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 |
暑假作業 15177 2020-09-06 11:32:39
書名:陪父親走過癌症的一年
心得:本書的結局雖然父親還是走了,但她們也讓我們了解癌症從之前到現在的發展史,它也能撫慰那些得了癌症卻不知所措的患者們。書中,作者是寫給已經得癌症的讀者或其家屬看的,因為作者自己也是癌症病患的家屬,知道那種無力的心情。書中也在說從以前的醫療技術缺乏到現在的醫療進步,讓現在的癌症病患得到更好的醫療照顧。讀完了這本書,我也希望自己能夠鼓勵更多的抗癌患者,能更清楚自己的情況,勇敢的面對治療。我覺得這本書教會我很多事情,要珍惜與家人相處的時間,用心去體驗周遭的人事物,將生命中最美好的祝福傳遞下去,並留下最珍貴美好的回憶。
What文章內容摘要:這本書在講述兩段不同的故事, 一段是父子同抵抗癌症,另一段在描述醫學上對抗癌症的進步,將兩個不同故事結合在一起。
So What學習要點:需要給病人耐心、信心及勇氣,病人在做治療,一定要給他勇氣,因為治療的過程一定會痛,要給它陪伴,他才會有信心堅持。
Now What反省、思考,與檢視自我:我看書之後,我發現生命的脆弱,也發現一個癌症病人,需要小心翼翼的呵護,因為治療完的他是很脆弱的假如我遇到癌症的個案,我一定好好照顧他、鼓勵他,畢竟誰也不想遇到這種事。
|
108-2閱讀心得 15104 2020-09-06 10:28:59
本書主要在探討人與人之間溝通與對話的技巧,表達方式、情緒,亦有心靈層面的剖析,前半段主要在講說話的藝術,而這其中包含一講話條理要清晰,第二,講話時機要得宜,第三,說話時要以同理心思考 聽者的內心想法,也就是換位思考,第四語句表達要完整,把內心真實的想法說明清楚,第五,批評的話要經過修飾,且在適當時機才能說。後半段主要在敘述聆聽的重要性,身為聆聽者應該與說者有眼神交流,適時點頭給予感同身受的回應,如果沒聽清楚,就要主動提出疑問,這些都是能讓對方倍感窩心的傾聽技巧。最後,舉出大量例子,讓NG的回話態度有更好的回覆,其中作者最想傳達的是在說話前如何多點體貼與換位思考,進而成為好的回畫者。
讀這本書我最大的受益是,想要擁有好的溝通,態度與同理是非常重要的,如何站在別人的角度想,而給予能打動人心的回話。假如平常的溝通只是普通的問與答,那這本書就是在告訴我們如何做的更好,也就是到達卓越的境界。在這之中我也看到了很多自己平常在溝通上的不足,比如,有時說話太攏長,沒有先釐清自己的思緒就開口,常會讓聆聽的人聽不到重點,而覺得疑惑,又或者,在使用通訊軟體傳遞訊息時,常常省略一些重要的上下文,而讓人誤會想表達的意思。通過本書,我更能夠站在聆聽者的角度去想,表達時應該注意哪些細節,以及說話的態度。
|
希望你用不到但一定要知道的長照 15122 2020-09-06 10:25:20
長照,何謂「長照」,在一般人的認知中,都會覺得長照就是顧名思義,長期照護的意思,但是真的是這樣嗎?是不是還有更具體的說法呢?是的。
對護理有興趣的我,目前就讀護理科,但對長照的定義卻一知半解,甚至陌生,覺得現在還是學生應該事不關己,但後來發現這是錯誤的想法⋯⋯讀了這本書我理解了長照是對病人生命的末期到死亡時的關懷以及對家屬善盡輔導職責,讓家屬能儘早重回生活常規,光陰荏苒,人都會長大並且慢慢的老化, 因為現在社會高齡化與少子化的關係讓許多家庭無法提供完善的照護功能,所以長照不僅僅是我們未來奉養父母時會面臨時的問題也是社會現在需要解決的問題。
書中讓我刊心刻骨的一章是「長照病人背後的團隊」,原來單單照顧一位長照人士需要動用到那麼多不同單位的人力,且針對不同的個案,給予相對的照護需求,但年長的老人隨著時間的衰老,身體上總是出現許多問題,書中寫到有位個案,除了行動不方便還有許多病痛纏身,兒子沒日沒夜的賺錢卻還是供不應求,讀完這段後,讓我悲從中來眼淚不由自主的湧出,這不是憐憫,想到自己家中也有奶奶,如果這件事發生在我們身邊中,那我會怎麼去解決,我會擁有像那位個案的兒子那樣努力堅持不懈的精神嗎,還是會有其他更好的辦法。
計畫趕不上變化這形容我們現在的長照政策適合不過了,每天都有人慢慢地變老,但政策卻要不斷的修改,經過漫長的時間等待,卻還是會有做不足的地方,加上年長者們因為自尊的問題,就算有符合長照標準的也不敢主動去爭取,但更多的是許多需要長照政策的人因為條件不符合無法申請,這種種原因讓想幫忙的專業人士也無從下手,這些問題與責任不僅僅是政府將來需要去改善與解決,也是我們身為公民以及未來的護理人員需要去關心的。
|
傳信人 14628 2020-09-06 09:11:55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護三甲
學號 1075101021 姓名 陳樂容
書名 傳信人 作者 馬格斯•朱薩克
出版社 木馬文化出版 出版年月 2008年2月
索書號 B 887.157 8955 ISBN 978986697364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1.
不管你信不信,我對你是愛之深,恨之切。
2.
人有時是美麗的。不在於他們的外表。也不在於他們的言語。而在於他們的內心。
3.
只有在如今這個病態的社會裡,才會有人因為讀太多書而被迫害。
4.
我今年二十歲。你看,我一件想做的事都沒有。
5.
我要追逐太陽,而不是等待它的到來。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這個故事述說了讓我很佩服的事就是,就算再平凡不過的人,卻可以憑藉著單純的信念,成就了大多數人都沒能做到的事情。就像書裡面寫的,主角讓別人感受到的信息便是:「如果像你這樣的人能奮起,完成你為那些人所做的一切,那麼或許每個人都能辦得到,或許每個人都可以活得更好。 」故事裡的艾德,是個高中畢業後直接就業的計程車司機。在某次碰巧阻止一件銀行搶案之後,他收到了一張撲克牌,從此他的身分變成小鎮的無名英雄—默默行善的「傳信人」,為自己的人生找到了意義。後來他陸陸續續收到了的幾張不同花色的A撲克牌上面都會記載著三個地址和時間,代表著需要被援助的人。舉例來說第一位是等男朋從軍未歸超過 60 年的老奶奶,艾德的陪伴、念故事給
她聽,讓她在晚年享受到遲來的幸福;然後還有一位是缺乏自信、熱愛赤腳跑步卻從未拿過冠軍的、少女,艾德使她瞭解到要為自己而跑、認真的女孩最美麗。然後第一張撲克牌的最後一個要幫忙的差事是在屢次在酒後強暴妻子的丈夫,艾德協助那個妻子和妻子和女兒從此脫離家暴的陰影。
然後我最喜歡的片段就是讀到每次達成任務時,被幫助的人們對於艾德衷心的感激之情,還有艾德對於行善最樂的滿足。都讓我覺得很窩心,看到眼眶都濕了。因為事實上別人的一句謝謝、一滴眼淚、或者是一個感動的神情,就可以讓別人覺得自己活得像個天使。所以我覺得這本書其實要表達的是,可能因為你的一個小小的幫忙就可以改變無數人的現況或者是一生。
|
2020暑假作業 14280 2020-09-06 02:49:13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個案報告心得學習
科別:護理科 班級:五護三庚
學號:1065101319 姓名:王怡婷
作者姓名:邱姿蓉﹔王玉女
西 元 出 版 年:2018年12月 文章標題:一位急性心肌梗塞接受冠狀動脈繞道手術病患之加護護理經驗
期刊名稱I:長庚護理 卷(期):29卷1期
起訖頁數:120-129
作者姓名:謝瑞雪﹔王韵宜
西元出版年:2018年12月 文章標題:運用羅氏適應理論於一位格林-巴瑞症候群併呼吸訓衰竭患者之加護經驗
期刊名稱II:長庚護理 卷(期):29卷4期
起訖頁數:623-632
【自訂一主題】:急性心肌梗塞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 500 字)】:讀完後我這一篇文章後讓我深思很久,因為之前就對這種很有興趣,冠狀繞道手術第一次聽是在專一,再次聽到是專三了,會那麼想找這一方面,是因為心肌梗塞是近幾年最常發生的疾病,不管是老年或中年人,這位患者是一位64歲的患者,經歷過1次心肌梗塞,這次再次心肌梗塞於是做冠狀繞道手術,由於個案還有高血壓,所以照護方面非常小心,例如在照護期間因為手術的關係傷口會痛,所以拒絕翻身,於是教導個案如何減緩疼痛,像是束腹帶或者小枕頭,在這一篇文章中我學到很多如何照護的方式,以及如何解決病人的問題,像是個案非常害怕自己的死亡,像是可以找家屬及病人鼓勵他說他最害怕的是甚麼,還有請心臟外科的醫師以及麻醉醫師解釋個案不懂的問題等等方式減輕他的焦慮,這些都是我可以學習的方法,也更了解冠狀繞道手術個案的可能會發生的一些反應,以及如何應對這些反應的發生,並且做出解決的方法,也讓我對心臟外科更加感興趣,也覺得現在的科技以及醫療的越來越好,還有一個值得提的是,在當中手術後,由於因為要插呼吸管,於是使用手寫的方式讓病患傳達他的想法,利用非語言的方式我覺得很厲害,這是需要極大的耐心才可達到,並且平安的度過危險期,而我在當中也學習到如何與病患溝通,達到最佳的溝通方式,並不是一定要用口語,而是隨病患的狀況而定,並且協助他們,冠狀繞道術是目前提升存活率最好的一個手術,但風險也是有的,這篇講到很多手術可能會發生的像心輸出量突然減少等等都會造成病人的危機,一定注意在注意才行,看完這一篇學習了很多不一樣的知識,收穫到很多東西。
What 文章內容摘要 這一篇文章是一位急性心肌梗塞,那時候放置了主動脈內氣球幫浦,這次為第二次,於是接受了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個案本身有抽菸的習慣,經由這次第二次發生於是決心戒掉菸,在手術前個案因為發生過兩次的昏迷害怕同樣事情再發生,所以在紙上寫著鬼門關並且揮手以示不要接受手術,經過心臟外科與麻醉醫師的說明接受了這個手術,手術後期間發生了心輸出量減少以急性疼痛並且焦慮,於是調整了氧氣濃度和呼吸氣的設定,在翻身時個案表示不翻身,傷口疼痛達到8分,於是使用了束腹帶,和小枕頭等等,減輕疼痛,手術後因插著呼吸管所以使用非語言方式進行溝通來達到與病人溝通,出院後表示會好好珍惜生命。
So What 學習要點 如何幫助病人減輕疼痛感,像是束腹帶或者是小枕頭以及自控式止痛等,由於病人手術後使用呼吸器,無法用語言溝通,所以使用非語言溝通的方式利用紙與筆來讓病人表達自己的想法來到溝通,這也是一個很好的方式,手術前個案有焦慮的反應,我們可以鼓勵病患說出內心的,以及請心臟外科的醫師和麻醉醫師針對病患的不理解或者是擔憂的問題再次說明清楚,像這種類似的情況我們也可以學習並且加以利用。
Now What 反省、思考,與檢視自我) 經由這一篇的文獻,如何面對不一樣病患所使用的治療方式,來呈現我們的照護方式,達到最佳的治療,也可以利用一些道具來幫忙,在這篇也學習到如何照護急性心肌梗塞的個案,而做完冠狀動脈繞道手術的一些護理處置,這都是課本看不到的一些經驗,以及一些方法,而我們可以利用這一篇的的文獻達到學習知識,還可以學習如何評估這一類病患的方式並且可以利用這些方法及到未來的護理。
【自訂一主題】:格林-巴瑞症候群併呼吸訓衰竭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 500 字)】:這一篇是在講一個受刑人得了格林-巴瑞症候群,這個疾病非常少見,目前在台灣滿少見,危險因子通常為感染(上呼吸道感染等)、男性等等,這位是一位46歲的男性,在服刑中有呼吸道感染的問題,但因管理所輕忽以至於染上格林-巴瑞症候群,等到發現時已經很嚴重了,我覺得雖然是受刑人,但卻沒清楚檢查就這拖到這麼嚴重了,而這個病是會造成對稱性神經肌肉癱瘓的多發性神經根病變,很難發現,這個病在國外算多,還蠻特別的一個疾病,沒碰觸過,也沒聽過,所以就更好奇想要了解這個疾病發生的原因,感覺還恐怖的,因為他是要等到滿後期的時候才會發覺,在這篇文獻中其實還滿令人難過的,這位個案家人有父母還有位弟弟,而當案住院時才來到醫院探望,可是與父母互動卻是生疏的,而家人沒來時,他會一直看向門外,希望有家人來探望他,所以老實說有點心理酸酸的,個案也有說到其實一到監獄時就後悔了,所以下定了決心要重新做人,也許有些人看到受刑人到醫院會覺得做壞事就該死,但換過來想,其實他也得到他的報應了,雖然如果真有一天發生了,我不知道自己是否可以保持自己的專業態度幫他護理,但我覺得都是人,我們職責就是照護好病人,不該因為他是不同的人就不理他,我覺得這篇文獻的作者就有做到基本的照護,還很關心這位病人,這是我該學習,而這篇也有多學習的重點,我覺得收穫到很多不知識,通過這篇文章更了解這個疾病所帶來一些問題是甚麼,對未來不管是到哪都很有幫助。
What 文章內容摘要 這篇文獻為一位46歲男性,是一位正在服刑的個案,有家人,為父母及一位弟弟,這一位個案在服刑時,因為輕忽上呼吸道感染,而嚴重到變肺炎,於是入院接受放置氣管內管治療,改善後就移除,但卻輕忽呼吸耐受力以及無法有效咳嗽,導致反覆插管,加上國內很少見,於是拖到了很嚴重才發現,格林-巴瑞症候群這個疾病病程很快為對稱性神經肌肉癱瘓的多發性神經根病變常被認為是自體免疫系統的疾病,必要表徵為肢體漸進式無力及反射消失,父母在個案住院時有來探病,為2-3天一次,但與父母互動是生疏的,當父母沒來探望時,個案會一直看著門外,期望有家人來探望,做的治療有血漿置換術,個案在做這個治療時會緊閉雙眼,詢問是否好了,後續因疾病惡化四肢逐漸無力,之後做了全關節運動,恢復到3分,個案曾表示無法咳痰,於是做了呼吸訓練一開始會撇開視線及皺眉等,後來漸漸地配合而這之後因為這篇的護理師的單位關係,所以並沒有照護到個案出院,也因個案為受刑人的關係無法電話追蹤。
So What 學習要點 如何照護格林-巴瑞症候群的護理重點,例如會有四肢無力等等,還有就是這個疾病發生的非常快速,所以要特別注意呼吸的問題,還有就是本篇文獻的護理師非常盡責,觀察的非常細微,這是我可以學習到的,也非常關心病患,當中還有做血漿置換術的治療,而當中病人的反應,以及處置也是我們可以學習的,個案住院時父母有來探望但是非常生疏,而當家人沒來看時會一直看像外面期望家人來探望,於是在做全關節運動時,教導家屬協助,鼓勵家屬多多來探視,這都是小的點,但卻大大改變個案,並且開始表達自己的內心,我覺得這都是很好的學習,也在這學習到滿滿的知識。
Now What 反省、思考,與檢視自我) 我從這篇文獻中學習到相當多不一樣的護理知識,以及在課本上沒說的疾病,經過這篇文獻,理解到格林-巴瑞症候群病人的一些反應及一些狀況,也學習如何幫病人讓他可以打開自己的內心,也許不一定會遇到這個疾病,但裡面的照護是我們可以學習的東西並且帶到之後的護理工作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