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 |
暑假作業 14216 2019-09-01 21:22:02
書名:改變現在的自己 作者:山崎拓巳
出版社:大田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年月:2016年6月10日
心得:
我覺得這本書其實裡面講得有些有幫助到但有些是沒有甚麼用處的話,像是書裡面把一些不真實及毫無實用性的話給套用到現實生活中,所以有些句子真的覺得很瞎….像是如果答事實是甚麼?的習慣吧。這種話真的讓我無言以對,我不知道為什麼我會對這句話非常不認同,可能我是比較消極的人吧!對於知道事實我只會消極沒有動力、擺爛,主要我是不喜歡它寫得太主見,而是要真實的,消極沒有動力的人看了覺得怎麼寫的正和我心的感覺那才是成功的書!!不過也是有一些句子有寫的比較打動人的,像是眼前的現實是一面映照出自我的鏡子,而別人是則是傳達訊息給我的信差,不想成為像別人一樣的人。這個句子我覺得還可以,雖然還是有其他的,但覺得這本書沒有很勵志。
|
一升二暑假作業 14685 2019-09-01 21:20:07
暑假讀書心得格式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護二乙
學號 1075101078 姓名 蔡博媛
書名I 心靈的傷,生體會記住 作者 貝塞爾·范德冦
出版社 大家出版 出版年月 2017年 7 月
索書號 092152 ISBN 978-986-94927-6-8
書名II 犯罪心理學6版 作者 楊士隆
出版社 五南圖書 出版年月 2016年 9 月
索書號 088643 ISBN 978-957-11-8805-8
書名III 臺灣社會心理學的發展 作者 瞿海源
出版社 桂冠 出版年月 2004年 6 月
索書號 092855 ISBN 978-948-9847-52
【撰寫心得書名】: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500字)】:
一個人的傷可以分為兩種,生理上和心靈,前者可以很快癒合,但,後者呢?
在這本書裡,我們可以把它分為五個部分,重新發現創傷、受創著的大腦、兒童的心靈、創傷的印
痕、復原幽徑。本書是以作者第一人稱視角來寫,內容都是作者經歷過的事,內容將帶我們探討創
傷後的世界。本書會讓你了解,創傷如何改變生理與心靈機制;該如何看待創傷,以及如何從根本
治療。
本書主題是由創傷引發的後遺症,也就是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創傷種類其實蠻多元的,大多是遭到
強大的暴力事件,如:戰爭、性侵害、家暴、車禍、重大天災......。作者曾引用美國「疾病管制與
預防中心」的資料,指出許多人或多或少都曾有過創傷經驗,包括:童年時被猥褻、家暴或目睹家暴
等等,這些經驗不但會引響自己的人生,同時也會在基因裡留下痕跡,進而傳給下一代。
書裡許多案例有個相似模式:這些尋求治療的病患們在許久以前曾經受到創傷,雖然時間把這些不幸
的回憶沖淡了、塵封在記憶深處,但只要有一些風吹草動,常常就會把這些痛苦的經驗喚醒,使得這
些病患被抓回去過去經驗製造出的牢籠裡,並沒有辦法好好的活在當下。有道是「一朝被蛇咬,十年
怕草繩」,一旦讓類似的情況喚醒回憶,就會陷入恐慌甚至是崩潰,讓他們難以與人建立親密關係。
於是人在碰上危險的行為模式,就是先尋找社會連結,看有沒有別人可以幫忙,如果沒有辦法得到協
助,就會進入戰逃模式來拼一把。若戰逃模式也沒用,就會變成僵直麻木、或是陷入恐慌,把自己的
情緒抽離身體。而這也就是創傷經驗常會引發出的症狀,即使不再會遇到同樣的危險了,但身體的記
憶會把新的經驗與過去連結,讓人不斷地重新經歷恐怖的螺旋。許多時候因為時間久了,自己會把這
些過去的經歷漸漸地「合理化」,也就是用自己的方式去詮釋這些經驗,像是「是因為我長的太可愛
所以才被欺負的」,這些過去的經驗就這樣變成自己的一部分,也就感覺起來「消弭」於無形了。但
也因為這些內化的過程,讓人沒辦法清楚意識到很多後遺症其實來自於創傷經驗,也就不好去治本
|
一升二暑假作業 14685 2019-09-01 21:20:01
暑假讀書心得格式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護二乙
學號 1075101078 姓名 蔡博媛
書名I 心靈的傷,生體會記住 作者 貝塞爾·范德冦
出版社 大家出版 出版年月 2017年 7 月
索書號 092152 ISBN 978-986-94927-6-8
書名II 犯罪心理學6版 作者 楊士隆
出版社 五南圖書 出版年月 2016年 9 月
索書號 088643 ISBN 978-957-11-8805-8
書名III 臺灣社會心理學的發展 作者 瞿海源
出版社 桂冠 出版年月 2004年 6 月
索書號 092855 ISBN 978-948-9847-52
【撰寫心得書名】: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500字)】:
一個人的傷可以分為兩種,生理上和心靈,前者可以很快癒合,但,後者呢?
在這本書裡,我們可以把它分為五個部分,重新發現創傷、受創著的大腦、兒童的心靈、創傷的印
痕、復原幽徑。本書是以作者第一人稱視角來寫,內容都是作者經歷過的事,內容將帶我們探討創
傷後的世界。本書會讓你了解,創傷如何改變生理與心靈機制;該如何看待創傷,以及如何從根本
治療。
本書主題是由創傷引發的後遺症,也就是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創傷種類其實蠻多元的,大多是遭到
強大的暴力事件,如:戰爭、性侵害、家暴、車禍、重大天災......。作者曾引用美國「疾病管制與
預防中心」的資料,指出許多人或多或少都曾有過創傷經驗,包括:童年時被猥褻、家暴或目睹家暴
等等,這些經驗不但會引響自己的人生,同時也會在基因裡留下痕跡,進而傳給下一代。
書裡許多案例有個相似模式:這些尋求治療的病患們在許久以前曾經受到創傷,雖然時間把這些不幸
的回憶沖淡了、塵封在記憶深處,但只要有一些風吹草動,常常就會把這些痛苦的經驗喚醒,使得這
些病患被抓回去過去經驗製造出的牢籠裡,並沒有辦法好好的活在當下。有道是「一朝被蛇咬,十年
怕草繩」,一旦讓類似的情況喚醒回憶,就會陷入恐慌甚至是崩潰,讓他們難以與人建立親密關係。
於是人在碰上危險的行為模式,就是先尋找社會連結,看有沒有別人可以幫忙,如果沒有辦法得到協
助,就會進入戰逃模式來拼一把。若戰逃模式也沒用,就會變成僵直麻木、或是陷入恐慌,把自己的
情緒抽離身體。而這也就是創傷經驗常會引發出的症狀,即使不再會遇到同樣的危險了,但身體的記
憶會把新的經驗與過去連結,讓人不斷地重新經歷恐怖的螺旋。許多時候因為時間久了,自己會把這
些過去的經歷漸漸地「合理化」,也就是用自己的方式去詮釋這些經驗,像是「是因為我長的太可愛
所以才被欺負的」,這些過去的經驗就這樣變成自己的一部分,也就感覺起來「消弭」於無形了。但
也因為這些內化的過程,讓人沒辦法清楚意識到很多後遺症其實來自於創傷經驗,也就不好去治本
|
暑假作業 閱讀心得 13451 2019-09-01 21:03:32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五護二乙
學號 1055101312 姓名 詹詩俞
書名I 99%的人輸在不會表達 作者 李勁
出版社 大是文化有限公司 出版年月 2018年 6 月
索書號 ISBN
書名II 人際溝通 作者 Ronald B. Adler
出版社 洪葉文化 出版年月 2007年 12 月
索書號 ISBN
書名III 南丁格爾與近代護理 作者 張文亮
出版社 校園書房 出版年月 1999年 6 月
索書號 ISBN
【撰寫心得書名】: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500字)】:
看完這本書之後,我深知的了解到,自己以前在與他人溝通表達時,有許多不足之處,也明白一個好的表達者,在與他人互動時,要具備的態度及涵養,才能讓自己更受歡迎!
「眼神」接觸非常重要,與人交談時,專家建議保持目光接觸,因為會讓對方感受到你的精力是集中,給予尊重,也充滿自信,這會讓第一次見到你的人留下積極的第一印象!「眼神」接觸也非常神奇,我在打籃球的時候,因為跟隊友一起練習有一段時間,所以只要一個眼神接觸,就能知道接下來我們互相要怎麼合作,默契十足的原因也是來自眼神的接觸。好朋友需要幫助的時候,看到對方的眼神,不用說出口便了解對方現在的無助。我覺得一個眼神的接觸不需要說明就能清楚的感受對方的想法,是因為彼此已十分熟悉的緣故。
「微笑」是最動聽的話,書中有個在魚市場工作的人,經常不滿足現況,每日抑鬱寡歡,後來生活非常不快樂,因此他想改變,與其愁眉苦展不如快快樂樂面帶微笑的,把賣魚當成一種藝術,整個氣象不同於以往了,每天漁市場接二連三地傳來一片笑聲,於是漁市成為一道眾所皆知亮麗的風景!微笑帶給別人正能量,釋出善意,也是一種不用表達卻能感受歡喜的力量。小時候的我不愛笑,去學校總愛哭,所以有些人都不太理我,也都不想跟我玩,但有一天我不哭了也開始開開心心的上學,笑容日漸增加,開始有人跟我一起玩樂,到現在我還銘記在心。有一次我問朋友說當初為什麼主動來找我,他的回答是因為我常常面帶笑容,看來笑容能促促使你拉近與別人的距離。
「負能量」會破壞自己的人際關係。如果每個人都要聽你抱怨的話,別人的心情不會好,適時的訴苦是好的,但是每天的負能量會讓人因此受不了。上了高中之後由於課業的壓力比起國中更加繁重,所以我無法快速的適應,於是我常常跟朋友抱怨,跟班上同學訴苦,但從來沒發現我漸漸的把負能量帶給大家,經常發牢騷的結果是,同學們開始與我保持距離,當我有所察覺後,反省思考,發現原來一個人每天聽你抱怨的感受是多麼的痛苦。因此從看完書之後,我不會再常常抱怨,也多講些好笑的事情與朋友分享,我發現自己與同學們的相處變得更融洽,當我們在一起時,氣氛總是愉悅快樂的。我深刻的體會到:負能量可以有,但是不要天天有!
作者說:「讓談吐彰顯你,世界必不負你」,一個好的談吐,能改變許多未知的未來,而我確切的感受到學習改變自己的表達方式,能使人際關係變得更加圓滿!我了解許多事情都忽略掉,卻又那麼的重要,這本書讓我學習著改變自我,使自己變得更好,也謝謝這本書讓我學習到與人溝通的重要性!
|
暑假作業 13169 2019-09-01 20:31:34
照護一位糖尿病血液透析病人面臨截肢之護理經驗的心得 護四甲33號 林鈺嫆
本文個案是59歲謝女士她有糖尿病、高血壓病史 20 年,定期於醫院門診治療中,在2013/3/13因發燒及左腳足跟有一2×2×0.5cm傷口,診斷為蜂窩性組織炎,醫生建議入院治療,3/19病人入院開刀進行清創術,因傷口癒合不良,經醫師診斷建議於3/27安排進行左腿膝下截肢術,因當天個案在手術台上反悔,經過勸導溝通後於3/28再入開刀房行左腿膝下截肢術,於4/22病情穩定出院。住院過程筆者於2013/3/19至4/22 照護期間,運用Gordon十一項健康功能型態,進行生理、心理、社會、靈性等整體性評估。個案說左腳因為被蟲咬傷,傷口只有小小的洞,就自行處理,以為會好,結果越來越大,痛到無法忍受,並有發燒情形才來醫院。於清創術後第二天個案擔心糖尿病影響傷口癒合,萬一要再開刀怎麼辦?因傷口癒合不良經醫師建議需行左腿膝下截肢術,個案因對疾病缺乏認知及害怕截肢逃避覺得像上次把傷口清一清,打針就好。因此個案哭泣難過時,我覺得我們要安慰她,協同醫生向個案及案夫解釋左下肢傷口情形換藥時在旁陪伴告知現在傷口情形。筆者覺得且於透析治療時也非由同一位護理人員照護,忽略了傷口照護的持續性,使得病人的護理問題未被持續關注,故建議在血液透析中心的人力調配上,每位透析病人都有其專責護理人員,以能清楚了解病人的護理問題。意思要告訴我們自已要有批判性思考
許雅玲、彭碧慧、賴芊孝(2016) .照護一位糖尿病血液透析病人面臨截肢之護理經驗.臺灣腎臟護理學會雜誌 ,15(2) ,70-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