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歷程文章
班級歷程文章
最新部落文章
班級部落文章
歷程項目統計1
歷程項目統計2
 
 
 
 
 
 
※我可以瀏覽最新歷程文章,看看最近新發表歷程文章
目前第1051/7773頁 [首頁][上一頁][1049][1050][1051][1052][1053][1054][1055][1056][1057][1058][下一頁][尾頁]
文章內容
      
三升四暑假作業  13982  2020-09-06 22:56:39

主題 : Can Pre-operative 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 Predict Microscopic Perforated Colon Cancer Outcome 手術前嗜中性球與淋巴球的比率是否可以預測大腸癌破裂病患的預後 摘要: 目前研究顯示微觀的發炎環境與癌症的進程相關。嗜中性球與淋巴球的比率 (NLR)在可切除的大腸直腸癌是一個已知重要的預測因子,但目前並沒有相關文章討論到大腸癌破裂的病人預後。方法:以回溯性研究的方法,根據病理報告挑選本院1995年至2015年顯微鏡下大腸癌破裂並接受手術之病患。排除條件為短期死亡(手術後30天內),瘜肉切除破裂,以及確診遠端轉移的病人。依照嗜中性球與淋巴球的比率(NLR)分為高低兩組(> 5或≤ 5)分別比較病患之臨床病理表現、長期整體存活率(OS)及無病存活率(DFS)。主要結果分析:存活分析。結果:在大腸破裂癌病患中,嗜中性球與淋巴球的比率較高的病患在統計上有顯著的傾象有:白血球增多(WBC > 12000/uL) (12.9% vs. 59.7%, p < 0.001)、較低的血液中白蛋白(albumin < 3.5 g/dL) (32.3% vs. 54.5%, p = 0.003)、緊急手術(5.4% vs. 26%, p < 0.001)。嗜中性球與淋巴球比率高低兩組間長期整體存活率(OS, p = 0.610)及無病存活率(DFS, p = 0.139)並無顯著差異。在本次研究中,對整體存活率及無病存活率的預測因子皆為病人年紀病人年紀大於65歲,血紅素小於10,以及淋巴結是否轉移(N stage)。限制:這是一個回朔性,非隨機的臨床研究。因為是單一中心的小樣本分析,也可能存在選樣偏差因為選樣偏差。結論:手術前嗜中性球與淋巴球比率對預測微觀下大腸癌破裂病人的存活率幫助有限。 網址:http://www.airitilibrary.com/Publication/alDetailedMesh?DocID=1726359x-201812-201812250001-201812250001-204-210
      
暑假作業-讀書心得  15272  2020-09-06 22:52:26

這本書裡說了很多關於急診的醫療日常,這讓我對急診更了解,有的人以為掛急診一定會很快看到,於是一些傷風感冒、換藥、拆線、胃管脫落等等小問題,也跑來掛急診,可見現代民眾對於什麼樣的病情要掛急診以及醫院的檢傷分級並不清楚,導致資源被濫用,佔用了許多真正危急病人的時間和空間,形成了惡性循環,重症患者沒有病床,輕症患者等不到醫生,造成了急診醫生過勞、急診暴力,再來探討惡劣的醫療環境該怎麼處理,我們不如從根本解決問題,這樣才能真正的改善。裡面也提及了一些不平等像是看到女醫生會稱呼他們為護理師、醫生比護理師更受到患者的尊重。大家常常說性別平等、職業不分貴賤,但是真的如此嗎?潛意識裡還是存在這些刻板印象。書裡也有寫到許多的基本醫療觀念例如:如何正確的戴口罩,有顏色的朝外,中間鼻型摺出來,戴上後按壓鼻樑兩側,往下拉包覆下巴、洗手的時機,接觸病人前後,接觸病人周遭環境後,執行清潔無菌操作技術前,碰觸病人體液風險後,吃東西前。在新冠病毒大流行的情況下,這些動作是必要且可以保護我們自己的,醫護人員現在正處於一級戰場中,他們要暴露在高危險的環境裡,設立發燒篩檢站,執行病人分流,不管是急診還是其他科我們應該給與他們鼓勵和最基本的尊重。
      
暑假作業  13957  2020-09-06 22:41:40

暑假讀書心得格式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護3甲 學號 1065101010 姓名 吳佳縣 書名I 焦慮的概念分析 作者 徐菀雲:陳筱瑀 出版社 志為護理-慈濟護理雜誌 ; 7卷3期 (2008 / 06 / 01) , P65 - 70 出版年月 (2008 / 06 / 01) , 索書號 ISBN 書名III 出院準備概念於精神病患照護的應用 作者 熊德筠(Der-Yun Hsiung) ; 林靜蘭(Esther Ching-Lan Lin) ; 林冠品(Kuan-Pin Lin) ; 李玫昭(Mei-Chao Lee 出版社 護理雜誌 ; 57卷2_S期 (2010 / 04 / 01) , P58 - 64 出版年月 (2010 / 04 / 01) , P58 - 64 索書號 ISBN 【撰寫心得書名】:焦慮的概念分析:摘要 焦慮存在每個人的情緒當中,當內心面臨焦慮狀態時,如何正視內心感受及使用合適的抒發方法是個重要議題。協助患者面對及處理焦慮情緒,進而恢復健康是臨床醫護人員共同的目標,故本文依據Walker和Avant的焦慮概念分析方法,對焦慮提出四種定義性特徵並舉例說明焦慮概念,以提供臨床護理人員照護焦慮患者之參考。 心得: 人在很多時候都會有焦慮的狀態...就連出生的寶寶也會有焦慮的心情,我發現容易患有焦慮症的人有這幾類:經歷或目睹傷害、疾病造成的壓力、壓力的累積、個性、其他心理疾病、遺傳、藥物和酒精,從中我知道焦慮症導致的不只是暫時性的緊張或害怕,也有可能會有暫時性的心跳加速、手抖…等生理反應,而我這個年紀最讓我焦慮的事也很多,例如:考試、成績、交友、感情、打工、等等......甚至還有更多,像我身邊的朋友還有人會因為長相、身材等感到非常焦慮,而我只要焦慮時就會開始咬指甲、肚子痛、想上大號,也因為這份作業在查資料時,我才發現這些舉動竟然是焦慮的一種,我才知道原來我也會焦慮,身邊許多人也跟我一樣,在資料中也發現了解決的辦法有:看醫生、服用藥品、深呼吸,也有人會用自己的方法緩解焦慮例如:吃美食、運動、找朋友聊天、聽音樂、寫日記等等...... 在做這份作業的時候不只是讓我了解焦慮和焦慮也是一種病也更讓我了解了我自己與身邊的朋友,其實有焦慮的情緒或舉動並不可笑,患有焦慮症更不可恥,只要找到自己適合的方法就跟一般人一樣並不會造成生活上的困擾,希望它們都可以好轉起來讓他面對未來得生活 撰寫心得書名】:: 出院準備概念於精神病患照護的應用 摘要: 從醫院延伸至社區的照護已是全球精神照顧的主流,協助病患與家屬度過出院的關鍵階段,需要良好聯繫與眾多社區資源投入。出院準備服務是提供以個案需求為導向、連結醫院與社區、重視醫療團隊分工與合作,以個案管理方式提供服務並追蹤評價照護成果。本文透過文獻回顧與實際案例,呈現出院準備服務的實務執行面,分析精神病患出院常遇到的問題以及相關的介入處置。透過加強病患與家屬對疾病的認識與管理、強化工作人員對家屬的支持形成醫療的聯盟、建立社區照護與正向支持網絡、執行出院效益評值,出院準備服務可提供有效且持續性的醫療照護,協助病患早期出院、節省住院費用及天數,使醫療服務得以兼顧品質與成本。 心得:我覺得照顧一名精神病病人需要更多的心思有耐心,雖然他們生病了但是他和我們一 樣都是 父母含辛茹苦一點一滴扶養長大,想必他們也是逼不得已才讓他來醫院治療,當他們治療到一個段落 可以控制住的時候,就是他們重新迎接社會以及家人的時刻,當然出院我們身為護理人員需要協助他們,比方說教導吃藥的方法或者當情緒失控的時候地應對方式還有很多等等,當然以上這些方法都需要很多人的努力並且長期追縱它們的狀況,也可以使用評價照護的方式來進行出院的準備,適當的鼓勵與耐心真的是對病人的良藥,如果你沒有耐心又對她惡言相向我相信這位病人的病況絕對不會好起來的,當一位病人出院身為護理人員以及家屬和擔心他得人應該在開心不過了,並且覺得成功了,心理的不安以及害怕都放下了,心理面的大石頭就像石頭掉入深海裡一樣一聲就消失了,那種光榮感與有榮焉大家都可以感受到,精神病人這是一個讓人畏懼的名詞但是在別人眼裡卻是一個動詞,人們害怕他失控對自己加害對別人傷害,並且保持距離不敢接觸是否要改觀這個想法多一點憐憫心讓它們早點治癒,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這句話應該套在他們身上應該不為過吧?多一分包容少一點紛爭你我都會快樂。
      
閱讀心得  14616  2020-09-06 22:40:59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 別:護理科 班 級:三年級 學 號:1075101009 姓 名:楊佩娟 書 名:一公升的眼淚 作 者:木藤亞也 出版社:高寶 出版年月:2009年 索書號:B 861.6 8744 ISBN:9789867088291 【撰寫心得書名】: 一公升的眼淚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 500 字)】: 木藤亞也在她15歲的時候罹患了「脊髓小腦萎縮症」的疾病,而這種疾病只能靠著藥物讓還沒出現明顯症狀的患者,延緩疾病的發生及惡化,但她想寫字、奔跑、想要談一場甜蜜的戀愛、想要孝順父母,即使知道未來的藍圖已逐漸模糊了,她還是堅持著意志力與病魔奮鬥。 走路、說話、吞嚥、咀嚼等等,在一般人眼中這些事是多麼的平凡,但在她身上全成為遙不可及的幸福,要忘記健康的自己,要忘記吞嚥食物的滋味,她癱瘓在床,喪失她一直努力想維持的行走能力,支持她生存的意義,除了家庭,就是不肯對病魔妥協的強大意志力,她努力用筆紀錄生活中對生命的堅持,她並不怨恨父母、不怨恨上天為什麼殘忍剝奪她生存的權利,她只是一直為自己的身體而奮鬥。 這一切對我們來說是多麼的難以想像,面對自己漸漸不聽使喚的身軀,需要多麼大的勇氣,當要跌倒時伸手阻擋的簡單反射動作,他卻沒有辦法這麼做只能硬是倒在地上,我想在大的傷痛都比不上心理上的痛吧,亞也也常說:「我想活下去」,讓人深深的感觸到原來生命是那麼的可貴,當有一天要失去了才了解原來簡單的走好路、寫好字、拿穩筷子、凡事可以靠自己來的這些事是多麼奢侈和幸福的事,我們總是身在福中而不知福,常常還怨東怨西的,卻不知道我們擁有多麼的多是別人想要卻無法得到的,在世界上有很多的人在努力的對抗命運,這些都讓我們了解生命多麼的堅強和脆弱,我們永遠也無法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唯一能做的就是珍惜現在,把握自己的健康尊重自己的生命,亞也讓人感受到了-「原來活著,就是一件最快樂的事」,而亞也的精神與毅力也深深的讓我敬佩!值得學習。
      
108學年度暑假作業心得  15285  2020-09-06 22:35:34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 別 護理科 班 級 五護二丁 學 號 1085101178 姓 名 陳思璇 書 名 I 糖尿病常見關鍵101問 作 者 謝勝湖 出 版 社 大中國出版 出 版 年 月 2012 年 4月 索 書 號 066191 I S B N 978-986-87194-8-4 【撰寫心得書名】:糖尿病常見關鍵101問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 500 字)】: 糖尿病是一種體質性的慢性全身性代謝疾病,而血糖高只是它多層面症候群的一部分臨床表徵。除了血糖外,其 實還包括蛋白質、脂肪、胰島素的代謝異常,和血管及神經之構造及機能異常。 糖尿病的可怕在於一旦染病,大多數人可能都要終生與它為伍,控制不良時,全身的器官更可能受慢性 「糖害」的波及,而在日後產生嚴重的併發症。這些併發症包括眼睛視網膜病變引起的失明;腎病變引起的尿 毒;神經病變引起的麻木感、神經痛、性功能失調;血管病變引起的心臟病、腦中風:以及足病變引起的截肢 等。幸好現代醫學進步,這些併發症可經由良好的血糖控制,及早期偵測治療,預防它們的發生或延緩其惡化。 要治療糖尿病,長期持續的飲食控制、運動及藥物治療,都是不二法門,而其中飲食控制及運動,都需要靠病友 們身體力行才能成功。 What 文章內容摘要: 由於糖尿病是長期慢性疾病,許多患者在患病初期或併發症尚未出現前,因不見明顯病症,便掉以輕心,甚至半 途而廢,以致最後產生令人遺憾的併發症,這些情形大部分的原因,都是因為缺乏對糖尿病正確認識。因此不論 本身或親友患有糖尿病,或屬於糖尿病高危險群,對於糖尿病關鍵問題應有一定的基本認知,這樣不但可以使自 己或親友不受似是而非的資訊左右,更可以控制好病情,讓高危險群避免糖尿病上身。 So What 學習要點: 如發現身體狀況有多吃、多渴、多尿的狀況,千萬別大意,是身體給的警訊。 Now What 反省、思考,與檢視自我) : 別過多的攝取醣類,可能會引發糖尿病。
目前第1051/7773頁 [首頁][上一頁][1049][1050][1051][1052][1053][1054][1055][1056][1057][1058][下一頁][尾頁]

版權所有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Copyright © St. Mary's Medicine, Nursing and Management College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宜蘭縣三星鄉三星路二段265巷100號
電話:03-9897396 / 傳真:03-9897386 © 2006-2011 Net Rhythm Informatio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