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歷程文章
班級歷程文章
最新部落文章
班級部落文章
歷程項目統計1
歷程項目統計2
 
 
 
 
 
 
※我可以瀏覽最新歷程文章,看看最近新發表歷程文章
目前第1051/7773頁 [首頁][上一頁][1049][1050][1051][1052][1053][1054][1055][1056][1057][1058][下一頁][尾頁]
文章內容
      
自傷與傷人-一個功能不良家庭的生活經驗  14049  2020-09-06 22:58:00

本項研究目的為探討一位具有酒癮 、暴力行為的自殺企圖者之家庭,其成員所知覺得自傷與傷人的生活經驗。歸納出了功能不良的家庭中「自傷-傷人」循環的生活經驗,包括了「互相傷害的父母次系統」、「錯置的親子次系統」這兩類。 在這篇文章中我學到了家庭和睦的重要性,一個人有事會牽連到整個家庭,上至父母下至子女全都會受到影響,酒癮 、暴力行為及自殺企圖不僅讓自己受到非常大的傷害,更讓身邊的人擔心難過。 我覺得嗜酒的行為是非常不妥的,飲酒要適量不然就是傷害自己的身心靈,喝醉酒之後有時候連自己在做什麼都不知道,非常可能會做出讓自己後悔不已的事,可能每個人在生活上的壓力不同,有些人選擇以不好的方式來面對心理壓力,但面對這樣的人群,我們要保持著同理、關懷的心,來幫助他們走出困難,多一點關懷,花點時間關心他人,適當的施予援手,讓這個世界充滿愛與關懷,或許就會那麼少一點傷害,多一點溫暖,就不會有那麼多人選擇以極端的方式來面對生活壓力,傷害自己也傷害身邊的人,生命誠可貴呀,請撥打自殺防治專線1925 出處http://www.airitilibrary.com/Publication/alDetailedMesh?DocID=0047262x-200710-54-5-56-63-a#Citedliterature
      
暑假作業 個案報告1  13972  2020-09-06 22:56:54

作者姓名: 張舜欽(Shun-Chin Chang) ; 張家銘(Chia-Ming Chang) ; 黃基彰(Chi-Chang Huang) 出版年:2018年 文章標題:車禍創傷手術後引發之老年病症候群 期刊名稱:台灣老年醫學暨老年學雜誌 卷(期):13卷2期 起訖頁數: P126 - 137 What文章內容摘要: 台灣老年人口比例增加,老年人因車禍創傷住院比例也逐年上升,老年創傷病人在經歷手術治療後較容易發生併發症及長期臥床,導致後續功能衰退甚至失能,除了造成家庭社會照顧上的負擔,對於其生活品質更是一大傷害。本文個案為83歲男性因車禍住院接受腹部手術後,因持續功能衰退而在出院後被送至護理之家照顧,造成長期臥床並導致憂鬱情緒及營養不良問題。老年科團隊透過周全性老年評估發現問題後,提供適當的營養補充與情緒支持,以及利用合適輔具進行復健活動,協助病人逐漸恢復生活功能,進而改善情緒與營養狀態,最終可返家生活且達到較好的生活品質。 So What學習要點: 讀完這篇文章後,我們要學習的因台灣的老年化人口越來越多,在現在的社會會需要很多專門接待老人的機構,在治療過程中老年人是大部分家庭中的經濟負擔,因沒有賺錢能力,也有可能影響老年人的心情導致自殺等等類型的事發生,也要注意老年人的營養狀態跟家中關係,才可以達到高水準品質. Now What反省、思考,與檢視自我: 老年人是各個家庭都會面對的人物,像我們家對老年人很好,所以精神,生活需求,沒有甚麼問題,這篇文章的老年人車禍我們也很少發生,大部分都是發病,但我們在醫院有用心的照顧,也沒有經濟上的問題,所以不會有什麼太大的問題,但每個家庭不一樣,說不定我這種例子只是少數,大部分都可能會出現老年人與家庭決裂的例子,所以我們要做的是如何面對疾病跟家庭心理問題2層面,而不是單單面對疾病而已.
      
三升四暑假作業  13982  2020-09-06 22:56:39

主題 : Can Pre-operative 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 Predict Microscopic Perforated Colon Cancer Outcome 手術前嗜中性球與淋巴球的比率是否可以預測大腸癌破裂病患的預後 摘要: 目前研究顯示微觀的發炎環境與癌症的進程相關。嗜中性球與淋巴球的比率 (NLR)在可切除的大腸直腸癌是一個已知重要的預測因子,但目前並沒有相關文章討論到大腸癌破裂的病人預後。方法:以回溯性研究的方法,根據病理報告挑選本院1995年至2015年顯微鏡下大腸癌破裂並接受手術之病患。排除條件為短期死亡(手術後30天內),瘜肉切除破裂,以及確診遠端轉移的病人。依照嗜中性球與淋巴球的比率(NLR)分為高低兩組(> 5或≤ 5)分別比較病患之臨床病理表現、長期整體存活率(OS)及無病存活率(DFS)。主要結果分析:存活分析。結果:在大腸破裂癌病患中,嗜中性球與淋巴球的比率較高的病患在統計上有顯著的傾象有:白血球增多(WBC > 12000/uL) (12.9% vs. 59.7%, p < 0.001)、較低的血液中白蛋白(albumin < 3.5 g/dL) (32.3% vs. 54.5%, p = 0.003)、緊急手術(5.4% vs. 26%, p < 0.001)。嗜中性球與淋巴球比率高低兩組間長期整體存活率(OS, p = 0.610)及無病存活率(DFS, p = 0.139)並無顯著差異。在本次研究中,對整體存活率及無病存活率的預測因子皆為病人年紀病人年紀大於65歲,血紅素小於10,以及淋巴結是否轉移(N stage)。限制:這是一個回朔性,非隨機的臨床研究。因為是單一中心的小樣本分析,也可能存在選樣偏差因為選樣偏差。結論:手術前嗜中性球與淋巴球比率對預測微觀下大腸癌破裂病人的存活率幫助有限。 網址:http://www.airitilibrary.com/Publication/alDetailedMesh?DocID=1726359x-201812-201812250001-201812250001-204-210
      
暑假作業-讀書心得  15272  2020-09-06 22:52:26

這本書裡說了很多關於急診的醫療日常,這讓我對急診更了解,有的人以為掛急診一定會很快看到,於是一些傷風感冒、換藥、拆線、胃管脫落等等小問題,也跑來掛急診,可見現代民眾對於什麼樣的病情要掛急診以及醫院的檢傷分級並不清楚,導致資源被濫用,佔用了許多真正危急病人的時間和空間,形成了惡性循環,重症患者沒有病床,輕症患者等不到醫生,造成了急診醫生過勞、急診暴力,再來探討惡劣的醫療環境該怎麼處理,我們不如從根本解決問題,這樣才能真正的改善。裡面也提及了一些不平等像是看到女醫生會稱呼他們為護理師、醫生比護理師更受到患者的尊重。大家常常說性別平等、職業不分貴賤,但是真的如此嗎?潛意識裡還是存在這些刻板印象。書裡也有寫到許多的基本醫療觀念例如:如何正確的戴口罩,有顏色的朝外,中間鼻型摺出來,戴上後按壓鼻樑兩側,往下拉包覆下巴、洗手的時機,接觸病人前後,接觸病人周遭環境後,執行清潔無菌操作技術前,碰觸病人體液風險後,吃東西前。在新冠病毒大流行的情況下,這些動作是必要且可以保護我們自己的,醫護人員現在正處於一級戰場中,他們要暴露在高危險的環境裡,設立發燒篩檢站,執行病人分流,不管是急診還是其他科我們應該給與他們鼓勵和最基本的尊重。
      
暑假作業  13957  2020-09-06 22:41:40

暑假讀書心得格式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護3甲 學號 1065101010 姓名 吳佳縣 書名I 焦慮的概念分析 作者 徐菀雲:陳筱瑀 出版社 志為護理-慈濟護理雜誌 ; 7卷3期 (2008 / 06 / 01) , P65 - 70 出版年月 (2008 / 06 / 01) , 索書號 ISBN 書名III 出院準備概念於精神病患照護的應用 作者 熊德筠(Der-Yun Hsiung) ; 林靜蘭(Esther Ching-Lan Lin) ; 林冠品(Kuan-Pin Lin) ; 李玫昭(Mei-Chao Lee 出版社 護理雜誌 ; 57卷2_S期 (2010 / 04 / 01) , P58 - 64 出版年月 (2010 / 04 / 01) , P58 - 64 索書號 ISBN 【撰寫心得書名】:焦慮的概念分析:摘要 焦慮存在每個人的情緒當中,當內心面臨焦慮狀態時,如何正視內心感受及使用合適的抒發方法是個重要議題。協助患者面對及處理焦慮情緒,進而恢復健康是臨床醫護人員共同的目標,故本文依據Walker和Avant的焦慮概念分析方法,對焦慮提出四種定義性特徵並舉例說明焦慮概念,以提供臨床護理人員照護焦慮患者之參考。 心得: 人在很多時候都會有焦慮的狀態...就連出生的寶寶也會有焦慮的心情,我發現容易患有焦慮症的人有這幾類:經歷或目睹傷害、疾病造成的壓力、壓力的累積、個性、其他心理疾病、遺傳、藥物和酒精,從中我知道焦慮症導致的不只是暫時性的緊張或害怕,也有可能會有暫時性的心跳加速、手抖…等生理反應,而我這個年紀最讓我焦慮的事也很多,例如:考試、成績、交友、感情、打工、等等......甚至還有更多,像我身邊的朋友還有人會因為長相、身材等感到非常焦慮,而我只要焦慮時就會開始咬指甲、肚子痛、想上大號,也因為這份作業在查資料時,我才發現這些舉動竟然是焦慮的一種,我才知道原來我也會焦慮,身邊許多人也跟我一樣,在資料中也發現了解決的辦法有:看醫生、服用藥品、深呼吸,也有人會用自己的方法緩解焦慮例如:吃美食、運動、找朋友聊天、聽音樂、寫日記等等...... 在做這份作業的時候不只是讓我了解焦慮和焦慮也是一種病也更讓我了解了我自己與身邊的朋友,其實有焦慮的情緒或舉動並不可笑,患有焦慮症更不可恥,只要找到自己適合的方法就跟一般人一樣並不會造成生活上的困擾,希望它們都可以好轉起來讓他面對未來得生活 撰寫心得書名】:: 出院準備概念於精神病患照護的應用 摘要: 從醫院延伸至社區的照護已是全球精神照顧的主流,協助病患與家屬度過出院的關鍵階段,需要良好聯繫與眾多社區資源投入。出院準備服務是提供以個案需求為導向、連結醫院與社區、重視醫療團隊分工與合作,以個案管理方式提供服務並追蹤評價照護成果。本文透過文獻回顧與實際案例,呈現出院準備服務的實務執行面,分析精神病患出院常遇到的問題以及相關的介入處置。透過加強病患與家屬對疾病的認識與管理、強化工作人員對家屬的支持形成醫療的聯盟、建立社區照護與正向支持網絡、執行出院效益評值,出院準備服務可提供有效且持續性的醫療照護,協助病患早期出院、節省住院費用及天數,使醫療服務得以兼顧品質與成本。 心得:我覺得照顧一名精神病病人需要更多的心思有耐心,雖然他們生病了但是他和我們一 樣都是 父母含辛茹苦一點一滴扶養長大,想必他們也是逼不得已才讓他來醫院治療,當他們治療到一個段落 可以控制住的時候,就是他們重新迎接社會以及家人的時刻,當然出院我們身為護理人員需要協助他們,比方說教導吃藥的方法或者當情緒失控的時候地應對方式還有很多等等,當然以上這些方法都需要很多人的努力並且長期追縱它們的狀況,也可以使用評價照護的方式來進行出院的準備,適當的鼓勵與耐心真的是對病人的良藥,如果你沒有耐心又對她惡言相向我相信這位病人的病況絕對不會好起來的,當一位病人出院身為護理人員以及家屬和擔心他得人應該在開心不過了,並且覺得成功了,心理的不安以及害怕都放下了,心理面的大石頭就像石頭掉入深海裡一樣一聲就消失了,那種光榮感與有榮焉大家都可以感受到,精神病人這是一個讓人畏懼的名詞但是在別人眼裡卻是一個動詞,人們害怕他失控對自己加害對別人傷害,並且保持距離不敢接觸是否要改觀這個想法多一點憐憫心讓它們早點治癒,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這句話應該套在他們身上應該不為過吧?多一分包容少一點紛爭你我都會快樂。
目前第1051/7773頁 [首頁][上一頁][1049][1050][1051][1052][1053][1054][1055][1056][1057][1058][下一頁][尾頁]

版權所有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Copyright © St. Mary's Medicine, Nursing and Management College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宜蘭縣三星鄉三星路二段265巷100號
電話:03-9897396 / 傳真:03-9897386 © 2006-2011 Net Rhythm Informatio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