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內容 |
暑假作業 14267 2019-08-29 14:51:21
我之所以會挑這本書,是因為我看了裡面有很多可以解決溝通與人際關係的問題,是不錯的一本書,這個書名讓我更知道原來溝通與人際關係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是在生活上、家庭上、學校上,甚至是之後在職場上都必須要懂得如何去與人相處,溝通是與人相處的重要條件之一,人與人之間,溝通很重要,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立場,沒有所謂的對錯,只有互相了解而已,很多事情都是得經過溝通,才能了解對方的想法,講出來總比沉默或是動手還來的好,這樣做才是正確的,如果少了溝通,我想有些問題依然存在吧!事情始終沒有處理好,一直會循環著,為了避免這些問題環繞著,再溝通之前能先靜下心來,想想怎麼做才是正確的,怎麼溝通才是好辦法,說出自己的想法,跟對方溝通,不要讓別人誤會你的意思,如果缺乏溝通技巧,別人就會不知道你是怎麼想的,反而對事情沒什麼幫助,事情可能會弄得愈來愈糟糕,我想最良好、最好的溝通技巧大概是可以透過人的一些特殊的動作,和有著帶給人歡樂的表情,以及生動的肢體動作,這些都是屬於肢體語言的表達吧!人與人之間相處最重要的就是溝通,其實人與人溝通也可以很簡單,只是有時候不願意好好溝通罷了,但想想只要用心去感受對方的想法,自己也先冷氣下來,講話不要太衝動,要講之前,想一下會是怎樣的後果,講出來讓彼此都知道對方的想法,如果好好的溝通,人際關係也因此變得更好。
|
2019/8/29讀書心得 14187 2019-08-29 14:27:12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護三戊
學號 1065101229 姓名 蕭孜穎
書名I 用腳飛翔的女孩 作者 田詔仁
出版社 傳神愛 出版年月 2001年 3 月
索書號 ISBN 9573096528
書名II 溝通的藝術 作者 黃慧心
出版社 漢風 出版年月 1995年 2 月
索書號 ISBN 9576501563
書名III 做自己與別人生命中的天使 作者 江尚瑀
出版社 寶瓶文化有限公司 出版年月 年 月
索書號 ISBN 9789866745300
【撰寫心得書名】: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500字)】:
1.用腳飛翔的女孩:這個女孩一出生便沒有了雙手,左腳也只有右腳的一半長,但他並沒有因此自暴
自棄,還反而有十分健康的正面人格,當般人剛學會走路時,他便開始學游泳,十五歲進入瑞典游泳
代表隊,十八歲便打破了蝶式紀錄,拿下好幾面金牌,像我們還在被父母保護下,她卻已被父母訓練
成不畏艱難的孩子。失去雙手的她不但能烹飪、刺繡、逢洋裝即打毛衣,在十九歲拿到汽車駕照,靠
著一隻腳跟一些輔助工具,就像一般人一樣,處理生活中事務,現在他一個專業巡迴演唱家。
這本書讓我在以後在我遇到挫折的時候護讓我想起這個女孩他不屈不撓的人生觀,代引他邁向成功,
也讓我感受到他都可以做到,那我有甚麼做不到的我一定也可以的,在護理這條路還有很長,要面對
的人、事、物還有很多,也有很多的高山在等著我跨越,所以我要努力獨立起來不要每次都在依靠他
人,要不斷努力堅持,不要逃避。
2.溝通的藝術: 這本書在教我如何「溝通」,現代社會中有許多爭執都是因溝通不良所造成的,溝通
可以讓我們了解彼此的想法而進一步去尋求問題的解決方法,而不是在一旁做無謂的爭吵。
在我實習過程中最大的感受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好難,表達了但對方卻不一定理解你的想法,甚至還會誤會。在閱讀完這本書之後讓我知道,如果想讓對方了解我們想要表達什麼,那就要再跟人講話
需要注意咬文咬字是否清晰,內容簡潔易懂,並且注視著對方。在溝通的過程中也去理解對方心中的
想法,而不是一昧說自己的,因為每個人的價值觀與想法不同,不能要求別人的看法要和我的一樣。
溝通還有另一個重點是說話也是要看場合、時機,當地方不對、時間不對,說的話再有道理也是的並
用的並且懂得察言觀色,當一個人心情很好你跟他說什麼他都會點頭說好,但如果是心情不好呢?
不管你說再說也都是沒用的。
3.做自己與別人生命中的天使;讀完這本書我有很大的感觸的一段話,個性就是你的「天生我才」,
唯有認清楚它,你才能訂出正確的人生目標,也才有不斷追求進步的動力,也才能「必有所用」。
希望在未來的我不要因為追求金錢跟名利,而忘記自己熱愛的是甚麼,跟當時最初的想法讓我這麼努
力的。現在的我要認清自己的優勢,放大心中的視野,才能找出自己的價值。
|
108 暑假作業 14674 2019-08-29 13:55:59
1075101067 曾子萱
書名:夜班急診室:急診醫師筆下的真實人生
(作者:何俊廷)
心得:首先,醫學生的意願與熱忱是最大的問題。現在仍有需多醫學生是因為成績到了或者是想要更高的社會經濟地位而選擇了醫學院。但這些沒有理想與抱負的醫學生到了要選科的時候總是挑些皮膚科、醫美等錢多事少的科別,錢是賺到了,社會經濟地位也拿到了,但這些醫師都只救得了臉,而救不了命。真正到了攸關人命的時候,這些整形醫師的用處完全無法施展。其次,工作壓力一直是急診醫師逃不掉的夢靨。急診醫師不像一般醫師能坐在診間內優閒的看著病人,也沒辦法像一般醫生除了固定門診時段以外就能回家休息,如同這本書的書名一樣,「夜班急診室」才是急診醫師最大的挑戰。就算是像布萊恩醫師這樣充滿熱忱的醫師,也常常在急診值勤中恍神,甚至發生誤診的情況。日夜顛倒的作息,往往也讓急診醫師吃不消。另外,病患和媒體的問題也是造成台灣急診空洞的原因。社會新聞總是常常提到急診醫師被毆打、辱罵等等,而當記者去訪問這些病患家屬時,卻又裝出一副楚楚可憐的樣子,處處批評醫療人員的疏失。但當急診醫師發生誤診時,新聞媒體總是搧風點火、推波助瀾,開始批判醫師的不是,甚至開始起底醫師,將醫師的私生活暴露於大眾的眼光之下,這樣的對待當然會使許多原本願意投入急診的人才避之唯恐不及。
布萊恩醫師在本書序中提到:「我寫這本書是為了你們。你們當中大部分的人,遲早都會需要像我們這樣的急診醫師的服務。急診是我們醫療體系第一道也是最後一道防線,如果我們沒辦法尊重並妥善利用的話,我們將沒有辦法享受第一時間最精確最優質的醫療,而這一切都是我們自己造成的。八仙塵暴其中一位家屬在募集善款的臉書專頁上謾罵急診處理的醫師,對醫護人員造成了莫大的傷害。雖然該名家屬在輿論壓力下撤回言論,但由此可見台灣的病患家屬素質真的有待加強。
我本身對急救醫學十分有興趣,也規畫在未來投入這個志業。布萊恩醫師的書本帶我看見更多急診室內的運作,也坦承檢視目前醫界遇到的許多問題,如論件計酬制、醫師為什麼會犯錯、醫病關係的分際、醫師與藥廠間的互惠文化等等,更讓我領會到醫生最重要的東西:醫德。
|
閱讀心得 14782 2019-08-29 13:50:02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丁
學號 1075101179 姓名 陳奕晴
書名 走過童年傷痕:掩在門後的暴力 作者 王榮文
出版社 遠流 出版年月 1997年12 月
索書號 178.8 4644 2002 ISBN 957839960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1許多人總認為單親家庭的孩子,因缺乏溫暖,多半是行為偏差的問題兒童、青少年。
2真心想告訴所有仍陷在苦痛中的朋友,寬恕並不能使過往傷害消失不存在,但有了寬恕之心,就能卸下感情重擔。
3心靈上、生活上,仍遭遇許多難以面對的困難。但我不埋怨、不畏怯,相信自己一定能夠度過所有的挫折與磨練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家庭暴力造成兒童虐待和失落的傷痕是難以抹滅的。家庭原來是安全的溫暖避風港,但家庭也是容易造成衝突的場所。雖然俗話說:「虎毒不食子」,可是有的父母對孩子明顯的差別待遇,或訂下不論孩子如何努力都達不到的期許,這些往往成為精神虐待的來源;有的父母蓄意的或不當管教而造成兒童的身體虐待和精神虐待。雖然父母是最常見虐待兒童的施暴者,祖父母、同胞及其他的親人也可能是施虐者。更常見的是父母之間或家人和其他人的暴力行為,雖然不是以兒童為直接對象,但都深深烙印在兒童的心理,若有人傷亡,則烙印更深更重。夾在父母之間的戰爭是令兒童十分為難的,如果副木又要拉攏兒童靠邊站,指責兒童偏向一方,更使兒童成為待罪羔羊,深感自己的無力甚至產生罪惡感。
身體的傷痕看得到,心理的傷痕也不是船過水無痕,它會在心裡留下長遠的烙印,甚至改變人生。兒童遭受心理創傷,除了立即的害怕恐懼反應之外,在事情經過幾個月或幾年之後,仍然會重複做著創傷的惡夢。兒童對創傷事件有非常深刻的記憶,尤其是視覺記憶,事件之後兒童還會突然在眼前看到發生創傷的場景,重現身歷其境的情緒和身體反應,讓人煎熬。最持久的傷痕是害怕,怕再發生類似的事情,怕相似的場景、人、事、物,怕黑,怕和熟識的人分離,怕單獨行動、怕陌生人……等等。創傷之後的兒童,對某些事特別敏感,但上課時卻心不在焉、不專心、發呆,因次學業一落千丈。有的甚至在受到嚴重創傷之後,認同對他施暴的人,面對別人做出相似的暴力行為,變成另外一個暴力的人。
新聞上也有不少家庭暴力事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對剛成年的小爸爸、小媽媽,因一時糊塗,生下了一個可愛的小寶寶。但因兩人的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又整天沉迷於網路線上遊戲,沒時間照顧孩子。孩子只要一哭鬧,就罵他、打他,要他安靜,使的寶寶全身傷痕累累,身體無法承受這極大的傷痛,最後只好跟著小天使到另一個世界過好生活囉!就為了玩線上遊戲,而不管親生孩子的死活,甚至對他加以使用暴力,造成一個無法挽回的悲劇,真是得不償失啊!
童年傷痕是既深又久的,創傷兒童的代價是十分重大的,我們要全體動員減少兒童意外傷害,增進兒童保護措施,我們要努力減少家庭暴力,增進家庭和諧。
|
107 暑假作業 13457 2019-08-29 09:37:58
作者姓名:何婉綾、曾瓊誼
西元出版年:2017年
文章標題:一位糖尿病足併發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病患之護理經驗
期刊名稱I:長庚護理 28 卷 3 期
起訖頁數:528-538
作者姓名:鄭文昌、張木信、塗宜育、張克士
西元出版年:2019年
文章標題:糖尿病足潰瘍治療回溯研究
期刊名稱II:臨床醫學 83 卷 1 期
起訖頁數:43-48
作者姓名:鄭曉青、李彩緣、陳宥蓁
西元出版年:2019年
文章標題:一位糖尿病足潰瘍面臨截肢病人之照護經驗
期刊名稱III:澄清醫護管理雜誌 15 卷 3 期
起訖頁數:45-53
【自訂一主題】:糖尿病足潰瘍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500字)】:
通常講到慢性疾病,幾乎所有人都會知道"三高"是最主要的原因,也知道像是糖尿病、高血壓、心肌梗塞等等著名的疾病。而說到糖尿病,我每次都會回想起以前電視上很有名的"阿嬤、妳怎麼沒感覺"的廣告,而糖尿病和高血壓、心臟病不同,雖然大家都知道糖尿病是血糖過高導致,但沒得過的人大多應該也不太清楚那是個怎麼樣的疾病。當初我還沒上到相關課程時,也只是大概模糊的認為只要吃太多糖就會血糖高然後就會得糖尿病,但卻不知道得了糖尿病後還會發生下肢動脈潰瘍、皮膚搔癢、傷口癒合慢……等等症狀。
我有個親戚很注重養生,幾乎不怎麼喝含糖飲料,但某天去拜訪他的家時,卻發現他會定時給自己打針,問了之後才知道他原來是在打胰島素。那時的我感到非常疑惑,畢竟他明明都有注重飲食,也是個不怎麼喜歡甜食的人,怎麼還會得糖尿病這種因血糖過高而引起的疾病,而有些在意的到網路上找找文章,再加上從媽媽那邊問來的情報,才發現那個親戚並不是一般人所熟知的"第二型糖尿病",而是遺傳因素較大的"第一型糖尿病"。那時是我第一次嘗試了解這個疾病,而後來在學校的各個課程中提到這個疾病時,都會讓我回想起那位親戚,而試著在腦中與之前自己在網路上找到的各種資料統整,才對這個疾病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以前的我只是淡然的知道糖尿病是個麻煩的慢性疾病,直到現在才明白一個疾病會引起那麼多症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