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 |
暑假作業2 14727 2020-09-06 20:09:12
低酸七天救一生:低酸飲食法
這本書主要在教導我們如何吃健康的飲食,讓一些庶民沒有學過護
理知識的能更了解如何低酸攝食,並且達到健康的平衡
這本書裡面讓我學到全書重點七大攻略
1.正確的呼吸法(777,吸氣 停住 呼氣各 7 秒)
2.喝鹼性水
3.大量吃葉綠素
4.礦物鹽和補充劑
5.保持淋巴通暢
6.每天排毒(多喝奇亞籽)
7.鹼性運動
基本上就是多攝取蔬菜和礦物質 多多吃有益健康的油脂 多喝水為
身體補水,提醒自己放慢呼吸速度 做低強烈運動,補充一些平常有
可能沒服用的補充劑 練習一些減壓技巧 整體來說 這本書說得有道
理 如果不了解的這本書推薦給大家。
|
聖母專校護二乙1085101100暑假作業 15207 2020-09-06 20:08:09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科別 護理科 班級護二乙
學號 1085101100
書名 與失智共舞
作者 潘秀霞
出版社 好人出版
閱讀心得
作者母親罹患失智症已經六年了,雖然作者不是主要的照顧者,對於母親每日的起居,行為不是鉅細靡遺的瞭解,但是作者知道,這六年的時光,母親是幸福的,作者母親一生都在鄉下生活,所以當他們將她接來台北住時母親是非常不適應的,總有強烈回南部的想望,再加上失智症對她的影響,以致於和母親同住,負責照顧的妹妹及其家人都非常辛苦。 母親是自我意識較強的人,思想觀念也非常傳統,對於住在女兒家不有許多複雜的情議,初期,她對妹婿總充滿敵意,妄想妹婿不給她飯吃」誤以為妹婿賴 在「她的家裡」,但是妹婿很了不起的是,他不僅很理解也很包容甚至接納作著的母親。從未因任何原因有過爭執或衝突,對於母親照顧的工作是彼此分擔,充分溝通,相互扶持的,要秉持著愛來照顧和瞭解她的需求,讓她感受到許多的親情。 心上得到撫慰。
雖然每個患者的症狀不同,有著各自的苦衷,但對照顧失智症患者需要面對很多的壓力,間題,只靠一個人,一個家庭是絕 一對不夠的。 所有的家屬都應該充分的瞭解失智症,在經濟上,精神上,實質的照顧上,也都應該分工合作,不去計較細分誰該做些什麼,付出了多少,這樣才能長期的 ,穩定的,健康的將患者照顧好,此外信仰的力量也很重要。平時妹妹及妹婿會帶著母親禱告,在初期母親還可以去教會時,作者也會帶她去做禮拜。母親在信仰中得到了力量,從禱告中尋求了她的平安因此她的心被遊治了,她失序的行為出現了改變。這讓我深刻的體認到,照順失智 症患者,不應只依靠醫學藥物的洞療,心靈,宗教的影響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失智症其實不可怕,我們要用對的方法和醫學的幫助還有耐心去陪伴去理解。
文章摘要
作者年逾八旬的母親,六年前被診斷為「中度失智症患者」。從發現母親言行異常、錯失診治失智症的第一時間、如何確診、如何對應失智症各階段病情變化……,透過說故事的方式,在書中一一分享身為子女在照護時應注意的實際情形及對應技巧外,同時也分享了自己在照護時的無助與心力交瘁;在各種問題出現時家人的相互扶持與信任。
學習要點
1. 了解什麼是失智症還有作著的心路歷程
反省,思考自我檢視
看完之後覺得罹患失智症家人和身旁的朋友陪伴真的很重要還有自己也要接受和調適。
|
暑假作業 15202 2020-09-06 20:00:25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閱讀心得學習單
科 別 護理科 班 級 護二乙
學 號 1085101095 姓 名 林佩玟
書 名 糖尿病健康指南 作 者 王治元
出 版 社 原水文化 出版年月 2006年2月
索書號 044699 I S B N 978-986-7069-58-0
-------------------------------------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500字):
書上說遺傳雖然被認為是危險因子之一,但是根據統計媽媽和小孩都有第一型糖尿病的機率是2-3%,而小孩和爸爸都有第一型糖尿病的機率是5-6%,相較於第二型糖尿病的遺傳機率從40%(父母有一方有第二型糖尿病) 到70%(父母雙方都有第二型糖尿病) 可以說小很多。 所以一般不會把遺傳因素列為主要的因素。糖尿病慢性併發症有1.大血管病變(心臟血管、腦部血管下肢(足部)血管疾病)2.小血管病變、眼睛病變、腎臟病變、神經病變。要預防糖尿病該怎麼吃?建議在進食時,先吃青菜,再吃蛋白質,最後吃澱粉食物。 先吃蔬菜、蛋白質不僅可以增加飽足感,避免進食過量,也能避免血糖快速上升、增加胰臟的負擔,讓飯後血糖和體重控制更穩定。少喝飲料多喝白開水,控制體重不超標。均衡的健康飲食是預防糖尿病及糖尿病患控制血糖的基石。 其實,均衡飲食有助於維持理想體重及預防慢性疾病的發生。 此外,糖尿病患者不注意控制飲食,容易引發急性或慢性併發症,使病情惡化。 急性併發症包括低血糖症及高血糖症,慢性併發症則有眼睛、腎臟、神經、心血管等病變。哪些人是罹患糖尿病的高危險群?(1)有糖尿病家族史。(2)糖尿病前期(空腹8 小時血糖值介於100-125mg/dl)(3)年齡≧45歲。 (4)體重過重(BMI≧24)及肥胖(BMI≧27)。(5)缺乏運動。(6)患有高血壓或高血脂。(7)曾罹患妊娠性糖尿病。(8)曾生產體重大於 4 公斤新生兒的女性。另外,還有一些容易誘發糖尿病的危險因子,包括:(1)吸菸:香菸裡的尼古丁,會抑制胰島素的分泌,造成血糖升高。(2)飲酒過量。(3)壓力:在長期壓力下,身體會分泌「壓力荷爾蒙」,妨礙胰島素的正常運作,增加胰島素的阻抗性。
What 文章內容摘要:
1.糖尿病如何吃的健康。
2怎麼樣預防糖尿病。
So What 學習要點:
1.了解如何預防糖尿病
2.體會糖尿病人的辛苦
3.學習健康飲食
Now What 反省、思考與自我檢視
不要以為一直吃糖就會得糖尿病,其實是很多因素造成,應盡量減少喝含糖飲料並且注重健康飲食。
|
糖尿病與腎病症候群 13264 2020-09-06 19:41:29
個案報告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五護四甲
學號 1055101127 姓名 方姚心
作者姓名 楊睿彬
西元出版年 2019年 文章標題 糖尿病
期刊名稱I 認識糖尿病 卷(期) 2卷1期
起訖頁數 P.29-34
作者姓名 王靖之 & 陳志揚
西元出版年 2018年 文章標題 腎病症候群
期刊名稱II 局部腎絲球硬化症和Alport症候群
卷(期) 30卷2期
起訖頁數 P.63-68
【自訂一主題】:糖尿病/腎病症候群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 500 字)】:
看了這些疾病的相關知識,我突然覺得健康的身體最寶貴且無價。糖尿病患者真的非常痛苦,能吃的食物選項不多,量也要控制的比正常人還少;受傷的時候,癒合速度比別人慢很多,更要小心呵護以免細菌感染;飯前還需注射胰島素,對於青少年期的兒童或許會覺得丟臉甚至不公,怕被同儕用異樣眼光看待;隨時都要監控血糖,做任何運動還得擔心血糖過低而昏倒。以上這些就足以帶給一個人生活上的不便。還有關於腎臟的疾病,腎臟的功能無非就是代謝體內多餘的毒素,腎臟一旦有所損傷,新陳代謝必然會下降。如果患者代謝程度越來越低,就需要定期進行血液透析。這也確實會帶給患者很大的不便,例如:每週需前往洗腎中心2-3次,且須配合院所的透析時間表。每次透析治療都需扎2針,承受扎針之苦。透析治療中及治療後,可能會有抽筋、噁心感等症狀。兩次透析間體內會累積大量毒素和水份,故治療前幾小時可能會因廢物的積存而感到不適。由於是間歇性的清除體內廢物和水份,故飲食限制較為嚴格。透析當中體內水份及血液變化大,長期下來較不利心肺血管系統。每次治療均有血液流失、貧血情形較嚴重。因為經由血液,所以容易感染B、 C型肝炎及愛滋病等疾病。
What 文章內容摘要
1.認識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種代謝性疾病,正常的身體藉由胰臟所分泌的胰島素來調控血糖,透過胰島素的作用讓血中的葡萄糖進入細胞內提供能量,當胰島素的量不夠或是身體對胰島素降血糖的能力反應不佳時,就會產生血糖過高的問題,也就是所謂的糖尿病。本文針對糖尿病的種類、治療、併發症、風險族群以及生活飲食等做基本認識,正確的醫療資訊加上健康的身體與心理能幫助遠離糖尿病,如果已經是糖尿病患者,應需要配合醫師治療加上正確的飲食保健觀念,糖尿病目前雖然還是一種不能根治的疾病,但只要依循醫護人員的指導,適當的維持運動及控制飲食,血糖便可以控制在理想標準,病情得以控制且正常工作及擁有愉快的生活。
2.局部腎絲球硬化症和Alport症候群: 台灣末期腎病變的盛行率和發生率都高居全球之冠,而腎絲球疾病為末期腎病變最常見的原因之一,臨床表現可區分為腎炎症候群或腎病症候群,其中局部節段性腎絲球硬化症(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 FSGS)更為腎病症候群主要之因素。依造成原因則分原發性及次發性,由於近年基因學研究,使其更瞭解家族性FSGS與Alport症候群遺傳問題;故本文著重此病致病機轉與基因學的新發展,配合臨床診斷和實驗室數據,作為疾病預測、診斷、治療或預後的重要依據,提供學術研究新的參考。
So What 學習要點
閱讀完以上兩篇,我從中了解到糖尿病提早發現很重要,若出現體重迅速下降、容易疲勞、吃多喝多尿多等情形,一定不可輕忽,需儘早到醫院做相關檢查;而在腎病症候群的文章裡,提到所謂的大量泡沫蛋白尿、倦怠無力,還有如果眼周圍常出現水腫以及全身水腫,也都可能是腎病症候群的表徵。
Now What 反省、思考,與檢視自我
觀察目前的自己,上述的症狀與情形我是沒有的,也就代表著現在的我還很健康。不過,健康的身體也是要靠維持的,不得仗著自己年輕、新陳代謝佳,就大吃大喝高鹽高糖高油。這些行為是容易走向糖尿病及腎臟相關疾病的相關因素。
每週需前往洗腎中心2-3次,且須配合院所的透析時間表。
每次透析治療都需扎2針,承受扎針之苦。
透析治療中及治療後,可能會有抽筋、頭暈、噁心、疲倦感等症狀。
兩次透析間體內會累積大量毒素和水份,故治療前幾小時可能會因廢物的積存而感到不適。
由於是間歇性的清除體內廢物和水份,故飲食限制較為嚴格。
透析當中體內水份及血液變化大,長期下來較不利心肺血管系統。
每次治療均有血液流失、貧血情形較嚴重。
因為經由血液,所以容易感染B、 C型肝炎及愛滋病等疾病
|
自幼發現之實質樣肝臟間葉缺陷瘤:一個成年女性之罕見個案報告 13986 2020-09-06 18:21:16
這個肝臟間葉缺陷瘤通常都發生在2歲以下,通常這種病會有多個橫隔膜和多樣實質構造組成的囊狀腫瘤,有些可能是實質狀腫塊,這種病狀在成人是很少發生的,有些人用肝臟移植處理那這篇文章是說有一個23歲女性他在5歲時接受手術活檢檢驗出肝臟間葉缺陷瘤 但是因為父母不同意肝臟移植所以這十幾年內都沒有在進行治療直到現在科技進步才使用了達文西機械手臂輔助的中央肝臟切除手術才順利的將手術切除成功,我覺得如果我是這個女生我可能會很煩吧因為畢竟這種瘤罕見 我就會覺得為什麼是我 但是我覺得他的思想啊觀念什麼都很正常,我也不會認為說他的父母當時沒同意肝臟移植是個錯,我覺得當時技術也還沒有那麼先進也沒那麼進步要成功也不一定會成功,我覺得好險現在科技進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