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 |
老人體驗心得 12501 2019-04-02 20:18:02
對於老人我們都知道老了很多功能都改變不管是生理或是心理,即便了解也無法體會其改變的感受我覺得這次的老人體驗非常有意義,戴上護目鏡四肢綁上小沙包穿上服飾 ,首當其衝得感覺便是世界變得不清楚不管是聽到的還是看的到都相當模糊,接著身體無比的沉重彷彿不受控制一般平日那些能馬上做出的簡單動作,由於雙腳穿上的服飾變得舉步維艱,讓我感到上下樓梯居然也有這樣的吃力感,必須小心翼翼地走配合拐杖如此這般的動作感覺到自己不協調的動作非常難受,在這如此短暫的時光體會老人們的生活與世界就已經感到難過,覺得自己自信的力量再穿上其限制後也變得無能為力何況是真正的老人們面臨自己逐漸老化的改變,我想過這次體驗往後再在對待老人不僅有愛心與耐心更多加一份同理與包容的去照顧他們
|
聖母A6內科實習 12506 2019-04-02 20:02:11
一、八大核心專業能力之自我評值(請參考實習目標)
(一)一般臨床護理技能:
這次在A6實習最驚喜的就是跟群方學姐換藥了吧,因為她真的教了我很多,一些基本技術像是抽痰、插鼻胃管的護理雖然也有在學姐旁邊看,但是也沒什麼機會實做,唯獨換藥方面學姐放手讓我們實踐重複的做、不時提醒我們,讓我有比在外科時熟悉許多,群方學姐他做很久了,常常看護理人員做很多技術,所以總是在旁邊口頭指導我應該怎麼做才會快又標準,這些都是經驗的累積,她曾經跟我說:「這些技術每個人做久了都會變熟練,我現在只是經驗比你久,所以做的比你好,我只是讓你有機會做讓你能夠對這些更快的上軌道,那些學理知識我不懂但是你懂,未來你可以做很多我做不到的事,幫到更多需要幫助的人。」我真的很感謝她這樣無私的付出,我真的很幸運,總是碰到願意幫助我的人。
還有就是護理的工作只要抓住大原則其實都是可以變通的,但不變的就是做事前要先想好該怎麼做,剛開始的我,技術根本就不純熟,準備東西也是丟三落四的,像是發藥時要準備好藥盒、點滴架、拿好通用的水劑、確認病人IC、BagSet到期日,第一次給點滴的藥時,準備東西就讓我花了很多的時間,到了要加藥才發現自己沒有準備好,反覆的跑回去取東西,真的糗大了,也讓我學到做事情要有組織,一次把它做完,才不會浪費時間。
(二)基礎生物醫學科學:
內科在基礎生物醫學科學方面,我覺得解讀的方面是很有趣的,像是檢驗數據上,能從病人的診斷疾病看出端倪,看到新醫囑開立的原因,還有藥物都是醫生根據病人狀況開的,所以一定有其作用在,這不但是個案本身疾病的問題,還要考慮到藥物的其他作用,個案最近做過的醫學措施,像是我的第一個個案就有用Actein,這藥本是用做化痰劑、Acetaminophen中毒之解毒劑,但這個藥同時含有雙硫鍵,可以將對細胞造成傷害的自由基清除,這是這藥比較少見的第三種功效:預防顯影劑引發的急性腎衰竭。解釋異常檢驗數值、疾病的生理病理狀態都是同理,每一次把這些線索貫通起來都會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像是拼起了拼圖上的圖案一樣,了解個案,才能在個別性護理的時候有所準備,做更好的判別,這是我在這過程中學到的。
(三)批判性思考能力:
對於這方面,寫護理紀錄對我幫助很大,首先是發現問題,無論是潛在或是現存的,因為要寫護理紀錄,讓我們更加在意在個案有什麼問題,有時候一個早上就可以因為確立問題、各種主述、收集資料等等,來回護理站和病房之間,就這樣一來一回的問(找)問(麻)提(煩),就習慣每天量V/S的時候就要順帶詢問個案,因為個案若是真的沒有問題就應該要出院了,其次是解決事情的方法,在寫護紀的過程中了解他的處理方式(要寫措施),讓我在遇到問題時知道應該做什麼、注意什麼,而不至於手忙腳亂。
(四)關懷:
內科的疾病比較多是老年人,而在住院期間家人也無法一直陪在身邊,所以也常常有些病人就發現不管在哪裡,常常都是一個人,跟他們聊天的過程中都顯得很開心,跟我們說很多話,說到今天兒子孫子來看他顯得特別開心,人都有了精神。在醫院,能看到好多不同酸甜苦的人生,有家人陪伴的、有單獨一人的、人情冷暖、有溫馨、也有悲哀、有欣慰、還有心酸,很喜歡別人說的這句話:護理是一個最貼近病人的角色,最懂病人心中的苦樂,是無法被取代的,因為這是一個「人」與「人」的工作。我想在在身體的狀況之外,個案的心理也使很重要的吧!根據個案的心理狀況提供心理安慰,發揮出個案的家庭和親友的支持作用也更能促進個案能恢復健康,簡單的幾句話和病人交流,但這同時也是很容易被忽略的一件事。這次實習,很寶貝這群同學,大家一起努力的感覺真的很不錯,互相幫忙注意彼此的個案、學姐交班,互相鼓勵,互相哀號互考藥物,真正的有一個team的感覺~
(五)倫理素養:
在這方面,我覺得我還是能夠做到的,最基本的尊重人的方式,有時候疏忽這方面也容易吃虧、有法律問題之類的,有時回到家會跟家人說到在醫院實習遇到了什麼事,像是個案名字資料、隱私的,就必須屏蔽掉。像尊重別人的價值觀和隱私,銷毀個資、就是保護個案隱私的其中一環,在照護個案過程中,還要能尊重病人福利、個案文化的多樣性及信仰。
(六)溝通與合作:
這次A6實習,是以往的梯次中最融洽的一個,學姐都很願意讓我們跟著學習,我們同學很多都是彼此認識的,我很多事情都是受他們影響得來的,有不懂的技術、考試範圍和同學一起討論,總是會有一個人知道答案,現在想想,我們每個人懂得都不一樣,但是這就是一個team,每個人都不一樣才能互補,發揮各自的長處達成共同的目標,是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在與病人溝通的時候,必須記得很多我們明白的東西其實病人並不清楚,所以會有疑問,我會習慣在有動作的時候都向病人解釋,不然病人不知道在自己身上即將發生什麼事,等等嚇到、等等嚇到打人,就恐怖了,病人有什麼疑問或者想法產生時,要傾聽他的想法,用尊重與包容的態度接受不同的意見。
(七)克盡職責性:
關於克盡職責,從最基本的時間的”準確”,在醫院一個疏忽可能就會為及病人的安全,從小事學習克盡職責,才不在大事上出錯,分享學習經驗上,我很喜歡我們這次實習的氛圍,大家都很盡量問會的人自己不會的東西,或是用電腦查資料,所以有了這多方的幫忙,自己不擅長的也能完成,學到了更多、效率也更快了。
(八)終身學習:
在終身學習方面,我覺得不會的就弄懂吧,像我是比較不靈活的沒辦法臨場就發揮的很好,所以如果有不懂得可以先看看別人怎麼做,在腦海中演練、寫在本子上,之後回頭看本子的時候就能回想起當時的情景、想更好的做法。不清楚的地方用藥典、電腦查資料解決問題。之前在別科做技術時,只要動作不連續就會被青,不知不覺就很怕做技術(會手抖……),這次實習過程中老師及學姊的指導不是斯巴達式的恐怖教育,讓我知道原來學習是可以是另一種面貌,可以把注意力都放在學習上,改進自己不足的地方。
二、心得
實習的時間過得也真快,在這段時間裡,我學到了很多在學校了學不到的東西,也認識到了自己很多的不足,實習讓我感覺受益匪淺。對於學校課業,我想學習的目的不在於追求通過,而是為了獲取知識,跨入護理的門檻,獲取在實際操作上獨立思考的能力,換句話說,在學校學習是為了能夠適應醫院的需要,通過學習訓練思維。然而從象牙塔步入社會是有很大落差的,能夠以進入醫院實習來作為緩衝,對我而言是一件幸事,通過實習瞭解到工作的實際需要,使得學習的目的性更明確,得到的效果也相應的更好。
跟著學姐們交班的過程中,回想起之前在外科病房的狀況,覺得很不一樣。之前交班時,常常都會注意傷口及引流管的狀況,現在多是注意檢驗數據值的變化﹔在內科和外科最不一樣的是,外科大多是”可以痊癒”的健康問題,而內科比較多的卻是”維持”,這次我的個案是末期腎臟病,有跟著他去透析室血液透析,在透析室看到滿床的洗腎病人,真的很心疼,但又種無奈的感覺,也更加提醒自己身體健康的重要,想到他們每個禮拜要挨好幾支大針,還要在那好幾個小時,看到他們臉上面無表情,沒有生氣也沒有生活品質,但又能怎麼辦呢﹖從這件事我才真正的體會到醫院生、老、病殘酷的一面,也使我開始觀察,這些一直在我們身邊的病人。
在這之後看到了一個外傭照顧的老人,就算是在這裡,抽痰的病人還是少的,中風無法自咳、年紀到了沒辦法動的個案才會用到,那個個案是屬於後者,基本上人都不喜歡被壓著和束縛,更何況是有異物進入鼻腔的不適感,可以想像有個東西往你鼻子裡伸進去的感覺,經過鼻道到喉部,他一直一直動不斷掙扎,我是在床邊負責壓住阿公的手,可以感覺到他有多不舒服,但是阿公長期臥床他很瘦,不根本不是瘦的問題,在他的小腿幾乎看不到肌肉,身上已然一副骨頭包著皮的樣子,我壓著他手的時候的時候,阿公連掙扎手都沒什麼力氣,等到快抽完的時候手掙扎的力道幾乎可以一隻手就拉著了,眼睛一直在流眼淚,這樣的樣子沒有家屬看到。在另一個病房也有看到一個病人,每一次到那個病房他都坐在輪椅上,看到我們進來做技術就會一直跟我們說話,但是不是一般的說,而是看到什麼他覺得不滿意的地方就用嘲諷的方式,說他覺得應該怎麼做,哪個動作是多餘的,但一次兩次之後,發現每次進去這個病人身邊都沒有人陪,一致的坐在輪椅上,我們進去的時候,好像開了開關一樣,也許他也是希望有人和他說說話吧。
在醫院實習看見許多,所有的病人都是老師,他們的經歷讓都能讓人有所體悟及收穫,開始提醒自己要多看病人身邊的事,才能給他更好的照護(心理上)、也要提醒周遭朋友及家人,要好好照顧身體,那才是最寶貴的。
|
博愛兒科實習 第二周心得 12506 2019-04-02 20:00:16
一、八大核心專業能力之自我評值
(一) 一般臨床護理技能(general clinical skills):
在嬰兒室的技術項目都比較固定,所以能夠慢慢練習自己的護理技能,像換尿布、餵奶、新生兒沐浴、評估之類的,這幾天漸漸的就熟起來, 比較特別的是新生兒沐浴方面,常常會怕讓寶寶吃到水或是失温,所以在洗的時候一直想著保暖跟安全,給我一個意外驚喜,有一次洗完新生兒找不到尿布又找不到學姊、他的體溫又掉很快,想到要保暖,就把他放到能保暖的台子上再加上烤燈。這件事讓我發現的是適合自己做事的方法,因為遇到事情都會慌,但是有訂好一個必須達成的目的,就有一個方向,像是保暖的優先順序絕對比穿尿布高,但要說我的話可能會急著想趕快穿衣服”再”趕快抱到保溫箱,結果可能是新生兒低體溫,所以有把照護或照護重點排一個優先順序就不會本末倒置了。
(二) 基礎生物醫學科學(basic biomedical science):
嬰兒有關的知識比起剛實習有好一點, 因為每天都在接觸嬰兒,加上又有跟學姊上課、考試的內容,所以對這些都有印象,在實習看到真正的嬰兒就跟課本上的那些,或許是早產兒會有怎樣的外觀特徵、自然產跟剖腹產有什麼差別的課文就會連結。
(三) 批判性思考能力(critical thinking):
批判性思考其實跟 d.a.r.t蠻像的吔,要看現在有什麼健康問題做排序,然後觀察個案現在的狀況找到如何解決的方法,然後再看結果調整,不就是一樣的嗎?還是一個雙面的,在寫護記的時候可以訓練批判性思考,然後遇到問題我們知道該怎麼寫護記, 讓我們攪盡腦汁的想護記的題目應該下什麼一樣,一樣仔細的檢視病人可能有的健康問題。判斷優先順序我想跟第一項的方法一樣吧,依目標而定。
(四) 關懷(caring):
在發現這個年齡層的小孩正在發展信任/不信任的時候,就不敢放著讓他哭了, 有時候會遇到哺乳室的媽媽看起來很疲倦,或是跟著來看新生兒的爸爸有什麼疑問,會問一下,也許人家就在等妳開口也說不定,如果不是,簡單的問一句別人也會有被人關心的感覺吧。
(五) 倫理素養(ethics):
這次在嬰兒室衛教嬰兒出院的時候,有把手圈、床頭卡丟到含有個資的回收桶, 不過馬上被學姊糾正,一些特定的資料像手圈,就跟紙本類的個資要分開放,資料類的東西就比較多堅持, 但我想這也是尊重個案的一種方式吧~
(六) 溝通與合作(communication and team work capability):
以前在跟同學合作的時候有個壞習慣 ,會習慣等同學分配工作或是等人來要求我該做什麼, 不過嬰兒室的事情很多沒辦法一個一個分配,所以只能大家大概說一下那些方面,其他大家一起想辦法完成。 與病人溝通合作比較多是在衛教的時候,有時候就算媽媽沒有聽懂也不會主動打斷我們,在衛教的時候多詢問媽媽有沒有聽懂,或用慢比較淺顯易懂的方式讓媽媽容易理解。
(七) 克盡職責性(accountability):
說到準時出席,因為同學們約好是提早15分鐘集合,所以我們到實習單位的時間往往都早於我們應該要到的時間, 關於反思跟自我評價啊~我覺得反思日誌佔了很大的作用,因為平常實習的時候不會寫到這些東西,反思日誌讓我們能回顧今天一天發生過什麼事情, 因為很多事情在當下是不會有感覺的,不同的時間可能會有不同的想法,有時候想一想就會發現有什麼錯誤需要更改,原來自己哪一件事做的還不錯,反思日誌還挺有用的。
(八) 終身學習(life-long learning):
實習就是一種自我充實的方法,他包括實作、測驗、吸收新知全部都佔了, 像是在嬰兒室一開始做新生兒評估時候,也是從先看老師的動作開始,之後上學姊的課再自己看電腦上的影片跟課本 ,最後才自己實作,實作還不夠,可能還需要第二次、第三次,真正熟練。
二、心得感想
嬰兒室這段時間結束之後,才發現一個禮拜的時間真的很短,每天都有很多想學的技術,但是不一定能做到,自己也還沒有準備好, 嬰兒室實習第一天跟最後一天差最多的就是閒著的時間, 第一天只能站在旁邊看看學姊的動作,但是學姊的動作都非常俐落,一下又做好了, 不然就是什麼事學姊自己去了,空下的時間跟同學學技術、學衛教、學....不懂的東西,慢慢的增加可以做的護理技術,到最後一天,能做的就把行程塞滿了,想想學姊每天都在做這些事就壓力山大,我們實習的時候還有三個人一起,學姊是一個人,那麼臨床學姊的動作俐落也難怪了,因為這已經是必須的了。
嬰兒室比較特別的是要做新生兒評估和新生兒護理,看看有沒有什麼潛在的問題,第一次做的時候用怪方法做了很多不必要的評估,那次啊...蠻糗的,特別印象深刻,不過之後就記得應該怎麼做了,評估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寶寶的狀態,也是跟爸爸核對以免有誤會,像蒙古斑、色素沉著、紅斑等等的,跟爸爸說明。
很喜歡在嬰兒室的一個禮拜,讓我在裡面看到很多寶寶,原本有時候會很怕,他們小小的看起來很脆弱,到現在竟然都覺得他們可愛。
|
博愛兒科實習 第一周心得 12506 2019-04-02 19:57:09
實習總評值及心得
一、八大核心專業能力之自我評值
(一)一般臨床護理技能:
在一般臨床技能方面,雖然目前做的都是容易的技術,但真的動手去做時,還是發現有很多問題,例如嬰兒梗道或嗆到時的處理。在實習過程,有一次就遇到嬰兒是仰躺著,沒辦法吐掉嘴裡的東西,通常遇到這種情況,就是改變姿勢拍背,但是嬰兒跟娃娃不一樣,娃娃是硬的而且沒有拉扯管路的問題,所以第一次套用到嬰兒身上就有些笨拙,而寶寶梗到的情況卻是不能讓你慢慢來的,從那次在被學姐糾正之後就比較注意抱寶寶的姿勢,還有注意管路的位置,動作比較利落些,才避免以前動作卡的窘境。
嬰兒病房一定做到的的就是每天的餵奶和換尿布,一天的流程都有規律,我覺得這有個好處就是能提早知道自己該做什麼準備,事先練習技術跟評估方法,在執行時便不會亂了手腳,之後每一天依照上次的經驗,改進做錯的地方,操作後就很有成就感。剛開始幾天還會不清楚自己現在該做什麼,但是一天天實際操作,就越來越了解,能夠正確執行護理技術、掌握各項的基礎護理技能操作。
(二)基礎生物醫學科學:
兒科病房遇到的小問題可能都會引發後面嚴重的影響,之前在新知就有查到低體溫對嬰兒影響,當嬰兒低體溫時心跳會減緩、讓周邊血流灌注下降、加重呼吸窘迫甚至可能致死,但偏偏嬰兒身上的體溫很容易藉著接觸冷而散失,了解了之後有一點小嚇到,但也因為有這層了解對病人一些護理動作才會更注意。這些同樣也可以用在其他事情上面,像是泡奶的濃度,如果在嬰兒體內水粉平衡狀況持續用錯誤比例,嬰兒容易水中毒甚至腦水腫,在了解護理活動之前,吃透病人的相關資訊很重要,在不了解病人的狀況下就執行或給藥容易帶來危險。解釋異常檢驗數值、疾病的生理病理狀態也是同理,第一步就是要了解個案,這是我在這過程中學到的。
(三)批判性思考能力:
批判性思考能力的意思我理解是,能對遇到的問題獨立思考原因、解決辦法,像是寫DART一樣,臨床是有標準流程的:發現問題、收集資訊、分析數據、評估證據、邏輯推理寫出護理紀錄。發現問題的時候一開始都是報告老師跟學姊,但是這幾天也看到了,新病人一個接著一個的來,不式是每個人都有那個時間,這時是沒有任何外援的,所以才要練習這種思考方式吧,第一次一個人接個案發藥、排一天行程時感覺尤其明顯,因為不會有人讓你參照,一開始都會有種無力感,因為事情不會一直照著自己的想法走,像是想好幾點要做護理照護但上一個沒做完,計劃趕不上變化,但最後因為調整計畫,會發現自己的想法越來越靈活,遇到問題先自己想好要怎麼解決。
(四)關懷:
說到關懷,因為嬰兒沒辦法說自己有什麼需要,而他們也很容易遇到危險(上個人護欄沒關好、嗆到),常去看看他們不只可以起到關懷的作用,也能檢查有沒有一些潛在性的危險,又是一重保障,而且在嬰兒病房的寶寶大部分的時候只有會客時間才能與父母家人接觸,我想這樣應該會蠻缺發安全感的吧。實習的時候也被很多同學幫過忙,有時候也會一起討論各個個案的狀況,在做護理的時候(尤其是換尿布包巾)最需要別人一起,就這樣互相幫忙的做,也能互相提醒、一起進步。
(五)倫理素養:
在倫理素養方面,我覺得我還是能夠做到道德倫理的,兒科常會知道一些隱密的事,臨床就有聽過產婦的生的孩子對丈夫說是第一胎,但記錄上顯示是第二次生產了,還是孩子父母家庭關係很亂,這些如果口無遮攔的就在公開場合討論的話,對當事人間可能會造成問題,也許事情根本不是我們想的那樣呢?我覺得這是最基本的尊重人的方式,在說話前要想一項,尊重別人隱私,銷毀個資、就是保護個案隱私的其中一環,有時回到家會跟家人說到在醫院實習遇到了什麼事,有涉及個案名字資料、隱私的,就必須保密了。在照護個案過程中,還要能尊重個案文化信仰多樣性。另外不只是對病人,像是在學習過程中,對同學和老師也是如此。
(六)溝通與合作:
其實有關與人相處是我的弱項,我自己也很頭痛這個問題,上一梯老師提醒過這方面的問題,我比較缺發主動性,但主要還是不喜歡說話的關係吧,但是有人的地方就須要說話,醫院又是及需要溝通的地方,所以這次實習學著跟別人一起共事,偶爾會問問其他人個案的近況,雖然有時候還是覺得有點別扭,但還是慢慢練習吧。(這份心得應該不會公開吧....?!)
(七)克盡職責性:
自己的個案要自己照顧,經過實習兩站之後一經比較有這個概念了,兒科需要關注的事情像是各個時間點該做什麼都已經包給我們知道了,而且因為大家都在做所以倒不會有這方面的問題,剩下的就是獨立性的活動,在點滴輸注給藥之後要自己去處理好,在做完這些之後我會去看看學姐有什麼需要幫忙的,幫忙洗奶瓶,哄小孩,去看看其他人需不需要幫忙。
(八)終身學習:
這次實習幾乎都在被作業追著跑,比較少像之前實習有找其他資料、也沒提早做案例分析,覺得有點可惜,沒辦法馬上找到自己案析的問題。比較多是跟著老師學姐看,看著有疑問、或是自己做技術的方式錯了,老師跟學姊都隨時糾正,或回答我們問的問題,幫助我們更好的學習。
二、心得
這次實習最大的收穫就是了解人與人相處的重要性吧,很多東西一個人真的做不來,這幾天也有看到學姐會找人幫忙,像留靜脈留置針的時候打不到,可能就會找其他人幫忙,或是交班也需要溝通,不只是需要和病人相處、還有自己的團隊,沒有人可以一個人完成所有事情,只要有人的地方都離不開同伴的。現在想想,也許在他們看起來沒甚麼、很簡單就能做到的事,但是對我來說卻是很了不起的事,互相擅長得都有所不同,也許一個團體就是這樣子吧!各個人擅長的不同,才能互相幫忙配合,所以我們才需要同伴。
這次實習兒科,體驗和以往差很多,嬰兒不會說話,他哭可能真的是嚴重的問題(點滴滲漏、疼痛),也可能就是生理需要(餓了、尿布濕了),也可能就是單純嚎兩聲,在兒科做事並不會像其他科那麼的緊張到不敢做、手抖的,不會,不過也是需要很多學習的地方,因為所有事情都必須了解一點,而且不能動作太慢。比如:嬰兒病房最基本的你必須知道怎麼正確的抱小孩、餵奶應該用什麼姿勢小孩比較喝的進去…等等。有一次我餵的小孩幾乎都沒什麼吃奶,但是之後看到學姐餵卻餵的進去,之後觀察大家比較會餵的人的方法,才發現自己的姿勢跟別人不太一樣,應該說是角度,奶嘴和嬰兒兩個45度的關係讓嬰兒比較容易吸,我的在嬰兒嘴裡卻有可能會擋住,這些都是經驗。平時最難的就是發現自己的問題,因為沒有對比、也不是真實操作,難度減低,但實習卻能讓人很快發現自己的不足,或是讓別人指證你的不足,很多的正確示範在這哩,從別人得經驗裡學,再檢討,自己也會比較不容易犯錯。
|
永和耕莘產科實習 12506 2019-04-02 19:53:55
一、八大核心專業能力之自我評值
(一)一般臨床護理技能:
產後最多的就是每天的沖洗和十項評估,通過系統式的評估了解個案狀況,看個案每天的恢復、一次一次的評估他的護理問題,我覺得這有個好處就是能提早知道自己該做什麼準備,事先練習技術跟評估方法,在執行時便不會亂了手腳,之後每一天依照上次的經驗,把上一次做錯的地方改進,給自己提個醒,操作後就很有成就感。十項評估時會觸碰到個案的宮底處和乳房評估,第一次做很怕會和學的文字對不上出錯,但是仔細地去執行就發現並沒有想像中的困難。
(二)基礎生物醫學科學:
關於這點要學著活用吧,每一項藥物和檢驗值判讀在不同時間就是不同的結果,在寫報告時就遇過一個藥oxytocin,是在產前和產後用藥,但兩者用途並不一樣,一個適用於引產、另一是產後出血,分析檢驗值也是一樣的,運用各種數值及其可能性判讀分析結果,才能確立個案有什麼問題該做什麼照護。
(三)批判性思考能力:
批判性思考能力的意思我理解是,能對遇到的問題,進行正確的反思、評估,我想這也是獨立思考的一環吧,第一次一個人接個案時候感覺尤其明顯,因為別人有他們自己的個案,不會有人讓你參照,要立定一天必須完成事項排好,一開始都會有種無力感,因為事情不會一直照著自己的想法走,像是跟個案約好時間卻沒辦法到、個案不在,計劃趕不上變化,但最後因為調整計畫,會發現自己的想法越來越靈活,遇到問題先自己想好要怎麼解決,最後還是做錯了就做一個記號,回家找到原因,下次就不會錯了,雖然我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常常腦筋轉不過來。
(四)關懷:
住院時家人不可能一直都陪在旁邊,有時候看到都是一個人的病人,在我們去量血壓時也能多聊兩句關心一下近況,有一次量學姐需要的東西,看到隔壁床的病人一直看過來,問了才知道他當時只有一個人,沒辦法下床拿水,也不好意思麻煩別人。我想在在身體的狀況之外,個案的心理也使很重要的吧!有人在自己沒開口的時候注意到,感覺是不一樣的,或者依個案的心理狀況提供心理安慰,發揮出個案的家庭和親友的支持作用也更能促進個案恢復健康,簡單的幾句話,但這同時也是很容易被忽略的事。
(五)倫理素養:
婦產科應該是最注重隱私的科別之一吧,畢竟評估時都是在看比較隱私的部位,跟個案解釋做技術的必要性、圍床簾,我覺得基本上就是尊重人,也不能在人家面前討論,不過這就太誇張了。一般會遇到的還有銷毀個資、就是保護個案隱私的其中一環,有時回到家會跟別人說到在醫院實習遇到了什麼事,有涉及個案名字資料、隱私的,就必須保密了。在照護個案過程中,還要能尊重個案文化、信仰或是一些小習慣。另外不只是對病人,像是在學習過程中,對同學和老師也是如此。
(六)溝通與合作:
有關溝通是我的弱項,但是有人的地方就須要說話,醫院又是及需要溝通的地方,交班時雖然會事先順一次,但還是常遇到自己想著是這個事情,卻忘了該怎麼解釋,也許有時間要試著寫下來,書寫的時候能夠想好用詞,在說的過程中也能更好表達自己的想法。
(七)克盡職責性:
自己的個案要自己負責,個案的一切問題像是親子同室、點滴,我們是要去追的,一開始會忘了自己該做什麼還需要提醒,後來就知道要關注時間了,因為每項護理都要照時完成,兩次藥物要間隔一定的時間,每一小時一次記錄的親子同室,如果其他的事情沒辦法有效率的完成,就會拖到其他的時間,那麼就不準確了。還有其他像是聽到寶寶哭了,有時候產婦身邊沒有人陪同,就知道要去看看需不需要幫忙,照顧個案的需求,盡力提供符合個案安全的照護。
(八)終身學習:
在終身學習方面,我覺得不會的就弄懂吧,像我是比較不靈活的沒辦法臨場就發揮的很好,所以如果有不懂得可以看看別人怎麼做,在腦海中演練,如果還是出錯一樣寫在本子上,之後回頭看本子的時候就能回想起當時的情景、想更好的做法。不清楚的地方用藥典查藥物,電腦查資料解決問題,這次實習就發現電腦不只是用來於樂,對於自我學習的影響力與重要性是很大的,幾乎都離不開他。還有實習過程中老師及學姊的指導讓我更好的學,改進自己不足的地方
二、心得
來永和耕莘實習最不一樣的就是紙本病歷了,之前雖然也要用紙本三讀五對,但那是另外印出來的與醫院資料無關,對我來說是一個很新的體驗,另一面來說也代表一種壓力,他是正式的東西是沒辦法重複更改的,在這方面我也在寫了一次error發現自己的不足,正如他的正式性,如果平常習慣了想到什麼就寫什麼,我們不會特意去練習準確,凡事寫一個大概對之後再修改;就像是詢問個案的狀況,平常的狀況、今天的狀況,兩句問法在我看來好像是一樣的,但在個案那裡,"今天"才是我們希望從個案聽到的;但我們若能練習"準確",對其他事物也能更加敏銳,像學姐或老師那樣,一下就能看出來我們的小瑕疵,所以也要好好練習,讓我能更注意,讓他成為一種習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