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內容 |
108學年度第2學期暑假讀書心得 15138 2020-08-12 16:05:15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讀書心得學習單
學 號 姓 名 :1085101031 徐聖淯
書 名 I 作 者 一千個裸體陌生人 凱文 哈札德
出 版 社 出 版 2017年6 月
索 書 號 I S B N :9789862355909
【撰寫心得書名】:一千個裸體陌生人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 500 字)】:
看完此書瞭解到了緊急醫療救護員
(Emergency medical technician)簡稱
EMT,的工作性質(緊急醫療服務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簡稱EMS
,他們是有患者需要救護時會第一時間被
派到現場的人員,通常會有一名EMT-1和
一名EMT-P一起前往救護現場,但EMT所
有的急救設備遠比醫院器材,醫院有C/T(
斷層掃描)可以做,有X光可以看,而救護
車上沒有,只有AED,LMA,BVM等等之
類的輕便急救器材,特殊時EMT-P可以給
藥,做暫時維持生命徵象的處理,而且還
要冒著被病毒感染的風險接觸患者;有一
點是每位不管是EMT還是急救者都需要學
會的,判斷情勢如何處理 正確的處理傷處
和有自信,有自信這點非常重要,這決定
了急救過程中的確定和不確定;EMT接觸
患者通常都不適患者來找他們,而是他們
去找患者,而且有時現場狀況不會像受訓
時的情境一樣,他們也需要具備隨機應變
的能力;有件事情EMT一般來說應該不太
會遇到,書中故事是,有位婦人在安養院
然有了生命的危險但EMT沒有馬上地上前
搶救,因為他們要確認有沒有拒絕急救意
願書(簡稱DNR),他們發現這位婦人有
DNR,所以沒有實施急救,EMT尊重婦人
的選擇,這種背負著舊人天職的職業面前
卻有人放棄自己生命的人,不能為他實施
急救,只能尊重她看他,死亡不知道這種
感覺是什麼呢......。
What 文章內容摘要:
訴說國外緊急醫療救護員的工作內容,
遇到的狀況,和關於這份職業的相關
So What學習要點:
面對不同的患者要冷靜 正確 有自信地
做每個處理動作,相信自己所學的專業
Now What反省、思考,與檢視自我:
敬佩EMT這樣職精神出勤的時間總是突
如其來,隨時都要做好準備,這樣待命
的感覺和背負救人責任我很喜歡,希望
以後我有機會這樣的服務社會,不管是
救護車的EMT還是醫院的護理師或是急
診護理師都好,我希望自己有這個用處
價值
|
108學年度暑假讀書心得 15331 2020-08-10 18:03:00
暑假作業讀書心得
書名:傾聽情緒
作者:方俊凱.蔡惠芳
閱讀後心得感想
這本書是在說,如果身邊的家人罹患了癌症該怎麼辦,到底應不應該跟長輩說,說了之後怎麼辦,應該怎麼面對,而裡面也有些例子,有些老人對於癌症的理解普遍是停留在他們年輕時的概念,但現今的醫療是有長遠進步的,而希望感我覺得真的很重要,對於老人而言,即便生病了,如何在生命相對後期的時候,還可以擁有希望感,當我們多給一點善意的回應,老人家的情緒通常能被安撫,可能也可以帶給他一些力量,心情也能跟著改變
這本書教我們如何學習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堂課,練習面對這些不捨,在未來的某一天我身邊的家人也可能會遇到,而我就必須好好面對
What 文章內容摘要
這本書主要是在說從罹癌開始陪長輩的經歷,對於癌症不同時期的心理.社會及行為反應,面對癌症該怎麼接納或者怎麼陪伴等.....
So What 學習要點
病人在面對死亡的時候會有五個階段-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沮喪到接受,是多種情緒交雜的
該如何決定治療方向,這時候就需要醫病共享(SDM)醫師.病人.家屬一起討論,治療過程如同作戰,在過程中需要維持病人的希望感
而照顧老人也是一大課題
Now What 反省、思考,與檢視自我
在未來不管是在職場上又或者是發生在我身邊的這些事,希望我都可以好好面對,給予好的建議
|
2020暑假作業 14192 2020-08-07 18:45:18
【主題】:台灣對COVID-19防疫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我選的這兩篇文章的摘要是說台灣汲取SARS經驗至少準備了17年,然後在這次的COVID-19實施防疫,從台灣抗疫模式、醫院感染管制到全民防護,強調詢問TOCC、手部衛生、正確使用個人防護裝備及保持安全距離對防疫的重要性,守好最基本的個人防線,以提供病人及其他工作人員安全的環境。灣護理學會在此次防疫亦發揮專
業領導角色,為護理師的安全、健康與福祉倡議發聲,彰顯護理師的防疫貢獻與價值,提升護理專業形象、地位與影響力;醫護人員的貢獻,以及民眾的支持與鼓勵分享國 際,向全世界彰顯台灣政府的防疫貢獻與護理專業的價值。我覺得我們台灣防疫做得很好,看其他國家沒有像我們做得那麼完善,我們也要多虧之前SARS的經驗,才讓我們有積極防疫;疫情期間不段的提倡勤洗手,拍了一些症狀前的徵兆,然後請我們特別的注意,院內防疫措施也做得很好,還有其他公共場所也是,都會先量體溫,以減少群聚感染的機會,還會發放口罩給民眾帶、保持適當的社交距離;這些都是台灣所做的防疫,如在其他國家,都不會遵守戴口罩的習慣,或一些衛生習慣,才導致一堆COVID-19的病患。在COVID-19的疫情下,醫護人員也都很重要的,沒有醫護人員的幫忙和努力,這個疫情恐怕還會更惡化。疫情期間是這些護理人員和我們一起共同應戰,齊心對抗疫情,無論是檢疫、發燒篩檢、住院隔離治療、社區居家追蹤,甚至防疫接機出勤,護理師秉持專業承諾,無役不與,守護民眾健康。這是我們該跟他們學習的點。
|
108暑假讀書心得 15134 2020-08-07 18:15:36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 別 護理科 班 級 護一甲
學 號 1085101027 姓 名 陳品臻
書 名 意外傷害和急症 作 者 林春輝
出 版 社 光復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年月 1995年8月
索 書 號 415.22 9028 S B N 957-42-1178-9(套)
957-42-1184-3(冊)
【撰寫心得書名】: 意外傷害和急症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500字)】:當讀完這本書的時候,讓我學到了很多知識跟常識,也讓我更加會去注意身邊年紀較大的老人們,或是身邊年紀較小的小孩們,書本裡有提到說,在台灣每年都有數幾萬的人民死於意外傷害及心臟和腦血管疾病,意外傷害造成了很多幸福美滿的家庭,在一瞬間夢就破碎了,舉例:小李退伍後便在朋友開的一家機車修車廠工作,去年他因為幫顧客修理機車時,被砂輪機噴上來的沙子扎到眼睛,雖然緊急送醫當時只是角膜受損,不料卻演變成一眼失明的慘劇,像很多意外即使有時候自己在怎麼小心在怎麼嚴謹,都還是會發生,每個人都要有正確的觀念,即使已經發生了,也要用正確的救護方式讓受傷者存活,在這本書裡面教了讀者們很多正確的救護方式,例如:被蛇咬到應該怎麼先處理,手腳骨折的事先固定,背部骨折的事先固定,胸部受傷的緊急處置等等一些受傷後的處理方式,有些較為簡單又容易操作的救護方式,我覺得應該每個人都要會一些,不單單只是醫療人員會就好,有些簡單的處理方式不是只是醫療人員會就好,很多時候不小心受傷還是發生了什麼,都可以有個保障,我覺得每個人都應該學會一些救護方式,不僅僅是可以幫助自己有時候也可以幫助別人,還有身邊如果有老人小孩的要更加注意居家安全,老人老了有時候走路會不穩還是滑倒等等可能會傷害到老人家的都需要注意,小孩也是一樣要多加注意,桌腳可以貼上防撞的海綿,浴室可以放防滑的墊子,廁所可以加裝把手,讓老人可以扶著把手,減緩一些傷害的可能性,最後我還是覺得醫療的一些常識是每個人的必修課,不是只有醫療人員會就好了,每個人會一點,都是對自己跟對別人很大的幫助。
What文章內容摘要 : 1安全的生活方式 2緊急處理 3傷害的類型 4緊急醫療照護 5急症的症狀
So What學習要點 :1安全的生活方式 2緊急處理 3傷害的類型 4緊急醫療照護
5急症的症狀
Now What(反省、思考,與檢視自我):以後要更加注意老人跟小孩的安全,尤其是在居家方面的安全,以前都不太會去注意家中安全,因為覺得在家裡很安全怎麼可能會發生意外,看完書之後,發現家中也是會發生無法避免的意外,要多多注意居家方面。
|
個案報告心得2 13989 2020-08-07 14:54:45
作者姓名:唐玉香(Y. S. Tarng)
西元出版年:2000年
文章標題:安康
一位瀕死病患主要照顧者面臨失落之哀傷反應
期刊名稱II:長庚護理
卷( 期 ):11卷3期
起訖頁數:P42 - 47
【自訂一主題】: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500字)】
What文章內容摘要:
一個家庭面對親人重症瀕死的歷程,對家屬而言,是莫大的壓力源,不僅要承擔親人瀕死過程中的照顧負荷,亦得面對一個生命即將消失的失落感與哀傷。本個案報告目的主要在探討一位瀕死病患主要照顧者,在病患住院瀕死過程中,所面臨的失落哀傷反應。筆者為病患之主護護士,在護理病患期間及至病患死亡入殮後,將與主要照顧者的互動,以會談、觀察、收集病史等方式收集相關資料寫成行為過程實錄共六篇,再以內容分析法予以整理歸納。由結果中發現個案出現哀傷的行為反應分為三階段,即(1)逃避階段、(2)面對階段、(3)調適階段。在逃避階段,個案出現震驚、否認、憤怒、哭泣、依戀、無助等行為反應。在面對階段,個案出現接受、主動參與病患喪事的安排及主動表達對他人的不滿。在調適階段,個案出現合理化、轉移作用來調整個人情緒並主動求助宗教及護理人員的支持。因此在護理個案期間,筆者依個案的反應及需求提供適當之照護,陪伴個案順利渡過此一失落哀傷過程,也藉此個案報告與護理同仁分享照護經驗。
So What學習要點:
從這篇個案報告中,對於老師在課堂上所教的又更加了解,我還記得在課堂上有學到,病人在面對死亡時會出現五個階段,1.否認:否認即將面對死亡;2.憤怒:對於死亡為何會降臨自己身上感到憤
怒;3.討價還價:跟神或上天就死亡討價還價;4.抑鬱:發覺一切無望而抑鬱;5.接受:面對並接受 死亡。而對家屬而言也是一個很大的壓力來源,他們得面對一個生命即將消失的失落感與哀傷,而我們應該同理家屬失落的衝擊,用心聆聽靜默陪伴,鼓勵抒發情緒,溫柔與適切慰問,給予安靜與哀傷空間,讓他們慢慢地走出來。
Now What反省、思考,與檢視自我:
我們每個人都會經歷到生離死別,往往在事後才明白所謂的珍惜,希望我們能在生活中找到自己所愛的樂趣,勇敢的去闖,勇敢的去實踐夢想,儘管道路上會遇到許多挫折,會遇上欺騙你的壞人,但願我們能夠再次爬起,可以軟弱但不要害怕失敗,雖然總是這麼說著卻依舊害怕,但一步一步慢慢來沒關係的,就算和他人還差上一段距離,也沒關係的,享受這旅途中的風景,珍惜當下我想就是自己最好的禮物,『無論前方還有多遠,希望你能活成自己最愛的樣子』這是我很喜歡的作家Peter書裡的某一段話,送給正在讀著我這應付學校作業的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