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 |
暑假作業2 14630 2020-09-06 20:26:59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護三甲
學號 1075101023 姓名 張芸瑄
書名 最好的告別 作者 馮以量
出版社 寶瓶出版 出版年月 2015/07/01
索書號 ISBN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1.死亡是每個人都無可逃避的事實。可是善終卻是每個人都可以追求的權利。
2. 以為買了幾份保險、寫一份遺囑,就算是對自己的死亡做好交代了。其實我們越忌諱談
論死亡,越難保障自己善終的權利
3.善終是人生最後的夢想,讓我們一同計劃人生最後的一個夢想吧!
4.
5.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故事內容敘述,平實的就像是自己寫的日記,淡淡的說著一個個
經歷的故事,沒有太多的修辭與高潮迭起的情緒轉折。.
可是在閱讀的當下,心緒竟完全浸潤在那些的情境裡,隨之感傷、難過也溫暖、動容。
看完後,理性回來了,似乎,也同時接納了很多未來之事,臨終的道別、面對無常勇氣..
作者用他自己的經驗建議大家「如何規劃善終」?
1:臨終的照顧 例如:當我躺臥在病床,需要被照顧時,我希
望在哪裡被照顧?
2:葬禮的計畫 例如:我要葬禮的宗教儀式是佛教?道
教?基督教?天主教?回教?猶太教?或無宗教儀式?
葬禮要在哪裡進行?
關於死亡,以終為始:討論「人生最後的功課」
死亡是一種宏大的課程,希望大家可以好好珍惜自己的生命也勇敢
的去面對死亡。
|
108學年度暑假讀書心得 15326 2020-09-06 20:22:16
科 別 護理科
班 級 護二戊
學 號 1085101220
姓 名 劉幸美
書 名 I 肺癌
作 者 高橋和久
出 版 社 晨星
出 版 年 月
2013年10 月
索 書 號 415.468204222013082273
I S B N 978-986-177-728-3
【撰寫心得書名】: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 500 字)】:
What 文章內容摘要
裡面的內容有:
1. 什麼是肺癌?
2. 認識與診斷方法?
A. 第1階段篩檢
一、 問診
二、 影像檢查
胸部x光攝影,當此階段的肺部x光影像出現白色陰影時,才會進入第2階段。
B. 第二階段篩檢
一、 病理生檢(支氣管鏡)
先讓受檢者躺平,並在檢查之前做好局部麻醉,接著再從受檢者的鼻孔放入纖維支氣管鏡,用支氣管鏡上的小刷子輕輕刷拭病變部位,其他像是用細針吸抽、用鉗子摘取等。
二、 用細針穿刺採集肺部的癌細胞
這種檢查方法適用在採集肺野病變細胞等支氣管鏡難以捕捉影像的部位。
通常會一邊用x光檢查、CT檢查、超音波檢查等觀看肺臟,一邊將針直接刺入病變位置。
因為是用針在肺部刺一個洞,空氣就有可能從那個洞跑出來,使肺臟呈現萎縮狀態(氣胸)。
三、 比X光更精密的CT檢查
CT檢查有助於確認癌細胞生長於肺的哪個位置、局部侵犯程度等事項。新開發的螺旋CT更快速更詳盡的拍攝出人體內部影像。
四、 其他精密的癌症檢查法腦轉移和骨轉移的確認
其他像是有助於了解肺癌轉移情形的MRI檢查、檢查骨轉移相當有效的骨骼掃描、PET。
五、 外科式檢查法對人體負擔較小
胸腔鏡檢查是一種是用內視鏡進行的手術。其他還有縱膈鏡檢查、直接開胸檢查病變部位的開胸式檢查。
六、 腫瘤標記是一種輔助性指標
腫瘤標記指的是由癌細胞所產生的各種蛋白質或酵素。
七、 轉移風險高是肺癌的特徵之一
肺癌容易發生轉移的部位:骨骼、腦部、肝臟、腎上腺和淋巴結等,由於肺是血液大量循環的器官,因此容易轉移至全身。
3. 認識肺癌的治療方法?
4. 肺癌檢查與治療的尖端技術?
5. 克服肺癌
So What 學習要點
肺癌通常可區分成10種以上的種類,其中發生率為高的就屬腺癌、鱗狀上皮細胞癌、小細胞癌及大細胞癌4種。這些類型的癌症,是以病理組織型態為區分標準。肺癌治療方式複雜且日新月異,包括手術、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標靶治療及免疫治療等,而不同的分期與其治療上差異甚大。在台灣,非小細胞肺癌約占所有肺癌的8-9成,其中肺腺癌則是常見的類型,其次為肺鱗狀細胞癌。
Now What 反省、思考,與檢視自我)
吸菸是罹患肺癌的最主要原因。現在有很多吸菸區的設立,很多人因此吸到二手菸,因為肺癌死亡的非吸菸者中,有半數是吸菸者在公共場所如會議室、電影院等地,因人多擁擠,吸菸人數眾多,導致吸入二手菸的情形嚴重。為了降低肺癌的罹患率,戒菸是人們首要課題。
|
暑假作業2 14727 2020-09-06 20:09:12
低酸七天救一生:低酸飲食法
這本書主要在教導我們如何吃健康的飲食,讓一些庶民沒有學過護
理知識的能更了解如何低酸攝食,並且達到健康的平衡
這本書裡面讓我學到全書重點七大攻略
1.正確的呼吸法(777,吸氣 停住 呼氣各 7 秒)
2.喝鹼性水
3.大量吃葉綠素
4.礦物鹽和補充劑
5.保持淋巴通暢
6.每天排毒(多喝奇亞籽)
7.鹼性運動
基本上就是多攝取蔬菜和礦物質 多多吃有益健康的油脂 多喝水為
身體補水,提醒自己放慢呼吸速度 做低強烈運動,補充一些平常有
可能沒服用的補充劑 練習一些減壓技巧 整體來說 這本書說得有道
理 如果不了解的這本書推薦給大家。
|
聖母專校護二乙1085101100暑假作業 15207 2020-09-06 20:08:09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科別 護理科 班級護二乙
學號 1085101100
書名 與失智共舞
作者 潘秀霞
出版社 好人出版
閱讀心得
作者母親罹患失智症已經六年了,雖然作者不是主要的照顧者,對於母親每日的起居,行為不是鉅細靡遺的瞭解,但是作者知道,這六年的時光,母親是幸福的,作者母親一生都在鄉下生活,所以當他們將她接來台北住時母親是非常不適應的,總有強烈回南部的想望,再加上失智症對她的影響,以致於和母親同住,負責照顧的妹妹及其家人都非常辛苦。 母親是自我意識較強的人,思想觀念也非常傳統,對於住在女兒家不有許多複雜的情議,初期,她對妹婿總充滿敵意,妄想妹婿不給她飯吃」誤以為妹婿賴 在「她的家裡」,但是妹婿很了不起的是,他不僅很理解也很包容甚至接納作著的母親。從未因任何原因有過爭執或衝突,對於母親照顧的工作是彼此分擔,充分溝通,相互扶持的,要秉持著愛來照顧和瞭解她的需求,讓她感受到許多的親情。 心上得到撫慰。
雖然每個患者的症狀不同,有著各自的苦衷,但對照顧失智症患者需要面對很多的壓力,間題,只靠一個人,一個家庭是絕 一對不夠的。 所有的家屬都應該充分的瞭解失智症,在經濟上,精神上,實質的照顧上,也都應該分工合作,不去計較細分誰該做些什麼,付出了多少,這樣才能長期的 ,穩定的,健康的將患者照顧好,此外信仰的力量也很重要。平時妹妹及妹婿會帶著母親禱告,在初期母親還可以去教會時,作者也會帶她去做禮拜。母親在信仰中得到了力量,從禱告中尋求了她的平安因此她的心被遊治了,她失序的行為出現了改變。這讓我深刻的體認到,照順失智 症患者,不應只依靠醫學藥物的洞療,心靈,宗教的影響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失智症其實不可怕,我們要用對的方法和醫學的幫助還有耐心去陪伴去理解。
文章摘要
作者年逾八旬的母親,六年前被診斷為「中度失智症患者」。從發現母親言行異常、錯失診治失智症的第一時間、如何確診、如何對應失智症各階段病情變化……,透過說故事的方式,在書中一一分享身為子女在照護時應注意的實際情形及對應技巧外,同時也分享了自己在照護時的無助與心力交瘁;在各種問題出現時家人的相互扶持與信任。
學習要點
1. 了解什麼是失智症還有作著的心路歷程
反省,思考自我檢視
看完之後覺得罹患失智症家人和身旁的朋友陪伴真的很重要還有自己也要接受和調適。
|
暑假作業 15202 2020-09-06 20:00:25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閱讀心得學習單
科 別 護理科 班 級 護二乙
學 號 1085101095 姓 名 林佩玟
書 名 糖尿病健康指南 作 者 王治元
出 版 社 原水文化 出版年月 2006年2月
索書號 044699 I S B N 978-986-7069-58-0
-------------------------------------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500字):
書上說遺傳雖然被認為是危險因子之一,但是根據統計媽媽和小孩都有第一型糖尿病的機率是2-3%,而小孩和爸爸都有第一型糖尿病的機率是5-6%,相較於第二型糖尿病的遺傳機率從40%(父母有一方有第二型糖尿病) 到70%(父母雙方都有第二型糖尿病) 可以說小很多。 所以一般不會把遺傳因素列為主要的因素。糖尿病慢性併發症有1.大血管病變(心臟血管、腦部血管下肢(足部)血管疾病)2.小血管病變、眼睛病變、腎臟病變、神經病變。要預防糖尿病該怎麼吃?建議在進食時,先吃青菜,再吃蛋白質,最後吃澱粉食物。 先吃蔬菜、蛋白質不僅可以增加飽足感,避免進食過量,也能避免血糖快速上升、增加胰臟的負擔,讓飯後血糖和體重控制更穩定。少喝飲料多喝白開水,控制體重不超標。均衡的健康飲食是預防糖尿病及糖尿病患控制血糖的基石。 其實,均衡飲食有助於維持理想體重及預防慢性疾病的發生。 此外,糖尿病患者不注意控制飲食,容易引發急性或慢性併發症,使病情惡化。 急性併發症包括低血糖症及高血糖症,慢性併發症則有眼睛、腎臟、神經、心血管等病變。哪些人是罹患糖尿病的高危險群?(1)有糖尿病家族史。(2)糖尿病前期(空腹8 小時血糖值介於100-125mg/dl)(3)年齡≧45歲。 (4)體重過重(BMI≧24)及肥胖(BMI≧27)。(5)缺乏運動。(6)患有高血壓或高血脂。(7)曾罹患妊娠性糖尿病。(8)曾生產體重大於 4 公斤新生兒的女性。另外,還有一些容易誘發糖尿病的危險因子,包括:(1)吸菸:香菸裡的尼古丁,會抑制胰島素的分泌,造成血糖升高。(2)飲酒過量。(3)壓力:在長期壓力下,身體會分泌「壓力荷爾蒙」,妨礙胰島素的正常運作,增加胰島素的阻抗性。
What 文章內容摘要:
1.糖尿病如何吃的健康。
2怎麼樣預防糖尿病。
So What 學習要點:
1.了解如何預防糖尿病
2.體會糖尿病人的辛苦
3.學習健康飲食
Now What 反省、思考與自我檢視
不要以為一直吃糖就會得糖尿病,其實是很多因素造成,應盡量減少喝含糖飲料並且注重健康飲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