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內容 |
暑假作業-個案報告 13199 2019-08-19 14:32:19
心得:
在課堂中就有學到要如何預防壓瘡,而壓瘡這個問題在臨床上也非常的重要,在這篇文獻中也有提到對於護理人員要怎麼去預防壓瘡的發生,但影響壓瘡預防行為的因素有很多,如教育程度、工作單位科別、工作年資等都會影響到,所以我們在傷口護理學上也有學到壓瘡的因素及如何預防,這些在以後的實習也都會應用到,而看到壓瘡的病人我們要如何去衛教家屬是很重要的一環,畢竟護理人員無法只照顧一個病人。
現在年輕人得到糖尿病的機率越來越大了,不外乎就是愛吃甜食、喝手搖等生活飲食有關,不過一旦得到糖尿病後整個生活都會改變,就像文獻中的青少女一樣,一開始根本不願意施打胰島素也不敢相信會得到糖尿病,家人也非常的擔心得到糖尿病會怎樣,但經過護理人員的努力下,漸漸的少女慢慢接受事實也願意施打胰島素。而糖尿病除了施打胰島素來控制血糖外最重要的就是要飲食控制,在學校時常常會喝手搖杯吃甜食也很少在運動了,到了三年級根本沒有體育課所以也沒什麼在運動,但上了內外後發現我們是不是以後的到趟尿病的機率很大,課本所說的好像就在說自己,所以自己也非常的擔心,除了要少吃含糖的東西外也要多喝水也要多運動,讓自己的身體更健康。
在兒科有非常多腸病毒的兒童來住院,而我在兒科實習時也有照顧過腸病毒的兒童,而有些的疹子很多也非常的大,他們常常因為癢而睡不好或是因此哭鬧,除了給止癢藥之外我們也會教導媽媽使用冷毛巾敷在傷口上,我們也會去找他們玩來轉移他們的注意力,也要衛教媽媽腸病毒兒童該注意些甚麼,而我們進入隔離病房後或是接觸過病童後一定要洗手預防自己被感染。
陳妮婉、張彩秀、張素惠(2012).護理人員壓瘡預防行為之系統性文獻查證.澄清醫護管理雜誌
張淑瀅、蔡佳玲(2005).照顧一位第二型糖尿病青少女病患之護理經驗
官杏亭、李佳玲(2015).運用治療性遊戲於感染腸病毒幼童的護理經驗
|
107年暑假功課 13531 2019-08-19 12:26:52
科別:護理科
班級:護四辛
學號:105510139
姓名:陳苡慈
【個案報告心得學習】
作者:溫淑慧、吳麗敏/官杏亭、李佳玲/方舒儀 、 陳萩憶
文章標題:運用Watson理論照顧一位腸病毒幼兒及主要照顧者之護理經驗/運用治療性遊戲於感染腸病毒幼童的護理經驗/協助一位外籍母親照顧腸病毒住院幼兒之護理經驗
刊名:生物醫學
卷(期):51:3/14:6/9:1
起訖頁數:100-105/108-116/101-110
【主題】:Watson關懷理論
【讀後心得】:在兒科實習中,令我最映象深刻的是照護腸病毒病童,這次特別找了運用Watson 的十項關懷照護理論方式照護腸病毒兒童的文章做進一步的學習。
腸病毒具高度傳染性,經糞口及飛沫傳染,幼童是感染及併發重症之高危險群發燒、手足口病與疱疹性咽峽炎是典型之臨床症狀,手足口病患者手腳和臀部會出現紅疹,口腔黏膜、舌頭發生水泡及潰瘍;疱疹性咽峽炎主要發生於3-10歲,患者咽喉出現潰瘍,引發疼痛。遊戲是促進兒童正常發展的重要工具,藉遊戲能表現真實的自我,透過有目的的治療性遊戲以了解兒童對住院時周遭發生事件的感受,亦可使住院兒童獲得自信心與控制感,減少退化性行為,成為與醫療人員間的溝通橋梁,筆者運用符合個案發展的治療性遊戲於護理措施,了解個案需求,過程中與案母共同見證個案能主動張口接受口腔檢查、噴藥及自己喝下藥水,不適症狀改善,提出在醫院中,遊戲可成為引導兒童了解即將發生的事件,配合醫療處置的方法。
在兒科實習中老師不斷的提醒我們要合病童建立良好的醫護關係,能讓病童們相信並願意配合照護,於是我們想出一連串符合病童年齡治療性遊戲,在這三篇報導中我都看見護理人員運用治療性遊戲拉近病童關係,也成功地將護理措施運用在病童身上,透過文章和實習的證明後,我學到了如何與病相處和治療性遊戲的重要性。
【參考資料】:
溫淑慧、吳麗敏(2004)•運用Watson理論照顧一位腸病毒幼兒及主要照顧者之護理經驗•生物醫學,15(3),100-105
官杏亭、李佳玲(2015)•運用治療性遊戲於感染腸病毒幼童的護理經驗•生物醫學,14(6),108-116
方舒儀 、 陳萩憶(2010)•協助一位外籍母親照顧腸病毒住院幼兒之護理經驗•生物醫學,9(1),101-110
|
暑假作業 受虐兒童 13197 2019-08-19 12:26:06
從受虐兒童的文章後發現,受虐兒童對於人都會變得很不信任。所以首先可以進行治療性遊戲,與他們建立良好的觀係,讓受虐兒能信任我們。可以藉由直接觀察、身體評估、角色扮演、繪畫引導等方式,了解個案所遭受虐待之恐懼和內心情緒。看了文章後了解到了許多受虐的孩子會排斥換藥,但得到他們的信任後幫他們換藥或治療的時候他們都不會哭鬧即使很痛們也沒哭。看了覺得很難過因為經歷過很大得疼痛和常常被打所以才能這麼能忍痛嗎。所以必須與受虐的孩子多多接觸,了解他們才會知道他們到底經歷了什麼,即使無法幫他們承擔痛苦,也要盡力減輕他們心理上的痛苦,讓受虐的兒童能更加信任別人,走出備受虐的痛苦,更加幸福健康的成長。看完了這些案例後真的覺得很心痛,沒有辦法了解施暴的人在想什麼,他們的這些行為毀掉了一個小孩的童年甚至未來,而且大多還是父母。然而在這個社會上還有很多受虐的孩子沒有被發現,或許是因為我們的漠不關心或是認為是別人家的事情而不去理會而造成更多的孩子受到傷害。我們能做的就是多多關心這個社會上的大小事,讓更多的孩子能夠幸福的成長。
|
暑假作業個案報告心得 13230 2019-08-19 11:21:35
近年來,糖尿病的患者比例越來越高,可能與遺傳有很大的關係,其他如肥胖、情緒壓力、懷孕、藥物、營養失調,都會促使糖尿病發生。
但是糖尿病絕對不是傳染病,不會傳染給別人,也不會受別人的傳染。
臨床表徵:
1.多吃 2.多喝 3.多尿4.體重減少
規律運動的優點:
1.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低總膽固醇與三酸甘油酯。
2.增加身體組織對葡萄糖的吸收與對胰島素的利用及敏感性而降低血糖。
運動的禁忌:
1.舉重、短跑等劇烈的運動。
2.剛注射胰島素的肢體不能運動。
3.血糖超過250mg/dL時勿運動。
4.在高溫或極冷的環境運動。
運動的原則:
1.隨身攜帶識別卡及單塊包裝的方糖。
2.最好在飯後1-2小時運動,每次至少30分鐘,每週至少三次。
以身體的狀況選擇適宜的運動方式:
1.有氧運動最佳,可增進心肺功能、改善循環。
2.增加身體柔軟度、肌肉張力與協調性的原地運動。
這告訴我們遠離糖尿病要有
1.均衡的飲食(少油、少鹽、少糖、高纖)
2.規律運動(有氧運動)
3.維持理想體重(BMI 18.5-24)
4.定期健康檢查
5.多從事社交活動,保持心情愉快
|
閱讀心得 14642 2019-08-19 11:01:20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護一甲
學號 1075101035 姓名 林子芩
書名 活出身命的色彩 作者 管家琪
出版社 謝坤山工作室 出版年月 2004年11月
索書號 ISBN 986-80052-2-1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1.人與人之間如果能相互扶持,我們所處的大環境,就會是一個善的循環。
2.我們擁有的永遠比失去的多。人的身命很脆弱,生命力卻有無限的淺能。
3.絕不活在別人的眼光中,絕不自我設限。
4.一個人如果跌倒了,不是靠四肢站起來,而是憑藉決心和恆心,才能一次又一次的爬起來。
5.千萬不要活在別人的眼光哩,一個人能夠自尊自重,自立自強,自我肯定,這才是最可貴也是最重要的。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每個人的命運都不一樣,有的人一生幸福美滿,有的人則是孤苦無依。但是要如何
不被命運控制,活出尊嚴和快樂。在看完謝坤山叔叔的這本書,心中十分感動他用
彩色筆改變了自己的命運,用樂觀的心面對人生的逆境。
在這本書中看不到悲觀只有充滿正向的能量,他雖然有著殘缺的身體但他的心中,
卻沒有因此而受到影響,反而更勇敢面對事實,不在意別人的眼光還讓自己找到一
條路,從他的身上看見了堅持的毅力及勇往直前的膽識,讓我深刻體驗到「跌倒了再爬起來就好。」雖然跌倒了身體和心靈都會受到極嚴重的創傷;但是他還是堅強
的站起來,就如同我學習任何事情一樣,不會沒關係還有第二次第三次,只要努力
成功終究會屬於認真的人,在他的心理幾乎沒有甚麼是他做不到的他不會輕易放棄
任何的可能他不想讓別人為他的是操心,這是我的最大收穫。
證嚴法師說過:「肢體殘缺的人,不使自己的身體墮落反而利用其他部位做更有意義
的事,反之如果一個人四肢健全卻做了很多傷天害理的事,那才真的是肢體殘
缺。」從作者的身上看到生命的色彩,真的是「活」出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