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內容 |
給大體老師的一封信 14143 2019-04-24 22:51:53
給大體老師的一封信
沈睡數年的幾具大體,躺在冰冷的鐵櫃上,蓋著塑料袋或者白布。我在想他們是有多大的勇氣,多不一樣的想法,才能做出這樣的決定——願意捐贈自己的身體給醫學界做學術鑽研......蠻佩服他們的,但又陷入了沈思。
若換做是我的話,我不會選擇去捐贈我的大體,可能想法不一樣吧。我會覺得那是我的身體,我不太願意把自己的器官,身體部位給醫學界觀摩。所以挺敬佩那些大體老師,願意把自己的遺體給我們學習,觀摩。
其實在以前,真的不覺得活著有什麼的。但真正經歷了死亡才懂得生命的珍貴。不單只是人,任何的動植物亦是如此。也許在我們看來,花的凋零,葉的落下,魚的沈浮,那都是悄無聲息的。但對於它們來說,那卻是一場聲勢浩大的死亡……
因此對我來說,那些捐贈大體的人是偉大、可敬可佩的,可能是我一輩子也無法做到的。也別說太多感恩的話語,最好的回饋,就是抓緊眼前的機會,好好學習護理的知識,用實際行動回饋社會;這是那些捐贈者用自己僅剩的,最重要的東西給我們換來的。或許這是你們對於國家僅能貢獻的,但對於我們來說卻是不世之功……
人的一生僅限於眼前,它也許是十分短暫的一刻;至於過去或未來,前者已經是往事,而後者我們都是未知的。因此人的一生短暫匆促,也許就在你不知道的某一天某一刻,你就會消失在這個世界上。而心願卻有一堆沒有實現完成,變成一具冰冷的屍體,肌肉全部萎縮……人們在為你默哀……而抓緊時間,就是最好的行動。
要對生命感到喜悅,因為它給了你去愛的機會,去學習,去工作,去玩樂,並能抬頭仰望天空看星星的機會。抓住青春,抓住時間,別等到只剩下如殘陽血色,無比淒苦的晚霞,才空悲切!我們應該懂得感恩。
感謝捐贈,你們的貢獻,我們定不會負。
|
大體解剖校外教學心得分享與回饋反思單-心得報告 14005 2019-04-24 22:43:20
班級:護二乙 學號:1065101055
姓名:林郁佳 教師姓名:林美好
給大體老師的一封信:不論性別貴賤,我覺得捐贈大體是一個對醫學很有幫助的一件事,捐贈大體無非就是要幫助醫學的進步,在我們的文化中,人往生之後要保存好遺體,但是他們卻願意捐出來,所以我覺得他們很偉大,因為們有人會想要自己往生之後身體還被人剖開讓人看光光,相信應該沒有人想這樣吧,他們這樣真的是遺愛在人間,在參訪的時候看到一些地方的時候就不要去亂說話,畢竟人家是捐贈的人,讓你增廣見聞的人,所以我們要保持一顆尊重的心去看待
自我省思和收穫:雖然一開始心裡有點小抗拒而且那邊的味道不是說很好聞,但是一想到這次的體驗是人生的第一次或許以後都不會有這樣的體驗,就有點興奮的接觸大體了,可以讓我更加深了解很多對器官的作用、更準確的位置,大小也跟想像中的不一樣,摸起來的感覺也很新鮮,也有某些部位的異常,可以跟正常的部位比較,這樣就可以更加了解兩個的差異性,到那邊突然忘記那個部位的作用,幸好講解的老師會提醒,也能加深印象,能增加自己的專業知識,到臨床才能真正發揮出自己的專業去服務人群,到了這個階段也是表示自己又比以前的自己還有所成長,讓人感到興奮,希望在未來的路上可以有更好的貢獻,以後如果家人或朋友有哪裡怪怪的話就可以叫他們快去看醫生,才不會耽誤治療
|
2019大體解剖校外教學心得分享與回饋反思單-心得報告 14280 2019-04-24 22:27:16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大體解剖校外教學心得分享與回饋反思單-心得報告
班級___五護二庚___學號___1065101319__姓名__王怡婷____教師姓名_郭宇嫻___
給大體老師的一封信
老一輩人常覺得捐大體是不好的,因為他們覺得人死後就是要安息,不能有缺任何器官,這樣才不會死後到天上缺少身體,我覺得大體老師很厲害能夠把自己的身體捐獻給我們讓我學習,如果沒有大體老師的話我們根本不知道人體內真的樣子,可能只能以想像的,如果沒有大體老師可能我們也沒有教材可以看,把資料寫出來,也無法研究人體的一些疾病甚至可能還在原始時代根本不能進步,捐獻身體這種東西有些人覺得無法接受,因為他們無法想像身體少某個部分,可是如果換做是我,我不知道我能不能捐獻,人都有恐懼,看完後我覺得如果可以我也希望將來可以把器官捐給有需要的人,因為我也帶不走,不如留給更需要的,這世界上分分秒秒都有人在死亡,可是如果他們需要的東西我希望自己可幫助到他們,就算只是小小得但他卻是可改變自己命運的東西,我們雖然不能改變死亡的命運但卻可比幫他延長性命有何不可呢?所以我很感謝那些捐獻器官的大體老師,如果沒有他們就沒有今天的我們,我們應該尊重並以一顆感謝的心,謝謝大體老師的無私奉獻。
學習過程中的自我省思&收穫
What?(我學到了哪些?)發現了什麼新鮮事?接觸到什麼問題?
我在這次的大體參訪中學到了以前在課本上看不懂的東西,因為只能幻想出老師所講的東西,或者看圖,但還是看不出來也不知道他真正的樣子,在這次參訪我學到原來神經比我想像中的還要更細甚至細到快看不出來,觸摸時感受到稍稍一碰可能就會斷的感覺,心臟也很大個我覺得甚至比拳頭大摸起來感覺軟軟的,動脈及上腔靜脈的位置的大小也很大,小腸的皺褶比書上畫得更多皺褶黃黃的,肺則是厚厚的,摸起有點柔軟,我個人覺得書上畫得雖然也很好但還是有些差距,也有些不一樣。
So What?(所以,為什麼)在這些新鮮事中,心中有什麼感動或感想?這些 感動和感想讓我(們)有什麼想法/成長?
因為我們人有感情有喜、 怒、 哀、 樂,也有生、 老、 病、 死,就如一場電視劇,而我們人生也像一場電視劇,我們無法預測我們明天是否會死亡,但我們卻可以決定明天我們要做什麼,看完大體老師後心情其實有點心情複雜,不是看到害怕,而是心裡得害怕,無法想像如果有一天,失去了最後重要的人,也無法想像明天的我是否還會活著,但我想想後人生就像一場遊戲,你永遠無法知道你的明天,而本來很恐懼死亡,但在這次我看開了人就是要活在當下,不要浪費了人生,也讓我更加確性我想捐贈器官的想法,如果可以救一個人,讓他不再受疾病的痛苦,我覺得捐贈得人很有自己的想法,就像我們從小到大一直在學的團隊合作,我們要互相幫助對方一起合作,或許不是每個人都有想捐贈的想法,但如果只有1%的人有想幫助就好了雖然無法達到讓他疾病痊癒,但至少他可以知道還是有人在乎他的,讓他有了信心,大體老師也可讓我們醫學更加幫助可以趕快找出疾病的良藥。
Now What(我可以如何作?我有什麼收穫?),看待人事物,自己有什麼改變?我(們)想要/應該/可以做什麼改變?未來將如何運用所學?
我收穫到人如一根野草吹不動也拔不斷,但它卻可以活的強韌,不會因為一個小事就被吹倒而是生生不息,看完大體後我對於死亡看得很淡,但我知道的是,我可選擇我的人生,雖然可能會有許多曲曲折折但人生嘛,一定會經歷過失敗而我們在失敗中學會成長,也理解到也許無法改變死亡的瞬間,卻可以活出自己的人生,雖然我不是醫生但我希望我可以救活每一個人,就算無法救到所有的人,但至少我希望自己可幫助到他們,如果可以我希望未來的我不要害怕這些生死,而是把看做一個循環,在未來我可以運用今天所學的東西學會如用在病人身上確保萬無一失,把病人的性命看做自己的,幫助他們提起信心,不畏懼死亡,而是讓自己活得更快樂。
|
大體解剖校外教學心得分享與回饋反思單-心得報告 14163 2019-04-24 22:04:43
嗨,大體老師,謝謝你們捐贈你們的大體,讓我們更了解人體的構造原來實際看起來是這樣。對於捐贈大體在我以前有想過,要不要在我死後把我的大體捐贈出去,而有時候可能也會覺得害怕這件事,心態上應該是處於既興奮又害怕的狀態。而需要大體可能就像是讓我們去參觀或學生來解剖大體這樣。而在看大體的時候一開始在車上其實有點害怕,而且也有人說福馬林的味道很重很刺鼻,讓我真的蠻不想去的不過進去之後發現其實味道沒有別人說的那麼難聞,反而有點吃的東西的味道,後來先看呼吸系統,原來肺其實不是像我們平常看的那樣擺的,而心臟其實不是懸著的,而是放在橫膈膜上的;在神經系統也看到了很多很多的神經分支,其中老師有問我們:如果顏面神經麻痺的話這樣別人打你的臉會痛嗎?本來我是覺得應該不會痛,結果老師說:還是會痛,因為還有一條三叉也在臉部,而一條控制感覺一條控制運動,所以顏面神經麻痺打臉還是會痛的。再來,也有看到很多很多的器官、血管、神經那些,而神經會是實心的,血管會比較空,而動脈會比靜脈有彈性。然後去看骨頭的時候,一直以為是假的,還有人說這個很硬以後可以買一支來管小孩....結果我們問老師骨頭是真的嗎?老師就說這是真的,然後就突然傻了一下,我就覺得機會難得多摸幾下了,而其他要戴手套摸的,我只有到最後消化系統那有摸了一下小腸而已。而去看心血管系統那的時候有看到心臟,然後看到心臟好大,可是應該是泡過福馬林變大吧!而我覺得這次的機會真的很難得,而且不一定每個人都能在現場看到人體內的器官,而我未來也許會想做大體老師,讓以後的人也可以了解人體內的器官。
|
大體參訪心得 15023 2019-04-24 20:56:38
我覺得捐贈大體這件事對於本人跟家屬來說是一件不簡單的事,捐贈大體對於家人來說需要很大的勇氣,抱著以後再也見不到親人的心情,而且也沒有地方去懷念,但是捐贈大體的大體老師真的很大愛,將自己的身體捐給醫學院讓學生們用自己的身體練習解剖,讓醫學院的學生們可以往學醫的方向更進一步,也可以讓我們護理科的學生去參訪,了解人體的身體構造,讓我們學生懂的更多,對於大體老師,我想說,雖然互相並都不認識,但是願意將自己的身體捐出來給我們學習,這是一件非常偉大的事,我們也很感謝;經過這一次的參訪後,知道了人體中有多少是我原本都不知道的,因為我還沒修解剖,但聽了很多的講解,接下來就是要把關於這一類的書都念好,才不會浪費掉了這次的經驗,也不會辜負大體老師的大愛
這次是第一次接觸,一開始覺得有點緊張跟害怕,但是一進去之後,其實發現好像沒有想像中那麼可怕,我們把人體中的器官拿在手上觀察,這是第一次很難得的事情,一開始原本都不太敢摸,但是後來就放了心的去接觸,因為這是讀護理科必須經歷過的一個過程,但是過程中比較不適應的是福馬林的味道,因為待在同一個空間太久,所以一出去的時候人有點不太舒服
在出發前看過關於這個的影片,當時班上的人都流眼淚,因為身為家屬的他們,非常捨不得的只能看了最後一眼自己的家人,就再也不能看到,心裡真的會感覺很難過,如果有機會的話有時候可以去關心家屬們,讓他們覺得並沒那麼孤單
一般人應該無法輕易地做出捐贈這個決定,既然其他人可以那麼不容易的捐贈,讓我們有機會去學習,那就要把握這個機會,讓我們的基礎可以打得更穩,讓我們在護理這條路上可以更順利的好好地讀完這五年,未來接觸臨床的時候可以做得更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