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歷程文章
班級歷程文章
最新部落文章
班級部落文章
歷程項目統計1
歷程項目統計2
 
 
 
 
 
 
※我可以瀏覽最新歷程文章,看看最近新發表歷程文章
目前第1322/7774頁 [首頁][上一頁][1320][1321][1322][1323][1324][1325][1326][1327][1328][1329][下一頁][尾頁]
文章內容
      
大體解剖校外教學心得分享與回饋反思單-心得報告  14219  2019-04-23 22:07:07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大體解剖校外教學心得分享與回饋反思單-心得報告 一、 班級_______護二己______、學號______1065101259_______、姓名_______李翊筠______、教師姓名______許麗敏_______ 二、 格式:A4、標楷體12號字、單行間距 (至少600字) 三、 心得報告:請於108.04.26前上傳至「學習歷程檔案」並請導師遴選出優良作品3篇/班,請將名單繳交至護理科並於網路公開表揚暨分享,另記嘉獎乙支;至少600字。(詳見下表) 1.給大體老師的一封信 -對大體捐贈之看法、為何需要大體捐贈、對捐贈者之感想、應如何表達對捐贈者的尊重 2.學習過程中的自我省思&收穫 (1)What?(我學到了哪些?)發現了什麼新鮮事?接觸到什麼問題? (2)So What?(所以,為什麼)在這些新鮮事中,心中有什麼感動或感想?這些 感動和感想讓我(們)有什麼想法/成長? (3)Now What(我可以如何作?我有什麼收穫?),看待人事物,自己有什麼改變?我(們)想要/應該/可以做什麼改變?未來將如何運用所學? 1.我覺得非常感謝大體老師,很謝謝他們這樣的捐贈,讓很多學解剖、護理、醫學....學習到了多,雖然我沒有辦法了解為什麼他們生前發生了甚麼事,或是他們往生後家庭發生甚麼事,為甚麼他們會想要捐贈自己的大體,這是我沒辦法清楚知道的。對於如何尊重捐贈者,我覺得是我們不論在參觀或處理、解剖的時候都心存一個感激的心! 2. (1)學到的就是親身去接觸大體本身,而不是只能看著課本去幻想自己體內的構造,是更真實的去看、去摸、去感受,很多器官跟體內構造實際看跟課本上的真的差距有點大...。 (2)可能是面對未來更有勇氣吧 3.更勇敢、更細心,對於未來許多未知所以必須更腳踏實地去走每一步
      
大體校外參訪心得  13961  2019-04-23 22:05:14

心得和學習過程中的自我省思及收穫: 第一次看大體有些緊張和機動,想著等一下看的大體老師是什麼樣子,會學習到什麼新知識...等,直到當天我還是很緊張,但是很高興可以更加進階的學習到這些知識. 剛進到醫學院的實驗室時發現裡面跟想像中的不一樣,實驗室很大也恨明亮,大體老師也有很多位,本來以為實驗室會比較昏暗大體老師那邊的才比較亮,而且福馬林的味道比想像中的還要重一些,雖然可以忍受,但是越像大體老師走近味道也越重,第一次聞到福馬林這一種完全沒有聞過的味道感覺很特別. 當我看到大體老師,就覺得跟自己想像中的完完全全不一樣,表面上看來大體老師的血是先被抽乾了所以沒有血淋淋的樣子,視覺上也比較像是擬真人偶,但是當我去碰觸大體老師的時候就發現這是真的,所以我當時就已更加小心跟慎重的心態去向大體老師學習,加上旁邊老師的講解,我更深刻學習到了更多關於人體的構造和器官等知識. 我們一開始是從男性和女性的泌尿.生殖系統,接下來是骨骼-肌肉-消化系統-呼吸系統-神經系統-特殊感覺最後是心血管系統. 每一個都是由不同的大體老師來給我們講解,像是器官.系統.骨骼...等各有他們的作用和位置等等解說,人生中第一次拿起心臟發現"原來心臟是這麼重的嗎?""原來我們的肺有這麼大啊?"等各種問題和驚訝. 當解說完最後一位大體老師的時候發現我們站著上了三個半小時的課,剛放鬆下來發現腳有些軟,站的有一些久,所以有一些酸酸的,走出實驗室直到隔天技藝還是歷歷在目. 給大體老師的一封信: 對於大體捐贈的看法,我覺得這是需要極大的勇氣才可以做到的事,所以我很佩服也很尊敬他們. 我們需要大體捐贈是因為可以提供解剖教學或病理解剖研究,1.可培養醫學生實務技術2.培養醫學生尊重生命的態度3.慈悲喜捨,社會共利...等原因. 對於捐贈者的感想,我覺得我無法做出像他們一樣捐贈大體,所以我覺得是很厲害的人. 我悶應該以感謝和慎重的心情和想法來表達對捐贈者的尊重.
      
大體解剖校外教學心得  13964  2019-04-23 21:59:56

對於大體老師我覺得他們真的很偉大,在他們去世以後還能利用自己的大體幫助別人,但有些是器官捐贈,同樣都很偉大,器官捐贈是直接可以讓有需要那些器官的人可以獲得重生的機會,對於捐贈大體的人他們真的很有勇氣、偉大,所以我們應該要非常尊敬他們、感謝他們捐贈大體可以幫助一些醫學生能更加了解人體構造。在參觀大體時,發現原來人體的器官是這個模樣,和自己想像、看課本都不太一樣,看真實的感覺又不一樣,覺得很酷,而且還能體驗摸的感覺,摸起來真的好軟,觸感很特殊,而且摸的時候一點也不會有害怕的感覺,反而很感謝捐贈大體的人讓我們有機會能夠體驗,而且台大那邊的老師講解的也很仔細,每一個部分、器官都講的很詳細,而且大體還能夠看見神經,沒想到原來神經長那樣,但摸的時候要很小心,否則很容易斷掉,在看其中一副大體的時候,那個大體捐贈者的左腎和右腎大小差超多,左腎變得超大,我們看的時候都嚇了一跳,那邊的老師說因為這個捐贈者有腎臟的疾病,可能是因為病變,所以大小才會差那麼多,看那麼多的器官也體驗了還是覺得能去體驗了解一下人體構造也很不錯,而且那邊的老師能夠講解的那麼仔細也很厲害,對人體的構造一定非常了解,在這次參觀大體讓我們都更加有了收穫,也再一次上了更仔細的解剖學,讓我們在真正的人體、器官、構造上了一門課,雖然不一定器官一開始就是那個模樣,有可能是福馬林泡久了就變成那樣,同意家屬捐贈大體其實也要有一個很大的勇氣,因為如果被解剖了,以後就看不到了,但如果捐贈又能幫助到別人,所以真的要很有勇氣,所以還是比較多人選擇器官捐贈,未來也不知道自己是否會捐贈大體,但如果可以的話應該也多鼓勵捐贈,能造福這個社會
      
給大體老師的一封信  13960  2019-04-23 21:58:10

給大體老師的一封信 大體參訪一直是我很期待的活動,來到了二年級下學期,終於要去認識大體老師了,但在要去的前幾天,心裡總是會有些擔心,害怕自己無法承受福馬林的味道,或是看見血淋淋的器官,不過這些都沒有消除我內心的期待,自從聽過了大體老師這個稱謂時,就讓我覺得大體老師是一個令人尊重,而且是一個很偉大的奉獻,因為有了大體老師的無私奉獻,才能讓未來要當上醫生的醫學系,能夠更了解人體的構造和器官,可是在親人的內心,我想是一件很難接受和不捨的心情吧! What?(我學到了什麼?) 當真正看見大體老師的時候,內心真的有很多的情緒,從大體老師身上,我學到了在課本裡總是用圖片代表的器官、神經、肌肉、骨骼,老師們一一向我們清楚的解釋各個構造,才發現原來這些器官長這個樣子,全部都和我腦袋裡想像的不太一樣!而且老師們真的很用心的為我們講解,如果沒有他們的說明,我可能什麼都不了解吧!好多神經都密密麻麻的在一起,看到真的構造的時候,才能完全連上學校老師教的知識,最讓我感到特別的是小腸、大腦和心臟,原來小腸裡面真的充滿了很多的絨毛,而大腦真的像課本一樣有好多的皺摺,摸起來的觸感也真的好特別,還有心臟,原來不是每個人的心臟大小都跟拳頭一樣,也許會因為身上的問題,造成心臟比較大的可能性,而且我還親眼看見了心室和心房,真的完全跟我想的好不一樣啊!其中在一位大體老師身上,看見了腎臟因為癌症的原因,造成兩邊腎臟的大小差了好多,還有一位大體老師身上裝有靜脈導管的管子,當下真的覺得很感動,這些大體老師願意奉獻自己的身體,讓醫學系的學生了解不同症狀的疾病,好讓未來能夠幫助到更多的人。 So What?(所以 為什麼) 在出發前往台北醫學院的時候,內心真的很忐忑不安,複雜的情緒一直起起落落的,到了現場一進到實驗室,看見許多大體老師都用布蓋住著,當下的情緒真的是最低潮的時刻,在默禱一分鐘的時候,眼淚差點就流下來了,而我也告訴大體老師們,謝謝祢們願意捐出自己的身體,讓我們能夠更了解人體是怎麼建構出來的,當老師們掀開布的時候,真的是大開眼界,原來跟我想像的不一樣,我還以為會是血淋淋的器官擺在眼前,因為泡著福馬林的原因,所以導致大體老師都變色了,而醫學系的學生也都為我們解剖好各個器官,讓我們更方便的認識在課本上黑白的器官,在大體老師身上的每一刀,也都是讓學生們擁有更專業的技術,真的很謝謝大體老師們。 Now What?(我可以如何做?我有什麼收穫?) 經過這一次的參訪,真的讓我改變了很多內心的想法,也讓我明白當一位大體老師是一件多麼不容易的事情,在我們這個年代,長輩們的想法,就是要有一個完整的身體去火化掉,而大體老師卻可能無法擁有一個自己的塔位,讓之後的親人能夠去看看祂,這讓我深深的感受到大體老師的偉大,在生前決定以後要把自己的身體捐出來給學生們作為解剖的對象,我想每一位親人都很難以接受吧!可是因為有大體老師的奉獻,才能讓更多生病的人接受到更專業的照顧和治療,謝謝每一位願意成為大體老師的人,謝謝祢們這麼偉大的付出!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大體解剖校外教學心得分享與回饋反思單-心  14201  2019-04-23 21:55:26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大體解剖校外教學心得分享與回饋反思單-心得報告 一、 班級 護二己 學號 1065101241姓名 莊妤涵 教師姓名 許麗敏 1. 給大體老師的一封信 我覺得大體捐贈是一種很偉大的行為,因為現在還是有很多的長輩認為人死後就是要留全屍才能入土為安,真的能讓自己及親屬願意捐贈出自己的大體來做為教學用是很值得尊敬的。雖然有些實驗及藥物測試都可以用動物,但是最終還是要用在人身上,必定要真的認識人體構造,而大體老師就是幫助我們了解人體真正的構造的老師。在今天去看大體老師之前,關於人體的構造都是通過課本上了解的,也有影片,但從沒看過實體的,雖然器官位置跟神經血管的位置都跟課本相差無幾,但是平面跟立體看起來就是不一樣。 2. 學習過程中的自我省思&收穫 念護理科的時候有專業科目還有實驗課程,這些都是跟普通高中職不一樣的課程,我知道離國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今天的教學讓我覺得我好像離護理師有稍稍接近了一點,因為普通高中職是不可能有這種機會看大體老師的教學。還有今天看人體內的構造我就覺得醫生真的很厲害,血管還有神經長得都那麼像,尤其是神經,脊隨的神經就是一把的,看起來就像每條都一樣,可是作用又是完全不同的,大腦的神經也是,都很細很 小,動手術時一定很困難。 護理師雖然不用開刀,但是也是有些要協助醫生的,護理師做的工作也都是跟生命有關的,有一點點的失誤都可能造成一個家庭的遺憾,所以希望五年以來學習到的知識及技術可以幫助到每個需要幫助的病患及家屬。
目前第1322/7774頁 [首頁][上一頁][1320][1321][1322][1323][1324][1325][1326][1327][1328][1329][下一頁][尾頁]

版權所有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Copyright © St. Mary's Medicine, Nursing and Management College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宜蘭縣三星鄉三星路二段265巷100號
電話:03-9897396 / 傳真:03-9897386 © 2006-2011 Net Rhythm Informatio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