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 |
個案報告心得 14587 2020-09-07 20:25:41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個案報告心得學習單
作者姓名 賴玟均、李佳玲
西元出版年 2018年
文章標題 照護一位口腔癌復發併惡性蕈狀傷
口病患面對死亡之護理經驗
期刊名稱I 長庚護理
卷(期) 29卷2期
起訖頁數 260-271
【自訂一主題】:個案報告心得
What 文章內容摘要:本文乃探討一位口腔癌末期個案因惡性蕈狀傷口導致疼痛、惡臭及外觀改變,又因疾病末期面臨到無法預測疾病過程進而產生死亡焦慮之護理經驗,護理期間自於 2016 年 1 月 15 日至 2 月 23 日,運用 Gordon 十一項功能性健康型態評估,及藉由觀察、傾聽、會談等方式收集個案之相關資料,確認個案有「慢性疼痛」、「組織完整性受損」、「身體心像紊亂」及「死亡焦慮」等四個護理問題。在照護過程中,以個案為中心,提供病患及家屬完整性照護,緩解個案生理、心理之不適症狀,共同擬定照護計畫,並提供個別性之護理措施,轉移對疼痛的注意力,調整換藥處置,適時鼓勵並接受負向情緒的表達,且整合醫療團隊,運用安寧療護理念,與個案建立良好護病關係,引導個案說出外觀及功能改變的內心感受,提供隱密的環境,主動關懷及傾聽,最後在家屬陪伴之下完成個案後事安排,以達到生命末期之照護,期待透過此照護經驗之分享,提供臨床醫療團隊照護生命末期個案之五全照護之參酌。
So What 學習要點:在照護過程中以個案為中心,提供病患及家屬完整性照護,緩解個案身心之不適症狀,共同擬定照護計畫,並提供個別性之護理措施。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 500 字)】:這篇個案報告在探討一位口腔癌復發併惡性蕈狀傷口之護理經驗,一開始個案因術後自認恢復情況良好且反覆回診而覺得浪費時間,所以自行中斷病情追蹤,三年後發現右上頰潰瘍沒有癒合,求診後發現腫瘤復發,且治療過程中持續惡化無法治癒,合併疼痛及惡臭的問題,隨著生命一點一滴的消逝,個案一方面擔心妻子獨自一人,一方面擔心自己很快會面臨死亡,而產生許多錯綜複雜的情緒 。個案在住院的過程中常因為傷口而疼痛也會聞到惡臭味,擔心別人會對其產生異樣眼光,會產生哀傷的心理狀況,我覺得這時候很需要一位專業的護理人員來和個案溝通來降低其哀傷的心理,在疾病末期遭逢身體上的痛苦及心靈上的壓力,需要提供整體性持續性的照護模式,更可以適當的有宗教團體介入,心理上受到支持也是一項對患者會有好幫助的事情。當個案在面對死亡的威脅時,會產生巨大的壓力,對於個案我們能幫助的就是心理支持,適當的關懷與傾聽,也可以諮詢心理師共同照護病患,對這篇個案報告印象最深的就是,個案出院後還親自到家中進行家訪,協助個案與其妻子照護上的問題,因此還和他們建立了深厚的治療性關係,所以治療不單單只是在醫院裡可以做,個案出院返家後也可以持續追蹤個案的病情與需要協助的地方,這是很全面的一個照護模式,也更容易得到患者的信任,更可以了解到患者內心的想法,真的覺得護理這個行業是很偉大的一件事。
作者姓名 苗玉青、辛幼玫、何幸美
西元出版年 2019年
文章標題 一位初次診斷愛滋病個案之護理經驗
期刊名稱II 高雄護理雜誌
卷(期) 36卷3期
起訖頁數 167-180
【自訂一主題】:個案報告心得
What 文章內容摘要:本文探討32歲男同性初次診斷愛滋病,擔心病情曝光,曾有自殺念頭且中斷治療,在醫護人員主動提供照護及耐心陪伴下渡過低潮期並完成治療,此為筆者介入關懷之動機。照護期間為2016年1月13日至2月2日,以會談及觀察方式,運用Gorden11項健康功能評估收集資料,建立信任關係,安排隱私環境,使其表達感受,降低焦慮,透過共同設計漸進式活動計畫,改善活動無耐力的不適,並提供營養照護,維持營養均衡,強化家人支持系統來協助疾病適應過程,主要改善「活動無耐力、營養少於身體需求、身體心像紊亂及焦慮」等健康問題,筆者於個案出院後電訪,個案能積極配合治療且接受與疾病共存,建議臨床醫護人員藉此案例經驗,提供照顧初次診斷愛滋病人之參考。
So What 學習要點:與個案建立信任關係,安排隱私環境,使其表達感受,降低焦慮,透過共同設計漸進式活動計畫,改善活動無耐力的不適,並提供營養照護,維持營養均衡,強化家人支持系統來協助疾病適應過程。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 500 字)】:這篇個案報告在探討的是一位初次診斷愛滋病個案的護理經驗。在現今的社會中,性方面的知識雖然有比以往更多的提倡,但是還是有許多人抱著僥倖的心態不進行安全性行為,還有同性的性行為也很容易得到性病,個案也是覺得如果單一伴侶也就沒關係,而導致後來得到了愛滋病,當然自己得到了這種疾病,一定會不敢告訴任何人,怕被以異樣眼光對待或遭人指指點點,自己的心情當然也是備受影響,甚至會出現不好的念頭及想法,這時候很需要護理人員的幫助,透過心理上的支持,在耐心陪伴下渡過低潮期並完成治療,但一開始必須先和個案建立良好的治療性關係,得到個案的信任,才能藉由溝通使其降低焦慮與不安,還有表達其感受。我覺得現在社會對性態度的改變、性行為的開放及安全性行為的知識缺乏,使得愛滋病毒感染人數呈現逐年上升,應該要在學校教育或課程裡增開一門課或是多以演講方式讓我們學習,才不會讓更多因為知識的缺乏而讓自身及他人受到感染的機會,而且當自己被感染了,要面對許多本身與外來的壓力,導致疾病適應、情緒、家庭、人際、工作及經濟等一連串問題都會越來越嚴重,所以我覺得要盡力提倡這些性方面正確的知識,也許很多保守的人會覺得太開放,或是不適合放在學校課程裡來教育小孩,但是這也是讓每個人懂得保護自己的一種方法,不要讓自己隨意暴露在危險的環境之下。
|
108-2暑假作業(2) 14201 2020-09-07 20:23:32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個案報告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己
學號 1065101241 姓名 莊妤涵
作者姓名 吳敏姿(Min-Tzu Wu) ; 羅婉瑜(Wan-Yu Luo) ; 黃麗霞(Li-Hsia Huang) ; 游淑如(Shu-Ru Yu)
西元出版年 2015年 文章標題 照顧一位初次診斷糖尿病年輕患者之護理經驗
期刊名稱I 若瑟醫護雜誌 卷(期) 9卷1期
起訖頁數 P73 - 83
作者姓名 陳妍伎(Yan-Ji Chen) ; 朱惠美(Hui-Mei Chu)
西元出版年 2009年 文章標題 照顧一位糖尿病婦女學習自我照顧之護理經驗
期刊名稱II 領導護理 卷(期) 10卷3期
起訖頁數 P75 - 84
【自訂一主題】:從糖尿病患者個案報告上學習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500字)】: 這篇個案報告的個案是因為有妊娠糖尿但有持續追蹤,追蹤一年至血糖穩定後就沒有再持續追蹤下去,會入院並被診斷出有第二型糖尿病是因為某天感到頭暈無力至診所看診,後來測了血糖竟高達560mg/dl,醫生建議入院接受胰島素治療、飲食控制及護理指導。我覺得糖尿病的病人很需要家人的支持及鼓勵還有提醒,讓病人保持愉快心情,提醒其應該要定期規律運動及施打胰島素,且個案其實有害怕因血糖控制不佳而導致死亡,所以更需要家人的支持與關心,且糖尿病是會家族遺傳,個案十分擔心會遺傳給兒子,建議可以定期帶兒子去做檢查可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因為糖尿病通常無症狀所以需要依靠體檢或是去做篩檢才可以發現,個案也因為害怕遺傳給兒子所以開始會控制孩子的飲食習慣,畢竟有家族遺傳所以更需要注意,但是雖然控制飲食習慣可以降低機率,但每個人的體質不同,就像同樣的治療方式不可能適用於每一位得到糖尿病的患者,總是需要根據個人情況不同而有所調整,其實比起治好糖尿病,預防糖尿病的一些併發症才是維持健康的方法。以後在臨床上若是遇到類似病人可以根據此次經驗為基礎再加上病人健康狀況來做治療方式的調整,以達到個別性的指導及治療,才能給予每個病人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
What文章內容摘要:由於年齡、環境與行爲因素導致糖尿病人口不斷上升,糖尿病已成爲全球最重要的慢性疾病之一,可見糖尿病對國人的威脅已不容忽視,糖尿病非絕症,但卻需要長期控制,唯有讓病人學會自我照護,才能有效的控制疾病及預防惡化。本篇個案報告是護理一位糖尿病人者學習自我照顧的過程,在照護過程中筆者運用Gordon十一項健康功能型態評估,確立個案於住院期間之主要的護理問題。筆者於個案住院期間的護理重點爲給予個案正確的觀念及知識,使個案減輕因疾病引起的焦慮,及加強返家後的自我照顧能力。
So What學習要點:可經由直接觀察或是電訪追蹤收集相關資料依Gordon十一項功能性健康型態進行評估。
Now What反省、思考,與檢視自我) :報告中個案追蹤了一年後便沒有再繼續追蹤下去,因以為是感冒才去看醫生卻發現血糖非常的高,這次事件中可以看出其實大多數人都是認為穩定就是可以了,但其實血糖一直都會隨著飲食生活習慣而或高或低,有遇到有妊娠糖尿的病人一定要告知他糖尿病的若沒控制好會發生些什麼事,也不是說要威脅病人,只是希望透過曾經發生過的個案狀況達到警示作用。
|
108-2暑假作業(1) 14201 2020-09-07 20:21:24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個案報告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己
學號 1065101241 姓名 莊妤涵
作者姓名 吳敏姿(Min-Tzu Wu) ; 羅婉瑜(Wan-Yu Luo) ; 黃麗霞(Li-Hsia Huang) ; 游淑如(Shu-Ru Yu)
西元出版年 2015年 文章標題 照顧一位初次診斷糖尿病年輕患者之護理經驗
期刊名稱I 若瑟醫護雜誌 卷(期) 9卷1期
起訖頁數 P73 - 83
作者姓名 陳妍伎(Yan-Ji Chen) ; 朱惠美(Hui-Mei Chu)
西元出版年 2009年 文章標題 照顧一位糖尿病婦女學習自我照顧之護理經驗
期刊名稱II 領導護理 卷(期) 10卷3期
起訖頁數 P75 - 84
【自訂一主題】:從糖尿病患者個案報告上學習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500字)】: 這篇個案報告是在講照顧一位初次診斷糖尿病年輕患者的護理經驗。會選擇這篇個案報告的原因是因為現代社會因為過於方便,太容易高糖飲食少有時間可以運動,導致得到糖尿病的人的年齡越來越年輕,這篇報告的個案才26歲,如果按照平均年齡男性77歲來算,個案需要與糖尿病共存約51年,如此長的時間若沒有將糖尿病好好加以控制的話,容易引發各種的併發症,導致糖尿病更加難以控制,壽命可能也會因此而簡短。糖尿病雖然是很普遍化的疾病,但對初次得到糖尿病又年輕的患者來說,對於糖尿病該如何控制卻並不是很了解。對於控制血糖個案表示「我只知道用藥來控制,其他並不知道」、「血糖控制不好會怎樣,那應控制在多少?」。 糖尿病的照護除了像個案所說的藥物控制外,其實更重要的是飲食的控制及運動。飲食必須得控制好加上規律的運動再搭配著口服或注射的胰島素才可以維持穩定的血糖以免對身體造成危害,看似簡單的步驟卻是需要病人的耐心及堅持,很多年輕的糖尿病患者會認為還年輕而不去注意這些事項,導致了嚴重的後果,這都是護理人員所不希望看見的,糖尿病是需自我照護的一種疾病,不可能護理人員24小時陪在身邊提醒該做什麼,且每個個案身體情況都不同,護理人員需要根據個案的需求來做為照護的根據,最後總歸於需要病人自己的重視。
What文章內容摘要:本篇為探討一位初次罹患糖尿病患者之護理經驗。照護期間2013年1月14日至2013年1月21日,運用Gordon十一項功能性健康型態評估,在護理過程中經由會談、觀察、身體評估等方式收集資料,確立個案主要護理問題為:1.營養不均衡:多於身體需要/與偏食及血糖控制不穩定有關;2.無力感/與無法掌握健康及擔心影響工作有關;3.糖尿病自我照顧認知不足/與胰島素注射及及糖尿病合併症、血糖監測之相關知識有關等。在護理過程中發現個案對初發病之無力成及負面觀點,筆者以同理心、傾聽、鼓勵及主動關懷來增強個案對疾病的正確認知及藥物治療正向概念,並結合家屬的力量,讓個案能依醫囑及護理指導,以適切且個別性的護理指導,發揮護理的獨特功能,使個案能學習到如何良好的控制血糖及自我照顧,以預防及延緩糖尿病合併症的發生,並於未來配合治療及自我照顧,進而提升生活品質。
So What學習要點:經由直接護理、觀察、評估、會談等方式收集資料運用Gordon十一項評估功能健康型態進行評估。
Now What反省、思考,與檢視自我):基護實習時,我在內科實習,裡面住院的病人大多是糖尿病入院,有的是血糖控制不佳也有因為一些併發症而入院的,照顧他們時因為是第一次且尚不成熟,將糖尿病這件事看得太過輕鬆了,以為每天固定的測指尖血糖來看血糖控制如何,再口述飲食的控制即可,常導致控制效果不佳。隨著得病年齡越來越小,在糖尿病的照顧方面更需要兼顧飲食習慣及規律運動來達到血糖的控制。
|
暑假作業-個案報告2 13960 2020-09-07 20:18:48
這篇個案報告的內容摘要,主要是探討協助一位困難傷口病患傷口癒合的過程,病患是一位65歲男
性因跌倒導致左側(手)末梢橈骨及尺骨骨折,手術後傷口也不易癒合,導致對個人生理、心理上
的影響,這篇報告是透過居家護理的方式來服務,居家護理可以利用電訪或是家訪的方式,了解病
患的情況,跟我們以往看到得不太一樣,而這篇個案報告讓我學習到的就是如何正確選擇傷口的敷
料,雖然在平常的生活中,好像有些藥膏是萬用的,但其實在不同的傷口和環境下,有很多不同種
類的選項可以做選擇,那教導病患選到適合自己的敷料,也就能解決傷口不易癒合的問題了,剛好
在選修課的部分,是上傷口護理學,所以可以更知道要怎麼去照顧這樣的病患,但也因為傷口不易
癒合的原因,導致病患在生活上有很大的困難,在自我照顧能力尚有缺失,無法自己沐浴或是穿脫
衣服,也讓病患感到焦慮,這也是我們必須去關心的幫助解決的問題,我們可以透過個別化的方式
,替病患建立自我照顧的能力,一步一步慢慢來,從基本的到困難的,減少病患內心的焦慮,讓病
患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影響可以達到改善,然而我覺得不管是面對哪一種病患,我們都應該有耐心
的去傾聽病患內心的想法,用我們學到的知識或技巧,幫助他們在生活上可以好一些,有些疾病或
許無法完全康復,但能快樂的度過每一添這才是最重要的,讓病患有快樂的生活。
|
暑假作業-個案報告1 13960 2020-09-07 20:17:50
這篇個案報告的內容摘要,主要是訴說一位不孕症的婦女,經過多次的人工受孕還有流產過的經驗,多
年後,終於懷孕卻因為罹患急性闌尾炎,必須面臨妊娠終止的決定,造成媽媽生理及心理的問題,在這
種情況下,不僅是母親造成很大的傷害,家庭也會受到傷害,這也面臨到了道德和生理狀況的難題,要
讓媽媽接受這樣的情形,其實也要花很多的努力,發生在正常婦女的身上,我們會感到可惜和難過,更
何況是一位不孕症的婦女,這時候護理人員的角色就特別重要,我們要關心整個家庭的狀況,媽媽內心
的想法還有鼓勵媽媽,雖然很捨不得,也逼不得已要選擇妊娠終止,但在醫學的方面,我們也要顧及到
媽媽的身體狀況,所以要注意生理的變化,最重要的還是心理的問題,隨時注意媽媽的情緒或是傾聽內
心的想法,這些都是我們要去觀察和做的事情,讀到這篇個案報告的時候,雖然知道發生這種事情的機
率其實不大,可是如果事情是發生在自己身上,那我想要得到的有什麼,透過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這件事
情,可以知道假如我是護理人員的情形下,該如何去面對和陪伴媽媽從悲痛中走出來,也不是只需要照
顧媽媽的生理和心理問題,而是整個家庭的情緒和想法也必須照顧到,讓每個人都可以面對和接受這種
事情的發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