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歷程文章
班級歷程文章
最新部落文章
班級部落文章
歷程項目統計1
歷程項目統計2
 
 
 
 
 
 
※我可以瀏覽最新歷程文章,看看最近新發表歷程文章
目前第1253/7774頁 [首頁][上一頁][1251][1252][1253][1254][1255][1256][1257][1258][1259][1260][下一頁][尾頁]
文章內容
      
主題:兒科學(3升4暑假作業)  13555  2019-08-18 20:31:03

主題:兒科學 作者透過對中醫兒科檔索和醫史的深入研究,發現借助兒科醫素可揭示出當時疾病與健康,影響人類的物質生活和精神形態等有闊的各種問題。醫素的發展和中醫及其他副科的發展是並駕齊驅的,800多年來,兒科病歷臨床記錄和醫索保存的傳統,乃 更加促進了中醫各科醫素編萃的進一步發展。而錢乙、萬全、薛鎧均為此兒科醫索領域中的佼佼者。從這些資料可以源源不斷地找到許多有關社會文化的歷史信息及生物醫學上的歷史價值。社會文化知識和生物醫學專業應永不間斷地和對方的專業領域開展交流,為了維護此兩大知識領域的健康成長,透過為索進行的對此研究是很重要的,且也能不斷地豐富彼此的價值與內容。作者係國內兒科醫學史的權威教授,著有〈幼幼一傳統中國的措株之道〉、〈安是一中國近世兒童的疾為與健康〉兩大兒科相關著作。原論文係以英文於1998年發表於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所舉辦的〈中醫醫素:歷史、科學與敘述〉學術研討大會中o、因作者圈內外學術研究太忙,無法親自譯寫成中文,而本雜誌創刊出版在即,焦教授又將出國講學,故由編者委託北京中醫藥大學方教授逞早已翻譯,然未及由原作者詳細校正,錯誤必屬難免,特此提出聲明 我覺得兒科這種東西就是應該就是要不斷地去學習,畢竟小孩的病比大人還要難治癒,兒科跟產科的東西可能沒辦法像在內外科一樣,而是要不斷地去翻找他們的意義,這是我在產科理學到的,我認為每個護理人員都必須要繼續進修,不斷的去學習更新的東西。你說對嗎
      
2019 暑假作業 個案報告心得 護三己 02  13403  2019-08-18 20:30:40

 

1.作者姓名: 李幼華 、 林淑珊 、 邱致中  西元出版年: 2004年  文章標題: 一位胎死腹中婦女引產之護理經驗  期刊名稱I :長庚護理  卷(期) :15:2=46  起訖頁數: 209-217
2.作者姓名 :呂美芬、蘇河仰、雷玉華、翁敏雪、梁幸如  西元出版年: 2005年  文章標題: 一位高齡產婦面臨第三孕期胎死腹中之護理經驗  期刊名稱II 長庚護理  卷(期): 16:1=49  起訖頁數 :95-102
3.作者姓名: 吳慧美、黃毓梅  西元出版年: 2013年  文章標題: 淺談遭逢胎死腹中經驗女性的婚姻關係  期刊名稱III :家庭教育雙月刊  卷(期) :43  起訖頁數 :11-23
【自訂一主題】:胎死腹中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500字)】: 
 
  閱讀完這三篇個案報告,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位胎死腹中婦女引產之護理經驗」,筆者運用羅氏適應模式評估,而去了解到個案面臨死產的震驚,且必須接受引產失去期望中胎兒的事實,其護理重點在於引產後維持身體舒適、運用正向的護理支持及鼓勵,幫助個案與家人度過悲傷及面臨死產的低潮,藉著有效溝通及同理心去了解個案的情緒變化,滿足個案被了解的需求,運用傾聽、陪伴、會談與解決疑惑幫助個案提早走出哀傷的情緒以及鼓起勇氣面對在次懷孕的挑戰。
 
  選擇胎死腹中這個主題的原因是在產科實習時有遇見經歷此事件的個案,並且對其印象深刻。
 
  第一次看到那位孕婦是在門診實習時,醫生正在為其進行常規產檢,但照超音波後發現胎兒子宮內生長遲緩,心跳不明顯,於是安排孕婦更進一步檢查,後來我到產房實習時就碰到那位媽媽因為胎死腹中而入院引產,其實那時候他的表情是非常麻木的,還好丈夫和家人都配在身邊,至少能夠讓他在度過這個難關時不孤單,引產過程中使用藥物幫助子宮頸軟化,副作用是寒顫與發燒,真的抖到讓人十分不捨,身體和心靈都受到非常大的傷害。
 
   由衷佩服那位個案,因為他沒有從此一蹶不振,反而更加努力的去克服心理的那道崁,親自為那沒有緣分的孩子操辦喪禮,他說「寶寶的生命雖然只有短短37週,但我想要讓他知道,我對他的愛,我想要他好好的走。」
 
  希望那位媽媽能夠重展笑顏,也希望寶寶下輩子能夠平安長大,護理真的會遇見非常多的生老病死,也看見了很多不一樣的應對方式,在學校讀書時對護理並沒有特別的感受,遇見這樣的故事讓我對護理出現不一樣的想法,也期望自己未來能夠學到更多。 
【參考資料】:

李幼華、林淑珊、邱致中(2004) •一位胎死腹中婦女引產之護理經驗•長庚護理

    15(2=46),209-217。

呂美芬、蘇河仰、雷玉華、翁敏雪、梁幸如(2005) •一位高齡產婦面臨第三孕期胎

    死腹中之護理經驗•長庚護理,16(1=49),95-102。

吳慧美、黃毓梅(2013) •淺談遭逢胎死腹中經驗女性的婚姻關係•家庭教育雙月

    刊,43,11-23。


      
主題:降低外科加護病房護理師執行條碼給藥錯誤發生率之改善專案 (3升4暑假作業)  13555  2019-08-18 20:30:06

主題:降低外科加護病房護理師執行條碼給藥錯誤發生率之改善專案 目的:2015年外科加護病房給藥錯誤事件共14件,發生率為0.16%,高居全院加護病房給藥錯誤通報事件之冠,因此成立專案小組,期望降低外科加護病房給藥錯誤發生率。方法:本專案自2016年4月至2017年7月,透過柏拉圖及魚骨圖分析確立條碼給藥錯誤主要因並進行對策措施,包括1.設立查核機制、2.製作條碼給藥步驟流程圖、3.製作給藥警示標語牌、4.設置給藥提醒鈴聲、5.調整條碼系統畫面劑量的設定。結果:(一)專案宣導會議出席率高達91%,且獲同仁一致認同。(二)監測給藥被中斷後重新核對藥物的動作,此習慣由0%提升至100%。(三)護理師備藥中被干擾比例從46%下降至0%。(四)條碼給藥畫面「數量」字體變大之調整,滿意度從75%提升至100%。(五)“提醒給藥鈴聲"之設計,遺漏給藥之比率從54%降至0%。給藥錯誤率下降至0.08%,達專案之目標。結論:透過此專案實施過程不但獲得同仁正向的回饋,亦凝聚單位同仁品管改善之精神,然給藥異常事件仍應該持續被重視及對策改善,期待持續藉由臨床持續監測之實施,落實病安文化之把關! 我覺得護理師給錯藥是很不應該的,雖然說有的時候會因為病人太多照顧不來才會這樣,但我覺得還是要注意點,並逕我們是在照顧病人,病人搞不好原本要好了,但因為我們的疏忽更嚴重,怎麼辦呢,為了避免醫療糾紛我覺得我們應該要再注意這一點。
      
主題:內科醫生過勞死(3升4暑假作業)  13555  2019-08-18 20:29:17

主題:內科醫生過勞死 心得內科對於即將來臨高齡社會不可或缺。然而近五年來內科住院醫師招募人仍然短缺。美國Medscape在2013年與2015調查,發現全美主治醫師自覺過勞的比率持續攀升,且急診料和一般內科主治醫師的自覺過勞比例最高。美國已於2003年開始規定住院醫師工時,台灣衛福部亦仿效美國在2013年公告住院醫師勞動權益保障參考指引,但限制工時是否是最佳的解決方案?隨著醫療服務項目的擴增,導致醫師必須在更短的時間內完成應該要完成的工作,這種「工作壓縮」會造成更多的醫療錯誤與醫師健康問題。因此,合理的工時設計必須根據工作量,要達到合理的工作負荷,醫院應該提供足夠的支持與支援系統、加強電子化病歷與流程管理、減少重複工作、降低行政文書,運用彈性排班來處理工作量與過勞問題。最後,學術界應該將醫師工作量列入重要研究議題,以實證醫學向衛生當局提出政策建議。我覺得我們應該增加護理人數,台 灣真的太缺了,現在護理師一個人都要顧很多床,醫生也是,有很多病人都需要醫生,但現在醫生一個一個都倒光了,那那些病人該怎麼辦呢?對吧,希望以後我們這一輩的還有我們的後代能夠盡量去醫院工作,幫助那些需要的病人,最重要的是能夠不讓醫護人員短缺,才不會讓醫護人員過勞死
      
一位嚴重卵巢過度刺激症候群婦女之護理經驗  13554  2019-08-18 19:47:01

【撰寫心得書名】:一位嚴重卵巢過度刺激症候群婦女之護理經驗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500字)】: 本篇主旨在探討一位28歲女性罹患卵巢過度刺激症候群併發肋膜積水住院期間之護理經驗。筆者以Gordon十一項功能性健康型態評估工具為指引,運用觀察、會談及身體評估方式收集主、客觀資料確認護理問題有:(1)睡眠型態的改變、(2)特定性知識不足、(3)體液容積過量、(4)低效性呼吸型態、(5)情境性低自尊等問題。針對個案擬定個別性及具體的護理計劃及活動,給予支持與鼓勵進而提昇其對疾病照護的認知及自我照顧,協助個案緩解治療期間產生之生心理問題,藉此護理經驗之分享提供臨床實務參考。 根據 102 年台灣地區人工生殖施行結果分析報告,不孕症 原因,女性因素占 77.8%,女性不孕因素比例為重(衛生福 利部國民健康署,2015)。女性常背負著傳宗接代、生兒育女 的大使命,若再加上不孕,無法完成女性的生育角色而感到 自責、失落、罪惡感等,內心承受壓力甚大,常會有負面的 情緒(陳、郭,2014),近年來生殖技術的進步,讓不孕症夫 妻尋求治療,不孕症治療常用人類絨毛促性腺激素,協助不 孕症婦女受孕,同時促使卵巢過度刺激,造成生理上的不適, 如腹部不適、腸胃道不適、呼吸困難等,嚴重可能危及生命, 如休克、栓塞、腎衰竭、低血容積休克,死亡等,值得令人 重視
目前第1253/7774頁 [首頁][上一頁][1251][1252][1253][1254][1255][1256][1257][1258][1259][1260][下一頁][尾頁]

版權所有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Copyright © St. Mary's Medicine, Nursing and Management College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宜蘭縣三星鄉三星路二段265巷100號
電話:03-9897396 / 傳真:03-9897386 © 2006-2011 Net Rhythm Informatio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