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歷程文章
班級歷程文章
最新部落文章
班級部落文章
歷程項目統計1
歷程項目統計2
 
 
 
 
 
 
※我可以瀏覽最新歷程文章,看看最近新發表歷程文章
目前第103/7698頁 [首頁][上一頁][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下一頁][尾頁]
文章內容
      
三年級暑假作業  15591  2023-09-14 16:39:48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暑假作業讀書心得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護四甲 學號 1095101019 姓名 許筠婕 書名 音樂治療在兒童友善照護的角色功能 作者 張乃文 出版社 護理雜誌 出版年月 2023年 06 月 01 日 索書號 10.6224/JN.202306_70(3).03 書名 運用家庭優勢導向治療對話於一位萊氏症候群青少女及其家庭之進階護理經驗 作者 鄭敬文 高碧霞 出版社 護理雜誌 出版年月 2023年 03 月 23 日 索書號 10.6224/JN.202308_70(4).13​​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一.醫療環境中的聲音類別特性較多是急促、突發、痛寂、哀默等人為及機器的聲音,這樣的聲音頻率較易引發不安、焦慮,甚至害怕、恐懼。 二. 一旦音樂發揮注意力轉移 、推移固著情緒作轉變 時 ,心理感覺自會騰出一些空間 ,這就是進 行情緒 調節最好的契機。 三.萊氏症候群(Leighsyndrome)亦稱亞急性壞死性腦脊髓病,是一種早期發病、漸進式神經性退化的遺傳疾病 ,多數於嬰兒期或幼兒期發病 ,病人發病後 ,肌力及運動能力會逐漸退化 ,出現頭部控制功能消失及喪失原本具備的運動技巧 ,以致逐漸癱瘓,甚至死亡。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一.住院的兒童會因為環境的人為及機器的聲音感到焦慮、恐懼,運用音樂治療不但可以轉移注意力也可以調節情緒,把憤怒與不開心的情緒乘載到樂器上,有抒發的管道,在無形中轉達自己的情緒讓我們了解,我認為音樂治療是一個很好展現兒童情緒的方式,用途廣泛,並且沒有限制場所,在樂器的選擇上則要頻率的悅音聲音訊息較規律性 、韻律性 ,扮演聲音遮蔽物,幫助兒童在不熟悉 、不確 定的聲音環境中 ,暫時避入 ,尋求安全。 二.文章中提到護理人員使用「家庭優勢導向治療對話(family strengths oriented therapeutic conversation, FAM-SOTC)」積 極 傾 聽、提供認知與情感支持 ,可協助 CMC 家庭確定家庭優 勢 ,使其擁有更好的家庭支持力 ,對病童的疾病具信心與正面信念 ,使生活質量及對醫療服務滿意度上 升。FAM-SOTC 的五個關鍵要素為:( 一)提出疾病 故事;( 二)提出治療性問題;( 三)確定家庭實力 、 彈性與資源;( 四)提供實證資訊及相關建議;( 五) 加強有益的信念與勇於挑戰阻礙的信念,個案家屬彼此可以為對方有正向的支持,並且對於照顧個案有足夠的信心,我們扮演傾聽的對象,瞭解家中狀況,達成護理目標,以家庭為中心的整合性照護 ,將就醫流程簡化 。
      
112暑假作業  15717  2023-09-14 13:30:08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暑假作業讀書心得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四丁 學號 1095101146 姓名 潘宥燁 書名 護理師在跨科精神心理衛生議題下的自我準備與專業發展 作者 吳佳儀 出版社 護理雜誌 出版年月2023 年 8 月 4 日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1. 面對社區各式各樣不同的心理健康問題或危機情境之挑戰,護理師應準備自我,在社區場域中成 為兼具原有護理專業及心理照護知能的角色。 2. 學校護理服務是青少年重要的心理健康照護來源,校護也是校園照護整合之領導者與學 生心理健康的代言者。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這篇文章總共整理了精神心理衛生議題之多元面向,結果顯示了跨領域護理專業發展應從第 一個教育、第二個臨床服務及最後一個實證研究三大面向去執行發展,提升護理師的精神心 理照護基礎知識及能完成度,發展跨領域護理師之角色任務、醫院場域精神心理衛生照護功 能與目的、學校護理師之於青少年心理健康之重要性、以及精神衛生護理之創新能力等。也 同樣期許本文內容可促進國內各科護理師或護生之專業自我準備,並可刺激精神衛生護理照 護相關議題之發展與品質提升,使精神科或非精神科護理師於臨床/社區場域的心理健康照 護成為專業特色,同時,未來護理發展之趨可導向更多社會參與、專業創新暨跨領域合作。 我也十分認同精神心理的健康度,這對於學生亦或是職場上的員工而言都是很重要的。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暑假作業讀書心得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四丁 學號 1095101146 姓名 潘宥燁 書名 兒童與青少年情緒障礙精神疾病照護與未來發展 作者 葉家佑;李宇彤;楊緯聖;周桂如 出版社 榮總護理雜誌社 出版年月2023 年6月1日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1. 焦慮和憂鬱為就學青年中最常見情緒障礙問題,由系統性文獻回顧中可知情緒障礙症和輟學有高 度關聯性,故當兒童或青少年頻繁出現缺曠課情況時,可視為情緒障礙前的重要警訊。 2. 指出處理兒童與青少年的情 緒障礙議題時,首先需探究兒童的家庭功能及社會文化脈絡,當家 庭關係具有威脅性或造成心理損害時,減少或緩解孩童遭受壓力或創傷的影響乃為首要考量關鍵。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兒童與青少年情緒障礙一直被視為一種長期的健康問題,因為需要長期與疾病共存,對其 心理健康及整體後續身心發展影響很大,如果不可以及時提供協助其採取因應行為,將對兒 童青少年的發展任務造成負面的影響。本文完整描述了兒童與青少年情緒障礙跟相關影響因 素,而且會去探討創傷及壓力事件對兒童與青少年所造成延續性影響,最後再由學校端與社 區端提出對兒童與青少年心理健康促進的建議,作者以新加坡心理衛生中心為例,說明其所 提倡的3A原則,分別是促使兒童與青少年對於心理衛生之健康意識的覺醒 (Awareness)、 獲取心理衛生資源的可及性 (Access) 及予以個別化及保密之心理健康狀態之評估及治療建 議 (Assess)。如何協助兒童與青少年自我意識覺醒與尋求協助,也建議可將此模式於本土 社區中推動,作為關懷兒童與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平台或媒介,提升對於兒童與青少心理衛生 之重視。
      
三下 暑假作業  15741  2023-09-14 12:58:10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1.我國政府為因應人口高齡化、住院診斷關連群以及十年長期照顧計畫的政策推動下,中期照護已 開始受到關注。 2. 個案因負向思考及無望感,出現自殺企圖,筆者先以真誠、關懷、接納的態度與之建立治療性人 際關係,進而在護理過程中運用認知治療理論,討論負向思考對其行爲、人際關係、家人、胎兒造 成之影響,使得個案由原本無望感及自我傷害等負向想法與不良的因應模式,進展到以正向的想法 代替負向的思考模式,增加自我調適能力,使日後面對相同情況也可從容應對、恢復對壓力事件的 控制感、適切的反應及原有的功能並回到工作崗位上、分娩後可與先生一同照顧新生兒,發揮母親 的角色與功能。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1. 隨著時代、醫療與科技的進步,人類的平均年齡逐漸上升,這樣的變化也造就了,護理知識慢 慢跟上變化快速的時代,護理照護的判斷,不再只有短期照護或長期照護兩個如此絕對的答案了, 多了中期照護這樣的新名詞出現,中期照護讓不必要住院的急性疾病個案的住院比例大幅降低,也 讓以往長期住院與社會脫節的慢性疾病個案,有機會離開醫院,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和世界接軌, 雖然離開了醫療場所,但離開前還是缺少不了,護理和醫療的支持,此時中期護理就會成為短期護 理照護和長期護理照護非常好的調和劑,銜接了兩者,但也因為中期照護需要考慮的東西增加了, 所以需要非常充足的護理知識,才能在急性到慢性中的過渡期執行最正確的措施。 回朔到源頭,護理知識的教導就變得更加重要了,缺少足夠的知識,可能會導致錯誤的判斷, 對個案以及家屬造成一定的傷害,或許有時候是比較無關緊要的影響,可以挽救,但也有很多時候 是不可逆的一輩子遺憾,想要減少這樣的遺憾,就要在培養護理人的當下做起,授課的老師、教授 必須與時俱進,時常更新護理新知,就讀醫護相關專業的學生要較其他人更關心當下與執行護理措 施有關的時事,這樣既能減少遺憾的產生,也能讓醫療體系的分工更明確,每個職位都能夠更專 精。 2. 一個家庭的組成大部分都是由一對情侶結婚而開始的,經過規劃討論後決定邁入下一個階段-為 人父母,多了新生命的加入,讓一個家庭漸漸地變得與以前不太一樣, 媽媽的身體、情緒也因為賀 爾蒙、外在條件變特別了,而這種特別對每個不同的人的感覺都不一樣,有些人覺得只是比平常難 受了一點點,也會有人覺得其實沒有什麼差別,但對於少數的人而言,這個感覺像是會吞噬自己一 般,一點一點的侵蝕自己的靈魂。 一位母親,從備孕到順利懷孕、到生產,再到最後的坐月子,整個過程結束,即便非常順利也 要花上大概一年的時間,在此期間需要承受他人與自己的期待,忍受生理變化帶來的負面情緒, 一 部分的媽媽是幸運的,非常的平順的過完這個人生的重要階段,但也有少部分的媽媽就沒這麼幸運 了,丈夫的不離解,婆家的多管閒事,他人的閒言碎語、異樣眼光,都像一支一支無形的劍,讓本 就處在低潮期的媽媽,痛苦不堪,無法喘息,此時護理人員該做的就是讓孕媽媽們知道,她們並不 是一個人在孤軍奮戰,適時衛教家屬,讓家屬也能體諒、理解孕婦的種種不適感受,在孕婦需要時 會診心理諮商師或精神科醫師,在合理範圍裡,給予最大的的支持,陪伴各位媽媽度過這些艱難的 時刻,雖然這些舉動看似簡單,卻正是許多孕婦真正需要的。
      
112暑假  15643  2023-09-14 01:05:15

第一篇選的是新台北護理期刊第三卷第一期裡面的其中一篇文章,文章名是「外科住院老人自覺需要之探討」,裡面提到了台灣在民國八十二年九月就已經正式邁入老人國了,在這家醫院的統計顯示,60歲以上的住院人口增加且平均住院日長,所以他們的身心狀態等等的健康問題都與65歲以上的老人相似,雖然他們住院的原因是因為外科疾病但其實他們已經有很多的慢性病了,身體的老化、住院、手術等等的壓力,如果護理人員沒有即時的察覺到他們的需要並且滿足他們的需要,很容易就會發生一些合併症導致住院天數延長,他們發現老年人在住院期間很少會主動表達他們的需要,導致護理人員在很忙的情況下沒有滿足到他們的需求,造成護理人員在照顧老年人患者的壓力還有挫折感。 第二篇選的是新臺北護理期刊9卷2期的「急性兒科病人家屬住院壓力之改善專案」,在他們收集到的資料中發現,家屬壓力來源大多數都來自不了解病童疾病、靜脈注射時病童的哭鬧、對環境不熟悉等等的,在住院的期間,病童可能會有分離焦慮、攻擊、睡眠障礙等等的問題,如果這些壓力沒有得到完善的解決,可能會造成病童將來的適應以及人格的發展,對父母而言會擔心害怕住院對病童造成的傷害,產生內疚等等的情緒,這樣不僅會喪失了照護病童以及支持病童的能力以外,還有可能把這些焦慮傳染給病童,讓病童對住院還有疾病的適應更加困難。
      
112 暑假作業  15656  2023-09-14 00:44:01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會查阿茲海默症的原因是因為家中有長輩有這個症狀,所以才更想去查關於阿茲海默症的議題,也發現年紀比較大的人會有這個症狀。雖然目前沒有可以藥物可以緩解,但有多種方式旨於延緩其惡化 ,有人想藉由飲食療法及改變生活習慣來改善這些血管危險因子,降低罹患失智症的發生。 之前基護實習的時候有些病人有B型肝炎肝硬化合併高血壓性腎衰竭腹膜透析疾病,腹膜透析有兩種透析方式:C.A.P.D. 、A.P.D. 腹膜透析是腎臟替代療法的一種。和血液透析不同的是腹膜透析利用人體的腹膜,執行毒素與水份的交換,腹腔內注入葡萄糖電解質透析液,利用藥水的“灌入-存留-排出”,每天24小時的持續 透析,達到毒素清除的目的。 平均存活時間只有3.5年,但如果有接受過腹膜透析的照顧教育,存活的時間可以很長。 B型肝炎肝硬化只有15-20%會發生肝硬化,大部分的人都會痊癒。高血壓性腎衰竭的病人不只是要控制血壓 收縮壓≦ 140mmHg舒張壓≦ 90 mmHg 還要積極的量測血壓、飲食與運動。
目前第103/7698頁 [首頁][上一頁][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下一頁][尾頁]

版權所有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Copyright © St. Mary's Medicine, Nursing and Management College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宜蘭縣三星鄉三星路二段265巷100號
電話:03-9897396 / 傳真:03-9897386 © 2006-2011 Net Rhythm Informatio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