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 |
個案報告心得學習單 13383 2019-08-01 13:04:15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N四戊
學號 1055101244 姓名 游函方
作者姓名 陳貞秀 、 劉滄梧 、 蔡來蔭 、 劉憶萍 、 徐翠霞 、 唐秀治
西元出版年 200603年 文章標題 臺灣非安寧照顧下末期癌症疼痛處置的適當性
期刊名稱I 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雜誌 卷(期) 22:1
起訖頁數 001-029
作者姓名 張杏焄 、 封威蓮 、 鍾佩珊 、 朱正玉 、 彭汪嘉康 、 賴裕和
西元出版年 200912年 文章標題 護理人員對癌症臨床試驗的知識與態度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
期刊名稱II 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雜誌 卷(期) 25:6
起訖頁數 430-438
作者姓名 張淑美 、 陳慧姿
西元出版年
200612年 文章標題 癌症病人生命意義與靈性關懷之探討
期刊名稱III 成人及終身教育學刊 卷(期) 7
起訖頁數 1-20
【自訂一主題】:對於癌症病人的照護。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500字)】:
臺灣非安寧照顧下,經歷疼痛之末期癌症病人其疼痛控制處置之「使用最簡單容易給藥途
徑」、「以按時給藥及持續給藥」大多遵守WHO及American Pain Society所建立的三階段癌症疼痛處
置指引,以適當疼痛處置模式,達到有效緩解疼痛、促進末期癌症病患最高生活品質的目標。
想起去年基護實習時,我所待的科別剛好是腫瘤癌症科,在那裡的13.5天讓我經歷了無數癌症個案
的病情和狀況。他們身上總是有滿滿的set和儀器。有些哀嚎聲讓你知道他是真的很痛很不舒服的
,可當時身為護生的你,根本什麼忙也幫不上,雖然說支持和陪伴是最好的,但身為護理的學生,
你真的會希望能為他改善他目前的所有狀況。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我的第一個個案病人,她是卵巢癌,
當時的她已進入了末期,無論當時我們怎麼替她緩解,她都仍然感到疼痛,麻醉藥也已經加強,但
她始終沒辦法得到最佳的狀態,看著她的猙獰,當下的自己卻有些挫折。
身處在人際社會越來越疏離的現代人,究竟該如何重新省思生命的意義,調整與周遭人、事、物、境
的關係與態度,著實是需要好好修煉的功課。我們認為癌症的根源其實和身心靈問題,極有關聯;死
亡是實存的結束,也是每個人都必須對的課題與挑戰,包括自己的與他人的。透過面對死亡、
省思生命終極意義與價值的問題,是解決更深刻靈性問題的究竟之道。這對於協助癌症病人重新面對
生命,尋找心靈康復之道,甚為重要;「目前」是健康狀況的人,更應該在活著、健康的時候,就深
省、準備自己靈性生命的資糧。本文認為積極地面對生死的問題,就是要重視平時的生命教育與生死
關懷的涵養與作為。綜合上述,本文將分析癌症的身心靈病因、探討癌症病人的心理歷程與相關問題
之關懷、癌症病人生命意義的探討,闡述癌症病人的靈性需求與靈性關懷。我們認為死亡雖是存在的
終結,但善終才是生命的目標,應加強平時的生命教育,希望吾人都能善生善終,了然生命的意義與
價值。
|
108年暑假作業 13176 2019-07-31 22:49:33
個案報告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護三甲
學號 1055101040 姓名 陳映如
作者姓名 陳美霞 、 陳姿妃 、 陳繪竹
西元出版年 2019年06月 文章標題 安泰醫護雜誌
期刊名稱I 運用有效衛教策略照顧一位抗拒血液透析老人之護理經驗 卷(期) 25:1
起訖頁數 081-094
作者姓名 陳寅慈 、 林欣絨 、 高綺吟
西元出版年 2019年06月 文章標題 護理雜誌
期刊名稱II 運用Swanson關懷理論於一位血管炎導致無力感老人之護理經驗 卷(期) 66:3
起訖頁數
112-119
作者姓名 廖秀華 、 吳玉萍 、 曾瓊誼
西元出版年 2019年06月 文章標題 安泰醫護雜誌
期刊名稱III 一位肺炎併發呼吸衰竭成功脫離呼吸器病患之護理經驗 卷(期) 25:1
起訖頁數 047-060
【自訂一主題】:運用同理心和個別性計畫照護一位抗拒血液透析老人之護理經驗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500字)】:洗腎,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很不想面對的問題,因為要洗一輩子、因為一個禮拜有三天都要抽出近半天的時間去醫院洗腎,每次去醫院洗腎也需要接受扎針之痛,而且洗腎完整個人都會非常虛弱不適,由於腎臟是代謝功能很重要的器官,所以在血液透析間隔時間必須要嚴格控制飲食,這讓個案可能會導致食慾不佳的健康問題;站在個案立場想,要撐完整個洗腎流程已經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又在毫無心理準備下要接受洗腎治療,對個案來說打擊是相當大的,壓力和悲觀也是,考量到年齡和個別性,建立「個別化」指導,提供個案相關知識,建立疾病照護的「基礎」,在做任何措施之前給予「解釋」、給予「同理心」,尊重個案的不滿情緒以及行為,耐心教導個案飲食該如何調整,例如:每日攝取的水果量不能超過一個拳頭大小的量,也「以個案為中心」擬定出最適合個案的個別性計劃;透析治療的介入時機就像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一樣重要、還有要細心觀察個案的表情和肢體動作並給予個案適時的關心和鼓勵,幫助個案順利完成洗腎療程,並適當運用傾聽、陪伴、支持幫助個案以正向樂觀的態度面對這件事情。我很喜歡幫助人,如果換做是我自己正在處於生病的狀態,住院對我來說很沒有安全感,但是護理師在替我治療前、中、後都能事先跟我說他要執行甚麼措施、解釋這個措施對自己有什麼樣的幫助和益處,並且詢問我在做這個治療前的意見和治療中的感受,我會感覺到自己有被尊重也會很信任護理師,如果在做事之前都先站在個案的角度,將心比心的仔細謹慎思考,就能夠減少不必要的錯誤和困擾,即使失敗也沒關係,因為代表著自己有努力嘗試過,可以從中學習到新事物以及獲取新經驗,讓自己有很大的進步空間,警惕自己下次要做的時候更要深思熟慮,慢慢仔細做,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好也越來越棒!
參考文獻:
陳美霞、陳姿妃、陳繪竹 (2019) .運用有效衛教策略照顧一位抗拒血液透析老人之護理經驗.安泰醫護雜誌,25(1),81-94。
|
暑假作業 四年級 13140 2019-07-31 22:24:16
許美玉、徐小惠、呂基燕(2016).一位胃造口滲漏導致潮濕相關皮膚損傷病人之護理經驗.護理雜誌,63(5),127–134。
張玲瑜(Lin-Yu Chang)、張文慧(Wen-Hui Chang)、王鈺婷(Yu-Ting Wang) (2006)‧提升約束病人照護認知‧,52-59。.澄清醫護管理雜誌, 2(3), 2006
張淑貞督導長、陳麗芳主任(2011)‧護理人員約束照護實務教學之成效評估‧ ,5卷 (5期), 5–9。
這三篇文章,都跟我這三年學的護理很息息相關,也做過類似的報告,之前就做過約束的報告,也在網路查了一些資料,就覺得有些病人真的需要約束嗎?有些人贊同,有些人不贊同,但我覺得這是需要看狀況的,有些病人真的會去碰身上的管路,但這時候就需要用約束來保護他,因為如果自己拔掉管路,可能會造成自己的生命危險,也會造成護理人員的不便,但約束需要醫生的評估後才能進行約束,跟家屬解釋後再簽章才能執行,之前基護實習時,就看到有些病人是被約束著,有時候看到那些病人都沒有家屬在,病人意識也不太清楚,有時候看到就覺得有點難過,但我也知道因為護理人員不足,有時候約束就是不讓病人受傷,但約束的病人也須2個小時去看一次的,去翻翻身,或看被約束的地方有沒有紅腫熱痛,要評估一下,不讓病人壓瘡,在實習的時候,就看到有一位病人攻擊護理人員,我記得那位病人也被約束了,怕他在攻擊護理人員,所以約不約束真的是要看情況的。還有我看了第一篇的文章是胃造廔口的病人的問題,這樣的病人我在實習時,是沒有遇到的,但看完這個文張,就覺得胃造口滲漏對病人來講是多麼不舒服的,這時我們更需要加強傷口的照護,然後關心病人的心情,讓病人能更加信任護理人員,覺得多看一些文獻跟學校學到的東西是不一樣的,因為有些是臨床上的報告,就覺得多看對以後寫報告比較清楚需要怎麼寫。
|
107暑假作業 13158 2019-07-31 21:40:27
文章中看到患者因為一開始對醫療的不滿,而造成後續的許多原因,例如泌尿道的感染、肌肉力量的下降、知識不足等原因,雖然有聘請看護,但因經驗不足,以及第一次接觸這項工作,造成無法提供完整的居家照護。
文章中雖然有提到返家後泌尿道感染後續預防資訊,但個人認為有些地方是不足的,例如泌尿到感染,患者家屬還是並未了解到,集尿袋的更換時間、導尿晚護理的重要性,而造成幾乎每次入院原因為泌尿道感染。
肌肉力量下降的原因為看護不知如何操作,患者想下床時,但因為右邊沒什麼力量,看護也不知如何幫助病患下床,造成長期躺在床上,肌肉可能造成萎縮以及沒有力量。
文中也有提及,病患家屬近兩年來,記憶力有衰退的現象,造成生活中時常與病患有所衝突,這項原因也有可能造成照護不易的其中一個原因。
其實說真的,台灣已經呈現高齡化的社會了,這樣的一個現象其實會更常發生,
也許是現在家庭的現在進行式,所以落實衛教、增加基礎知識顯得更為重要了,
衛教與預防才是真正的解決之道,預防勝於事後治療,或許才能活出一個充滿色彩的人生。
鄭芊荷、陳靜嫻(2019).一位初中風後臥床的老年個案之照護經驗.秀傳護理
,18(1),43-52
|
105級三升四暑假心得作業 13147 2019-07-31 21:14:11
1篇名:照護感染腸病毒學齡前期男童之護理經驗,作者:黃淑媛 、 曾月霞 、 池美華
2篇名:運用治療性遊戲於感染腸病毒幼童的護理經驗,作者: 官杏亭 、 李佳玲
3篇名:腸病毒重症兒中西醫聯合治療--病例報告,作者: 詹金淦、宋興、沈建忠、夏紹軒、張恒鴻、陳建霖
心得:
三篇都是在描述如何照顧感染腸病毒兒童的經驗,腸病毒是小朋友最常感染的病毒之一,照顧孩童最困難的地方就是要按照不同年紀來執行護理措施,像其中一篇提到如何運用治療性遊戲讓孩童在穩定的情況下配合治療,這些完全讓我複習到那些外國的幼兒心靈發展學家的各種論點,能逐漸看的懂文章中的學術字眼,大概是三年級裡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之一。
然而腸病毒可以引發多種疾病,其中很多是沒有症狀的感染,或只出現類似一般感冒的輕微症狀。有些時候則會引起一些較特殊的臨床表現,例如:手足口病患者會在手腳與臀部周圍出現稍微隆起的紅疹,疹子的頂端大多有小水泡,口腔也會有潰瘍。疱疹性咽峽炎則多數會發高燒,特點是在口腔後部出現水泡,然後很快地破裂變成潰瘍。這些的照護觀念又牽扯到傷口護理學的知識,何況對象還是喜歡扭來扭去、好動的小個案,照顧起來更是吃力,而文中的作者也都有各自的一套方法值得令人學習,讓這些文章更為生動!
這學期很可惜沒有選到中醫的課程,所以特別挑了跟中醫有關文章來看,其中有所不同的大概就是藥物的部分,最重要不變的道理當然還是「勤洗手」及「保持環境的乾淨」!
所以照顧孩子,不論年紀及方式,學會防範都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環節,基護也一直強調洗手五時機,目的當然是幫助病患遠離病菌,達到良好的照護環境。
下一站即將到兒科實習的我閱讀完這三篇,對於腸病毒有更加印象深刻也有新體會,希望面對接下來兒科的挑戰,我能多替病患注意衛生問題,並且對所有問題都迎刃而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