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文章內容 |
1082暑假作業 14205 2020-08-28 16:12:38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個案報告心得學習單
科 別 護理科 班 級 護四己
學 號 1065101245 姓 名 陳映廷
作 者 姓 名 許雅玲;彭碧慧;賴芊孝
西 元 出 版 年 2016年 文 章 標 題 糖尿病、截肢
期 刊 名 稱 I 照護一位糖尿病血液透析病人面臨截肢之護理經驗 卷 ( 期 ) 15卷2期
起 訖 頁 數 P70-82
作 者 姓 名 黃琮融;王裕方;黃蕙棻;柯建新;賴尚志
西 元 出 版 年 2019年 文 章 標 題 糖尿病、截肢
期刊名 稱 II 台灣臨床常用青草藥治療糖尿病之文獻回顧 卷 ( 期 ) 22卷1期
起 訖 頁 數 P45-61
【自訂一主題】:照護一位糖尿病血液透析病人面臨截肢之護理經驗、台灣臨床常用青草藥治療糖尿
病之文獻回顧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 500 字)】:照護一位糖尿病血液透析病人面臨截肢之護理經驗的內容摘要是在描述
一位糖尿病在執行血液透析時因為足部傷口感染而需執行左腿膝下截肢之個案,因為恐懼截肢後會面臨身體功能
缺損而排斥膝下截肢的手術。這篇期刊讓我學習到了可以藉由會談、護理、觀察及傾聽技巧等方式去評估個案現
有的狀況,以及該如何協助個案減輕焦慮。因為糖尿病患者的周邊感覺神經病變,導致感覺功能喪失受傷然而自
己不知道受傷,當周邊動脈疾病已進展至末期階段,會逐漸產生肢體缺血,所以很容易感染壞死而需要截肢。膝
下截肢後照護主要目標在於保護組織避免遭受進一步損傷、預防感染、疼痛護理、促進癒合、恢復患部最佳功
能,預防合併症發生及身體心像改變。飲食則要提供高蛋白及碳水化合物、維他命C及B12等食物以促進傷口癒
合。殘肢照護方面,使用彈繃以八字形包紮殘肢,以利日後義肢裝置塑形,並教導患肢儘量保持內收及自然伸直
姿勢,不可以垂放太久,以防外展及畸形。約有 80-100% 病人在截肢手術後24小時出現幻肢痛,可以衛教病人
直視患肢、輕拍、按摩患部,告知病人此疼痛為正常現象。如果是我因為傷口壞死也需要截肢,我的生心理無法接受,原本完整的身體因為傷口壞死需要把某一個部分切掉。
台灣臨床常用青草藥治療糖尿病之文獻回顧的內容摘要是在描述糖尿病是古老的代謝疾病,症狀有「3
多1少」:多吃、多喝、多尿、體重減輕;又因為多喝而多尿,由消耗而致消瘦之證,便歸屬於現代糖
尿病的範疇。糖尿病的嚴重性在於全身微循環不良和神經病變,對重要維生器官產生併發症,導致心血管疾病、腎衰竭、糖尿足截肢、失明等併發症。本文藉由文獻回顧之方式,整理出糖尿病在中醫辨
證論治基礎的各種證型分類,成為方證相對的治療參考依據。現代醫學對糖尿病及相關併發症提供不
少臨床診斷的線索,若辨證審因,加減化裁常用證型處方之外,搭配青草藥做為輔助治療,發揮方藥
協同的綜合效應,成為現代糖尿病治療的參考指南,使治療糖尿病達到更理想的境界。這篇期刊讓我
學習到原來治療糖尿病的方法不只有胰島素、升血糖或降血糖的藥,還可以使用中藥的方法來治療,
中醫採辯證論治依照病程順序可將消渴病分為上消、中消和下消,中醫師會以望、聞、問、切這四種
方法來調整出最適合病患的藥方。武靴藤、咸豐草、絞股藍、山苦瓜、番麥鬚、紅骨蛇、龍眼花,這
七種青草藥在輔助治療糖尿病上扮演重要的角色。因為我的家人也有糖尿病,所以我會把這篇期刊認
真的讀認真的研究。
|
108學年度暑假讀書心得報告 14669 2020-08-28 12:09:15
What 文章內容摘要
這本書主要是在講述如何使正在焦慮的自己舒緩情緒,裡面其中有兩點讓我印象最深刻。
第一點是「舒展身體」這點的意思就是放開多餘的力氣,讓身體舒展開來,例如: 「甩手操」能幫你在
任何時刻平心靜氣,越是關鍵時刻,越要放開力氣!這樣也可以減少緊張感喔。第二點是「調整說話的
方式」這點的意思是改變口中說出的負面話說話其實很重要,所以當說出的話都是正面的時候,對我們
心理上的影響很大。
So What 學習要點
這本書讓我學到更多如何調適焦慮的方法,我其實碰到一些重要的事情就會超容易焦慮跟緊張的,像
是二年級的技術考每到考試當天我心情都不會特別好,因為會很怕自己沒做好或考試沒考過,所以通
常那天我就會想辦法讓自己不要這麼緊張,但是還是很難改善,看完這本書我就會從裡面所學到的知
識中去尋找一個好的方法。
Now What 反省、思考,與檢視自我
看完這本書我才知道不要在焦慮時講負面話,不然只會使心情更低落,以前我都以為把焦慮所帶的負
面話都說出來會比較好,但看完這本書才知道其實把負面話說成正面話是比較好的例如:我是可以做
到的,而不是一開始就否定自己一定做不到之類的,但假如有一件事情讓你感到煩或焦慮的時候是要
說出來的,只是要鼓勵自己可以做好這件事情,不要讓焦慮的心情影響到事情的發展,以前我在台上講
話時,也會很怕很緊張因為不知道台下的人是怎麼看我的,但是到了國中我慢慢克服了這個問題,甚至
到現在在台上講話其實對我來說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所以這也算是克服了,當自己在上台前會有的
焦慮心情,克服了這些才算是一個小小的成長過程吧。未來還有很多事情等著去焦慮以及煩惱,所以也
要提早克服焦慮這種事情以後才不會成為人生中的絆腳石。
|
108學年暑假讀書心得 15249 2020-08-27 19:35:56
書名:還有心跳怎會死?
內容摘要:
本書作者黃軒,想要從死亡中的生理變化,試著看看能不能打破家屬的「前一秒沒事,下一秒病危」的迷思。
黃軒認為「死,不是人生的終結,而是生涯的一個完成」。
學習重點:
現在的人都是死於慢性疾病,我們知道的有癌症、心臟病、糖尿病、肝硬化、阿茲海默症等等⋯⋯,這些都是在侵蝕我們身體和心智,而且每年的死亡人數都是一年比一年還要再增多。
世界上的人都在避諱死亡,就是認為「死亡」這個詞是個不吉利、觸霉頭的意思。因為人們對死亡諱莫如深,罩上一層恐怖、神秘的面紗,這個是我們現在要揭除的障礙,「死亡」不是禁忌的話題,只有透過死亡的觀察我們才能夠真正了解「死亡」這個一詞。
黃軒為何要寫這樣的書,是因為他看過太多家屬因為沒辦法接受親人的離開,想懇求醫生急救,就是這樣導致病人的身體受到許多的折磨,最後病人痛苦的離開這個世界。
檢視自我:
看完了【還有心跳怎會死】後,我認為不要害怕死亡,因為這是我們必定會面臨的過程,只是時間來的快或慢而已,我們應該要坦然接受生命的消逝。
人終究免不了一死,這個是我們一出生就要知道的事情,雖然現在醫療科技比以前好很多,但我們不知下一次的治療能不能安然無事,所以我們要提早了解、認識、接受、面對死亡,或許可以稀釋死往所帶來的憂愁、懼怖、進而促成更多「好死」的抉擇。
|
暑假作業-閱讀心得3 14620 2020-08-27 15:29:35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護三甲
學號 1075101013
姓名 莊庭庭
書名 憂鬱的陰影
作者 艾美˙費里斯
出版社 書泉出版社
出版年月 2018/6
索書號 098240
ISBN 978-986-451-132-7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1.你只是今天過得不順利,就這麼一回事!你明天就會覺得好多了。你不會有問題的。想一些值得感恩的事情。你有這麼美好的生活;你怎麼會抱怨?
2.每一個人都需要親情照顧!都需要愛,才會健康。
3.盡力而為還不夠好,我必須做的比盡力而為更好。我必須找到療癒自己的方法,因為只有這樣我才能療癒我的家人。
4.生命多麼美好,世界在我們的面前敞開,充滿著希望及機會。
5.苦悶、不快樂、悲傷、恐懼、寂寞及哀痛不同於憂鬱。他們也會跟憂鬱一樣的傷害你,但是你不會癱瘓下來,你保持呼吸。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看完這本書後,可以讓我們比較了解憂鬱症患者的心路歷程,也可以讓你脫離憂鬱的漩渦。我以前常認為自殺是一條出路,可以幫助消除痛苦、悲傷、害怕、過去的關係等,但其實自殺根本不能解決事情,反而是種逃避的行為,況且,生命是珍貴的,即使在最糟糕的狀態下也是,因為就算在這種時候回想到過去所發生所有的美好回憶、身邊出現所有真心愛你的人,關心你的人,儘管只是一件小事,儘管只被一個人真心對待,回想起來心裡還是會覺得暖暖的,甚至可能可以拯救這些想自殺的人。曾經,有段時間我常常處於低潮的狀態,對身邊的事物都提不起勁也不感興趣,別人跟我講話也沒注意聽,常常心不在焉,也很情緒化,很常對身邊的人發脾氣或是突然不跟別人講話,當別人主動來跟我搭話時也只簡單回個幾句,就只想一個人待著,也很常看以前跟國中朋友的照片,回想以前跟他們玩在一起的日子,每次想到一開始都會笑,但後來想著想著就哭了,因為真的很懷念跟他們在一起的日子,每天都很開心、很無憂無慮的感覺,而且大家感情都很好,幾乎沒有吵過架,就真的很想他們!而且那時每天都很想睡覺,明明已經睡很久了,卻還是一直想睡。直到喜歡上一個網紅才慢慢有好轉,變得愛笑了,變開朗了,不會一直想把自己關起來。
|
醫療溝通與人際關係 14714 2020-08-27 12:43:55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三丙
學號 1075101109 姓名 方禾晴
書名 醫療溝通與人際關係 作者 劉樹泉
出版社 合記 出版年月 2003年1月
索書號 ISBN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1. 在良好的團隊中,緊密的合作是不可或缺的,而良好的人際關係與溝通便是緊密合作的基礎。
2.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將來你會更懷念昔日的努力。
3. 引導別人發揮他個人的溝通技巧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首先,為啥會選擇這本書呢?主要是因為在實習的過程中我所遇到最大的問題就是與病人之間的溝通,希望透過這本書能幫助我準確又有效率地搜集病人的資料更近一步的了解病人。其實我認為溝通這件事光靠看著書面上的內容、技巧或聽別人分享,頂多就是多了點方向和概念但主要還是需要自己能主動跨出第一步去跟病人溝通,看了再多書、聽了再多的經驗分享也都是別人所經歷的,了解再多,不願意主動開口那學到的都沒啥用,學理很重要,臨床也很重要,兩者要懂的一起運用而不是只注重其中一個,希望我下次的實習能好好運用在這本書所學多的以及第一次實習所得到的經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