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歷程文章
班級歷程文章
最新部落文章
班級部落文章
歷程項目統計1
歷程項目統計2
 
 
 
 
 
 
※我可以瀏覽最新歷程文章,看看最近新發表歷程文章
目前第1309/7774頁 [首頁][上一頁][1307][1308][1309][1310][1311][1312][1313][1314][1315][1316][下一頁][尾頁]
文章內容
      
大體解剖心得報告  14125  2019-04-25 22:19:31

班級:五護二丁 學號:1065101170 姓名:林筱芸 教師姓名:張凱喬 親愛的大體老師: 謝謝您願意把大體捐出來回饋社會,還記得出發的前一天我的心裡是既期待又擔心,擔心是因為聽老師們說福馬林的味道不太好聞可能會覺得不舒服,不過我的心裡期待的心情勝過於擔心,老實說晚上我已經興奮到睡不著。 到了出發當天我起了個大早,開始梳妝打扮整理自己的服裝儀容,上車後不到十分鐘我早就呼呼大睡了,經過了一個半小時的車程已經來到了台大的門口,對於初次來到地方我的心裡早就興奮的不得了情不自禁開始亂逛了起來,直到老師聽到的呼喊聲我才從趕快集合往大體老師的方向走去。 我們一行人浩浩蕩蕩的走到教室裡聽從老師的指示把我們的隨身包包放好,站在用那神秘的白布蓋起來的大體老師前,我們做了個禱告感謝這些大體老師無私的奉獻,此時在旁邊的助教們已經做好準備開始上課,我們的第一站來到了骨骼雖然只是看模型但助教很專業的講解深深的吸引我,時間過得很快馬上就輪到下一組,我們的第二站是肌肉,這時福馬林的味道漸漸飄了出來,我其實覺得這味道還好但是不知道要怎麼形容,終於到我們最期待的觸摸的時刻,帶起塑膠手套和大體老師做第一次觸摸,摸起來冰冰的、冷冷的、油油的,還有那觸感好像我們吃的雞胸肉一絲一絲的,好特別的感覺,之後我們陸陸續續看了消化系統、心血管系統、泌尿系統、生殖系統,終於時間來到中午我們收拾著包包準備踏上返家的旅程。 這一次大體的參訪真的是讓我大開眼界也讓我自己更成長,也謝謝大體老師還有助教們的指導希望未來我還能有更多類似的體驗。
      
大體心得  14561  2019-04-25 22:06:16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大體解剖校外教學心得分享與回饋反思單-心得報告 班級:護二己 學號:1065101366姓名:王靖茹 教師姓名:許麗敏 第一次踏入充斥著刺鼻氣味的醫學大樓戴上手套,在偌大的福馬林槽中尋找屬於自己組別的大體老師。從來沒有想像過,接觸遺體,會是什麼樣的感覺。平時沒有虔誠信仰的我,此刻也找不到更能讓心情平靜的方式,心中想的是,「你應該正視著大體老師,無所畏懼,因為你將要學習,將要成為護理師,更重要的是,大體老師都能夠犧牲奉獻了,你還有什麼理由能夠退卻?」 從老師您的身上學習,我的解剖學知識從原本僅存於講義圖譜及模糊的概念上,到現在各個肌肉血管神經器官我能精確的知道他們的位置。感覺複雜是因為這樣第一次赤裸裸直接的接觸死亡,從畏懼害怕到感恩。對我來說,這六個禮拜在大體上的學習絕不是唸完講義看完圖譜考完試僅僅能代表意義的。 還記得專一下學期時,聽學姊們說解剖學有參觀大體,讓當時剛進入校園的我,還真的有些適應不良,很難想像自己有那個勇氣站在大體老師的旁邊。但是經過這次的參訪,我發現老師們瞭解借用身體直接教導如此無私的付出,讓我對未來的路程更有信心、勇氣去面對。 這次參訪令我最深刻的是 心臟 這個部分,原來我們的心臟並非和教課書上所寫的一樣,大部分人的心臟會比自己的拳頭大上1/2倍(我一直以為跟拳頭一樣大...) 今天能參觀大體真的令我感到十分的幸運,感謝我的父母把我生得健健康康的(結構完整的),也很感謝謝學校的老師安排了這麼有意義的課,讓我受益良多。最後最感恩的----大體老師,感謝祢無私的付出讓我對人體有更具體的了解。因為祢的付出,讓我們對人體的發展更進一步的認識與學習。
      
大體解剖校外教學心得分享與回饋反思單  14115  2019-04-25 22:05:11

班級:護二丁 學號:1065101160 姓名:李佩穎 導師:張凱喬 對於把身體捐獻出來的大體老師,心中真的只有尊敬與感謝,謝謝他們願意把自己奉獻出來,讓我們更可以去深入了解有關解剖、生理的知識。 在過程中,不只用眼睛看到,還可以摸到,那刻其實還真的有些怕怕的,但一想到可能是人生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的機會,還是有鼓起勇氣去摸老師,因為接觸再加上講解老師的解說,使我更印象深刻,不像課本上的那些模型圖片一樣死板,想知道哪條神經或是器官名字也能立即的提出問題,解說老師也會細心的幫你解惑。那時我問了老師橈神經是哪條,她當時有些緊張說著問我橈神經的英文叫什麼,我才突然意識到他們應該也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去學習這些,才能很流利的跟大家去解說,而我也希望自己也能跟他們一樣,把解剖生理這些專業知識學好,這樣未來應付證照考也能得心應手。 結束回到家後,心裡覺得捐獻身體和器官都是一件偉大的事,因為這樣就能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甚至救人一命,同時也希望現在的年輕人能好好愛惜自己的身體,不要傷害自己。
      
大體教學  14564  2019-04-25 21:44:10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大體解剖校外教學心得 護二己 1065101348 邵敏凰 導師:許麗敏 回想起禮拜五的大體解剖學習課程,第一次觀看人體的器官,學習了許多知識,也得了人體構造的收穫,在台大解剖室裡懷著萬分尊敬的心情去學習,這趟戶外教學真的非常值得,讓書裡的東西更真實地出現在我面前,第一次看到人體內的結構,才發現原來人類是有這麼多的必要的結構組織,台大的每位老師都講解得非常清晰,每個系統都完整的解說給學生們聽,這些人體構造令我產生了許大的好奇心態,所依我非常認真地去聽講解,看大體老師沒有想像的那麼可怕,反而能更輕鬆地去學習,讓我全神貫注地在每個部位上,帶著手套觸摸每個器官和系統,大腦觸摸起就像是豆腐似的脆弱,感覺有點可怕,那麼軟弱的器官控制了全身,大腦實在太強大了,見識了人體的奧妙。 在這次的學習過程中感謝每位老師的教學指導,讓我見識到每個組織、器官、系統,每個地方有不同的功能,體內的每個器官、神經、組織運作了不同功能,這讓我印象非常深刻,這課程讓我更加貼近生命,足足三個小時就能夠學了這麼多,這堂解剖課讓同學們消耗了許多體力,看到有些人都開始昏昏欲睡,有些學卻沒辦法接受大體老師,因為看了會覺得不舒服,身體感到不適,但還是有參與討論,這次大家都常認真的去學習研究,這物校外教學真的非常難忘。 我們搬去看大體教學是上午場,所以下午就有比較多的自由休息時間,一回到家就馬上分享給家人聽,學習的很充足,感謝這次辦校外教學的老師們,大家都很認真的聽課,也沒辜負到老師們的期望,難得的大體參訪,令我永生難忘。
      
大體解剖校外教學心得分享與回饋反思單-心得報告  14146  2019-04-25 21:44:06

大體解剖校外教學心得分享與回饋反思單-心得報告 班級:護二丁 學號:1065101346 姓名:劉芷妤 教師姓名:張凱喬老師 1.給大體老師的一封信 -對大體捐贈之看法、為何需要大體捐贈、對捐贈者之感想、應如何表達對捐贈者的尊重 大體老師真的很勇敢,願意捐贈自己的身體來讓我們看看身體裡面的構造,實在是非常勇敢,真的很佩服他們,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而是為了能夠讓我們學習到身體的解剖位置,在我們觀看和觸摸大體老師的時候,一定要保持尊敬的的態度去面對大體老師,不要去汙辱他們恥笑他們,他們願意捐贈他們的身體,實在是非常了不起了,要以尊重的角度去面對他們,而且我們還要感謝他們。 2.學習過程中的自我省思&收穫 (1)What?(我學到了哪些?)發現了什麼新鮮事?接觸到什麼問題? 剛開始接觸大體老師時,總覺得心中有點興奮,也有點害怕,第一次面對怎麼多的大體多多少少會有點害怕,還要去觸摸他們的身體,很擔心那些器官會不會被我用壞掉,所以也就非常的小心去碰觸,但是看久了好像也就還好,這些構造也是我們身體裡的構造,可以讓我們知道人體的構造是多麼奧妙。 (2)So What?(所以,為什麼)在這些新鮮事中,心中有什麼感動或感想?這些感動和感想讓我(們)有什麼想法/成長? 我是用尊敬有感動的態度去面對每位大體老師,也非常感謝每位大體老師,利用這短短的三個小時可以讓我們好好上這門課程,這是非常難得的機會,他們對我們的貢獻是為了讓我們真正的學習到,我們應該要回饋給他們,好好的認真去學習醫學系老師所教的內容,再加上解剖生理課本內的內容,一起融會貫通,這樣才會真正得學會到,所以在這堂課當中,我獲得到很多收穫。 (3)Now What(我可以如何作?我有什麼收穫?),看待人事物,自己有什麼改變?我(們)想要/應該/可以做什麼改變?未來將如何運用所學? 我看到那些醫學系的老師我覺得他們很厲害,一眼就能辨識清楚那些身體裡面構造器官是什麼, 書本上的那些資訊跟實際上的有所不同,我覺得肝臟比我想像中的還要大,真的很佩服他們還能 解釋清楚,表示他們真的很用心的教導我們,所以我們必須要好好的去聽這堂課,不要辜負了那 老師還有那些大體老師對我們的貢獻,也相信上完這堂課對將來有所幫助,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 的上這門課程,去吸收一些知識對未來一定有幫助。
目前第1309/7774頁 [首頁][上一頁][1307][1308][1309][1310][1311][1312][1313][1314][1315][1316][下一頁][尾頁]

版權所有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Copyright © St. Mary's Medicine, Nursing and Management College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宜蘭縣三星鄉三星路二段265巷100號
電話:03-9897396 / 傳真:03-9897386 © 2006-2011 Net Rhythm Informatio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