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歷程文章
班級歷程文章
最新部落文章
班級部落文章
歷程項目統計1
歷程項目統計2
 
 
 
 
 
 
※我可以瀏覽最新歷程文章,看看最近新發表歷程文章
目前第1259/7774頁 [首頁][上一頁][1257][1258][1259][1260][1261][1262][1263][1264][1265][1266][下一頁][尾頁]
文章內容
      
三升四的暑假作業  13525  2019-08-15 22:09:10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護四辛
學號
1055101387
姓名
歐羽倩
                                           
作者姓名
王爾均、王姻麟、張曉華、黃桂芬、郭敏光
西元出版年
2014年
文章標題
對第一型糖尿病患者牙科治療之考量—病例報告
期刊名稱I
臺灣兒童牙醫學雜誌
卷(期)
14:4
起訖頁數
011-015
 
 http://www.hyread.com.tw/hyreadnew/search_detail_new.jsp?  
sysid=00451133&dtd_id=3&q_key=&q_txt1=%E7%B3%96%E5%B0%BF%E7%97%85&q_txt2=%E7%AC%A
C%E4%B8%80%E5%9E%8B&q_txt3=&q_txt4=&q_field1=TI&q_field2=TI&q_field3=TI&q_field4=PD 
 
作者姓名
鄭秀莉、高寶蓮、石季子、鍾欣伶
西元出版年
2017年
文章標題
一位初患第一型糖尿病併酮酸中毒病童之護理經驗
期刊名稱II
志為護理
卷(期)
16:2
起訖頁數
114-124
 
http://www.hyread.com.tw/hyreadnew/search_detail_new.jsp?
sysid=00363442&dtd_id=3&q_key=&q_txt1=%E7%B3%96%E5%B0%BF%E7%97%85&q_txt2
=%E7%AC%AC%E4%B8%80%E5%9E%8B&q_txt3=&q_txt4=&q_field1=TI&q_field2=TI&q_field3=TI&q_field4=PD
 
 
作者姓名
楊培筠、高碧霞
西元出版年
2017年
文章標題
第一型糖尿病青少年同儕支持之性別差異
期刊名稱III
臺灣醫學
卷(期)
21:4
起訖頁數
343-350

 

 

http://www.hyread.com.tw/hyreadnew/search_detail_new.jsp?

sysid=00460427&dtd_id=3&q_key=&q_txt1=%E7%B3%96%E5%B0%BF%E7%97%85&q_

txt2=%E7%AC%AC%E4%B8%80%E5%9E%8B&q_txt3=&q_txt4=&q_field1=TI&q_field2=TI&q_field3=TI&q_field4=PD

 

 

【自訂一主題】: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500字)】:

我們在這三年當中,從課本上得知了第一型糖尿病是由於胰島素的缺乏,進而造成了高血糖的症狀,

所以必須以注射胰島素的方式來控制血糖,而且第一型糖尿病還會併發低血糖及酮酸中毒,甚至是有

慢性的全身性以及口腔併發症,因此,當我們幫一位患有糖尿病的病人治療牙齒時,我們需要安排時

間和使用的藥物及治療中的身體狀況要特別注意,以免發生緊急的生命狀況,也給予口腔衛教指導及

飲食建議,還有安排每三個月回診一次。大多數的第一型糖尿病發病時,都在孩童的時期,所以有很

多的家屬並不清楚照顧而感到焦慮,於是在照顧病童的期間這段要以主動關懷、傾聽協助紓解緊張的

情緒來建立信任關係,並且我們需要有同理心與支持的態度鼓勵來病童或是家屬表達情緒,還有,如

果我們要讓病童了解第一型糖尿病會引發哪些酮酸中毒的疾病特徵,又或是避免引發酮酸中毒的自我

照顧技巧,我們可以運用了治療性遊戲,讓他們返家後能適應新的生活狀態,而這個階段的孩子最在

意的就是人際關係,所以我們也能夠去了解病童跟同儕之間的相處,看看病童有沒有因為需要注射胰

島素的關係,進而被其他的孩子當成了異類,又或者因為這樣而被其他的孩子欺負。看完這三篇文章

後,讓我更加知道當你照顧一個病人時,必須要有同理心,這樣才能夠明白病人的想法而加以去改善

 
  甚至解決了根本的原因。
 

文章資料出處:

 

王爾均、王姻麟、張曉華、黃桂芬、郭敏光(2014)• 對第一型糖尿病患者牙科治療

   之考量—病例報告臺灣兒童牙醫學雜誌,14(4),011-015

鄭秀莉、高寶蓮、石季子、鍾欣伶(2017)•一位初患第一型糖尿病併酮酸中毒病童

      之護理經驗• 志為護理,16(2),114-124

楊培筠、高碧霞(2017)• 第一型糖尿病青少年同儕支持之性別差異 • 臺灣醫學

    21(4343-350

 

 


      
暑假作業APA(三升四)  13526  2019-08-15 20:38:21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個案報告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護四辛
學號 1055101388 姓名 賴奕臻

 

作者姓名 林春香 、 吳育儒    
西元出版年 2018年 文章標題 以動作再學習計畫為基礎之個別化訓練對嚴重退化性小腦共濟失調患者之應用
期刊名稱I 物理治療 眷(期) 43:2
起頁數 095-109 連結 http://www.hyread.com.tw/hyreadnew/search_detail_new.jsp?sysid=00501036&dtd_id=3&q_key=個案報告&q_txt1=&q_txt2=&q_txt3=&q_txt4=&q_field1=TI&q_field2=TI&q_field3=TI&q_field4=TI

 

作者姓名 陳義明 、 蔡君男    
西元出版年 2015年 文章標題 針對腦傷患者所設計之可調式腰部固定帶
期刊名稱II 臺灣職能治療研究與實務雜誌 眷(期) 11:2
起頁數 130-137 連    結

http://www.hyread.com.tw/hyreadnew/search_detail_new.jsp?sysid=00404110&dtd_id=3&q_key=個案報告&q_txt1=&q_txt2=&q_txt3=&q_txt4=&q_field1=TI&q_field2=TI&q_field3=TI&q_field4=TI

 

作者姓名 余陳瑋 、 張哲輔 、 柯朝元    
西元出版年 2011年 文章標題 從延遲性外傷後腦出血探討輕度頭部外傷病人之處置
期刊名稱III 家庭醫學與基層醫療 眷(期) 26:10
起頁數 423-428 連結 http://www.hyread.com.tw/hyreadnew/search_detail_new.jsp?sysid=00156237&dtd_id=3&q_key=個案報告&q_txt1=&q_txt2=&q_txt3=&q_txt4=&q_field1=TI&q_field2=TI&q_field3=TI&q_field4=TI

 

【自訂一主題】:腦相關疾病與措施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500字)】:

很多時候,大家都對腦開刀、腦受傷有一定的畏懼感,在我周遭的人一聽到這些,會立馬聯想到可怕,所以更需了解其中的意義,以治療的方向為主軸,看看這些報告如何運轉,有一篇說著,物理治療被證實可以改善退化性小腦損傷患者的動作功能,但這類研究只侷限在輕微腦損傷的人,且很少提供個別化治療,目的在探討以動作再學習計畫為基礎的個別化介入, 對嚴重退化性小腦共濟失調個案的臨床效益,依據動作再學習計畫擬定的個別化訓練,有助於嚴重退化性小腦共濟失調患者之平衡、坐站及行走等動作功能表現,以動作再學習計畫提供個別化訓練,這個案報告可提供治療嚴重退化性小腦疾病的研究與治療,額外我發現一篇很有趣的治療報告,藉由一位腦外傷後合併站立姿勢不良之病患,在運用“骨盆姿勢調整帶"前後改變的研究報告,當下看到覺得超級神奇,只要姿勢調整好,就可以治好腦傷,這不是一件很好的件事情嗎!但是為了要驗證“骨盆姿勢調整帶"的臨床效果,研究人員以“軀幹偏移角度"與“身體側向位移"為測量指標,量測患者在從事傳統站立訓練桌活動有無“骨盆姿勢調整帶 "時的變化情況,讓病者可以得到舒適的感覺,“骨盆姿勢調整帶"確實可以有效的控制腦傷合併站立姿勢不良者在從事職能治療站立訓練桌活動時的姿勢不對稱問題,提供安全感減少由站立桌側向滑落的危險,我認為發現這件事情,幫助到很多,一個小小的動作可以改變他一生,真的覺得很棒。

 

 

 

 

 

 

 

 

 

 

 

 

 

 

 

 

 

 

 

 

 

 


      
慢性病老年人潛在不適當用藥影響因素之研究  13228  2019-08-15 18:21:47

主題:【自訂一主題】:慢性病老年人潛在不適當用藥影響因素之研究 隨著老年人口迅速生長,國家面臨了許多人口老化的問題,存在的老年人生病的很多,還有罹患慢性的老人,每年越來越多,也面臨了他們用藥的問題,有一些老人家可能會因為想法上的老舊思想,覺得生一點並而已不用去看醫生,就自己去藥局買成藥,或者相信偏方,久而久之,身體出了大問題也没有察覺,可能會因為吃成藥,身體就產生了抗體,使用了偏方導致病情越來越嚴重,有的老人可能會覺得看西醫,吃藥很傷身體什麼的,就不去吃藥,這些都是老人會面臨的問題,大家都知道,藥品說明書是醫生和患者用藥的依據,其內容全面與否成為老年人合理用藥的關鍵,舉一個例子來說,老年人如果同時服用心得安與降糖藥,心得安可加重低血糖反應,且掩蓋急性低血糖症狀,而發生意外說明書也是一大問題,可能老人會看不懂裡面所寫的東西,然後也没掌握好一次的藥量,就亂吃,或者合併使用其他藥物,造成意外的發生,或者是吃藥,吃到一半覺得症狀好了就自行停藥,或減少劑量,這些都是非常危險的,比如說有癲癇的人,有高血壓的人,如果發病,後果都不堪設想,尤其是老年人的身體,本就没有年輕人那麼好,還有用藥,可能會出現副作用,過敏的情況,萬一在家中發作,造成死亡,又該怪誰,進入老年以後,一方面因為慢性病用藥次數增多,另一方面由於生理功能逐漸減弱,老年人在用藥需求增加,身體對藥物承受能力卻減弱的狀況下,很容易形成一些用藥的壞習慣,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成為醫療和健康關注的一個重要人群,隨著年齡增長,老年人各器官的生理功能逐漸衰退,許多疾病,特別是慢性病的發生率上升,常有一人多病、多藥共用的情況,導致發生藥物不良反應的幾率增加。老年人用藥在選藥、劑量、療程、給藥方式、用藥遵從性等方面,都應給予特別的關注。
      
暑假作業  13216  2019-08-15 15:14:14

書名︰輔助三指截肢患者使用筷子之副木—個案報告 作者︰連祐政、鄭美麗、楊惠茹 書名︰溝通輔具對於慢性嚴重失語症成人之應用—個案報告 作者︰余鴻文、班迅雷、蔡孟憑、吳亭芳 書名︰手腳協調訓練對腦中風病患之初步改善成效—個案報告 作者︰林淑惠、黃瑞珍 手指截肢的患者,拿筷子真的很不方便,經過復健治療後,日常生活活動的執行並無困難,但無法使用筷子吃飯,有可能影響其自我形象,所以設計特殊副木輔具,就是副木上有一凸出的橫軸作為支點,幫助個案能成功使用筷子進食,不會覺得自己跟別人不一樣。 失語症會影響說話或書寫形式語言的表達和接收,無法與人正常溝通,自尊心與自我認同感也會大大的降低,所以我們要想各種方法,來幫助他們溝通的需求, 像是基本溝通的需求、社交性溝通、電話使用、購物或金錢管理,最後再去評估個案各項溝通任務的完成情況。 腦中風是造成老年人日常生活功能、活動障礙、影響生活獨立性的主要原因,可透過手腳協調訓練以肢體協調性動作來提高受訓練者的功能性能力與認知,可訓練腦神經系統對動作的執行能力、理解能力與完成率,並可提高適應性,改善人體平衡、敏捷度,及改善認知功能,讓病患藉由思考執行出肢體不同方向的動作,提高病患的注意力、記憶力與思考力的刺激,可增加腦部的活化度,也可以增加腦部神經突觸數量,進一步改善認知。腦中風物理治療最終目的是以患者可以獨立自主的情況下考量,希望病人能盡量恢復至未中風前的日常生活能力與行動。
      
2019暑假作業 500字心得(全文資料庫)  13423  2019-08-15 14:34:25

個案報告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護四己 學號 1055101284 姓名 張劉芳瑜 作者姓名 劉心瑋 、 陳淑賢 、 謝芳貴 西元出版年 2017年 文章標題 一位肺炎併急性呼吸衰竭個案之急診護理經驗 期刊名稱I 長庚護理 卷(期) 28:2=98 起訖頁數 336-345 作者姓名 黃玫琦 、 韓晶彥 西元出版年 2003年 文章標題 一位呼吸衰竭病患對脫離呼吸器過程不確定感之護理經驗 期刊名稱II 長庚護理 卷(期) 14:2=42 起訖頁數 199-206 作者姓名 龔湘涵 、 王思涵 西元出版年 2016年 文章標題 協助一位重症肌無力併呼吸衰竭病患返家照護之護理經驗 期刊名稱III 彰化護理 卷(期) 23:4 起訖頁數 036-050 【自訂一主題】:呼吸衰竭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500字)】: 呼吸對於一般人來說並不困難,但對於因為疾病造成的呼吸困難,會讓病人覺得非常不好受,在這時候就必須給予病人氧氣,使病人能不費力呼吸,氧氣治療雖然解決了生理問題,卻引發了心理問題,有些病人因為加上氧氣,會讓他對於自己的生命更沒有自信,病人會覺得明明是一件很簡單很平常的事,我卻要靠氧氣來呼吸,由此可見,靠氧氣呼吸是會讓病人減少自尊的;我會選擇呼吸衰竭這個主題,是因為臨床常常看見許多人需要靠氧氣呼吸,否則會很喘很不好受,因此選了此主題。 看完了這三篇分別為「一位肺炎併急性呼吸衰竭個案之急診護理經驗」、「一位呼吸衰竭病患對脫離呼吸器過程不確定感之護理經驗」、「協助一位重症肌無力併呼吸衰竭病患返家照護之護理經驗」的文章後,不經讓我想到之前在個案報告課堂上,讓我們試著評析一篇個案報告的時候,當時的我覺得書寫個案報告超級困難,從找文獻到完成整份個案報告,都不簡單,而且當時我們是一組12個人一起評析這份報告,這麼多人在做這份報告都覺得困難了,何況是一個人要去完成,所以我覺得會書寫個案報告的護理師都很厲害。 想要維持一個人的健康,就必須全方位照顧到他的身、心、靈,若只是解決了他的生理問題,心理問題沒有解決的話,根本沒有完全解決病人的問題,護理人員在面對病人產生不安全感時,應該持續地提供相關的資訊以及給予心理支持,才可以減輕病患對於疾病所產生的不安全感。
目前第1259/7774頁 [首頁][上一頁][1257][1258][1259][1260][1261][1262][1263][1264][1265][1266][下一頁][尾頁]

版權所有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Copyright © St. Mary's Medicine, Nursing and Management College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宜蘭縣三星鄉三星路二段265巷100號
電話:03-9897396 / 傳真:03-9897386 © 2006-2011 Net Rhythm Informatio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