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歷程文章
班級歷程文章
最新部落文章
班級部落文章
歷程項目統計1
歷程項目統計2
 
 
 
 
 
 
※我可以瀏覽最新歷程文章,看看最近新發表歷程文章
目前第1172/7774頁 [首頁][上一頁][1170][1171][1172][1173][1174][1175][1176][1177][1178][1179][下一頁][尾頁]
文章內容
      
107年暑假作業  13327  2019-09-04 18:25:15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個案報告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護四丁 學號 1055101190 姓名 林于晶 作者姓名 陳妍技;朱惠美 西元出版年 2009年 文章標題 照顧一位糖尿病婦女學習自我照顧之護理經驗 期刊名稱I 領到護理 卷(期) 10卷3期 起訖頁數 P75~84 作者姓名 張迪真 西元出版年 99年 文章標題 應用跨理論模式照護一位糖尿病患飲食之護理經驗 期刊名稱II 護理雜誌 卷(期) 52卷2期 起訖頁數 P87~92 作者姓名 謝逸安 、張家維 西元出版年 106年 文章標題 照護一位糖尿病截肢個案之護理經驗 期刊名稱III 開南學報 卷(期) 14卷 第1期 起訖頁數 P23~30 【自訂一主題】: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500字)】: 在文章中有提到,近幾年患有糖尿病的的人口數上升,需要長期控制讓病人學會自我照護,讓病人 有效的控制自己的病情,第一篇得文章中有提到有使用Gordon十一項的評估方法,也是三年級上課 時有講到的內容,而在這三篇文章都有一個共同之處就是都有提到要建立個案對於糖尿病的認識與知 識,了解對於糖尿病的種種相關事物,才能在返家後會有基本自我照護的相關觀念,在生理層面上有 提到,糖尿病患者的飲食不能像以往的大吃大喝,大魚大肉的享用美味的食物,需對飲食進行管控, 在心裡的方面需要注意個案一開始是否有辦法接受自己是有糖尿病的,要讓個案學會接受,並且學會與糖尿病共存以及用心地學會克制自己想出的慾望,其實我的家人就有糖尿病,我的家人就是屬於那 種無法自行控制的類型,他還是很喜歡吃消夜,也很喜歡吃澱粉類的食物,也很愛喝酒等其他,最重 要的是他常常忘記吃藥,後來我們全家人一起幫他想著該怎麼解決這個問題,我們覺得應該由吃藥這 個方面來下手,所以我們去買了一周藥盒,將他的藥分得清楚,並且把藥盒放在他每天都會看到的地 方提醒他應該藥吃藥了,而我的另一位家人他就像最後一篇的文章說的,最後他只能截肢了,糖尿病 一個慢性病,顧得好就很久,固的不好也能讓我們本身失去不少。
      
暑假心得  13171  2019-09-04 18:12:58

五護四甲 1055101035 江郁柔 主題: 一位糖尿病足潰瘍面臨截肢病人之照護經驗 關鍵詞:糖尿病足、截肢、照護經驗 作者:鄭曉青、李彩緣、陳宥蓁 糖尿病最常見的合併症是糖尿病足感染,嚴重會導致截肢。自己的爸爸也是為糖尿病患者,並且有高血壓、心臟病等三高疾病,平日血糖控制依靠藥物來維持平衡,在血糖低時會吃硬糖會補充有糖飲料,時常跟爸爸說糖分攝取過多了,他總有他的理由來說服我們,本篇文章述說一位正值中年期面臨反覆糖尿病足感染,接受數次清創手術後,仍面臨截肢之照護經驗。護理期間由2016年1月19日至2016年1月26日,以Gordon十一項健康功能評估,藉由會談、觀察、實際照護、查閱病歷及溝通方式收集資料,針對個案有無效性自我健康管理、急性疼痛及身體心像改變三項護理問題進行討論。照護期間利用護理專業知識,教導病人正確胰島素注射及飲食指導,提升個案對糖尿病自我管理認知及自我照護行為,有效的執行自我健康管理。並使用止痛藥物來解決個案的疼痛,協助個案彈繃加壓、冰敷減少患肢腫脹;藉由轉移注意力、按摩及電療等非藥物輔助療法,緩解其疼痛問題。解決了疼痛方面的問題,再來就是心理上的健康問題,剛截肢的病人通常無法接受自己身體心像的變化,在術後的其間要傾聽病患的感受,讓病人適當的發洩自己的情緒,在傾聽的同時要保持同理心並適當的給予鼓勵,使個案能盡早回到社會當中。 網址: http://www.hyread.com.tw/hyreadnew/search_detail_new.jsp?sysid=00533000&dtd_id=3&q_key=%E7%B3%96%E5%B0%BF%E7%97%85%E8%B6%B3&q_txt1=&q_txt2=&q_txt3=&q_txt4=&q_field1=TI&q_field2=TI&q_field3=TI&q_field4=TI
      
1072暑假作業  15100  2019-09-04 13:24:37

長期照護機構照護人員工作、 工作滿足的原因 是因為我們老年人口逐年增加,致使老人的問題越來越重要還有健康議題,然 而,由於家庭照顧的人足見減少,無足夠的人力照顧家中失能老人,轉而求助 於長期照護機構, 致使機構內照護人力之需求,逐年增加。 照護人員隊部同人的整體印象,有正面,也有負面。正向印象者,值得尊重, 應視病如親、對待長者就像自己的家 人一樣;然而,也有負向印象,如:認為 老人 愛唱反調、愛抱怨、對新環境適應力差、固執 己見,並進而產生負向行為 ,如:態度不佳、 忽略住民的自主性、工作馬虎等,照護人員面對老化殘疾、 病情 變化充滿未知的變數,需獨立緊急應變處理, 工作內容廣泛複雜、角色多 變、人際關係錯綜 複雜,許多的研究亦指出,照護人員對機構內 照護工作的感 受,認為是個沉重的負擔。 現在許多對照護感受的壓力愈高,對工作滿意的知覺也就愈低,工作態度將愈 差。然而我們現在護理人員的工作知覺及照護 品質也會隨之提升。工作知覺與 工作滿足感具 有正相關性,正向工作知覺,正向工作態度的 工作者,對工作滿 足程度愈高會增加護理人 員健康照護上的能力,當護理人員擁有正向 的工作認 知其離職率會下降。 研究結果呈現機構之照護人員,於工作 之感受與工作滿足感均傾向正向,且照 護人員 之工作知覺與工作滿足感呈現顯著正相關。大 學畢業、長期照護工作年 資較長者對住民的感受,較為正向;具護理師資格者及工作知覺較 為正向者, 工作滿足感較正向。未來,或可組 成成長團體,由護理師或資深工作人員的帶 領,分享照護心得,提供正向經驗,藉由討論 過程,瞭解住民行為模式,增強 同理心,減少 挫折感,強化照護人員的人際關係及對住民需 求的了解,提升照 護技巧,建立友好的護病關 係,學習正向面對困境,提升正向工作知覺, 進而 產生正向的工作滿足感,以提供優質護理 品質。 http://gas.hk.edu.tw/main/download/journal/66/25-38.pdf 參考文獻: 王昭儀(2005)。醫學中心護理人員之勞動條 件對其工作壓力、工作負荷及疲 勞影響之 研究(未發表的碩士論文)。台北:台灣 大學衛生政策與管理研究所 。 內政部統計處(2010)。老人長期照護、養護 及安養機構工作人員數。2011 年4月26日 摘自 http://sowf.moi.gov.tw/stat/year/y04-32 . xls。 內政部統計處(2010)。人口年齡分配。2011 年4月26日摘自 http://sowf.moi.gov.tw/stat/  year/y04-32.xls。 行政院衛生署(1995)。建立醫療網第二期。 台北:行政院。 江玉珍(2003)。工作滿意度為角色衝突、角 色模糊與留任關係的中介變項- 以台北市 長期照護機構病患服務員為例(未發表的 博士論文)。台北:國立台 北護理學院醫 護管理研究所。 宋惠娟、張淑敏(2000)。東部某護理之家 在職護佐留任因素之探討。長期照 護, 4(2),42-55。 宋惠娟(2005)。長期照護的專業團隊。田玫 合著,長期照護(最新版,84- 117頁). 台北:華格納。 李青芬、李雅婷、趙慕芬(2006)。組織行為 學。台北:華泰。 高靖秋(2011)。台灣護理人力面面觀。澄清醫護管理雜誌,7(3),41- 46。 孫培蕾(2002)。手術室護理人員工作滿意 度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以某醫學 中心為 例。未發表的碩士論文,高雄:義守大學 管理科學研究所。 孫子翔(2010)。員工授權賦能、組織承諾 與工作滿足感關係之研究--以台灣 電力公 司高雄區營業處為例(未發表的碩士論 文)。台南:成功大學企業管理 研究所。 許玉珍(2004)。從護理之家談護理人員工作 壓力與因應行為之探 討(未發表的碩士論 文)。台北:國立台北護理學院長期照護 研究所。 陳宜佳(2004)。員工賦權知覺、服務補救表 現、工作滿意度及離職傾向之相 關性研 究-以台灣某連鎖國際觀光旅館之附屬餐 廳為例(未發表的碩士論文 )。台中:靜 宜大學觀光事業學系研究所。 陳芷如、徐亞瑛(2000)。承命生根之過程-台 灣機構老化失能老人遷居心路 歷程。長期 照護雜誌,8(6),614-627。 陳券彪、羅文旗(2005)。學校行政人員工作 壓力、工作特性與工作滿意之研 究。學校 行政,38,11-30。 陳清惠(2003)。長期照護緒論。於陳清惠總 校閱,長期照護(三版,1-14頁).台 北:華格那。 陳國瑚、陳麗如、蘇喜 (2006)。護理人員對 護理工作認知與離職傾向之探討。台灣衛 誌 ,25(3),177-187。陳曼華、李世代、張宏哲、謝碧晴(2006)。 照顧服 務員留任意願因素之探討-以台北 縣市長期照護之機構為例。新台北護理期 刊 ,8(1),69-77。 葉淑娟(2003)。病患服務員在長期照護機構 之滿意度研究。秀傳醫學雜誌 ,4(1), 11-21。 葉莉莉(2004)。機構照護的挑戰-無約束的 機構照護。社區發展季刊 ,105,353366。 馮兆康、李中一、周秋滿、黃麗玲(2003)。 長期照護機 構照護人員壓力及社會支持之 橫斷之研究。輔仁醫學期刊,1(1), 35-46。 黃珊、王秀紅(2005)。護理人員賦權感受及 相關因素之探討。志篤雜誌 ,5(5), 93-104。 張春興(1989)。張氏醫學辭典。台北:東 華。 楊嘉玲(2001)。護理人員 於護理之家照護品 質的看法。護理雜誌,49(1),39-46。 楊嘉玲、徐亞英(2000)。護理之家照護品 質指標-以老年住民的觀點探討。 護理研 究,9(1),53-63。 楊桂鳳、劉銀隆、于漱(2004)。老年人的 形 象:世代間的比較。醫護科技學刊, 6(4),371-383。 趙淑員、劉杏元、吳秋燕、張怡雅、陳曉 容(2007)。服務學習方案對護生接 觸 老人壓力及老人態度之探究。長庚科技學 刊,7(35),35-52。 蔡麗珍 (2006)。護理人員社會網絡與工作 滿意度之相關性探討(未發表的碩士論 文)。台北:國立台北護理學院醫務管理 研究所。 鄭媛文(2005)。桃園國小資源班教師工作壓 力與工作滿意度相關之研究(未 發表的碩 士論文)。桃園:私立中原大學特殊教育 研究所。 劉美華 (2005)。論老人服務民營化-公私協力 之行政,社區發展季刊,108,82- 89。 羅鈞令、黃小玲、毛慧芬、蔡宜蓉、林惠冠、 .長期照護機構照護人員工作知覺、工作滿足感及其主要影響因子. 36 李世代、張志仲(2002)。護理之家服 務現況與住民需求。中華民國職能治療 學 會,20,95-106。 羅世輝、湯雅云(2003)。內控人格特質與授 權賦能認 知對工作滿足之影響-以金融保 險業為例。人力資源管理學報,3(1), 1- 19。 藺寶珍(2006)。護理之家護理人員留任意願 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以台 南地區為例。 長期照護雜誌,10(4),363-378。 竇秀花、許佩蓉、李世代 (2005)。從護理之 家談護理人員角色與工作壓力。長期照護 雜誌 ,9(2),144-151。 Adams, A. & Bond, S. (2000). Hospital nurse´s job satisfaction individual and organizational characteristics. J o u r n al o f N u rsin g A d ministratio n, 3 2 (3), 536-543. Adams, J. (1965). Inequity in social exchange. In L.Berkowitz (Ed.), A d vances in ex perim ental social psych olo g y (pp. 267-296).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Aiken, L, H., Clarke, S., & Sloane, D. (2002). Hospital nurse staffing and patient mortality, nurse burnout, and job satisfaction. Jo urn al A m erica n M e dical A sso ciatio n, 2 8 8 (16), 1987-1994. Alderfer, C. (1972). E xiste n ce, relate d n ess, a n d gro wth: H u m a n n ee ds in org a nizatio n al settin gs . New York, NY , US: Free Press. Chang, C. H., Lin, Y. H., Yeh, ,S. H. & Lin ,L. W. (2010).Managing Problem Behaviors in Cognitively Impaired Older People: The Competence and Preparedness of Healthcare Providers in Long-Term Care Facilities, The Jo urnal of N ursin g R esearch, 1 8 (3),164-173. Grandey, A. A. (2000). Emotional regulation in  the workplace: A new way to conceptualize emotional labor. Jo urn al of O cc u p atio n al H ealth Psych olo g y, 5 (1), 95-110. Herzberg, F. (1959). T h e M otiv atio n to W ork. Wiley/Chapman & Hall, NewYork: London. Karsh, B., Booske, B. C., & Sainfort, F. (2005). Job and organizational determinants of nursing home employee commitment, job satisfaction and intent to turnover. Erg o n o mics, 4 8 (10), 1260–1281. Liang, J. & Tu, E. (1986). Estimating lifetime risk of nursing home residency: A further note. T he G ero n otolo gist, 2 6 , 560-563. McGliton, K. S. & Boscart, V. M. (2007). Close care provider- resident relationships in longterm care environments. Jo urnal of Clinical N ursin g, 1 6 , 2149-2157. Orbell, S., Hophins, N., & Gillies,. B. (1993). Measuring the impact of informal caring. Jo urn al of C o m m u nity & A p plie d S o cial Psych olo g y, 3 (22), 149-163. Pennington, K., Scott, J., & Magilvy, K. (2003). The role of certified nursing assistants in nursing home. T h e J o urn al of N ursin g A d ministratio n, 3 3 (11), 578-584. Robbins, S. P. (2002). Organizatio nal behavior 9th editio n .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Rodney, V. (2000). Nurse stress associated with aggression in people with dementia: Its relationship to hardiness, cognitive appraisal and coping. Jo urn al of A d v a n ce d N ursin g, 3 1 (1), 172-180. Simpson, R. L. (2002), It alleviates health cares “healing crisis". N ursin g M a n a g e m e nt, 3 3 (7), 8-11. Weiss, D. J., Dawis, R. V., England, G. W., &  .弘光學報66期. 37 Lofguist, L. H. (1967). M a n u al for th e M in n es ota S atisfa ctio n Q u estio n n aire . Minneapolis Industrial Relations Center,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Zeiss, A. M., Gallagher-Thompson, D., Lovett, S., Rose. J., & McKibbin, C. (1999). Selfefficacy as a mediator of caregiver coping: Development and testing of an assessment model. Jo urnal of Clinical G ero psych olo g y,
      
107暑假閱讀心得  14162  2019-09-04 11:30:44

第一本是溝通力決定你的影響力,前述小節中說明,先理解對方的語言,詢問出對方真正想做的事,產生共鳴與認同,藉此建立信賴關係這項溝通基礎。之後再傳達自己擁有與對方不同的意見,對方也才會願意聆聽。若是在信賴關係的基礎不穩固,或是自己的意見不被對方所接受時,便有可能與對方發生爭執。當然,雙方提出自己的意見,進行討論後產生新想法的討論過程本身,在溝通時非常有效。不過,在討論之後一定要得出「結論」,而且也會有只能在「自己的意見」或「對方的意見」之中選擇一方的情形,也就是在討論過後會產生勝負的情形。我想是大家都會想知道的技巧。第二本先傾聽就能說服別人也是我們在職場或生活上很需要的,說服任何人的藝術:不是你準備好要說了,而是對方準備好要聽了。我們其實常被別人的情緒「綁架」。急驚風老闆、難纏客戶、氣急敗壞的另一半、叛逆期的孩子,這些人際難題耗費了我們無數心力,但其實解套的方法可以很簡單、很科學。為了想解決人的問題,我們總想著如何說服別人,企圖說動別人改變想法和行為。但其實不是你的說法能讓事情好轉,而是你的關心能讓別人的心情變好。掌握住這個關鍵點,把自己切換到傾聽模式,你就會突然像是有了魔法一般,有本事把別人打點得服服貼貼。第三本同頻溝通,溝通不是自顧自的獨角戲,唱得再好,沒有直搗對方心坎也是白費力氣。溝通不是讓對方啞口無言,而是成功銷售自己,真真切切地傳遞影響力。唯有你我同頻,跨越鴻溝、通暢交流才是真溝通。
      
加護病房  14873  2019-09-04 11:04:00

護理師在病人的心中也許是一種力量,在病人感到無助的時候可以陪在他們的身邊。在故事中作者在家中扮演的是看護者的角色要照顧躁鬱症的媽媽和一個有精 神分裂症的哥哥,也許這是她之所以會選擇護理系的一個重大影響,起初她和家人述說著想從事有關 於護理,但是卻遭到家人的駁回因為家人認為這是一份卑微且不高尚的一份工作,但她爸爸在最後之 持自己的女兒所選擇的路,她矇矇懂懂得就從護理系大學畢業,在最一開始她也並不確定要專攻護理 的哪一科只是突然看到ICU加護病房的簡稱,就決定挑戰看看。其實在上聖母護校之前我也是完全沒 想過要從事這個行業因為像這種忙的要死要活的工作每天可能還要還要擔心面對病患家屬不諒解甚 至是辱罵光想的就覺得可怕,但是也是家人們細細的和我說:確實像這種工作時間不固定要有抗壓性 的確會讓人覺得部會想要的一份工作,但是要想一想在一天忙綠的時候有個可愛的老伯伯因為 你幫 他不管事量血壓或是換點滴而像你道謝。我覺得這就是每天工作的能量,看到自己富哲的病人逐漸恢 復,我或許是聽到這些才覺得護理也許是我可以挑戰的一條路
目前第1172/7774頁 [首頁][上一頁][1170][1171][1172][1173][1174][1175][1176][1177][1178][1179][下一頁][尾頁]

版權所有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Copyright © St. Mary's Medicine, Nursing and Management College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宜蘭縣三星鄉三星路二段265巷100號
電話:03-9897396 / 傳真:03-9897386 © 2006-2011 Net Rhythm Informatio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