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文章內容 |
106級三升四 暑假作業閱讀心得(第二篇) 14563 2020-07-16 18:26:23
|
科 別
|
護理科
|
班 級
|
護三己
|
|
學 號
|
1065101352
|
姓 名
|
何珮瑜
|
|
作者姓名
|
詹慧珠 宋琇鈺* 邱淑慧** 劉志達***
|
|
西元出版年
|
2012年
|
文章標題
|
照顧一位糖尿病腎病變患者面對血液治療之護理經驗
|
|
期刊名稱 I
|
臺灣腎臟護理學會雜誌
|
卷 ( 期 )
|
第11卷4期
|
|
起訖頁數
|
62-72
|
|
|
作者姓名
|
陳姵涵 徐莞雲*
|
|
西元出版年
|
2014年
|
文章標題
|
一位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復發病人之不確定感照護經驗
|
|
期刊名稱 I I
|
志為護理
|
卷 ( 期 )
|
第十三卷 第一期
|
|
起訖頁數
|
111-120
|
|
What 文章內容摘要:本文探討一位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復發病人,面臨疾病再次復發改變治療計畫,進而引發不確定感之照護經驗。筆者於2011年11月1日至11月24日護理期間,運用Gordon十一項健康型態模式進行評估,藉由觀察、會談、身體評估及出院電訪等方式收集資料,確立個案主要健康問題為(1)不確定感;(2)無效性保護能力;(3)口腔黏膜改變;(4)疼痛等四項。透過個別性護理活動之介入,協助個案面對疾病之不適,適應疾病復發的衝擊,並運用跨團隊照護模式,心理諮商師的介入及引導,讓病人及家屬勇於面對疾病。將此護理經驗提出分享,期望提供臨床護理人員照護病人之參考。
So What 學習要點:如何運用Gordon十一項健康型態模式評估病人健康狀況,並和其他團隊的人員共同協助指導病患如何面對疾病的不舒服之衝擊及適應疾病復發的衝擊。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 500 字)】:在前言的部分作者提到了有學者指出「疾病復發」比「疾病診斷之初」對病人來說是更大的傷害,也容易造成病人或病人家屬對醫護人員的不信任。這個論點我認為不難理解,因為如果我是病人,在疾病被控制住的情況下突然復發,我一定也會跟這篇個案報告裡的個案有一樣的想法,對於未來充滿所謂的「不確定感」。我對於癌症的了解並不多,頂多就是從內外科書上學到的一些學理知識,但我知道無論是哪一種疾病病人都不會是舒服的,我有一個認識的人得了乳癌第三期,她在開始化療之後掉光了頭髮可是她樂觀地戴著別人送她的假髮問我要不要看,我覺得她好勇敢,她是屬於那種很會撐的人,而在之前的聊天過程中她有提到醫師說如果她的個性不改,就算做化療、放療還是電療,三年內她的疾病還是會有復發的可能,然後我接著問:「那如果真的復發怎麼辦?」她說:「再看看囉。」我想應該只有她面對癌症還能講得像是小感冒一樣吧。每個人面對疾病發生的心境都不一樣,有的人惆悵、有人無法接受、有人坦然面對,可是我覺得如果我是病人,最折磨我的應該是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的那種感覺,我們常常覺得未來好遠,日子好長,可是其實所有事都是短的,就如同這篇個案報告裡的個案白血病復發一樣,而我認為作者很厲害的地方是他用敏銳的觀察力發現了個案的心情上的轉變,進而去關心病人的心理狀況,甚至還跨團隊找了心理諮商師一起合作,如果不是平常就跟病人建立良好的治療性人際關係,我想個案也不會輕易就對作者說出這麼多感受吧。所以這篇個案報告不僅讓我知道怎麼運用Gordon十一項健康模式來評估個案之外,更多也更重要的是怎麼在平常跟個案對談的過程中感受病患的不對勁,才能適時的給予專業的協助,讓病人在面對疾病的發生時有更好的認知,也獲得更完整的照護。
|
106級三升四 暑假作業閱讀心得(第一篇) 14563 2020-07-16 18:25:13
|
科 別
|
護理科
|
班 級
|
護三己
|
|
學 號
|
1065101352
|
姓 名
|
何珮瑜
|
|
作者姓名
|
詹慧珠 宋琇鈺* 邱淑慧** 劉志達***
|
|
西元出版年
|
2012年
|
文章標題
|
照顧一位糖尿病腎病變患者面對血液治療之護理經驗
|
|
期刊名稱 I
|
臺灣腎臟護理學會雜誌
|
卷 ( 期 )
|
第11卷4期
|
|
起訖頁數
|
62-72
|
|
|
作者姓名
|
陳姵涵 徐莞雲*
|
|
西元出版年
|
2014年
|
文章標題
|
一位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復發病人之不確定感照護經驗
|
|
期刊名稱 I I
|
志為護理
|
卷 ( 期 )
|
第十三卷 第一期
|
|
起訖頁數
|
111-120
|
|
What 文章內容摘要:本篇個案報告主要是引導一位糖尿病多重病變(眼、腎病變)患者如何面對血液透析過程中所遭遇的生理、心理與社會的問題。護理期間自2010年3月20日至2010年6月5日,筆者藉由身體評估、會談、查閱病歷、家庭訪視、透析紀錄等方式收集資料,並依生理、心理、社會家庭、靈性等層面進行分析,確立個案的主要健康問題有:營養不均衡:少於身體所需、情境性低自尊及家庭運作需要協助等。在照護過程中,筆者運用社工與民間團體的資源,提供個案經濟協助、家事服務並教導個案日常生活自理技能,以減輕個案的家庭負擔。引導個案建立正向的思考能力、肯定自己的貢獻,減輕個案的情境性低自尊並重新建立個案家庭運作的效能、改善個案的生活品質,以達到整體護理的目的。
So What 學習要點:如何運用整體性護理評估個案的身心靈狀況,並找出護理問題,再針對護理問題提出適合此個案的護理措施,使個案得到完善的護理照護。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 500 字)】:這篇個案報告是上護理寫作報告時,學期分組作業我們組所採用的個案報告,雖然說在做作業的時候有發現一些問題,比如說作者有提到要從個案的靈性層面進行分析,但是在內文中卻沒有說明得很詳細。但畢竟沒有完美的事物,所以即使有一些小缺陷也沒辦法抹去這篇個案報告有多麼詳細的事實。裡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個案出院返家後,居然還後續使用電話訪問,甚至是直接到個案家中進行訪視,之前二年級上基護的時候只學到護理人員與個案的治療性人際關係只到個案出院後就結束了,但此篇個案報告的作者卻讓我對這個定義改觀。而且作者也對這個個案進行了一連串完整的分析並提出了一個我覺得很特別的護理問題:情境性低自尊。在報告中提到了個案因為自己生病然後還需要自己年邁的母親出外打零工賺錢,曾經有過:「為什麼不讓我死了算了。」的想法,個案認為自己只是成為了其他人的負擔,自己的存在沒有價值也沒有意義,所以作者針對這個狀況下了一個情境性低自尊的問題。我是一個帶入感很強的人,簡單來說就是感性大於理性,如果今天我是作者的話我可能會被個案所說的話跟心情影響,根本無法仔細去分析個案說出來的話而忽略了這個問題,萬一這個問題沒有被發現也就沒辦法被解決,對於個案來說也是一種不健康。果然我離專業還是有一段距離,如何成為一位像作者這樣觀察力強,又能這樣重視個案,看重個案身心靈的需求,就連出院後也還願意去追蹤,幫助個案慢慢建立正向的情感,種種的事跡都能使個案回復「健康」,這些能力我還有非常大的努力空間,也還在學習當中,期望未來自己也能成為這樣一位專業的護理人員。
|
109年 暑假作業 15243 2020-07-16 17:32:11
科別:護理科 班級:護一丙
學號:1085101136 姓名:黃荺鈞
書名:好醫生不會對你做的45件事 作者:岡本裕
出版社:台灣廣廈有聲圖書有限公司
出版年月:2018年3月出版
索書號:ISBN 978-986-95424-5-6
撰寫心得書名:好醫生不會對你做的45件事
What文章內容摘要:我覺得這本書主要幫助讀者釐清正確的醫療觀念。首先診斷與治療是可以分開的,我們可以用最先進醫療技術做診斷,但也可以選擇更無害的方式進行治療,並透過提升體內自癒力,達到最佳健康狀態!把病治好的,其實是患者自己,西醫大多是幫忙把症狀抑制住,而患者必須自己保持有想要治癒疾病的積極心態,讓自己本身的自癒力發揮到最佳程度,醫病關係是醫生、患者都要有概念才能合作無間。再來,疾病大致上分為三大類:第1類是不需要看醫生也能治癒的疾病;第2類是就醫即可治癒的疾病;最後是第3類,即使就醫也無法治癒的疾病。第1類疾病大多是【三高】高血壓、糖尿病、高血酯等,也就是生活習慣病,但是生活習慣病其實並不是「病」,病人病情不會急遽惡化,也不會立即死亡;但是也不可能輕易治癒,必須要長期且定期回診,接受檢查,吃下大量的藥物。
So What學習要點:「不生病很重要,生了病找對醫生更重要」!讀完這本書才到如何正確的選擇醫生,切莫盲目依促傭醫的診斷,變成照三餐吃藥的「藥罐子」,做個有知識的患者。其實往往癌症沒有殺死人,人卻殺死自己,一個人情緒心神的好壞,大大左右了人體的自我治癒能力,所以患病無論輕重,都要以樂觀堅強的態度去面對!另外只要你相信他、卻不回答問題甚至大發脾氣的醫生,千萬別被騙,而這樣會使病患無助畏縮,無法建立良好的溝通。
Now What反省、思考,與檢視自我:前面的段落提到,第1類疾病是生活習慣病,但是生活習慣病其實並不是「病」,病人病情不會急遽惡化,也不會立即死亡;但是也不可能輕易治癒,必須要長期且定期回診,接受檢查,吃下大量的藥物。而我從嬰兒開始就患有異位性皮膚炎,也曾有過一段時間持續不間斷的抹類固醇藥膏,還有吃抗生素,但是雖然最後症狀緩和了許多,不過我領悟到醫生只是幫助我把症狀抑制,而這很明顯是慢性病,身體如果長期依賴藥物,後果是我自己難以承受的,要靠自己才行!必須對會讓自己過敏的食物避而遠之,還有少吃加工食品,例如:
麵包、糖果。以及寢具套每個禮拜定期換洗,預防塵蠻過敏,最後多運動(記得要帶毛巾擦汗)、不熬夜,早睡非常重要這樣免疫細胞才有辦法復原,才能透過提升體內自癒力,達到最佳健康狀態!這本書又幫我再次複習及提醒自己,像這樣的慢性病要生活規律、照顧好自己,才能健康!
|
內科八大核心和心得 9598 2020-07-15 22:37:13
實習總評值及心得
一、八大核心專業能力之自我評值
(一)一般臨床護理技能:
在剛開始練技術做技術時很生疏,但是只要多觀察、多嘗試就了一的作法及程序,現在已經能夠安全的執行護理技術。在執行技術或morning care時,與個案相處佳,能夠建立良好治療性人際關係。會運用觀察、對話、執行護理技術收集個別需求資料。能正確執行護理活動,但是某些技術還要都注意細節,並考量事態之輕重緩急安排優先順序,不管做什麼技術,無論做得好不好都會反省、給自己評值,更正錯誤的地方、學習優點,並在下次作相同技術時避免再犯。在實習期間並沒有正式跟學姊交班,但是我會積極收集病人的相關問題及照顧狀況,加以統整給主護,
(二)基礎生物醫學科學:
能夠運用所學的基礎醫學知識於臨床、判別個案臨床檢查結果意義,並用相關醫學知識作個別性護理,將學校課程學的知識於臨床,能夠加深印象,將課本上的文字描述化為真實景象及實作,不但學到新知與經驗,也感到成就。例如我照顧一位胃炎個案,經過學校課程及相關資料的收集,在搭配護理照護過程,讓我對這個疾病有更深的認識。也學到經驗。
(三)批判性思考能力:
在這次實習中,批判性思考能力是較不足的,剛開始很多事情都只有想一半而已,很容易造成判斷錯誤。老師自實習第一天到現在,一直強調動腦去想,用5W1H想,列出關聯性,想之他們之間的關係。現在批判性思考使我學最多的項目,能夠快速判別事態的輕重緩急、確立相關護理問題、執行個別照護計畫等,變得比之前還多想、多考量,例如;病人行軟質飲食,除了想到相關食物外還要考量個案的其他症狀再加以調整,有腹脹問題,就不能衛教吃豆類食物,如豆腐、豆花,因為會產氣,使腹脹惡化。
(四)關懷:
我每次要執行護理活動時都會向個案說明目的,即使只有家屬知道,而他不見得理解,但是我認為這是必要的,這是一種關心的提醒,在關懷問候時,也能增進彼此的交流、讓個案及家屬對實習生有正向看法,更能增進心理的溫暖。
(五)倫理素養:
能主動關懷同學,能夠依照個案的特殊信仰和調習慣調整護理行為,尊重個案的選擇,保護個案資料避免外漏及一些隱私,例如:撕去跟個案基本資料有關的標籤。尊崇專業的護理倫理及法律規定執行護理活動。
(六)溝通與合作:
這是與個案、同學、老師學姊相處發展中最重要的一環,藉由溝通了解彼此的想法,增進合作。與同儕有良好的溝通,勝過一切,在實習期間彼此交流並互相幫忙,能夠變得更有自信。與個案有良好的溝通,能得到更多了解及信任,雖然有很多聽不懂的話及無法理解的想法,但是與個案相處聊天中得到很多樂趣與成就。在溝通方面台語能力需再加強。
(七)克盡職責性:
每日準時上班下班、了解這個單位的種種及規範。在臨床不懂的東西要問,不熟的東西要學會精通,這就是一種責任,不管是做甚麼任務,通通都要準確完成,這樣對自己和個案都是一種負責。盡力完成分內工作,不輕怠!
(八)終身學習:
主動收集知識、技術的相關資訊,並做筆記整理。能夠經多元管道評質
自己,促進學習及專業發展,並分享學習成果及經驗給大家參考。
二、心得
還記的老師一開始就很強調批判性思考能力,叫我們不要成為一個by order的機器人,遇到的任何事情及狀況就要想到5W1H,運用其收集資料,並搭配身體評估驗證與病人的口述,這當然不是懷疑病人說的不對,只是我們是具備相關護理知識的護生,有能力收集到更多資料,而收集的越多,重點就會越完善,能夠確定相關護理問題及目標,並如期達成,這便是我們護生的價值!實習期間,幾乎每天都在作晨間護理,除了測V/S問stool次數之外還要做什麼?只是單純完成這些任務而已嗎?應該是去病人單位時順便看點滴滴的順不順、點滴線是否過長有造成絆倒的可能?在測量血壓時能夠順便確認是否有無跑針及周圍皮膚狀況如何等,都是我們可以注意的地方,甚至有的時候可以搭配一些問候,例如:早安!早餐吃了嗎?
在發藥及接點滴,我學到學校沒教的地方,學校介紹很多點滴種類、功能及差異,但是從未提及順序,要怎樣滴才能使病人感到最舒適?經過一番討論後我終於了解了,台大五號無論如何都不能最後滴注,因為其為高張溶液,若最後留在針頭會造成病人感到疼痛不適情形,要多加注意。
在學習期間,我動作較慢,花了較多的時間,身旁有老師和同學一起幫忙,最後順利完成,事後我想了很久,要怎樣才能動作迅速又準確?而且學姐是自己一個人獨自完成!
在這單位抽血是很常見的技術,老師的警告一直在腦中迴響,我得到一些心得:抽血前要先看看血管分布,還要聽取個案意見,選擇較大及教直的部位,快速準確一次完成,更重要的是不能看A打B!我相信經由經驗和這些要領一定能夠成為熟手。
在這裡除了學技術、增強批判性思考能力外,我個人還有一些特別的收穫,就是:表達方式,要如何從一連貫的事情中找出重點?該怎麼說才能圓滑,跟不同對象對象對話,又應該如何改變應對方式才能得到雙贏的局面?這也是我要持續學習的部分,溝通真的太重要了!需多事務的基礎都建立在溝通之上,不管對象是誰,還是要溝通了,原本我從沒想過溝通還要學習、考慮這麼多!這是我在這裡學到的部分,我很高興能學到這些,減少交談上的誤會,當然還會繼續加強練習。
我非常感謝老師的提點及教導、陪伴一同實習的同學及偉大的病人,讓我向護理之路又邁進了一步,總有一天我會到達!並且有好的發展及果。
|
讀書心得 14785 2020-07-13 20:52:10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護三丁
學號 1075101182 姓名 吳育慶
書名 愛的醫療奇蹟 作者 伯尼,西格爾
出版社 柿子文化有限公司 出版年月 2019年3月
索書號 418.9810412019096393 ISBN 978-986-97006-6-5
【撰寫心得書名】:愛的醫療奇蹟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 500 字)】:
將會身為護士的我,感受到醫師的工作是一們藝術,需要多方面的思考,有時候你會是位教導病人的老師,有時候你會是一位聽眾
你是手術室中主宰生命的一員,有時候更會是對生命充滿看法的哲學家,每個癌症的病人求醫,都會問醫師一個問題:我大概可以活多
久? 我個人是認同書中作者的看法,醫生要停止讓統計數字決定其信念,要給予所有病人這種信念,不管機率如何,他們都能夠康復的,
在任何時候,都不要讓病人覺得孤單和無助,時刻給予病人希望,即使在最後的時刻也不例外
面對癌症的病人,跟其他病人不一樣的地方,是要讓他們對死亡作出充份準備,死亡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孤獨和無助的等待死亡,醫師除了
給予適當的治療外,病人的互動和信任也是非常的重要.在書中有特別提到如何最有效率知道病人的情緒和對生命的態度,四個問題
1. 你希望活到一百歲嗎?
2. 在你得病的一,兩年前這段期間,發生過什麼事?
3. 這病對你有何意義?
4. 你為什麼需要這病?
從這簡單的四個問題裏,大概可以知道病人的求生意願,心靈上的枷鎖等等的資訊,然而幫助他們解決心結,並協助他們重新癌症的心理
輪廓,給他們一個訊息,這場絕對是一場硬仗,但是無論多漫長和多艱難,身為醫師的我們,一定會堅持到底
最後補上書中的一句很有意義的話:有一塊活人的土地,有一塊死人的土地,兩者間的橋樑是愛,那是唯一的生存者,唯一的意義,當人與
自己及他人和平相處時,死亡就不再是問題
What 文章內容摘要
本書主要敘述一位外科醫師如何幫助患有癌症的病人面對死亡和生命,不管是生理和心理上的支持,每個癌症的病人都心知痊癒是件
很艱苦的任務,因為它必定會改變個人的生命.然而,許多人都清楚,癌症的副作用並不全都有害.沒錯,癌症是會致命的,其實癌症也有良
性的副作用,如困能夠體認到人總會一死的話,就可以讓你醒悟,並度過真實而有意義的一生.身為抗癌最前線的作者Bernie S深知面對
頻死的病人,除了思考,還要去感覺,要得把哲學和靈性結合在治療中,當一個人的存在受到威脅時,除了接受醫療或牛術之外,還會遭遇
更多的事件和問題,所以醫生和病人和需要互相投入.作者書裏以多個不同的病例,突現出一個重點,”死亡非問題所在,生命才是”,如何讓
病患在有限的生命中尋求自己的目標,如書中的標題所提及--愛.醫藥.奇蹟,先要有關懷病人的愛,再給予醫藥上的治療,奇蹟才會發生.
So What 學習要點
第一部 照顧身體 幸運的聆聽者我讓自己能夠敏銳地感受到與病人同樣的痛苦與恐懼之後,便逐漸理解醫療的某個部分比任何技術與處置都要來得重要。我發現除了開刀之外,自己還能付出更多。
Chapter2 治療的夥伴關係醫學不只是科學,也是藝術。透過治療的過程,我們的個人特質會與個案的個人特質進行互動交流。
Chapter3 疾病與心靈快樂的人比較不容易生病。面對自己的態度,是治癒或維持健康最重要的唯一關鍵。無論身處何種境遇,能夠始終維持心靈平和的人,遠比沒有辦法這麼做的人更不會得到嚴重的疾病。
Chapter4 生存意願我相信會生這樣的病是出自光榮的理由。身體用這種方式來告訴我們,自身的需求沒有受到滿足,不只是身體的需求,還包括情緒的需求,而透過疾病來滿足的需求,是重要的需求。
Now What 反省、思考,與檢視自我)
當你還猶豫我是不是應該要知道的時候,我已經知道了。也許不告訴我會讓你好過一點,但你的欺瞞會傷害我。
請你試著了解疾病對我來說是什麼:死亡、痛苦或是對未知的恐懼。如果另類療法與非正統療法我比較能夠接受,也別放棄我。請
試著改變我的想法,耐心等待我的轉變,轉變可能會出現在我病得很重、亟需你幫助的時候。
醫師,請告訴我和我的家人,你不在我身邊的時候,我們可以如何與疾病相處。花時間回答我們的問題,在我們需要的時候給予協
能夠自在的跟你說話、提問,對我來說非常重要,如果我們能建立重要的關係,我就可以活得更久、更有意義。
我需要你在我的生命中,助我達成新目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