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歷程文章
班級歷程文章
最新部落文章
班級部落文章
歷程項目統計1
歷程項目統計2
 
 
 
 
 
 
※我可以瀏覽最新歷程文章,看看最近新發表歷程文章
目前第1255/7774頁 [首頁][上一頁][1253][1254][1255][1256][1257][1258][1259][1260][1261][1262][下一頁][尾頁]
文章內容
      
自在面對死亡心得  14805  2019-08-18 12:51:20

暑假作業 1075101203 哲學家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說,因為死亡,我們才有可能去把握到存在的意義。奧修(Osho)說,生命裡唯一確定的事就是死亡。它不是遙不可及的未來的事,而是隨時會臨到你我的。在心底深處,我們都希望有個善終,好好走完這一段路,那麼面對人皆有死的真理時,與其否認、拒絕、憤怒、沮喪到承認,無助地走到人生的終點,我們為什麼不平安自在地面對我們自己和我們心愛的人的死亡佛陀當年見老病死諸相而生大厭離,決定求菩提道;對於一個佛教徒而言,死亡的過程是修法證道的最好時節,在死亡那裡,我們體認到生命的遷流無常,對於眾生的死亡,我們也可以生起慈悲心藏傳佛教的阿念仁波切是個慈祥的長者,他告訴我們不要以為死亡離我們很遠,而不去思考自己生命的問題,待得那一天到來的時候,卻錯過了開悟解脫的機會。於是他對我們開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對於死亡的正念,為死亡的到來預作準備,他也概說死亡到來的種種徵相,和死後的種種境界。仁波切更對我們開示藏傳佛教當中甚為殊勝的「頗瓦法」,在面對自己的死亡,能夠一心不亂,諦觀無常而得究竟解脫,或以慈悲心幫助他人往生彌陀淨土。此外,仁波切也具體而務實地提到臨終前的醫療建議,以及親人和照護者、修行者該如何幫助臨終者處理死前與身後事無論是正信的佛教徒,或是願意認真思考你們的死亡問題、為自己的死亡作準備的朋友們,不要錯過了仁波切對你們的諄諄教誨和勉勵。而如果你們有心愛的人正要徬徨恐懼地踏向旅程的盡頭,仁波切的開示也將會是生死大海裡讓你們依止的洲島。
      
暑假作業1055101064  13201  2019-08-18 01:01:37

文章(三篇): 1. 照顧一位裝置永久性心臟節律器病患的護理經驗2. 照顧一位行次全甲狀腺切除手術患者之手術全期護理經驗3. 照護一位缺乏病識感的思覺失調症病人之護理經驗 作者: 1. 江錦玲2. 余惠美 邱月芳 王桂英3. 何芳慈 陳靜芳 陳昱芬 【讀後心得】(至少500字): 我看完這幾篇文章之後,我就覺得跟我的家人滿符合的,因為我的爺爺前幾個月就是因為心臟節律器沒電了需要更換電池,所以住進醫院,我這才知道原來我爺爺有裝心臟節律器,不然其實平常看他的樣子是看不太出他有裝心臟節律器,他開刀完之後我有看到更換的電池長怎樣,那是我第一次看到這麼奇葩的電池,大開眼界了,我爺爺裝心臟節律器好像是因為他心臟傳導功能不太正常,所以醫生當年建議他要去裝心臟節律器,所以才會去裝,希望我的爺爺能夠活得很長久。 起先是我伯母去醫院檢查才發現他有甲狀腺瘤,為了治療所以便將工作辭了,去治療他的甲狀腺瘤,他的狀況算是良好的,並沒有擴散,所以治療得非常順利,需要定期去醫院做檢查,怕有沒有切乾淨的持續擴散,畢竟這是會遺傳的疾病,所以我堂姊也去醫院檢查,我並不太清楚檢查之後的結果,但是好像也是不太好,所以後來我堂姊也去醫院將甲狀腺割除,目前正在養病當中,希望我堂姊能夠痊癒。 最後就是我的媽媽了,當初他是因為家裡附近的一些雜音,讓他自己產生幻覺跟幻聽,情緒也是十分的不穩定,起先他也是缺乏病識感,以為只是普通的幻覺,後來越來越嚴重,才去醫院做了檢查,才發覺是思覺失調症,後來家裡的人勸她說要好好地吃藥,症狀才有減緩,不過前陣子他都一直喝酒,喝酒會讓藥效有減免,但他屢勸不聽,希望他能夠好好地將我們的話聽進去,好讓他自己能夠痊癒。
      
107暑假作業  13198  2019-08-17 23:55:40

前一陣子,小叔叔的兒子不幸得了腸病毒,所幸的是住院住個三、四天體溫穩定不再發燒後,就出院回家休養了。腸病毒有許多種,而71型是致死率最高者,好發在夏季,主要是以接觸、飛沫感染,還有吃進含有病毒之糞便所污染的食物,身上有長紅疹的症狀或是口腔潰瘍。看完文章覺得照顧腸病毒患者好麻煩,必須隨時注意體溫和口腔黏膜變化,飲食方面也得下功夫,會接觸到體液的物品也不能與他人共用、戴口罩避免出入公共場所、消毒使用過的物品以減少傳染的機會,為了不造成自己和旁人的困擾,就得好好保護自己做好防護措施避免被感染。 看到第二篇文章的名稱我就直接聯想到我媽,她去年生了第四胎想來也不需要其他人的協助自己就能成功哺餵母乳了,她分享的秘訣是要保持乳腺暢通、擠奶前要熱敷乳房,可惜的是餵了一個月小弟弟就長牙包了,導致媽媽乳頭發炎滲血,因此醫生建議不要再哺餵母乳。以後自己生小孩我也想要哺餵母乳,因為可以完全提供前六個月寶寶的營養所需,相較於配方奶也比較好吸收消化,還能增加免疫力、減少感染和過敏,更能增進親子關係的建立,最重要的是安全衛生、環保省錢、甚至能幫助哺餵母乳的媽媽恢復身材! 最後,接受永久性腸造口對於病患影響很大,生理部分會疼痛、營養狀況不佳;心理層面則是面臨身體心像改變而對社會的不確定感,因而影響社交和活動。如果換作是我要做這樣的治療,對我來說心理的影響遠比生理來得大,因為自己是很愛面子的人,所以會因為和別人的不同感到特別自卑吧,結論就是要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維持健康最重要。 許郁卿、于素珍、林佳蘭(2009)• 一位腸病毒感染幼兒之照護經驗•光田醫療社團法人光田綜合醫院護理部。 曾乙倩(2016)• 運用母嬰親善協助一位產婦成功哺餵母乳之護理經驗。 張淑芳、許紫燕(2011)•照護一位直腸癌病患接受永久性腸造口之護理經驗•高雄市立小港醫院(委託財團法人私立高雄醫學大學經營)泌尿科、血液透析室。
      
107-暑假作業  13429  2019-08-17 23:28:57

什麼是憂鬱症? 憂鬱症是「心的感冒」,是常見的疾病。 憂鬱症與憂鬱情緒其實是不一樣的 憂鬱指的是一般人都會出現的一種低落、感受不到愉快、沮喪的情緒,而「憂鬱症」則是一種疾病。要怎麼知道自己心情不好還是得了憂鬱症?首先要瞭解何謂憂鬱症,當心理的能量耗盡時,對感情及行動都失去了慾望,只會思考負面的事情,也無法好好轉換心情,滿腦子悲觀的想法,這時就有可能罹患憂鬱症。 如何區別憂鬱心情還是憂鬱症?要點在於症狀的輕重。如果心情低落到工作、家事無法進行,自我否定的感覺非常強烈,失去所有的慾望及食慾,這樣激烈的心情持續兩個星期以上的話,就有可能是憂鬱症。 憂鬱症的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也很重要,憂鬱症如果不接受治療,不但疾病本身會惡化,變得難以治療,自殺的危險性也會提高。罹患憂鬱症的當事人在症狀還是很輕微時,對於自己的身心變化通常不會有太大自覺,即使有自覺,卻因為不想給身邊的人帶來困擾,而不太願意出聲求援。 如果自己身邊的有憂鬱症的話,我會盡力去幫助他,雖然可能不知道怎麼去做才能讓他們感覺比較好,但我覺得陪伴是最重要的。像我自己心情不好、壓力大的時候,我也會希望有人陪在我身邊,這樣至少可以知道自己不是孤單一個人。 林育陞 、 施惠文(2015).一位憂鬱症患者復原之路—心理變化的自我敘述~從生命的懸崖找回重生 的力量~.諮商與輔導,359,002-008。 張凱翔 、 劉映竺 、 黃政昌(2015).憂鬱症「認知治療」之案例分析.諮商與輔導,373,055-061。 陳書榕(2015).勇敢面對憂鬱症,工作更自在.經理人,130,124-127。
      
108暑假作業  13512  2019-08-17 23:27:51

提升居家主要照顧者壓瘡照護技能正確率改善專案 居家主要照顧者在長期照顧個案中,是主要的提供者,而具有良好的照顧技能能避免個案合併症發生。 居家護理師於訪視時發現個案壓瘡發生比率高佔64.76%。得知導致病患在照護的過程中,易發生壓瘡 的原因為:居家護理師未落實執行壓瘡照護指導、居家主要照顧者照護認知不足、協助個案翻身擺位不 正確、壓瘡照護技能不足及缺乏壓瘡評估工具及防壓輔具等。所以醫護團隊運用緩和傷口照護概念及 壓瘡照護實證,案照病人及照顧者需求,提供傷口症狀控制護理措施,降低病人生理痛苦,穩定傷口, 避免壓瘡再發生。並且主動接觸、陪伴、傾聽及溝通,鼓勵照顧者分享感受,且共同討論傷口照護決 策、教導傷口照護知識與技能,緩解其壓力,進而能夠於居家執行傷口照護計劃。我這次選擇的主題是有關於壓瘡的照護,因為之前實習時發現現在臥床的人口比例上升,所以我們該如何避免病患有壓 瘡是很重要的!從文章中我得知了可以運用主動關心病患,以及傾聽病患的感受,來發現問題所在,壓 瘡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在於後續的緩解及治療,只要有一點忽略都會導致惡化,所以必須更加細心照 護,每天換藥、評估、翻身以及了解病人感受是非常重要的!即將再次實習的我,臨床上相信我一定會 更加了解及注意此病人。這次的作業讓我知到了寫個案報告的要點,也學會遇到問題時如何從華裔 圖書館及台灣全文資料庫搜尋文獻資料,相信自己在之後實習的道路上能善加利用,增加自己的知識, 最後給自己勉勵一句話(別人能做到的事,我一定也能做到)警惕自己別輕易放棄,高護實習加油! 參考文獻 白玉珠、陳怡礽、陳姿伶(2003)‧提升某加護中心病人及家屬對護理指導之滿意度‧榮總護理, 20(2),200-209。 林汶儀、楊舒琴(2007)‧預防臥床老人產生新壓瘡及潛在危險廢用症候群之居家護理經驗‧長期照護雜 誌,11(3),275-284。 羅淑芬、胡文郁(2007).慢性傷口之評估與測量原則.護理雜誌,54 (2),62-67。doi:10.6224/JN.54.2.62
目前第1255/7774頁 [首頁][上一頁][1253][1254][1255][1256][1257][1258][1259][1260][1261][1262][下一頁][尾頁]

版權所有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Copyright © St. Mary's Medicine, Nursing and Management College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宜蘭縣三星鄉三星路二段265巷100號
電話:03-9897396 / 傳真:03-9897386 © 2006-2011 Net Rhythm Informatio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