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內容 |
護四己 暑假作業 13406 2019-08-19 22:32:29
我這次看的三篇文章都是和母嬰有關的主題,分別是產褥期間母親的關注與社會支持;探討光線照度對早產兒生理指標的影響;探討接受生殖科技孕育之幼兒母親的親職壓力。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篇在探討產耨期對媽媽的關注,過程中用了很多的量表和問卷做調查,結果發現:產耨期母親的關注涵蓋「生活和社交」、「母職角色」、「生理」與「心理」四大層面;以「母職角色」層面的關注程度最高:初產婦的關注程度又高於經產婦;產後初期「生理的關注」程度高於產後一個月;產後一個月「心理的關注」程度高於產後初期,這說明了媽媽在產後的一個心理變化,需要旁邊的親朋好友多多關心才行,因為媽媽在產後會因為荷爾蒙等等的改變,而影響了身心靈如果附近的人都沒有好好的關心的話,可能會有嚴重的後果;在第三篇中說到了媽媽對於接受生殖科技孕育子女的壓力,我覺得是非常辛苦的一件事,因為通常是不孕的夫婦才會去做的一種科技,媽媽和身邊的家人都承受了很大的壓力,才把小孩辛辛苦苦的生下來,所以真的要好好的孝順父母親,好好報答他們對我們所付出的一切,真的是非常的謝謝他們;所以這幾篇文章告訴我們許多有關母嬰的知識,我們應該要好好認真的學習,將來就可以運用在臨床上幫助更多的人。
|
兒童心理 13206 2019-08-19 22:24:58
父母諮詢是兒童問題處置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許多個案報告顯示父母與兒童能夠藉由動力導向的父母諮詢獲益,然而過去文獻缺乏針對此導向之歷程與內涵的系統性分析,以質性研究法探討動力導向父母諮詢的歷程、內涵及其效果,結果發現動力導向父母諮詢的內涵包括,澄清父母親對於兒童問題的態度與認知、澄清父母親的心智能力與親職功能、提升父母親被涵容以及內容思考小孩的能力以及促進家庭成員角色功能之發揮。而父母親在接受動力導向父母諮詢之後所獲得的效果包括,父母親思考能力的提升、父母親配偶關係的增強以及父母親親職功能的提升。
沒有比現代更重視兒童問題的時代。新聞、電視幾乎每天都有家暴、霸凌、拒絕上學、自閉的報導。也許這是成人的虛偽奪去了孩子的活力所致。無論是成人或小孩都喪失創造性的喜悅,有的是周遭所給予的休閒產業的活動而已。現代的青少年浸身在考試地獄,死讀書以外幾乎都不知道學習是充滿好奇心的遊戲。兒童的世界應該是廣大到新發現與夢、幻想的世界。
妥瑞症是一種於兒童時期出現聲音或動作抽動)的長期性疾病。抽動頻率因人而異,一天數次至一分鐘數十次。突然、快速、簡短聲音或動作,造成妥瑞兒童曰常生活上的困擾、引起別人異樣眼光,甚至因症狀被處罰,承受比一般兒童更多的心理社會壓力。要適當的輔導兒童,不要讓他因自己不一樣而自暴自棄。
|
1055101271 廖品涵 護四己 個案報告 13410 2019-08-19 21:27:50
1.台灣職能治療:於慢行下背痛個案 -楊尚育、林宗瑩、傅士豪、黃月珠•台灣職能治療研究與實務雜誌•慢性下背痛(11):2•120-129
2.應用加拿大職能表現模式於中風患者:個案報告-楊尚育、林宗瑩•台灣職能治療研究與實務雜誌•中風患者(11):2•109-119
3.針對腦傷患者所設計之可調式腰部固定帶:個案報告-陳明義、蔡君男•台灣職能治療研究與實務雜誌•腦傷患者之可調式腰部固定帶(11):2•130-137
現代社會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職業,不管是護理師、農夫、漁夫、工程師、服務業、家庭主婦等等都會有職業的傷害,久坐、久站、長期在外日曬、輻射線等等的都是傷害身體的來源,影響身體功能、情緒與社交活動。
所以我覺得能治療這種身體的職業傷害是很重要的,沒有治療只會讓身體越來越差,也會造成日常生活的不便,就類似現代人文明病,下背痛。
背痛是常見的職業傷害,然後職能治療師就會針對個案在活動日常生活的動作跟表現,接著就教導個案使用適當的身體力學和替代技術,在工作或家裡時可以保護他們免於下背痛
我看的這篇文章主要是應用加拿大職能表現測量為評估工具於下背痛患者的報告,運用他設計一個個別化的治療方案,涵蓋了個案的生理及心理各方面,只是這篇的缺點是治療介入時間似乎不足(僅維持兩個月)還有未使用標準化工具來評估介入結果。
作者也自己建議未來的研究可以提供較長的介入。還有一種也常見的是姿勢不良,這篇是因為腦外傷而合併的姿勢不良,運用骨盆姿勢調整帶,他主要是由一條主帶與兩條輔助側帶,然後環繞在骨盆處在調整平衡位置。 個案為28歲因腦外傷造成站立時會偏向患側,經過一段期間真的有效控制,以免以後的加重傷害。
職業治療真的不能一拖在拖,能治療就盡快,身體是自己的要學會照顧自己的身體才有辦法賺錢養家,供自己吃喝。
|
暑假作業 13220 2019-08-19 21:13:16
個案報告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護四乙
學號 1055101083 姓名 羅以沁
作者姓名 鍾明勳 、 杜家興 、 吳秀琴 、 林姵瑩 、 蘇意婷 、 郭建成 、 張達人
西元出版年 2011年 文章標題 動力取向人際關係團體心理治療個案報告
期刊名稱I 中華團體心理治療 卷(期) 17:2
起訖頁數 029-040
作者姓名 蕭雅竹 、 陳素惠 、 李香君 、 蔣宜倩
西元出版年 2014年 文章標題 靈性概念於護理個案報告應用之文獻評析
期刊名稱II 長庚護理 卷(期) 25:1=85
起訖頁數 015-026
作者姓名 呂孟真
西元出版年 2013年 文章標題 強迫症心理治療-漸進式暴露不反應法的介入成效_個案報告
期刊名稱III 臨床心理學刊 卷(期) 7:1
起訖頁數 020-020
【自訂一主題】:人際關係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500字)】: 俗話說:「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良好的人際關係為事業成敗的關鍵;但是要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卻不是件容易的事,俗話說:「處事容易,做人難!」。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好壞,要看人與人之間衝突的多寡而定;衝突越少,人際關係越好,工作適應也較佳;不過人際關係衝突的多少則視個人的溝通方式、溝通技巧、人格特質,以及待人處世的態度而定。閱讀完三篇文章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想法以及相處的人與環境都大不相同,甚至是身上的疾病也會影響人際關係,用說的很簡單,但真正遇到的時候就不一樣了,能在與自己意見不同的人發生爭執,理性和平的溝通,是需要學習也要練習的,比如當我們照顧的個案性情較激動,就要小心自己說話的語氣、用詞,不能輕易刺激他,以免影響病情穩定度,或是內心比較封閉的個案,可能就要去了解他過去的事情經驗、成長背景,耐心關懷,取得信任,得到解決方法,明白了提供靈性照護內容以協助病人獲得宗教資源、人際關係的維持與重建、生命意義的追尋為主,護理方式主要為「以關懷之心陪伴病人」及「鼓勵從事靈性與宗教活動」。靈性是全人照護重要一環,靈性議題於護理個案報告已逐漸受到重視,多數護理人員肯定靈性照護的價值。未來應提供實用靈性評估指引與靈性相關的在職教育,以充實護理人員靈性照護能力。也警惕自己要努力準備好自己,在往後的職場、生活都是非常有幫助!
|
人際關係 13964 2019-08-19 20:46:43
人際關係
我個性爽直單純,不喜歡和別人囉嗦,與人交談是屬於選擇性的傾聽,對我有益的我會注意聆聽,表面上會假裝在聽,但往往心不在焉,我就會積極的聆聽,並積極參予。
我會有這小毛病,想起來應該是從親戚家人那學來的,他們都很年長,說話及待人處世都比較不分輕重,不太理聽者的感受,在耳濡目染下,形成對人際關係方面的事物無法用同理心去平等對待,才會造成朋友對我的誤解。
你有機會成為優秀的領袖,人們樂意協助你。
你能把智慧、精力集中在具創造性的建設上。
你對自己較有自信,自我形像較佳。
你會是快樂的人,心理比較健康。
你擁有較佳的成功因素。
因為我待人方式,在我能力所及的範圍內,會竭盡所能的幫他們。別人給予善意的回應時,我往往心直口快的表達,常常讓周遭的朋友誤會,以為無法了解她們的善意。
其實我知道朋友們對我都很關心及照顧,只是我對他們表達方式讓她們覺得我誤會他們。每次回答他們的問題都是無心順口說出,態度上似有若無的輕慢,會造成他們的不悅。常為了一些小事,因為語言表達上的不恰當而產生誤解。
「遞名片」這個動作,我的觀念裡,不就是我拿給你,或是你遞給我,就是這麼簡單的一個動作。其實解說中,有深奧的涵義在內,必須要雙手平齊奉上自我的名片,並誠心的雙手接過對方的名片,默念對方的名字,以免日後見面。
人際關係經營必須花時間、用心思去經營,建立「我好你也好」的態度,抱持著喜歡自己、喜歡別人的態度。了解真實的自我,不會以自己的偏見去看別人,尊敬別人,也會受到別人的尊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