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內容 |
暑假作業\ 14112 2019-09-19 21:16:19
班級:護三丁 座號:16 學號:1065101157 姓名:陳旻陞
溝通是一個將事實、思想、觀念、感情、價值、與態度,傳給另一個人或團體的過程。它是一個複雜的過程,不僅可傳送訊息內容,也包括判斷訊息的意義。也是一種動力過程,像時間一樣,發生過後,不可能倒退,也不可能再重複,因此適時有效溝通是很重要的。有效的溝通應包含:1.選對“人”2.選對“時間”3.選對“方法”4.選對“事”。 成功的管理者有80%的時間花在溝通,他們必是位有效的溝通者,也是位好的時間管理者,因為他們知道如何用自己的「心」,去瞭解及感動對方的「心」。了解並應用有效的溝通,可讓我們在臨床護理照顧中,獲得許多病人問題訊息,進而協助病人解決問題,達到溝通目的。
一、溝通的定義
1.溝通是人對自己,人對他人,個人對團體,團體對團體的談話。
2.溝通是讓自己去了解別人,也讓別人來了解自己。
3. 看的不同,想的不同,要表達出來,才能彼此瞭解。
4.重新思考,轉換思考模式。
5.用另一種方式思考。
6.藉語言及非語言表達,達到目標的方式。
二、目的
(一)有效溝通的目的:
成功的溝通不只是意思的傳達而已,而是意思要被收訊者所瞭解。例如收到一封法文書寫的信件,若收信人不懂法文,則在還沒把信件做翻譯動作前,仍不能視為一種溝通,因收信者對於信件中所要表達的訊息及意思,並未瞭解,翻譯瞭解內容後才算有效溝通。在組織團隊中,溝通能力是每個人工作表現和有效管理的基礎,由此可知溝通之重要性,有效溝通技巧,對於團隊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二)主要目的:
在臨床護理上若溝通不良,則容易發生問題,產生誤解。例如:溝通有語言及非語言表達。記錄也是語言溝通之一,當護理人員執行醫囑時,若看不懂或不清楚時,應加以詢問或澄清問題,否則若有一小部分出錯,如將劑量0.1mg看成0.1g,後果則不堪設想。
|
鞋匠哲學家和放空小嵐 14129 2019-09-19 21:13:47
我覺得不只我也有很多人和故事裡的小嵐一樣,很喜歡胡思亂想,而且常常一不小心就會陷入自己的想像世界裡。
很常幻想的我,在看了這本書之後,我就在想,如果外星人和人類遇見了會怎麼樣,會不會從此以後當形影不離的好朋友?
學會懂得哲學這件事,是必須慢慢來的,每件事其實都得慢慢來,因為如果沒有從頭開始練習、沒有從失敗中學習,是不可能會有成功的機會,所以凡事都不能加想著一步登天。
這本書提了許多生活中常被遺忘的哲學,人們常自以為自己很聰明、比萬物聰明,這雖然沒有對錯,不過萬物不一定比人類還要卑俗,而且人們的自以為只是因為萬物無法口述自己的好。
故事中的小嵐常用以偏概全來看很多事,我覺得這樣是不對的,因為我個人覺得不管做什麼事或解決什麼問題都不應該只看表面或只看部分的,而且表面並不一定是事實,所以我們不該用局部來解釋全體,必須認真的去做這事情的全部,也必須認真的去解決事情的全部。
人們並不能只活在當下或過去,因為還有無論是好是壞都無法逃避的未來等著我們去面對。努力只是為了完成我們對未來的渴望;努力只是為了達到自己的目標;努力只是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就像讀書,只是為了以後的升學以後的工作
|
暑假作業 14125 2019-09-19 20:27:28
暑假作業
班級:護三丁 姓名:林筱芸 學號:1065101170
書名:依戀障礙 作者:岡田尊司 出版社:聯合文學
心得: 人際關係定義是非常廣泛的,有分好和壞,認真說起來大家認知和思維都不同,所以定義也有所不同,但不外乎就是需要經過時間、溝通、互動來交際,以前常常羨慕一個人為什麼她的人緣那麼好呢?總是一出來就有一推人可以與她聊天,而有一些人卻只有這麼一丁點的朋友,超級沒有人緣的呢?原因再於人際關係是一點一滴慢慢形成的,在陌生時,雖然知道是自己同學或者互相有看過但互相並不熟識,在路上碰到,點頭一下微微笑下次再碰到或許就有機會聊起來,所謂的依戀,指的是人與人締結緊密關係的能力,人格的基礎由此定型。作者為精神科醫師,長年來接觸人格障礙和發展障礙患者的治療工作。對於日本近來常提到的「發展障礙」,除了發生在兒童身上,也有不少發生在成人身上的案例,作者認為這種「發展障礙」與「依戀障礙」有很大的關連,實際上,有許多依戀障礙被診斷為發展障礙的例子。依戀的穩定性與依戀的型式,不只影響了人際關係及對親密關係的要求,更與每個人的生存之道、對人生的興趣、戀愛及育兒方式與抗壓性有很密切的關係,能克服依戀障礙的人,就是能夠自立的人。能夠以對等關係,在需要依賴別人時能放心依賴他人,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獨立的人。
|
108 暑假作業 14708 2019-09-19 20:26:19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護二丙
學號 1075101103 姓名 彭譯萱
書名I 癌症當然可以預防 作者 江守山
出版社 新自然主義有限公司 出版年月 2011年 4 月
索書號 065903 ISBN 978-957-696-695-8
書名II 腎衰竭 作者 蔡信宏 陳建平
出版社 書泉出版社 出版年月 2002年 2 月
索書號 019304 ISBN 957-648-922-9
書名III 糖尿病身心治療 作者 羅伯.菲利普斯
出版社 城邦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年月 2002年 2 月
索書號 019155 ISBN 957-469-978-1
【撰寫心得書名】:糖尿病身心治療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 500字)】:糖尿病是一種慢性新陳代謝疾病,會引起許多嚴重的併發症 ,甚至死亡。除了生理上的病痛外,糖尿病患者更會面臨情緒困擾。 我會選擇這本書的原因是我爸爸有糖尿病,還有一些併發症,情緒方面會因為病痛而對家人發脾氣 ,而糖尿病是我們家的病史,有可能會遺傳,所以想選擇這本書先未雨綢繆一下。 這本書告訴我怎麼對付糖尿病,並且怎麼活得更樂觀 如果出去運動的話要注意 1.要監控血糖 2.多喝水 3.聆聽身體的聲音 4.隨身攜帶身分證 5.持之以 恆 6.選擇正確的鞋子 這幾點都是糖尿病患者在運動時要注意的。 還有治療疼痛的三種方法 1.醫療 2.物理治療 3.心理策略 裡面還有好多好多關於糖尿病的知識,可以教你怎麼預防,或者是怎麼不要讓他惡化,也改正了很 多對這個文明病的錯誤觀念,有正確觀念,就可以活得長久,活得不痛苦。 糖尿病不可怕,但是怕的是一些合併症,和糖尿病一起攻擊身體,那是非常痛苦的,我爸爸的糖尿 尿病,之後惡化到尿毒症,腎衰竭,所以她過得很辛苦,尿不出來又身體疼痛,吃不下飯,又常常 腿軟,所以如果我早點讀到這本書的話或許就不會那麼嚴重了。 所以每個病一定要重視,不能懈怠,一旦懈怠了,小病會變成大病,會越來越難醫治,到最後可能 連生命都沒了,所以能不要得病就不要得病,得病了也不要緊,要盡早就醫,譯按照醫生的指示好 好做。 這本書很棒,good
2
|
暑假作業 13479 2019-09-19 19:43:06
有關兒童虐待的文獻之心得
兒童附屬於家內的合理化管教文化
就整體社會文化情境而言,華人社會中以傳遍東亞的「儒家思想」教育為主,要求個人以不同的行為準則和與其有「五倫」關係的他人交往(黃光國,1988a)。儒家把家庭視為整合的基本社會單位,成為男性為尊、父系傳承、家族意識形態的基礎(黃光國,1988b)。特別是:儒家的生命觀並非人人平等的人權論;而是認為個人的生命是祖先、父母生命的延續,子女的生命,則是個人生命的延續,也是家族的財產(高明士,1995)。這時「傳宗接代」、「棒下出孝子」等信條深植人心,父母對於子女的打罵管教都是應該的,同時,也可能因為一些可以被歸咎是兒童不乖的原因,而可以隨意地打罵。
當今兒童虐待問題並未隨著社會進步而改善,近年來由於媒體大肆地報導兒虐及疏忽事件,使得兒童虐待問題浮現檯面受社會大眾之重視。根據內政部統計資料顯示國內新生兒人數從2000年之後就開始直線下滑,反之兒童虐待事件卻逐漸增加。兒童虐待不但會造成受虐兒童的身心問題,亦可能導致社會問題,加重社會成本負擔等,儼然已成為國內一項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家庭是人類社會最基本的組織,亦是個人成長與學習最重要的場所,惟近年來由於社會變遷與社會價值觀念改變,家庭功能逐漸式微,尤其家庭結構的改變,破碎家庭的增加,導致兒童虐待與疏忽事件日增。醫療人員常常是第一線接觸者,若我們能更細心的觀察或詢問,或許能解救許多無辜的兒童早日脫離受虐的夢魘。本文就兒童保護運動的起源、兒童虐待的種類、兒童虐待的成因、兒童虐待流行病學及其危險因子及兒童虐待傷害認定的參考指標稍作介紹。期許未來醫事人員能進一步擴大與兒童虐待防治網絡相關單位共同合作,並建立兒童虐待防治網絡之溝通平台,希冀透過醫療、教育、社政及法律團隊共同參與,訂定一套完善縝密的網絡運作,全面推動兒童虐待防治工作,創造兒童一個安全且健康的生長環境。
兒童虐待及防治
Child Abuse and Prevention Networks
紀琍琍(Li-Li Chi) ; 紀櫻珍(Ying-Chen Chi) ; 吳振龍(Chen-Long Wu)
戴世玫(銘傳大學犯罪防治學系專任助理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