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 |
暑假作業 13242 2019-08-19 22:40:21
本文個案是一位周邊動脈阻塞的患者,照顧此個案時,發現個案 缺乏對疾病的認知,認為只要規則服藥就能控制,卻忽略身體出現的 症狀,等到下肢趾頭壞疽才來就醫,故引發筆者書寫此個案的動機。 運用 Orem 自我照顧理論,和個案及家屬建立信任的護病關係,透過觀 察、會談讓個案說出內心的焦慮與需要,提供衛教、指導個案與家屬 慢性疾病與周邊動脈阻塞的相關性、疾病症狀及照護的知識,降低再 次發生的機會,進而免除面臨截肢的焦慮,才能獲得身心靈全人的平 安。希望藉此護理經驗的分享,提供臨床照護周邊動脈阻塞個案之參 考。 每個人對身體心像的評價,皆是獨特、個別化的見解,對身體心 像改變的反應也有不同的差異,可能會因疾病、手術或治療而造成身 體心像改變,進而影響心理靈性。在肢體殘障部 分,Price 和 Fisher(2005)於 1999-2002 年針對 87 位截肢個案情感 需求之研究中,發現 30%個案有身體心像認同方面之障礙,且會引起 睡眠障礙、焦慮、憂鬱及關係疏離等;也指出焦慮是一 個不確定的感覺,會讓人覺得無希望。
謝松蒼(2010).周邊動脈阻塞性病變;末梢循環障礙.建康世界, 298,23-25。 Grady, K. L. (2006).
Management of heart failure in older adults. The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Nursing, 21(5 Suppl 1), S10-14. Gail, W. S. (2005). Handbook of Psychiatric Nursing 6th edition. St. Louis: Mosby.
|
暑假作業 13242 2019-08-19 22:40:20
本文個案是一位周邊動脈阻塞的患者,照顧此個案時,發現個案 缺乏對疾病的認知,認為只要規則服藥就能控制,卻忽略身體出現的 症狀,等到下肢趾頭壞疽才來就醫,故引發筆者書寫此個案的動機。 運用 Orem 自我照顧理論,和個案及家屬建立信任的護病關係,透過觀 察、會談讓個案說出內心的焦慮與需要,提供衛教、指導個案與家屬 慢性疾病與周邊動脈阻塞的相關性、疾病症狀及照護的知識,降低再 次發生的機會,進而免除面臨截肢的焦慮,才能獲得身心靈全人的平 安。希望藉此護理經驗的分享,提供臨床照護周邊動脈阻塞個案之參 考。 每個人對身體心像的評價,皆是獨特、個別化的見解,對身體心 像改變的反應也有不同的差異,可能會因疾病、手術或治療而造成身 體心像改變,進而影響心理靈性。在肢體殘障部 分,Price 和 Fisher(2005)於 1999-2002 年針對 87 位截肢個案情感 需求之研究中,發現 30%個案有身體心像認同方面之障礙,且會引起 睡眠障礙、焦慮、憂鬱及關係疏離等;也指出焦慮是一 個不確定的感覺,會讓人覺得無希望。
謝松蒼(2010).周邊動脈阻塞性病變;末梢循環障礙.建康世界, 298,23-25。 Grady, K. L. (2006).
Management of heart failure in older adults. The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Nursing, 21(5 Suppl 1), S10-14. Gail, W. S. (2005). Handbook of Psychiatric Nursing 6th edition. St. Louis: Mosby.
|
暑假作業 一位結腸癌合併肝轉移病人之照護經驗 13520 2019-08-19 22:35:13
本描述一位第四期結腸癌中年男性,面對腫瘤切除術後症狀及對疾病癒後感到無望的照護經驗。經由會談、觀察、身體評估及直接照護等方式收集資料運用Gordon實一項健康功能形態評估進行整體性評估及資料整合分析歸納,確立個案有焦慮、疼痛及無望感等健康問題。護理期間醫療團隊運用關懷陪伴建立信任護病關係,我覺得這樣很好不只能讓病人心情不那麼低落、也讓他覺得他並不是一個人在面對,也透過家庭會議來了解診療計畫,促進溝通並拿成共識,提供手術相關的資訊,增強對疾病控制感,減輕焦慮不安,還有提供舒適臥位、穴位指壓及芳香療法,緩解疼痛,我覺得我悶護理人員真的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給予他們安全感,還提供專業知識給他們,讓他們適應及病變化跟增強正向信念,肯定自我存在價值,降低對癌末預後衍生的無望感,了解身心承受壓力及強化家庭感情連結
文獻查證:
1.朱婉君、林美娟(2011)•照護一位乙狀結腸病患者術後傷口之感染照護經驗•安泰醫護雜誌, 17(4), 1-12。
2.吳淑芬、井慶芸、董弘一、趙東波(2014)•大腸直腸患者皮被及影響因素探討•南臺灣醫學雜誌, 10(1),20-29。
|
護四己 暑假作業 13406 2019-08-19 22:32:29
我這次看的三篇文章都是和母嬰有關的主題,分別是產褥期間母親的關注與社會支持;探討光線照度對早產兒生理指標的影響;探討接受生殖科技孕育之幼兒母親的親職壓力。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篇在探討產耨期對媽媽的關注,過程中用了很多的量表和問卷做調查,結果發現:產耨期母親的關注涵蓋「生活和社交」、「母職角色」、「生理」與「心理」四大層面;以「母職角色」層面的關注程度最高:初產婦的關注程度又高於經產婦;產後初期「生理的關注」程度高於產後一個月;產後一個月「心理的關注」程度高於產後初期,這說明了媽媽在產後的一個心理變化,需要旁邊的親朋好友多多關心才行,因為媽媽在產後會因為荷爾蒙等等的改變,而影響了身心靈如果附近的人都沒有好好的關心的話,可能會有嚴重的後果;在第三篇中說到了媽媽對於接受生殖科技孕育子女的壓力,我覺得是非常辛苦的一件事,因為通常是不孕的夫婦才會去做的一種科技,媽媽和身邊的家人都承受了很大的壓力,才把小孩辛辛苦苦的生下來,所以真的要好好的孝順父母親,好好報答他們對我們所付出的一切,真的是非常的謝謝他們;所以這幾篇文章告訴我們許多有關母嬰的知識,我們應該要好好認真的學習,將來就可以運用在臨床上幫助更多的人。
|
兒童心理 13206 2019-08-19 22:24:58
父母諮詢是兒童問題處置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許多個案報告顯示父母與兒童能夠藉由動力導向的父母諮詢獲益,然而過去文獻缺乏針對此導向之歷程與內涵的系統性分析,以質性研究法探討動力導向父母諮詢的歷程、內涵及其效果,結果發現動力導向父母諮詢的內涵包括,澄清父母親對於兒童問題的態度與認知、澄清父母親的心智能力與親職功能、提升父母親被涵容以及內容思考小孩的能力以及促進家庭成員角色功能之發揮。而父母親在接受動力導向父母諮詢之後所獲得的效果包括,父母親思考能力的提升、父母親配偶關係的增強以及父母親親職功能的提升。
沒有比現代更重視兒童問題的時代。新聞、電視幾乎每天都有家暴、霸凌、拒絕上學、自閉的報導。也許這是成人的虛偽奪去了孩子的活力所致。無論是成人或小孩都喪失創造性的喜悅,有的是周遭所給予的休閒產業的活動而已。現代的青少年浸身在考試地獄,死讀書以外幾乎都不知道學習是充滿好奇心的遊戲。兒童的世界應該是廣大到新發現與夢、幻想的世界。
妥瑞症是一種於兒童時期出現聲音或動作抽動)的長期性疾病。抽動頻率因人而異,一天數次至一分鐘數十次。突然、快速、簡短聲音或動作,造成妥瑞兒童曰常生活上的困擾、引起別人異樣眼光,甚至因症狀被處罰,承受比一般兒童更多的心理社會壓力。要適當的輔導兒童,不要讓他因自己不一樣而自暴自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