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 |
照顧一位膽結石術後老年病患之 加護護理經驗 14292 2020-09-09 20:06:04
What 文章內容摘要: 膽道結石是一種常見的疾病,其治療多著重在減輕病人的
痛苦,當合併膽道炎時,即需施行簡單的膽囊切除術。若發生在老年人身上,會
因為器官老化而影響手術的預後,甚至危及生命而需接受加護照顧。內文是在探
討一位88歲高齡病患,因膽結石併發急性膽囊炎行切除術後,無法即時脫離呼吸
器,而轉入加護病房的護理過程,並確立病患的健康問題為: 1 呼吸道清除功能
失效; 2.潛在危險性感染;3.睡眠型態紊亂; 4.苦養狀況改變; 5.焦慮。照護過
程中,除穩定病患生理平衡外,還針對老年人心理層面之護理問題給予持續性護
理措施,協助病患減輕在加護病房中所產生的一連串不適應。
So What 學習要點:於本篇文獻中我看見了醫護人員的照護品質很優異,當
個案有任何問題時會馬上發現並且盡快想出方案解決問題。內文中不管是在
收集主、客觀資料亦或是照護病人時那關切的心都令我敬佩,像是客觀deta他們都收集的很全面,還有像是care個案時,他們並不是只做表面上的醫療
照護,連同病患身、心、靈皆有照護,使個案不是一個人與疾病奮鬥,帶著
好心情接受治療,我想,在這篇文獻中學習到的不僅僅是學理而已,更多層
面是該如何解決及幫助個案。
Now What 反省、思考,與檢視自我:看完後我認為維持良好的護病關係是基本
要件,當有好的信任,在進行醫療行為時會較順利。目前我只實習過基護,那時
我是照護一位中風個案,當要收集健康問題時我簡直腦筋一片空白,不太清楚要
如何去收集到完整的資料,所以當看見這篇文獻時我蠻佩服的,從中學到許多知
識並且約略了解到詢問病史或收集資料該如何去做,才不會像基護那樣亂七八
糟。
|
照顧一位多次發作之癲癇病患的護理經驗 14292 2020-09-09 20:03:59
What 文章內容摘要: 报告是藉Gordo十一項健康評估法,收集一位癲瘤病患多次發作入急診室之護理
癲癇發作於89年間共入急診室32次,護理人員於8年8月到10月照護期間發現個案對癲癇的相關知識不瞭解,且缺乏學習動機,致有不遵從服藥行為,又因多次發作引起他人異樣的眼光,而有低自尊及家庭因應能力缺失等問題為協助個案能走出癲癇對其身、心、家庭、社會所造成之不良影響,故筆者扮演教育與
指導者的角色,協助個案配合醫師的治療與控制,提供其癲癇的一般常識與衛教及製作疾病隨身卡,終使個案導正其對癲癇發作之錯誤觀念,並能順利適應疾病所帶來的困擾。
So What 學習要點:與病人建立良好的護病關係,要有耐心去陪伴與傾聽,
給予正確的醫療資訊,教導他們服用藥物的資訊,計畫完整的評值。
Now What 反省、思考,與檢視自我: 我認為視病猶親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我們必須去從病人的角度來去看待還有要去體會,從中與病人建立良好的信任,試著去傾聽他們內心的想法,因為當今天發生在我的身上,我也會不想成為別人的負擔,在康復的路程一定會很辛苦,但是他們也是需要被我們尊重的,就像這篇文獻的個案是一位患有癲癇10幾年的病患,這過程中他可能經過許多嘲笑與生活部分和別人有不同之處,這使他不想按時服藥和看診,這時候我們必須去了解但也不能去強迫他們,慢慢地讓他調適好她的心情,當我們的關心多了,他們心裡也會覺得自己是有價值的存在,我覺得這篇文獻給了我很大的啟發,也讓我更懂得如何去尊重與照護每一位病患,在未來護理生涯裡我也要更用心還有積極去學習更多方面的知識,還有學習如何當一位良好的傾聽者,讓每一位病患都能夠在治療過程中,能夠對自己更加有信心!
|
109-1暑假作業 14066 2020-09-09 18:47:07
肝硬化心肌病變:隨著肝硬化病程的進展,病人的心臟功能也會逐漸惡化,這包含了心輸出量的變差,收縮功能的變差
及心臟肥大等,如病人沒有其他已知的心臟疾病伴隨其中,這可能就是肝硬化合併之心肌病變。肝硬
化合併之心肌病變很難診斷,目前認為可以藉由超音波下舒張功能的變化來診斷追蹤。而這種心臟功
能的惡化,最終也會影響病人的腎臟功能,雖然說目前沒有很好的評估預後的方法,但我們可以藉由
心臟的舒張能力來預測死亡率。
肝硬化合併之心肌病變具有特殊的性質。 通常病患會具有高血液動力循環 (hyperdynamic circulation)的
狀態:因肝硬化的病人臟器血 管擴張且血壓下降,導致在疾病初期心臟代 償性的
增加收縮力,增加循環血液容積。也 因其心臟後負荷的下降,使得我們在疾病初 期難以偵測。但這些
病人在身體承受壓力的 狀態下,其心臟並無法發揮出足夠的代償能 力,這被認為是這個疾病的重要線
索。
隨著肝硬化的進展,身體其他器官功能 也會連帶受到影響。在過去較少人討論肝硬 化心肌病變是因為
診斷不易,現在發現這類 病人在身體承受壓力的狀態下,其心臟並無 法發揮出足夠的代償能力,也會
有一些心電 圖及超音波下的變化。未來仍需更多研究去 分類出這樣的病人,評估預後,並且提供特 定
的治療。
護理人員照護肝硬化病人之困難及挑戰: 本文主要介紹肝硬化病人的早期症狀及常見合併症,其 次討論
護理人員照護肝硬化病人所遭遇的困難。肝硬化病人隨其 病程進展會出現不同程
度的生理症狀,若症狀控制不佳則需反覆 入院治療,因此對病人的生活及心理衝擊是多方面的。經
回顧文 獻及研究結果,本文歸納出護理人員照護肝硬化病人有五項照護 困難:(1)不清楚肝硬化疾病分
期及病情預後;(2)對肝硬化病人有 酗酒習慣的錯誤認知;(3) 無法掌握飲食指導的適當時機;(4)改善
病人腹水症狀的成效不佳;(5)照護上的無力感。本文並說明上述 五項照護困難之解決之道,期能提供
臨床護理人員照護肝硬化末 期病人的參考,以提升護理照護之品質。
護理人員在肝硬化病人照護上面對的困難有五項:不清楚肝 硬化疾病分期及病情預後、對肝硬化病人
有酗酒習慣的錯誤認知、 無法掌握飲食指導的適當時機、改善病人腹水症狀的成效不佳、 照護上的無
力感。當發現肝硬化病人反覆入院的頻率隨著病程進 展而增加時,護理人員可藉由疾病嚴重度分級評
估來瞭解病人的 預後,及早發現肝硬化病人生理、心理層面健康問題,並掌握肝 硬化末期合併症的照護注意事項及給予適當指導,更應主動照會 醫護團隊,瞭解病人再入院原因,針對原因解決,適時召開跨團 隊會議或提供轉介,進一步處理病人合併症加劇狀況。當護理人 員評估病人符合肝硬化末期緩和醫療的條件時,須引導病人及家屬瞭解安寧療護的資訊,再深入了解病人及家屬對生命末期的期 望,以幫助病人面對死亡恐懼,以協助病人達到生理、心理的安適。
|
108年學年度暑假作業-個案報告心得 14220 2020-09-09 17:05:05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護四己
學號 1065101260 姓名 張芯萍作者姓名 林詩淳、徐明洲、蔡坤維
西元出版年 2010年10 文章標題 老年人常見之泌尿道感染
期刊名稱II 慈濟護理人文與科學 卷(期) 9:5
【自訂-主題】:我從個案報告上學到的
泌尿道感染是老年人最常見的疾病,但是隨年齡的增加而發生率逐漸增加。泌尿道感染的發生佔老年感染疾病的第二位。因為有潛在慢性疾病的65歲以上老年人因免疫力較差,感染率更高。放置導尿管是引發老年泌尿道感染最主要的原因。加強宣導及教育醫護人員正確的導尿管放置及照護技術、避免不必要的放置導尿管、保持洗手衛生習慣、嚴格無菌技術及器械耗材管理、維持無菌密閉性引流,才可以預防泌尿道感染。本文主要探討具有實證的老年人泌尿道感染相關議題及預防方法,以提供臨床醫護人員改善及延緩老年人泌尿道感染更明確的參考。
So What學習要點;泌尿道感染是老年人最常見的疾病,但是隨年齡的增加而發生率逐漸增加。泌尿道感染的發生佔老年感染疾病的第二位。因為有潛在慢性疾病的65歲以上老年人因免疫力較差,感染率更高。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500字)】: 其實對泌尿道感染這個詞一點都不陌生以前常常聽別人說女生一輩子一定會得一次泌尿道感染,也在課堂上學過,雖然我自己沒有過泌尿道感染,但我身邊有些朋友家人有過聽到他們的經驗就覺得很痛苦排尿的時候會很痛又尿不出來有時候還會伴隨發燒,想著就覺得可怕。要告訴自己不要憋尿也要多喝水,也不能因為怕一直要上廁所而不喝水這樣身體會更不好。而這篇是在說老人泌尿道感染,因為有一些老人有一些疾病,只能臥床,但是臥床的病人必需在床上使用 便盆或包尿布在床上解尿,不易解乾淨、易造成感染,而且臥床很久的病患,往往無法自主排尿,所以衛生需依賴照顧者的清洗,有沒有洗乾淨就非常重要了!有些老人是因為老了不想動不常洗澡而導致的感染。
|
108年學年度暑假作業-個案報告心得 14220 2020-09-09 17:03:05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護四己
學號 1065101260 姓名 張芯萍
作者姓名 古雪鈴、 邱毓惠、 王拔群
西元出版年 2011年06
文章標題 影響高血壓性腦基底核出血病人治療方法的相關因素探討
期刊名稱I 輔仁醫學期刊 卷(期) 9:2
【自訂-主題】:我從個案報告上學到的
What出血性腦中風多因高血壓引起腦血管破裂所致,如果症狀嚴重、意識快速喪失,是死亡率很高的疾病,造成個人、家人甚至社會嚴重的不便與負擔,病人到院醫師進行治療時,考量病人特質與臨床症狀,選擇不同的治療方式,但這些重點考量因素在醫師治療方法選擇決策影響程度尚少有系統性分析。目標:本研究針對高血壓性腦基底核出血病人之個人特質、臨床表徵、入院後病況,探討不同因素在醫師選擇治療方式決策之影響。方法:採回溯病歷方式,針對台北市某醫學中心於2003年1月1日至2006年3月31日期間,由診斷為ICD-9-CM-431出血性腦中風(Intracerebral hemorrhage)病人中篩選出高血壓性腦基底核出血的病人共計110人,分析病人年齡、性別、合併疾病、到院血壓、到院昏迷指數、出血量、出血側別、入院後病況等。利用χ2、T-Test及邏吉斯回歸檢定,分析與治療方式選擇之相關性。結果:樣本中接受外科治療者49人、內科治療者61人,二者之出血量(P=0.03)及到院昏迷指數(P<0.001)呈現統計上差異,迴歸分析結果呈現,45-65歲採外科治療是65歲以上的3.042倍(P=0.026)。出血量>30ml採外科治療是<20ml的25.297倍(P=0.018)。到院昏迷指數9-12分病情穩定者採外科治療是到院昏迷指數≧13分病情穩定者的4.329倍(P=0.011),到院昏迷指數9-12分病情轉壞採外科治療是到院昏迷指數≧13分穩定者的7.415倍(P=0.015),到院昏迷指數≧13分轉壞者採外科治療是到院昏迷指數≧13分穩定者的6.275倍(P=0.041)。結論:本個案醫院對於其高血壓性腦基底核出血病人,醫師在考量內外科治療方式選擇時,以病人年齡,到院昏迷指數、出血量,昏迷指數中度(9-12分)及輕度(≧13分)住院後轉壞為主要影響因素。
So What學習要點;出血性腦中風多因高血壓引起腦血管破裂所致,如果症狀嚴重、意識快速喪失,是死亡率很高的疾病,造成個人、家人甚至社會嚴重的不便與負擔,病人到院醫師進行治療時,考量病人特質與臨床症狀,選擇不同的治療方式,但這些重點考量因素在醫師治療方法選擇決策影響程度尚少有系統性分析。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500字)】: 高血壓是個很危險的慢性疾病很容易影發更多致死的疾病所以千萬不可忽視這篇文章就是在說因為高血壓導致的疾病,也因為疾病的不同需要不同的治療方法。這篇是針對高血壓性腦基底核出血病人採取的方法,因為還要考慮到個人和家庭的負擔所以每個人都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處理方式,其實不管什麼疾病都依樣,不是只有高血壓需要考量到那些事,除了要考慮家庭負擔也要考慮到病人的年紀或是他的昏迷指數都非常重要,以免因為這樣造成死亡率增加!而現在高血壓是一種相當普遍的慢性疾病,罹患高血壓的年齡層也有下降的趨勢。身邊的親朋好友也有不少人罹患高血壓,得到高血壓除了氣候和時間會影響血壓之外,日常生活飲食、情緒、工作和和運動都會影響血壓的變化,例如高血壓患者進食、劇烈運動、吸煙、便秘、情緒激動、緊張都會影響血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