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 |
1082個案報告心得第二篇 14132 2020-08-03 10:23:24
1082個案報告心得第二篇
護四丁36號林俐穎
學號:1065101177
作者姓名:馬麗卿 謝湘俐
西元出版年:民國 97 年 6 月
文章標題:照護一位末期腎疾病患者面對血液透析治療
之護理經驗
臺灣腎臟護理學會雜誌 第 7 卷第 1 期
起 訖 頁 數:60 - 73
【自訂一主題】:照護一位末期腎疾病患者面對血液透析治療之護理經驗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 500 字)】:
在<<照護一位末期腎疾病患者面對血液透析治療之護理經驗>>此篇個案報告中,筆者在護理期間經由身體評估、觀察、會談及應用Gordon十一項功能性健康型態評估等技巧收集資料,加以分析整理,確立問題。歸納出個案主要的護理問題有:
1營養少於身體所需、2知識缺失、3潛在性感染等健康問題。
護理措施:
1營養少於
身體所需:在照顧上儘量選擇患者喜好的食物種類及烹調方式、教導個案餐前口腔衛生的重要性,
如此可改善味覺,增加食慾。
2知識缺失:適時且適切地提供足夠的知識並及時給予心理支持和正向回饋,並應尊重病患對疾病
與治療之感受,以增進疾病的認知,降低焦慮。
3潛在性感染:教導病患人工血管自我照顧及護理人員正確執行穿刺技術,是預防感染並使人工血
管壽命延長的重要護理。
個案是為七十歲的老年人,個性開朗、家庭也美滿,然而面對疾病甚是焦慮及不安,但是在家人及護理人員的介入下個案的不安改善許多,也讓我更加意識到心靈及精神上的關懷與支持是多麼重要;然而在護理過程中最大限制在於除每週三次到院血液透析治療外,其餘時間個案居家照顧的控制是較難以實際介入的,因此藉由透析治療時 加強居家服藥、飲食、人工血管等的教導,以彌補此限制的不足處。我認為在閱讀後發現在護理過程除了自己應有的技術穩定度外更多的是懂得如何走進個案的內心去探索她得情緒給予最舒適的措施幫助他們在受病痛時至少心靈狀況是健康的,並且讓我意外的發現文中提到減輕病患的內心焦慮後除了個案心情變好對病情也有大大的助益,我也為此感到有興趣可以使病患感到心靈舒適身體日漸好轉,對於我來說真是件無比榮幸的事情。
What 文章內容摘要:
此個案報告是在描述照護一位末期腎病患者接受血液透析治療之護理經驗。個案主要的護理問題有:營養少於身體所需、知識缺失、潛在性感染等健康問題。經由主動關懷個案需求,並透過護理活動的介入,降低個案因疾病所引起的營養及潛在性感染等問題,另針對個案對血液透析治療認知之疑慮處,協助澄清,配合衛教單的使用,強化個案對疾病的了解,以減輕心中的焦慮達到整體性護理的目的。
So What 學習要點:
在文章中了解末期腎病的定義是慢性腎衰竭最後階段,腎功能只剩下5%以下,是一種不可逆的腎功能損壞,代表腎臟無法從血液清除尿素氮、肌酸酐的代謝廢物。其臨床表徵有水份與電解質的不平衡、鉀離子上升、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營養少於身體所需、貧血、皮膚搔癢、疲倦、記憶喪失、 甚至昏迷。人工血管是很容易阻塞及感染;而血管通路感染也是血液透析病患很重要的死亡原因。
Now What (反省、思考,與檢視自我):
閱讀完此篇個案報告使我更立志要好好為他們服務,在透析過程中除了快穩準的下針外更重要的是在旁認真觀察個案德狀況並給予心靈安慰及溝通使他們能得到最好的護理服務。
|
1082個案報告心得第一篇 14132 2020-08-03 10:22:14
1082個案報告心得第一篇
護四丁36號林俐穎
學號:1065101177
作 者 姓 名:馬麗卿 謝湘俐
西元出版 年:民國 97 年 6 月
文章標題:照護一位末期腎疾病患者面對血液透析治療
之護理經驗
臺灣腎臟護理學會雜誌 第 7 卷第 1 期
起訖頁數:153-160
【自訂一主題】:護理人員照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病患心靈記事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 500 字)】:
今年最重要最熱門的話題無非就是新型冠狀病毒的疫情,各地各國的人們都在害怕都在避而遠之、足不出戶時身為醫療人員的我們,是沒有資格逃避害怕的!此篇個案報告讓我深入了解照顧感染個案的整個過程;筆者們的護理團隊在交班的時候開始重視病患的心理支持,告知個案可以使用手機,聽聽輕鬆的音樂。同時,團隊也教導病患可以透過電話視訊與外面的家人話家常,報平安。團隊成員也不斷地給予告知陪伴保證,告知要有正向思想,我們團對會陪你度對這個危機,冀望能陪妳抗疫成功。 此段文字不只告知我們往後在職場遇到類似問題時如何解決,護理人員要設身處地的為個案著想外更需要細心、關懷給予正面的能量,使個案能釋懷自己的情緒;然而在照顧個案過程中,所謂顧好自身狀況才能夠給予個案更好的護理,在這恐慌的大環境下人人自危,護理人員更是作戰的第一線,就如文章中筆者提到『詢問自願出來的同仁,為何願意出來上班?大家都義不容辭的出來抗疫了,怎可少了我』,聽到此話,心裡卻溫暖了起來,在這2月的寒冬中,一點也不冷,因為大家的心,緊緊地靠一起。 因此我以護理為榮。我們做別人所不敢作的, 對COVID-19病毒從不熟悉,到抗疫成功。我對我們台灣的醫護人員非常的有信心,請不要對我們辱罵,多給我們一點掌聲,一句謝謝,我們就會雀躍不已,因為我們是抗疫的醫護團隊。
What 文章內容摘要:
本文是為照護兩位新型冠狀病毒疾病感染個案入住負壓隔離病房後,病人所面臨身體、心理、與社會等各方面改變所引發的護理問題。筆者藉由臨床觀察及電話訪談蒐集資料,提供合宜,個別護理措施,包含鼓勵個案情緒抒發與耐心傾聽心中感受,適時提供適當的心理支持。利用音樂紓壓,引導個案以正向態度面對此次疾病,同時協助個案在出院後恢復正常生活。
So What 學習要點:
COVID-19病患重症使用呼吸器必須具高效率過濾裝置,並在使用後依500ppm的稀釋漂白水消毒。盡量使用拋棄式呼吸器管路裝置及避免非侵入性的正壓呼吸器裝置。若需要抽痰,需使用密閉式抽痰系統。以及在面對個案各種身心上的問題,護理人員應以同理心、關懷、傾聽, 讓病患說出心中的疑慮與感受,給予專業的解釋, 提供醫療資源的正確來源管道,降低病患對此疾病的恐懼與焦慮也在護理個案得過程中讓我意識到團隊合作的重要與意義。
Now What (反省、思考,與檢視自我):
當我認為護理工作就是很繁忙的做好護理份內的工作然後每天排班與個案建立良好短暫的護理關係;閱讀完此篇報告我意識到我的認知非常不足,尚須學習如何完善的與團隊合作,訓練自我的耐心,使自己更有耐心的陪伴個案,給予最優良品質的護理措施。
|
暑假作業 15117 2020-07-31 18:43:19
暑假讀書心得格式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 別 護理科
年級 二
學 號 1085101010 姓 名 董恆懿
書 名 I 穴道暖暖按更有效 作者 櫻月彩乃
出 版 社 拓客 出 版 年 月 2014 年 9 月
索 書 號 GC1419 I S B N
【撰寫心得書名】: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 500 字)】:
整體看來中醫的主旨就是要讓身體溫暖,像是冬天的時候可以將暖暖包貼在肩膀上,別讓肩頸或手臂受涼;還有身體在夏季也都常處於冷氣房受涼的狀態,晚上盡量不要只有沖澡也要優閒的泡個澡比較實在。 我覺得基本上是屬於主動的醫療保健,想要讓身體變得更健康打好底子比較西醫治標不治本,中醫的精神還是最實在的。 穴道對我來說是很神奇的學問,以前腳踝扭傷就有被媽媽帶去針糾,覺得很好奇說為什麼針插下去不會痛,而且在被燈照的時候會麻麻的。人體的很不可思義,我覺得可以像作者一樣又是作者又是針灸師兼漫畫家,同時也是推拿、西式按摩和指壓師也是家庭主婦也是讓我很崇拜,母親的智慧會深深地影響子女,我希望也可以有這樣的相當羨慕的人生。假如說今天哪裡痛,我就可以自己處理。也可以幫到別人,可以增加福報也是不錯。
What 文章內容摘要
這本書在介紹全身的穴道,可以舒緩身體各部位的功能,是由針灸師兼漫畫家,同時也是推拿、西式按摩和指壓師的櫻月彩乃所作,以漫畫的形式介紹生活日常中各種發生身體不適的場景,向我們介紹「在家也能輕鬆進行的穴道治療法」是兼具風趣以及中醫知識。
「氣」在中藥學當中被看做是一種「在體內流動,而肉眼無法看見的能量」,而作為「氣」流動的通道就是「經絡」了。 分布在「經絡」上的要點便是「經穴」(穴道)。 全身上下約有300個以上的穴道。健康的人「氣」可以流通到身體各處,反之若「氣」因為某些理由堵塞,就會導致身體狀況惡化。 想要知道氣堵塞的位置,可以藉由按壓穴道時會產生疼痛,或觸摸時溫度較為冰冷的情況來判斷。
So What 學習要點
按摩有分指壓跟推拿還有西式按摩。「指壓」是按壓穴道舒緩症狀;「西式按摩」是以遠心性的方式按摩舒緩症狀;「推拿」是以向心性的方式按摩舒緩症狀。遠心性是指從心臟往四肢末端方向按摩,而向心性則反之。 患處也不是只有在該患處的穴道才能緩解酸痛,也能在其他部位按壓來緩解,像是治療肩頸痠痛的穴道,在手臂或是腳部也是有的。也就不會有在家自己按不到的狀況。再來穴道都是左右對稱的,不過位於身體中心的穴道只有一個。
Now What 反省、思考,與檢視自我)
作者是畢業於針糾專門學校,也類似於聖母是專科學校,後來有規劃出自己的斜槓人生,我期許自己也不讓自己後悔的人生!!
|
暑假作業 13950 2020-07-30 14:39:58
個案報告:肢帶型肌肉失養症個案報告
摘要:背景與目的:肢帶型肌肉失養症(limb-girdle muscular dystrophy),為一種遺傳性罕見疾病。此疾病主要影響骨骼肌的功能,共同的症狀為四肢近端肌肉無力,以肩關節、髖關節周邊肌肉影響最多。雖為遺傳性疾病,此疾病不會於出生後就發病;根據不同的亞型,發病年齡存在差異,從兒童時期至成人時期皆有可能發病,通常好發於青春期晚期。而目前針對肌肉失養症並無有效可治癒的治療方法,亦不清楚針對此類病患的肌肉無力做肌力訓練是否有效,或是有害。方法:本篇個案報告以美國物理治療學會公布之「物理治療師執業指引(Guide to Physical Therapy Practice)」中的「個案處理模式(Client Management Model)」作為結果呈現。以及利用「國際功能、失能和健康分類模式(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 Disability and Health Model)」分析個案主要問題,並以臨床實證醫學文獻作為參考依據,發現此類病患可以做中低強的力訓練,並根據文獻擬定個案的肌力增強計畫,且於治療介入後評估成效。結果:個案在腳踝背屈的角度受限得更嚴重,目前只能維持在腳踝蹠屈約10°的位置,無法做出背屈的動作。肌力的部分則是沒有差異,除了髖外展肌群從5分變成4分之外。6分鐘行走測試仍然是320 m、而步速由52.63 m/min進步到64.79 m/min、步長由62.50 cm進步到71.43 cm。計時起走測試沒有差異。以肌力及耐力而言整體並沒有很大幅度的改變。結論:肢帶型肌肉失養症的個案,因為其受影響的蛋白質與肌肉再生相關,在運動時就必須控制強度以避免惡化。還必須同時考量其日常活動、工作性質是否不恰當。
So What(學習要點):認識肌肉型失養症的不同型態對病人造成的影響,以及處理方法,以及測試肌肉的功能來看恢復狀況等等,擬定增強計畫使肌肉重新運作。
Now What(反省與檢討):從這篇文章我學到肌肉型失養症有很多不同的亞型,也知道每一型的處理方法與應對方式,然後還知道了要怎麼測試才確定他們的病症有改善,這樣讓我在學習或實習的時候能夠更了解這一類的疾病,也會上網查更多相關資料,了解更多疾病,充實自己。
|
暑假作業 13950 2020-07-30 14:39:31
個案報告:容易誤判的低血鉀心電圖表現--個案報告回顧
摘要:低血鉀是臨床上常見且容易忽略的電解質異常,其與心律不整,心臟衰竭,心肌梗塞病患死亡率息息相關。在較嚴重低血鉀(一般定義是<3.0 meq或只是患者因低血鉀而出現症狀),往往因為症狀表現多樣化,心電圖變化不熟悉及與其他疾患相似處多而造成診斷延遲。臨床上利用肢導的Lead II及胸前導的V3即可觀察到大部分低血鉀心電圖變化。當低血鉀發生時,最早的心電圖為減少T波的高度,隨著鉀離子下降,出現ST段下降,T波反轉,並可能伴隨PR間距與P波的高度增加,以及典型U波,與T波融合產生的巨大U波。在血鉀濃度<2.7mEq/L時,較可以預測在心電圖上會呈現出典型低血鉀表現。而ST段下降往往需在血鉀濃度較嚴重降低時才會出現,且往往合併U波與胸前導極Lead V1-V3 ST段下降的出現。偽QT間期延長現象往往也需與實際QT或QU間期延長做鑑別診斷。心跳快與血壓是低血鉀心電圖表現的干擾因子。嚴重的低血鉀會增加心肌細胞自動性(automaticity)與減慢傳導,如未給予即時治療,可能導致致命的心律不整。心電圖U波高度,ST下降幅度與T/U比率可增加低血鉀的診斷敏感度。且在心肌肥厚,心肌缺血,服用抗心律不整藥物等病患,也有相對應可參考的鑑別診斷方式。增加低血鉀診斷的正確率而減少相關併發症與死亡之發生是第一線醫療人員所必須熟悉的。
So What(學習要點):熟悉並判斷12導程心電圖的模式與判讀,還有心電圖所代表的意義,清楚了解低血鉀所造成的臨床表徵與處理方法。
Now What(反省與檢討):我覺得這個個案報告對我來說很重要,電解質是我們身體很重要的一部分,即使學校有用學理帶入,可是往往還是容易與其他疾病搞混(尤其是高血鉀),這篇教會了我們更好判讀低血鉀的狀況,也順便讓我們學習12導程心電圖,看完這篇真的了解很多,也上網找了低血鉀的各種臨床表徵,使我們更了解,在未來去到醫院能更容易的判讀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