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歷程文章
班級歷程文章
最新部落文章
班級部落文章
歷程項目統計1
歷程項目統計2
 
 
 
 
 
 
※我可以瀏覽最新歷程文章,看看最近新發表歷程文章
目前第1245/7774頁 [首頁][上一頁][1243][1244][1245][1246][1247][1248][1249][1250][1251][1252][下一頁][尾頁]
文章內容
      
暑假作業  13231  2019-08-19 22:47:56

因為媽媽有甲狀腺功能亢進,所以這次個案報告的主題我查了甲狀腺功能亢進,一方面也想更瞭解這個症狀。媽媽的甲狀腺機能亢進是後天工作壓力太大而引起的,一開始媽媽手舉高的時候手會抖,還有會心悸,所以去醫院做檢查,抽了血才發現是甲狀腺功能亢進,日後都長期吃藥來控制,不然會引發甲狀腺風暴,還要定期回醫院回診,確定甲狀腺有沒有再次復發。有甲狀腺功能亢進的個案,建議盡量減少食用一些含碘量高的食物,如紫菜、海帶、昆布等,在治療初期減少食用咖啡或茶,因亢進會造成心跳加快以及失眠,咖啡或濃茶的咖啡因可能使症狀加劇。
      
暑假作業  13207  2019-08-19 22:44:13

外籍勞工來台工作主要目的是希望賺錢,改善家庭的生活環境。但面對新文化如風俗民情、語言、與雇主的相處容易產生適應障礙,外籍勞工與外籍移民一樣面臨生活適應上的壓力,所不同是外籍勞工還面臨工作適應壓力。當外籍勞工罹患肺結核,在生理上除了需要面對結核病所帶來身體病痛,包括發燒、食慾不振、倦怠、體重減輕、夜間盜汗及服藥後可能帶來合併症外。在心理方面,感受到被社會標籤化、身體不受控制、被遺棄等生病經驗。在社會經濟問題上,依傳染病法,需被遣送回母國,面臨無法持續工作,產生經濟困難壓力。而在文化衝擊面,於異國等待就醫過程中,會因健康信念與行為的差異、語言溝通困難、缺乏社會支持系統、相關醫療資訊與健康照護利用困難,產生調適障礙,進而轉化成身、心、社會健康問題包括食慾不振、頭痛、憂鬱、焦慮及社會隔離等問題。 關懷是指真心問候、誠心對待、全心付出表現,關懷照護是一個等於『護理的詞彙』。護理中最重要部分是關懷,彼此應互相尊重、互相學習,增加文化的敏感度與了解。文獻指出於異鄉文化適應歷程中分別為夢想期、風暴期、紮根期、萌芽期及綻放期,外籍勞工為了能順利渡過每一期,會追求同化,讓自己融入當地文化,如學習當地語言,期盼獲得社會大眾認同,但若無法真正的讓他們感受到尊重與關懷,將會一直處於風暴期。因此跨文化關懷,在照護上應創造安全的環境外,還需提升病患個人價值、促進病患獨立性。在心理上採接納、同理、真誠、視病如親及尊重的態度;在行為方面,提供專業、滿足需求、主動陪伴、提供支持、運用感官與接觸。 王秀紅、楊詠梅(2002).東南亞跨國婚姻婦女的健康.護理雜誌, 49(2),35-39。 Aroian, K. J. (1992) Sources of social support and conflict for polish immigrant. Qualitative Health Research, 2(2), 178-207.
      
暑假作業  13242  2019-08-19 22:40:21

本文個案是一位周邊動脈阻塞的患者,照顧此個案時,發現個案 缺乏對疾病的認知,認為只要規則服藥就能控制,卻忽略身體出現的 症狀,等到下肢趾頭壞疽才來就醫,故引發筆者書寫此個案的動機。 運用 Orem 自我照顧理論,和個案及家屬建立信任的護病關係,透過觀 察、會談讓個案說出內心的焦慮與需要,提供衛教、指導個案與家屬 慢性疾病與周邊動脈阻塞的相關性、疾病症狀及照護的知識,降低再 次發生的機會,進而免除面臨截肢的焦慮,才能獲得身心靈全人的平 安。希望藉此護理經驗的分享,提供臨床照護周邊動脈阻塞個案之參 考。 每個人對身體心像的評價,皆是獨特、個別化的見解,對身體心 像改變的反應也有不同的差異,可能會因疾病、手術或治療而造成身 體心像改變,進而影響心理靈性。在肢體殘障部 分,Price 和 Fisher(2005)於 1999-2002 年針對 87 位截肢個案情感 需求之研究中,發現 30%個案有身體心像認同方面之障礙,且會引起 睡眠障礙、焦慮、憂鬱及關係疏離等;也指出焦慮是一 個不確定的感覺,會讓人覺得無希望。 謝松蒼(2010).周邊動脈阻塞性病變;末梢循環障礙.建康世界, 298,23-25。 Grady, K. L. (2006). Management of heart failure in older adults. The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Nursing, 21(5 Suppl 1), S10-14. Gail, W. S. (2005). Handbook of Psychiatric Nursing 6th edition. St. Louis: Mosby.
      
暑假作業  13242  2019-08-19 22:40:20

本文個案是一位周邊動脈阻塞的患者,照顧此個案時,發現個案 缺乏對疾病的認知,認為只要規則服藥就能控制,卻忽略身體出現的 症狀,等到下肢趾頭壞疽才來就醫,故引發筆者書寫此個案的動機。 運用 Orem 自我照顧理論,和個案及家屬建立信任的護病關係,透過觀 察、會談讓個案說出內心的焦慮與需要,提供衛教、指導個案與家屬 慢性疾病與周邊動脈阻塞的相關性、疾病症狀及照護的知識,降低再 次發生的機會,進而免除面臨截肢的焦慮,才能獲得身心靈全人的平 安。希望藉此護理經驗的分享,提供臨床照護周邊動脈阻塞個案之參 考。 每個人對身體心像的評價,皆是獨特、個別化的見解,對身體心 像改變的反應也有不同的差異,可能會因疾病、手術或治療而造成身 體心像改變,進而影響心理靈性。在肢體殘障部 分,Price 和 Fisher(2005)於 1999-2002 年針對 87 位截肢個案情感 需求之研究中,發現 30%個案有身體心像認同方面之障礙,且會引起 睡眠障礙、焦慮、憂鬱及關係疏離等;也指出焦慮是一 個不確定的感覺,會讓人覺得無希望。 謝松蒼(2010).周邊動脈阻塞性病變;末梢循環障礙.建康世界, 298,23-25。 Grady, K. L. (2006). Management of heart failure in older adults. The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Nursing, 21(5 Suppl 1), S10-14. Gail, W. S. (2005). Handbook of Psychiatric Nursing 6th edition. St. Louis: Mosby.
      
暑假作業 一位結腸癌合併肝轉移病人之照護經驗  13520  2019-08-19 22:35:13

本描述一位第四期結腸癌中年男性,面對腫瘤切除術後症狀及對疾病癒後感到無望的照護經驗。經由會談、觀察、身體評估及直接照護等方式收集資料運用Gordon實一項健康功能形態評估進行整體性評估及資料整合分析歸納,確立個案有焦慮、疼痛及無望感等健康問題。護理期間醫療團隊運用關懷陪伴建立信任護病關係,我覺得這樣很好不只能讓病人心情不那麼低落、也讓他覺得他並不是一個人在面對,也透過家庭會議來了解診療計畫,促進溝通並拿成共識,提供手術相關的資訊,增強對疾病控制感,減輕焦慮不安,還有提供舒適臥位、穴位指壓及芳香療法,緩解疼痛,我覺得我悶護理人員真的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給予他們安全感,還提供專業知識給他們,讓他們適應及病變化跟增強正向信念,肯定自我存在價值,降低對癌末預後衍生的無望感,了解身心承受壓力及強化家庭感情連結 文獻查證: 1.朱婉君、林美娟(2011)•照護一位乙狀結腸病患者術後傷口之感染照護經驗•安泰醫護雜誌, 17(4), 1-12。 2.吳淑芬、井慶芸、董弘一、趙東波(2014)•大腸直腸患者皮被及影響因素探討•南臺灣醫學雜誌, 10(1),20-29。
目前第1245/7774頁 [首頁][上一頁][1243][1244][1245][1246][1247][1248][1249][1250][1251][1252][下一頁][尾頁]

版權所有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Copyright © St. Mary's Medicine, Nursing and Management College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宜蘭縣三星鄉三星路二段265巷100號
電話:03-9897396 / 傳真:03-9897386 © 2006-2011 Net Rhythm Informatio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