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 |
個案報告閱讀心得 14005 2020-09-02 21:44:55
作者姓名:王怡婷 黃麗娟 蔡新中 陳明澤
西元出版年:2013年
文章標題:負壓傷口治療模式成功改善複雜糖辰病足潰虜個案報告
期刊名稱II:醫學與健康期刊
卷(期):第2卷第2期
起訖頁數:89~93
【自訂一主題】:糖尿病足潰瘍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糖尿病人如果受傷了,受傷後的傷口是一個有挑戰性的照護,而且也是一條辛苦的過程,因為糖尿病會使血管變得比正常人的還要脆弱,加上傷口如果沒有好的血液供應氧氣養分一個不注意照顧不好傷口的就會演變的越來越大嚴重的甚至會截肢或是喪生生命,這篇個案報告中提到運用負壓傷口來處理糖尿病足潰瘍合併隧道式穿足傷口,因為此治療可以減少傷口的滲液和細菌量以避免傷口更加惡化,方式就是運用特殊的敷料放在傷口上和真空吸引的機器,將傷口上的滲液吸到滲液罐裡,裡面也有提到運用負壓傷口治療的好處有很多:增加傷口的肉芽組織生長、幫助傷口癒合、增加局部血流、維持傷口的濕潤度、精確測量傷口的滲液、減少細菌在傷口上的量,以降低惡化的可能,這位66歲的老先生在接受此項治療後2個月傷口從原本的10x6x0.6cm3到6x5x0.2cm3可以看到有很明顯的改善,表示負壓治療可以用在傷口恢復不良的病人身上
What 文章內容摘要:一位66歲的老先生複雜糖尿病足潰瘍合併隧道式穿足傷口,清創手術後用負壓傷口治療後有良好的改善
So What學習要點:糖尿病足傷口最主要是要傷口照護內文有負壓治療的效果和方式
Now What反省思考與自我省思:如果之後有照顧到糖尿病病人的話要記得跟他們衛教時常檢查自己的腳包含腳底,多多注意安全不要跌倒或是受傷
|
1082暑假閱讀心得 14615 2020-09-02 21:43:14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 別 護理科 班 級 護三甲
學 號 1075101008 姓 名 游佳謹
書 名 20幾歲,就定位 作 者 水淼
出版社 好的文化 出版年月 2010年07月09日
索書號 B 177.2 1212 ISBN 9789866373756
【撰寫心得書名】: 20幾歲,就定位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 500 字)】:
看完這本書感觸很大,裡面有一篇篇的小故事在告訴我們人生的觀點,知道說如何正確的去規劃自己的未來,且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一個人能飛多高,並非由其他因素決定,而是由心態所致。假如你對自己目前的環境不滿意,想力求改變,則首先應該改變你自己」。書中有個例子,兩個男生同時進同一家飯店上班,一號男生被派去餐廳收拾客人用過的碗盤,二號男生則是被派去洗手間當遞手巾的人員,一剛開始兩個人都無法適應,但過了一陣子二號男很想快換工作所以很認真的做,不只遞手巾還扶老弱婦孺,洗手間髒了清潔工還沒來打掃時,它會指東去打掃乾淨;而一號男則一直不停的抱怨東抱怨西的,工作中也常出錯,就被公司給解僱了。其實他們的工作都很簡單,要考驗的就是耐心和態度,態度對了自然就會有人發現你是一位可塑之材。這個例子就讓我想到,在實習的時候雖然不會像書中的一號男一樣抱怨東抱怨西但不會主動,像是護理站有電話時,不會在第一時間去接,會過一會兒沒人接時才想說要不要接,通常最後都是被學姊們接去。技術方面也是,要等老師有問到或是學姐問我們才有做,不會主動的找技術做,實習的過程中都很被動,還有找個案聊天,有一部分可能都是為了完成功課而去找他。現在想一想好像真的自己的心態沒有很好,不會主動去學習,跟個案溝通也很有問題,容易自己終結話題不會繼續的問下去,對於這次自己實習過程不是很滿意。
What 文章內容摘要:
1.年輕就是最好的資本。趁著自己還年輕,早點獨立吧!即使遭受了挫折即使失敗,也有年輕作後盾,沒什麼好怕的!。
2.主見,其實是一種相信自己能力和自己選擇的自信心理。一個人連自己都不相信時候,很容易被別人的任何一句話打倒,害怕做出錯誤的判斷和決定,所以讓別人去決定。
So What 學習要點:
如何為自己的未來做好完全的準備?
這本書在告訴我們可以如何為出社會做準備,現在已經知道自己未來要走的方向要當護理師,要好好讀書考到護理師證照,在醫院實習要好好學,主動地去學習,了解護理這份工作。
Now What 反省、思考,與檢視自我):
透過這本書讓我想到實習時的學習方式不好,過於被動不會主動去幫忙或是找技術做,為什麼會這樣呢,跟自己的心態有關吧,不會想去學習要等著人家。這樣的學習情況很不好,要去改善不然高護會死得很慘吧,調整好自己的心態,要積極的去學習,高護實習前可以改變自己的學習心態。
|
108暑假作業-讀書心得 15212 2020-09-02 17:34:29
護二乙 1085101105 黃鈺軒
書名:阿爾茲海默氏症
心得感想:阿茲海默症,也就是一般人所說的老年癡呆症,在無形之中,奪去了很多患者的過去和未來,使人有著滿佈歲月的容貌,卻空白的心靈,無論是得病之前的事情,或是發病後的發展,都沒有記憶,一點一滴卻毫無遺漏的抽離人世。
對阿茲海默症患者的親屬來說,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離死別,而是我在你面前,你卻不再認得我。有什麼事情能比被自己最重要的人在心中被抹去,甚至忘記不再記得來的更痛苦?逐漸失去重要記憶跟生活能力,是阿茲海默症病人最大的壓力,每一件事情都沒辦法記得那麼清楚,連去哪?做什麼事情?也都需要家人的幫助,即使跟他們講過的話也只是短暫的記憶,而記憶也會因為病的關係而慢慢的衰退,所以就得適時的提醒他,有時候患者也會突然自己走出門外要找人,但又不記得要找的那個人到底是誰,只能一直在路上瞎找,而路人上去詢問也不知道自己是誰在哪,甚至有可能連要找人這件事也會忘得一乾二淨,找不到回家的路,只能讓家人來找他們。
而有時候他們也不想給家人帶來壓力和麻煩又不想要無助的想不起來任何事,只能靠自己的意志力來努力讓自己好起來,有心就有可能可以復原,即使機率不大,但為了可以好起來辛苦一陣子也是可以的,只要想著不會麻煩家人,就有了動力也會好起來的。
文章內容摘要:1,陪伴:我們需要同理心要感受他的生活經驗,並向他表達關懷的心,盡力做到
2.異常的行為舉止:因該觀察患者的舉動,已幫助我好好的認識他,例如:患者在房子裡不停走動,觀察他走路的路線,當他不斷走動時,是不是很焦慮,試著去描述他的行為。
學習要點:能更清除知道該怎麼照顧患者,該怎麼幫他們,多陪陪患者,讓他們在良好的氣氛下過日子,讓他們有信心,持之以恆的做下去
反省,思考,自我檢視:因為這種病,有的人會因為他們什麼都不記得,然後覺得照顧他們很麻煩,而送到養老院或者其他地方,不照顧也不過問過的怎麼樣,其實會有這種病也不是自己自願的,沒人希望會得到這種病,也沒人希望這種事情發生。
|
個案報告心得 13964 2020-09-02 17:14:00
一位周邊動脈阻塞個案面臨截肢焦慮的護理經驗
這位病人的年齡已經83歲,所以相對地有些知識也會比較落後,這次他發現有周邊動脈阻塞的原因是有一次忘記穿襪子,而產生腳破皮,但她以為沒怎樣只是破皮,所以沒理會,直到腳趾外觀呈黑痂狀,他才覺得很嚴重,趕快就醫,才發現他下肢血管狹窄阻塞嚴重有周邊動脈阻塞的問題,然後也盡快做心導管手術恢復血流,但因為病人有多種的慢性病,所以在傷口的癒合方面相對地比較慢,醫生說如果還是血流不足就很有可能要截肢,病人聽到之後非常的擔憂,認為截肢後他要如何生活,走路有困難,就連外觀沒有腳趾會不會很奇怪,這些種種的原因讓他變得更加的焦慮,希望他的腳可以快點好,然後不要截肢因為截肢會讓他在生活上有很多的阻礙,而且也沒人可以照顧他,也怕會麻煩到他的小孩,看完這篇文章最大的心得是這位病人的知識缺乏才會導致這些問題,因為病人年紀也很大,要得到相關知識也比較難,而且現在很多老人家都認為一點點小傷或小病不用花錢看醫生,都自己買現成藥或者抹奇怪的藥膏,認為這樣就會好了,等到很嚴重才願意去醫院就診,這些都是他們缺乏正確的健康觀念,所以有時候我們可以利用社區的教室幫這些老人家上課,教導他們正確觀念,或者他們就醫時幫他們衛教,要定期回診、按時吃藥,這樣才能幫助他們及時就醫、盡快康復。
照護一位青少年車禍創傷後身體心像紊亂之護理經驗
在台灣車禍意外是在十大死因中是排行前五的,很多都會造成死亡,甚至是很嚴重的傷害,這篇文章的病人就是因為和朋友出去玩然後不甚造成車禍,而造成右眼球破裂、右脛骨骨折、身上多處擦傷及頭部撕裂傷,而且嚴重的是右眼因為破裂所以要摘除,這個對於一個青少年來說是一個很難接受的事實,因為外觀是他們很在意的,他很擔心他以後只剩一隻眼睛是要怎麼生活、走路,然後走在路上別人會用什麼樣的眼光看他,而且術後一開始的他都不願意和別人交談,心情也很焦慮,讓他的爸媽也不知道要怎麼辦,但也多虧他的同學很常來探望他陪他聊天,才讓他漸漸地敞開心房,然後他在生活自理方面也都需要有人協助他,但後來經過輔具和復健也讓他漸漸可以一個人打理生活,在這種時候,朋友跟家人的角色就很重要,需要長期的陪伴和開導他和他聊天,陪他走出這段傷痛期,讓他面對這個事實,然後也陪他積極復健,習慣用一隻眼睛來做事情,恢復成和他原本是雙眼的生活一樣,雖然說只剩一隻眼睛,但只要個案願意再給自己一個機會,相信自己,一樣可以恢復得和原本一樣,然後如果家境可以也可以和他們介紹相關的團體和義眼,接下來就是看病人的意願,給予諮詢服務,讓他們恢復自信。
|
2020暑假作業 14251 2020-09-02 16:35:37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個案報告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庚班
學號 1065101290
姓名 劉佳函
作 者 姓 名 鄭雅婷、孫懷德、白玉玲
西 元 出 版 年 2018 年 12 月
文 章 標 題 照顧一位心肌梗塞個案之門診護理經驗
期 刊 名 稱 I 華醫學報
卷 ( 期 ) 第 49 期
起 訖 頁 數 78-92
作 者 姓 名 余定華、戴雪萍
西 元 出 版 年 2016 年 04 月
文 章 標 題 運用音樂聆聽於心肌梗塞病人成功脫離呼吸器之護理經驗
期刊名 稱 II 高雄護理雜誌
卷 ( 期 ) 第33卷(第1期)
起 訖 頁 數 72-82
【自訂一主題】: 心肌梗塞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 500 字)】:照顧一位心肌梗塞個案之門診護理經驗
選擇這篇文章是因為自己有家人因為心臟疾病而過世,所以想要了解有關心肌梗塞的照護,雖然已經來不及對已過世的那位有照顧有幫助,但看完筆者寫的這篇文章我至少能有些初步了解,知道個案擔心什麼有想了解哪些事或心理上的焦慮想法,去幫助更多有心肌梗塞情形的患者。
What 文章內容摘要:為一位有過初發心肌梗塞的個案至門診接受衛教指導增加自我照護能力。照護期間經過六次回診,透過觀察、訪談、病例查證及電話追蹤等方式收集資料,以高登十一項來評估確立個案的護理問題,有低效性健康維護能力、靜態生活型態與焦慮,對於這些護理問題提供心肌梗塞疾病相關照護概念,調整生活型態及控制危險因子;加強個案運動的知識及動機,教導執行心臟復健提高其活動功能,然後以關懷支持增強個案對疾病控制感,並緩解其焦慮。
So What 學習要點:依照這篇文章的結論看下來我們可以學習如何依個案的護理問題給予增加心肌梗塞的認知及監控危險因子,提供個案參加一些關懷協會例如:心臟病友會幫助個案與其他病友交流也能提升護理認知,在執行衛教措施時能解決低效性健康維護能力之護理問題;靜態生活型態之健康問題中,引導個案規律生活化運動及執行心臟復健,調整健康飲食型態,提升健康維護能力。透過電話追蹤,了解心臟復健進度,諮詢時給予提醒、鼓勵,促使個案恢復生理、心理、健康行為功能,提升整體生活品質;在協助個案面對焦慮,以傾聽、主動關懷以及多次電訪鼓勵個案及家屬共同參與,增加治療的信心與行動力。
Now What 反省、思考,與檢視自我): 透過這篇文章我們能知道病人的想法與他自己心理上的害怕及焦慮,然後我們就以這篇文章來去了解心肌梗塞的個案大概會有的一些情形,何況每個病個案情況都不一樣想法、性格也會有所不同,而我們的品估方式也會有不一樣的方式進行,所以透過這一篇我們只是初步的了解該如何去處理照護,然後我們能提供些什麼給個案做參考提升他們的護理認知幫助他們避免再復發的可能性。
文章出處:鄭雅婷;孫懷德;白玉玲(2018 年, 12 月 01 日)。照顧一位心肌梗塞個案之門診護理經驗。華醫學報,第 49 期。http://www.airitilibrary.com/Publication/alDetailedMesh?DocID=P20151116003-201812-201902110013-201902110013-78-92
【自訂一主題】: 另類療法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 500 字)】:運用音樂聆聽於心肌梗塞病人成功脫離呼吸器之護理經驗
選擇這篇文章是因看到文章標題的原因所以好奇是如何使用音樂讓心肌梗塞的病人脫離呼吸器,雖然知道音樂能令人放鬆心情減輕焦慮,但音樂療法是屬另類療法的一種很難想像能連接到呼吸器所以令我感到好奇。
What 文章內容摘要: 為一位心肌梗塞合併呼吸衰竭,於住院期間經歷多次呼吸器脫離失敗引發生、心理問題。在照護期間運用高登十ㄧ項作為評估,評估出病人有呼吸道清除功能失效、呼吸機戒斷反應功能失常、焦慮等健康問題。而針對這些問題提供了個別性護理,先是向病人說明呼吸訓練之進展及後續治療計畫,運用胸部復健運動及物理治療以增加呼吸肌耐受力、維持呼吸道通暢,其次引導病人表達其內心擔憂的事,連結家庭關懷及專業醫療團隊給予正向心理支持及鼓,以增強病人的信心,再藉由音樂聆聽減緩病人焦慮的情緒,幫助病人成功脫離呼吸器達到全人護理之目標。
So What 學習要點: 依文章我們能試著引導個案說出內心感受及想法來了解個案,建立個案的信心緩解個案的內心的焦慮,與家屬配合給予支持和關懷,依照個案的文化背景可讓家屬準備提供適當的音樂給個案聆聽使個案放鬆。因依結論的觀點來看近年來音樂已被許多研究及實證證實能使體內內生性嗎啡釋放,降低肌肉張力,使人心情愉悅並改善生理指標如:心跳、呼吸及血壓,屬非侵入性、不具傷害又無副作用且經濟方便,能廣泛被運用於許多領域,幫助病人減輕其焦慮不安感受;而文章中個案在住院期間有經歷過三次的拔管失敗,所以造成個案有生、心理健康問題,而筆者除了運用胸部復健運動、胸腔物理治療方式,提升病人呼吸肌耐受力及維持呼吸道通暢,協同醫療團隊及家屬不斷給予支持及鼓勵外,以聆聽音樂為輔令病人穩定情緒、減輕焦慮不安,幫助病人成功脫離呼吸器。
Now What 反省、思考,與檢視自我):因為每個個案的狀況和內心想法都有所不同,所以藉由這篇文章我稍微了解知道,其實我們可因應每個人的文化背景或需求去嘗試提供另類的療法在加上家屬的關懷和心靈上的支持來幫助病人放鬆心情增加信心達到有效的作用及目的。
文章出處: 余定華;戴雪萍(2016 年, 04 月 01 日)。運用音樂聆聽於心肌梗塞病人成功脫離呼吸器之護理經驗。高雄護理雜誌,第33卷(第1期)。http://www.airitilibrary.com/Publication/alDetailedMesh?DocID=16830903-201604-201604190020-201604190020-72-82
華藝線上圖書館
1.照顧一位心肌梗塞個案之門診護理經驗
2.運用音樂聆聽於心肌梗塞病人成功脫離呼吸器之護理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