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內容 |
暑假作業2019(個案報告心得) 13489 2019-09-01 10:34:36
予提醒。
參、暑假讀書心得格式
個案報告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 班級 庚
學號 1055101351 姓名 徐慧芸
作者姓名 林淑娟 、 陳明豐
西元出版年 2006年 文章標題 小細胞肺癌患者接受口服化療合併高劑量維他命C靜脈注射之個案報告
期刊名稱I 秀傳醫學雜誌 卷(期) 6:1/2
起訖頁數 013-018
作者姓名 林淑娟 、 黃明立 、 陳明豐
西元出版年 2006年 文章標題 乳癌患者接受化學治療合併靜脈注射甘草甜素之個案報告
期刊名稱II 秀傳醫學雜誌 卷(期) 6:3/4
起訖頁數 113-118
作者姓名 陳國莉
西元出版年 2010年 文章標題 護理個案報告 照顧一位直腸癌患者行腹腔鏡腹部會陰切除術之手術全期護理經驗
期刊名稱III 彰化護理 卷(期) 17:1
起訖頁數 029-045
【自訂一主題】: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500字)】:小時候親人曾因為疾病住進了醫院,很慶信自己當時是個白癡完全搞不清楚狀況,只知道床上的她似乎變得不一樣了。之前在醫院實習時有遇過一些正在接受化療的病人,不得不說學姊給藥時的裝備有點像是要去生化實驗室一樣,當看到病人跟我印象中虛弱、瘦如柴骨的形象差個十萬八千里時,就有些困惑但也許他是剛接受治療的病人也說不定。讀了3年的護理科即將升上四年級,說實話覺得有點不好意思,當別人問我讀了些甚麼竟回答不上來……所以就利用這次的暑假作業來認識一下癌症這個可怕又調皮的疾病。我們都知道一旦罹患癌症想要康復哪是必須要付出很大的代價,也不知道治療下去是否能成功。就像文章中提到打了化療藥物但因肝功能問題又打了其他藥,但又因腫瘤指標上升所以需更改藥物,結果又導致肝功能異常,所以又必須打其他藥來治療肝功能,哎呀真的不是普通的調皮就是要讓你搞來搞去。另一位患者也是接受了治療,但過了幾個月因腫瘤復發而身亡。雖然文章是講說在治療中可以使用其他的藥物來輔助治療,但患者的壓力是我們無法理解的,誰知道輔助的藥又是否有幫助。每當我喊苦時,我媽都會告訴我「當你在苦,都沒有生病感到無助的時候還來的苦。」雖然很想反駁,但媽媽畢竟是過來人所以我也無話可說。
|
108學年度暑假作業<閱讀三篇個案報告文章的讀書心得> 13472 2019-09-01 10:26:04
個案報告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五護四庚
學號 1055101334 姓名 江郁安
作者姓名 蔡沁羽 、 張靜鳳 、 劉姿儀 、 徐子秦 、 黃佳瑩 、 洪瑜蓮
西元出版年 2019年 文章標題 燒傷患者心理社會層面之照護
期刊名稱I 長庚護理 卷(期) 30:2=106
起訖頁數 160-167
作者姓名 藍雅慧 、 唐福瑩
西元出版年 2011年 文章標題 給藥錯誤-護理人員之角色與責任
期刊名稱II 長庚護理 卷(期) 22:3=75
起訖頁數 334-340
作者姓名 謝玉琴 、 鍾育明 、 蔡孟娟
西元出版年 2015年 文章標題 護理人員職涯停滯、工作壓力、工作資源缺乏與工作倦怠關係之研究
期刊名稱III 績效與策略研究 卷(期) 12:2
起訖頁數 097-116
【自訂一主題】:讀完了這些個案報告,對自己是否有幫助?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500字)】:
在三下我上了「護理報告寫作」這門課程‚課程老師也安排了讓我們去練習耴和呈現一份完整的個案報告‚才真正發現原來一份個案報告是非常費心思又費時的‚在做報告的過程中‚真的遇到了許多困難‚當覺得這份報告很完整的當下‚老師卻會再抓出報告的小缺點,讓我們知道還有許多不足的地方是要去修改的,同時讓我們了解到想要呈現出一份個案報告是非常需要「精益求精」的,而個案報告不僅僅只是讓護理人員升職的一份報告,是可以提升護理人員自身的臨床知識,也能幫助到後代學到更多的臨床知識,幫助他們提升自己在臨床的知識能力。
在這三篇個案報告,想分享「給藥錯誤-護理人員之角色與責任」這一篇,這份個案報告的內容是在告訴我們,給藥錯誤是臨床上常見的醫療疏失,在文獻查證發現給藥錯誤最常發生的錯誤型態是給錯劑量及給錯藥物,最常給錯的藥物是抗生素,而造成病人嚴重傷害的則是高危險藥物的給藥錯誤。所以在臨床上給藥前,為什麼要做「三讀五對」的檢查?就是防範護理人員犯給藥錯誤的行為,不要一心只想著,又不是第一次給病人藥物, 應該是不會這麼不幸運而不小心就給藥錯誤,就是因為有這個想法才有可能導致犯下這份錯誤,給藥前的檢查不僅是保護病人的安全與健康,也是給護理人員自身的保障。
|
三年級暑假作業 13296 2019-09-01 10:10:32
這次的暑假作業跟上次的一樣,也是看文章寫500字心得,那由於上學期有我喜歡的中醫課,所以我選的第一篇是【中醫兒科醫學雜誌】裡的一篇從西醫觀點看小兒生長遲緩。這篇主要是在說,小兒遲緩是中西醫兒科常見的問題,常見而且嚴重,有可能造成智力受損阿,或是長不高,嚴重一點還會語言障礙人格異常等等。這是中醫的期刊,但是卻有一篇這樣鼓勵中西醫合併的一篇文我覺得很好,因為我真的常常聽到,中西醫互相看不順眼,理論想法觀念不一樣的事,但是就像這種小兒遲緩,嚴重且不能耽誤的事,還是一起解決漲到最好的治療方法比較好。第二篇是【高雄醫學大學護理學系研究所學位論文】的文章,台灣越南籍初產婦女的坐月子及初為人母之經驗,裡面在探討的是近幾年嫁到台灣的新住民媳婦,對懷孕與台灣坐月子習俗的感受,而這篇主要是探討越南的女性,越南媳婦對坐月子的經驗最主要分成三個主題:(1)坐月子規範,像食補那些的。 (2)扮演台灣媳婦的角色,像婆媳問題或是有那種傳宗接代的壓力 (3)扮演初為人母的經驗。像現在台灣越來越多外籍新娘,剛剛嫁來台灣一定會有不熟悉,或是不懂台灣習俗的狀況,像語言問題,無法跟婆婆溝通,就很有可能造成衝突,這都是讓新住民媳婦感到有壓力的事,尤其他們還得生小孩,就覺得他們蠻辛苦的。我覺得這篇採集孕婦們感受的方法很好,是透過幫助待產來培養之間的信任感,而不是冷冰冰的單純蒐集資料而已。第三篇是探討兒童螢幕時間對其身體活動及肥胖之影響,並探討與家長的關聯性,也是大學的論文,有趣的是,做這個研究的地點居然是在宜蘭的兩間小學,有超過一半的兒童每天使用螢幕時間多於國際的標準,想當然的,隨著螢幕使用時間越久,兒童越容易有低身體活動的傾向。這是當然的,像我有的時候,開始使用手機,不知不覺兩個小時很快就會過去,那這兩個小時裡面,我也是一直坐著,然後長時間沒走動下來,真的會容易變胖,所以這真的是有一定的關聯性的。我對這篇文章很有興趣,畢竟是自己自身也常常遇到的問題。
|
暑假作業個案報告閱讀心得 13255 2019-09-01 09:09:37
經過看個案報告之後對周邊動脈阻塞有更進一步的認識,每個個案的護理需求不盡相同,在臨床上不只有一種方式可以解決問題,經由看更多期刊、文章,可以參考別人照護過相同疾病個案的經驗,成功的案例經驗在護理學術研究上感覺又多了一個里程碑,不成功我們也做為前車之鑑。
看了這幾篇後,我個人認為,在護理問題上,「知識缺失」並不能算是一個問題,雖然個案學歷很低,但不代表他對自己疾病沒有一定的常識,就算學歷高,也無法保證他就了解。
而這幾篇都有一個共通點,他們都讓我覺得,作者在討論與結論時偏題或草草帶過,應該要寫自己照顧個案時遇到什麼困難,或給後人留些建議,不過在護理措施的地方,的確讓我覺得有達成和諧的護病關係,及病人、家屬、護理屍間的良好互動,在護理措施實施之虞,我們在將來技術純熟時更需要學的是這些,那一直都是護理必修的課程,心理生病,也會間接影響到病情,雖然對周邊動脈阻塞疾病影響不大。
面對周邊動脈阻塞疾病的個案,我想預後必定是最重要的吧,且如何預防再一次發生,多呼籲病人有症狀應觀察並有警覺性,解釋間歇性跛行等等(EX:觀看影片)之類的,多看這些期刊,讓我明瞭對於這類病人的護理目標應如何訂定,緩解疼痛,對他們來說,已是一大舒適了吧。
謝松蒼(2010).周邊動脈阻塞性病變;末梢循環障礙.建康世界,298,
23-25。
李佳燕、李彩緣、陳鈺如(2011).一位周邊動脈阻塞疾病截肢患者之照護經
驗.中山醫學雜誌,22(3),319-327。
翁妙妃(2014).一位血液透析病人合併周邊動脈阻塞截趾之護理經驗.臺灣腎
臟護理學會,12(4),53-68。
|
三升四暑假作業 讀書心得 13496 2019-09-01 08:42:10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500字)】: 我閱讀完第一篇文章對心得感想是社會安寧照護其實很重要,可以透過安寧照護,讓病人享有完善的善終。安寧療護定下六大原則:
(1)肯定生命的價值,且將死亡視為一個自然的過程。
(2)不刻意加速,也不延遲死亡的到來。
(3)有效控制疼痛以及緩解身體的不適症狀。
(4)對病患的心理及靈性層面提供整體的照顧。
(5)提供來自週遭的支持系統,讓病患積極地活著直到辭世。
(6)此支持系統也協助家屬,於親人患病期間以及喪親之後的心理反應都能有所調適
安寧緩和醫療的理念即是以整體性照顧為主;重視生命意義及生活品質;尊 重生命尊嚴;尊重瀕死病人自主權。強調以病人為中心,給予病人最適當的醫療, 不只是看重實質存在的外在軀體,也必須注重到病人心理、社會及靈性的特質, 進而處理其問題或給予照顧,不只延長生命,也保障生活品質,讓病人及家屬過 得有人性的尊嚴。這些都是很重要的。
第二篇我的心得感想是長照照護在這個世代有人覺得重要,也有人覺得不重要。可有可無,而我覺得是重要的。對人是有幫助的。所以我支持。
第三篇心得感想是 接種疫苗是為了防範病毒侵入,但好多人不懂都想說幹嘛打,但請問是真的重要,防止病毒侵入胎盤讓寶寶受傷害⋯⋯⋯等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