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歷程文章
班級歷程文章
最新部落文章
班級部落文章
歷程項目統計1
歷程項目統計2
 
 
 
 
 
 
※我可以瀏覽最新歷程文章,看看最近新發表歷程文章
目前第1037/7773頁 [首頁][上一頁][1035][1036][1037][1038][1039][1040][1041][1042][1043][1044][下一頁][尾頁]
文章內容
      
暑假作業  14779  2020-09-08 15:06:49

我有把這本書推薦給我阿姨,強烈建議他閱讀,對他會很有幫助,他看完後也收穫許多,也很感謝我推薦給他,因為他這陣子因為老人小孩跟孕婦的事,整個人都忙得團團轉,可是因為工作的關係還有要照顧小孩她也沒辦法一直跑診所醫院,所以有必備的家醫常識很重要!至少都可以做些保健或即時處理,由此可證這本書的重要性,真的覺得很值得參閱,我自己看完也收穫了許多我以前不知道的知識,我也還有推薦給我很多朋友看,希望大家都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穫, 而且如果有跟我阿姨這種類似的情況要應對的話,這本書的介紹跟方式相當好上手,非常值得觀看,裡面寫的方式也務必嘗試看看,不嘗試一定會後悔的,這本書的大綱其中包含四大部分: ●課後照顧理論 裡面內容包含課後照顧、兒童發展理論 ●課後照顧課程與教學 裡面內容包含九年一貫各學習領域的教材分析、課後照顧課程、課業輔導、班級經營、家長參與、作文教學、正音教學、多元評量應用、兒童團康遊戲 ●課後照顧行政經營 裡面內容包含課後照顧相關法規、設立與申請立案、招生、管理與評鑑 ●課後照顧教師專業成長 裡面內容包含課後照顧教師甄選、教師專業成長 這本書的重點有,對於課後照顧中心理論與實務之探討,也讓讀者對於課後照顧領域更加的明瞭,而且還另將課後照顧之各式相關表單及法規製成光碟提供讀者在實務之應用上更得心應手,真的非常貼心,超級推薦大家去看看,還有購買,我自己也想去網路買一本下來,不僅很實用,也是值得收藏的書籍。
      
108暑假作業  15214  2020-09-08 12:23:46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護理科 班級:護二乙 學號:1085101107 姓名:簡莉安 書名:圖解臨床基礎護理技術 作者:鄭玉美 出版社:合記圖書出版社 出版年月:72年8月 索書號:006200 ISBN: 【撰寫心得書名】:圖解臨床基礎護理技術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500字)】: 這本書對我現在來說可能還是太早來讀了,因為這本書是在要去準備臨床上實驗前做的功課能多加閱讀理解的書,等熟讀後就能夠相當的在臨床上實做就會比較有概念和知道要怎麼做事,還有怎麼照顧個案。 我看著這本書我覺得最讓我覺得特別的是書中裡面的圖解,圖畫都畫的非常精細,可以看一下下就知道他的圖是在跟我們解釋什麼、怎麼去實做,還有一些細節的相關資訊要我們特別注意小心的地方,也會細說該事先準備哪些物品,可使我們在操作的時候,不很慌忙。在每一個章節中都有許多習題可以讓我去練習,這些習題也能使我對重點要更加注意也會很有特別多的印象。 這本書是基礎類的臨床實驗護理技術教學,所以裡面就有教我們很多一開始從基礎要學的東西,最讓我覺得很懷疑的就是感染與過敏原的控制裡面的洗手和手套的戴法,我一開始看到洗手和戴手套這個標題就覺得很奇怪,洗手、戴手套為什麼這個那麼簡單的事也會要教,不就是一般的洗手步驟內、外、夾、弓、大、立、完嗎?! 還有手直接穿進去手套裡面就好了嗎?怎麼還會要教呢~ 不就是個很簡單的動作嗎? 看完這篇小標題裡面的圖解,讀完這篇小標題裡面的文字,才知道洗手和戴手套不只是著麼簡單的那七個步驟而已和把手穿進去而已,是要給我們注意的是最重要的衛生,洗手時還要很用心的去洗,戴手套的方法還有分開放式及密閉式的方法,如果沒有把手洗乾淨的話,很可能就會污染到我們去照顧個案身上的傷口,如果沒有按照這些戴手套的方式,很可能也會有細菌之類的,還有我們一般的洗手跟外科的洗手方式不一樣,外科還要用刷子刷,但不管是在照顧個案或是在處理什麼傷口都要能夠好好的洗手,這樣才不會感染到。 What文章內容摘要 1.事前準備 洗手: 洗手的目的是為了去除手上的細菌還有其他污染物,每當照料個案施以藥物或給與食品時,難免都會碰到個案及個案房間的所以物品,其雙手都會有污染細菌的可能,所以必須洗手。 戴手套的方法: 開放式,可用於某種技術性上的工作,例如導尿但不是用於穿着手術袍時。 So What學習要點 我認為出血的控制是最重要的,對某部位的出血,可藉由限制活動,抬高出血部位,和直接加壓力於出血部位以達到止血的目。直接加壓:在出血部位直接用一塊厚而無菌的紗布用人工加壓在上面以阻止流血,這是所有止血法當中最簡單的一種。 Now What反省、思考,與檢視自我) 我認為我可以做的事,在我面前如果有突發的狀況例如扭傷撞傷可以利用冷敷的方式減弱細菌的活動性,也可以用來控制流血。
      
108學年度暑假讀書心得  15108  2020-09-08 00:42:31

參、暑假讀書心得格式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 別 護理科 班 級 護二甲 學 號 1085101001 姓 名 鍾承憲 書 名 I 不得已的鬥士 作 者 吳承紘 出 版 社 台灣商務 出 版 2019年7 月 索 書 號 B 419.825 2612 2019 I S B N 099211 【撰寫心得書名】:不得已的鬥士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 500 字)】: 誰是鬥士?有人會說是戰場上奮勇殺敵士兵,或是在火場中救人一命的消防員,的確每個人對於鬥士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但有些人不得不成為鬥士,不得已必須面對那些,未知和恐懼。 死亡是大家公認的恐懼,是足以令窮凶惡極之人畏懼的,不管是誰面對它,都不得不膽戰心驚,但我們何曾想過在世界的某一處,有人正在面對著,他們有些是癌末的病人,有些是傷重的病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即將面臨死亡,我們心中的鬥士都是自願面對,但這裡的人不一樣他們是不得已的,為一共同的是他們都沒有退縮,醫療是親臨死亡的最後一道防線,他們會盡一切努力讓這些鬥士活到最後一刻,但活著真的就好了嗎?如果治療的很痛苦呢? 安寧療護大家或許聽過但更廣為人知的是安樂死,大家一直都將它們視為等號,但其實不然,有人以為進了病房就是等死,其實安寧療護是用相對不痛苦的方式,以減輕疾殘的不適為首要,以注重身心、社會、靈性的醫療照護,在這有許多的鬥士,面對著死亡,有些人有機會再次回歸日常社會,但有些人之後就一直在裡面了,所以道別在所難免,它不像上班,可以準時、可以回來,只有不斷衰敗的肉體和預漸微弱的嗓音,而家屬和醫療人員則會伴著他們度過一關關後自然離開。 其實最有感的還是身邊的家人,其實跟不得已的鬥士一樣不得已的是家人,家人總是說著他們即將面對的比自己痛苦,但家屬也同樣承受著煎熬,重要的人即將離開,不是言語能表達的;那我們該如何面對死亡呢?「??????」是Henri Nouwen對死亡的看法,猶如智者溫暖的叮嚀,面對死亡醫師、護士都盡力實踐安寧,沿路走來百花盛開,盡頭何處或許已經不重要了。 What 文章內容摘要: 本書介紹安寧照護及寫入安寧照護的第一手現場紀錄,包括病者心路、煎熬及家人的態度,醫者的如何面對病患,及其心情,有著重深刻的刻劃描寫,並沿用病者的真實經歷讓讀者有更深刻的體會。 So What 學習要點: 現今對於死亡以不再是禁忌話題,我們距離死亡只有一線之隔,而在安寧照護的病房中更是如此,我們該怎麼和死亡共處,該如何面對,及鬥士奮鬥的勇氣,這些是我們從中學習的重點。 Now What 反省、思考,與檢視自我: 我們總是看著眼前的目標卻忘記停下腳步仔細欣賞路邊的繁華,那般絢麗卻非我們的終點,雖然本書講死亡講安寧,但說中從未中斷的描述是對於此刻應該認真的享受生命。
      
暑假作業  14003  2020-09-08 00:33:28

作者姓名 許舒雯(Shu-Wen Hsu) ; 黃秀霖(Hsiu-Lin Huang) ; 簡于芬(Yu-Fen Chien) ; 鄒怡真(Yi-Chen Tsou) 西元出版年 2020年 文章標題 照顧一位肺癌患者感染海洋弧菌併發壞死性筋膜炎之護理經驗 期刊名稱I 馬偕護理雜誌 卷(期) 14卷1期 起訖頁數 P59-68 作者姓名 謝佳妤(Chia-Yu Hsieh) ; 蔡美容(Mei-Rong Tsai) ; 楊佰能(Bai-Neng Yang) 西元出版年 2020年 文章標題 一位心室中膈缺損開心術後嬰兒之加護護理經驗 期刊名稱II 馬偕護理雜誌 卷(期) 14卷1期 起訖頁數 P25-36 【自訂一主題】: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500字)】: What 文章內容摘要: 第一篇文章是在描述一位肺癌個案在家處理魚肉不慎被魚刺扎到左手第三指,因而感染海洋弧菌合併壞死性筋膜炎。照護期間為2017年7月26日至8月3日,筆者以Gordon十一項健康功能性評估系統為架構,透過直接觀察、身體評估、會談、實際照護與家庭互動等方式進行生理、心理與社會層面之整體性評估,確認個案有皮膚完整性受損、自我照顧能力不足以及焦慮等健康問題,在護理過程與個案和家屬建立良好治療性關係,依個案需求與個案、家屬以及醫療團隊共同擬定整體照護計畫,提供疾病照顧資訊與傷口換藥技巧並回覆示教、個別性的飲食攝取指導,進而提升個案自我照顧能力等護理措施。出院後經由電訪方式關心個案返家後自我照顧能力及疾病癒後。盼能將此疾病照護納入在職教育,藉由跨團隊照護進行個案討論以解決身心需求及情感支持,提升護理同仁的專業領域與照護品質,期望藉此護理經驗能提供護理人員未來臨床照護上之參考。 而第二篇是在描述一位心室中膈缺損合併心衰竭症狀接受開心手術個案之加護照護經驗。照護期間自2017年2月10日起至2月28日,以觀察、訪談、評估、記錄等技巧,進行家庭、生理、心理、社會及靈性等層面收集資料,確認健康問題包括:低效性呼吸型態、高危險性感染、急性疼痛及主要照顧者角色緊張。筆者提供主動關懷照護,評估個案需要,監測血液動力學變化,維持穩定生命徵象,給予噴霧治療、姿位引流協助排除痰液改善呼吸型態;透過監測感染指數、觀察傷口以及導管周圍皮膚情形、依醫囑使用抗生素,密切監測有無感染徵象;給予患者採舒適臥位,集中式護理,降低患者疼痛情形,進而減少因疼痛躁動造成心臟之負荷,透過主動關懷,協助案父母了解個案照護計劃及學會術後照顧之注意事項,減緩主要照顧者緊張情緒,提升其親子依附關係,進而提高其返家後照護個案之自信。期望藉此經驗分享給護理人員參考。 So What學習要點:此次閱讀這兩篇文章過後,讓我更進一步的了解個案報告該如何做,這兩篇文章運用了5w1h。 Now What反省 思考與自我省思:這兩篇文章很簡潔有力且把東西運用得很好,雖然說我也學過了,但還是有待加強
      
暑假作業 個案報告 護四庚 4號  14249  2020-09-08 00:23:41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個案報告讀後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護四庚

學號

1065101288

姓名

李緯育

 

 

作者姓名

張書瑗

西元出版年

2018

文章標題

照顧一位不孕症孕婦罹患急性闌尾炎抉擇終止妊娠之護理經驗

期刊名稱Ⅰ

志為護理

卷(期)

第十七卷(第二期)

起訖頁數

87-96

 


作者姓名

陳佩君、林莉雯、賴芊孝

西元出版年

2016

文章標題

照顧一位初次妊娠併妊娠糖尿病面臨胎死腹中引產的護理經驗

期刊名稱Ⅱ

領導護理

卷(期)

17卷4

起訖頁數

p21~p32

 

 


 

【自訂一主題】:照顧一位不孕症孕婦罹患急性闌尾炎抉擇終止妊娠之護理經驗

【個案報告讀後心得感想(至少500字)】:

 在找尋文獻的過程中,還記得三下的護理報告的課程裡面有一個作業是要找個案報告然後挑出哪裡需要改進,進而更認識個案報告是甚麼,所以因緣際會下我就同樣的用我們之前報告的主題,當初會想選這篇是因為覺得很特殊,不管是心理層面、生理層面都可以深層去探討,而且這是一篇運用羅氏適應模式的一篇個案報告,跟大多數用Gordan模式不一樣。

而這篇裡面是在講描述一位不孕症婦女接受多次人工生殖後成功懷孕八周,但因急性闌尾炎需面臨

抉擇終止妊娠,進而產生哀傷和失落之照護經驗。     

護理計畫下四個問題分別是

一、體溫過高╱與急性闌尾炎有關(4/18-4/27)

二、急性疼痛/與闌尾炎及手術傷口有關(4/18-4/27)

三、抉擇衝突/與是否接受人工流產有關(4/18-4/20)

四、哀傷/與失去胎兒的傷痛有關(4/18-4/27)

從生理方面的疼痛到經歷多次人工生殖後成功懷孕八周,但因急性闌尾炎需面臨抉擇終止妊娠,開始產生一些哀傷、焦慮的問題,一層一層的問題都需要靠護理師慢慢去解析並且去關懷,身為男生的我這件事情雖然不可能會發生在我身上,但有可能會發生在我的另一半上,其實更多的應該是無能為力。

這篇文獻我覺得寫得很好的地方就是在他的護理計畫運用表格的方式分別把SOAPE寫得很清楚,讓我們讀者一看就會非常的明瞭,缺點是在某些文獻呈現時年限超過五年,這是一個我覺得小小的不好的地方。

【自訂一主題】:照顧一位初次妊娠併妊娠糖尿病面臨胎死腹中引產的護理經驗

【個案報告讀後心得感想(至少500字)】:

當我第一眼看到這個主題,就馬上選定它來寫讀後心得,因為這篇是在探討一位初次妊振併妊振糖尿病之孕婦,這位媽媽是第一次懷孕外且是因為妊娠糖尿病使胎兒死亡,讓我覺得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只是一個小小的疾病,卻帶給這位媽媽如此重大的打擊,讓我想了解到她之後會如何面對與克服。

這位產婦是在36週產檢時得知胎兒胎死腹中,之後歷經引產,孕期的心情失落及調適是本文章的重點所在,對家屬來說這是一無法實現的夢想破碎的心靈流失的愛—沉重無比。

這篇文章是利用羅氏適應模式護理評估工具,來確立三個健康問題:

問題一、急性疼痛/改善陣痛技巧不足(3月20日 8:30確立);

問題二、哀傷-失去胎兒/與不知如何處理急性失落有關(3月20日 15:00確立);

問題三、妊娠糖尿病自我照護認知不足/缺乏相關資源(3月21日 10:00確立),

首要照護的是要預防引產可能發生子宮過度收縮的大出血,還要同理個案及家屬之憤怒與哀傷感受,產後仍要關心個案的哀傷情形,並監測個案血糖值以預防血糖控制不良以及提供個案妊振糖尿病相關護理指導,增加個案對於疾病自我照護及使其身心靈獲得慰藉。

    護理師和病人間,最重要的就是要建立良好的護病關係,讓產婦能表達其感受,適時的陪伴與傾聽,有句話說「生命中有許多意義深重的感受與訊息,最有效、有感的傳遞方式,是經由與對方共處,而不是使用言語」,所以不需要多說些什麼,因為在這種情況下,比說話更重要的,是與對方共處,是陪伴對方—全心全意地陪伴,與對方同心、同在、同行,比空泛的言語更有幫助。

 

 

 

 

 


目前第1037/7773頁 [首頁][上一頁][1035][1036][1037][1038][1039][1040][1041][1042][1043][1044][下一頁][尾頁]

版權所有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Copyright © St. Mary's Medicine, Nursing and Management College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宜蘭縣三星鄉三星路二段265巷100號
電話:03-9897396 / 傳真:03-9897386 © 2006-2011 Net Rhythm Informatio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