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歷程文章
班級歷程文章
最新部落文章
班級部落文章
歷程項目統計1
歷程項目統計2
 
 
 
 
 
 
※我可以瀏覽最新歷程文章,看看最近新發表歷程文章
目前第1273/7774頁 [首頁][上一頁][1271][1272][1273][1274][1275][1276][1277][1278][1279][1280][下一頁][尾頁]
文章內容
      
107級 暑假作業  13145  2019-07-30 20:41:41

暑假心得 姓名:李碧華 班級:護三甲 學號:1055101009 書名: 產科病房護理記錄改善專案 作者:蘇淑芳 、 莊錦娥 、 廖梅珍 、 林貴媚 書名:台灣地區婦產科住院病患就醫特性之探討 作者:賴宜弘 、 楊雪華 書名: 看見性別或專業—男護生於婦產科病房之實習經驗 作者:李雅芬 、 楊玉娥 、 涂嘉玲 第一本要寫的是產科病房護理紀錄改善專案,這本書是在寫藉由記錄方式改善的推行結果在內容完整性、書寫時間及人員滿意程度方面,可作爲臨床護理記錄改善的參考。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護理紀錄對我們護理人員來說很重要,這不只是記錄病患的一切問題及處理方式,更是保護我們醫護人員的重要依據。裡面講到在北部某教學中心中,產科病房人員經常因工作量大以及護理記錄內容多重覆且費時而感到困擾。所以有殼能也會出現一些漏洞,這本書的目的就是改善產科病房產後護理記錄。裡面寫到在87年4月23日至87年6月23日期間,利用實際觀察及訪談法收集現況產後護理記錄執行情形。結果1.護理記錄版面凌亂、內容大同小異、缺乏完整性、重複性高;2.書寫記錄耗時。因此參考文獻及現況收集結果,建立涵括產婦生、心層面的『產後格式化護理記錄標凖』記錄方式。透過宣導、人員在職教育、試行及再修正後,在產科病房全面推行,其結果顯示1.提高記錄完整性達100%,較執行前增加55.4%;2.平均書寫記錄時間爲60秒/每個案,較改善前降低110秒/每個案。其中自然生產轉入時記錄爲55秒/每個案,較改答前降低125秒/每個案,剖腹生產轉入時記錄爲80秒/每個案,較改善前峰低150秒/每個案,每日病程進展記錄方面爲45秒/每個案,較改善前降低55秒/每個案;3.人員滿意度方面88.6%護理人員表示產後格式化護理記錄標凖對記錄完整性有幫助的,對記錄方式改變持正向看法。所以我覺得護理紀錄看起來或許簡單,但是實際上每天固定時間記錄病人的狀況,而且當班不只照顧一個的情況下,在紀錄上或有所凌亂,但是利用很多方式去找尋問題並解決,這是這本書的重點。 第二本是要寫台灣地區婦產科住院病患就醫特性之探討。這本書是在寫關於現在台灣住院主診斷以生產最多、其次為癌病化學治療。這裡面寫到利用群集分析方法,確可依病患特性分為三個族群,包括產前產科群集、一般產科群集、婦科群集群等。我們一般或許不會去了解很多,但是這篇就幫我們整理出來了,讓我們能夠更加了解產科的一些資訊。 第三本是要寫看見性別或專業—男護生於婦產科病房之實習經驗。他這本書的目的是探討男護生於婦產科病房實習之經驗。或許很多人都會覺得男生在產科病房很奇怪,或許很多人都會覺得男生在產科病房很奇怪,都會有一些古板的刻板印象。但是這本書裡面有寫到依據男護生在婦產科病房之實習經驗,其研究結果包括:失衡的自我角色認同;被置放的性別框架—性別刻板印象;男醫師與男護生的差異;學習適當的溝通技巧;同理女性生產的歷程;獲得正向回饋的來源;解開性別的枷鎖,領悟護理的功能及期望給予學習機會。也有寫到婦產科病房的實習對於男護生不但蘊含了重要的學習意義且有其安排實習之必要性存在。無論是學校或是實習機構,都應了解性別平等教育於護理專業的重要性,期許能給予男護生平等的學習機會,並在男護生於婦產科實習及進入護理臨床實務工作時,予以適當之協助。所以要擺脫以往的思想,男護生或許能在產科病房發現很多不一樣的可能性。
      
三升四暑假作業  13172  2019-07-30 17:25:55

個案報告文章心得 1055101036 花啟琦 文章名稱: 末期乳癌之安寧緩和照護 這個文章主要是在講一位接受安寧緩和療護的乳癌末期的個案,於住院期間出現生理、心理、社會、靈性等問題的照護經驗.護理師透過台灣安寧緩和護理學會所制定之安寧療護患者評估單,對個案的身、心、靈、及社會等層面進行整體性及連續性評估.當我們女生被診斷乳癌時,除了要面對手術治療後失去的女性特徵和化學治療後造成噁心、嘔吐等副作用,及身體外觀的改變外,還有心理層面的問題,因為是癌症末期所以都會面臨到死亡的問題,相信每個人對於死亡或多或少都會有恐懼,所以要如何幫助個案緩解情緒也是照護之一. Kubler-Ross 曾提出五個階段:1.震驚與否認2.憤怒3.討價還價、怨天尤人4.憂鬱5.接納。對癌末個案而言,面臨死亡威脅時,會經歷焦慮及恐懼還有生氣,護理方面應與個案維持良好的護病關係,帶給個案安全感,可藉清晰的溝通方式,減少個案的焦慮,所以我們的護理對於個案來說,也是很重要的心靈支柱,不能帶著有色眼光或歧視的心態去照顧個案.而治療過程中噁心和嘔吐是化療病患常出現的問題,常使患者身體受苦,嚴重的噁心和嘔吐會造成個案脫水及電解質不平衡,也會影響患者的營養狀況.當個案出現噁心和嘔吐時,可以讓他們口含冰塊緩解問題. 除此之外,芳香精油吸入療法也可以緩解噁心感,臨床上所用的精油種類有辣薄荷、薑、肉桂、洋甘菊等.像乳癌切除的女性個案, 會對身體外觀感到自卑,表現出發呆、沉默不語等情形,我們可以請家屬多陪伴給予支持.
      
三升四暑假作業  13480  2019-07-30 16:42:34

個案報告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護四庚 學號 1055101342 姓名 楊 雅 作者姓名 陳明義、蔡君男 西元出版年 2015年 文章標題 針對腦傷患者所設計之可調式腰部固定帶:個案報告 起訖頁數 130-137 卷(期) 11:2 作者姓名 蔡翊昕、林惠文、許碧珊、蔡東啟 西元出版年 2018年 文章標題 安寧病患之困難出院分析:個案報告 起訖頁數 101-107 卷(期) 28:2 作者姓名 張毓哲、李福春、葉運強、楊惠茹 西元出版年 2018年 文章標題 神經性厭食症併發急性肝炎:個案報告 起訖頁數 086-093 卷(期) 28:2 心得: 我選的主題是-神經性厭食症併發急性肝炎的這份個案報告去寫心得,這三個的題目我本來是想選第一個或第二個來寫的,但是在資料庫上好像都補能下載所以我才找第三個可以下載得了的來讀,一開檔案映入眼簾的是八張塞滿了字甚至多得都快掉在我的電腦螢幕上的文章,真的很讓人懶得去讀,所以我現在才在聊天你知道的,好!進入主題¬¬-----這份是在說回顧一位24歲罹患神經性厭食症合併急性肝炎的住院的個案,裡面有提到說在我們這種年齡層很在意外表、身材的女孩比較常發生,就開始慢慢講這個個案來的經驗,我是一邊看課本一邊看這篇文章的,發現跟之前討論過的每個個案報告缺少的東西都差不多,5H1W中最常少掉的就是when跟where。而他的討論結論的部分我覺得過於攏長,個人經驗或心得好像沒也提到多少,課本上也有提到說在討論的部分文獻要拿來跟前面的護理措施吧做比較,但我沒有看到,而且這份報告好像沒有很完整,病例報告後接著就是討論過後就直接是參考文獻就結束了,這可能是另一種寫法吧?或著把其他資料都寫在病歷報告的部分沒有特別細分?所以讓我感到不怎麼完整啦!但寫的人應該都是專業的吧!要是我有錯誤的地方就見諒啦,以上都是我個人的想法啦,我是這樣覺得的,之後進入職場是不是就要開始寫這種的啦?開始覺得有點挑戰了喔!我的心得到這裡結束,謝謝大家。
      
一年級暑假作業  14799  2019-07-30 16:07:31

書名:1494天我的抗癌日誌 作者:徐千惠 索書號:080951 ISBN:417.828252015 心得: 千惠感到左下腹部疼痛,隔天便去檢查,診斷出是腸阻塞,後來回診醫師說依她年齡與疼痛方式百分之九十不是腸阻塞,叫她轉診檢查,等報告出來後發現有一個腫瘤,至少十公分,要馬上開刀。 千惠把腫瘤去除後,便一直在生活與醫院中循環,日子一到就要去醫院複查,一開始的檢查都很正常,沒有超出範圍,後幾次的檢查就有變化了,有時高出正常,有時會感到不舒服。又因她信耶蘇的關係,相信神會幫助她的,但結 果卻是千惠的病是癌症第四期...。 相信耶蘇的她很常自我鼓勵,自我安慰,她相信耶蘇,有一句話說的好“我的信心雖小,我還是盼望著會有無比的力量。卸下妳的憂慮,因為上帝愛妳,祂顧念妳”。不管遇到多大的困境,她依然相信著上帝。有時她覺得上帝有聽到她的祈禱,讓病情好轉;有時覺得上帝把病情惡化是讓她學習。也因身邊的好友們都很鼓勵她,隨時探望,把好的心情帶到醫院,使千惠也很開心,她知道“喜樂的心,乃是良藥”只有自己保持好心情,遠離憂慮才是好的做法。 千惠到後面,體力愈來愈不好,也只能吃流質物,身體上也開始掉髮,身體痠痛,但她都知道上帝是愛我的,不會放棄我的。 雖然千惠還是抵抗不過病魔去世了,但在她治療期間,她的朋友,家人,連醫生都知道她是開心的,因為她相信耶蘇這麼做一定是有原因的。 我在這本書裡體會到“生病不代表我做錯事,身體生病了,應該要學會接受它,生活或許需要調整,飲食可能也需要改變,但首先,我的心理要更健康起來才對!” 這也代表著,保持良好的心情,才是良藥,且不是醫生能配置出來的,必須靠自己!!!
      
不熄燈的房  13994  2019-07-30 14:29:20

不熄燈的房》,徐嘉澤在短短這兩年之內,最新發行的第五本書。相較於以往總讓人感到似乎殺紅了眼瘋狂奔跑,壓力重重的書寫與作品;這一次他彷彿終於下定決心放慢腳步,甚至停下來回頭去看,看原本最初的來路,曾經怎麼樣地,讓他飛奔到現在這個地方。 這本短篇小說的集子裡,他選擇了生活裡貼著悲傷的殘破故事。現實生活裡的真實狀況是──這些悲傷其實對旁觀者來說,大抵都是微不足道的,像漣漪般,在經過後連故事的感想都留不下來。只有遭遇的本人能夠孤獨地體會。 這不是冷漠,也非絕無同情,我們只是習慣,習慣給予安慰,可是並不能分享。要真的說出感同身受,也太過矯情。這才是我們。 擅於編織情節,張網以故事捕捉人心的徐嘉澤,在之前的四本書裡,不斷以書寫生命現實面的層層疊疊壓迫讀者情緒,以書寫悲傷來治療真實悲傷的陪伴方式,其實是殘忍的,殘忍卻又迷人。 來到《不熄燈的房》,竟忽然就不是那個徐嘉澤了。故事本身仍舊悲傷,甚至絕望;卻不再殘忍地透視。他軟弱下來,不再堅強。用自己的軟弱擁抱自己,不刻意卻強烈地,溫暖閱讀的我們。 徐嘉澤將原本習慣觀注故事本身的眼睛的視線,拉得好長,拉得好遠,拉到可以看見一顆太陽發散黃金色光芒的完整球形,看見這些悲傷只是熱烈爆炸燃燒時該有的斑點而已。 一顆熱烈燃燒,溫暖的圓球,由他寫作原點的〈三人餐桌〉開始出發,圈回可以算是此篇前傳的〈不熄燈的房〉,他開始懂得,療癒,並非在悲傷裡尋找可以結束的解藥;而是創造出一顆巨大類似太陽的幸福,讓光芒去擁抱這些斑點。 於是,他選擇了這些人:〈有光〉的聽障者、〈有聲〉的視障者、〈甜甜圈〉裡的暴食小孩與受困於愛的女人、〈咧嘴〉、〈有風〉、〈有海〉,都是殘缺,可是徐嘉澤對這本書的寫作信念不是他們活著的難堪;而是支撐他們生活下去的勇氣與幸福感。是愛。 科幻的〈孤島化鳥〉、黑色幽默的〈阿收捉鬼〉、難解的〈小小〉、〈夜裡,城市的聲音〉,縱然體材特別,卻也都專注地想把人與人的情感深深淺淺地圈起來。 這麼說來,其實很天真啊!徐嘉澤。儘管人生明明顯眼地那麼孤獨、殘破,他還是用盡力氣拚命地想說服我們,所有的這一切的一切,總有一天,一定會遇到一個人或什麼美好,給我們一個深刻的擁抱,一切的悲傷就都會因為彼時的幸福而十分值得 至此,我知道徐嘉澤的悲傷書寫大約已經告個段落;這本書,他停下往前衝刺的焦慮,回頭去看自己寫作的原點,以一個新人的姿態開始練習,書寫一顆巨大耀眼接近太陽光芒的幸福。試著讓這些斑點成為裝飾溫暖的美麗痕跡。 書寫幸福的新人徐嘉澤,《不熄燈的房》其實類似太陽。我,挺喜歡這本書。
目前第1273/7774頁 [首頁][上一頁][1271][1272][1273][1274][1275][1276][1277][1278][1279][1280][下一頁][尾頁]

版權所有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Copyright © St. Mary's Medicine, Nursing and Management College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宜蘭縣三星鄉三星路二段265巷100號
電話:03-9897396 / 傳真:03-9897386 © 2006-2011 Net Rhythm Informatio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