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歷程文章
班級歷程文章
最新部落文章
班級部落文章
歷程項目統計1
歷程項目統計2
 
 
 
 
 
 
※我可以瀏覽最新歷程文章,看看最近新發表歷程文章
目前第1427/7774頁 [首頁][上一頁][1425][1426][1427][1428][1429][1430][1431][1432][1433][1434][下一頁][尾頁]
文章內容
      
三年級寒假作業  13209  2019-02-17 14:43:40

書名:信心90,護理傳承 作者:王秀紅 出版社:麗文文化 心得: 此書是以 鍾信心老師為主軸,勾勒起屬於台灣本土護理發展的歷史年譜。因為 鍾信心老師『走過』的『台灣護理』歷史,在在都是絕無僅有且真真實實地在記錄。這本書是在描述一位年近90歲的女性,從日據時代、以至現代民主自由化時期,其生命經驗、成長背景、海外求學、創設護校、護理行政管理改革、精神科護理教學與發展、沙國的醫療奉獻、社會關懷以及生活哲理等,像是一個充滿著智慧的寶庫,以為後來者學習的模範。 《信心90.護理傳承》,則是透過鍾老師各個階段生活中,其身邊親密的或關連性的人物,勾勒出鍾老師的成長、專業及社會生活等各層面走過的足跡及人生哲理。有別於一般的個人回憶傳記,本書透過鍾老師生命中各個階段的有意義他人,來描述與她相處的觀察體認之點滴過程,並以客觀面向的主觀經驗詮釋。
      
107-寒假作業  13412  2019-02-17 14:31:02

篇名:高齡婦女生育的醫療處遇與社會偏見之反思 作者:陳明莉 篇名:高齡產婦的懷孕風險與生活照護 作者:彭曉薇 篇名:高齡產婦面臨胎兒異常之照護經驗 作者:鄭慧如、曾冬勝、仲偉靜 高齡產婦確實比一般產婦的自然流產機率、胎兒異常機率、妊娠併發症的機率和早產的機率皆較高,若平時缺乏適當的運動與保養,身體機能就會面臨快速衰退,產後的恢復能力便會減弱。還有,據研究顯示,受孕年齡在45歲以上的高齡父親的後代,相較於年輕父親的族群,比較高的機率會有自閉症、過動症及躁動症的問題,因為隨著年齡增長,精蟲基因突變的增加可能造成此原因,因此連高齡父親也無法置身事外於高齡得子的風險。 為了照護孕婦及胎兒的健康,規律產檢是最重要的事情,定期注意腹中胎兒的變化情形,在16-18週可做羊膜穿刺術,在超音波的協助下,抽取約20c.c的羊水,約2-3週即可檢視胎兒染色體是否有問題。醫師建議,第一及第二期唐氏症篩檢、高層次超音波、非侵入性胎兒染色體檢查和妊娠糖尿病篩檢等產檢項目,高齡產婦皆可加強檢測。 飲食上要均衡的攝取六大類營養,特別是蔬菜水果、蛋豆魚肉類都要多攝取,才能讓胎兒攝取到營養,並降低膽固醇的攝取量。穿著上則要選擇寬鬆純棉的衣服及褲子,鞋子選擇有止滑效果的,避免滑倒及降低危險。平時可以多運動,但是要觀察自己是否能負荷,不要過於勉強自己,以及小心肚子與其他物品的碰撞。 高齡產婦的好處在於因為人體自然延緩身體老化的時間,因此晚生育可能讓壽命更長,晚生育會使身體大量製造雌性素,讓更年期時間來得晚一些,且雌性素持續提供,也助於夫妻的性生活美滿及預防骨質疏鬆的發生。雖然高齡生產是一項看似艱難的挑戰,但由於生命得來不易,這也是一個難能可貴的祝福,只要夫妻一同攜手,一步步走過這段孕程中的每個陰霾與困境,就會看見那片美麗而激勵人心的風景。
      
讀書心得  14759  2019-02-17 14:30:53

護理科 護一丁 1075101154 李光棋 當我即將離你而去 妮娜˙瑞格斯 遠見天下文化 2018年1月31日 1.有時候,最重要的就是知道何時該認輸.當你知道何時該說夠了,才是英勇表現. 2.時間並未流逝,失落並不像一把鋒利的刀,讓你在感受刺痛之前,就開始流血. 3.生命剩餘的時間,高速奔馳在公路上,這個世界既殘酷又美麗,呼吸ˋ繼續呼吸......就算只有一瞬間,也意義無凡. 看完這本書心情蠻憂傷的, 作者妮娜‧瑞格斯在兩年前37歲時罹患一種極難治癒的乳癌。她已於去年2月過世,留下了丈夫與兩位稚子。在生命最後的這段時光,她還經歷了母親也罹癌過世、閨密也同樣罹患乳癌過世的重大衝擊。妮娜.瑞格斯,文學家愛默生的後裔,書寫她在病痛中如何維持正常生活,以溫和堅定的口吻,提出與世人相反的觀點:癌症不是我們「拚輸贏」的對象,她的目標是「不對結果耿耿於懷」,不管是化療結果、教育孩子,甚至寫作。面對死亡,或許永遠沒有準備好的時候,但你可以選擇,從現在開始好好活出生命的真正意義。我覺得世上很多事都是殘酷的,也很不公平,面對死亡,需要多大的勇氣,然後我覺得治療很恐怖,所以希望我不要得,能平安順利過完這一生,我喜歡健康的身體不希望得太嚴重的病,我的人生還過不到一半不夠精彩,還想健康的活著,所以健康很重要,早起早睡身體好,不吃油炸物多喝水多出去運動曬太陽,讓身體保持健康,這本書真的讓我感觸很多,每翻一頁落淚一次,非常感動,雖然癌症是不可避免的,但趁身體健康沒毛病時,做自己想做的事,過了就來不及了十分心酸,不管遇到什麼困難我們都要用積極樂觀的態度去面對,不要害怕,而有時候也不要太過心急,有人說退一步海闊天空,進一步腦袋空空,就是在指凡事都慢慢來不要心急,一定會有辦法的. 護理科 護一丁 1075101154 李光棋 你的忙碌不是必要,而是習慣 Meiya 高寶書版 2018年1月 1.只要去做,生活就會改變. 2.觀察自己生活的地方,去愛它,理解它,這就是建築學概論的開始. 3.越是浮躁的生活,我們越需要培養一些品質. 看完這本書我學到很多一些日常生活常碰到的一些問題, 一個「不努力」生活的人也可以是一個有用的人,不努力的人生也同樣精彩。因為活著本身便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活著本就有價值。每一個認真生活的人都應當感到驕傲,活著的姿態本身就蘊含著生命的大美。我的生活中常碰到很多問題,例如上課了想睡覺ˋ眼睛痛要看醫生ˋ累了想睡覺,可是我還是依依解決,並且活得很好很開心,問題是可以解決的,只是需要辦法而已,在學校面對與同學無法溝通時,就需要想辦法解決,先想想自己是否做錯,是否該改進重新出發,很多同學都來自不同地方,當然相處方式及溝通也有所不同,不可能總是硬碰硬,要柔中帶剛,剛中帶柔,隨機應變使你的生活更順利,不會常常遇到瓶頸,每個人的生活都一定會吃喝拉撒睡,精闢入裡無師自通天生就會了,但如何活得精采就自己的造化了,像我就是一個極優的例子,每天認真上課放學讀書,看個手機玩遊戲,聊個天與家人分享事情,每天吃飽睡飽,放假時,出來玩拍照看看戶外,對別來說或許習以為常,但對我來說已經很精采了,我是個知足的人,見好就收
      
寒假作業  13383  2019-02-17 14:00:22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護三戊 學號 1055101244 姓名 游函方 書名 1.一位舌癌併發直腸癌末期病人之護理經驗 2. 問題導向學習法於安寧療護教學之應用 作者 1. 王翠蘭 2. 歐淑芬 、 孫淑娟 出版社 出版年月 1. 2008年 02 月 2. 2004年 12月 索書號 ISBN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1藉由與病人及家屬建立互信的關係與生命回顧法,協助病人找到人生的意義與價值。 2以愛、關懷、傾聽、陪伴,並以四全照顧的工作觀念—全人、全家、全程、全隊。 3「問題導向學習法」是一種有效學習問題解決的方法。 4鑑於臺灣每年死於癌症達二萬人以上,安寧療護的需求性越來越大,而透過教學可以提昇安寧療護的品質。 5運用問題導向學習法能讓學生將所學知識實用於臨床,透過與實務相關的情境促使學生自我學習,以增強自己的能力。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關於舌癌併發直腸癌的病人,他經過一次又一次的打擊,不管是身體上的改變還是心靈上的打擊,都是很大的傷害。像是舌癌的方面就會有張口困難、發音困難、吞嚥困難、口乾、流口水、食慾不振、營養不良及傷口癒合不佳等。 光是一個外在的樣子就有很大的變化,可能要面對外界的異樣眼光和評論等等… 這些也都將衍生成心靈上的創傷。站在護理角色的我們必須給予病人足夠的安全感和信任感,甚至給他鼓勵,告訴病人不要放棄希望。 安寧療護對我來說很熟悉,因為暑假基護實習時,我的個案到後期也選擇了安寧這一條路,其實當時我在照顧她時,從來都沒有想過她會有選擇安寧的這一天,眼看她的病情和狀況一天不如一天的時候,我頓時才領悟到何謂愛要及時,珍惜當下。 因為真的有很多事情,是你我都無法預料的,看著個案的家屬一次又一次的家庭會議,他們每做一次決定,就充滿著不捨,卻又不希望個案繼續折磨,那樣的心情真的是無法言語的。 我其實也不知道安寧是對還是錯,但它確實是一個不疼痛死法的選擇,我相信當痛苦到一個極致,安寧是真的可以減緩彼此的疼痛感。 當全身都沒有任呵地方可以在打針、當藥效一天比一天更強的時候,對身體真的是很大恨大的負荷,說不痛都是騙人的,那是因為痛到麻痺了59。 隨著健保局公告於98年9月1日起,將「八大非癌末期疾病」納入安寧療護給付範圍後,有越來越多的民眾詢問有關安寧療護的事情。 許多人一聽到安寧病房,第一個印像可能是「那裡就是什麼都不做,是個等死的地方」。其實不然,安寧療護的理念是當疾病已無法治癒時,對病人作積極、完整的照顧。主要是針對病人的疼痛與其他症狀的控制,以及對其在精神、社會、和靈性問題做積極的處理,同時也提供家屬適當的照護。目標是希望達成病人與其家庭的最佳生活品質。
      
寒假作業  13249  2019-02-17 13:57:12

隨著移植技術不斷的精進,臍帶血移植的成功率也越來越高,但主要照顧者對於移植後面臨的照護問題及相關經驗不足,進而造成主要照顧者的壓力,目前有關臍帶血移植病童之主要照顧者照護經驗的相關研究極缺乏,突顯有關臍帶血移植之主要照顧者照護經驗是未來值得關注的重要議題。採用研究人類生活經驗的現象學研究方法,依Colaizzi分析法進行資料分析,整理出三個主要概念:㈠情緒的過渡;㈡背負無形的壓力;㈢尋找有意義的照護方法。本研究結果可提供建構接受臍帶血移植之主要照顧者返家後教育之模式,以降低臍帶血移植後主要照顧者的壓力與不安。臍帶血移植是除了骨髓移植與周邊血幹細胞移植以外之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方式,雖然造血幹細胞移植從70年代以來就是癌症及血液疾病的進階治療,但臍帶血移植卻是近十年才受全球醫界的矚目,台灣至今約有十例臍帶血移植個案,目前仍停留在人體試驗階段且未納入政府全民健保給付之範圍。因此本文以文獻查證方式及筆者臨床照護經驗,就臍帶血移植的歷史演進、臍帶血移植的情況及病童與家庭的照護進行描述,增加醫護人員對接受臍帶血移植病童及家庭相關照護的了解,藉此協助接受臍帶血移植病童及其家庭的適應。
目前第1427/7774頁 [首頁][上一頁][1425][1426][1427][1428][1429][1430][1431][1432][1433][1434][下一頁][尾頁]

版權所有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Copyright © St. Mary's Medicine, Nursing and Management College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宜蘭縣三星鄉三星路二段265巷100號
電話:03-9897396 / 傳真:03-9897386 © 2006-2011 Net Rhythm Information Co.,Ltd.