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內容 |
心得作業 (108二下) 14777 2020-09-03 22:53:31
書名:照亮憂鬱黑洞的一束光
What文章內容摘要: 這本書在講作者在18歲時,吞下人生的第一顆抗憂鬱劑。作者
吃了這抗憂鬱藥有一段時間去,看了醫生同樣的藥作者也就吃,沒有什麼疑問,變得
好像沒有那麼憂鬱了,但藥物會帶來副作用,作者胖很多、汗也流很多。但過了幾個月
作者還是會感到悲傷,只好求助醫生,決定調高劑量。作者整個20歲2開頭就靠藥物
這樣過去了。又過了一段時間,又開始悲傷了,醫生開了比之前的藥劑量更高,作者
一次比一次胖。服藥了幾年後,治療師說: 我看你還是憂鬱呀 又繼續說: 你常常都是
憂鬱的,跟你服藥前的描述沒有差太多。到了30歲出頭,作者突然了解,吃再怎麼高
的劑量,抗憂鬱藥物都壓不住自己的悲傷,作者想了解為何服用抗憂鬱藥物還是會憂鬱
還有怎麼會多出這麼多明顯感覺憂鬱嚴重焦慮的人。
So what學習要點: 在這本書學到,憂鬱藥物就像毒品一樣,藥物很像會阻斷你許多的
情緒。阻斷了不代表不見,反而是在累積更大量負面情緒之後反噬。
當你壓抑了該有的情緒,但事件持續困擾你,那麼不吃藥的那天會如何?可能就會像
火山一樣一次爆發出來。作者拜訪了許多科學家,也查閱了大量的研究
他發現,許多藥物不但沒有療效,甚至還有許多副作用,反映出人們就算知道可能吃
這個藥沒有效果,但還是矇著眼試著相信,可能也覺得不相信,好像就沒救了。
許多人認為憂鬱和焦慮是大腦的問題,卻沒有想到是生活出了問題。在書中也有說到
,最容易產生憂鬱和焦慮的三大要點:重大變故、長期壓力、不安全感。
看完這本書,讓我知道面對憂鬱症患者時,可以知道怎麼跟他們溝通,或是給予適當
的關心。
Now what 反省、思考,與檢視自我: 在這本書有作者和醫生跟病人的溝通,例如:
解釋用藥、用藥情況,書裡有個醫生沒有利用溝通或聊天中,去詢問病人的用藥情
況,只問說那要不要幫你調高抗憂鬱劑的量。則書中另一個醫生對作者說:在我看來其
實你還是憂鬱的,跟服藥前沒有什麼改善。這兩個醫生比較來看,第二個溝通是比較
良好的,因為他有把問題提出來,第一個醫生的溝通就沒有比較好。
我要學習的是 怎麼跟病人有良好的溝通,跟家屬的答覆及交流的好不好 ,這很重要
。
心得:這本書讓我更了解遇到憂鬱症會得的原因,跟怎麼去溝通。我覺得照顧病人
不是做做技術、給藥,這樣冷冷的,幾句早安打招呼、關心,有些病人會感受到被
關心照顧的感覺,雖然可能會有少數的病人不會理你,也沒關係啊,自己也會不吃虧
。病人也是需要被關心的,即使護理人員在忙,在做技術的過程中,其實就可以去利
用聊天的方式知道病人的狀況,也建立了良好溝通的橋樑。
|
101學年度暑假讀書心得 15176 2020-09-03 22:51:58
參、暑假讀書心得格式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 別 護理科 班 級 護二乙
學 號 1085101069 姓 名 李鈳翰
【撰寫心得書名】:
健康速配—物理治療有絕招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500字)】:
從本書中看到了許多瓊鈺老師在職場場面臨到的事件,在這麼多的小故事中,有一則故事令我印象
深刻,在故事中有一個老年癡呆的病患 原本並不是卓瓊鈺老師的病患,但在後來因為從自家公寓跌
倒,接受了人工關節置換而轉為卓瓊鈺的病患,以往在醫院遇到那位病患,時常會跑到卓瓊鈺老師面前說:
「I love you.」然後再卓瓊鈺老師的臉上啄兩晃,但因為剛換上人工關節,所以病患的活動會有所限制,就無
法像以往一樣到處走動,因此病患常常會不配合治療,像是卓瓊鈺老師常常對病患強調說:「絕對不可以在
治療階段蹺二郎腿,也絕對不可以彎下腰去取物」,但病患卻完全沒有聽進去,且每當冰換要被架進物理治療室做
復健時,總是千萬個不願意,不斷的重複著:「我不知道你們要對我做甚麼?」,偶爾心情好的時候則會和卓瓊
鈺老師憶起數著一.二.三.四,但在大部分時間裡配合度幾乎為零, 卓瓊鈺老師只好讓全醫院的團隊都參予此計
畫,因為亦有疏失所有的努力就會化為泡沫,得重來,好幾次在治療時病患甚至說:「我要殺了妳」,也讓卓
瓊鈺老師受到不少驚嚇,好到最後病患的腳終於痊癒了,又開始對卓瓊鈺老師說親愛的。
從這一篇小故事中我發現在幫病患治療時總會遇到許多的困難,但當你度過這個困難後將會從中得到成
就感。
What文章內容摘要 :
內容主要表示卓瓊鈺老師在美國及台灣的臨床工作站點的點點滴滴
So What學習要點
從卓瓊鈺的臨床紀錄故事中去更加遼解未來的生涯規範.使生崖的意義有所啟示
Now What反省、思考,與檢視自我)
在這本書中有許多的小故事都是卓瓊鈺老師在職場上發生過的,篇也沒有非常多的字,的確可以讓我
從中提早對於職場有更多的認知,增加對於病患的耐心等。
|
108學年度暑假讀書心得 15124 2020-09-03 22:46:02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 別 護理科
班 級 護二甲
學 號 1085101017
姓 名 林雅蘭
書 名 I 皮膚的話
作 者 孫啟璟
出 版 社 吳氏總經銷
出 版 年 月 2005年
索 書 號 B415.78333
I S B N 9576343365
【撰寫心得書名】:皮膚的話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 500 字)】:讀了這本書之後,又收穫了更多關於皮膚的醫學知識。作者及很多皮膚科的醫師很詳細地總結人體皮膚的各類事項,從剛開始的認識皮膚到毛髮以及及汗腺,再到認識皮膚癢,常見的皮膚病,到最後的保養與美容。這些都讓我重新認識了一遍人體皮膚的奧妙。在日常生活中,皮膚勤懇地負責保護身體免受周遭各方面因素的干擾,但也需要我們自己的悉心照顧。先從皮膚癢來說,以癢為名的皮膚病比如:夏季皮癢症,冬季皮癢症,結節性癢疹。這些症狀最忌諱的就是用手抓,書中也寫到:抓不好病,卻能抓成病。但癢又不許抓,怎麼辦?書中也有舉了例子:最常見的藥敷,以及可以輕輕拍打癢處,但保持鎮定的心態也是蠻重要的。
皮膚在季節上的兩極化,無非就是一個叫夏天一個叫冬天,皮膚很多變,很多皮膚病也都竄出來。夏天最難纏的疿子,在台灣這亞熱帶生活的人,幾乎都跟「疿子」打過交道。在炎熱的環境長久出汗,長出小小的晶瑩水泡,有時候會一片潮紅,上面密密麻麻的小粒子,還伴著難受的刺痛感。一般人都習慣叫「疿子」,綜合來說應該稱為「汗疹」。冬天最難纏的疥瘡,由疥蟲所導致,它是很小的蟲子肉眼不可見,常“築巢”在貼身衣物、棉被、毛毯等處。凡是被它纏上,全身會變得奇癢無比,尤其是是冬天躲在暖和和的被子裡,疥蟲就悄咪咪的鑽出來。想祛除它的方法就是多曬被子,貼身衣服沾染上用50度的開水燙五分鐘就足以殺死疥蟲。
青春期最煩惱的就是會長青春痘,引起青春痘的最大兩病灶分別是一種叫「面皰」,通俗來說就是黑頭和白頭;另外一種叫作「痤瘡」。形成青春痘有八大原因1.遺傳2.皮脂腺3.內分泌4.細菌5.飲食6.氣候7.情緒8.敷面物。雖然這些都是日常生活會碰到的元兇,但預防方法也很簡單:1.注意飲食,要信守「甜,油,辣少吃」。但凡事也總有例外,有些人吃巧克力,可可,咖啡,奶油冰淇淋都會引起痘痘的生長。2.面部保養,注意面部清潔,以防黑頭找上門來和一些化妝品的危害。長出來的痘痘和黑頭仿佛有魔力般吸引著你去擠它,但也就是一時爽快,後果會導致膿散開,使病灶散開然後再留下疤痕。3.要是發炎的太嚴重要按時就醫,以藥物治療,阻止細菌繁殖,保護皮膚。
最後的保養和美容,人類的皮膚隨著年齡逐漸老化長皺紋、變乾、變薄、萎縮。保養品毅然很重要,但隨著時代的變遷,保養品和化妝品越來越多元化,尋找適合自己的保養品越來越難,不適合自己的容易引起皮膚過敏、發炎。化妝品對皮膚印象最基本的有四點:溫度、酸鹼度、鹼中和能力及發汗四項。除了化妝品外還要日常防曬,除了防止皮膚變黑,長時間在太陽下暴曬,會導致皮膚曬傷,嚴重還會中暑。皮膚是人體抗爭環境壞因素的重大功臣,現今的年代都是工業化,不止是影響皮膚,對我們整個人體都有著重大的影響,所以我們要多學護膚知識預防皮膚病發生。
What 文章內容摘要
解析人類皮膚知識,生活中常見的皮膚病總結,以及日常保養。
So What 學習要點
了解更多皮膚知識以及皮膚病和預防方法。
Now What 反省、思考,與檢視自我)
應該多了解關於皮膚的知識,在日常生活中能運用這些知識,好好保護自己的皮膚及預防皮膚病。
|
108學年度暑假讀書心得-護二戊楊玉慧 15344 2020-09-03 22:30:09
[撰寫心得書名]: 當醫生變成病人
------------------------------------------------------------------------------------------------------------------------
[心得感想]
這是一位醫生的真實故事,故事裡的醫生面臨兩難的處境:如果把症狀說出來,就必須接受很多檢查:如果不說,雖然沒有檢查要做,卻可能耽誤診斷的時機。很不幸,這位醫生並不是普通病人,他知道大多數檢查都是不必要的浪費 ,醫生喜歡幫病人做檢查,因為會使醫療看起來好像很科學的樣子。
閱讀完這本書,讓我想起最近我去看眼睛時的情況,有了深刻的體會,剛起初我覺得只是癢癢的,並不會影響視力,之後我覺得實在太不舒服了,甚至開始紅腫發炎,才決定去看耳鼻喉科,診斷出過敏所造成的症狀,卻也因為我不按照醫生指示用藥,再加上延誤就醫,變得比較嚴重, 之後就去眼科就醫,醫生診斷出是因為配戴隱形眼鏡所造成的,還有因為瀏海變長刺到眼睛,這時的我如同書中的醫生一樣,害怕無法痊癒,所以按照醫生指示,後來眼睛慢慢改善,不會紅腫跟發癢了。
印象中,朋友的阿嬤,因為醫生誤診,離開人世,朋友說道,原本阿嬤只是因為呼吸不順暢,去了高雄的醫院,情況並沒有好轉但也沒有惡化,醫生建議轉診至台北的醫療治療,但...原本以為會好轉的,卻因為一連串的檢查,檢查出來,都是因為老了所有的狀況,於是,開了刀,吃了藥,在這段期間,醫生也並沒有特別的關心,只是一直的告訴家屬,因為年齡的關係,導致有許多的病痛,需要去逐一治療,當然,完全不懂的家屬,也就照著醫生的囑咐做了,卻換來阿嬤的離去。
這本書提醒我們醫療體系的缺失,跟護理人員需要進步的空間,我跟朋友的故事都希望醫療人員是盡最大的努力,就算是一個小小的病情,以後我也要發揮所學的技術,以及遵從醫護倫理的教誨。
|
106級個案報告心得學習單 14020 2020-09-03 22:29:25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個案報告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四年乙班
學號 1065101070 姓名 謝彤
作者姓名 謝梨鈴(Li-Ling Shieh) ; 陳素里(Su-Li Chen)
西元出版年 2010年 文章標題 一位服藥自殺青少年個案
之急診護理經驗
期刊名稱I Leadership Nursing 卷(期) 11卷2期
起訖頁數 P76 - 87
作者姓名 謝易耘(Yi-Yun Hsieh) ; 林文綾(Wen-Ling Lin) ; 曾蕙美(Hui-Mei Tseng)
西元出版年 2020年 文章標題 照顧一位青少年網路遊戲成癮合併自殺的護理經驗
期刊名稱II 澄清醫護管理雜誌 卷(期) 16卷2期
起訖頁數 P64 - 73
【自訂一主題】:青少年自殺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500字)】:
從護理評估可以去了解個案是位正值青少年階段的男性,因為個案本身不會去釋放自己的壓力加上同儕的言語條促導致服藥自殺這不可挽回的結果,送醫後能見少年的錯愕及悔恨,而實行措施前個案的心理狀態呈現焦慮以及想死的意念。護理過程可以知道個案從一開始的焦慮到已經不需服用Depakene,一路得過程可以說是相當的不容易。
1.【What 文章內容摘要】:
本文描述一位17歲青少年因無法承受家庭、課業及同儕間壓力而服34顆Depakene自殺之急診護理經驗。2009年5月1、2日於急診護理期間以直接護理、觀察及會談方式收集資料,並以生理、心理、社會及靈性四方面進行評估,確立個案護理問題爲潛在危險性中毒、焦慮及個人因應能力失調。透過大量輸液促進體內藥物排除,緊急進行血液透析,改善藥物中毒問題;清楚說明治療及處置目的、過程,減輕焦慮;病況穩定後運用傾聽、同理心技巧,引導及鼓勵個案說出自殺原因、想法與感受,並轉介心理諮詢、精神、社政專家等,使個案未因此次服藥過量造成身體傷害,更在個案自己、家層與醫療團隊共同努力下,主動表示願意重新面對狂言獲救後的人生。透過本個案照護經驗分享,期盼急診護理人員照護自殺病患時,除了緊急救護及處理生理問題外,更能兼具潛在心理、社會問題之協助,讓急診護理更具整體更臻完善。
【So What 學習要點】:
學習如何紓解自我的壓力和如何面對壓力以及其措施。
【Now What 反省、思考,與檢視自我】:
可能在成長的過程中每個人都會面臨壓力,可能是因為同儕.家人或課業,於是紓解壓力變成了現代人須具備的一項能力,可能是和朋友出去遊玩,可能是自己畫畫紓解,可能是和心理諮詢師聊天,有一個抒發口才不會在承受最大壓力又無法解決時選擇自我殘害了之。
2.【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500字)】:
科技能帶來方便也能讓人們成癮。個案因為無法用正當宣洩壓力的方式去面對壓力問題所以導致了他有些推卸責任及合理化自己的行為,實施完護理措施已可見個案能用正向的觀念去看待事物,而在面對壓力時也能用去游泳、聽音樂、 玩積木來釋放自己的情緒,可以說青少年網路成癮是很重要的議題。
【What 文章內容摘要】:
本文描述一位13歲青少年因偏差認知、人際互動障礙且沉迷手機遊戲後,家屬又缺乏照護技巧,導致個案日夜顛倒、輟學且合併自殺及暴力衝動行為之護理經驗。照護期間自2018年6月26日至2018年7月21日,藉由參與照護、實際觀察、病歷查閱、治療性會談及精神科五大層面評估,以傾聽、同理及友善接納的態度,主動與個案建立治療性人際關係,確立護理問題:一、潛在危險性暴力行為:自我傷害及傷害物品;二、無效性因應能力;三、社交互動障礙;四、照顧者知識不足;五、睡眠型態紊亂。運用教導因應法如:畫圖、撕紙等,轉移注意力並改善衝動行為;以行為修正法(Behavioral Modification)增強自我管理及控制技巧,引導家屬與個案共同製作「戰勝網路成癮小手冊」;以認知行為治療(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矯正偏差認知;以減少傷害療法(Harm Reduction Therapy, HRT)強化興趣增強信心,增加合宜的人際互動技巧,安排家族會議協助家屬共同介入,增強家屬照護技巧,進而改善個案面對壓力之因應方式,並促進正向親子關係。希望藉由此次的分享照護經驗,提供日後護理人員照護類似個案之參考。
【So What 學習要點】:
學習如何解決壓力和預防手機成癮,多加關注青少年的網路用量和與人有更多的互動。
【Now What 反省、思考,與檢視自我】:
在學校裡,有時候同儕的舉動可能會造成人的不適,導致不想上學或是因為網路成癮所以不想和家人溝通…每個人都可能因為壓力而受到刺激,我們要學的就是如何去面對它和幫助別人走出重重的困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