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 |
聖母專校護二乙1085101063暑假作業 15170 2020-07-21 14:17:21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護二乙
學號 1085101063 姓名 洪嘉璟
書名I 我的24年抗癌生涯 作者 蘇蔡彩秋
出版社 晨星出版 出版年月 2015/05/01
索書號 078011 ISBN 978-986-177-989-8
【撰寫心得書名】:我的24年抗癌生涯:我被鼓勵,我省思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 500 字)】:這本書讓我了解到蘇媽媽雖然歷經兩次癌症的打擊,卻仍然熱愛生命,並希望自己也能成為鼓勵人心的力量,她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告訴我們,只要你有堅持和不放棄的心,不管奪大的困難也都能輕易的跨越過去。
蘇媽媽也曾經和一般人一樣感到迷惘、悲觀、放棄自己抱怨上天,甚至還想結束自己的生命,但還好有醫師、長輩、朋友、家人鼓勵,讓她找到活下去的動力來源,因為鼓勵,改變了她對於生命的態度、現在83歲的蘇媽媽,很快樂也很勇敢,總是笑著面對每一個困難,笑著活在當下、並把握每一天的時間,把自己的故事分享給更多和她一樣的癌症朋友。
以前,她因為接受他人的鼓勵,而有更多的動力面對難關,現在,她決定用自己的經驗故事,鼓勵別人重新找回活在當下的快樂。就算已經非常悲傷,又痛苦,但請不要放棄勇氣,在任何環境下都不能放棄希望,希望就像日光他所照到的地方都是光明的,所以沒有什麼好放棄的。我覺得雖然罹患了癌症,但千萬不能因此而不開心,要有繼續奮鬥下去的心。
蘇媽媽說過,沒有過去,沒有未來,只有現在,既然過去會像雲煙般的一下子就消失,而取未來又是那麼渺茫也不可能預測的,我們就只有緊緊抓住現在,只有這一刻最寶貴也最容易掌握住的,所以不要指望另一個機會,抓緊現有的才最重要,千萬不可以半途而廢,因為機會是偶然的,錯過就沒有了喔,最重要的還是,每天快樂的活下去。
What 文章內容摘要:面對挫折困難時能產生新能量,讓我們可以重新找到活著的動力,繼續活下去。沒有什麼事情是不能解決的,所以向前看就是我們該做的。
Now What (反省、思考,與檢視自我):讀了這本書讓我了解到,我曾經種種的哀怨、生氣其實都只是一時的,回過頭才發現自己如此的愚蠢,應該要和蘇媽媽一樣,很多很多的正能量,才不會讓人生有遺憾。
|
一年級升二年級[108級]暑假作業 15164 2020-07-20 14:37:42
科別:護理科 班級:N一乙
學號:1085101057 姓名:邱得諺
書名:照顧父母 作者:張勝南
出版社:寶瓶文化 出版年月:2016/09/30
索書號:419.71 1174 2018 c.2 098898 ISBN:978986406068
心得:
現在的社會逐漸面臨高齡化 而照顧我們的父母也持續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慢慢變老 伴隨著他們的老化也會隨之出現許多的症狀 例如: 癌症 糖尿病 高血壓 失智和健忘等等
雖然這些症狀並不能永久去除但卻能夠靠照護的方法來解少或緩解症狀的發生。
書本中以一些父母老年常會出現的疾病來教我們如何用正確的方法來照顧他們也時常提醒我們父母身上出現的小疾病可能會成為大危機 例如:輕微跌倒可能併發心臟衰竭或小感冒卻造成呼吸衰竭等 而患有這些疾病該如何處理才是這本書的精隨 像是:心肌梗塞必須把三高給控制好 而三高及是[高血壓] [高血糖]和[高血脂]
<高血壓>:血液的壓力太大導致血管損傷 <預防>:少飲酒 少吃加工肉食品 少吃速食 少喝碳酸飲料
<高血糖>:在進食時身體無法製造足量的胰島素可能對心臟、血 管、腎臟造成傷害<預防>:定期健康檢查、 控制體重、規律運動、合宜飲食、戒菸、良好睡眠]
<高血脂>:血液中的脂肪 總脂肪攝取過多、缺乏運動、先天性缺陷症、酒精攝取過量、其他疾病引起之併發症<預防>:維持理想體重 控制脂肪之攝取量 多選用富含纖維質之食物。
除了在身體健康上照顧好 還要照顧心靈的部分 對於人在老年時容易得到精神疾病 舉例來說:老年失智症、老年妄想症及老年失智合併精神病徵狀態 都是老年容易得的疾病。
在看完這本書之後許多地方都非常不懂 而我在護理這方面我可能還需要學習很多東西 以這本書為例我要學習的可多了 不但要細心觀察 還要選擇最適合的方法來進行照護 而未來我還可以學到更多東西 期許之後的自己能夠像寫這本書的人一樣以細心觀察的方式發現他人的疾病而及早治療
|
106級三升四 暑假作業閱讀心得(第二篇) 14563 2020-07-16 18:26:23
科 別
|
護理科
|
班 級
|
護三己
|
學 號
|
1065101352
|
姓 名
|
何珮瑜
|
作者姓名
|
詹慧珠 宋琇鈺* 邱淑慧** 劉志達***
|
西元出版年
|
2012年
|
文章標題
|
照顧一位糖尿病腎病變患者面對血液治療之護理經驗
|
期刊名稱 I
|
臺灣腎臟護理學會雜誌
|
卷 ( 期 )
|
第11卷4期
|
起訖頁數
|
62-72
|
|
作者姓名
|
陳姵涵 徐莞雲*
|
西元出版年
|
2014年
|
文章標題
|
一位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復發病人之不確定感照護經驗
|
期刊名稱 I I
|
志為護理
|
卷 ( 期 )
|
第十三卷 第一期
|
起訖頁數
|
111-120
|
|
What 文章內容摘要:本文探討一位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復發病人,面臨疾病再次復發改變治療計畫,進而引發不確定感之照護經驗。筆者於2011年11月1日至11月24日護理期間,運用Gordon十一項健康型態模式進行評估,藉由觀察、會談、身體評估及出院電訪等方式收集資料,確立個案主要健康問題為(1)不確定感;(2)無效性保護能力;(3)口腔黏膜改變;(4)疼痛等四項。透過個別性護理活動之介入,協助個案面對疾病之不適,適應疾病復發的衝擊,並運用跨團隊照護模式,心理諮商師的介入及引導,讓病人及家屬勇於面對疾病。將此護理經驗提出分享,期望提供臨床護理人員照護病人之參考。
So What 學習要點:如何運用Gordon十一項健康型態模式評估病人健康狀況,並和其他團隊的人員共同協助指導病患如何面對疾病的不舒服之衝擊及適應疾病復發的衝擊。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 500 字)】:在前言的部分作者提到了有學者指出「疾病復發」比「疾病診斷之初」對病人來說是更大的傷害,也容易造成病人或病人家屬對醫護人員的不信任。這個論點我認為不難理解,因為如果我是病人,在疾病被控制住的情況下突然復發,我一定也會跟這篇個案報告裡的個案有一樣的想法,對於未來充滿所謂的「不確定感」。我對於癌症的了解並不多,頂多就是從內外科書上學到的一些學理知識,但我知道無論是哪一種疾病病人都不會是舒服的,我有一個認識的人得了乳癌第三期,她在開始化療之後掉光了頭髮可是她樂觀地戴著別人送她的假髮問我要不要看,我覺得她好勇敢,她是屬於那種很會撐的人,而在之前的聊天過程中她有提到醫師說如果她的個性不改,就算做化療、放療還是電療,三年內她的疾病還是會有復發的可能,然後我接著問:「那如果真的復發怎麼辦?」她說:「再看看囉。」我想應該只有她面對癌症還能講得像是小感冒一樣吧。每個人面對疾病發生的心境都不一樣,有的人惆悵、有人無法接受、有人坦然面對,可是我覺得如果我是病人,最折磨我的應該是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的那種感覺,我們常常覺得未來好遠,日子好長,可是其實所有事都是短的,就如同這篇個案報告裡的個案白血病復發一樣,而我認為作者很厲害的地方是他用敏銳的觀察力發現了個案的心情上的轉變,進而去關心病人的心理狀況,甚至還跨團隊找了心理諮商師一起合作,如果不是平常就跟病人建立良好的治療性人際關係,我想個案也不會輕易就對作者說出這麼多感受吧。所以這篇個案報告不僅讓我知道怎麼運用Gordon十一項健康模式來評估個案之外,更多也更重要的是怎麼在平常跟個案對談的過程中感受病患的不對勁,才能適時的給予專業的協助,讓病人在面對疾病的發生時有更好的認知,也獲得更完整的照護。
|
106級三升四 暑假作業閱讀心得(第一篇) 14563 2020-07-16 18:25:13
科 別
|
護理科
|
班 級
|
護三己
|
學 號
|
1065101352
|
姓 名
|
何珮瑜
|
作者姓名
|
詹慧珠 宋琇鈺* 邱淑慧** 劉志達***
|
西元出版年
|
2012年
|
文章標題
|
照顧一位糖尿病腎病變患者面對血液治療之護理經驗
|
期刊名稱 I
|
臺灣腎臟護理學會雜誌
|
卷 ( 期 )
|
第11卷4期
|
起訖頁數
|
62-72
|
|
作者姓名
|
陳姵涵 徐莞雲*
|
西元出版年
|
2014年
|
文章標題
|
一位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復發病人之不確定感照護經驗
|
期刊名稱 I I
|
志為護理
|
卷 ( 期 )
|
第十三卷 第一期
|
起訖頁數
|
111-120
|
|
What 文章內容摘要:本篇個案報告主要是引導一位糖尿病多重病變(眼、腎病變)患者如何面對血液透析過程中所遭遇的生理、心理與社會的問題。護理期間自2010年3月20日至2010年6月5日,筆者藉由身體評估、會談、查閱病歷、家庭訪視、透析紀錄等方式收集資料,並依生理、心理、社會家庭、靈性等層面進行分析,確立個案的主要健康問題有:營養不均衡:少於身體所需、情境性低自尊及家庭運作需要協助等。在照護過程中,筆者運用社工與民間團體的資源,提供個案經濟協助、家事服務並教導個案日常生活自理技能,以減輕個案的家庭負擔。引導個案建立正向的思考能力、肯定自己的貢獻,減輕個案的情境性低自尊並重新建立個案家庭運作的效能、改善個案的生活品質,以達到整體護理的目的。
So What 學習要點:如何運用整體性護理評估個案的身心靈狀況,並找出護理問題,再針對護理問題提出適合此個案的護理措施,使個案得到完善的護理照護。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 500 字)】:這篇個案報告是上護理寫作報告時,學期分組作業我們組所採用的個案報告,雖然說在做作業的時候有發現一些問題,比如說作者有提到要從個案的靈性層面進行分析,但是在內文中卻沒有說明得很詳細。但畢竟沒有完美的事物,所以即使有一些小缺陷也沒辦法抹去這篇個案報告有多麼詳細的事實。裡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個案出院返家後,居然還後續使用電話訪問,甚至是直接到個案家中進行訪視,之前二年級上基護的時候只學到護理人員與個案的治療性人際關係只到個案出院後就結束了,但此篇個案報告的作者卻讓我對這個定義改觀。而且作者也對這個個案進行了一連串完整的分析並提出了一個我覺得很特別的護理問題:情境性低自尊。在報告中提到了個案因為自己生病然後還需要自己年邁的母親出外打零工賺錢,曾經有過:「為什麼不讓我死了算了。」的想法,個案認為自己只是成為了其他人的負擔,自己的存在沒有價值也沒有意義,所以作者針對這個狀況下了一個情境性低自尊的問題。我是一個帶入感很強的人,簡單來說就是感性大於理性,如果今天我是作者的話我可能會被個案所說的話跟心情影響,根本無法仔細去分析個案說出來的話而忽略了這個問題,萬一這個問題沒有被發現也就沒辦法被解決,對於個案來說也是一種不健康。果然我離專業還是有一段距離,如何成為一位像作者這樣觀察力強,又能這樣重視個案,看重個案身心靈的需求,就連出院後也還願意去追蹤,幫助個案慢慢建立正向的情感,種種的事跡都能使個案回復「健康」,這些能力我還有非常大的努力空間,也還在學習當中,期望未來自己也能成為這樣一位專業的護理人員。
|
109年 暑假作業 15243 2020-07-16 17:32:11
科別:護理科 班級:護一丙
學號:1085101136 姓名:黃荺鈞
書名:好醫生不會對你做的45件事 作者:岡本裕
出版社:台灣廣廈有聲圖書有限公司
出版年月:2018年3月出版
索書號:ISBN 978-986-95424-5-6
撰寫心得書名:好醫生不會對你做的45件事
What文章內容摘要:我覺得這本書主要幫助讀者釐清正確的醫療觀念。首先診斷與治療是可以分開的,我們可以用最先進醫療技術做診斷,但也可以選擇更無害的方式進行治療,並透過提升體內自癒力,達到最佳健康狀態!把病治好的,其實是患者自己,西醫大多是幫忙把症狀抑制住,而患者必須自己保持有想要治癒疾病的積極心態,讓自己本身的自癒力發揮到最佳程度,醫病關係是醫生、患者都要有概念才能合作無間。再來,疾病大致上分為三大類:第1類是不需要看醫生也能治癒的疾病;第2類是就醫即可治癒的疾病;最後是第3類,即使就醫也無法治癒的疾病。第1類疾病大多是【三高】高血壓、糖尿病、高血酯等,也就是生活習慣病,但是生活習慣病其實並不是「病」,病人病情不會急遽惡化,也不會立即死亡;但是也不可能輕易治癒,必須要長期且定期回診,接受檢查,吃下大量的藥物。
So What學習要點:「不生病很重要,生了病找對醫生更重要」!讀完這本書才到如何正確的選擇醫生,切莫盲目依促傭醫的診斷,變成照三餐吃藥的「藥罐子」,做個有知識的患者。其實往往癌症沒有殺死人,人卻殺死自己,一個人情緒心神的好壞,大大左右了人體的自我治癒能力,所以患病無論輕重,都要以樂觀堅強的態度去面對!另外只要你相信他、卻不回答問題甚至大發脾氣的醫生,千萬別被騙,而這樣會使病患無助畏縮,無法建立良好的溝通。
Now What反省、思考,與檢視自我:前面的段落提到,第1類疾病是生活習慣病,但是生活習慣病其實並不是「病」,病人病情不會急遽惡化,也不會立即死亡;但是也不可能輕易治癒,必須要長期且定期回診,接受檢查,吃下大量的藥物。而我從嬰兒開始就患有異位性皮膚炎,也曾有過一段時間持續不間斷的抹類固醇藥膏,還有吃抗生素,但是雖然最後症狀緩和了許多,不過我領悟到醫生只是幫助我把症狀抑制,而這很明顯是慢性病,身體如果長期依賴藥物,後果是我自己難以承受的,要靠自己才行!必須對會讓自己過敏的食物避而遠之,還有少吃加工食品,例如:
麵包、糖果。以及寢具套每個禮拜定期換洗,預防塵蠻過敏,最後多運動(記得要帶毛巾擦汗)、不熬夜,早睡非常重要這樣免疫細胞才有辦法復原,才能透過提升體內自癒力,達到最佳健康狀態!這本書又幫我再次複習及提醒自己,像這樣的慢性病要生活規律、照顧好自己,才能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