有一些是因為坐沙發、懶人椅、半躺半坐,這些都會讓你上半身的整個重量都壓在彎曲的脊椎上,使脊椎容易受傷,這也是為什麼許多人退休後的生活比上班時還更容易腰酸背痛的原因。
What文章內容摘要
生活中最要命的小姿勢,和你的骨頭、肌肉、神經,天天在自殘,全身都是又酸又痛又麻的怪病 ,人生大走鐘。書中糾正患者對疾病上的錯誤觀念並正確地教導重疾病成因症狀 預防衛教運動機臨床上使用的處理準則
So What學習要點
大多數的脊椎側彎的人不會有酸痛的問題,正真的痠痛問題是:脊椎神經是否被壓迫到?而這正是X光拍不出來。酸的症狀代表神經輕微被壓到 、痛的症狀代表壓的更深一點、麻的症狀代表被壓得非常深影響到神經的功能 ,而如果症狀越往四肢的遠端傳就代表壓的越深。
Now What反省、思考、與檢視自我
平常這些讓我們覺得舒適的不良姿勢小動作,久而久之 有可能會造成一種慢性嚴重的症狀,造成四肢麻痺甚至肌肉萎縮 ,我們平時也應該注意自己的姿勢,發現時盡快歸正,而若是在出現症狀的危險期間 ,也要注意不要輕易去進行整背, 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