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歷程文章
班級歷程文章
最新部落文章
班級部落文章
歷程項目統計1
歷程項目統計2
 
 
 
 
 
 
※我可以瀏覽最新歷程文章,看看最近新發表歷程文章
目前第1187/7774頁 [首頁][上一頁][1185][1186][1187][1188][1189][1190][1191][1192][1193][1194][下一頁][尾頁]
文章內容
      
愛與勇氣,生命無懼  14242  2019-09-01 23:35:46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護理科 班級:護三己 學號:1065101282 姓名:曾馨 書名:愛與勇氣,生命無懼 作者:蘇惠娟 出版社:圓神出版社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1.接受自己,活出自己 2.愛信仰和盼望 3.因為很難,所以需要你我一起來 4.化苦難的生命,為猛烈的恩典 5.人生必須勇於冒險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看完這本書,覺得有很多感動,是再說有很多不同的人發生了不同的事,有的生病了,很嚴重很嚴重,有的可能生命不到多久,書裡有一個主角,他叫做Dora ,他說:我只想用我15年的生命提醒你們,死亡,一點都不可怕,因為每個人都會死,只是時間不一樣而已。重要的是-你用什麼方式和態度面對活著的每一天! 我覺得他說這句話很有意義又很有道理,我覺得假如護理師在臨床上碰到很負面的病人的時候,就可以用Dora的話去鼓勵病人,是一件很棒的事,用樂觀的態度去面對一切,護理師就需要有這樣的行為,要聯想到Dora的話,去鼓勵病人,要好好的和病人溝通。我覺得很感動,我最認同的話是,在書本裡特別提到:生命,本來就有高山、有低谷。所以當生命走到低谷時,請別放棄,因為,這時正是你要上坡起步的時候。真的我覺得很有道理,人生就是這樣有高低起伏。作者的女兒Dora在10歲就罹患骨癌,她有很多愛和堅定的信仰,她媽媽陪著她一直治療,她女兒過世之前,跟她媽媽說了一句:媽咪,你要繼續用愛改變世界。女兒過世之後,作者很常受到國外國內的演講,將近有400場,然後建立了生命無懼關懷協會。覺得很不錯又很感動。
      
療癒誌  14242  2019-09-01 23:34:07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護理科 班級:護三己 學號:1065101282 姓名:曾馨 書名:療癒誌 作者:洪仲清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1.要有好的自我概念,必須努力自我探索,時時內省,踏實追求 2.當我們對他人多一點同理與認同,就能進一步體驗到他人所感知的世界 3.真正的堅強,是寧可險暴露自己的軟弱,也要追求自己的成長 4.通常誤會產生,是因為講的人與聽的人都帶著情緒 5.不是為了關係,只為了自己,更是要成長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看完這本書,覺得有很多感動和許多開心,這本書裡面有很多鼓勵的話,教導的話,我喜歡這句:有一個部分我想區分清楚,為對方付出,委屈自己,跟藉著關係中得動力,讓自己變好,有些不同。我覺得很棒很有道理,作者在這本書裡教導了人們許多,都很有道理,也很真實,作者說,書寫,是用一種溫和的方式,跟過去的自己說話。藉著整理,爬梳,把過去的快樂或悲傷都一一重現眼前,把遺忘的歡笑重烙心底,把浮現的眼淚溫柔拭去。我覺得真的很棒也很有道理,很多的時候,每個人都會遇到不同的事物,我們改變如何去面對,這也是很重要的一點,方式有很多,尤其作者在這本書裡有談很多,也有許多方式讓我們參考,有難過的,悲傷的,開心的,快樂的方式,和處理的方式都有,學會愛一個人,學會愛自己,是真的,的確,但是要先愛自己在愛別人,作者提到愛,愛的力量是很強大的,愛可以治療許多的傷口,用鼓勵,感恩與祝福,把愛實踐出來。以實際行動,讓早已存在於生活中的美好重新被我們看見,這也是作者說的,我覺得很棒。
      
外科大歷史 : 手術、西方醫學教育、以及醫療照護制度的演進(107暑假作業)  13973  2019-09-01 23:25:36

閱讀後心得感想:這本書講了很多關於現代外科的發展故事,並描述各種醫學 創新,包括:麻醉問世、感染的預防、抗生素、胰島素和現代藥物的發展運用,以及現代醫學教育與 各種手術方法的改革,外科醫師的能力因而提升到前人無可想像的地步。 這個故事也提醒我們,在麻醉藥發明之前,外科手術絕對不屬於醫療主流。除非沒辦法了,病人不會同意讓外科醫師動手,這與「以毒攻毒」的做法差不到哪裡去。因此之故,十九世紀中葉以前的外科醫師,地位遠不如內科醫師來得高;他們所能做的手術,也相當有限,以治療外傷為主(包括截肢)。若真的要他們給病人開腸破肚,也只是死馬當活馬醫;病人除了多受折磨外,手術的成功率更是奇低無比。因此,外科史上最重要的進展,就是十九世紀中葉麻醉藥物的發明與應用;從此,外科醫師才能從容仔細下刀,而不只是求快而已。 從以前到現在就有人嘗試在人身上動刀,像是切除皮膚上發炎腫脹的膿瘍或是贅瘤;三國誌當中記載華陀給關公刮骨療毒,大抵也屬於這個範疇。且不論故事是真是假,作者無非想強調關羽的膽量異於常人;換作一般人,就算不痛死大概也死一半了吧,更不用說大喊亂叫種種哀嚎的叫聲,哪能像關羽那樣跟華陀開玩笑聊天。 從肉眼不可看見的微生物引起感染發炎的觀念,雖然起源甚早,但遲至十九世紀中葉以降,才由巴斯德、柯霍等「微生物獵人」以實驗證實。在此同時,開始有外科醫師提倡「無菌手術」的重要性,器械與手術室的消毒、醫師術前洗手、戴手套、口罩及穿乾淨的手術袍等做法,逐漸成為常態,也大幅降低了病人的術後感染。這是繼引進麻醉後,外科醫學的另一重大革新。 早期的外科醫師容易被同行的內科醫生瞧不起,認為他們不懂多少人體的運作,就給人家亂動手術;其實之前的內科醫師也沒有很好,真正能把病患的病醫好的也沒幾位醫生。除了能用的藥物有限外,他們常用的好些做法,例如放血、催吐與灌腸等,壞處經常大於好處。真正現代的科學醫學,還是十九世紀中,以活體動物實驗為主的生學興起後,才逐步建立起來的。 十九世紀歐陸的醫學研究人員是在解剖學的基礎上,藉助物理與化學的知識與方法,一點一滴地解開了人體生理運作的奧秘,其中包括心臟跳動、肌肉收縮、血液循環、氣體交換、食物消化、尿液形成等原理。從生理學衍生出來的生化、藥理、生物物理、免疫等學門,在二十世紀蓬勃發展。由此受惠的是整體醫學,而不限於內科或外科。 對外科醫師來說,輸血與輸液標準的建立,是基礎醫學的功勞,不但大幅增加了他們手術成功的機率,也讓他們的信心大增,逐漸可以挑戰愈來愈複雜的手術。他們不再滿足於像切除闌尾、膽囊、卵巢、子宮等簡單的手術,開始進行各種有困難度的手術;比如說:腫瘤切除、腸道重建、血管修補(動、靜脈瘤及栓塞),甚至開心臟、開腦、器官移植等高難度的手術。 看完這本書讓我學到了以前發展還沒那麼完全的時候,醫生是如何幫病人治好他們的病或者是學習到各種醫療的技術如何法站到現在那麼的完整跟健全,讓我們有辦法學習到那麼好的東西
      
暑假作業  13252  2019-09-01 23:22:19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個案報告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護四丙 學號 1055101115 姓名 張詠苡 作者姓名 張榕淇、林凱慧、蘇绣雅 西元出版年 2016年 文章標題 運用關懷照顧概念協助一位腦瘤病童及主要照顧者之護理經驗 期刊名稱I 長庚護理 卷(期) 27:2=94 起訖頁數 240-249 作者姓名 葉凌鴻 、 羅方妤 、 李文婕 、 郭亭伶 、 蔡佳玲 西元出版年 2015年 文章標題 運用治療性遊戲協助一位學齡前期白血病兒童降低 Port-A 人工血管扎針之恐懼 期刊名稱II 長庚護理 卷(期) 26:4=92 起訖頁數 526-538 作者姓名 呂季紋 、 黃棣棟 、 穆佩芬 西元出版年 2011年 文章標題 護理人員照顧癌症病童臨終時的經驗 期刊名稱III 護理雜誌 卷(期) 58:4 起訖頁數 037-046 【自訂一主題】:癌症病童之照護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500字)】: 看完這些文章之後,覺得要照顧一位癌症病童真的很不容易,看著他們在小小年紀卻得了病,接受很 多的治療。很多的父母選擇不告訴病童,而不跟他溝通疾病或死亡,但他們的內心其實是非常的堅強 還會回過頭來安慰自己的父母。之前看過一個影片,在說三位癌症病童的故事,他們不但勇於面對自 己的疾病,還告訴我們生命的可貴。而在照護這些病童的過程中,治療性遊戲也非常的重要,對於陌 生的環境以及治療,都會讓他們恐懼害怕,藉由遊戲來讓他們了解,減輕他們的不安。病童的父母心 情更是沉重,要接受自己的小孩去面對病魔,而承受那些痛,他們都會非常的自責,而我們要做的不 只是做護理上的措施,更重要的是心靈上的幫助,給予全方面的照護。照顧病童一段時間,對病童有 了感情,看到病童瀕死前很辛苦的呼吸或因害怕死亡而不願睡覺,不捨他們所經歷的痛苦,也同感病 童害怕死亡的恐懼。在照護過程中,可以藉由宗教信仰的引導,獲得平安穩定並鼓勵他們。 病童從入院到死亡,護理人員都參與其中,陪伴病童走最後一程。他們長期住在醫院,身上有一堆 的管路,有很多夢想無法達成,因此會想盡辦法滿足他們的心願,忘記身體的疼痛,使他們開心滿足。 參考文獻 張榕淇、林凱慧、蘇绣雅(2016)‧運用關懷照顧概念協助一位腦瘤病童及主要照顧者之護理經驗‧長庚護理,27(2),240-249。 葉凌鴻 、 羅方妤 、 李文婕 、 郭亭伶 、 蔡佳玲(2015)‧運用治療性遊戲協助一位學齡前期白血病兒童降低 Port-A 人工血管扎針之恐懼‧長庚護理,26(4),526-538。 呂季紋 、 黃棣棟 、 穆佩芬(2011)‧護理人員照顧癌症病童臨終時的經驗‧護理雜誌,58(4),037-046。
      
閱讀心得  14654  2019-09-01 23:20:28

書名:生命的河流 作者:陶曉清 出版社: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年月:2017年11月 索書號:191.977632017094796 lSBN:978-957-13-7183-2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1.每個人都在生命的某個階段,尋找生命的意義,並希望自己是有價值且享有分享自由的。每個人的生命都如此珍貴,在來到世界的那一刻,我們的旅程就開始了! 2.只要自己願意,隨時可以在有覺察的情況之下,學習用平光鏡來看見自己,他人與世界。不論我們過去是如何被大人用各種鏡子照看! 3.我們可以一起用健康、有界線的方式,以不傷自己也不傷他人的方式,釋憤怒的能量。並重新學習,愛其實是一種感受,是流動的,是無法適量的。愛人要以對方為中心,不求回報也不能強迫。 4.我們逐漸有意識地為自己創造自我疼惜,開始走上回家之路。在整個過程中,覺察才是重點,明白在我們的生命中,真實我、理想我,現實我都是全我的一部分。 5.千萬不要急著把在黑洞中的人拉出來,而是告訴對方,他不是孤單一個人,等他預備好,我們可以隨時可以助他一臂之力。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看完這本書,我覺得對於人生有很大的啟示。陳怡安《人生七大危機》中的智慧,伴陶曉清行過死亡的幽谷,度過人生的起伏。教你如何從更高的角度俯瞰順境與逆境,處理各階段所面臨的困惑、膽怯與痛苦,讓你學會擺脫恐懼,放自己一馬,懂得感恩與享受生命的每一天。每個人的人生當中,都會有許多的不順利,但這些不順利卻會讓你成長。有些人遇到挫折就想放棄,甚至想結束自己的生命,這種人真的很不把那些曾經一直在你身邊,陪著你,跟你說那麼多道理的人當一回事,不把自己的生命看重!把上帝的心意破壞了!我很喜歡陶曉清說的一句話【我無法決定未來,但我可以決定用什麼態度過每一天。】這一句話就可以鼓勵很多人,讓他們從黑暗中走出來!
目前第1187/7774頁 [首頁][上一頁][1185][1186][1187][1188][1189][1190][1191][1192][1193][1194][下一頁][尾頁]

版權所有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Copyright © St. Mary's Medicine, Nursing and Management College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宜蘭縣三星鄉三星路二段265巷100號
電話:03-9897396 / 傳真:03-9897386 © 2006-2011 Net Rhythm Informatio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