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內容 |
暑假作業 15117 2020-07-31 18:43:19
暑假讀書心得格式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 別 護理科
年級 二
學 號 1085101010 姓 名 董恆懿
書 名 I 穴道暖暖按更有效 作者 櫻月彩乃
出 版 社 拓客 出 版 年 月 2014 年 9 月
索 書 號 GC1419 I S B N
【撰寫心得書名】: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 500 字)】:
整體看來中醫的主旨就是要讓身體溫暖,像是冬天的時候可以將暖暖包貼在肩膀上,別讓肩頸或手臂受涼;還有身體在夏季也都常處於冷氣房受涼的狀態,晚上盡量不要只有沖澡也要優閒的泡個澡比較實在。 我覺得基本上是屬於主動的醫療保健,想要讓身體變得更健康打好底子比較西醫治標不治本,中醫的精神還是最實在的。 穴道對我來說是很神奇的學問,以前腳踝扭傷就有被媽媽帶去針糾,覺得很好奇說為什麼針插下去不會痛,而且在被燈照的時候會麻麻的。人體的很不可思義,我覺得可以像作者一樣又是作者又是針灸師兼漫畫家,同時也是推拿、西式按摩和指壓師也是家庭主婦也是讓我很崇拜,母親的智慧會深深地影響子女,我希望也可以有這樣的相當羨慕的人生。假如說今天哪裡痛,我就可以自己處理。也可以幫到別人,可以增加福報也是不錯。
What 文章內容摘要
這本書在介紹全身的穴道,可以舒緩身體各部位的功能,是由針灸師兼漫畫家,同時也是推拿、西式按摩和指壓師的櫻月彩乃所作,以漫畫的形式介紹生活日常中各種發生身體不適的場景,向我們介紹「在家也能輕鬆進行的穴道治療法」是兼具風趣以及中醫知識。
「氣」在中藥學當中被看做是一種「在體內流動,而肉眼無法看見的能量」,而作為「氣」流動的通道就是「經絡」了。 分布在「經絡」上的要點便是「經穴」(穴道)。 全身上下約有300個以上的穴道。健康的人「氣」可以流通到身體各處,反之若「氣」因為某些理由堵塞,就會導致身體狀況惡化。 想要知道氣堵塞的位置,可以藉由按壓穴道時會產生疼痛,或觸摸時溫度較為冰冷的情況來判斷。
So What 學習要點
按摩有分指壓跟推拿還有西式按摩。「指壓」是按壓穴道舒緩症狀;「西式按摩」是以遠心性的方式按摩舒緩症狀;「推拿」是以向心性的方式按摩舒緩症狀。遠心性是指從心臟往四肢末端方向按摩,而向心性則反之。 患處也不是只有在該患處的穴道才能緩解酸痛,也能在其他部位按壓來緩解,像是治療肩頸痠痛的穴道,在手臂或是腳部也是有的。也就不會有在家自己按不到的狀況。再來穴道都是左右對稱的,不過位於身體中心的穴道只有一個。
Now What 反省、思考,與檢視自我)
作者是畢業於針糾專門學校,也類似於聖母是專科學校,後來有規劃出自己的斜槓人生,我期許自己也不讓自己後悔的人生!!
|
暑假作業 13950 2020-07-30 14:39:58
個案報告:肢帶型肌肉失養症個案報告
摘要:背景與目的:肢帶型肌肉失養症(limb-girdle muscular dystrophy),為一種遺傳性罕見疾病。此疾病主要影響骨骼肌的功能,共同的症狀為四肢近端肌肉無力,以肩關節、髖關節周邊肌肉影響最多。雖為遺傳性疾病,此疾病不會於出生後就發病;根據不同的亞型,發病年齡存在差異,從兒童時期至成人時期皆有可能發病,通常好發於青春期晚期。而目前針對肌肉失養症並無有效可治癒的治療方法,亦不清楚針對此類病患的肌肉無力做肌力訓練是否有效,或是有害。方法:本篇個案報告以美國物理治療學會公布之「物理治療師執業指引(Guide to Physical Therapy Practice)」中的「個案處理模式(Client Management Model)」作為結果呈現。以及利用「國際功能、失能和健康分類模式(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 Disability and Health Model)」分析個案主要問題,並以臨床實證醫學文獻作為參考依據,發現此類病患可以做中低強的力訓練,並根據文獻擬定個案的肌力增強計畫,且於治療介入後評估成效。結果:個案在腳踝背屈的角度受限得更嚴重,目前只能維持在腳踝蹠屈約10°的位置,無法做出背屈的動作。肌力的部分則是沒有差異,除了髖外展肌群從5分變成4分之外。6分鐘行走測試仍然是320 m、而步速由52.63 m/min進步到64.79 m/min、步長由62.50 cm進步到71.43 cm。計時起走測試沒有差異。以肌力及耐力而言整體並沒有很大幅度的改變。結論:肢帶型肌肉失養症的個案,因為其受影響的蛋白質與肌肉再生相關,在運動時就必須控制強度以避免惡化。還必須同時考量其日常活動、工作性質是否不恰當。
So What(學習要點):認識肌肉型失養症的不同型態對病人造成的影響,以及處理方法,以及測試肌肉的功能來看恢復狀況等等,擬定增強計畫使肌肉重新運作。
Now What(反省與檢討):從這篇文章我學到肌肉型失養症有很多不同的亞型,也知道每一型的處理方法與應對方式,然後還知道了要怎麼測試才確定他們的病症有改善,這樣讓我在學習或實習的時候能夠更了解這一類的疾病,也會上網查更多相關資料,了解更多疾病,充實自己。
|
暑假作業 13950 2020-07-30 14:39:31
個案報告:容易誤判的低血鉀心電圖表現--個案報告回顧
摘要:低血鉀是臨床上常見且容易忽略的電解質異常,其與心律不整,心臟衰竭,心肌梗塞病患死亡率息息相關。在較嚴重低血鉀(一般定義是<3.0 meq或只是患者因低血鉀而出現症狀),往往因為症狀表現多樣化,心電圖變化不熟悉及與其他疾患相似處多而造成診斷延遲。臨床上利用肢導的Lead II及胸前導的V3即可觀察到大部分低血鉀心電圖變化。當低血鉀發生時,最早的心電圖為減少T波的高度,隨著鉀離子下降,出現ST段下降,T波反轉,並可能伴隨PR間距與P波的高度增加,以及典型U波,與T波融合產生的巨大U波。在血鉀濃度<2.7mEq/L時,較可以預測在心電圖上會呈現出典型低血鉀表現。而ST段下降往往需在血鉀濃度較嚴重降低時才會出現,且往往合併U波與胸前導極Lead V1-V3 ST段下降的出現。偽QT間期延長現象往往也需與實際QT或QU間期延長做鑑別診斷。心跳快與血壓是低血鉀心電圖表現的干擾因子。嚴重的低血鉀會增加心肌細胞自動性(automaticity)與減慢傳導,如未給予即時治療,可能導致致命的心律不整。心電圖U波高度,ST下降幅度與T/U比率可增加低血鉀的診斷敏感度。且在心肌肥厚,心肌缺血,服用抗心律不整藥物等病患,也有相對應可參考的鑑別診斷方式。增加低血鉀診斷的正確率而減少相關併發症與死亡之發生是第一線醫療人員所必須熟悉的。
So What(學習要點):熟悉並判斷12導程心電圖的模式與判讀,還有心電圖所代表的意義,清楚了解低血鉀所造成的臨床表徵與處理方法。
Now What(反省與檢討):我覺得這個個案報告對我來說很重要,電解質是我們身體很重要的一部分,即使學校有用學理帶入,可是往往還是容易與其他疾病搞混(尤其是高血鉀),這篇教會了我們更好判讀低血鉀的狀況,也順便讓我們學習12導程心電圖,看完這篇真的了解很多,也上網找了低血鉀的各種臨床表徵,使我們更了解,在未來去到醫院能更容易的判讀出來。
|
護ㄧ戊 朱澄歆 15345 2020-07-29 16:51:08
「介入治療」我們知道,外科治療是靠手術暴露病灶來進行的,內科治療靠服藥,而介入治療不像完全打開的那種暴露、開放式的手術,同時,也不是一種靠藥物來治療的手術,它介乎於二者之間,所以美國醫生給它命名為「intervention」(介入、干預的意思﹚,就叫介入治療。「介入治療」就等於「不用開刀的手術」。得了癌症,往往首先想到的是馬上進行手術或接受化學治療、放射治療,採取這些方法積極治療癌症固然是十分必要的,但是,人們(包括患者及其家屬﹚往往忽視了這些治療方法對人體的傷害比較大,療效也並非絕對可靠。這些「攻擊性 」治療有時不一定產生明顯療效,反而影響到癌症病人的生活品質。放射治療對於大多數的癌症皆有效,因此,癌症病人中有半數以上的患者曾接受或需要接受放射治療,有時我們可以用放射治療來縮小腫瘤,降低腫瘤的侵襲能力,使不能手術的患者重新獲得手術治療的機會,或在手術後利用放射線來摧毀可能殘餘的癌細胞。有時由於腫瘤過大,癌細胞侵犯太廣泛,手術無法完全清除癌細胞時,也常利用放射治療來控制腫瘤病灶,減輕局部症狀。
「基因治療」是 把人體的正常基因或有治療作用的基因,通過一定方式導入人體靶細胞,以糾正基因的缺陷或者發揮治療作用,進而達到治療疾病目的的一種生物醫學新技術。從理論上而言,基因治療應有兩個基本目的:一式恢復異常表達或缺失的人體細胞基因的功能;另一個是引入有治療價值得其他來源的基因。第一個目的包含的內容較廣泛,如恢復腫瘤局部的抗腫瘤免疫功能,阻止異常表達的致癌基因,恢復腫瘤抑制基因功能,恢復細胞週期調節基因和恢復個體對腫瘤轉移的抑制等。第二個目的包括引入前藥轉換基因,去除或轉移多要耐藥基因等。因此,癌症的基因治療除了干擾癌細胞的生長規律,糾正其惡性遺傳表行外,尚有恢復腫瘤局部微環境和全身已經癱瘓的抗腫瘤系統的功能。
儘管基因治療正逐漸為人們所接受,目前也已經累了醫定的經驗和教訓,有了一些可遵循的操作程式及可提供選擇的治療方式。但這種新的治療方式仍有許多環節需要不斷的改進,原因就是從目前已有的方案和已經進行的臨床基因治療聊 效來看,尚存在現實和淺在的副作用,缺乏對照和療效量化得評判指標,無法做出令人信服的結論。目前基因治療還存在一些技術和倫理道德上問題,主要表現為:大多數治療方案中目的基因只有一個且用於治療的基因很少;基因治療缺乏有效的靶像性;基因轉殖載體的效率,導入基因的持續表達以及表達效率問題,比較典型的是1999年美國第一名18歲的患者氨酸轉機甲酰酶缺乏症的患者死於基因治療,主要原因是基因治療對象選擇有物及用藥劑量過大。後來陸續有接受基因治療而死亡的病例出現,據分析可能與所用載體有關,再次引起人們對基因治療安全性的懷疑,這也是對基因治療的重大打擊,所以未來如何改造基因治療載體,特別是解決反轉錄病毒的安全性問題,使之更為安全有效。我相信隨著進一步的研究,基因治療必將更加安全,更加有效,更加實用,基因治療作為一種理想的抗癌方法,必將一步一步成為現實,癌症的治癒將不再是遙不可及,越來越多的癌症患者將從中看到希望。
|
108學年度暑假讀書心得作業 15314 2020-07-26 17:21:50
參、暑假讀書心得格式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 | 護理科 | 班級 | 五護一丁 |
學號 | 1085101208 | 姓名 | 林芷莘 |
書名I | 實用傷口護理 | 作者 | 葉碧芳 |
出版社 | 華杏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出版年月 | 1995 年04 月 |
索書號 | *006873* | ISBN | 957-640-186-0 |
*【撰寫心得書名】 |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 500 字)】 |
| What 文章內容摘要: |
|
皮膚分為三層,表皮與真皮之間有基底膜連接,皮膚有感覺、保護、體溫調節、維持身體形象、免疫、住維生素
D形成這些功能,可以感覺到外界的壓力、溫度、痛覺等,可以保護身體不受外界化學、物理、細菌、過濾性病
毒、輻射線的刺激,防止體內水份及電解質的損失。血液中含有1.紅血球 ..2.白血球 3.血小板,白血球又分為1.嗜
中性 2.嗜酸性 3.嗜鹼性 4.淋巴球 5.單核球,血小板與受傷血管的傷口接觸時,會釋放出血小板凝集因子,巨噬細
胞可吞食細菌、外物、死亡的嗜中性白血球,分泌蛋白質溶解?分解膠原蛋白或結痂的壞死組織。肉芽組織由新
血管及膠原蛋白合成,而會由鮮紫紅色變鮮紅、淺紫紅痣淡粉紅色,最終與周圍皮膚類似的膚色。細菌感染的話
會影響炎症期,如果發燒或白血球增多會引起併發症,例:敗血症。受傷的地方要固定時間的翻身,改變身體的
壓點。止血為避免大量失血,清潔傷口為去除異物、細菌的感染。膚料分為好幾種,例:含有內容物的,帶有
保濕功效。水膠片型使氧氣、空氣無法通過。膠布對人的反應分為機械性與化學性,有些使用不適會發癢、發
言,使用於不同部位的貼法不一樣。使用繃帶須有固定夾或膠布固定,主要讓血液能夠循環。不同形成的傷口有
不同敷料過程。
|
| So What 學習要點: |
|
皮膚分為好幾層,每層都有自己的功能。第一階段的炎性期在傷口附近會出現紅、種、熱、痛的現象,第二階段
的增生期會有肉芽組織的增生,第三階段的成熟期為傷口癒合的最後一個階段,可看見傷口逐漸收縮、變薄、變
淡色。傷口的評估需要的步驟有(一)收集資料:主要是要了解一些導致傷口的原因,(二)測量傷口:主要是要測量傷
口的長度。彈性壓力繃帶使用於血管病變處,以防水種、肌肉活動助於血液循環及回流。有支持性的繃帶能使肢
體靈活活動,避免再次受傷,但有水腫的部分不得使用此種繃帶。換藥時紗布不可用力拉扯,要使用生理食鹽水
沖鬆,自然掉落。要用生理食鹽水沖洗傷口再用紗布把傷口拍乾,最後擦上藥用紗布與膠布包紮傷口。傷口有分
為急性與慢性,急性為短暫時間,慢性為長期時間。
|
| Now What 反省、思考,與檢視自我) : |
|
讀完這本書後,我發現要形成一名護理師不是簡單的事,需要經過不斷的學習,不管是傷口的照護或著其他重大
的照護,一旦一個步驟錯了,後果就不堪設想,雖然還沒學到基護這門科目,但讀完後讓我發現不管是小的傷口
或大的傷口都不能忽視,雖說大的傷口比較有可能發炎,就會只顧大傷口,小傷口卻忽視,但每個傷口都需要用
心的照護,一定要做好消毒,上藥,有必要還要用紗布包紮,以免感染,細心與用心是護理師必備的原則,這次
的作業讓我對傷口的照護越來越盡心,不像以往都放者不管,這是一種很棒的成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