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歷程文章
班級歷程文章
最新部落文章
班級部落文章
歷程項目統計1
歷程項目統計2
 
 
 
 
 
 
※我可以瀏覽最新歷程文章,看看最近新發表歷程文章
目前第1260/7774頁 [首頁][上一頁][1258][1259][1260][1261][1262][1263][1264][1265][1266][1267][下一頁][尾頁]
文章內容
      
三升四暑假作業  13506  2019-08-15 13:40:05

空氣汙染對影響人體的危害不容置疑,近年細懸浮微粒(PM2.5)與健康的關係漸漸被關注。高濃度PM2.5的暴露除了可能增加總死亡風險和心肺疾病所帶來的風險外,研究亦指出PM2.5的暴露與高血壓、自律神經失調、氣喘、肺結核、第二型糖尿病、卵巢癌、系統性自體免疫疾病和住院率有關聯。目前醫學還是沒有找到治療已吸入PM2.5的方法,但已知減少暴露是主要的預防方法。PM2.5常見的來源方面,自然方面包括火山噴發、海鹽飛沫、森林火災、沙塵暴等等。人為汙染則為工業排放、焚化爐廢氣、汽機車廢氣(尤其是柴油引擎)、農廢燃燒等。至於室內汙染來源,主要包括燒金紙、燒香、抽菸、廚房油煙、灰塵和生物性氣膠。PM2.5可以穿透肺泡直接進入血管,且PM2.5總表面積大於PM10,因此更易吸附有毒害的物質,如金屬和有機汙染物等。當空氣中PM2.5每上升10ug/m3,總死亡風險就會上升4%,心肺疾病帶來的死亡風險上升6%,肺癌帶來的死亡風險上升8%。另一項綜合歐洲9個國家共17個世代研究的分析發現PM2.5的濃度每增加5ug/m3,罹患肺癌和肺腺癌的風險分別上升18%和55%。 預防: 1.掌控PM2.5情報:只要能夠上網,就可以利用電腦或智慧型手機,上環保署空氣品質監測網或「環境即時通」APP,即時掌控PM2.5的濃度與分級 2.霧霾時少出門:若必須出門,盡量避開尖峰時段及交通流量的路段,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下班尖峰時段,民眾在路上行走時,應至少離開汽機車排氣管10~15公尺或站在有風處,減少吸入污染空氣。 3.減少接觸汙染空氣:為減少頭髮、眼睛與皮膚接觸空汙,建議戴帽子、穿長袖的衣服,甚至戴沒有度數的眼鏡。外出回家後,清潔臉、手、鼻、口,若能洗個熱水澡,將全身的髒汙清潔是最好。 4.保護口、鼻呼吸道:要慎選能過濾懸浮微粒(PM2.5)的口罩 5.提升免疫力:為避免空汙讓免疫系統走向發炎反應,平時生活作息規律、適度的運動增加新陳代謝、多吃深色蔬菜、水果,攝取足夠的維生素A、C、D、補充益生菌及多喝水等,可有助排毒和調整體內免疫力。 6.避免吸入過多PM2.5:霧霾時少開窗、吸菸者宜戒菸並避免二手菸、炒菜時開抽油煙機、使用空氣清淨機等,保持室內空氣清新;空氣新鮮的時候開窗通風,擺放綠色植物增加空氣濕度;祭祀時,避免燒香及燒紙錢的煙霧。 參考文獻: 1. https://heho.com.tw/archives/3499 2.辜美安 、 蔡坤維 、 林詩淳(2017)。醫學與健康期刊,細懸浮微粒暴露對健康的影響2017;6(1): 013-022。
      
暑假作業4  13211  2019-08-15 11:57:50

個案報告心得 這三篇個案報告分別是在講述「佯病症」、「選擇性不語症」以及「強迫症」。 首先「佯病症」又稱求醫癖,個案是一位42歲已婚有3個小孩的家庭主婦,在新婚的第一個月時有眠的問題有定期去精神科治療直到第一位小孩出生,在第三位小孩出生後開始出現此疾病,覺得小孩有失眠問題影響發育,並帶著小孩四處求醫但檢查後一切正常身高也是正常偏高,在求醫時小孩有因藥物副作用引起不適但母親能會要求持續就醫並主動要求抽血或做一些侵入性檢查,但父親都尚未阻止。 「選擇性不語症」的個案是為5歲的小男孩,從小就不喜歡與人接觸,在家只跟除了爸爸以外的人有對話,在讀第一間幼稚園時母親發先孩童又開始不跟家裡的人對話只是默默的一個人坐在那邊,之後節回家照顧後又有好轉之後又送去第二間幼稚園,直到最近此症狀又出現,目前在精神科接受治療,症狀已有好轉。 「強迫症」是一個算是蠻常見的疾病,此個案在童年時有看過教會的傳單紅魔鬼與綠魔鬼,在長大時想起曾跌進飲水用的小池子,就常回國小的母校詢問當初是否有人死亡,在前幾個月與一台後座有在小孩的機車發生輕微擦撞雙方皆沒事,但事後個案跑片附近醫院詢問是否有小孩因車禍入院覺得小孩會因為她造成重大的傷害。 這三個疾病部分是因生活周遭環境的影響而有的,可能會因為生活突然的改變或是受其他事物影響而產生了害怕的心理,而有些疾病會從個案移轉到影響周遭的人影響生活,就舉第一個疾病的例子,婦人的丈夫對婦人其實非常冷淡,所以婦人可能就會用其他方式引起丈夫的關心。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病人之探討  13532  2019-08-15 02:14:21

症狀困擾及照護需求相關概念是照護病人的重要依據,是目前國內缺乏此類相關性研究。而他的目的是瞭解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病人於化學治療期間症狀困擾與照護需求之變化,並探討人口學因子對其預測狀況。方式採縱貫式前瞻性研究設計,方便取樣,以結構式問卷分別於病人接受化學治療當日和治療後第7天、第14天及第21天進行病人追蹤資料收集及分析。最後結果:37 位病人參與研究,結果顯示病人症狀困擾程度以治療後第7天平均40.1分最高,治療後21天下降至平均36.4分最低,各時間點病人自覺症狀困擾以睡不好然後沒有胃口、以疲倦感為主;病人於化學治療當日測得的照護需求以健康系統與資訊需求最高,治療後第7天、第14天及第21天則以病人照護與支持需求最高;病人症狀困擾變化狀況受到疾病狀況的影響,無疾病緩解病人於治療後第7天的症狀困擾嚴重程度增加量高於有疾病緩解病人,達統計上顯著差異;病人照護需求變化狀況受到年齡、教育程度、工作狀況、婚姻狀況及宗教信仰之影響,其中年齡≧ 50 歲、國中以下、有工作、已婚的病人於治療後第7 天的照護需求增加量高於<50 歲病人、高中以上、無工作、未婚的病人,另外,有宗教信仰者於治療後第7天、第14天、第21天的照護需求增加量亦高於無宗教信仰者,以上改變量皆達統計上顯著差異。結論/ 實務應用:針對上述發現,建議醫療人員除於化學治療前及過程中提供更積極的睡眠、進食及疲憊症狀預防處置及照護措施,並考量病人照護需求變化趨勢及人口學因子對於病人症狀困擾及照護需求變化之影響,適時適切滿足病人照護與支持。其實生病已經很辛苦以及精神上承受很大的壓力,我們必須並且有責任的探討有些地方可以幫助病人緩解疼痛,達到護理的作用。
      
憂鬱心靈地圖  14166  2019-08-15 01:34:13

憂鬱心靈地圖 作者:Patricia L.Owen,Ph.O. 出版社:張老師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一開始不知道或不了解這個病的人通常都會問甚麼是憂鬱症,其實憂鬱症有分其它種類,而憂鬱症有時只是一個統稱,它優分【重度憂鬱症】那它的基本症狀是,憂鬱的情緒、幾乎一整天都覺得情緒低落悲傷,失去喜樂,對以前會讓自己開心的事情不再感興趣,想再做這些事時,發現自己根本沒興趣。【輕度憂鬱症】或【輕鬱症】這個和憂鬱症很類似,但還是有幾個不同的地方,情緒低落,但沒有憂鬱症這麼多的症狀,已經持續很久了,有兩年以上甚至更久,找不出幾個月是沒有不開心的,那會覺得太習慣這些問題,而習以為常。【擁有精神病特徵的憂鬱症】,大部分有憂鬱症的人想法都有意點扭曲,但有一小部份的人有幻覺和妄想,幻覺是一直覺得且聽到有人在評論自己生活,而妄想是覺得自己做的一切會傷害到所有人。【雙重憂鬱症】,有些輕憂鬱症的人也會有重度憂鬱症的情況,這種時候他悶會比以前更加消沉,他們需要繼續努力學習或接受輕憂鬱症來減輕症狀。【雙極性失調】那這個憂鬱症可能使屬於情緒失調的症狀,這也叫躁鬱症,這會很亢奮,做一些很衝動的事,做事的度也會變快,就像憂鬱症是悲觀的狀態,而躁鬱症就是它的相反,它會在這兩種狀態之間遊走,有時會在這兩者之間,但有些人可能只有出現狂照的症狀並沒有憂鬱。【季節性影響失調】這種憂鬱症在高緯度的地方較常見,有些人是在冬天時特別沮喪,那這個的精神、行動立會下降,食慾增加,尤其是甜食和澱粉類,體重增加,睡眠時間變多,加上小歇和白天的睡眠,減少了社交活動;這廂就是憂鬱症的各個種類,那它常見的症狀就是焦慮、孤立、過度補償,臥室覺得其實外表月是開心月是堅強的人越有可能得憂鬱症,所以不管怎樣一定要找一個可以傾聽自己的人,我覺得可能會減少憂鬱症的發生,所以我現在也在嘗試聽朋友的,有甚麼情緒就要表達出來。
      
108學年度暑假作業個案報告心得  13542  2019-08-15 01:32:28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個案報告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護四辛 學號 1055101404 姓名 黃庭諺 作者姓名 林淑娟、黃明立、陳明豐 西元出版年 2006年 文章標題 乳癌患者接受化學治療合併靜脈注射甘草甜素之個案報告 期刊名稱I 秀傳醫學雜誌 卷(期) 6:3/4 起訖頁數 113-118 作者姓名 梁淑敏、廖華芳 西元出版年 1999年 文章標題 兒童物理治療臨床實習教育中發展治療師訓練課程之個案報告 期刊名稱II 中華民國物理治療學會雜誌 卷(期) 24:3 起訖頁數 192-205 作者姓名 西元出版年 2011年 文章標題 家庭醫學科門診診斷重症肌無力個案報告 期刊名稱III 家庭醫學與基層醫療 卷(期) 26:1 起訖頁數 033-038 【自訂一主題】:林淑娟、黃明立、陳明豐(2006)。乳癌患者接受化學治療合併靜脈注射甘草甜素之個案報告。秀傳醫學雜誌,6:3/4,113-118。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500字)】: 「乳癌」我想這個癌症在普遍的女性裡已經是一個耳熟能詳的癌症了,而促使乳癌發生的原 因有很多種,其中包含遺傳、缺乏運動、肥胖、飲酒、更年期時的激素替代療法等因素,皆有可 能增加乳癌發生的機率,現今治療乳癌的方式以手術、局部放射療法、全身性化療及賀爾蒙療法 為主,對於轉移性乳癌的化療而言,多種藥物合併的治療效果比單一藥物為佳,但許多藥物都必 須經由肝臟代謝,因此病患的肝臟功能是否健全則是其能否接受進ㄧ步的全身性化療的重要關 鍵。 文中介紹到的這名病患,治療過程中因化療的藥物因素,而導致肝功能異常迫不得已中斷治 療,在化療過程中,因肝功能異常而增加合併靜脈注射甘草甜素治療,雖然肝功能獲得改善,但 因腫瘤指標攀升及肺部轉移而更改了化療藥物。 看了這篇個案報告,總時常在想,在這些病患的心裡,會選擇用甚麼心態去面對自己得乳癌的 這個事實;或許對我來說有可能這輩子也感受不到得乳癌的壓力,但對於這些病患來說,無論是 得知病情的當下,或是接受治療的過程,都有可能是非常辛苦而不容易的一個路程,雖然說乳癌 的治癒率高達80%,但在此同時乳癌的轉移機率也是高,在治療的日子裡,病患除了要面對化療的 壓力以外,還要天天擔心著癌症是否有轉移的狀況,對他們來說,他們要面對的事情非常多,看 著這些人那麼努力的對抗癌症,真的不得不佩服這些患者,在接受治療前,必須克服多少心裡屏 障,而接受治療的過程中,也存在著許多困難。 有時候我會想,如果這種事發生在我身上,我會怎麼去面對這樣的問題,如果我沒有足夠的 勇氣去面對癌症,那我該用甚麼方式去調適自己,不論是乳癌或是其他癌症,都有可能是我將來 會遇到的問題,而我希望在這些事發生時,我能和這些面對癌症的病人一樣勇敢的面對和戰勝癌 症。
目前第1260/7774頁 [首頁][上一頁][1258][1259][1260][1261][1262][1263][1264][1265][1266][1267][下一頁][尾頁]

版權所有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Copyright © St. Mary's Medicine, Nursing and Management College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宜蘭縣三星鄉三星路二段265巷100號
電話:03-9897396 / 傳真:03-9897386 © 2006-2011 Net Rhythm Informatio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