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 |
107學年度暑假心得 12358 2019-08-12 13:16:45
文章標題:針對腦傷患者所設計之可調式腰部固定帶:個案報告
作者姓名:陳明義、蔡君男
卷(期):11:2
這個研究的目的在於藉由一位腦外傷後合併站立姿勢不良的病患,在運用“骨盆姿勢調整帶"前後改
變的研究報告。為了能讓有同樣問題的個案獲得更好的醫護照顧,所以需要大家的努力與研究。研究方法:“骨盆姿勢調整帶"的設計主要是包含一條主帶與兩條輔助側帶,主帶兩側包括有間隔相同的空洞可以配合固定在傳統站立訓練桌上;輔助側帶有兩條,其中一條在尾端D字環,另一條為公扣與母扣相間隔的帶子,需配合D字環使用,將骨盆環繞固定。用輔助側帶將病患骨盆環繞固定後再用主帶左右調整即可將患者下半身固定在對稱平衡之位置。在這個研究報告中一位二十八歲因為機車事故而導致腦部外傷男性患者為研究對象,經由評估得知患者在行動能力幾乎完全需要協助,站立時身體姿勢會習慣偏向患側。為了要驗證“骨盆姿勢調整帶"的臨床效果,研究人員以“軀幹偏移角度"與“身體側向位移"為測量指標,量測患者在從事傳統站立訓練桌活動有無“骨盆姿勢調整帶 "時的變化情況。研究結果:研究結果顯示在使用“骨盆姿勢調整帶"後測量“軀幹偏移角度"指標進步5.6 度,測量“身體側向位移"指標進步3.5 公分。最後文章的結論就是“骨盆姿勢調整帶"確實可以有效的控制腦傷合併站立姿勢不良的人在從事職能治療站立訓練桌活動時的姿勢不對稱問題,可以進一步提供安全感跟減少由站立桌側邊滑的危險。
陳明義、蔡君男(西元2015年)針對腦傷患者所設計之可調式腰部固定帶:個案報告。取自「hyread台灣全文資料庫」
|
個案報告心得 13466 2019-08-12 12:18:11
個案報告心得
第一篇的個案報告是在講述一個關於周邊動脈阻塞面臨截肢焦慮的個案。因為年紀越來越年長的關係,導致有很多不同的慢性疾病,有高血壓、高血脂、心臟病、糖尿病。個案一開始小腿麻痛伴隨著下肢冰冷。曾到門診求醫,因無惡化,而未繼續就醫。直到有一次因未穿襪子,而導致腳趾破皮,無理會,之後腳趾成黑痂狀。後續做了氣球擴張術放置支架使血液流通。個案最主要是皮膚完整性受損、知識缺失、截肢面臨的焦慮。很多老年人會覺得只是一點點的傷口,就只要用藥膏擦一下就好,或是聽信一些謠言就可以把病治好。因為老年人的慢性疾病所以很多小傷都會導致血液不流通的情況。所以在照護上就需要一些的關於疾病的衛教、教導關於一些簡單儀器的使用、養成每天觀察傷口的習慣。個案會因為傷口可能會截肢而焦慮,需傾聽並鼓勵個案多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讓個案觀察傷口的變化,並解釋傷口無持續惡化就增加不截肢的機率。
第二篇是一位開放型肺結核女性外籍勞工照護經驗,得到疾病的人大部分會焦慮和不安。更何況這是一位外籍的人民,他除了有得到疾病的焦慮和不安以外,還會有語言不通、文化差異的問題。個案因為來到台灣工作,所以很擔心因為疾病而不能工作被老闆開除。語言不通的問題所以需要學習個案的語言來進行衛教,每天用印尼語來打招呼,表達對個案的關心,讓個案感受到被尊重。鼓勵個案打電話給家人,讓個案獲得支持。我覺得對於個案最重要的是先讓個案知道自己的病情,還有之後要怎麼治療,治療中會有什麼樣的狀況都要說清楚。最重要的是要讓個案安心,例如運用簡單的印尼語進行衛教和打招呼,提供印尼的雜誌提供閱讀,每班會談30分鐘接受哭泣、沉默並且給予支持鼓勵。
第三篇是一位腸病毒感染幼兒之照護經驗,在照護過程中有四個照護問題。有口腔黏膜破損、體溫過高、焦慮、知識缺失。口腔黏膜破損和體溫過高,都是腸病毒的臨床症狀。需每天檢查傷口檢查,避免食刺激性的食物,提供冰涼食物來改善食慾不佳。定時量體溫、體溫超過39度,可全身溫水拭浴、維持室溫24-26度、鼓勵多攝取水分。個案因為生病的原因所以會出現退化性行為,需先跟父母解釋。跟個案父母建立良好的關係,使個案不再害怕,增加信任感。在照護過程中個案如果感到害怕、恐懼,可以先用個案喜歡的東西來轉移注意力。個案父母會因為個案的病情而感到擔心,所以要向父母解釋腸病毒的症狀、傳染方式、治療、預防......,教導如何增加免疫力、玩具消毒、避免常出入公共場所、勤洗手。
劉欣怡、李彩緣(2012)• 一位周邊動脈阻塞疾病截肢患者之護理經驗 • 寶建醫護與管理雜誌,10(2),62-71。DOI: 10.29681/PCJHM.201212.0007
陳佳玉、林雅琪、陳靜如(2018)• 一位開放型肺結核女性外籍勞工照護經驗 • 彰化護理 ,25(3),56-66。DOI :10.6647/CN.201809_25(3).0009
許郁卿、于素珍、林佳蘭(2010)• 一位腸病毒感染幼兒之照護經驗 • 弘光學報 , 59 。
|
暑假作業—個案報告 13168 2019-08-11 21:23:33
我覺得看完這三篇讓我更了解怎麼去照顧個案 也對很多疾病的了解 不只是學理 還有臨床上怎麼應用去照顧每個患者 尤其是其中一篇說到胃癌末期患者的照護 讓我知道安寧不是只有等待而是可以去做很多對於身心靈的轉移 讓患者和家屬可以對這段路不只是刻板印象只能等待死亡到來 其實我覺得安寧緩和醫療是我覺得最難的一部分 凝重的氛圍是我最不喜歡的 在實習時有碰到這一塊 所以看完這一篇末期患者的安寧照顧後我更知道怎麼去照顧這一類的病患 怎麼去應對 這是需要經驗和學習才能達到的地方。 現在的社會大家好像都很依賴醫療 所以只要有什麼需要自己操作的行為都會不太願意去學習 例如看到其中一篇迴腸造口的自我照顧 我覺得要讓患者能完全掌控如何照顧及身體心象的問題這是很困難的 我們照顧好生理 還要顧慮到心理的障礙讓他們能去適應有造口的生活變化 看到這篇文章知道了關懷的重要性 而不是只是做到醫療照顧就好 當一個真正好的護理師 是要全方位都顧及到個案的健康 與所有影響他們心情的因素都能照顧到 照顧好 那才是最完善的護理。
|
暑假作業3升4 13486 2019-08-11 18:38:08
照顧一位肝癌末期病人之護理經驗
照護一位肝癌末期病人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因為病人疾病的無法治癒而產生無望感及死亡恐懼,但我們得設法解決病人身上產生的無望感及對面死亡的恐懼。我們可以運用Gordon十一項健康功能型態為評估架構,藉由觀察、身體評估與會談等方式收集資料,確認個案主要的健康問題有1.組織灌流失效-腸胃;2.慢性疼痛;3.無望感;4.死亡恐懼。在照護過程中,與個案建立信任關係,給予陪伴、傾聽、關懷,鼓勵表達內心想法並提供表達之機會,透過直接護理活動過程減輕個案在生理上的不適及接受治療,幫助個案能勇敢的面對未來。再以藥物及非藥物治療減輕病人身上疼痛並由安寧共照團隊共同陪伴個案、傾聽個案內心的困擾,也藉由禱告引導個案抒發憤怒、絕望、害怕、痛苦等負面情緒,接受死亡的可能並獲得心靈平靜。
面對每一個個案都得秉持我們護理的精神 ,那就是南丁格爾的視病猶親。每一個人都擁有一個生命個體,有著喜怒哀樂,如果可以讓每個病人於充滿愛與幸福中無憾的往生,為生死兩相安的善終提供了整體性、個別性與連續性的照顧。這些東西說似簡單,做起來十分的艱難每個一人看的世界眼光都不同 我們如何做到這才是我們該學習努力的。
我的護理道路我覺得又更上一層了,透過閱讀期刊及文獻的經驗分享,讓我了解各種期刊及文獻分享者的照護經驗,我相信在未來我當上護理師時我會把我所學到的照護經驗放置臨床,也會秉持著視病猶親的精神繼續追尋我自己的初心。我的初心就是能幫助需要被幫助的人,看著病人健康出院時真的很有成就感。我很喜歡這樣的感覺。護理的路確實不是一條簡單的路,走護理路的人都希望自己可以秉持著南丁格爾的精神。南丁格爾的精神教會我們什麼:愛心、耐心、細心和責任心。愛護弱小的事物精神和本能,捨己為人,高度的責任感,盡職盡責,這些都是我們值得學習的。秉持著初心走向路未來護理的道路。
資料來源:
林雅萍、羅樺鈴、巫怡翎、曾斐琳 (2015) 長庚護理 期卷26:2 ‧ 90,(203-213)。
|
兒童呼吸道感染住院之護理經驗(暑假作業) 13282 2019-08-11 15:51:42
這是一篇描述一位因呼吸道感染的學齡前期兒童,住院的護理經驗。這篇文獻很真實的描寫出在臨床上我可能會遇到的事。所以當我閱讀此文獻的同時,腦袋裡生動的浮現出筆者描繪的場景。尤其是替病童擔心的家長們,憂慮焦急的心態更甚。也讓我得出了一個結論:為人父、為人母的,看到小孩生病受苦,心裡一定更是焦急。焦急擔心的原因:除了看到小孩受苦外,就是整件事情超出了他們的掌控,所以我們應該要盡力去讓家長們了解孩子的情況並且讓他們參與醫療上的決策幫助他們找回一些自主權,幫助個案維持鼎力他的天空的支柱。當然,重心還是要擺在個案的身上。學齡前期五歲的個案,我們所面對的挑戰。他會對未知陌生的地方及人、那些侵入性的治療等感到害怕,而讓他理解這一切並安扶他是我們的職責。而此時此刻,我最重大的挑戰,便是完成這項文獻評析護理報告,整個文獻中滿是名為錯誤的陷阱,我承認我是一位比較順從別人的思想而不是較具有批判性思考的人,過去我並不認為這有甚麼不好,但我現在為自己的成長不足感到羞愧。若不是有我的隊友在,我想我不會發現這篇文獻有那麼多的錯誤。更何況在未來,我所要面對的,只因小小一個失誤而喪失一個生命呢?不,我不想讓這樣的事情發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