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內容 |
108暑假作業 14627 2019-08-31 22:36:25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護二甲
學號 1075101020 姓名 李怡萱
書名 告別的勇氣 作者 亨尼‧舍夫‧安奈莉‧凱爾
出版社 商周出版 出版年月 2017年 12 月
索書號 198 8050 2017 093988 ISBN 978-986-477-363-3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1唯有極具耐心地與他人共同反思及談論死亡的苦澀,才能去處理傷慟
2講求人道的臨終文化需要眾人提前用各種機會去加以練習和熟悉,才能確實發揮作用
3人性的尊嚴是不可侵犯的,即使進了墳墓也一樣
4到了終點最重要的是同理心,也就是感同身受的能力,還有傾述和向某人吐露內心
5要從終點來思考是甚麼賦予了人生意義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學著與生命說再見是每個人必修的一門課。人必有一死也是我們得去面對的事實。有的時候告別並
不是結束而是另一段旅程的開始,像是這部love life紀錄片中,台北榮總93病房的Dore離開後,
她的媽媽就到各地分享那一些為注定的失敗而全力以赴的小勇士們的生命故事,演講的地點包含了
一些學校,監獄,醫院,軍中等地方。還與其他的病童家屬成立了走唱樂團去關懷病童以及一樣失
去孩子的家長,這幾年她甚至還成立了生命無懼關懷協會,促進重症罹患兒少獲得全人之照護,而
她每分享一次就會想起一次,我想這是非常需要勇氣的。生死就是生命的循環,面對告別難免會不
捨,所以平時的四道是很重要的。「道謝、道別、道愛、道歉」不要等到臨中前才和別人說,平時就
要說了,因為誰也不知道我們甚麼時候會從人間移民到天堂。死亡是生命的終點而死亡卻還是生命
的一部份,若有告別的勇氣就可以防止我們心中出現難以抹去的遺憾。
|
暑假作業 14028 2019-08-31 22:29:19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護二乙
學號 1065101078 姓名 許筑晴
書名I 一看就懂!卡內基人溝通術 作者 沉零編著
出版社 漢皇國際文化 出版年月 2010年 月
索書號 ISBN 9789866590283
書名II 一個人的臨終 作者 上野千鶴子
出版社 時報文化 出版年月 2017年 月
索書號 ISBN 9789571370149
書名III 0~7歲自閉兒的教養 作者 石井葉作
出版社 新苗文化 出版年月 2006年 月
索書號 ISBN 9789574512751
【撰寫心得書名】:一個人的臨終,0~7歲自閉的教養
第一本書是一個人的臨終這本書主要是在說當一個人的生命走到最後,可以用什麼樣的方式來迎接死
亡的來臨那我會想看這本書的原因是實習的時候總是會有可能遇到身命走向盡頭的人,這本書可以讓
我更加知道瀕臨死亡的人心態上的想法跟改變,也讓我在實習遇到時可以更加了解及更加知道當遇到
時我可以怎麼面對,第二本書0~7歲自閉的教養這本書主要是在說你要如何跟自閉症的小孩溝通以
及如何去教導一個自閉症的小孩與外界接觸,那我會想看這本書是因為以前跟自閉症的小孩同班過想
知道要怎麼跟自閉症的小孩互動,畢竟自閉症的孩跟普通小孩不一樣可能會有模仿別人的行為脾氣比
較暴躁啊等等……而且我遇到的自閉症小孩有的行為書上都有寫,其實自閉症不是就無法跟別人聊天
說話而是我們不懂他們在想什麼,而且除了這些之外我也覺得這本書很有趣很推薦給那些對想了解如
何跟有心裡疾病的人對話有興趣的人看除此之外這些書我也很推薦給正在學習護理的人看因為這些
書上寫得東西未來我們都有可能會遇到,必竟護理這條路上什麼形形色色的人都會遇到提前去了解
總比自己遇到時才來想怎麼辦好,最後其實溝通並沒有那麼難有時我們覺得難是因為我們不了解書
裡有很多例子我們可以透過書中的例子來解決生活中溝通的困難,很推薦當生活中溝通出現困難的時
後不凡去翻翻書本或許我們可以在書中找到答案。
|
讀書心得 14776 2019-08-31 22:25:06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五護二丁
學號 1075101172 姓名 許合靚
書名I 守護者的凝視 作者 班哈德•阿布列希特
出版社 先覺出版 出版年月 2015年2月
索書號 410.7
7414
2015
073147
ISBN 978-986-134-246-7
書名II 夜班急診室 作者 布萊恩•高德曼
出版社 天下文化 出版年月 2015年5月
索書號415.22
0026
2015
C.2
078561
ISBN 978-986-320-734-4
書名III 吃對三餐吃出健康 作者 于康
出版社 人類智庫 出版年月 2015年2月
索書號411.3
1000
2015
078561
ISBN 978-986-5855-91-8
【撰寫心得書名】:夜班急診室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500字)】:還沒看這本書的時候,我對急診室是不清不楚的,於是我挑
了跟急診室有關的,我記得我一上的時候我們醫護英文的老師說她正在急診室上班這樣,她說在急診
室的都很忙,通常都是流很多血的人很多,都是些很突然的事件,例如哪裡發生火災,很多人被燙傷
要緊急處理或車禍被送到急診室要力馬做CPR這樣,我覺得很辛苦,書裡也有說到很多病人在對醫生
陳述病情時,不是撒謊,就是隱瞞病情。還有書裡說:「醫療錯誤不是單獨一個人造成的。」本書揭露了急診室的真實面貌,讓我們一探外人難以窺探的急診室運作,也指出一名優秀的急診醫師必須具
備的能力,更坦承檢視目前醫界遇到的許多問題,對近日緊張的醫病雙方提供一條互相了解的通道。
作者在急診室看過許多死亡,有些感情內斂,有些大聲表達悲傷,還有一言不發轉身走開,但不管哪
一種都是「恰當的」。我們找不到任何一位醫師,在整個行醫師涯中從沒對病人撒過謊的。書裡有說
到面對死亡這段,想到我們東方社會有時候對於人們面對家人死亡時的情緒反應過於刻板印象,覺得
沒看到最後一面、沒有大哭,沒有從大門口跪著走進來就是不孝不關心他,這真的很奇怪。選擇要用
什麼方式去面對「逝去」是各人自由吧。急診室是個十分現實的地方,只要暫時沒有生命危險,不管
患者自己感覺多痛苦,看診順序都會被排到較後面。作者寫到2007年做的研究中,安大略某醫院急
診室,病人通常要等候一小時到四小時,而且在大型醫院通常比在小型醫院等得長,其中還有百分之
十的人要等到超過十二小時。而且急診醫生是按件計費,不管是搶救車禍病人,還是處理只是睡不著
來掛急診的人,價格都是一樣的。最後,書裡說了一句話激勵要成為急診室的人,「這樣說好像很不
應該,但我還是要說:能置身於生死攸關的環境,而且扮演關鍵角色,很令人興奮。」這是你對所有
會選擇待在急診室的醫師該有的基本概念。急診醫護人員展現自我專業與發揮團隊精神,奮力將病人
從死神手中搶救回來,這一刻我們知道這不只是救一條生命,而是挽救一個家庭,心中的喜悅及成就
感是無法言語的。而這當中所追求的精神,我想南丁格爾說的「護理工作不僅需要精湛的技術,更需
要藝術。」便是最好的註解。
|
108學年暑假功課 13303 2019-08-31 22:22:34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四丁
學號 1055101166 姓名 吳予心
作者姓名 陳明義、蔡君男
西元出版年 2015年 文章標題 針對腦傷患者所設計之可調式腰部固定帶:個案報告
期刊名稱I 卷(期) 11:2
起訖頁數 130-137
這個研究的目的在於藉由一位腦外傷後合併站立姿勢不良的病患,在運用“骨盆姿勢調整帶"前後改
變的研究報告。為了能讓有同樣問題的個案獲得更好的醫護照顧,所以需要大家的努力與研究。研究方法:“骨盆姿勢調整帶"的設計主要是包含一條主帶與兩條輔助側帶,主帶兩側包括有間隔相同的空洞可以配合固定在傳統站立訓練桌上;輔助側帶有兩條,其中一條在尾端D字環,另一條為公扣與母扣相間隔的帶子,需配合D字環使用,將骨盆環繞固定。用輔助側帶將病患骨盆環繞固定後再用主帶左右調整即可將患者下半身固定在對稱平衡之位置。在這個研究報告中一位二十八歲因為機車事故而導致腦部外傷男性患者為研究對象,經由評估得知患者在行動能力幾乎完全需要協助,站立時身體姿勢會習慣偏向患側。為了要驗證“骨盆姿勢調整帶"的臨床效果,研究人員以“軀幹偏移角度"與“身體側向位移"為測量指標,量測患者在從事傳統站立訓練桌活動有無“骨盆姿勢調整帶 "時的變化情況。研究結果:研究結果顯示在使用“骨盆姿勢調整帶"後測量“軀幹偏移角度"指標進步5.6 度,測量“身體側向位移"指標進步3.5 公分。最後文章的結論就是“骨盆姿勢調整帶"確實可以有效的控制腦傷合併站立姿勢不良的人在從事職能治療站立訓練桌活動時的姿勢不對稱問題,可以進一步提供安全感跟減少由站立桌側邊滑的危險。
陳明義、蔡君男(西元2015年)針對腦傷患者所設計之可調式腰部固定帶:個案報告。取自「hyread台灣全文資料庫」
|
暑假作業 14869 2019-08-31 21:54:14
參、暑假讀書心得格式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己
學號 1075101270 姓名 盧俐含
書名I 護理之家概說 作者 林慧珍
出版社 匯華圖書 出版年月 1997年12月01日
索書號 033451 ISBN 957-8465-74-2
書名II 社會工作與醫療 作者 謝孟雄
出版社 桂冠社會工作叢書 出版年月 1900年 01 月 01日
索書號 002362 ISBN 957-551-150-6
書名III 老人照護指引 作者 葉淑蕙、張文芸、陳幼梅、
林愛貞、陳美妃、林淑媛、
陳麗系、賀天蕙、簡淑媛、
吳秀悅、吳淑如、霍筱蘭、
劉達麗
出版社 華杏機構叢書 出版年月 2002年 05 月 20 日
索書號 035197 ISBN 957-640-580-7
【撰寫心得書名】:老人照護指引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500字)】:隨著老人人口的逐漸增加、老人慢性病複雜化及家庭結構改
變的影響,需要接受照護的老人越來越多。而因著照顧者的負荷、時間的調配度不佳,甚至照顧者的
能力不足,導致越來越多的照顧者(家屬)傾向將老人送至長期照護機構中接受照護。這本書簡單明
瞭、容易看得懂、實用並考慮本土性,能在最短的時間掌握所需的資訊,每章的最後都附有課後複習,
能加深讀者的印象,俗語說﹕「老人孩子性」,但是小孩子可以管教,而老人的生活體驗及經驗比我
們多,又比較固執,想要改變老人的生活方式及觀念是不大可能。唯有尊重老人的思想,滿足內心的
需要,這才是我們所重視的。我常常與我的朋友分享我對老人的一些看法。我告訴他們,老人送來這
裡是要讓我們疼惜的,不是來讓我們管教的。你跟他說不要這樣,不要那樣,老人家根本聽不進去,
只能盡量順從他們的意見,或好好哄他,安慰他,才能使他接受我們對他的照顧,學習彼此相處,這
樣老人才會覺得快樂。就算我們所能做的微不足道,但是發現到大家都毫無保留的照顧阿公、阿嬤們,
我想這就是我們花時間照顧他們的最大收穫吧!希望我們都能全心全意的為他們付出更多,對待他們
就如同對待自己的爺爺、奶奶一般。接觸了幾趟阿嬤之後,我發現所有的老人都一樣,都喜歡有人陪,
喜歡有人陪他們說話,我的阿公也是如此。我喜歡聽老人家對我說以前的生活趣事,喜歡聽他們述說
自己是如何白手起家,聽他們對於歷史娓娓道來,聽他們對人生歷練之後的獨特見解,對我來說是一
件非常幸福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