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 |
暑假作業 14125 2019-09-19 20:27:28
暑假作業
班級:護三丁 姓名:林筱芸 學號:1065101170
書名:依戀障礙 作者:岡田尊司 出版社:聯合文學
心得: 人際關係定義是非常廣泛的,有分好和壞,認真說起來大家認知和思維都不同,所以定義也有所不同,但不外乎就是需要經過時間、溝通、互動來交際,以前常常羨慕一個人為什麼她的人緣那麼好呢?總是一出來就有一推人可以與她聊天,而有一些人卻只有這麼一丁點的朋友,超級沒有人緣的呢?原因再於人際關係是一點一滴慢慢形成的,在陌生時,雖然知道是自己同學或者互相有看過但互相並不熟識,在路上碰到,點頭一下微微笑下次再碰到或許就有機會聊起來,所謂的依戀,指的是人與人締結緊密關係的能力,人格的基礎由此定型。作者為精神科醫師,長年來接觸人格障礙和發展障礙患者的治療工作。對於日本近來常提到的「發展障礙」,除了發生在兒童身上,也有不少發生在成人身上的案例,作者認為這種「發展障礙」與「依戀障礙」有很大的關連,實際上,有許多依戀障礙被診斷為發展障礙的例子。依戀的穩定性與依戀的型式,不只影響了人際關係及對親密關係的要求,更與每個人的生存之道、對人生的興趣、戀愛及育兒方式與抗壓性有很密切的關係,能克服依戀障礙的人,就是能夠自立的人。能夠以對等關係,在需要依賴別人時能放心依賴他人,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獨立的人。
|
108 暑假作業 14708 2019-09-19 20:26:19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護二丙
學號 1075101103 姓名 彭譯萱
書名I 癌症當然可以預防 作者 江守山
出版社 新自然主義有限公司 出版年月 2011年 4 月
索書號 065903 ISBN 978-957-696-695-8
書名II 腎衰竭 作者 蔡信宏 陳建平
出版社 書泉出版社 出版年月 2002年 2 月
索書號 019304 ISBN 957-648-922-9
書名III 糖尿病身心治療 作者 羅伯.菲利普斯
出版社 城邦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年月 2002年 2 月
索書號 019155 ISBN 957-469-978-1
【撰寫心得書名】:糖尿病身心治療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 500字)】:糖尿病是一種慢性新陳代謝疾病,會引起許多嚴重的併發症 ,甚至死亡。除了生理上的病痛外,糖尿病患者更會面臨情緒困擾。 我會選擇這本書的原因是我爸爸有糖尿病,還有一些併發症,情緒方面會因為病痛而對家人發脾氣 ,而糖尿病是我們家的病史,有可能會遺傳,所以想選擇這本書先未雨綢繆一下。 這本書告訴我怎麼對付糖尿病,並且怎麼活得更樂觀 如果出去運動的話要注意 1.要監控血糖 2.多喝水 3.聆聽身體的聲音 4.隨身攜帶身分證 5.持之以 恆 6.選擇正確的鞋子 這幾點都是糖尿病患者在運動時要注意的。 還有治療疼痛的三種方法 1.醫療 2.物理治療 3.心理策略 裡面還有好多好多關於糖尿病的知識,可以教你怎麼預防,或者是怎麼不要讓他惡化,也改正了很 多對這個文明病的錯誤觀念,有正確觀念,就可以活得長久,活得不痛苦。 糖尿病不可怕,但是怕的是一些合併症,和糖尿病一起攻擊身體,那是非常痛苦的,我爸爸的糖尿 尿病,之後惡化到尿毒症,腎衰竭,所以她過得很辛苦,尿不出來又身體疼痛,吃不下飯,又常常 腿軟,所以如果我早點讀到這本書的話或許就不會那麼嚴重了。 所以每個病一定要重視,不能懈怠,一旦懈怠了,小病會變成大病,會越來越難醫治,到最後可能 連生命都沒了,所以能不要得病就不要得病,得病了也不要緊,要盡早就醫,譯按照醫生的指示好 好做。 這本書很棒,good
2
|
暑假作業 13479 2019-09-19 19:43:06
有關兒童虐待的文獻之心得
兒童附屬於家內的合理化管教文化
就整體社會文化情境而言,華人社會中以傳遍東亞的「儒家思想」教育為主,要求個人以不同的行為準則和與其有「五倫」關係的他人交往(黃光國,1988a)。儒家把家庭視為整合的基本社會單位,成為男性為尊、父系傳承、家族意識形態的基礎(黃光國,1988b)。特別是:儒家的生命觀並非人人平等的人權論;而是認為個人的生命是祖先、父母生命的延續,子女的生命,則是個人生命的延續,也是家族的財產(高明士,1995)。這時「傳宗接代」、「棒下出孝子」等信條深植人心,父母對於子女的打罵管教都是應該的,同時,也可能因為一些可以被歸咎是兒童不乖的原因,而可以隨意地打罵。
當今兒童虐待問題並未隨著社會進步而改善,近年來由於媒體大肆地報導兒虐及疏忽事件,使得兒童虐待問題浮現檯面受社會大眾之重視。根據內政部統計資料顯示國內新生兒人數從2000年之後就開始直線下滑,反之兒童虐待事件卻逐漸增加。兒童虐待不但會造成受虐兒童的身心問題,亦可能導致社會問題,加重社會成本負擔等,儼然已成為國內一項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家庭是人類社會最基本的組織,亦是個人成長與學習最重要的場所,惟近年來由於社會變遷與社會價值觀念改變,家庭功能逐漸式微,尤其家庭結構的改變,破碎家庭的增加,導致兒童虐待與疏忽事件日增。醫療人員常常是第一線接觸者,若我們能更細心的觀察或詢問,或許能解救許多無辜的兒童早日脫離受虐的夢魘。本文就兒童保護運動的起源、兒童虐待的種類、兒童虐待的成因、兒童虐待流行病學及其危險因子及兒童虐待傷害認定的參考指標稍作介紹。期許未來醫事人員能進一步擴大與兒童虐待防治網絡相關單位共同合作,並建立兒童虐待防治網絡之溝通平台,希冀透過醫療、教育、社政及法律團隊共同參與,訂定一套完善縝密的網絡運作,全面推動兒童虐待防治工作,創造兒童一個安全且健康的生長環境。
兒童虐待及防治
Child Abuse and Prevention Networks
紀琍琍(Li-Li Chi) ; 紀櫻珍(Ying-Chen Chi) ; 吳振龍(Chen-Long Wu)
戴世玫(銘傳大學犯罪防治學系專任助理教授)
|
暑假作業 14105 2019-09-19 18:37:16
書名:台灣醫療文選。
作者:焦桐。
出版年:2005年3月。
出版書局:二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內容摘要
本書將歷年各作家所撰寫之醫療相關的文章收集成冊,以人文之筆描述醫療專業領域。文中有感慨與省思、有對生命的感動與珍惜,將作者的經驗和心路歷程以文字與讀者達到共鳴。
高木友之先生(賴和):敘述作者時代台灣醫學校長高木友之先生的軼事,敘述先生與其他公學校老師的與眾不同,學生對它的信服與尊敬,以及高木友之先生對學生的訓話中所表達一位醫生應該有的信念。
懶雲做城隍(一剛):介紹懶雲生前懸壺濟世以及他在文學上的貢獻。歿世後,甚至出現先也傳說,將之視為神一般的人物,可見其生前度鄕裡的貢獻。
臨床講義-對名叫台灣的患者的診斷(蔣渭水):以病例診斷的方式,描寫台灣目前社會現象的病態,文末爲診斷寫下治療方法,並期許台灣改善進步。
繭-自閉症(游乾桂):簡述自閉症兒童與正常兒童的異同,以及臨床上的症狀。並強調父母的教導與陪伴,開發兒童潛能。
鮮血帶來的悸動(王溢嘉):回憶作者身為實習醫生時所得到的感觸,在一場肝切除手術中,對生命突然感受神來一筆的震撼與感恩的交錯情感。
百合病人(王浩威):以譬喻法形容住院病患如百合花一般,用優雅而脫塵俗般的面貌送往迎來探病的客人。在一陣白天的交際應酬後,作者反而將晚間的時光以真正的吵雜作為對比,寫出外在的寧靜反而反映出相中的焦慮與無奈。
台灣媳婦的心願(拓拔斯.塔瑪匹瑪):以離島醫師的身分寫下深秋的夜晚接生的故事。故事因為嬰兒臍帶繞頸的驚險而達到高潮,又因醫生的危機處理而化解,並感受生命誕生的喜悅。
瞳眸四季(陳偉勵):以四季:春雷、夏雨、秋霜、冬雪,寫下四個關於眼睛的故事。
病人、醫師、教科書、誰是我的老師?(黃達夫):打破傳統學生時代對「知識」一詞的迷失。學習以病人為單位的讀書方法,將病人個體化、診斷多元化、治療人性化。
醫師的誓約與醫學倫理(黃勝雄):討論古代、希臘文化、東方印度、猶太人醫、美國醫學聯盟等醫師誓約,並在文末建議台灣醫師所應有的誓約。
大國手(侯文詠):寫出在醫師道德上與病患意願拔河的矛盾與無奈,在醫師不停忙碌過程以病患所贈與的「大國手」匾額,暗自嘲諷。
蔥花迷航記(林文斌):文章中驚悚的告知讀者在病患子宮中遇見蔥花的存在,另讀者錯愕之於,佩服醫生的緊急判斷力和措施處理。
面壁消遙遊(荘裕安):以文章幽默的自我調侃,想像SARS流行期間收到居家隔離的通知。帶出「十日談」等與疾病具有相關性的文學作品,希望在隔離期間能夠细细的閱讀。
非典型會員-防SARS委員會實錄(李明亮):詳細實錄台灣SARS期間,倉卒成軍的抗SARS委員會執行的工作,一群背後默默貢獻的無名英雄。
在天堂與地獄之間(畢柳鶯):有人說復健醫院是地獄、有人說是天堂。在醫師進入臨床後發現與原本的預期有所落差,卻也同時在臨床中發現生命的希望。
眾裡尋他千百度(江自得):作者在醫學領域中以文學的詩闡發世界與生命的對話。
白色巨塔裡的呼喊-從人球事件看台灣醫療改革:邱小妹妹人球案帶給社會莫大的震撼,作者呼籲大眾不能愛心只在沸點時刻,除了對事件保持持續性的關心,更應該以正面的角度看待並檢討醫療制度與醫療糾紛的根本錯誤。
二十號病房散記(呂欣蒼): 以許多抽象和意象的手法描繪精神病患一天的生活。使用第一人稱帶領讀者更貼近病患的立場。
病房散記(馬逢華):敘述作者自身住院的經驗,詳細交代入院的原因、醫院內部狀態、醫療人員的工作。
來不及長大(蘇偉真):敘述兒童病房中患有重症的兒童,住院初期到坐後逝世的過程,和家人心靈的成長。
致弗瑞德.雪曼醫師(李黎):孩子因為醫師好友的誤診去世五年,放下心中的愛恨情仇,迎接身體中新的生命,並感傷人生無常。
並枕憐柔(王秋蓉):自述身有殘疾的自己,與丈夫共同患難享樂,克服心俚語外在環境上的障礙歷程。
驚悚的轉捩(謝坤山):因為職業傷害只剩下左腳的作者,在他人的鄙視和父母親的疼惜下,重新在逆境中找回希望與自尊。
雞同鴨講的笑話(陳宏):大病造成他的語言溝通上的障礙,發生許多雞同鴨講的笑話,許多無奈事件的發生它一一堅強克服,最後受到護理人員的細心關懷而感動
誰要早療(劉碧玲):母親一開始無法接受女兒的智力不足,在一連串盲目的行動下不但無法讓女兒有所改善,反而讓它對學習恐懼。最後得到修女的幫助與開導,調適心境後,終能用正確的方式治療女兒並開發它的能力。
你在我胃裡(李欣倫):奇特的觀點講述愛情與消化道的關係,對於失戀者容易厭食或是暴食,有著特別的觀點與解釋。
我要的真的不多-關於牙醫的「信任」習題(夏瑞紅):初診後在也沒有回診的牙醫診所,多年後終於再度回診。經由與醫生的談話,探討究竟為什麼對牙醫產生信任於不信任感,以及身為一名病患最想要的基本的需求是什麼。
讀後心得
高木友之先生(賴和):「要做醫生之前,必須做成了人,沒有完成的人格,不能盡醫生的責務。」這句話不只能用在醫生上,所有醫療團隊的人員都應該將這句話奉為圭臬。我想這除了是高木友之先生的人生哲學,也是他為什麼受到敬重的原因。一個人的人格,是身為人最重要的條件,不論此人的出身、職業或是才藝,更遑論以「人」為照護對象的工作者。醫者,乃以醫治人為目的,在一個做人的道德上,我們應該在重視技術同時也應該重視病人的權力。病人有之的權力、有隱私的權力、有決定的權力…。所以,先懂得如何有完全的人格去對待你的病患,你才有辦法在身、心、靈上給它完整的醫護。
鮮血帶來的悸動(王溢嘉):身為一個醫護人員,面臨他人的血光之災是無可避免的。如何在面對他人的不幸下而有正確的想法和觀念、心情的調適,也是醫護人員要面臨的課題。作者在手術台上初次面臨肝臟切除手術,興奮之餘,更得到了無價之寶:一顆感恩的心。
百合病人(王浩威):這篇文章認我們能夠細微的觀察到一位住院病患的心情故事。住院病患心中的寂寞與焦慮,在夜晚的寧靜下更顯得敏感脆弱。身為護理人員如何藉由外在的觀察,發現病患內心的不安?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對於病患在生理層次外,更深層了解的文章。
台灣媳婦的心願(拓拔斯.塔瑪匹瑪):一位醫生在醫療資源不足的離島,它的決定可以影響一切。不論是醫生還是護理人員,病患的生命有時掌握在我們的手上,這個沉重的負擔提醒我們應該要嚴謹慎重。文末嬰兒順利的誕生,讓人感到生命的強韌以及甜美,這是每個醫護人員希望自己的病患擁有的故事結局。
病人、醫師、教科書、誰是我的老師?(黃達夫):作者說:「很少有病例是一成不變的符合教科書上的記載,大多數的病人,……都是動態的,由於個別的變化而有不同程度的差異。」這就好像我常常聽到的一句話:「現在學校交教是一回事,而到了臨床上工作,又是那麼一回事了。」究竟我們要相信誰呢?我想,我們相信教科書、相信前輩、相信病人。因為,教科書是基本,我們需要他來教育我們;前輩是時間的累積,我們需要從那裡汲取我們所沒有的經驗;病人是你的課題,它所擁有的特質是獨一無二的。文中也談到「視病如親」的意義何在。我和作者的意見相同,我不認為真的能夠將病患真的是為自己的父母。因為孔子也曾經說過,愛是有分等級的,弟子規也是這樣說。我認為所謂「視病如親」的真意,應該是指站在病人的立場去想:如果今天我得了這樣的病,我認為最好的處置是什麼?我會如何決定呢?
大國手(侯文詠):醫護人員面臨的矛盾在這篇文章中被放到最大倍數。病患、家屬的心願與醫療道德的違背,生命與意願的抉擇。夾雜在心理的糾纏,最後還是要做下決定。因此,充實自己的知識經驗能夠在當下讓你做出更好、更正確的判斷,即使生命沒有正確或是不正確的標準答案。
蔥花迷航記(林文斌):在病患的子宮中發現蔥花,你當下的反應是什麼?一個臨時的狀況考驗醫護人員的臨場反應,能不能在當下學以致用呢?老話一句:病患的生命在信任的基礎上交付在我們的手上。
病房散記(馬逢華):大多數的人都要親身經歷在能體會許多情境,從這篇文章中,我們可以知道一位好的護理人員它能夠對病患有多少的影響和感動。雖然醫屬是由醫生所下的,但是時時刻刻陪伴在病患身邊的卻是護理人員,病人最即時的情況由我們來掌握,這難道不是一個高貴的工作嗎?
並枕憐柔(王秋蓉):人都會對自己的缺陷感到自卑,更何況是身體有殘缺的人?我們要如何陪伴一位殘疾的病患度過心靈的調適期,讓它能夠擁有完整的心靈,再做身體上的復健。作者給了我們最活生生的例子,它的堅強直得學習。
雞同鴨講的笑話(陳宏):當我們無法溝通時會有多麼難過呢?雖然作者以鬧「笑話」一詞帶過,但是心中的無奈與悲哀又豈止是僅僅兩個字可以形容的,就像是掛在嘴上的那一抹苦笑一樣。照護它的護理人員,細心的觀察到那些微的無奈流露在無法言語的嘴角,給病患無限的感動:即使再無法言語的時刻,卻能夠如此體貼的貼近我的心。
|
暑假作業 14257 2019-09-19 18:25:20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三庚
學號 1065101296 姓名 陳禹丞
書名I 一般外科 作者 游憲章
出版社 華成出版 出版年月 92年
索書號 018895 ISBN 957-640-665-X
書名II 健康管理 作者 方郁文
出版社 全華圖書 出版年月 103年
索書號 998812 ISBN 978-957-21-8723-4
書名III 關懷與溝通 作者 張婷
出版社 華杏出版 出版年月 98年
索書號 062048 ISBN 978-935-194-116-5
【撰寫心得書名】:關懷與溝通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500字)】: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就要有良好的溝通,我認為需要真誠的
關心別人,要愛朋友,就像愛自己一樣。關懷是在小地方我們要去注意、去關心。另外真誠的讚美、
善意的批判也是需要的,不論是同學或朋友,都應適時的給予讚美,讚美是一種重視對方的存在的表
現,但也需要發自內心真誠的讚美。多與人溝通,人際關係往往是沒有溝通造成誤解而發生衝突,能
有效的溝通,使對方可以了解你,而避免不必要的誤會與衝突。與他人溝通可以聽聽他人的意見,不
能太自我和固執,堅持自己是對的,否則他不會去認同你,採納你的意見,而造成不必要的麻煩。在
聆聽他人的表達,要肯定他人的想法,再委婉的把自己不同的看法表達出來,一起討論出共同的結論,
否則自己覺得再好的看法,因你不認同他的想法而拒絕,小地方的東西不要太計較,要往更遙遠的未
來看,把大原則給掌握住,有好的人際關係培養幽默感也是很好的辦法,適當的幽默感可使你我之間
的距離更近一步。關懷與溝通不只是對朋友、家人,也要對一些弱勢族群,那些因身體缺陷或不敢與
他人溝通而被排擠的族群,要有一顆同理心去關懷他們並與他們溝通,是否會因趣味相投而做了朋友,
希望可以去注意一般人不會去注意的地方,關懷弱勢族群不是用嘴巴講講就可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