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 |
107學年暑假心得 13256 2019-08-26 16:15:09
文章:照顧一位塵爆燒傷個案之加護經驗
APA: 鄭皓云(2018)‧照顧一位塵爆燒傷個案之加護經驗‧志為護理,17(6),117-126。
文章: 一位學齡前期兒童燙傷清創手術後之恢復室照護經驗
APA: 邱琪偵、方雅晶(2018)‧一位學齡前期兒童燙傷清創手術後之恢復室照護經驗‧志為護理,17(3),123-133。
文章: 一位燒傷患者急性疼痛之照顧經驗
APA: 林雅娟、張峰玉‧一位燒傷患者急性疼痛之照顧經驗‧志為護理,17(3),112-122。
心得: 燒傷是指接觸到火焰、強光、熱液、電流等物造成皮膚傷害,依其深度分為:一度至三度,燒傷通常到深度的二度燒傷時就可能需要植皮了,而且傷口照顧起來也會變的很不容易,要時常注意傷口是否有惡化、是否有細菌感染、還要隨時補充電解質、蛋白質…來促進傷口增生。燒傷所帶來的痛苦有疼痛、身體心像的改變、肢體活動受限制等。然而出院後並非痊癒或治療終止,需要面對自我照護及日常生活調適,並且需長時間復健,以及因改變而產生社會適應問題。燒燙傷疤痕通常會造成外觀明顯的改變,常是造成病人內心感受與真實身體心像改變的重大壓力,因為怕被大家用異樣的眼光去看待、又會讓人覺得這個人怎麼這麼可憐,我想不管是誰都不想被這樣對待吧,畢竟自己是歷經了很長一段的痛苦地恢復期及漫長的復健,如果是我我也不希望被人用這種眼光來看待。雖然我們可能無法去感受他們的傷口到底有多痛,但是是自己的家人遭遇這種事,自己也會覺得心很痛彷彿有塊巨大的岩石壓在胸口處,看到他們因為傷口的疼痛在哀號時,都希望能幫他們分擔一些痛處,讓他們不要這麼痛。雖然我們無法幫他們分擔一些痛苦,但是我們可以陪伴在他們的身旁,給予他們支持及鼓勵陪他們一起走過人生的低潮。
|
暑假作業 13482 2019-08-26 15:35:46
作者姓名:朱婕綾、朱羽莛、康瑞蘭
西元出版年:2018年
文章標題:照護一位青少年下肢創傷合併腓神經受損個案之護理經驗
期刊名稱I:新臺北護理
卷(期):12(1)
起訖頁:89-98
作者姓名:張書瑗
西元出版年:2018年
文章標題:照顧一位不孕症孕婦罹患急性闌尾炎抉擇終止姙娠之護理經驗
期刊名稱II:志為護理
卷(期):17(2)
起訖頁數:87-96
作者姓名:黃婕榕、黃姿菁、杜慧茹、陳宜欣、蔡宜蓁
西元出版年:2017年
文章標題:肺癌病人首次化學治療不慎藥物外滲之照護經驗
期刊名稱III:長庚護理
卷(期):28(4)
起訖頁數:665-675
【自訂一主題】:各種病人相關照護經驗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500字)】: 讀了這三篇個案報告,我最感興趣的是:“照顧一位不孕症孕婦罹患急性闌尾炎抉擇終止姙娠之護理經驗”,本篇在描述一位不孕症婦女接受多次人工生殖後成功懷孕8週,但因為急性闌尾炎需面臨抉擇終止姙娠,進而產生哀傷和失落之照護經驗。這是一件非常難接受的事,畢竟這位婦女本身就不容易懷孕了,做了好幾次的人工生殖,好不容易受孕了,卻罹患急性闌尾炎,失去胎兒會是媽媽一輩子的痛,命運在捉弄這位媽媽吧?其實讀完這篇個案報告心裡還蠻難過的,一個新生命的的生成本來就不容易了,都還來不及擁有,就要馬上面對失去的痛,這位媽媽的心理衝擊應該很大吧,也需要花非常多的時間走出傷痛,站在護理的角度就是需要陪伴這位媽媽,當好一個傾聽、陪伴及心理支持的角色,陪伴媽媽走出哀傷,之所以選這篇文章是因為身邊的人也有發生過相似的事,比較不一樣的是在腹中就沒有了心跳,但一樣都是失去胎兒,所以特別能體會,像這種哀傷的個案都需要長時間持續性的照護,但在臨床護理師需要一次照顧很多個病人,所以在種種限制下,導致無法深入了解這種個案,所以這是一件需要去重視的事,才能讓這種個案在臨床上得到更好的照護,若無法好好走出哀傷,會導致這樣的個案沒有勇氣再受孕,害怕一樣的事又發生在自己身上,所以對這種個案來說陪伴真的很重要。
|
暑假讀書心得 14115 2019-08-26 14:48:59
書名:存在的離開 : 癌症病房裡的一千零一夜 作者:林怡芳
出版社:博思智庫出版 出版年月:2018年
索書號:417.8 ISBN:9789869629607
書名:1494天我的抗癌日誌 作者:徐千惠
出版社:白象文化 出版年月:2015年
索書號:417.8 ISBN:9789863581222
書名:天使遺留的筆記 作者:凱斯.德塞里奇(Keith Desserich) ; 布魯克.德塞里奇(Brooke Desserich)著 ; 林雨蒨譯
出版社:家庭傳媒城邦分公司 出版年月:民98年
索書號:- ISBN:9789866572432
【撰寫心得書名】:天使遺留的筆記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一位年僅五歲的小女孩艾蓮娜,竟然在生命正要起步之際罹患了腦幹神經膠質瘤,當我五歲的時候,甚至連一點記憶也沒有,這時候應是生命中最純真、無憂無慮、活蹦亂跳的時期,而這時候的艾蓮娜卻歷經了生命中最大的關卡。艾蓮娜最初也像一般人一樣,有著:「為什麼這種事一定要發生在我身上?」的想法,也會害怕放射性治療、抗拒藥物。我不認為艾蓮娜被醫生宣告的是「剩下的135天」,而一直都是「充滿希望的每一天」,我想大部分的原因是家人給了她最大的精神支柱,她的父母從不怨天尤人,她的妹妹葛蕾絲的活潑開朗讓艾蓮娜在對抗病魔之餘,使她得到歡笑,艾蓮娜和她的家人盡心盡力度過每一個難關,不讓她的生命留下任何遺憾,樂觀的陪她度過餘生,他們彼此珍惜和對方在一起的一分一秒,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帶來鼓勵的信件,我想這些都是艾蓮娜復原的原動力,因為如此,艾蓮娜才坦然接受,努力與病魔對抗。
經過了這本書的洗禮,上了艾蓮娜「生命」這門課後,教會了我許多事:艾蓮娜發現腦癌後,她與家人浮現在腦海的不再是「第一次」,取而代之的卻是令人心痛的「最後一次」,使我把每一次的機會都當作是最後一次,人生世事難料,永遠也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事,艾蓮娜讓我學會珍惜與他人在一起的每一分一秒,讓我把握自己身邊的人、事、物。
艾蓮娜也從不吝嗇對於她身邊的人表達感謝之意,而我應該學習她勇敢把心中對家人的愛表達出來,別人的付出永遠都不是理所當然的,即時再怎麼小的芝麻小事也是如此,不要吝嗇對任何人說一句「謝謝」,也不要對從小扶持著我長大的父母,吝嗇說一句「我愛你」。
艾蓮娜生病時,對於感到最浪費的,我想莫過於社會新聞上那些不愛惜自己生命的人了吧?明明有著健全的身心靈,可以健康的活下去,卻選擇傷害他人或自己。那些在一般人眼中再平凡不過的事,包括上學、溝通、吃飯、洗澡、睡覺……,無論是對於艾蓮娜,還是其他病人、街友、飢餓的災民來說,都是最頂級的享受,他們讓我更深刻的體悟到生命的可貴。
艾蓮娜用樂觀態度和堅毅的決心面對每一天,把每一秒都當作是一個奇蹟,生命的價值不在於他的長度,而在於他的深度,雖然我的年齡比艾蓮娜足足大了十幾來歲,但艾蓮娜生命的意義卻是比我更加深遠,上過了艾蓮娜所教導的「生命」這門課之後,在之後的每一天,都讓我更加珍惜。
|
暑假作業 13353 2019-08-26 13:59:29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個案報告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 班級 護四戊
學號 1055101214 姓名 蔡淳安
作者姓名 糖尿病病友的外食早餐控醣計畫
西元出版年 2019 文章標題 糖尿病病友的外食早餐控醣計畫
期刊名稱I 奇美醫訊 卷(期) 125
起訖頁數 029-032
作者姓名 素食,糖尿病風險少一半
西元出版年 2019 文章標題 素食,糖尿病風險少一半
期刊名稱II 人醫心傳:慈濟人醫心傳:慈濟醫療人文月刊 卷(期) 183
起訖頁數 052-053
作者姓名 糖尿病患者的第一道菜~餐後高血糖的治療藥物
西元出版年 2010 文章標題 糖尿病患者的第一道菜~餐後高血糖的治療藥物
期刊名稱III 糖尿病家族:糖尿病基金會會訊 卷(期) 2010:4=43
起訖頁數 007-009
【自訂一主題】:飲食控制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500字)】:
看完幾篇文章,我了解到糖尿病可能會面臨的風險,像是傷口不易癒合導致面臨截肢的危機,我也知道了糖尿病控制跟生活中的飲食、運動有很大的相關,可以透過飲食控制來控制血糖,以控制糖尿病病情,以前在內外科時也有上過糖尿病這一章節,飲食真的是息息相關的,上面有幾篇文章提到糖尿病患者可以少吃生活所吃的一些肉類、高升糖的食物來改善血糖的變化,有一篇說到吃素的人罹患糖尿病的風險比吃肉類的人少了一半,這是一個健康創新的思維,還有提到肥胖也是跟糖尿病息息相關的我們可以透過吃些全穀類、低升糖類的食物來控制糖尿病,在生活中做到保健的效果,非常貼近我們,也是很治根本的一個行為,現在食物非常精緻又高油高糖,但也很多人講求養身保持體態,糖尿病的患者吃的低升糖,全穀類或是多吃原本型態的食物,都可以套用在一般人的身上,不只讓我們身體更健康,保持身體代謝、預防疾病,現代人要多推崇,以預防以後老年時會面臨疾病的風險,讓我們身體健康精神好!
|
暑假作業 13533 2019-08-26 12:14:06
【自訂一主題】:兒童呼吸道感染住院之護理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500字)】: 本文是描述一位因呼吸道感染的學齡前期兒童,住院的護理經驗,筆者運用生理、心理、社會文化、靈性之整體性評估,藉由會談、觀察、身體評估等方式,來確立個案的護理問題,因為個案為學齡期前的兒童,所以筆者運用個案喜歡的遊戲、角色扮演及說故事的方式來紓解個案住院的壓力及焦慮;並加強照顧者照顧能力降低個案母親的不安,在兒科臨床護理工作中,運用治療性遊戲於護理過程,是與病童建立信任關係最佳模式,在學校上兒科時,我們也有做了治療性遊戲的道具,治療性遊戲對護理過程真的很重要,而且也能建立好護病關係,讓兒童不會那麼排斥穿白色衣服的人,也能讓家屬放心,也能運用角色扮演的方式來了解病童認知及需要,並緩解病童對治療上的恐懼及配合治療能縮短住院天數。在文章中能看到筆者在案童父母對疾病照護能力不足時,能適時提供父母支持,主動解釋其疑問,幫助案母及病童度過住院壓力,達到以家庭為中心之整體性護理,護理人員真的非常重要。
文獻查證:
1.李秉儀、朱家慧、郭明娟:急性兒科病人家屬住院壓力之改善專案。新台北護理期刊2007;9(2):40-59。
2. 陳梨文、王世憲:小兒呼吸道感染病毒。 長庚科技學刊2010;13:39-42。
3. 許郁卿、于素珍、林佳蘭:一位腸病毒感染幼兒之照護經驗。弘光學報2009;59: 13-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