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歷程文章
班級歷程文章
最新部落文章
班級部落文章
歷程項目統計1
歷程項目統計2
 
 
 
 
 
 
※我可以瀏覽最新歷程文章,看看最近新發表歷程文章
目前第1162/7774頁 [首頁][上一頁][1160][1161][1162][1163][1164][1165][1166][1167][1168][1169][下一頁][尾頁]
文章內容
      
暑假作業  14687  2019-09-09 18:53:59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護一乙 學號 105101081 姓名 陳俊偉 書名I 健康飲食 作者 蕭亦珊 出版社 睿其書房 出版年月 2018.12 索書號 413.9849362015093287 ISBN 978-986-92490-5-8 書名II 人不必活得腰酸背痛 作者 向志超 出版社 商周出版 出版年月 2017年 8 月 索書號 416.69 2744 2017 095989 ISBN 978-986-477-295-7 書名III 抗癌減糖 生酮飲食 作者 福田一典 出版社 睿其書房 出版年月 2018年 4 月 索書號 417.8 3615 2018 096036 ISBN 978-986-96065-1-6 【撰寫心得書名】: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500字)】: 飲食在我們生活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每個人一生中需要吃下數不盡的食物,才能滿足我 們的腸胃、提供每日活動所需的熱量。既然要吃進這麼多的食物,那麼如何選擇健康食物、 培養健康飲食習慣的重要,就更顯得不可或缺了! 外食的時候,只要拿起筷子輕輕一碰食物 油脂就滿滿的溢出來,胃口也頓時少了一大半。店家為了增加賣相或烹調方便快速,不是重油、重鹹 ,就是多以高溫油炸的方式料理。試想,若長期食用的話,不但缺乏纖維質及其它營養素的攝取 ,也將會嚴重危害身體健康,久而久之,不但會成為一個營養不均衡的胖子,一些慢性疾病; 如糖尿病、高血壓,或是心血管疾病等,通通都會找上門。因此懂得正確的飲食觀念, 是珍愛自己的第一步。 我最喜歡的食物,當然就是媽媽親手煮的餐點了,因為媽媽會為全家人的健 康把關。
      
暑假作業  14677  2019-09-09 12:26:02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護二乙 學號 1075101070 姓名 洪宇靖 書名I 神經不神經 作者 出版社 出版年月 2018年 5月 索書號 096026 ISBN 416.2944342018096026 書名II 巴金森氏症病人的運動 作者 湯佩芳 出版社 大塊文化 出版年月2018年1月 索書號 096082 ISBN 415.933636242018096082 書名III 為什麼心臟病總是禿然發作 作者 洪惠風 出版社 天下 出版年月 2017年 1 2月 索書號 096013 ISBN 415.3134572017096013 【撰寫心得書名】:巴金森氏症病人的運動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500字)】: 這是國內第一本,針對巴金森氏症病友的居家運動書籍,針對病友們常見的各項動作障礙,提供合適的運動處方,詳細的文字配合插圖解說,介紹的運動相當淺顯易懂,讓病友與家屬們都很容易上手做運動。做運動,除了要有正確的動作指引,最重要的是持之以恆的運動習慣。病友若能好好地接受藥物與物理治療,保持運動的好習慣,維持10-15年以上的獨立自主生活,在目前醫療與健保發達的時代,應該是不難達到的。巴金森氏症是種退化性神經疾病,好發於中老年族群。肢體抖動、僵硬、動作緩慢、肌力減退、平衡與步態不佳、與常跌倒是影響病友日常生活功能與生活品質的主要原因。本書針對不同分期巴金森氏症病友設計各類運動與活動指引。期望除了用藥物控制以外病友們能藉由適當的運動訓練,延緩功能退化與提升生活品質。對巴金森氏症病友而言,物理治療師在評估過病友的肌力、肌肉張力、關節活動度、靜態與動態姿勢控制與平衡能力、行動能力如翻身、坐起、站起與坐下、走路與轉彎等功能之後,會為每位病友設計「量身訂作」的個人化運動處方箋,也會教病友怎麼做這些運動才正確。即使已服藥物來改善症狀,病友還是要規律運動,因為規律運動加上規律服藥,才能較有效的延緩退化,讓患者維持較好的動作功能與生活品質,比只靠藥物或只靠運動都好。
      
暑假作業-閱讀心得  14663  2019-09-08 23:49:27

【撰寫心得書名】:大雄先生粉絲團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500字)】: 我們都很幸福,沒體會過偏鄉的不方便,因此,看到這本書時,我無法了解到生活中 缺乏醫療資源的困境,身在都會城市的我們,應該好好珍惜身邊擁有的資源,並且善 用這些資源,並且饋於社會上,讓這些資源能善用至盡,再散撥出去,故事一開始, 主角從城市出發然後長途跋涉,經過很遠的路才到達目的地。 在這麼偏遠的地方,人力資源不足,連醫院都要自己搭建,我們卻可以看到最先進的 科技,最有創意的經營方式。顯然地方雖然遠得可以,科技卻拉近了與世界的距離。 從發佈動態消息,「鴞肉」搜索,我們大熊醫生還是位殷勤的小編。最後甚至利用 社群網站來發起群眾運動,連結到環保的議題。半段花了大段篇幅,透過許多文字 去暗示,打造出一個偏鄉的場域。對於都會區孩子,可以由此去想像偏鄉人們生活 機能的不便。從大熊醫生到乘船處就得搭飛機,坐火車,船班還一星期只有一次。 等到了島上,從碼頭到醫院還必須開一個晚上的夜車,估計大概要八個小時。 這樣估計下來,大熊醫生從市區到目的地,至少需要三到五天的功夫。
      
暑假心得  14217  2019-09-08 22:22:22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暑假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三己 學號 1065101257 姓名 林佑鴻 作者姓名 董立華 西元出版年 2017 文章標題 大學通識教育「人際溝通」課程的實施與成效評估 期刊名稱I 卷(期) 12 起訖頁數 111-140 作者姓名 陸曄 、 郭中實 西元出版年 2007年 文章標題 媒介素養的「賦權」作用:從人際溝通到媒介參與意向 期刊名稱II 卷(期) 92 起訖頁數 001-036 作者姓名 郭芳秀 、 黃惠滿 、 孫凡軻 、 林婉如 西元出版年 2019年 文章標題 加護病房護理人員人際溝通能力與衝突處理風格 期刊名稱III 卷(期) 66:2 起訖頁數 067-076 【自訂一主題】:人際溝通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500字)】: 這三篇文章中我最感興趣的就是第三篇,此篇與以後我們上職場相關,但裡面內容也是讓我最不解的, 裡面寫到(年齡在「妥協」、「逃避」;教育程度在「讓步」、「妥 協」、「逃避」、「整合」;職位在「讓步」、 「妥協」、「整合」;工作年資在「支配」、「妥協」、「整合」 的衝突處理風格上呈顯著差異。)光第一 句:年齡在妥協與逃避就讓我思索了快5分鐘。年齡,我們生為人,為什麼需要年齡這個東西呢?年齡 是為了什麼存在?為了讓人知道何時成年?我認為這絕對不是,我個人認為所謂成年這兩個字並不能用 "年齡"所謂活了多長時間來判定,我認為成年二字是代表一個人的心智成熟度,像是不懂何謂人際關 西,何謂友善的溝通的人,我認為不能算是成年。那年齡的意義到底是什麼?是在提醒我們什麼時候 該做什麼事?例如大學畢業要出去上班、65歲可以退休、70~90歲大概會老死。但這些都是我們自己 的假設,回到文章,妥協與逃避?上面一行所寫的就是一種妥協,為什麼我會講出:(大學畢業要出去 上班、65歲可以退休、70~90歲大概會老死這種話呢?這就是一種妥協吧!這就是我認為的宿命,我 在不知不覺中已經認定了這就是我的宿命。然而,逃避!逃避講白了就是”不敢、怕”因為怕遇自己 預期的不同而逃避,大學畢業要出去上班?如果大學畢業了還沒有去上班就會感到害怕、不安,那就 是表示你現在對現在就在逃避”沒去上班”這一點。再來提到的教育、職位、年資我認為就沒有年齡 這麼耐人尋味,可能是我還沒遇到?也可能是我認為這不在我現在”年齡”該想的?
      
暑假心得  14217  2019-09-08 22:22:22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暑假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三己 學號 1065101257 姓名 林佑鴻 作者姓名 董立華 西元出版年 2017 文章標題 大學通識教育「人際溝通」課程的實施與成效評估 期刊名稱I 卷(期) 12 起訖頁數 111-140 作者姓名 陸曄 、 郭中實 西元出版年 2007年 文章標題 媒介素養的「賦權」作用:從人際溝通到媒介參與意向 期刊名稱II 卷(期) 92 起訖頁數 001-036 作者姓名 郭芳秀 、 黃惠滿 、 孫凡軻 、 林婉如 西元出版年 2019年 文章標題 加護病房護理人員人際溝通能力與衝突處理風格 期刊名稱III 卷(期) 66:2 起訖頁數 067-076 【自訂一主題】:人際溝通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500字)】: 這三篇文章中我最感興趣的就是第三篇,此篇與以後我們上職場相關,但裡面內容也是讓我最不解的, 裡面寫到(年齡在「妥協」、「逃避」;教育程度在「讓步」、「妥 協」、「逃避」、「整合」;職位在「讓步」、 「妥協」、「整合」;工作年資在「支配」、「妥協」、「整合」 的衝突處理風格上呈顯著差異。)光第一 句:年齡在妥協與逃避就讓我思索了快5分鐘。年齡,我們生為人,為什麼需要年齡這個東西呢?年齡 是為了什麼存在?為了讓人知道何時成年?我認為這絕對不是,我個人認為所謂成年這兩個字並不能用 "年齡"所謂活了多長時間來判定,我認為成年二字是代表一個人的心智成熟度,像是不懂何謂人際關 西,何謂友善的溝通的人,我認為不能算是成年。那年齡的意義到底是什麼?是在提醒我們什麼時候 該做什麼事?例如大學畢業要出去上班、65歲可以退休、70~90歲大概會老死。但這些都是我們自己 的假設,回到文章,妥協與逃避?上面一行所寫的就是一種妥協,為什麼我會講出:(大學畢業要出去 上班、65歲可以退休、70~90歲大概會老死這種話呢?這就是一種妥協吧!這就是我認為的宿命,我 在不知不覺中已經認定了這就是我的宿命。然而,逃避!逃避講白了就是”不敢、怕”因為怕遇自己 預期的不同而逃避,大學畢業要出去上班?如果大學畢業了還沒有去上班就會感到害怕、不安,那就 是表示你現在對現在就在逃避”沒去上班”這一點。再來提到的教育、職位、年資我認為就沒有年齡 這麼耐人尋味,可能是我還沒遇到?也可能是我認為這不在我現在”年齡”該想的?
目前第1162/7774頁 [首頁][上一頁][1160][1161][1162][1163][1164][1165][1166][1167][1168][1169][下一頁][尾頁]

版權所有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Copyright © St. Mary's Medicine, Nursing and Management College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宜蘭縣三星鄉三星路二段265巷100號
電話:03-9897396 / 傳真:03-9897386 © 2006-2011 Net Rhythm Informatio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